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队通井、下套管技术措施(正式)
下套管作业规程

下套管作业规程l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直井、定向井、水平井、大位移井下套管作业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天然气钻井的下套管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 5199套管、油管和管线管用螺纹脂(neq API RP 5A3)SY/T 5322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SY/T 5334套管扶正器安装间距计算方法SY/T 5396石油套管现场检验与运输3施工前的准备3.1资料准备下套管前应收集齐全井深结构、实际井深、钻具结构、造斜点位置、井斜及其方位、水平位移、井温、电测井径、钻井{蕈性能、地层流体性质、裸眼段地质分层及岩性、井下工程情况等资料。
3.1资料准备3.2.1完钻井深达到钻井设计要求。
3.2.2井身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2.3下套管前,应用原钻具下钻通井,要求:a)通井到底,井眼畅通无阻。
b)按设计排量洗井,洗井时间不少于两个循环周。
c)设专人观察振动筛处岩屑返出情况,判断井壁是否稳定。
d)调整好钻井液性能,达到井口无溢流和不漏失;对于油水井,进出口密度一致;对于气井,进出口密度差小于0. 02g/cm3;符合同井设计要求。
e)对于定向井、水平井、大位移井应分段循环,在全角变化率大的井段反复大幅度活动钻具,彻底清除岩屑床,到底后大排量循环钻井液并活动钻具;起钻前在大斜度并段、裸眼井段或水平井段注入含润滑剂的钻井液。
3.2.4在钻井过程中发生漏失的并或有潜在漏失层的井,下套管前应设法提高地层承压能力。
使其满足下套管或注水泥期间的最高当置循环密度。
3.2.5下列井段应下钻重点扩划眼:a)电测井径小于钻头直径井段。
b)起下钻遇阻、遇卡井段。
c)全角变化率超过设计规定的井段。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套管加固关键技术

套管加固关键技术套变井打开通道,捞尽井内落物后,套管强度降低须进行加固处理,常用的是补贴加固。
补贴加固的优点:一是可降低套损井段复位通径的减小量;二是能防止套损井段进水成为成片套损源;三是补贴加固成本低。
缺点是加固修复后,井眼内通径有一定的减小。
1不密封加固1.1工艺原理加固管上部连接丢手接头和加固器,投送管柱将加固管和加固器送至已扩径的套损井段后,投球打压,使加固器中的防掉防顶卡瓦张开,紧紧咬住套管内壁,同时,丢手接头在压力作用下脱开,可与投送管柱一起起出,加固管及加固器则留在需加固的井段中,起到对套变点加固的作用。
1.2工艺过程1.2.1模拟通井:下入φ118mmx3000m或φ114mmx8000m通径规模拟通井,确保整形扩径后的套损部位无夹持力。
1.2.2测井:对套损井段进行X-Y井径测井,根据测井曲线选择上下加固点,确定加固管长度。
1.2.3用油管将加固器和加固管送至加固井段,然后进行磁性定位测井,校正加固点的位置,确保加固管的下深准确无误。
1.2.4投球打压12~15Mpa,使加固器卡瓦张开,紧紧绞住套管内壁,憋压至20Mpa,剪断销钉,起出丢手接头和投送管柱。
1.3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3.1加固管下不到预定位置。
加固管下不到预定位置大都因为变形点没有处理好,虽然梨形胀管器、铅模和通径规能够通过,但由于加固管较以上工具都长,如果变形段存在大段弯曲,加固管就下不到预定位置。
这种情况下应起出加固管柱,下加长铣锥反复对变形点进行裁弯取直,直至加固管能够顺利通过。
1.3.2泵车压力不够,剪不断销钉,不能丢手。
由于泵车管线刺漏,压力达不到要求,不能丢手的情况,以前曾发生过。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施工之前,对泵车进行试压,确定泵车无问题后再进行施工。
1.3.3不密封加固因加固管与套管壁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其上部的悬挂装置也是卡瓦起固定作用,不能实现环空密封,因此,多用于油井套管变形的加固,不能用于水井套管错断的情况,因注入水仍将会从加固处漏失。
套管固井施工技术

套管固井施工技术摘要:结合某井身结构及套管程序,围绕固井目的及固井施工要求,从套管下入困难、存在漏失风险、影响顶替效率,以及水泥浆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固井技术难点,重点从下套管、防漏失、提高顶替效率和防气窜水泥浆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为固井施工提供技术支撑与借鉴。
关键词:固井施工;固井技术;探讨某井采用双凝水泥浆体系,单级正注固井工艺,水泥浆返至1200m。
该井开钻进正常,未出现漏失、卡钻等异常情况。
该井固井目的是封固裸眼井段,为顺利完成压裂改造创造有利条件。
该井固井方法采用Φ139.7mm套管单级固井,采用2.12g/cm3防气窜水泥浆领浆和1.90g/cm3防气窜弹性膨胀水泥浆尾浆的水泥浆体系。
本文拟对该井Φ139.7mm套管固井施工关键技术作一探讨,以为同类型井固井施提供技术参考。
1井身结构及套管开次钻头尺寸井深mm m套管尺寸下深mm m一609.6194508192.46二406.4189 2339.71889. 98三311.2329 9244.53297. 90四215.95636139.756342固井技术难点2.1套管下入困难本井为大位移水平井,水平位移长达1883.76m,水平段较长以及高摩阻、井眼沉砂等提高了套管下入难度。
2.2存在漏失风险本井固井过程中环空液柱压力增加,水泥浆黏度、密度增加,有可能发生漏失。
2.3影响顶替效率水平段套管居中困难,套管在造斜段极易贴在井壁上;油基钻井液完钻后,需要大量的冲洗液和隔离液去冲洗井壁油泥饼,并恢复其水润性,达到润湿反转,来提高井壁二界面的胶结质量;井斜大,水平段长,钻井过程中易形成的不规则井眼和岩屑床[2],严重影响水泥浆的顶替效率。
2.4水泥浆技术难点该井一次性封固井段长,水泥浆量大,注灰时间长,上下温差大,对水泥浆综合性能要求高;目的层为低孔低渗的页岩气储层,固井施工结束后需采取大型压裂增产措施,对固井胶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水泥浆胶结良好的前提下,还要求水泥石具有较强的弹韧性。
三开结构井二开长裸眼段下套管技术措施

三开结构井二开长裸眼段下套管技术措施针对塔河工区新三级结构井井位普遍增多,尤其在托普台区块,二开长裸眼段一直是钻井工程的施工重点和难点。
施工井段较长,地层跨度较大,自新进系库车组一直到奥陶系恰尔巴克组,地层复杂多变,地层压力系数相差很大,不仅仅在钻进期间有很大的施工难度,同时二开长裸眼段下套管的施工难度和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一、井眼准备1、用牙轮通井,做好通井工作,对缩径井段、狗腿度大的井段进行反复划眼,大排量洗井,将井内彻底循环干净,为顺利下套管创造良好的井眼条件;2、通井到底,循环一周,短起至上层套管内,再回下,循环3周,在泥浆中加入润滑材料,提高润滑性能;调整好泥浆性能,通过监督旁站合格后再起钻;3、选择合理的钻具组合,钻具组合的刚性不能低于正常钻进的钻具组合刚性要求。
常规的通井钻具组合为:Φ250.88mm牙轮钻头+630*410+无磁钻铤×1根+Φ177.8mm钻铤×1根+(246-248mm)STB+Φ177.8mm钻铤×5根+Φ158.8mm钻铤×12根+Φ127mm加重钻杆×6根+411*520+Φ139.7mm钻杆4、起下钻时司钻、井口人员、二层台人员三点要配合好,保证施工的连续性;起下钻时,上提遇卡时,上提吨位不能大于原悬重100KN(除正常摩阻外),下压遇阻时,下压吨位不能小于原悬重150KN (除正常摩阻外);二层台人员手势动作幅度要大,确保司钻能看清楚,以免误操作,井口人员要按钻具立柱顺序编号,整理井口工具,防止井下落物;5、井口人员刮好泥浆,认真检查钻具是否完好,发现钻具刺漏或丝扣未上紧,要立即汇报;按要求上卸钻具丝扣,必须进行二次确认,保证上扣扭矩符合要求,并检查丝扣和台阶面,若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6、起钻时,定时定量灌浆,保证井筒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确保井下安全;在专用计量罐坐岗,填写每15min起下钻的柱数,液面变化,校核计量数与起下钻具体体积是否相符,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并加密测量;7、起钻在裸眼段,用一档低速,起钻至套管内,可以用二档低速,起钻至悬重达1000KN以内,可以用一档高速;扶钻人员上提下放不得超过自己权限,遇阻卡现象,经反复上提下放无效后,立即接方钻杆循环划眼,待井眼顺畅后,再继续起下钻。
深井固井井眼准备及下套管技术

深井固井井眼准备及下套管技术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工程技术处二0一0年七月二十七日第一部分井眼准备及下套管技术一、井眼准备川渝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承压能力低及井漏普遍存在,为确保套管柱下入和注水泥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因此井眼准备是下套管及注水泥施工作业前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1、地层承压能力试验固井施工作业前应了解和掌握地层的三条压力曲线,即地层压力、地层漏失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固井施工最理想状态是使整个管柱环空当量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而小于地层漏失压力,上述几条压力曲线是设计固井施工参数(水泥浆密度、注替排量等)的最重要依据。
地层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可通过钻井设计和实钻资料了解和掌握,而地层漏失压力多数情况下不得而知,常常需要对地层做承压试验来了解。
在下套管作业前,通常采用三种方式对地层进行承压试验,即井口憋回压(其前提条件:在不发生静止井漏或循环井漏的情况下,井内静液柱压力与憋压值之和折算为当量泥浆密度应小于上层套管鞋处地层破裂压力梯度,否则不能采用)、加重钻井液摸拟固井施工压力和加大循环排量摸拟固井施工压力,或上述几种的综合应用,如龙岗构造、九龙山构造、七里北构造等各构造的井普遍进行了承压试验,根据试压结果最终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主要参数。
2、堵漏及提高地层承压能力为了满足固井施工安全和固井质量要求,对于实钻中发生井漏和承压试验发生漏失的井,都必须进行堵漏作业。
针对不同漏失性质分别采取颗粒级配的复合堵漏材料、随钻堵漏材料和注水泥堵漏等多种方法。
九龙山构造的龙16井、龙17井和铁山坡构造的坡1-X2井等在下生产套管前,都耗费了大量物力、财力进行了长达数十天的堵漏及提高地层承压能力工作。
3、钻井液性能处理及循环固井施工作业前,钻井液性能是否得到优化处理和调整以及充分有效的循环对于固井作业安全和提高固井质量的严重影响愈来愈受到固井界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到钻井与固井是两套不同的钻井液性能要求,钻井主要重视钻井液对砂屑的携带、悬浮和对井壁保护的能力,而固井则要求其具有较低的粘切和屈服值,使其易于被顶替;注水泥前对钻井液充分有效的循环有助于破坏其结构力、改善其流动性和对井筒的清洁、净化,更有利于确保施工安全和进一步提高水泥浆顶替效率。
下套管作业指导书

下套管作业指导书一、管理要求(一)基层队1.作业前由平台经理组织召开施工作业协作会,明确钻台、场地责任人。
钻台责任人负责检查下套管设备及工具检查、保养工作部署。
场地责任人负责场地套管吊装作业准备工作。
2.作业前钻井工程师(技术员)下达下套管作业技术指令,明确作业过程中技术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3.HSE监督审查下套管施工措施中的有关的风险识别和管控措施,下达HSE 监督作业指令书。
作业期间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制止和纠正现场不安全的作业行为。
4.作业时,值(带)班干部确保所有现场作业人员是否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重点关注吊索吊具、人员站位(包括人员聚集)、下套管作业程序是否正确、套管附件的下入、涂抹套管密封脂、上扣扭矩、灌钻井液是否符合灌浆操作规程以及逃生通道是否畅通等操作。
定时对作业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巡查,排查隐患。
5.在大雾、大雪、冰雹、雷雨、六级(10.8m∕s)及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情况下,原则上不进行下套管作业;严禁在视线不清楚、夜间照明不良的情况下进行下套管作业。
6.严禁新员工、新转岗员工在无师傅指导(监护)的情况下独立顶岗作业。
7.6177.8mm以上套管不得使用气动绞车吊套管上钻台,应采用吊车或自动猫道。
(二)作业班组1.当班司钻对作业人员进行分工,司钻组织所有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检查、保养所用设备、作业工具。
重点对气动绞车、吊索吊具、钻井大绳、刹车系统、防碰天车、顶驱等关键装置及套管钳、B型大钳等工具进行检查。
2.司钻组织当班作业人员开展JSA分析,并对安全防范控制措施进行交底,并做好记录。
3.下套管的整个过程保护好井口,要严防套管内及井下落物。
4.执行下套管岗位标准化操作规程,见附件1。
二、作业准备1.对入井套管及附件进行检查、登记、丈量、通径(通径采用标准通径规,严禁采用气驱通径)、清洗、编号、涂好螺纹脂,套管数据做到工程、地质两对口。
2.对钻机进行系统的检查保养。
检查气路系统、电路、油路,指重表和防碰天车,防碰天车按照要求测试,确保工作正常。
超深井下套管固井技术

分级 箍的 作用 原理 : 先按 一 次 固井工艺 , 入一级 水泥 , 返 至 注 并 设 计 井深 。 压 后 , 入 重力 塞 , 重力塞 达 到分 级 箍位 置 后, 碰 投 待 坐于 下滑套上, 这时在井口加压剪断销钉, 下滑套下行, 打开循环孔, 建立 循环 。 以等 一 级 水泥 凝 固后 再 注二 级 水泥 ( 式 ) 可 间歇 或直 接 注二 级 水泥 ( 续式 ) 二 级水 泥顶替 完成 后, 连 。 由关 闭胶 塞坐 放到 上滑 套上 , 在井 口 压 , 闭 循环 孔 。自 径 分级 箍 则是 在完 成 二 级 固井后 , 加 关 通 继 续憋 压 , 剪断 上内套 与胶 塞套 之 间的销 钉, 使胶 塞 套和 重 力套 滑落 到 井底 。 分级 固井的 关键 环 节 是 : 保证 下 部 回压阀 密封 可靠 、 下滑 套 上 正常工作 和重 力塞 顺利 下行 到 位 。 另外, 由于 必须 通过 井 口憋 压 对分 级 箍进 行操 作 , 以套管 柱设 计 必须考虑 由此产 生的 附加 载荷 , 拉 所 抗 安全 系数不得 小于15 .。 3 .超 深井 下 套管 典型 实例 31 中3 97 m 层套 管下入 . 3. 表 m 表层 套 管井 眼稳 定性 差 , 井壁 容 易坍 塌 、 半径 不规 则 、 井 环空 返 速 低造 成携 岩效 果 不好, 且本 井段存在 多压 力层系和 阶梯 式井 眼 , 而 这些因素对q397  ̄3 . mm大尺寸、 高刚性套管的安全下入造成很大的难 度。 针对 这些 不利 因素 , 采取 多次 分段下钻通 井, 调整 钻井 液性 能 , 成 功将套管下到了预定井深, 并且创造了该尺寸套管胜利油田的下深记
1 .超 深井 套管 设 计 ll 套 管设 计 _ 现在 虽 然有 成熟 的设 计方 法 和设 计标 准 但 由于外在 的计 算条 件 难 以 确定 , 井 套 管柱 设计 依然 是 一 项 困难 的 工作 。 常发 生 这 样 深 经 的情况: 按照规范设计很好的管串, 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出现挤毁、 破 裂 、 形、 变 磨损 等 问题 。 如 : 参 1 的地 层压 力高达 14 a 完 例 克 井 2 MP , 井 选用 V 5 、 l0 1 0 P l和NKT10 4 梯形 扣套 管 , 油 时套 管发 生破 裂 。 试 因 此 , 深 井 的套 管 设计 、 适 当增加 安 全 系数 , 超 应 并对 各种 生产 条 件 全 面衡 量 , 经过 谨慎 权衡后 , 定 最终 的外 载 条件 。 于 超深 井 固井 的 确 用 主要 工具 、 件有 内管 注 水泥 工具 、 附 分级 注 水 泥接 筛 、 管 悬挂 器、 尾 浮箍 、 鞋、 正器。 浮 扶 12 水泥 浆和 前胃 液设 计 . 深 井、 深 井 的水 泥浆 密度一 般较 高 , 超 因此 , 密度一 定 的情 况 在 下, 重要 的性 能 就 是失 水控 制 了。 最 由于配 制一 定密度 的 水泥 浆所 需 的水 灰 比小 , 以 , 量 的失水 就 会对 水泥浆 性能 特别 是稠 化时 间和 所 少 粘 度产生 极大 影 响 , 因此 AP失水 最 好在5 m以 内或 更低 。 I 0 深 井、 深 井 中往 往 难 以采用 紊流 固井技 术 。 超 当套 管尺寸大 时, 虽然顶 替 排量 较 大 , 由于 环空 容积 大 水泥 返 速较 低 , 但 当套管尺寸小 时, 由于 流体 摩 擦 阻 力夫 , 顶替 排 量 小 。 两 种情 况都 难 以 实现 紊流 这 固井。 此 , 现 实 的方 法 是 : 返速 固井 和 大 排量 顶 替 固井。 佳 因 最 低 最 的顶 替原 则是 保 证 水 泥浆 在环 空 的壁 面 剪切应 力 接近 3 MP 。 果 0 a如 井 下条 件不允许 , 至少 也要 保证有 1MP 的 壁面 剪应 力。 5 a 2 .固井 工艺 深 井、 深 井 的 固井 由于 井 深 结 构 的特 殊 性 , 部 套 管尺寸 较 超 上 大 , 往采 用 内管柱 固井技 术 和双 胶塞 古井 , 往 主要 是最 大 限度 避免 水 泥 浆和 钻 井以 及其 他流 体 的泥浆 , 证套 管鞋 处 水泥 石的 质量 ; 保 中间 的 技 术 套管 常采 用分 级 固井 和尾 管 固井技 术 以及 低 密度 水 泥浆 固井 技术, 以有 效 封 固长裸 眼 井段 ; 善套 管 多采用尾 管 回接 固井 或一 次 完 固井技 术 , 时也采 用分 级固井。 有 内管 柱 固井 技 术 : 于 效 地 缩 短 作 业 时 间 中3 97 对 3 .mm套 管 和  ̄5 8 0 mm套 管 以及 更 大 尺 寸套 管 , 用 内管柱 固井 的 主 要理 由有 两 采
阐述一次下套管固井完井工艺技术的应用

阐述一次下套管固井完井工艺技术的应用引言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
地球上火山喷出的熔岩温度高达1200℃~1300℃,天然温泉的温度大多在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140℃。
这说明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热库,蕴藏着巨大的热能。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通过对辽北地区地层条件、构造条件、地热资源生成条件、地温场特征的综合分析,在有利区的断层附近,具有生热和热储层的有利条件,是本区地热资源赋存的有利地区,结合以往生产资料,认为本区地热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由于常规地热井完井工艺一般采用三开钻井方式,每层套管都需要进行固井,候凝,钻塞,因此造成钻井施工周期较长。
另外每层套管之间需要专用的套管悬挂器悬挂套管。
增加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为此,在研究本区地层岩性的基础上,试验摸索了一次下套管完井固井完井工艺,通过4口井的试验,证明该工艺完全适用于本区地热井的完井。
为地热井完井提供了一套新的完井工艺技术。
1.辽北地区地质特征1.1地层内自下而上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系(АnZ);中生界白垩系阜新组、孙家湾组;新生界第四系地层组成。
1.2地质构造本区位于阴山纬向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交接复合部位,含煤盆地为断陷构造盆地,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为一东缓西陡的不对称向斜构造。
盆地西缘主干断裂矼屯断裂控制着煤田的生成和展布。
断裂构造经历了两次较显著的构造运动,一是燕山期新华夏构造成为控制铁法煤田主导构造体系;二是喜山期,使燕山期新华夏构造运动在本区的活化。
既而产生了一系列断裂、褶皱等构造,断层皆为高角度正断层,沿裂隙多有火成岩侵入为第三系辉绿岩,产状为岩床。
据矿井观测资料,煤炭采掘一旦遇到这期火山岩,矿井涌水量会突然增大。
1.3地温场特征根据1985年大兴井田地质勘探7个钻孔地温梯度测试成果,恒温带平均深度29.17m,温度11.2℃,地层地温梯度变化在3.3~4.04°C/10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井队通井、下套管技术
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960-47 钻井队通井、下套管技术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通井技术措施
1、钻具结构以8寸井眼为例:应用215.9mm钻头+扶正器+钻铤+加重钻杆+钻杆的钻具结构通井(扶正器大小和加放位置根据现场井下实际情况定),下钻中途,避开造斜井段和薄弱易漏地层打通循环钻井液。
2、在斜井段要严格控制下钻速度,遇阻严禁硬压强下,开泵循环划眼通过,以上提下放为主,避免划出新井眼。
3、下钻到井底后,先小排量平稳开泵,待井下情况正常后再逐渐增大至正常钻进排量充分循环钻井液,循环清洗井眼时间不少于2周,震动筛处无明显岩屑;循环过程中,严密监视钻井液性能变化,起钻前,要循环观察有无油气侵,并停泵观察有无溢流,确认井
下无溢流后方可起钻。
起钻前在斜井段打入加润滑剂的钻井液封闭斜井段。
4、起钻前搞好短起下作业,达到不阻不卡,确保井眼畅通;起钻过程中,在油层井段严禁使用高速档,防止抽汲诱发溢流或井喷。
5、对于油气活跃的井,必须在压稳后再进行下套管作业。
6、对于漏失井,必须进行堵漏作业,井下正常后方可进行下套管作业。
7、钻井液性能须满足下套管固井作业要求。
8、下套管前口袋应符合规定要求。
二、下套管前检查验收
1、资料准备
钻井队应及时收集齐油层顶界、油层底界、短套管位置、阻流环位置、套管下深、水泥返高、分级箍位置(双级固井)、井斜、井径和井温、油气层数据。
2、套管检查
a) 钻井队检查三证两单,“三证”即产品质量证
明书,商品检验证(石油专用管材检验报告),生产检验证(石油专用管材检验证明书)。
“两单”即送井套管清单,套管送井验收单;
b) 井场套管由钻井工程师、录井工程师负责组织检查和丈量,对套管进行通径、丝扣检查与清洗,并分别并对长度进行复核;
c) 送井套管应符合设计要求;
d) 必须使用专用工具、车辆装卸套管;
e) 送井套管卸车前要带内外螺纹护丝;
f) 井场套管要整齐平放在管架上,管架台高离地面30厘米以上;
g) 严格按套管柱设计排列下井顺序并编号,填写下井套管记录。
备用套管和检查不合格套管标出明显记号,与下井套管分开摆放。
3、套管附件检查
a) 检验套管附件质量清单,与套管相连接的螺纹要进行合扣检查;
b) 仔细丈量短套管、浮箍、引鞋、分级箍、封隔
器等套管附件,记录其主要尺寸、钢级、扣型、壁厚、产地等,尤其是内径要与套管相一致,并将其长度和下井顺序编入套管记录,短套管必须进行通径、丝扣检查与清洗。
4、下套管工具及设备检查
a) 下套管工具应配备齐全,确保灵活可靠;
b) 下套管专业服务队提供下套管专用的套管钳及配套工具、仪表,使用前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保证运转正常,仪表准确;入井每根套管的上扣扭矩必须有准确的记录,并向钻井队提供;
c) 钻井队操作小绞车协助下套管服务队安装套管钳。
下套管作业由下套管服务队人员操作套管钳,井口操作由钻井队内、外钳工负责操作;
d) 对地面设备进行严格细致检查,保证固定部位安全可靠,转动部分运转正常,仪表准确,主要检查下列部位:井架及底座; 提升系统:绞车、天车、游动滑车、大钩吊环、钢丝绳及固定绳卡; 动力设备:柴油机、泥浆泵、空压机、发电机及传动系统; 仪表:
指重表、泵压表和扭矩表等;
e) 下套管前,按所在油区的井控实施细则要求更换半封闸板芯子,并试压合格;
f) 套管螺纹密封脂应符合规定。
三、下套管技术措施
1、套管柱的螺纹连接
a) 对扣前,螺纹应彻底清洗干净;
b) 螺纹表面均匀涂上套管螺纹密封脂,涂密封脂的用具应干净;
c) 套管上钻台,要求提出小鼠洞后再卸套管公扣护丝,严防套管入井前损坏公扣丝扣; 对扣时套管要扶正,下放套管避免碰损螺纹。
开始旋合转动要慢,如发现错扣应卸开检查处理;
d) 标准圆螺纹套管采用套管钳紧扣扭矩达到标准推荐值;
e) 非圆螺纹套管的上扣扭矩应以厂家规定值为依据;
f) 下套过程中禁止使用电焊对套管进行焊接。
2、套管附件与套管柱的连接
a) 套管附件与套管柱的螺纹连接,及旋合要求应符合规定;特殊专用附件应遵守产品说明书,按下套管措施进行安装、连接和操作,短套管接箍与本体连接丝扣要上扣至规定扭矩;
b) 套管附件与套管柱连接使用专用密封胶,禁止电焊;
c) 套管扶正器的安装按固井设计要求要求间距下入套管扶正器,铰链扶正器跨骑在套管接箍上,并穿好销子。
3、套管柱下放
a) 套管柱提起和下放要匀速、平稳,避免造成井内液柱压力激动,上提高度以刚好打开吊卡为宜,下放坐吊卡(卡瓦)时注意避免冲击载荷;套管内和井下防掉落物。
b) 控制套管柱下放速度,使其环空钻井液的返速不大于钻进时的最高返速; 套管进入斜井段,要严格控制下放速度,遇阻时严禁强压硬下;
c) 装有非自灌型浮箍、浮鞋,应按下套管措施要求专人连续向套管内灌钻井液,每20根灌满一次钻井液;
d) 装有自灌型浮箍、浮鞋,定期检查自灌装置是否有效(可以从套管悬重的变化和井口返出钻井液的情况来判断)。
一旦发现自灌装置失效,按技术指令向套管内灌满钻井液;
e) 下套管过程中,如套管柱静止时间超过3分钟应上下活动套管,井下不正常,要进一步缩短静止时间。
套管活动距离应大于套管柱自由伸长的增量;
f) 下套管时应有专人观察井口钻井液返出情况和悬重变化情况,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g) 短套管位置要反复核对,防止错下,套管柱下深应达到设计要求;
h) 下完后查对下井和备用套管根数是否与送井套管总根数相符;
i)下完套管先灌满钻井液后,小排量开通泵循环,
排量从小到大,直至达到固井设计要求; 安装好固井水泥头再次开泵时要特别平稳,排量由小到大,防止憋漏地层。
j) 在循环过程中,钻井队应认真监测好液面的变化,观察是否有漏失现象。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