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定级规程

合集下载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原则哎呀,“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原则”,这对我这个小学生(初中生)来说,一开始还真有点难理解呢!不过没关系,让我试着给您讲讲。

您想啊,农用地就像是我们的宝贝盒子,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宝贝”,比如粮食、蔬菜、水果。

那给这些宝贝盒子分等定级,就像是给我们的同学分个三六九等一样,得有公平合理的原则,对吧?首先,综合性原则。

这就好比我们评价一个同学,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还要看他的品德、体育、艺术等好多方面。

农用地也一样呀,不能只看土地的肥沃程度,还要考虑它的位置、气候、水利条件等等。

要是只看一方面就给分等定级,那不是太不公平了嘛!您说是不是?还有主导因素原则。

这就像我们班选班长,得有一个最主要的标准,比如组织能力强。

对于农用地来说,也得有个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来决定它的等级。

比如在干旱的地方,水就是最重要的因素,水多的地等级可能就高;在山区,地形是不是平坦可能就特别关键。

这不是很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选择吗?接着是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哎呀,这就好像我们过年拿红包,有的红包大,有的红包小。

农用地能带来的收益也是有差别的呀,收益高的等级自然就高,收益低的等级可能就低一些。

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然后是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原则。

这有点像我们做数学题,既要算数字,又要讲道理。

给农用地分等定级,不能光靠感觉和经验,得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比如土壤的成分啊、产量多少啊。

但也不能全靠数字,还得考虑一些没法用数字说清楚的东西,像土地的生态环境啦。

还有地域差异原则。

这就好比南方的同学喜欢吃米饭,北方的同学喜欢吃面食,每个地方都不一样。

不同的地方,农用地的情况也不同呀。

平原和山区能一样吗?沿海和内陆能一样吗?所以得分开考虑,可不能一刀切!最后是动态变化原则。

这就像我们一天天长大,会有变化。

农用地也是会变的呀,今年这块地种得好,等级高,说不定明年因为一些情况就变差了。

所以得分等定级得跟着变化走,不能一成不变。

总之,给农用地分等定级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这些原则就像是一把把尺子,要量得准、量得公平,才能让我们的土地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让农民伯伯们有更好的收成,让大家都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菜!您觉得我说得对吗?。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的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建立技术档案等。

本规程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997年10月7日发布)。

第一篇总则3总则3.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与任务3.1.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主要目的是:a)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农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统一、严格管理,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b)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依据;c)为理顺土地价格体系、培育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征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d)为实行农业税制改革,公平合理配赋征收农业税提供依据。

3.1.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任务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3.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对象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工作对象是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永久性林地、永久性牧草地和永久性水域。

3.3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体系农用地分等定级采用“等”和“级”两个层次的工作体系。

3.3.1农用地等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农用地等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或理论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农用地分等规程2016

农用地分等规程2016

农用地分等规程是土地资源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土地的适宜性、生产潜力、利用程度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农用地的等级和价格。

下面将从定义、原则、步骤和方法四个方面,以1500字回答这个问题。

一、定义农用地分等是指根据土地利用现状,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农用地的质量、等级和价格进行评估的过程。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等。

二、原则1. 科学性:农用地分等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为基础,结合土地资源学、土壤学、农业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

2. 综合性:农用地分等需要综合考虑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3. 实用性:农用地分等应注重实际应用价值,评估结果应符合实际生产需求,具有可操作性。

三、步骤1. 确定评价范围: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确定需要进行评估的农用地范围。

2. 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要求,对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确定土地是否适宜农业生产。

3. 生产潜力评估:根据土壤质量、地形地貌、灌溉排水条件等,对土地的生产潜力进行评估。

4. 土地等级划分:根据以上评价结果,按照一定的分等标准和方法,将农用地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5. 价格评估:根据市场行情和土地等级,对农用地的价格进行评估,给出合理的价格建议。

6. 结果反馈: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农户,为其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方法1. 评价指标: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包括土壤质地、肥力、地形地貌、灌溉排水条件、植被覆盖度等。

2. 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评分标准,对土地进行综合评价。

对于定量评价难以确定的指标,可采用专家咨询、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确定。

3. 模型应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用地分等模型进行应用,如地块法、区划法、综合评判法等。

同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总之,农用地分等规程是土地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步骤,可以对农用地的质量、等级和价格进行全面评估,为相关部门和农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用地定级估价

农用地定级估价

• • • • • •
分等定级估价相结合? 分类定级分类估价,级与价相结合? 综合定级分类估价? 单地类定级? 先估价后定级? 全域覆盖?分图斑进行?
三、农用地定级与城镇土地定级的比较
相同点:
1、目标:对土地质量进行定级划分 2、层次:都是单层次的对象,内部排序分级
3、方法:因素法相同 4、对象:均非涵盖全部分类
(二)资料收集调查阶段
• 收集土壤、气象、水文、地形、地质、农 经、统计、社会保障、教育费用等自然、 经济各类资料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 地形图等多种图件。拉出资料清单。
(三)分等数据处理阶段
• 对分等数据进行整理,按照定级的工作需 要,逐项分析分等评价单元的各项因素指 标及分值。如果分等底图比例尺较小,图 斑较大,还需要比较分等和定级图斑,补 充分等因素分值,以避
标 准 样 地 分 值 20
68
比 照 样 地 分 值
2
3 标准样地
1
4
7
5
比照样地
8 9
6
样地法基本原理
二、定级原理—3:程序
农用地定级方案制定 资料初步调查
农用地分等指数 农用地定级因素选取
定级资料调查 划分定级单元
划分定级单元
专家打分、确定定级因素及权重 定级资料调查与整理
选定修正因素 区位因素 耕作便利因素
不同点:
1、对象:农用地;建设用地
2、范围:农地区域;城镇内部 3、方法:增设修正法和样地法;因素法 4、因素:自然差异大;基质单一
四、定级过程
• • • • • (一)前期工作准备 (二)资料收集调查 (三)分等数据处理 (四)农用地定级 (五)级别检验分析确定
(一)前期工作准备阶段

农用地分等规程2016

农用地分等规程2016

农用地分等规程2016
农用地分等规程是指国家针对农用地进行分等定级的法规和规范。

2016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农
业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农用地分等等级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用于指导和规范农用地分类管理工作。

该《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分设等级:根据农用地的土壤肥力、生产潜力、耕作条件等因素,将农用地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和四类。

2. 确定标准:根据农用地的农田质量、设施条件、水资源利用等指标,确定每个等级的标准。

3. 分级依据:根据农用地的产量、质量、效益等指标,评定农用地的等级。

4. 分类使用:根据不同等级的农用地特点,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规划用地和开发利用等工作。

5. 管理措施:对于一类农用地,要严格保护和管理,禁止非农和非耕作用;对于二类、三类和四类农用地,要加强管理,合理利用。

6. 监督检查:建立农用地等级和分等结果公示制度,加强对农用地分等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农用地分等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保护和提高农用地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收入增加的目标。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的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建立技术档案等。

本规程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997年10月7日发布)。

第一篇总则3总则3.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与任务3.1.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主要目的是:a)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农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统一、严格管理,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b)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依据;c)为理顺土地价格体系、培育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征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d)为实行农业税制改革,公平合理配赋征收农业税提供依据。

3.1.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任务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3.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对象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工作对象是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永久性林地、永久性牧草地和永久性水域。

3.3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体系农用地分等定级采用“等”和“级”两个层次的工作体系。

3.3.1农用地等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农用地等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或理论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嘿,朋友!今天我要和你唠唠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这事儿。

你知道吗,我之前可真是好好体验了一把这个规程呢。

咱就说这农用地啊,那可太重要啦!这可是关乎着咱老百姓吃饭的大事儿呢。

有一回,我跟着一群专家去研究农用地。

哎呀妈呀,那场面,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他们拿着各种仪器,在那地里测来测去的,一会儿量这个,一会儿测那个。

我就跟在旁边,好奇地看着。

然后他们就开始根据那些数据啊,给这块农用地分等定级。

你还别说,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他们要考虑土地的肥力啊,灌溉条件啊,还有地理位置啥的。

就好像给这块地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一样。

我记得有一块地,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但是专家们一分析,说这地肥力特别好,等级还挺高呢。

我当时就想,这地可真是深藏不露啊!然后还有一次,我们遇到一块地,表面上看着还行,但是一检测,发现有些问题。

专家们就开始商量怎么给它定级,那讨论的可热烈了。

我在旁边听着,都觉得特别有意思。

这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啊,就像是给农用地发了个身份证一样。

让我们知道每块地都有啥特点,适合种啥。

这样农民们种地就更有针对性啦,也能提高收成呢。

而且啊,通过这个规程,政府也能更好地规划土地的使用。

比如说,哪些地适合建房子,哪些地得好好保护起来种粮食。

这样咱国家的土地资源就能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啦。

我觉得这个规程真的特别重要。

它让我们更加了解土地,也让土地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就像那句话说的,土地是我们的根嘛。

现在啊,每次看到农用地,我就会想起那些专家们认真工作的样子,还有他们给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过程。

这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呢。

好啦,我今天就和你唠到这儿啦。

下次有啥好玩的事儿,我再和你说哈。

拜拜啦!。

【土地资源学】第七章第六节农地分等定级

【土地资源学】第七章第六节农地分等定级
……
作物组成 春小麦、大豆
大豆 大豆、玉米
玉米 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小麦-水稻,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
2.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分
自选因 素
推荐因素: 附录2
确定指定作物
确定分等因素(k)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2:农用地分等推荐因子及分级、分值
二级区 省

I. I1 大 内蒙古 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鄂伦春自治县、牙克石市、阿
东 小兴安
荣旗、扎兰屯市、扎赉特旗
北 区
岭山地 区
黑龙江
漠河、塔河、呼玛、黑河市、孙吴、逊克、 伊春市、 铁力市、嘉荫
I2 三 江平原 长白山 地区
黑龙江
鹤岗市、萝北、绥滨、佳木斯市、汤原、桦川、桦南、 富锦市、同江市、抚远、依兰、七台河市、勃利、双 鸭山市、集贤、友谊、宝清、饶河、鸡东、密山市、 虎林、牡丹江市、林口、海林市、宁安市、穆棱市、 东宁、绥芬河市、鸡西市
查询各种作物的光温
生产潜力指数(αj )
自然质量分(Cij)
各单元各种作物 的可能产量
产量比系数(βj )
附录5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5:各种指定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稻谷
小麦
玉米 马铃薯 甘薯 小米(谷子)
1.00
1.30
0.80
0.20 0.25
1.10
3.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量(yjmax )
附录6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6:全国指定作物的最大产量
作物
春小麦 冬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 157 01 0-20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 BT 8
《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9 年 1 月 7日) (97 0 《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94 9 ( 18 年 月) 《 中国土壤普查技术)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92 5 ( } 19 年 月) 《 关于印发试行( 土地分类) 的通知)国土资发〔0125 ( } 20]5 号)
选用特尔斐法、 因素成对比较法、 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儿种确定因素及权重。 开展农用地定级的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筛选或补充表 A 1 . 给出的定级因素 6 12 编制 “ . . 定级因素一质量分” 关系表 根据各定级因素对农用地质量影响程度, 对指标值进行分级, 并给出相应的质量分。 a 因素质量分与土地质量的优劣呈正相关 , ) 即土地质量越好 , 质量分越高, 反之 , 质量分越低; b 质量分体系采用百分制 ; ) c 质量分只与因素的显著作用区间相对应 )
度及破碎程度等
5 3 2 农用地利用资料 ..
主要农作物的面积、 单产、 总产的统计资料、 样点土地利用条件 、 农业生产实测资料 、 农业技术实验
资料等
5 33 农用地经济资料 . . 人均耕地、 亩均资金投人、 亩均纯收益、 农民人均收人、 农村道路网分布、 道路级别标准、 距区域经济
质量综合评定, 划分出的农用地级别。 33 因素法 .
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 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 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 计算
单元因素总分值, 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34 修正法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修正法是在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基础上, 根据定级目的, 选择区位条件、 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 系数, 对分等成果进行修正, 评定出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35 样地法 . 样地法是以选定的标准样地为参照, 建立定级因素计分规则, 通过比较, 计算定级单元因素分值, 评
5 36 农用地分等资料 ..
已完成农用地分等工作的, 应收集农用地分等基础资料汇编、 中间成果及最终成果资料
54 资料核实与初步整理 .
5 4 1 资料核实 ..
要求数据资料来源可靠 、 计量单位统一 , 对不符合实际的数据和个别异常值 , 应校正或剔除。
T / 10 - 2 0 D T 5 0 3 0
中心距离、 耕作距离、 田块分散程度等 5 34 图件资料 . . 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壤图、 地形图、 土地利用规划图及其他相关图件。
535 其他资料 .. 农业区划资料、 土壤普查资料、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变更资料、 农业统
计资料、 当地市场价格资料等。
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
4 总则
4 1 目的与任务 . 4 11 目的 .. 科学量化区域内农用地质量及分布 , 为土地整理、 耕地占补平衡 、 基本农 田保护、 农用地估价及其他
T / 10- 2 0 D T 5 0 3 0
有关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 4 12 任务 ..
根据农用地的自 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 定量评定, 并划分级别。 农用地定级成果要求在县域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
6 13 检验 ..
在全面开展定级工作之前, 选择 1 个乡镇进行试评, -2 对初步确定的因素体系及权重、定级因 “ 素一质量分” 关系表进行检验。如果试评结果与实际不符, 应重新调整。 6 14 定级资料整理与量化 . . 6 14 1 定级因素资料整理 . . . a 整理核实定级因素资料, ) 资料不足时, 应进行外业补充调查, 方法见 615 .. ; b 将定级因素资料标注在工作底图上。 ) 6 142 定级因素因子指标量化 .. . 根据定级因素对农用地级别的影响方式确定量化方法。 a 面状因素 : ) 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 如土壤质地)面状因素是非 , 扩散性因素, 量化方法采用最大最小值法或均值度法 : b 线状因素: ) 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 还对一定距离范围内的 农用地产生影响( 如交通条件)线状因素是平行扩散性因素, , 随着距离的增加, 其影响强度按 一定规律衰减, 量化方法采用直线衰减法或指数衰减法; c 点状因素: ) 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 还对其周围农用她产I影 t
T / 10 - 2 0 D T 5 0 3 0
4 6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 .
工作底图采用 1 100 ‘ 00 的比例尺, , 00 ̄工 500 或根据管理工作需要确定。
4 7 成果 .
成果包括: 文字报告、 图件、 基础资料汇编及相应的电子文档。
4 8 相关技术应用 .
要求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农用地定级工作。
包括下列 内容 :
a 工作准备, ) 编写任务书; b 收集资料与外业补充调查; ) c 整理资料及定量化处理; ) d 计算定级指数及评定级别; ) e 校核级别与落实边界; ) f 编制图件、 ) 统计与量算面积、 编写成果报告; 9 成果验收; ) h 成果归档与更新应用。 ) 45 技术步骤 .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农用地 .
本标准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包括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32 农用地级 . 在行政区( 县) 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省、 内, 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 况需要, 遵照与委托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则, 即主要考虑定级目的, 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
5 准备工作
编写任务书
任务书内容包括 : a 定级区域和范围; ) b 工作程序及方法; )
c 技术资料和基础图件; )
d 组织领导 ; )
曰 f)
时间安排、 经费预算 工作人员 、
成果要求
52 准备表格 . 根据具体区域农用地定级的工作需要准备工作表格, 表格样式参见附录 Aa 53 收集资料 . 5 3 1 农用地 自然条件资料 . . a 气候 平均温度、 : ) 积温、 降水量 、 蒸发量、 无霜期、 灾害气候等因素;
5 42 ..
a) b)
初步整理
对现有资料数据统一分类 、 编码; 对不足、 不实、 不详、 陈旧的资料做好记录, 以便进行外业补充调查
6 确定定级指数
定级指数是划分农用地级别的基本依据, 确定方法有因素法、 修正法、 样地法三种。 6 1 因素法 . 6 11 确定定级因素体系及权重 .. 定级因素指对农用地质量差异有显著影响的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某些因素可分解 为多个因子 , 构成因素体系。权重反映定级因素因子对农用地质量的影响程度。 6 11 1 选择定级因素的原则 ... a 主导因素原则 ) 选取本地区对土地级别影响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突出主导因素对定级结果的作用。
包括下列 内容 :
a 确定定级方法; ) b 确定定级因素; ) c 计算定级因素分值; ) d 编制定级因素因子分值图; ) e 划分定级单元 ; ) f 计算定级单元各定级因素分值; ) 9 计算定级指数, ) 初步划分土地级别; h 校验和调整初步定级成果; ) i 统计和量算面积; ) 7 编制图件、 ) 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b 水文: 水源类型( ) 地表水、 地下水)水量、 、 水质等; c 土壤 土壤类型、 : ) 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表层土壤质地、 有效土层厚度、 土壤盐碱状况、 剖面构 型、 障碍层特征、 土壤侵蚀状况、 土壤污染状况、 土壤保水供水状况、 土壤中砾石含量等; d 地貌: 地貌类型、 ) 海拔、 坡度、 坡向、 坡型、 地形部位; e 农田基本建设: ) 灌溉条件( 水源保证率、 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 、 田间道路条件、 田块大小、 平整
T / 10 -2 0 D T 5 0 3 0
月 U

为全面掌握我国农用地资源的质量状况, 科学评价和管理农用地, 促进我国农用地的合理利用, 统
一农用地定级程序和方法, 做到定级结果客观、 公正、 合理,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等法律、 法规, 结合我国国情 ,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 批准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师范
b 差异性原则 )
定级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应有较大的差异, 因素因子指标值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c 相对稳定性原则 ) 所选取的因素应有相对稳定性 , 避免选取易变因素。 d 可行性原则 ) 农用地定级工作的深度应与当地现有资料和技术水平相协调, 应从现有资料 中选取定级因 素, 必要时进行野外补测。 6 1 12 确定方法 . . .
大学 、 河北 师范大学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胡存智 、 郧文聚、 邱维理、 张凤荣、 朱德举、 高向军 、 范树印、 吴海洋、 关文荣、 陈原 、 胡江 、 苗利梅 。 参加人员 马仁会、 : 安萍莉 、 段增强、 李保莲、 徐保根、 群、 媛 、 强、 明。 彭 郑 苏 罗 本标准 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T / 10 - 2 0 D T 5 0 3 0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地定级工作的目的、 任务、 对象、 原则、 内容、 程序、 方法、 成果要求、 成果的检查验 收、 成果更新和应用, 以及档案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 , 不适用于 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中划定的林地、 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