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胎漏、胎动不安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知识点:胎漏、胎动不安【优质推荐】

中医护理知识点:胎漏、胎动不安【优质推荐】

中医护理知识点:胎漏、胎动不安【优质推荐】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妊娠期间,多因冲任气血不调或不和,胎元不固,以致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而无腰酸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妊娠疾病称为胎漏。

而妊娠期间仅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妊娠疾病,称为胎动不安。

在妊娠早、中期发生胎漏、胎动不安者,常为堕胎小产之先兆,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先兆流产;若在妊娠中、晚期发生胎漏,也可能为前置胎盘的表现【辨证】本病病位在冲任、胞宫,临床应根据病情的进展,判断胎元的存亡与预后,决定治病与安胎幷举或下胎益母。

一、肾虚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黯质清稀,或小腹下坠、隐痛、腰痛、膝软、头晕耳鸣,神疲纳差,夜尿频繁,或曾屡次坠胎,眼诓黯黑或有面部黯斑,舌淡或淡黯,苔白,脉沉细滑或尺脉弱。

二、气血虚弱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空坠、隐痛腰痛、面色无华,心悸气短,神疲纳差,肢软乏力,大便不实,舌淡胖,苔白,脉细滑。

三、血热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稠,或小腹坠胀,灼痛、腰痛、面赤心烦,口干咽燥,或五心烦热,尿黄便秘,舌红或边尖红,苔黄或少苔,脉弦滑数。

四、血瘀证:妊娠期外伤,或宿有癥瘕,阴道少量出血,色黯红,质稠,或小腹坠胀、腰痛,舌质略暗,有瘀斑,脉沉弦。

胎漏、胎动不安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流产的可能原因,以及经积极稳妥治疗后,大多可继续正常妊娠、分娩健康婴儿。

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和紧张情绪,抑郁、忧思、恼怒、悲伤均可影响气机,使气血逆乱,胎失载养。

二、注意卧床休息,阴道流血时应绝对卧床、静心休养,但非24小时躺在床上不动,甚至连大便都不敢下床。

肾虚症宜多休息,有滑胎史者,其休息一般超过上次流产的日期;气血虚弱症应避免劳累,保证睡眠,血热者,绝对卧床休息,衣被不宜过暖。

三、避风寒,慎起居、防止外感等疾病发生。

四、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负重攀高,防止跌扑;保持会阴清洁,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部,每日1次。

中医妇科学:妊娠病考点(最新版)

中医妇科学:妊娠病考点(最新版)

中医妇科学:妊娠病考点(最新版)1、单选治疗胎漏气血虚弱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胎元饮B.保阴煎C.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D.当归散E.寿胎丸正确答案:A2、单选患者孕6个月,小便频数,淋沥涩痛,量少,色深(江南博哥)黄,午后潮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滑数。

其证候是()A.心火偏旺证B.肝胆湿热证C.阴虚津亏证D.湿热下注证E.热灼膀胱证正确答案:C3、单选患者妊娠30周,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耳鸣失眠,心中烦闷,颜面潮红,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数。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苓桂术甘汤B.通窍活血汤C.羚角钩藤汤D.半夏白术天麻汤E.杞菊地黄丸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子晕阴虚肝旺证的主要证候,故其治法为健脾化湿,平肝潜阳,首选治疗方剂为杞菊地黄丸。

4、单选胎萎不长的常见病因是()A.肾气不足B.肾虚血瘀C.肝肾不足D.脾肾不足E.脾虚肝郁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病的主要机理是气血不足以荣养其胎,导致胎儿生长迟缓。

主要病因有气血虚弱、脾肾不足、血寒宫冷。

5、单选患者妊娠50天,阴道流血7天,1天前见白色组织样物排出,现阴道流血不止,腹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其治法是()A.祛瘀下胎B.补肾健脾C.益气活血,化瘀安胎D.活血化瘀,佐以益气E.化瘀止血正确答案:D6、单选治疗妊娠肿胀气滞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真武汤B.天仙藤散C.五皮散D.防己黄芪汤E.左归饮正确答案:B7、单选患者停经40天,尿妊娠试验阳性,恶心呕吐3天,头晕厌食,食入即吐。

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A.胞阻B.子满C.转胞D.恶阻E.子气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恶阻即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倦怠,厌食,甚至食入即吐者。

古称"子病"、"病儿"、"阻病"。

8、单选患者停经45天,一周前查尿妊娠试验阳性,近2天恶心,呕吐酸水,恶闻油腻,口干口苦,胸满胁痛,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

胎漏、胎动不安病

胎漏、胎动不安病
5.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和(或)下腹疼痛,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物尙未排出,子宫 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者;早期先兆流产是临床表现常为停经后有早孕反应,以后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或时下时止, 或淋漓不断,色红,持续数日或数周,无腹痛或有轻微下腹胀痛,腰痛及下腹坠胀感。
辩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一、辩证要点
三、证治分类
辨证主要根据症状与舌脉。其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小腹痛、腰痛和腰腹下坠。根据 四大症状的轻重变化, 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判断病情的进退、胎元的存亡和预后。一般而言,阴道出血量少,色淡,质稀者,多属虚 证;色深红或紫暗,质稠者,多属实证;下血量少,腰腹痛和下坠感轻微,脉滑者,则胎元未损,宜安胎;若下 血量多,腹痛加重,腰痛如折,阵阵下坠者,则已发展为胎堕难留,安之无益;若反复阴道出血,色暗,小腹冷 痛,早孕反应消失,脉由滑转涩者,则为胎死不下之兆,应作进一步检查。
2.辅助检查:协助判断胚胎或胎儿未损或已损。早期妊娠者,首选妊娠试验,可作HCG定性或定量测定,有 助判断胚胎滋养细胞功能。B型超声显像则有助判断胚胎或胎儿是否在于宫内存活,以排除异位妊娠、胎死不下 (过期流产)等情况.此外,有条件者,还应检查可能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如致畸因素(包括风疹病毒、巨细胞病 毒、弓形体等)、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地中海贫血、G6PD缺乏症等)、免疫因素(1ilt型抗体、磷脂抗体、抗精 于抗体、封闭性抗体等) 。
3.子宫颈出血宫颈糜烂、息肉均可有接触性出血,常发生于性交后。妊娠早期因宫颈较充血,无房事也可能 有少量出血,通过妇科检查可作鉴别。
4.此外,还要与内、外科疾病所致的出血、腹痛相鉴别。
1.妇科检查:在消毒条件下进行检查,观察阴道出血是否来自宫腔,排除宫颈糜烂、 息肉之出血。属胎漏、 胎动不安者,子宫口应闭合,羊膜囊无膨出、未破裂,子宫增大、柔软,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无压痛。

中医妇科学:第四节 胎漏、胎动不安

中医妇科学:第四节 胎漏、胎动不安

很难摄精成胎 成胎后胎元不固 胎元有缺陷
肾虚
气血虚弱
血热
血瘀
冲任损伤 胎元不固
肾虚
冲任不固,胎失所系
气血虚弱 气不载胎,血不养胎
血热
热扰冲任,迫血妄行
胎漏、胎动不安
血瘀
气血失和, 瘀阻胞宫、 胞脉
胎失所养 胎元失固
诊断要点
▪ 1.症状 ▪ 2.妇科检查:阴道少许出血来自宫腔,子宫口
关闭,羊膜囊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 ▪ 3.辅助检查:
凉血止血 且能安胎
阴道出血多:阿胶、旱莲草、侧柏炭 养阴清热止血
出血时间长:贯仲炭、仙鹤草、地榆炭
清热解毒止血
胎动甚:菟丝子、桑寄生
固肾安胎
分证论治(4)
▪ 【主症】素有癥积,或妊娠期间跌仆闪挫, 胎动下坠,腰酸腹痛,甚或胎漏下血。
▪ 【舌象】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 ▪ 【脉象】脉弦滑。
▪ 【兼症】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阴道少 许出血,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舌质 淡,苔少,脉细滑。
▪ 【治法】补血固冲安胎 ▪ 【方药】苎根汤加川断、桑寄生。
干地黄 当归 白芍 川断 桑寄生 苎麻根 阿胶 甘草
养血安胎
补肾安胎
止血安胎 调和诸药
分证论治(3)
▪ 【主症】妊娠期阴道下血,色鲜红或腹 痛下坠,心烦不安,手心灼热,口干咽 燥,大便秘结。
菟丝子
补肾养精,益阴而固阳
桑寄生 续断
固肾强腰系胎
阿胶
滋阴补血止血
党参 白术
健脾益气以载胎元
补肾益气 固摄冲任
偏气虚加黄芪补气升阳
兼血虚加熟地、 山萸肉大补精血
偏寒加艾叶暖宫安胎
偏热加黄芩清热安胎

第六章 常见中医病证——胎漏、胎动不安

第六章 常见中医病证——胎漏、胎动不安
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
胎漏、胎动不安是堕胎、小产的先兆,西医称之为“先兆流产”。流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若先兆流产安胎成功,可继续正常妊娠。若病情发展可成为“难免流产”、“完全流产”、“不全流产”,或“过期流产”、“感染性流产”、“习惯性流产”。
6.葡萄胎 阴道少量不规则出血或大出血,腹痛不显或胀痛,无组织物排出或有葡萄状胎块排出;妇科检查见宫口松或有葡萄状胎块堵塞,子宫大于孕周,附件可及囊肿,不痛; B超见宫内有葡萄状胎块 。
【辨证论治】
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要点是 阴道下血、腰酸、腹痛、下坠四大症状 的性质、轻重程度及全身表现,以辨其虚、热、瘀及转归。 四大症较轻而妊娠滑脉明显,经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B超见胚胎存活者,治疗以补肾安胎为大法 ,根据不同的证型辅以清热凉血、益气养血或化瘀固冲。当病情发展, 四大症加重而滑脉不明显,早孕反应消失,尿妊娠试验转阴,出现胎堕难留或胚胎停止发育时,又当下胎益母 。
胎漏、胎动不安病名虽不同,但 临床表现难以截然分开 。更由于两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等基本相同,故一并讨论。
【诊断要点】
1. 妊娠期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而无明显的腰酸、腹痛,脉滑,可诊断为胎漏;
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
1.肾虚证
主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腹痛,下坠,或曾屡孕屡堕, 头晕耳鸣,夜尿多 ,眼眶黯黑或有面部暗斑,舌淡暗,苔白, 脉沉细滑,尺脉弱 。
病机概要:肾主系胞,为冲任之本,肾虚冲任失固,蓄以养胎之血下泄,故阴道少量出血;肾失温煦,血失阳化,故色淡暗;肾虚胎元不固,有欲堕之势,故腰酸腹痛下坠;肾虚胎失所系,故屡孕屡堕;头晕耳鸣、眼眶黯黑、舌淡暗、脉沉细滑、尺脉弱均为肾虚之征。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胎漏、胎动不安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胎漏、胎动不安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胎漏、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重点)
一、定义:“胎漏”——妊娠期间阴道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沥
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

二、病因病机:主要病机: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常见的病因病机有
肾虚、血热、气血虚弱和血瘀。

三、临床表现:①妊娠期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而无明显的腰酸、腹
痛,脉滑,可诊断为胎漏;②若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四、辨证要点:阴道出血、腰酸、腹痛、下坠四大症状的性质、轻重
程度及全身脉证,以辨其虚、热、瘀及转归。

五、治疗:以补肾安胎为治疗大法,根据不同证型施以补肾健脾、清
热凉血、益气养血或化瘀固冲;若出现胎堕难留或胚胎停止发育时,又当下胎益母。

证型
治法
方药
方歌
肾虚证
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胎丸
血热证
清热凉血,养血安胎
保阴煎或当归散
气血虚弱证
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胎元饮
八珍汤去川芎,茯苓加陈皮杜仲
血瘀证
活血化瘀,补肾安胎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景岳书中胎元饮,八珍去芎与茯苓;加入陈皮杜仲炭,补血益气安胎灵。

中医妇科学课件:第三及四节 胎漏、胎动不安

中医妇科学课件:第三及四节 胎漏、胎动不安
胶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当归 熟地 白芍 陈皮 杜仲
血热
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下血,色鲜红或深红, 质稠,或腰酸+口苦咽干,心烦不安,便结 溺黄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养血安胎 方药:保阴煎 保阴煎(方见月经过多):生地 熟地 黄芩
黄柏 白芍 续断 山药 甘草
外伤
主要证候:妊娠期妊娠期,跌仆闪挫,或劳 力过度,继发腰腹疼痛,胎动下坠,或伴阴 道流血,精神倦怠+脉滑无力。
西医学称之为“先兆流产”
病因病机(熟悉)
主要病机: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中医把母、胎之间的微妙关系以“胎元”来涵盖。胎 元包括胎气、胎儿、胎盘三个方面。 一 胎元方面 1 父母精气不足,虽能成孕但难成胎 2 成孕后胎元不固,甚或胎元有缺陷,胎多不能成 实
二 母体方面 1 素体肾虚、气血不足,素有癥瘕 2 生活,饮食,外伤等
1 遗传基因的缺陷: 早期流产时异常比率为 50%~60%,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2 外界不良因素: 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 3 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生殖器疾病,内分
泌功能失调和创伤 4 内分泌功能不足 5 免疫因素: 血型抗原,封闭抗体不足等
诊断(掌握)
病史:停经史,可有早孕反应,孕后不节房事 史,癥瘕史
肾虚偏阳虚辨治
兼有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大便溏,小便清 长,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
治法:温补脾肾,固冲安胎 方药:补肾安胎饮 药物:人参 白术 杜仲 川断 益智仁 阿胶
艾叶 菟丝子 补骨脂 狗脊
肾虚偏阴虚辨治
兼见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固冲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药物:菟丝子 桑寄生 续断 阿胶 生地 山萸肉

有少量流血
堕胎小产

中医妇科学考点:胎漏与胎动不安

中医妇科学考点:胎漏与胎动不安

中医妇科学考点:胎漏与胎动不安
2016年中医妇科学考点:胎漏与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中医病名。

是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

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发展为堕胎、小产。

胎漏: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但无腰腹疼痛、下坠感。

胎动不安:妊娠期腰痛、腹痛,胎动下坠,或伴少量阴道出血。

(四症不必悉具)
胎漏、胎动不安的辩证,着眼于4大症:停经后少量阴道出血、下腹痛、腰痛、下坠感。

胎漏仅见阴道出血,胎动不安可见二三症并存。

【诊断】
病史:停经史;
症状:阴道少量出血,或腰痛、小腹痛,下坠感;
妇检:子宫口闭,子宫增大与孕周相符;
实验室检查:血、尿 HCG 测定(定性、定量);
辅助检查:B超——宫内见孕囊,可有胎心搏动
【2016年中医妇科学考点:胎漏与胎动不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胎漏、胎动不安大纲要求:
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
病因病机
流产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定义: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胎漏是阴道出血(无腰酸腹痛),胎动不安是腰酸腹痛(或伴少量阴道出血)
病因病机: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胎元包括胎气、胎儿、胎盘三方面,任何一方面出问题,都会导致胎漏胎动不安。

病因:肾虚,气血虚,血热,血瘀。

注意:妊娠腹痛,同时腰酸,阴道出血,为胎动不安。

如果只是腹痛,而无腰酸,无阴道出血,则为妊娠腹痛。

注意二者间的区别。

辨证论治
本病首辨胎元未殒或已殒。

胎元未殒宜保,按本病辨证论治;
胎元已殒则应去胎,按堕胎、小产处理。

治疗大法以补肾安胎为主,并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补肾健脾、清热凉血、益气养血或化瘀固冲法。

肾虚证: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黯,腰酸,腹痛下坠,或曾屡孕屡堕,头晕耳鸣,夜尿多,眼眶黯黑或有面部黯斑;舌淡,苔白,脉沉细滑尺脉弱。

(沉脉,尺脉弱都是肾虚的脉象)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胎丸。

气血虚弱证: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质稀薄,或小腹空坠而痛、腰酸,面色白,心悸气短,神疲肢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略滑。

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药:胎元饮。

——此二证为虚证。

血热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深红或鲜红,质稠,或腰酸,口苦咽干,心烦少寐,溲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养血安胎。

方药:保阴煎或当归散
血瘀证:宿有癥积,孕后常有腰酸腹痛下坠,阴道不时出血,色黯红,或妊娠期跌仆闪挫,继之腹痛或少量阴道出血;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沉弦。

治法:活血化瘀,补肾安胎。

方药: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此二证为实证。

刘氏妇科证治歌诀:
胎漏胎动须分清,胎漏出血无腰痛。

气血虚弱胎元饮,肾虚寿胎功分明。

血热总用保阴煎,血瘀寿胎合桂苓。

注:妊娠诸病之血瘀证,用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产后诸病之血瘀证多用生化汤)
妇科之血热证,用保阴煎的为多数(除了先期用清经散,崩漏用清热固经汤)
用方独家趣记:保胎贵瘦(保胎的时候以瘦为贵)
保——保阴煎,胎——胎元饮,贵—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瘦——寿胎丸。

下列各项,不属于胎动不安常见的证型的是(16年)
A.肾虚证
B.湿热证
C.血热证
D.血瘀证
E.气血虚弱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胎动不安常见的证型:肾虚证、气血虚弱证、血热证、血瘀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