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砌体墙体设计计算
砌体的静力计算方案(共3张PPT)

弹性方案
s>72
s>48
s>36
砌体房屋静力计算方案
3 单层房屋横墙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多层房屋横墙长度不宜小于其总高度的1/2。
s——该作房屋为在水平判荷载断作用方下的案真正位的移。横墙应满足如下条件:
作为判断方案的横墙应满足如下条件:
1 墙厚不1宜小墙于1厚80m不m。宜小于180mm。
刚弹性方案:房屋的空间刚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在荷载作用下,房屋的位移不能忽略不计,在内力计算时按排架或框架计算,但要增
该梁的不动铰支座。
s——该房屋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真正位移。
理论分析, <0.
第3页,共3页。
仍可视作刚性或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 加弹性支座。
弹性方案:房屋的空间刚度比较小,在荷载作用下位移比较大,内力计算时,按屋架与墙柱铰接的排架或框架计算内力。
设s——p—该—房没屋有在横②水墙平时凡荷房载屋符作在用合水下平的第荷真载正①作位用移条下。的刚位移度;要求的一段横墙或其它结构构件
(如框架等), 刚性方案:房屋的空间刚度比较大,在也水平可荷在视作用作下刚,房性屋的或位移刚比较弹小性,在方内力案计算房时屋,可的将墙横体视墙为一。竖向的梁,楼盖和屋盖为
1/2。
1 墙厚不宜小于180mm。
应该注意: 房屋的空间刚度主要与横墙间距及楼(屋)的形式有关,还可以根据房屋横墙的间距及楼盖和屋盖的形式判断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如
下表
82s时—为—弹该性房方屋案在,水①0平. 当荷载横作用墙下的不真能正位同移。时符合上述要求时, 应对横墙的刚度进行
, 验算 (H为横墙总高度)时, 8刚2弹时性为方弹案性:方房案屋,的0如.空间其刚最度介大于上水述平两者位之间移,在值荷载m作a用x下≤,房H/屋4的0位0移0不能忽略不计,在内力计算时按排架或框架计算,但要增
建筑施工手册 施工常用结构计算 砌体结构计算

2-4 砌体结构计算2-4-1 砌体结构的计算用表1.砌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砌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等的强度等级:MU30、MU25、MU20、MU15和MU10;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的强度等级:MU25、MU20、MU15和MU10;砌块的强度等级:MU20、MU15、MU10、MU7.5和MU5;石材的强度等级: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和MU20;砂浆的强度等级:M15、M10、M7.5、M5和M2.5。
2.各类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表2-60~表2-64)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表2-602.对独立柱或厚度为双排组砌的砌块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7;3.对T形截面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5;4.表中轻骨料混凝土砌块为煤矸石和水泥煤渣混凝土砌块。
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表2-63注:1.表中的砌块为火山渣、浮石和陶粒轻骨料混凝土砌块;2.对厚度方向为双排组砌的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
毛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表2-643.各类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表2-65)沿砌体灰缝截面破坏时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MPa)表2-65沿齿缝沿齿缝沿通缝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混凝土砌块注:.对于用形状规则的块体砌筑的砌体,当搭接长度与块体高度的比值小于时,其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 t和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f tm应按表中数值乘以搭接长度与块体高度比值后采用;2.对孔洞率不大于35%的双排孔或多排孔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可按表中混凝土砌块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乘以1.1;3.对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当有可靠的试验数据时,表中强度设计值,允许作适当调整;4.对烧结页岩砖、烧结煤矸石砖、烧结粉煤灰砖砌体,当有可靠的试验数据时,表中强度设计值,允许作适当调整。
计算砌筑工程

砖基础
1、砖基础与砖墙身(柱身)的划分 (1)砖基础与砖墙(柱)身使用同一种材料时,以 设计室内地坪标高(±0.00)为界;界线以下为砖 基础,以上为墙(柱)身。 (2)基础与墙身使用不同材料时,两种材料分界线 位于设计室内地坪±300mm以内时,以不同材料分 界线为界,界线以下为砖基础,以上为墙身。若材 料分界线超过室内地坪±300mm时,以设计室内地 坪为分界线;界线以下为砖基础,以上为墙身。 (3)砖、石围墙,以设计室外地坪为界,界线以下 为围墙基础,以上为围墙。
砖基础工程量计算
按施工图示尺寸以m3计算,应扣除嵌入基 础的钢筋混凝土柱和柱基(包括构造柱和构 造柱基)、钢筋混凝土梁(包括地圈梁和地 梁)及单个面积在0.3m2以上孔洞所占的体积 。基础大放脚T形接头处的重叠部分以及嵌入 基础的钢筋、铁件、管道、基础防潮层及单 个面积在0.3m2以内孔洞所占体积不予扣除, 但靠墙暖气沟的挑檐亦不增加。附墙垛基础 宽出部分体积应并入基础工程量内。
1.4.5 材料用量计算
一、砌砖及砌块 1、有关数据 (1)标准砖尺寸及灰缝厚 标准砖尺寸: 长×宽×厚=240mm×115mm×53mm 灰缝厚度:10mm (2)单位立方体的砌砖用量 砖长4块×(0.24+0.01)=1m 砖宽8块×(0.115+0.01)=1m 砖厚16块×(0.053+0.01)=1m
故 每立方米用砖量=4×8×16=512块 (3)无灰缝堆码1立方米砖数量 净码砖数=1/0.24×0.115×0.053=683.6块/m3 (4)每米墙长各种墙厚的每层标砖块数
墙长
墙厚(m) 0.115(半砖) 0.24(一砖)
每层砖 块数 墙长 4块 8块 1m
砖砌体材料用量计算的经验公式

砖砌体材料用量计算的经验公式在乡镇房屋建设中,砖混结构房屋多用标准砖砌筑,可通过以下经验公式计算出每立方米标准砖砌体的材料用量。
标准砖用量(块):A=8/(+灰缝厚)*K/砖墙厚砂浆净用量(M3):*A式中:(1)灰缝厚度、砖墙厚度的单位为米,计算时略去单位;(2)标准砖的尺寸及体积为长*宽* 厚=**=(M3)(3)K为不同厚度砖砌体的砖数,见表1;上述公式不适用于空斗墙。
通过上式可以计算出每立方米砖墙的砖和砂浆的净用量,见表2。
这个公式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还应考虑材料的损耗,砖和砂浆可考虑1%损耗率。
计算出墙体体积以后,就可以算出砖和砂浆的用量。
砖用量=墙体体积*每立方米用砖量*(1+1%)(块)砂浆用量=墙体体积*每立方米砂浆净用量*(1+1%)(M3)表1砖砌体砖数表墙体类别半砖墙一砖墙一砖半墙二砖墙K值墙厚表2每立方米砖墙和砂浆的净用量墙体类别半砖墙一砖墙一砖半墙二砖墙A(块)552529522518B(M3)多层砌体住宅,钢筋30kg/m2,折算厚度混凝土30~33cm/m2(建筑面积)小高层11~12层住宅,钢筋55kg/m2,折算厚度混凝土35cm/m2(建筑面积)高层17~18层住宅,钢筋58~60kg/m2,折算厚度混凝土36cm/m2(建筑面积)高层30层住宅 H=94m,钢筋65~75kg/m2,折算厚度混凝土42~47cm/m2(建筑面积)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m钢筋65~70kg/m2折算厚度混凝土38~42cm/m2(建筑面积)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之间以上数据以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统计砌墙用砖数量计算方法_砌墙用砖数量_砌墙用砖量计算请问在砌墙前通过怎样计算或估计所需要砖的数量?先计算所要砌的墙体体积,选择用的砖块规格,如果是240*115*53的标准砖,墙体宽是240的话,那每立方用砖量是1/**=529块,按1%的损耗算的话就是每立方用砖534块,总方量/534=总用量了。
t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恒荷载,活荷载

目录1、课程设计任务书2、课程设计计算书《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题目:多层混合结构房屋设计某多层办公楼,建筑条件图见附图,对其进行结构设计。
二、 设计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主梁、圈梁、构造柱及板的布置2、墙体的承载力的计算3、墙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计算4、挑梁、雨蓬的计算5、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6、绘制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7、完成计算书 三、 设计资料1、题号及楼面荷载取值第n 题(见表一,表中有42道题目,每班学生根据学号选择相应的题号。
) 2、其它荷载取值(全部为标准荷载值)(1)、屋面活荷载取2.02/m kN ,恒荷载取5.02/m kN (2)、卫生间活荷载取2.52/m kN ,恒荷载取7.02/m kN (3)、钢筋混凝土容重3/25m kN =γ (4)、平顶粉刷:0.402/m kN(5)、基本风压:0.40kN/m 2 (6)、铝合金门窗:0.252/m kN(7)、墙:240mm 厚:5.242/m kN ;180mm 厚:4.102/m kN3、地质条件本工程建设场地地质条件较好,持力层为粘土层,持力层厚度4.0米,上部杂填土厚度1.2米,持力层下无软弱下卧层。
粘土层地耐力特征值为220kpa 。
4、材料 (1)、混凝土:C20或C25 (2)、砖采用页岩砖,砂浆采用混合砂浆或水泥砂浆,强度等级根据计算选定。
表一2.0 2.12.22.3 2.42.5 2.63.0 1 2 3 4 5 6 7 3.1 8 9 10 11 12 13 14 3.2 15 16 17 18 19 20 21 3.3 22 23 24 25 26 27 28 3.4 29 30 31 32 33 34 35 3.536373839404142本人学号为14号,做第14题,楼面恒、活荷载分别为3.12/KN m ,2.62/KN m 。
摘要:多层混合结构房屋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
砌筑工程计算方案有哪些

砌筑工程计算方案有哪些一、材料计算1. 砖头数量计算砖头数量的计算是砌筑工程中的基础工作,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成本。
砖头数量计算主要包括墙体面积计算和砖头用量计算两部分。
(1)墙体面积计算砌筑墙体面积计算是指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墙体尺寸和高度,计算出墙体的总面积。
计算公式为:墙体总面积=(墙体高度+底座长度)* 墙体周长。
(2)砖头用量计算砖头用量计算是指根据墙体面积和砖头的规格,计算出所需的砖头数量。
计算公式为:砖头数量=墙体总面积/砖头的单块面积。
2. 灰浆用量计算灰浆用量计算是指根据砌体的种类和墙体的面积,计算出所需的灰浆数量。
计算公式为:灰浆用量=砌体总面积*单位面积的浆料用量。
3. 砂浆用量计算砂浆用量计算是指根据砌体的种类和墙体的面积,计算出所需的砂浆数量。
计算公式为:砂浆用量=砌体总面积*单位面积的砂浆用量。
二、施工方案1. 砌筑工序明细砌筑工程的施工步骤包括砖头的切割、湿砌和干砌等工序,其中需要明确每个工序的进行时机和操作要求。
2. 材料采购计划根据砌筑工程的材料计算结果,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供应的充足性和及时性。
3. 施工环境要求确定施工现场的环境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以保证砌筑工程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4. 安全生产要求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要求,包括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操作规范等,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三、成本控制1. 材料成本计算根据砌筑工程的材料计算结果,计算出施工所需材料的成本,对材料成本进行合理控制。
2. 施工工期计划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计划,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人力、机械和材料的使用,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3. 施工质量控制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减少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的重复施工和材料浪费,降低施工成本。
四、工程技术支持1. 技术人员配备确保施工团队中有技术过硬的工程师和砌筑工,保障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支持。
2. 施工技术培训对施工团队进行相关的施工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
建筑工程墙体砌筑工程量计算实例

2.实砌砖墙工程量计算 实砌砖墙工程量计算,应根据墙厚、砂浆类
别、砂浆强度等级、清水、混水不同,分别 列项计算。按设计图示尺寸体积计算
V=墙长×墙高×墙厚-应扣除部分体积+应 增加部分体积
11
内墙长度按净长线长度计算。 注意:
内墙与外墙丁字相交时,如图7-10(a)所 示,计算内墙长度时,要算至外墙的里边 线,这就避免了内外墙重复计算。
28
29
2、空斗墙工程量计算及综合基价套用 • 空斗墙按外形体积以“m3”计算。应扣除门窗
洞口、钢筋混凝土过梁、圈梁所占的体积。 • 墙角、内外墙交接处、门窗洞口立边、窗台
砖及屋檐处的实砌砖部分,均已包括在综合基 价内,不得另计算。
• 嵌入空斗墙的砖柱,应分别列项计算,执行砖 柱相应综合基价。窗间墙、窗台下、楼板下、 梁头下等实砌部分,应另行计算,套用零星砌 体综合基价项目。
砌体钢筋加固者,其砌体仍按相应墙体列项, 钢筋按设计图示重量执行“砖砌体钢筋加固项 目”
9
2)一般换算规定 定额中砖的规格,是按标准砖编制的。标
准砖规格为240mm×115mm×53mm(长 ×宽×高)。规格不同时,可以换算。 双面清水墙,按单面清水墙相应定额子目, 人工乘以系数1.05。 砌筑砂浆的种类和强度等级,与设计不同 时,可以换算。 砖砌弧形墙,按相应墙体企业定额子目, 人工乘以系数1.2。
部位
应扣除
不扣除
孔 洞 门窗洞口、过人洞、空圈、 0.3 m2以上孔洞
0.3 m2以下的孔洞
嵌入墙身的钢筋混凝土柱、 嵌 梁、过梁、圈梁、挑梁、砖 入 平拱、平砌砖过梁、壁橱、 墙 体 暖气包壁龛及嵌入内墙的板
头
梁头、梁垫、檩头、垫木、木 楞头、沿椽木、木砖、门窗走 头、加固钢筋、木筋、铁件、 及嵌入外墙的板头
二、组合砖砌体构件计算

二、组合砖砌体构件计算(一)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1.适用范围若无筋砖砌体受压构件的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或设计不经济,以及当轴向力偏心距e >0.6y(y为截面重心到轴向力所在偏心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时,宜采用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成的组合砖砌体构件。
对于砖墙与组合砌体一同砌筑的T形截面,可按矩形截面组合砌体构件计算。
但构件的高厚比β仍按T形截面考虑,截面翼缘宽度亦按规定选用。
2.构造要求组合砖砌体是由砌体和面层混凝土(或面层砂浆)两种材料组成,故应保证它们之间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共同工作能力。
(1)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0。
为了防止钢筋锈蚀,保证钢筋和砂浆面层与砖砌体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强度,面层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
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7.5。
(2)竖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16-3-2中的规定。
竖向受力钢筋距砖砌体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rnm。
构件类别环境条件室内正常环境露天或室内潮湿环境墙15 25柱25 35(3)砂浆面层的厚度,如果太薄将不满足保护层厚度等构造要求,太厚则施工困难,结硬时砂浆易开裂,不能保证粘结质量。
砂浆面层的厚度,可采用30~45mm,当面层厚度大于45mm时,其面层宜采用混凝土。
(4)竖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PB235级钢筋,对于混凝土面层,亦可采用HRB335级钢筋。
受压钢筋一侧的配筋率,对砂浆面层,不宜小于0.1%,对混凝土面层,不宜小于0.2%;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1%,其目的是增大组合砖砌体的承载力及延性等。
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5)箍筋的直径,不宜小于4mm及0.2倍的受压钢筋直径,并不宜大于6mm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d(d为受压钢筋的直径)及500mm,并不应小于120mm。
(6)当组合砖砌体构件一侧的竖向受力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附加箍筋或拉结钢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墙顶作用 P1 ,则
P1
max
H
0
H P 1 P xx P H 3 H 1 1 dx 1 0 EI GA 3EI G
H
P1
P1 H
A 水平截面上的平均剪应力; —剪应力不均匀系数,
对于弹性材料的矩形截面为1.2,此处取2.0;G 砌体剪切模量, 可近似取 G 。/ 2 E
楼(屋)面板→梁→
→地基
梁板荷载在上部通过 内外墙体向下传递,在结 构转换层部位,通过钢筋 混凝土梁传给柱,再传给 基础 。
Hale Waihona Puke ¢ 底层框架砌体房屋¢ 内框架承重
外纵墙 山墙
砼柱
砼梁
二层梁、柱布置
砼板
二层墙体布置
砌体结构分析
计算单元
•平面计算模型
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
up
竖向荷载传递: 屋面板→屋面大梁→纵墙→基础→地基
I
带壁柱墙的计算截面翼缘宽度bf 的确定: A、多层房屋,当有门窗洞口时,可取窗间墙宽度;当无门窗洞口时,每侧翼墙 宽度可取壁柱高度的一半 B、单层房屋,可取壁柱宽加2/3墙高,但不大于窗间墙宽度和相邻壁柱间距离; C、计算带壁柱墙的条形基础时,可取相邻壁柱间的距离。
2、壁柱间墙的高厚比验算 β=H0/h≤μ1μ2[β] 刚性方案 H0 壁柱间距离s
90mm<h<240mm
μ1可按插入法取值
μ2 —— 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
μ2=1-0.4bs/s
bs —— 在宽度s范围内的门窗洞口总宽度
s —— 相邻窗间墙、壁柱之间或构造柱之间的距离
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
§3 墙、柱的高厚比验算
(二)带壁柱墙高厚比验算 1、整片墙的高厚比验算 β=H0/hT≤μ1μ2[β] hT ——带壁柱墙截面的折算厚度,hT=3.5i i —— 带壁柱墙截面的回转半径, i A I、A —— 分别为带壁柱墙截面的惯性矩和截面面积
第四节 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
砌体结构 (混合结构) 水平承重构件 竖向承重构件 屋盖 钢筋混凝土、木材 楼盖 墙、柱、基础 砌体材料
墙、柱设计步骤
1、结构结构布置 承重墙体的布置 确定墙体承重体系
确定墙、柱的计算模型 截面尺寸
2、确定房屋静力计算方案 内力分析 3、强度计算
截面设计
构造处理
材料选择
§2 房屋静力计算方案及计算简图
三、刚性方案和刚弹性方案的横墙
1、横墙中开有洞口时,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超过横墙截面面积的50%;
2、横墙厚度不宜小于180mm; 3、单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多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 H/2(H为横墙总高度); 4、当横墙不能同时符合上述要求时,应对横墙刚度进行验算,如其最大水 平位移umax≤H/4000( H为横墙总高度)时,仍可视为刚性或刚弹性方案房 屋的横墙。符合此刚度要求的一段横墙或其他结构构件(如框架等), 也可视为刚性或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
η=us/up=1-1/chks≤1 us—— 考虑了空间工作时,外荷载作用下房屋排架水平位移的最大值 up —— 在外荷载作用下,平面排架的水平位移 k —— 弹性系数,取决于屋盖刚度 s ——横墙间距 影响房屋刚度或侧移大小的重要因素
η值愈大,表示整体房屋的水平侧移与平面排架的侧移愈接近,即房屋空间 作用愈小;反之,η愈小,房屋的水平侧移愈小,房屋的空间作用愈大。
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 §2 房屋静力计算方案及计算简图 一、房屋的空间工作性能
结论:
由于山墙或横墙的存在,改变了水平荷载的传递路线,使房屋有了空间 作用,而且,两端山墙的距离越近,或增加越多的横墙,屋盖的水平刚 度越大,房屋的空间作用越大,即空间性能越好,则水平侧移us越小。
房屋空间作用的大小可以用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表示
• 多层
计算简图
竖向荷载进一步 简化的考虑:
竖载下
水平载下
①在竖向荷载下轴力是主要的,弯矩较小; ②楼盖嵌入墙体,使墙体传递弯矩的能力受到削弱。 水平载下进一步简化的考虑:对多层来讲,弯矩相对轴力较小。
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
§4 多层刚性方案房屋墙、柱承载力的验算 三、计算简图
2、水平荷载作用下,墙体计算简图可简 化为一竖向多跨连续梁。 风荷载引起的弯矩按下式计算:
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 §2 房屋静力计算方案及计算简图 二、房屋静力计算方案
(一)刚性方案 楼(屋)盖 墙、柱的不动铰支座 刚性方案
(二)弹性方案 楼(屋)盖 墙、柱的滚动铰支座 弹性方案
(三)刚弹性方案
楼(屋)盖
墙、柱的弹性支座
刚弹性方案
静力计算方案
•刚性方案 •弹性方案
•刚弹性方案
us 0
承载力计算
4、变形(侧移)和稳定计算
5、施工图
砌体结构的组成与布置
基础(墙下刚性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 •组成 上部结构 竖向承重构件 (墙、柱) 水平构件 圈梁、构造柱
过梁
墙梁 挑梁
•布置原则 ¢ 承重墙均匀对称,平面内对齐,竖向连续; ¢ 总高度、层数和高宽比限值; ¢ 墙体间距及局部尺寸限值; ¢ 圈梁、构造柱设置。
up
水平荷载传递:
纵墙→屋盖→另一面纵墙→基础→地基 基础 •计算简图
up
up
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
§2 房屋静力计算方案及计算简图
一、房屋的空间工作性能
us=u1+u2<up
两端无山墙 (平面受力体系) 风荷载→纵墙→纵墙基础→地基 风荷载→纵墙→
两端有山墙 (空间受力体系)
纵墙基础 →地基 屋盖结构→山墙→山墙基础
三、计算例题
【例1】某三层办公楼平面布置如下图,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纵横向 承重墙均为190mm,采用MU7.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双面粉刷,二~三层用 Mc5砂浆,层高均为3.6m,窗宽均为1800mm,门宽均为1000mm。试验算二层 各墙的高厚比。
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
§3墙、柱的高厚比验算
,
s 0 p
us uP , 1
0 us uP , 0 1
弹性方案 刚性方案
刚弹性方案
实用中,η在一定范围内即认为是某一种方案。例如第一类屋盖 η<0.33 属刚性方案 η>0.77 属弹性方案 0.33 0.77 属刚弹性方案
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
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 §3 墙、柱的高厚比验算 二、高厚比验算
(一)一般墙、柱的高厚比验算
β=H0/h≤μ1μ2[β]
H0 —— 墙、柱计算高度,按表3-2采用 h —— 墙厚或矩形柱与H0相对应的边长 μ1 —— 自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 h=240mm h=90mm μ1=1.2 μ1=1.5
Nh1 —— 高为h1宽为b1的墙体自重
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 §3-4 多层刚性方案房屋墙、柱承载力的验算
四、内力计算 I-I截面(楼盖大梁底面处) Ⅱ-Ⅱ截面 (窗口上边缘处) Ⅲ-Ⅲ截面(窗口下边缘处)
MI= Nl e1 + Nu e2 MⅡ=MI (h1+h2)/H MⅢ=MⅡ h1/H
三、计算例题 【解】 (1)确定静力计算方案
最大横墙间距s=3.6×3=10.8m<32m,查表3-2属刚性方案 承重墙高H=3.6m (2H=7.2m), h=190mm, 查表Mc5砂浆, [β]=24 (2)纵墙高厚比验算 ①外纵墙高厚比验算 s=10.8m>2H=7.2m→H0=1.0H=3.6m μ2=1-0.4bs/s=1-0.4×1.8/3.6=0.8>0.7 β=H0/h=3.6/0.19=18.9<μ2[β]=0.8×24=19.2, 满足要求
bc —— 构造柱沿墙长方向的宽度 l —— 构造柱间距,此时s取相邻构造柱间距 当bc/l>0.25时,取bc/l=0.25,当bc/l<0.05时取bc/l=0 2、构造柱间墙高厚比验算 β=H0/h≤μ1μ2[β] H0
刚性方案
构造柱间距离s 构造柱视为构造柱间墙的不动铰支座
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 §3 墙、柱的高厚比验算
n P1 ( R W ) 2
横墙承受的水平荷载
u max
nPH 3 2nPH 6 EI EA
n1个开间
n2个开间
多层房屋的总侧移可逐层计算
x
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 §3 墙、柱的高厚比验算
一、允许高厚比[β] 1、砂浆强度等级 2、砌体截面刚度 3、砌体类型 4、构件重要性和房屋使用情况 5、构造柱间距及截面 6、横墙间距 7、支承条件
风载
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
§4 多层刚性方案房屋墙、柱承载力的验算
三、计算简图
1、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多层房屋的墙体如同一竖向连 续梁,屋盖、楼盖及基础顶面均作为连续梁的支点。
墙、柱在每层层高范围内被简化 为两端铰支的竖向偏心受压构件
计算原则:
1) 上部各层的荷载(包括墙体重、屋面及楼板重等) 沿上一层墙的截面形心传至下层;
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
三、计算例题
②内纵墙高厚比验算
H0=1.0H=3.6m(同外纵墙) μ2=1-0.4bs/s=1-0.4×1.0/3.6=0.89>0.7 β=18.9<μ2[β]=0.89×24=21.33, 满足要求 (3)承重横墙高厚比验算 s=6.3m H<s<2H H0=0.4s+0.2H=0.4×6.3+0.2×3.6=3.24
2) 在计算某层墙体弯矩时,要考虑本层梁、板支承 压力对本层墙体产生的弯矩,当本层墙与上一层墙 形心不重合时,尚应考虑上部传来的竖向荷载对本 层墙体产生的弯矩; 3) 每层墙体的弯矩图按三角形变化,上端弯矩最大, 下端为零: 4) 当梁支承于墙上时,梁端支承压力N1到墙内边 距离,对屋盖梁应取梁端有效支承长度a0的0.33倍; 对楼盖梁应取梁端有效支承长度a0的0.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