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论文
老人与海素材议论文

老人与海素材议论文引言《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出版于1952年。
这部小说以一个老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搏斗的故事为主线,从而引发了读者对许多深入的思考。
本文将以《老人与海》为素材,探讨人性、毅力、挫折与成功的主题。
人性的复杂性《老人与海》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主人公老渔夫圣地亚哥一直在海上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但他从未放弃。
尽管他年事已高,但他对捕捞的热情和决心依然如初。
这让我们思考,人性中的毅力和追求是何其强大。
同时,小说中也展示了人性中的脆弱性。
老渔夫在搏斗中经历了极大的痛苦和疲惫,他身体的衰弱也暗示着他内心的压力和困惑。
这种脆弱性让我们意识到,人类不仅有坚韧不拔的一面,也有需要保护和照顾的一面。
毅力与成功《老人与海》通过描绘老渔夫与鱼类的搏斗,向读者展示了毅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
老渔夫在与马林鱼的战斗中经历了长时间的奋斗,但最终他没有获得胜利。
然而,他的毅力和坚持给予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成功不仅仅在于最终的胜利,更在于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品质。
这个启示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成功都需要我们持续的努力和毅力。
而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遭遇许多挫折和困难,但只有通过坚持和奋斗,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挫折的力量小说中的老渔夫与鱼类的搏斗也展示了挫折的力量。
老渔夫在搏斗中屡屡受挫,但他从未放弃。
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挫折和失败是否真的是我们最终的结局?事实上,挫折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正如老渔夫通过每一次失败来获取更多经验和智慧一样,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成长。
挫折让我们变得更强大,让我们在未来的挑战中变得更加坚定和有信心。
结论《老人与海》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描述老渔夫与鱼类的搏斗,探讨了人性、毅力、挫折与成功等主题。
从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汲取许多宝贵的教训,思考我们自己的生活和追求。
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挑战或困境,我们都应该保持毅力和乐观的心态。
老人与海赏析论文

老人与海赏析论文〔作品评介〕《老人与海》是创作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一经问世,便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
它再次向人们证实了海明威作为20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卓越的功绩。
《老人与海》的内容很简单,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了84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大家都说他运气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5天,他决定去渔夫们从未去过的深海打鱼,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
在海上,老人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艰难的搏斗,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把鱼叉刺进了马林鱼的心脏。
在返回的途中,老人遇到了鲨鱼的五次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反击。
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
小说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极其独特的表现手法。
一、人物形象。
海明威以凝练的叙述语言和手法塑造了桑提亚哥这一鲜明丰满、情感丰富、内心刚毅的硬汉子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深蕴在这个富有多重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之中。
在故事的发展演绎中,通过桑提亚哥与小男孩的对话、在海上的内心独白、回忆、思考,以及熟练的捕鱼动作和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等生动细致的描写,刻画出一位年迈体弱,在既定的失败和死亡面前毫不气馁、英勇无畏、不屈服于命运的渔夫形象。
不仅从正面形象勾勒出老人独有的外貌特征,而且从老渔夫那海水一般蓝的眼睛里折射出老人老而不衰、布满自信的性格特征。
随着时间的延续,发现鱼、与鱼斗智斗勇、与鲨鱼的殊死搏斗等故事情节逐步展开,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借助于大马林鱼之狡诈、鲨鱼之凶残、搏斗之血腥显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坚强。
即使是面对强大的敌人和死亡的威胁,他的意志也最终战胜了惧怕心理,对老人而言,生命的存在并不是第一位的,只有伟大人格的存在,只有保持男子汉的尊严才是第一位的。
正如老人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这就是桑提亚哥这一艺术形象向读者昭示的硬汉子精神,同时这也是海明威的人生宣言。
《老人与海》2000字论文

老人与海读后感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灵魂”那个书中所构想的世界。
而我所指的“灵魂”,就是每本书,其自身要表达的思想,或者愿望。
我们会因为那些感人的书,而潸然泪下,或因为那些记录屈辱历史的书,而热血沸腾,甚至因为那些武侠、玄幻的书,而将自己想象成天下第一的人。
海明威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
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受到挫折、失败还有许多负面的情绪,许多人因此而消极、失去对生活的热爱。
故事描写的老人圣地亚哥是个倒霉的人,84天没捕到鱼,但这似乎预示着一场战斗的开始,果然,就在第85天,他真的发现了一条1500磅大马哈鱼,明知对方力量比他强,还是决心战斗到底。
他对大鱼说:“我跟你奉陪到底!”,最后终获胜利。
在老人辛辛苦苦抓到了鱼之后,考验却并没有结束。
鱼因为又大又长,他只好将鱼绑在船的一边。
回航时,大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一次又一次的袭击。
于是,他用尽一切个人手段来反击。
尽管结果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意志。
上天似乎会怜惜过这样一位伟大的老人,他将厄运一次又一次降在老人身上,最终他的顽强意志却并没能得到好的结果,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老人与海》中有句名言: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这句话衬托出了老渔夫的勇敢意志。
老人的故事不仅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象征着整个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
在现实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在精神上,他却是胜利者,他那顽强搏击的精神,展示了人的高贵和尊严。
遍顾所有的人生,谁没有经历过失败呢?哪怕再成功的人。
失败的原因可以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失败总是一个让你难以承受的打击,最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对,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当我看到“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岸实在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时,我不禁有感而发:虽然老渔夫已经捕到了一些鱼,但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有着更远大的目标。
老人与海论文

《老人与海》摘要《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根据真人真事写成,是一部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价值的经典著作。
小说塑造了一位叫桑提亚哥的硬汉型人物,通过运用象征等手法表达了深刻的内涵。
本文将对小说主人公的形象、老人的成功与失败、象征手法和小说的现实意义几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桑提亚哥人物形象老人的成功与失败象征手法现实意义一、作者及作品介绍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于1988年7月出生在芝加哥近郊橡园镇的一个医生的家庭里,他曾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他一生感情错综复杂,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中对人生、社会、世界表现出迷惘和彷徨。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乞力马扎罗山下》、《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常升起》。
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在我们的时代里》和非小说《死在午后》、《流动的盛宴》等。
二、内容概要《老人与海》这篇小说写一个叫桑提亚哥的老渔人,在湾流里捕了八十四天的鱼,一条也没有捕捉到,最初有一个孩子陪伴着他,后来她一个人孤单的把小船驶到遥远的海里去,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苦斗了两天两夜,才把那条大马林鱼杀死,用绳子把它捆在船边上。
正在这个时候,那条鱼遭到了一群鲨鱼的袭击。
他跟那些鲨鱼轮番搏斗着,最后又有一大群鲨鱼扑来,把那条捆在船边的死马林鱼身上的肉全部咬去,等到他回到岸上的时候,那条死鱼只剩下一具骨架了。
这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双手和胸口都受了重伤。
在那个孩子的调护之下,他的健康才开始恢复过来。
三、桑提亚哥形象分析(一)物质贫乏的捕鱼老者1、外貌作品开头写到:他是一个独自在湾流里一直小船上打鱼的老头。
随后对桑提亚哥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老头后颈上凝聚着很深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
两边脸上长着褐色的疙瘩。
疙瘩顺着脸的两边蔓延下去。
《老人与海》硬汉桑迪亚戈论文

《老人与海》硬汉桑迪亚戈论文摘要:初次读《老人与海》这个寓言性的故事,很是困惑这样通俗易懂的作品怎么就成为了世界名著了呢?好像谁都能写得出来一样,但是艺术来源于现实,也高于现实,把这部作品放在那个百家争鸣,动荡不安的二十世纪的时候,其价值就显现了出来。
一、《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很多人一说到海明威式的硬汉,就脱口而出坚持不懈,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精神上的强者等等这类的词汇,诚然,这些都体现着人类美好的品质,但人们忽略了产生这种品质的环境,因为在顺境和逆境之下人的思想情感所折射出的作为人的伟大高贵带给人的思考是不同的,正如悲剧能在人的心中激起比喜剧更激烈的情感碰撞一样,绝望荒谬下的思想反抗更动人心魄。
二十世纪的西方正经历着巨变,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酿就了两次世界大战,西方哲学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传统思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战争的阴影下,人们不仅承受着物质的破坏,更遭遇灵魂的重创。
不少人对人生,对人类失去了信心,感觉世界是一片荒原。
如果说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时期的作品是用理性猛烈地批判世界的不公与残酷,揭露社会的浊流与黑暗,那么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时期的作品是在用恐惧绝望看待世界,理性的精神受到了质疑,被现实主义作家奉为正义的批判之鞭在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再也找不到立足之地,尼采振臂高呼“上帝死了”“我是太阳”。
这两次世纪大战预示着前面现代主义作家推崇备至匡扶正义的批判之鞭荡然无存,但被人们视为至高无上的理性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人类又该怎样看待被战争摧毁的世界,该用怎样的精神慰藉帮自己找到存在的出口,在那个境地里的人是发疯,无助和绝望的。
[2]《老人与海》正是在这样的世界大背景下产生的。
如果说在欧洲,“传统”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湮灭在废墟中;那么在美国,“传统”却随着经济的繁荣从人间消失了。
“迷惘的一代”就是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包括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
这些作家大多都接受过高等教育。
不久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再一次改变了人类和世界。
关于老人与海读后感议论文5篇

关于老人与海读后感议论文5篇老人与海读后感议论文篇1《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整个故事叙述的就是关于一个遭遇命运捉弄的古巴老渔民-圣地亚哥的故事,故事中还有关爱他的一个男孩,老渔民年轻过,爱过、出众过、幸运过,岁月带走了主人公饱满健硕的肌肤,却无法带走他英武的体格,带不走他内心的高贵,更带不走他的勇猛顽强。
镇上小男孩对他的深情和关爱,这人间宝贵的真情是老渔夫挑战生命极限生存下来的精神支柱。
交上背运的老渔民在近海一直无法捕到鱼,于是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决定勇敢地独自一人去更远的海域捕鱼。
历经了常人无法容忍的千难万险,老渔民不断地挑战自己身心的极限,终于捕获了一条巨大的“登多索鲨”-他有生以来见过最大的一条。
他这么喜爱这条鱼,觉得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的相像。
“它是靠吃活鱼维持生命。
它不是食腐动物,也不像有些鲨鱼那样,只知道游来游去满足食欲。
它是美丽而崇高的,见什么都不怕。
”这些话勾勒出老渔夫所欣赏的为人准则:光明、磊落、英勇和高贵。
正如老渔民所想的:每样东西都杀死别的东西,不过方式不同罢了。
捕鱼养活了老渔民,同样也快把他害死了。
现在,我们人类大量地开发自然资源,假若我们不带着对自然的爱任意开采,结果会不会也害死我们人类自己呢?老渔民的所作所为不正代表了人类在自然界的行为吗?他所思所想也不正是我们人类精神经常所至的吗?虽然,最后人们能看到的只是那登多索鲨鱼的大尾巴直竖在小船船梢的后边,鱼赤露的脊骨像一条白线,还有带着突出的长嘴的黑糊糊的脑袋,而在这头尾之间却一无所有。
但是,人们仍能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这条鱼的伟岸和捕鱼者的力量,令明者震撼!“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最后说的这句话富含哲理。
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这些不能被打败的是勇气,这些不能被征服的是高贵。
更令人深省的是:那男孩使得老人活得下来!“爱”是人类生存下去动力!自从我读《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论文

论老人与海中老人的精神品质《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期最成功的中篇小说。
老人孤独奋斗和永不言败的信念永远激励着每一个人,他有超强的智慧,对自己有百分百的信心,把自己看得很高贵。
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平凡的老人,一条普通的大马林鱼,在茫茫大海中发生了平凡但又不平凡的经历,也许没有大海,就没有鱼;没有鱼,也就没有渔夫;同样也就没有这段经历了,老人与海的故事很简单:老渔夫在84天没捕到鱼的倒霉情况下,独自出海猎了一条大马林鱼,这条鱼大的出乎意料,老人用三天两夜的时间独自将它制服,在这之后遭到鲨鱼群的围攻,最后老人只拖着一条巨大的鱼骨回家。
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老人坚强的信念。
让我们回到老人生活的时期,生活生平特别低,社会不发达,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唯一关心老人的只有那个小男孩,再加上小男孩的父母强迫小男还不让他和老人在一起,其他的人都对老人持忽视的态度,老人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在茫茫大海上去实现别人看来空想的想法。
然而社会的黑暗并不能阻碍老人精神上的强大支持,身体上苦点累点没关系,只要精神上满足就可以。
爱因斯坦说过:“由百折不饶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
”贝多芬身患耳聋,却以顽强的信念作出了《第九交响曲》。
海伦凯勒又聋又盲,却以顽强的信念完成著作······信念的光辉,无不在伟人身上得以闪耀。
其实当鱼刀被折断的时候,我们谁都明白:完了,再也无法击退鲨鱼的袭击了,往后再怎么努力,终归等于失败,但是那个倔强的老人根本没有屈服和妥协的信念,——不管能不能赢,他绝不低头。
不管你是多么凶恶的鲨鱼,只要你咬我的鱼,我就敢向你举起木棍,我就要举,而且重重的敲下去,那么,是什么支撑着这位勇士的不去的灵魂呢?那就是自信,是毅力。
老人84天没有捕到鱼,还是坚信自己能够不到一条大鱼,依然出海捕鱼,这就是靠的就是坚强的信念,与鲨鱼的激烈残酷的战斗也靠的是是他坚强的信念,老人在这期间忍受着人世间的冷眼,是他坚定不移的信念一直指引着他,指引着他不放弃。
老人与海论文

老人与海论文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52年。
该小说曾获得1954年的普利策文学奖,并为海明威
赢得了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讲述了古巴渔夫圣地亚哥的故事,他已经84岁,连续84
天没有捕到一条鱼。
然而,他决心不放弃,继续出海寻找大鱼。
最终,他确实捕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但是在将其拖回港口的过程中,他却被一群鲨鱼吃掉了。
尽管如此,这个故事表达了关于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意志力的主题。
该小说的论文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
1. 老年与孤独: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老的渔夫,他与社会的联系被削弱,生活在孤独和寂寞中。
通过描述他在海上的一系列经历,可以讨论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困境。
2. 自然与人类:小说中的自然景观和海洋环境被描绘得非常生动,海明威通过对渔夫与自然的斗争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可以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这种关系,并思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角色和影响。
3. 奋斗与坚韧:小说中的主人公展现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
他不怕失败,并且坚持不懈地追求他的目标。
可以分析这种奋斗精神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并思考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
4. 意义和希望:尽管主人公最终失败,被鲨鱼吃掉,但小说仍然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信息。
可以解读小说中的象征符号和隐喻,探讨希望和意义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总之,通过深入探讨《老人与海》这个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释其中所揭示的主题和意义。
这部小说展现了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复杂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学术讨论中受到了广泛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与海论文目录一.海明威及作品简介………………………………(1—3)二.小说的创作寓义分析……………………………(4---10)(一)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分析………………(4---6)(二)小说写作手法的分析…………………………(6---8)(三) 小说创作寓意的分析…………………………(8---10)三.小说的现代意义………………………………(11—12)(一)从容的自信,不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自信,是不用与他人比较的自信 (12)(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硬汉精神 (12)四.结语 (13)五.参考文献 (14)不惧的“硬汉”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以精通叙事艺术、文字语言简洁、风格独特而备受尊崇。
最能体现他的精神思想与创作风格的作品便是《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2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带有寓言色彩,描写的是主人公古巴老渔民圣地亚哥捕鱼的故事。
小说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自称这是他“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一、海明威及作品简介海明威是一位个性极为鲜明的作家,他的一生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他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战争,酷爱斗牛、打猎及各种各样的冒险活动。
他的躯体伤痕累累(身上曾取下237块弹片),精神上的创伤给他带来巨大的折磨和痛苦,但他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创作着,探索着人生价值和人的精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他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海明威的作品反映了他的人生经历,折射了他的精神思想,并且随着他的人生经历一起在变化、发展、不断升华。
在他一生中,先后出版了《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代表作,在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打不败的“硬汉”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们通过研究海明威的作品发现,在他的作品中始终有一种“迷惘”的情绪。
从《太阳照样升起》到《老人与海》,海明威“迷惘”的创作个性特征始终存在着。
“《太阳照样升起》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这部倾向鲜明的作品里仍然显示着他迷惘的个性特征……乔丹是自觉的战士,他不属于‘迷惘的一代’。
但是他身上仍然摆脱不了迷惘的阴影……”“《老人与海》中那个倔强的老人是海明威悲剧中最后一个英雄……这里,迷惘的大雾笼罩了整个作品。
”[1]在80年代初期,曾卓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虽然‘迷惘的一代’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在进入30年代后就已瓦解,从思想上说,晚年的海明威仍然是一个‘迷惘者’。
”[2]林骧华也撰文指出:“从《太阳照样升起》到《老人与海》,写的是西方社会中大多数人常遭失败的共同命运。
‘迷惘’是一种时代病症。
”[3]虽然在这些作品中都有迷惘,但迷惘的意义却各有不同。
随着海明威人生经历及个人情感的不断变化,迷惘逐渐从最初的消极颓废变成积极进取、平和超脱的一种人生基调与思想精神。
海明威的创作哲学主要是:力图反映当代的现实,特别是时代的精神。
小说《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就是他那种“人可以被消灭而不可被击败”的精神信念的最典型的“硬汉”形象。
老人圣地亚哥“贫穷却不自卑,辛勤劳作,对自己认真负责,对生活充满信心,不愤世嫉俗、怨天尤人,平静地接受命运给予的角色并且勇敢地与厄运抗争到底”。
小说中,圣地亚哥捕鱼不但是为了“养活自己”,而且是“为了光荣”。
“鱼一方面养活我,一方面要弄死我”,因此他必须战胜鱼。
当他终于把大鱼制服,实现了他的目标,当他以胜利者的姿态返航时,却又遇到了更凶险的对手:鲨鱼。
经过一场殊死的搏斗,最后,老人失败了,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幅空骨头架子。
在他失败而归时,他没有气急败坏,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在一句“只怪我出海太远了”后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
小说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积极乐观,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体现出超越的人格魅力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二、小说的创作寓意分析《老人与海》的内容十分简单, 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了84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等到第85天,老人决定去渔夫们从未去过的深海去打鱼,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
在海上,老人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在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艰难的搏斗之后,最终把鱼叉刺进了马林鱼的心脏。
但在返回的途中,老人遭遇到了鲨鱼的五次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地进行反击。
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只剩下一副骨架,老人依然一无所得。
作品以简洁和含蓄的风格著称,采用冷静、客观的白描手法,用简约的语言塑造出老人的硬汉形象,富有象征意味。
书中人物少,情节简单,但寓义丰富而深刻,影响深远。
小说一开始,几句简短的语言描写就已经奠定了老人失败与孤独的命运基调,把一个孤独、失败的老人形象展现给读者-----“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倒霉到了极点”,捕鱼的同行像躲瘟疫一样的远离他。
他的打了补丁的船帆,“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他曾有过妻子,但已去世的妻子只成了画像,映照着他的孤独。
他也有过年轻时的辉煌,并曾在角力中荣获过人人称羡的“冠军”。
但是现在,他却成了一面古老破败、伤痕累累的旗。
“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女人,不再梦见伟迹,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搏斗,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老婆”,仿佛他已一无所有。
正是这些不利因素最终决定了老人圣地亚哥的悲剧命运,老人的抗争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进行的。
(一)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分析老渔人圣地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也是他一生塑造的硬汉性格的最后总结。
贫穷而又不走运的老渔夫圣地亚哥的命运是悲哀的,而他却又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打不败的失败者”,海明威的硬汉子品格通过圣地亚哥这一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是海明威式“硬汉子”精神的集中体现。
圣地亚哥是一位孤独、失败而又英勇无畏、热爱生活、渴望胜利的打鱼老人,在小说里海明威通过对圣地亚哥八十四天海上漂流捕鱼生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真实的孤独的世界。
老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不畏艰险的,不怕失败的精神在这个孤独的环境里,显得是那么突出,一下子,一个高大,令人称畏的“硬汉形象”便展现在我们面前。
文章将从容貌、语言、行动三个方面对老人的形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1、容貌:圣地亚哥是一个“独自在大海里的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
他历经风霜、饱受艰难,岁月的流失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了,可是他的那双眼睛“跟海一样蓝,是愉快的,永不服输的”,还有他那虽然老迈却依然倔强坚挺的双肩,都让我们认识到这他虽然一生历经沧桑、厄运连连,却是一位性格刚毅的老人。
他从未被困难所击到,而总是对未来充满希望。
2、语言:老人的口气豪迈而自信,他十分清楚自己体力上的弱势,但他也十分相信自己在意志和经验上的优势。
他的话简短有力,没有多余的词,没有附加的解释,同时也坚定了小孩和读者对他的信念。
3、行动:圣地亚哥的行动正如他的言语一样,简洁而精确,没有多余的动作。
他的每个动作似乎经过精确计算,决不多浪费一点精力。
如他脱衣睡觉的动作,轻捷而实用,读起来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还需要指出的是,圣地亚哥的形象之所以感人至深,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海明威选择了一位体力衰竭、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作为硬汉子精神的代表,而没有选择一个体格健壮、精力旺盛的年轻渔民充当作品的男主人公。
这种出人意料的年龄选择,使得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更为伟大,给人一种震撼性的力量,使得老人的硬汉精神显得更加崇高与永恒。
(二)小说写作手法的分析1、强烈的对比。
老人的性格威力就是在不懈地出海――捕大马林鱼――斗鲨等一系列冲突中逐渐显示出来的。
大马林鱼、凶鲨它们强壮有力,是海中的无敌将领,毫无畏惧,为所欲为;而老人年老体弱,孤单一人而临这样的强大的敌手,展开交锋和冲突是非常激烈的,老人能在最后打退一切进攻者,这种威力不能不让人赞叹。
这种以弱对强的斗争,能够强化矛盾的冲突,更鲜明地突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层次(坚强)。
2、象征手法的运用虽然海明威自己说:“没有什么象征意义的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鱼就是鱼,鲨鱼就是鲨鱼,不比别的鲨鱼好,也不比别的鲨鱼坏”[4]但这种象征手法却体现在小说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海是生存环境的象征大海在整篇故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圣地亚哥老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海为他准备了神秘的大鱼,为他提供了展示其无比的勇气和毅力的场所。
圣地亚哥热爱着大海,因此,他总将大海视为女人。
独自在海上的日子,桑提亚哥看日升日落、观月隐月现,与鱼鸟作伴,和风水对话,他也变成了大海的一部分。
“海洋是仁慈的,十分美丽的,”最终给予了老人一条“比小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
可是海洋又是残忍的——那此成群结队而来鲨鱼夺走了他辛苦追捕到的大鱼,粉碎了他的“果实”。
老人的孤独与快乐、斗争与失败都和大海相联系。
老人与大海的关系是既依存于大海又要与大海斗争。
他不仅仅从大海获得生存条件、生存技巧,还从大海获得朋友和对手。
大海是他的生活场所和战斗场所,也将成为他的最后归宿。
(2)鲨鱼是恶势力的代表关于小说中的“鲨鱼”的象征意义,也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海明威自己明确地说过。
“那可恶的鲨鱼……,就好比所得税。
我努力工作,碰上好运气。
我得到一张数目可观的支票,于是所得税就象鲨鱼一样跟踪而来,用尖利的牙齿大块大块地咬着吃,那老人没说到这个,我却说到了”显然海明威这里的“鲨鱼”是充斥于他所处世界中恶势力的象征。
对于马林鱼,作者对它的描写贯穿于全篇。
它大而且美,比老人的渔船还长两尺,风度优雅,仪态万分,在水层潜游时是一抹巨大的黑影,跃出海面时,银光闪闪,它牵引着自己的追捕者在茫茫的大海上急剧而又从容地挺进,将身后的波光浪影染成一片暗红。
这些描写,不仅切合于全篇海上的风光,更重要的是使这条马林鱼作为一种自然的壮观与伟大的象征而与孤独的老人、飘零的船只形成对照,反射也作为它的追捕者与征服者的老人那副黑瘦的躯干中所蕴涵的力量与光辉。
当圣地亚哥希望钓到大鱼的时候,他果然钓上了前所未闻的大鱼,他对大鱼的赞美,身躯的庞大、姿态的优美、威力的巨大、色泽的美丽,可以使人联想到它象征着人们渴望创造的奇迹,要达到的宏伟目标,甚至是要实现的远大理想。
而那些不断前来吞吃、咬噬大鱼的鲨鱼,则可视为抢掠成性、制造灾难、阻止人们达到理想境地的各种破坏性恶势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