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萍)中医胎漏、胎动不安诊疗指南解读
胎漏2010

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痠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为胞漏或漏胎等。
妊娠期,出现腰痠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又称胎气不安。
2.西医诊断: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
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二)症候诊断1.肾虚型: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色黯淡,腰膝酸软,腹痛坠胀,伴头昏耳鸣,小便频数,色体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弱滑。
2.气血虚弱型: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稀薄,或伴腰痠腹痛坠胀,神疲倦怠,心悸气短,动则汗出,面色晄白,色质淡,苔薄白,脉细滑。
3.血热型:妊娠早期阴道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伴心烦少寐,渴喜冷饮,尿黄便结,或潮热、口干咽燥,色质红,苔黄,脉滑数。
4.血瘀伤胎:妊娠外伤后阴道下血,腰酸腹坠胀,或腰腹疼痛不适,或因病而妊娠后阴道下血,色黯红,腹满,皮肤粗糙,口干不思饮,色质黯红有瘀斑,苔白,脉沉涩;或误服毒物伤胎,见孕后阴道出血,色红质如常,腰腹疼痛,甚或肢厥,面色青白,舌脉如常或色质黯脉沉弱。
二、治疗方法1.肾虚证治法:固肾安胎,佐以益气方药:寿胎丸组成:菟丝子续断桑寄生阿胶2.气血虚弱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药:胎元饮组成:人参当归杜仲白芍熟地白术陈皮炙甘草3. 血热证治法:凉血安胎,滋阴清热,清热泻火,疏肝清热方药:保阴煎组成:生地熟地白芍山药续断黄芩黄柏甘草4.血瘀伤胎治法:调气活血安胎,祛瘀消瘕安胎,解毒安胎方药:圣愈汤组成: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熟地生地三、预防与调护(一)、预防平素适寒温,避免外邪入中,饮食调和,免伤脾胃,情志舒畅,忌过劳,维护五脏和调,血气安和,注重平素预防,忌房事,慎起居,以防仆损伤,避免流产发生。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的患者。
一、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西医治疗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TCD编码:BFR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先兆流产(ICD-10编码:O20.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疾病分期早期先兆流产:妊娠12周。
晚期先兆流产:妊娠12周至28周。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临床常见证候:肾虚证脾肾两虚证肾虚血热证气血虚弱证肾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TCD编码:BFR040,先兆流产ICD-10编码:O20.001)。
2.疾病分期属于早期先兆流产。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4.由生殖系统畸形引起的先兆流产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乙肝、HIV、RPR、TPPA(4)血HCG,E2,、P测定(5)TORCH(6)甲状腺功能(7)B超检查胚胎情况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妇科检查、白带常规、BV检查、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培养、TCT、宫颈分泌物培养+药敏、封闭抗体检查、空腹血糖、血型抗体、腹部B超、心电图等。
胎漏、胎动不安实用单方

胎漏、胎动不安实用单方【中医理论】怀孕以后,阴道不时有少量下血,或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但无腰酸腹痛感,称之为“胎漏”亦名“胞漏”或“漏胎”。
如先感胎动下坠,继而合轻微腰酸腹胀,或阴道少许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始载“妊娠漏胞”“妊娠胎动”“妊娠卒下血”诸候,《金匮要略》中有“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的记载。
胎漏与胎动不安临床表现各有所别,《胎产心法》云:“胎漏,胎动皆能下血,胎动腹痛,胎漏腹不痛。
”正如《医学入门》所说:“有腹痛而下血者为胎动,不痛而下血者为胎漏。
”【临床特点】有停经史,可有早孕反应。
妊娠3个月之内,阴道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有轻微下腹痛、腰痛及下坠感。
【辨证论治】胎漏、胎动不安的分型证治及代表方见图10-2。
本病主要是以腰腹疼痛及阴道出血为主证,故辨证应根据腹痛的性质及阴道出血的色质,并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综合分析,辨其寒热虚实。
若孕后阴道出血色淡暗或色淡质稀,当属肾虚和气血虚弱;若出血色红、质稠,多属血热;若出血色暗红、质黏或有小碎块者,多属血瘀;小腹隐痛下坠多属虚证,小腹疼痛拒按多属实证。
下血量少,腰腹痛和下坠感轻微,脉滑者,则胎元未殒,宜安胎;若下血量多,腹痛加重,腰痛如折,阵阵下坠者,则已发展为胎堕难留,安之无益;若反复阴道出血,色暗,小腹冷痛,早孕反应消失,脉由滑转涩者,则为胎死不下之兆,应做进一步检查。
图10-2 胎漏、胎动不安的分型证治及代表方胎漏、胎动不安的治疗,以固冲任安胎为总则。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固肾、调气养血、清热等法,经过治疗,出血迅速控制,腹痛消失,多能继续妊娠。
若继续出血量少,腰酸,腹痛加重则已发展至堕胎或小产,又当急以去胎益母,按堕胎、小产处理。
临床遣方用药时注意温补不宜辛热,调气不得过用香燥,清热亦勿过于苦寒,至于行血、破瘀、通利、有毒之品更当审慎,若确因病情需要,应掌握中病即止的原则,以免重伤其胎变生堕胎、小产。
中医妇科:胎漏、胎动不安

中医妇科:胎漏、胎动不安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要点是阴道下血、腰酸、腹痛、下坠四大症状的性质、轻重程度及全身表现,以辨其虚、热、瘀及转归。
四大症较轻而妊娠滑脉明显,经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B超见胚胎存活者,治疗以补肾安胎为大法,根据不同的证型辅以清热凉血、益气养血或化瘀固冲。
当病情发展,四大症加重而滑脉不明显,早孕反应消失,尿妊娠试验转阴,出现胎堕难留或胚胎停止发育时,又当下胎益母。
肾虚证主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腹痛,下坠,或曾屡孕屡堕,头晕耳鸣,夜尿多,眼眶黯黑或有面部暗斑,舌淡暗,苔白,脉沉细滑,尺脉弱。
病机概要:肾主系胞,为冲任之本,肾虚冲任失固,蓄以养胎之血下泄,故阴道少量出血;肾失温煦,血失阳化,故色淡暗;肾虚胎元不固,有欲堕之势,故腰酸腹痛下坠;肾虚胎失所系,故屡孕屡堕;头晕耳鸣、眼眶黯黑、舌淡暗、脉沉细滑、尺脉弱均为肾虚之征。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代表方剂:寿胎丸或安奠二天汤或滋肾育胎丸。
常用药物: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人参、熟地、白术、山药、山萸肉、炙甘革、杜仲、枸杞子、扁豆等。
血热证主症: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鲜红或深红,质稠,或腰酸,口苦咽干,心烦不安,便结溺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病机概要:热邪直犯冲任,内扰胎元,胎元不固,热迫血行,故妊娠期阴道下血;血为热灼,故色鲜红或深红;热邪内扰,胎气不安,胎系于肾,故见腰酸;心烦不安,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血热之征。
治法:清热凉血,养血安胎。
代表方剂:保阴煎或清热安胎饮或当归散加减。
常用药物: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椿根白皮、侧柏炭、阿胶等。
气血虚弱证主症:妊娠期少量阴道出血,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空坠而痛,腰酸,面色白,心悸气短,神疲肢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略滑。
病机概要:气血虚弱,冲任匮乏,不能载胎养胎,胎元不固,气不摄血,故见阴道出血;气血虚弱,本源不足,故色淡质稀;小腹空坠而痛,正是气虚系胞无力,血虚胞失濡养所致;气血虚弱不能化精滋肾,故强酸;神疲肢倦、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虚弱之征。
胎漏、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一.肾虚型:妊娠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或淡暗,质清稀,腰痠腹坠痛,或曾屡次堕胎。
全身症状:或伴有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甚到失禁,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
可用寿胎丸或补肾安胎饮。
补肾养血安胎验方二.气血虚弱型: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感腰腹胀痛或坠痛。
全身症状:神疲肢倦,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
可用胎元饮或安胎饮。
三.血热型:妊娠阴道下血,色鲜红或紫红质稠,或腰腹坠胀作痛。
全身症状:或心烦不发,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或伴头晕而胀,胸胁满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可用保阴煎,清海丸、清热安胎饮加减治之。
血热内扰证妊娠期,阴道漏红,色鲜。
或腹痛下坠,心烦不安,手心灼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或滑数。
[常用方] 生苎根散。
四.跌仆伤胎型:妊娠外伤,腰痠,腹胀坠,或阴道下血。
全身症状:舌质常或稍黯,脉滑无力。
可用圣愈汤或桑寄生散治之。
五.癥疾伤胎型:妊娠期阴道不时少量下血,色红或黯红,或伴小腹拘急。
全身症状:或有胸腹胀满不适,或见口干或但欲嗽水不欲咽,舌黯红或边尖有瘀斑,苔白,脉沉或沉涩。
可用桂枝茯苓丸。
六.毒药毒物伤胎型:孕期阴道下血,色红质常,腰痠腹痛。
全身症状:或伴憎寒,或见颜面指甲唇口青白,甚或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舌黯,脉沉弱无力。
用阿胶散。
【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护理】【现代研究】【疗效评定】【其它疗法】【中药名厂与中成药】由于母体与胎儿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冲任气血不调,胎元失固,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者,称“胎漏”;若妊娠期间仅有腰酸,腹部坠胀作痛,或伴有少量出血者,称“胎动不安”。
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先兆流产。
诊断依据1.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为“胎漏”;腰酸,腹部坠胀作痛,或伴有少量出血,为“胎动不安”。
2.妊娠试验呈阳性反应,B超探查胎动、胎心搏动正常,并与停经月份相符。
中医妇科学课件:第三及四节 胎漏、胎动不安

血热
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下血,色鲜红或深红, 质稠,或腰酸+口苦咽干,心烦不安,便结 溺黄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养血安胎 方药:保阴煎 保阴煎(方见月经过多):生地 熟地 黄芩
黄柏 白芍 续断 山药 甘草
外伤
主要证候:妊娠期妊娠期,跌仆闪挫,或劳 力过度,继发腰腹疼痛,胎动下坠,或伴阴 道流血,精神倦怠+脉滑无力。
西医学称之为“先兆流产”
病因病机(熟悉)
主要病机: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中医把母、胎之间的微妙关系以“胎元”来涵盖。胎 元包括胎气、胎儿、胎盘三个方面。 一 胎元方面 1 父母精气不足,虽能成孕但难成胎 2 成孕后胎元不固,甚或胎元有缺陷,胎多不能成 实
二 母体方面 1 素体肾虚、气血不足,素有癥瘕 2 生活,饮食,外伤等
1 遗传基因的缺陷: 早期流产时异常比率为 50%~60%,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2 外界不良因素: 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 3 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生殖器疾病,内分
泌功能失调和创伤 4 内分泌功能不足 5 免疫因素: 血型抗原,封闭抗体不足等
诊断(掌握)
病史:停经史,可有早孕反应,孕后不节房事 史,癥瘕史
肾虚偏阳虚辨治
兼有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大便溏,小便清 长,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
治法:温补脾肾,固冲安胎 方药:补肾安胎饮 药物:人参 白术 杜仲 川断 益智仁 阿胶
艾叶 菟丝子 补骨脂 狗脊
肾虚偏阴虚辨治
兼见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固冲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药物:菟丝子 桑寄生 续断 阿胶 生地 山萸肉
无
有少量流血
堕胎小产
中医妇科学考点:胎漏与胎动不安

中医妇科学考点:胎漏与胎动不安
2016年中医妇科学考点:胎漏与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中医病名。
是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
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发展为堕胎、小产。
胎漏: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但无腰腹疼痛、下坠感。
胎动不安:妊娠期腰痛、腹痛,胎动下坠,或伴少量阴道出血。
(四症不必悉具)
胎漏、胎动不安的辩证,着眼于4大症:停经后少量阴道出血、下腹痛、腰痛、下坠感。
胎漏仅见阴道出血,胎动不安可见二三症并存。
【诊断】
病史:停经史;
症状:阴道少量出血,或腰痛、小腹痛,下坠感;
妇检:子宫口闭,子宫增大与孕周相符;
实验室检查:血、尿 HCG 测定(定性、定量);
辅助检查:B超——宫内见孕囊,可有胎心搏动
【2016年中医妇科学考点:胎漏与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辨证施护

胎漏、胎动不安辨证施护胎漏、胎动不安辨证施护肾气不足证候表现:妊娠期,阴道漏红,量少色淡,腰酸腹坠,头晕耳鸣,神疲肢倦,小便频数,眼眶黯黑,或有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或沉弱。
护治法则:固肾安胎,佐以益气(代表方:寿胎丸)。
施护要点:①观察并记录阴道流血的量、色、质、血块等,检查血块中是否有妊娠组织及其是否完整。
若见阴道出血增多,腰腹坠胀,腹痛阵阵加剧,或见有胎块排出,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做好输液、输血及行刮宫术的准备。
积极防治“阴阳离绝”危象,一旦发生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综合全身情况以判断安胎效果及预后。
②胎动不安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既往有流产史者,其休息时间一般需超过前几次流产中发生最晚的日期。
③饮食宜清淡、甘平,忌肥腻、辛热。
④加强心理调护。
对于确已发展至胎死腹中,或胎元不良没有保胎价值者,应耐心说服其去胎益母。
⑤中药汤剂宜文久煎,温服。
⑥健康教育。
气血亏虚证候表现:妊娠期,阴道漏红,量少,色淡质薄,腰酸腹坠,神疲肢软,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或沉细弱无力。
护治法则:补气养血,固肾安胎(代表方:胎元饮)。
施护要点:①病室宜安静,室温偏暖。
②加强饮食调护,多食蛋、肉等血肉有情之品。
血热内扰证候表现:妊娠期,阴道漏红,色鲜,或腹痛下坠,心烦不安,手心灼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或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而干或少苔,脉弦滑或滑数或细数。
护治法则:滋阴清热,养血安胎(代表方:保阴煎)。
施护要点:①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病室温湿度适宜。
②饮食宜滋阴清热为宜,忌食辛热食物。
③保持大便通畅,切勿努责扰动胎气。
外伤损络证候表现:妊娠期外伤后腰腹坠胀作痛,阴道漏红,色紫红,或有小血块,甚有胎块排出,舌淡红,脉细滑无力。
护治法则:补气和血,安胎(代表方:圣愈汤)。
施护要点:①注意观察腹痛下坠、腰酸及阴道流血情况。
②不得擅自使用治伤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实践经验 B理论分析 C参考国内外资料 D直观选择
• 备注栏
参考资料:
• 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试行)》
(学苑出版社,2001年) •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
调查表制作说明:
• 以下胎漏、胎动不安除特别说明,均指中 医疾病名。
• 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说明:共分五度, 不熟悉为0.2分,不太熟悉为0.4分,一般为 0.6分,较熟悉为0.8分,很熟悉为1.0分。
• 专家对指标重要程度的判断说明:采用 Likert度量法,共分五度,很重要为5分,重 要为4分,一般重要为3分,不太重要为2分 ,不重要为1分。
诊疗指南
3.1.3 体征 • 妇科检查:宫体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
诊疗指南
3.1.4 辅助检查 3.1.4.1 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
血β-HCG检查提示妊娠,血β-HCG、E2、P 连续动态监测了解胚胎发育情况。
预后与E2、P的关系
• 血清E2值与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相关性 先兆流产属中医“胎漏”、“胎动不安”等范畴,
背景资料:
• 德尔菲法是国际流行的一种定性预测专家经验的 方法,它为消除成员间相互影响,运用匿名方式 反复多次征询意见和进行背靠背的交流,以充分 发挥专家们的智慧、知识和经验,最后汇总得出 一个能比较反映群体意志的预测结果。这种方法 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避 免会议讨论时产生的害怕权威随声附和,或固执 己见,或因顾虑情面不愿与他人意见冲突的弊端 ,同时也可使大家发表的意见较快收集,参加者 也易接受结论。
• A同意 B不同意
• 如不同意,建议改为:(
)
• 此项指标对于胎动不安诊治的重要程度:( 5 )5 4 3 2 1
• 您对该问题的熟悉程度:( 1.0 )1.0 0.8 0.6 0.4 0.2
• 您进行判断的主要依据:(AB )
• A实践经验 B理论分析 C参考国内外资料 D直观选择
• 备注栏
• 您认为胎动不安的定义“妊娠期仅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 流血者”中腰酸腹痛如何理解?( A )
本研究基于证候形成规律,根据中医辨证标准, 结合临床实际拟定肾虚型、脾肾两虚型、气血虚 弱型、血热型、跌仆伤胎型5个证型。其中以肾虚 症状为主(肾虚型及脾肾两虚型)有302例,占总 病例数的50.6%,故与文献报道以肾虚为主实则一 致。 本研究初步测定了598例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
安)各个证型妊娠第5-13周血清E2水平,经q检验, 各个证型间E2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
调查表制作说明:
• 问题可以单选,可以多选,也可以提出自 己认可但尚未罗列的证型(调查表属于背对背调查,各位专家的意 见汇总后,我们会以不署名的方式反馈给 您们。
调查表
• 您是否同意将胎动不安定义为“妊娠期仅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 量阴道流血者”。( A )
鉴别诊断
诊疗指南
3.1 诊断要点 3.1.1 病史
有停经史,可有早孕反应。常有孕后不 节房事史,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史,或宿 有癥瘕史。
诊疗指南
3.1.2 症状 • 妊娠期间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时下时止而
无明显的腰酸、腹痛者,可诊断为胎漏;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腹坠胀,或 伴有少量阴道流血者,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酸腹痛者。又称“胞漏”或“漏胎”。
• 胎动不安 threatened abortion • 胎动不安是指妊娠期间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
量阴道流血。
• 胎漏、胎动不安常发生在妊娠早期(≤妊娠12周)
或中期,尤以妊娠早期多见,是堕胎、小产的先兆,现 代医学称为“先兆流产”。
诊疗指南
3 诊断
诊断要点
育出版社,2008年) •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6年)。
诊疗指南
•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 学会妇科分会提出并归口。
• 本《指南》由浙江中医药 大学广兴医院(杭州市中 医院)中医妇科负责起草。
•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 傅萍、王素霞。
诊疗指南
引言 本《指南》编写在于规范胎漏、胎动不 安的中医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医师 提供胎漏、胎动不安中医标准化处理策 略与方法,全面提高中医胎漏、胎动不 安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促进与国际学 术发展接轨。
• 备选答案:
• A 腰酸腹痛二者必须具备
B腰酸必须具备,腹痛可有可无
• C 腹痛必须具备,腰酸可有可无
D腰酸腹痛、阴道流血三者必须具备。
• 此项指标对于胎动不安诊治的重要程度:( 5 )5 4 3 2 1
• 您对该问题的熟悉程度:( 1.0 )1.0 0.8 0.6 0.4 0.2
• 您进行判断的主要依据:( AB )
诊疗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胎漏、胎动不安的诊 断、辨证、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胎漏、胎动不安的诊 断和治疗。
诊疗指南
2 术语和定义 •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 胎漏 vaginal bleeding during pregnancy • 胎漏是指妊娠期间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时下时止而无腰
预后与E2、P的关系
预后与E2、P的关系
E2(pg/ml)
2500
妊娠早期血清E2值
2000
1500 1000
500
妊娠继续 妊娠失败
0 -500
第5周 第6周 第7周 第8周 第9周 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中医胎漏、胎动不安诊疗指南》 解读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 傅萍
2013年12月
背景资料:
• “胎漏、胎动不安的中医治疗指南”属于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之一,由中华中医 药学会负责,妇科分会第三届委员会承担。本课 题历时两年,2011年7月结题。
• 通过文献检索、疗效评价、证型分析等工作。调 查表采用德尔菲法评价中医妇科专业专家关于胎 漏、胎动不安治疗方面各项指标的观点,进行2轮 调查,回收调查表后进行分析利用以完善指南初 稿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