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合集下载

《解剖生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解剖生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解剖生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36学时)《解剖生理学基础》是中专药剂专业一门必修基础课程。

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形态结构与主要功能的科学,是学习人体生理学的形态学基础。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如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等系统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具由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受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等问题。

一、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为面向药剂专业(中专)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形态和位置;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

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

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术语。

并在学习《解剖生理学》的基础上,懂得药物的作用原理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等药理学的有关知识以及疾病学的基础知识,为学习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药理学及药剂专业临床课奠定基础。

二、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概述(二)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第二章运动系统(一)骨与骨连结(二)骨骼肌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一)兴奋性(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三)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第四章神经系统(一)概述(二)中枢神经系统(三)周围神经系统(四)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五)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六)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七)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八)脑的高级功能第五章血液(一)概述(二)血浆生理(三)血细胞生理(四)生理性止血(五)血型与输血第六章循环系统(一)概述(二)循环系统的结构(三)心脏生理(四)血管生理(五)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七章呼吸系统(一)概述(二)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三)肺通气(四)气体的交换和运输(五)呼吸运动的调节第八章消化系统(一)概述(二)消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三)食物的消化(四)营养物质的吸收(五)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第九章能量代谢和体温(一)能量代谢(二)体温及其调节第十章泌尿系统(一)概述(二)肾的结构(三)尿的生成过程(四)肾泌尿功能的调节(五)尿的输送、贮存和排放第十一章感觉器官(一)视觉器官(二)位听器官(三)皮肤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一)概述(二)下丘脑和垂体(三)甲状腺(四)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五)肾上腺(六)胰岛第十三章生殖与衰老(一)概述(二)男性生殖系统(三)女性生殖系统(四)生殖过程(五)衰老与寿命三、课时分配表四、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解剖生理学基础》第2版,王维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生理学》,施雪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临床生理学》,贺石林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

正常人体结构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正常人体结构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正常人体结构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一章基本组织重点概念:1、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其游离面光滑,利于血液、淋巴液流动及物质通透。

血管内皮还有内分泌功能。

2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等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其游离面湿润光滑,有利于内脏运动。

二、选择题1 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是: CA 上皮组织的来源B 上皮组织的功能C 上皮细胞的层数与表层细胞的形态 D 上皮组织的分布部位E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2 间皮分布:BA 肺泡上皮B 胸、腹腔浆膜C 血管外表皮D 心血管的内表面 E 肾小囊壁层3 耳廓软骨中主要含有什么纤维? CA 胶原纤维B 胶原原纤维C 弹性纤维D 网状纤维E 大量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束4 为于骨基质内的细胞是 BA 骨祖细胞B 骨细胞C 成骨细胞D 破骨细胞E 成纤维细胞5 下列那种细胞可转化为巨噬细胞:DA 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6 闰盘的作用是: CA 营养心肌纤维B 居M线水平C 可传递冲动D 仅有桥粒构成E有二联体7 肌组织的特点不包括: DA 肌细胞又称肌纤维B 肌细胞之间为解体组织C 肌细胞内含肌丝 D 其收缩受意识支配 E 含血管8 可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CA 脂肪细胞B 肥大细胞C 浆细胞D 巨噬细胞E 成纤维细胞第二章运动系统重点概念:1、翼点:翼点位于颞窝内,在额骨、顶骨、颞骨及蝶骨大翼相接处形成的“H”形区,此处较薄弱,称翼点或翼区。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静脉经过,骨折时易受损伤。

二选择题1 、肩胛骨下角平对 CA 第5 肋B 第6 肋C 第7 肋D 第8 肋E 以上都不对2、前囟闭合的时间是 CA 出生前B 出生后 6 个月C 出生后 1.5 岁D 出生后5—6 岁 E出生后 3 岁3、鼻泪管开口于 DA 上鼻道B 中鼻道C 中鼻道前份D 下鼻道E 蝶筛隐窝4、属于面颅骨的是 BA额骨B 舌骨 C 蝶骨 D 颞骨 E 枕骨5、骨伤后能与参与修复的结构是 CA 骨质B 骨骺C 骨膜D 骨髓E 关节软骨6、左侧胸锁乳突肌收缩时 CA 颈椎充分伸B 颈椎充分屈C 头向左侧倾斜,面转向右D头向左侧倾斜,面转向左侧 E 颈侧倾斜7、腔静脉孔约平对 AA 第8 胸椎B 第9 胸椎C 第10 胸椎D 第11 胸椎E 第12 胸椎8 、食管裂空约平对 CA 第8 胸椎B 第9 胸椎C 第10 胸椎D 第11 胸椎E 第12胸椎9 、主动脉裂孔约平对 EA 第8 胸椎B 第9 胸椎C 第10 胸椎D 第11 胸椎E 第12胸椎10 、神髋关节的主要肌是 AA 臀大肌B 臀中肌C 臀小肌D 梨状肌E 以上都是11 、屈髋屈膝的肌是 CA 股直肌B 股二头肌C 缝匠肌D 半腱肌E 半膜肌12 、屈髋并使股骨旋外的肌是 EA 臀大肌B 臀中肌C 臀小肌D 梨状肌E 髂腰肌13 、对肩关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A 关节盂较浅B 易向前外侧下方脱位C 关节上方有韧带加强 D 运动范围较大 E 关节囊较松弛第三章消化系统一重点概念:1 咽峡:腭垂、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10.1感官系统PPT人体解剖生理学

10.1感官系统PPT人体解剖生理学

视网膜微细结构
第二节 眼
一、眼球
(二)眼球内容物
1.房水 无色透明液体。营养角膜和晶状体, 维持眼压及折光。 2.晶状体 虹膜和玻璃体之间,无色透明, 双凸透镜,富有弹性,唯一可调节的折光装 置。 3.玻璃体 填充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无 色透明的胶状物质。具有折光作用和支撑视 网膜的作用。
眼球
第二节 眼
视神经盘:视网膜后部有一白色的圆形隆起, 此处无感光细胞,不能感光,称生理性盲点。 黄斑:视神经盘的颞侧约3.5mm的稍下方有 一黄色小区称中央凹,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眼底
第二节 眼
一、眼球
(一)眼球壁
视网膜视部的微细结构分内、外两层。 外层:色素部,由单层色素上皮细胞构成。 内层:神经部,由3层细胞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感光细 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眼 第三节 耳 第四节 皮肤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
学习目标
掌握 熟悉
了解
眼的功能 1.眼球 2.中耳 3.内耳 4.皮肤的感觉功能 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2.感觉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3.眼副器 4.外耳 5.皮肤的结构 6.皮肤的附属结构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
第二节 眼
第二节 眼
眼球壁 眼球
内容物
(一)眼球壁
由外向内依次分为:
一、眼球
眼球壁
外膜 (纤维膜) 中膜 (血管膜) 内膜 (视网膜)
眼球
第二节 眼
一、眼球 (一)眼球壁
1.外膜(纤维膜) (1)角膜:前1/6,无色透明,富有弹性,没有 血管,但感觉神经末梢丰富。 (2)巩膜:后5/6,呈乳白色,厚而坚韧,维持 眼球的形态和保护眼球内容物。

人体机能学练习题(第十一章 感觉生理)

人体机能学练习题(第十一章 感觉生理)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视力(视敏度);2.近点;3.瞳孔对光反射;4.瞳孔近反射;5.视野;6.气传导;7.骨传导;二、填空题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功能适应现象2.眼的折光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光学系统,光学介质主要包括、、_____、和______。

进入眼内的光线,在_____处折射最强。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3.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双眼球会聚4.当眼看近物时,睫状体中的环状肌_____,悬韧带____,晶状体_____,其曲率____,折光能力_____。

收缩放松变凸增大增强5.老视眼的产生原因主要是______,表现为近点____移。

晶状体弹性减弱远6.矫正近视眼可配戴适度的_____,矫正远视眼可配戴适度的_____,矫正散光眼可配戴合适的_______,老视眼看近物时要配戴适度的______。

.凹透镜凸透镜柱面镜凸透镜7.光照愈强,瞳孔愈_____;光照愈弱,瞳孔愈_____。

小大8.人视网膜有两种感光细胞,即_______和_____;前者主要分布于_____,其功能是感受______;后者主要分布于______,其功能是感受______。

视锥细胞视杆细胞视网膜中心部昼光觉视网膜周边部暗光觉9.视紫红质是_____内的感光色素,该物质对光的敏感度_____。

视杆细胞高10.在视紫红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一部分_____被消耗,须靠血液中的_______来补充,该物质缺乏时,将会发生______。

视黄醛xxA 夜盲症11.按照三原色学说,视网膜存在分别对___、____、___光线敏感的三种____细胞或相对应的三种感光色素。

红绿蓝视锥12.近视眼的原因多数是由于_______,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_____方。

昆虫记第十一章主要内容

昆虫记第十一章主要内容

昆虫记第十一章主要内容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生活习性而闻名。

在《昆虫记》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

我们将探讨昆虫的觅食行为。

昆虫的觅食方式多种多样,有些昆虫是肉食性的,以其他昆虫或小型动物为食;有些昆虫是植食性的,以植物的叶子、花朵或果实为食;还有一些昆虫是腐食性的,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

昆虫通常使用它们特殊的感觉器官来探测食物的存在,并利用各种方式获取食物。

接下来,我们将了解昆虫的繁殖习性。

昆虫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有些昆虫是孤雌生殖的,雌性个体可以自我受精产卵;有些昆虫是交配繁殖的,雄性和雌性个体通过交配来产生后代。

昆虫的繁殖习性也包括了繁殖季节的选择、交配行为的展示以及产卵和孵化的过程。

我们将研究昆虫的社会行为。

一些昆虫具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如蚂蚁、蜜蜂和白蚁。

它们通过分工合作、通讯和协作来维持整个社会的运作。

昆虫的社会行为涉及到领地的防守、资源的分配以及后代的照顾等方面。

还有一些昆虫具有令人惊奇的迁徙行为。

例如,蝉虫会在特定的季节大规模迁徙,以寻找适宜的环境繁殖。

蝴蝶也会进行长途迁徙,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

昆虫的迁徙行为通常受到季节、气候和食物资源的影响。

我们还将探讨昆虫的生存策略。

昆虫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挑战时会采取各种各样的策略来生存。

例如,一些昆虫会选择在寒冷的冬季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省能量;一些昆虫会发展出适应干旱环境的生存机制;还有一些昆虫会利用它们特殊的外形或颜色来躲避天敌的攻击。

昆虫的生活习性是多样而丰富的,它们通过不同的适应策略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通过了解和研究昆虫的生活习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神奇的生物类群。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感受器的分类
按分布部位分
外感受器
距离感受器:视、听、嗅觉 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度觉
平衡感受器
内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
内脏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
伤害性感受器
按接受刺激性质分 光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睫状小带
.
(3)视网膜(内膜) 视网后部有一圆盘形隆起称视 神经盘,无感光作用,又称盲点。视神经盘颞侧约 3.5mm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其中央部凹陷,称中 央凹,是感光辨色最敏锐处。
视神经盘
中央凹 黄斑
.
2、眼球内容物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
眼球内容物
眼球内容 物包括房水、 晶状体和玻璃 体,它们与角 膜共同组成折 光系统。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学习要求
1、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 节;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敏度; 暗适应;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 换能功能。 2、熟悉:眼的基本组成及结构;眼的折光 能力异常;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耳 的基本组成及结构;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3、了解:感受器、感受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听神经动作电位; 前庭器官的功能。
房水循环 睫状体生成房水→眼后房→ 瞳孔→ 眼前 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
(2)晶状体: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周围被睫状 体环绕,形似双凸透镜。晶状体无色透明,富有弹性, 借睫状小带与睫状体相连。晶状体的屈光度随睫状肌 的舒缩而变化,所视物体无论远近,都能在视网膜上 清晰成像。

人体机能学练习题(第十一章 感觉生理)

人体机能学练习题(第十一章 感觉生理)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视力(视敏度);2.近点;3.瞳孔对光反射;4.瞳孔近反射;5.视野;6.气传导;7.骨传导;二、填空题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功能适应现象2.眼的折光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光学系统,光学介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进入眼内的光线,在_________处折射最强。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3.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双眼球会聚4.当眼看近物时,睫状体中的环状肌__________,悬韧带________,晶状体__________,其曲率_______,折光能力_________。

收缩放松变凸增大增强5.老视眼的产生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表现为近点________移。

晶状体弹性减弱远6.矫正近视眼可配戴适度的__________,矫正远视眼可配戴适度的_________,矫正散光眼可配戴合适的______________,老视眼看近物时要配戴适度的____________。

.凹透镜凸透镜柱面镜凸透镜7.光照愈强,瞳孔愈_________;光照愈弱,瞳孔愈_________。

小大8.人视网膜有两种感光细胞,即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前者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其功能是感受___________;后者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其功能是感受____________。

视锥细胞视杆细胞视网膜中心部昼光觉视网膜周边部暗光觉9.视紫红质是__________内的感光色素,该物质对光的敏感度_________。

视杆细胞高10.在视紫红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一部分_________被消耗,须靠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来补充,该物质缺乏时,将会发生___________。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睫状体
晶状体
01
睫状体
02
睫状肌收缩时向前内移位, 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厚。 睫状肌舒张时向后外移位, 睫状小带拉紧,使晶状体变薄。
03
睫状小带
04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脉络膜:眼球血管膜的内面的大部分,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具有营养眼球和遮光作用。
巩膜
脉络膜
视网膜
眼球壁
视网膜:位于血管膜内面,有感光细胞,具有感光作用。
巩膜:占眼球纤维膜的后5∕6,不透明。 相交处有巩膜静脉窦
(一)眼球
瞳孔
巩膜静脉窦
第二章
角膜
眼球血管膜 中层 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丰富血管和色素细胞 由前向后分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3部分。
01
虹膜:圆盘状,中央有一圆孔称瞳孔。
02
瞳孔
虹膜
瞳孔 虹膜 瞳孔缩小 瞳孔开大
睫状体:虹膜后方的增厚部分。
1
第二节 位听器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2
概述:
耳是位听器官,可感受听觉和位置觉。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咽鼓管 内耳:耳蜗
位听器官
外耳和中耳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外耳 耳廓:集声、判断声源方向 耳垂,可作为采血的部位、 外耳道:传声、扩音作用 表面覆盖皮肤,皮肤内有毛囊、皮脂 腺、耵聍腺等,耵聍腺可分泌耵聍形 成耳垢。 鼓膜:传声作用
角膜呈非正球面
散光
水平面上曲率半径大,焦点位于B; 垂直面上曲率半径小,焦点位于G;
具有屈光成像和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功能。
(二)眼球的功能:
光线通过哪些结构到达眼底?
角膜→前房→瞳孔→后房→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10-
(三)眼的折光异常
1.正视眼
6米以外光源 E
2.非正视眼
6米以外光源 M
6米以外光源 H
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平行光聚焦于视网膜前;可用 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平行光聚焦于视网膜后;可用 凸透镜矫正。 散光:眼球表面不是正球面,来自经纬线的光线不能聚 焦在视网膜的同一点;可用圆柱镜矫正。
⑵ 听骨链杠杆长短臂之比 1.3 : 1
17×1.3≈22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23-
强音 中耳小肌反射性收缩 听骨链振动幅度↓ 保护感音装置
3.咽鼓管 调节鼓室与大气的压力平衡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24-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导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膜耳蜗 声波外耳道鼓膜鼓室气动蜗窗膜耳蜗
(四)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19-
第三节 听觉器官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20-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听阈:对于每一种频率的声波,都有一个 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
最大听阈:振动强度在听阈以上继续增加 时,刚会引起鼓膜产生疼痛的强度
听域:在听力曲线图中,听阈和最大听阈 之间的区域。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21-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一)耳廓与外耳道的集音作用和共鸣腔作用
耳廓集音、辨音源 外耳道传音
(二)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
1.鼓膜: 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度
鼓膜振动与声波振动同始同终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22-
2.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形成交角杠杆
增压效应 鼓膜→听骨链→卵圆窗
⑴ 鼓膜 : 卵圆窗膜 = 17倍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26-
(二)基底膜的振动与行波理论
1.外耳、中耳、内耳、听N、听中枢构成听 觉的结构基础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27-
2.行波理论内容:
①蜗底部基底膜振动
②以行波方式沿基底膜传向蜗顶部
③低频引起的行波传播较远,最大振幅靠近蜗 顶部
④高频引起的行波传播较近,最大振幅靠近蜗 底部
⑤某频率→某处(最大振幅处)毛细胞↑ 中枢某部位产生某音调
2.骨导
声波颅骨振动耳蜗骨壁振动耳蜗
正常时:气导的传音效应>骨导; 传音性耳聋(鼓膜或中耳病变)时:骨导>气导; 感音性耳聋(耳蜗病变)时:气导和骨导同时受损。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25-
三、内耳(耳蜗)的感音功能
适宜刺激:16-20000Hz的空气振动疏密波
(一)耳蜗的结构
感音装置: 基底膜科视蛋白
诱导视杆细胞产生
视黄醛
感受器电位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15-
(四)视锥系统的换能 和颜色视觉
•三原色学说
红绿蓝感光色素
色盲、色弱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16-
三、与视觉有关的其他现象
(一)视敏度(视力):
(1)概念:指人眼能分辨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2)视角:指两个光点的光线投射入眼中通过节点 所成的夹角。
视 觉 明视觉
暗视觉
视敏度 高

分辨能力 高

色觉 有

动物种系 鸡等
猫头鹰等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13-
(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代谢
视紫红质
视蛋白
11顺型 视黄醛
VitA补充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全反型 视黄醛
-14-
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和 感受器电位的产生
外段视盘含视紫红质,一种由视蛋白和视黄醛 组成的结合蛋白质。
适宜刺激:370-740 nm 的电磁波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4-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神经-动作电位
视觉中枢→视觉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5-
人眼的基本结构: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6-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一)眼的折光与成像
眼的折光系统构成: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8-
正常眼处于安静、不调节时,其折光系统的主焦 点恰好在视网膜上。 6米以外物体各点的平行光线可在视网膜上成像。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9-
(二)眼的调节
1.晶状体变凸:
近点:指眼球作最大调节时所 能看清近物的最近距离,它 反映眼的最大调节能力
2.瞳孔缩小: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3.两眼会聚:使物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置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7-
简化眼:由于眼的折光系统是由多片凸透镜组成,为了研 究和应用的方便,将其复杂的折光系统简化=简化眼:设 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20mm,折射率为1.333, 曲率半径为5nm,节点(n,光心)在角膜后方5mm处,后主 焦点在折光体的后极。
简化眼及其成像情况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 一、感觉器、感觉器官的概念及分类
感受器:专门感受机体 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 结构。
感受器官:感受器和非 神经性附属结构一起 构成的感受装置。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1-
感受器分类:
所在部位:
内感受器 外感受器
接受刺激的性质:
机械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某神 经纤 维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28-
3.换能 耳蜗科蒂器的功能:
基底膜(科蒂器)振动→使毛细胞顶端与盖膜相 切→引起耳蜗微音器电位→听中枢
(三)耳蜗生物电现象
1.毛细胞RP 在耳蜗未受刺激时,以鼓阶外淋巴为参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17-
(二)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
人从亮处进入暗处,起初视物不清楚,经一 段时间后能逐渐看清物体的现象。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18-
明适应: 人从暗处进入亮处,起初视物不清楚,稍候片刻
明视觉恢复的现象。
(因视杆细胞视紫红质大量分解→视锥细胞接管工作)
(三)视野
单眼注视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所能 看到的范围。 视野范围:白>黄蓝>红>绿 颞侧>鼻侧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2-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㈠适宜刺激 各感受器有自己最敏感的刺激形式
㈡换能作用
刺激→感受器→跨膜信号转换→ 感受器电位(发生器电位)
㈢编码作用 刺激信息→ 动作电位序列
㈣适应现象 刺激继续→动作电位频率降低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3-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大约有95%以上的信息 来自视觉。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11-
二.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㈠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12-
(二)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项 目 视锥细胞系统
视杆细胞系统
分布(人) 愈近中心部愈多 愈近周边部愈多
信息传递 单线或聚合程度低 聚合程度高
感光色素 视锥色素(三种) 视紫红质
光 敏 度 较差(感受强光) 较好(感受暗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