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营课程设置

合集下载

感统训练方案

感统训练方案
七、合规性及安全保障
1.本方案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训练过程合法合规;
2.训练过程中,确保个体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对参与训练的个体及家长进行充分告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八、总结
本感统训练方案旨在为特定需求群体提供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以促进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个体的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训练效果。同时,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保障个体权益,确保训练过程的安全与合规。
三、训练目标
1.提升个体对感觉信息的接收、处理和整合能力;
2.改善注意力、情绪控制、运动协调等方面的表现;
3.增强自信心、自我控制力和社交技能;
4.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效率。
四、训练方法
1.感觉刺激
(1)触觉刺激: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触摸练习,以增强触觉敏感性和辨识能力。
(2)视觉刺激:开展视觉追踪、图形识别等训练,提高视觉敏锐度和辨识能力。
3.注意力训练
(1)视觉注意力训练:如视觉搜索任务,提高视觉注意力。
(2)听觉注意力训练:如声音辨识任务,增强听觉注意力。
(3)触觉注意力训练:如触摸物品并描述其特征,提升触觉注意力。
4.情绪管理
(1)心理辅导:进行个体或集体心理辅导,帮助个体认识并应对情绪。
(2)冥想训练:引导个体进行冥想,以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提高情绪调节,确保训练过程合法合规;
2.保障个体的人身安全,预防意外伤害;
3.对参与训练的个体及家长进行充分告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八、总结
本感统训练方案为特定需求群体提供了一套合法合规、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旨在提高其感觉统合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在实施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个体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训练效果。同时,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保障个体权益,确保训练过程的安全与合规。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553字)(一)前庭平衡*重度异常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陀螺游戏 5分钟4、大龙球10分钟,每周5-6次*轻中度异常1、大滑板+小滑板30分钟2、吊缆游戏10分钟3、大陀螺游戏 5分钟4、踩踏石游戏10分钟5、大陀螺游戏 5-10分钟,每周3-4次*家庭训练游戏1、小滑板游戏10-15分钟2、趴地推球(学前儿童趴地推球)50次/天,逐渐增加至500次/天(二)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重度失常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4、乌龟垫10分钟,每周5-6次*轻中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10分钟,每周3-4次。

*家庭训练计划1、趴地推球50次---500次|天2、多玩沙、水、土、每周1次3、深呼吸:每天睡眠前深呼吸4、听一些节奏慢的音乐5、慢拍球游戏(三)触觉防御*重度失常1、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龙球游戏10分钟*轻中度异常1、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龙球游戏10分钟*家庭训练计划1、按摩球游戏10分钟2、抓痒游戏5分钟3、多洗澡、按摩、挤压游戏4、多做户外活动5、用暖风机吹头、身体、多用梳子梳头感觉统合训练计划三: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计划(1692字)感觉统合就是感官在输入信息时,和大脑神经细胞的接触要求灵敏和确实。

所有感觉区对同时有感受,输入信息的协调和整和也必须完整,否则便会影响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成熟。

美国奥尼兹教授首先发现,自闭症儿童是生理学上的问题,他以自闭症儿童在旋转后眼球的严重振幅异常,解释自闭症儿童有感觉输入及运动指令输入上的困扰。

这种调节机能上的障碍应来自于脑干前庭核功能不佳,所以认为自闭症儿童有感觉统合失常的问题存在。

感觉统合训练同样可以发展自闭症儿童的前庭功能,提高他们的平衡感、本体感、视听觉;起到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提高运动企划能力。

幼儿园感统教育课程设计方案

幼儿园感统教育课程设计方案

幼儿园感统教育课程设计方案幼儿园感统教育课程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姿势和运动习惯,促进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发展。

2. 增强幼儿的触觉、视觉、听觉、平衡感、空间感等各项感官的发展。

3. 提高幼儿的学习和注意力集中能力,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4. 通过感觉训练,增强幼儿自信和自主性,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幼儿姿势与运动习惯的培养:正确的站立、行走、跑步、跳跃姿势;正常的手写姿势、坐姿、站姿等。

2. 幼儿触觉、视觉、听觉、平衡感、空间感等各项感官的训练:通过听觉游戏、触觉游戏、运动游戏等,提高幼儿感官的调节能力。

3. 幼儿集中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感觉统合训练、认知训练、动手实践、游戏等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反应能力等。

4. 幼儿自信和自主性的培养:通过合作游戏、自我探索、认知体验等,增强幼儿的自信和自主性。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2. 动手实践法:让幼儿亲身实践,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增强幼儿的记忆力和动手能力。

3.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各种情境,让幼儿体验和认知不同的事物,提高幼儿的领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协作完成任务,增强幼儿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提高幼儿触觉、视觉、听觉、平衡感、空间感等各项感官的训练(1)较低层次的触觉训练指导幼儿使用双手摸硬币、颜色条、橡皮泥、海绵等,锻炼幼儿的触觉能力。

(2)较高层次的视觉训练从“找同类”、“找系列”和“找相同”等视觉游戏开始,逐渐提高难度。

(3)较低层次的听觉训练比如听辨各种声音、认识音名、再认各种乐器、唱歌、模仿声音等。

(4)较高层次的平衡感与空间感训练如传球、抛接球、过夹板、走钢丝等游戏,都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平衡感和空间感。

2. 编排感觉统合游戏(1)追逐游戏通过追逐游戏,让幼儿跳跃、奔跑,提高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开发幼儿的身体潜能。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32节课)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32节课)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32节课)幼儿园身体智能(感统)练课本次课旨在让幼儿掌握保持平衡的要领,提高保持平衡的能力,发展神经系统的链接,提升专注力和稳定情绪。

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共计40分钟。

第一部分,以身体中线为中轴,左右身体整体平衡,重点在于视觉和动觉的协调配合。

教师首先集合学生,进行课堂礼节和宣布本课内容。

接着进行热身活动,反应游戏:听令做动作。

学生手牵手围成一个大圈,听到指令后快速完成动作。

接下来进行左右交叉练,包括双踝交叉、双臂交叉和手指交错相扣旋转,保持姿势闭眼2分钟。

教师示范标准动作,并组织体操队形,前后左右间隔一臂。

教师要求清晰,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同时讲解队列练的要求。

第二部分是感统游戏练,包括平衡脚踏车和大笼球。

平衡脚踏车的目标是平衡和统合身体的紧张迷路反射,游戏准备分成3个小组,每个人轮流从起点到终点。

重点掌握双手握紧把柄,身体稍微前倾,双脚交错发力。

大笼球的目标是触动全身神经系统,强化本体感,助于平衡反应的发射感觉统合,丰富前庭感觉,游戏准备同样分成3个小组,每个人轮流从起点到终点。

重点掌握双手抱紧,身体微侧,视觉宽度广度。

课程结束时,教师要求学生双手合十下腹部,深呼吸放松,并进行课后总结和整理器材,宣布下课。

场地:运动场或感统训练室;器材:平衡脚踏车4个,大笼球4个。

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做分解和完整动作示范,并给学生个别指导。

教案安排原则如下:首先进行游戏规则训练,然后进行平衡感自测。

一节课的感统游戏通常不超过2项。

身体智能练为辅。

每周每天每节课按照2个感统训练,3个身体智能课程进行练。

也可以在两个感统中交替安排身体智能练,以让学生充分恢复。

在感觉课教学和练进度方面,第一节课的游戏准备是羊角球。

重点是掌握双手握紧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的姿势和双侧的统合,以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第二节课的游戏准备是瑜伽球,重点是俯卧、仰卧和坐着,将手和上臂伸直,以促进前庭感觉体系发展,促进本感和平衡反应发展,改善触觉敏感或迟钝。

感觉统合本体觉训练教案

感觉统合本体觉训练教案

感觉统合本体觉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本体觉的概念和重要性。

2、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本体觉感知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运动协调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掌握本体觉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通过实践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本体觉能力。

2、难点(1)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训练难度和强度。

(2)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训练。

三、教学方法1、讲解示范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本体觉训练的动作要领和方法。

2、游戏竞赛法以游戏和竞赛的形式,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训练,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训练器材如平衡板、大笼球、跳绳、哑铃等。

2、场地准备选择宽敞、安全的室内或室外场地。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简单的互动游戏,如“指五官”,让学生感受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动作,引出本体觉的概念。

2、知识讲解(5 分钟)向学生讲解本体觉的定义、作用以及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让学生明白本体觉良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身体、保持平衡、协调动作等。

3、热身活动(5 分钟)带领学生进行全身的热身运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为后续的训练做好准备。

4、基础训练(20 分钟)(1)平衡训练让学生站在平衡板上,尝试保持平衡,双脚交替站立,逐渐增加难度,如闭上眼睛或单脚站立。

(2)力量训练学生手持哑铃,进行简单的手臂屈伸动作,或者进行深蹲练习,增强腿部力量。

(3)协调训练组织学生跳绳,先进行简单的双脚跳,逐渐过渡到双脚交替跳、单脚跳等。

5、小组合作训练(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训练。

例如,小组内成员依次传递大笼球,要求在传递过程中控制好力度和方向,不能让球掉落。

6、游戏竞赛(15 分钟)开展“接力比赛”游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依次完成指定的本体觉训练动作,如跨越障碍物、在平衡木上行走等,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1. 介绍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是针对幼儿园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课程。

感统,即感觉统合,是一种综合利用五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能力,通过合理的感统训练,可以帮助幼儿开发和提高感官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本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感统训练活动,促进幼儿的感官发展和学习能力提高。

2. 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感官发展和学习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提供各种感官刺激,促进幼儿的感官能力的发展。

- 培养幼儿的平衡感和空间感。

-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 促进幼儿的社交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 增强幼儿的专注力和注意力。

3. 内容本课程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感统训练活动,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3.1 视觉训练通过各种视觉刺激,帮助幼儿发展和提高视觉感知能力,包括: - 视觉追踪:使用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物体,引导幼儿进行视觉追踪练习。

- 视觉辨识:通过观察和辨认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训练幼儿的视觉辨识能力。

- 视觉关注:通过观察和关注特定的视觉刺激,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3.2 听觉训练通过各种听觉刺激,帮助幼儿发展和提高听觉感知能力,包括: - 听觉追踪:利用声音的变化和移动,引导幼儿进行听觉追踪练习。

- 听觉定位:通过听到声音后准确指出声音的来源和位置,培养幼儿的听觉定位能力。

- 听觉辨识:通过辨认不同的声音和音调,训练幼儿的听觉辨识能力。

3.3 触觉训练通过不同的触觉刺激,帮助幼儿发展和提高触觉感知能力,包括: - 接触不同材质的物体:提供多种不同质地的物体,让幼儿触摸并辨认不同的触觉感受。

- 手指和手掌的运动:通过各种手指和手掌的运动,培养幼儿的手部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 触觉游戏:通过触摸和感受不同的物体,训练幼儿的触觉辨识和触觉注意力。

3.4 味觉和嗅觉训练通过不同的味觉和嗅觉刺激,帮助幼儿发展和提高味觉和嗅觉感知能力,包括: - 尝试不同食物的味道和口感:提供各种不同口味和口感的食物,让幼儿尝试和辨认不同味道。

亲子感统教案课程安排日程 12篇

亲子感统教案课程安排日程 12篇

亲子感统教案课程安排日程 12篇第一课:感官认知与发展(60分钟)目标:通过认识不同感官的功能和发展,改善亲子感官沟通和协调能力。

- 活动1:认识五种感官(15分钟)- 描述: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进行简单的活动,帮助孩子认识不同感官。

- 资源:各种观察和感知材料,如颜色卡片、音乐播放器、触感球等。

- 活动2:感官对应游戏(15分钟)- 描述: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游戏和互动活动,增强感官对应能力。

- 资源:色彩丰富的游戏道具、恐龙模型等。

- 活动3:感官协调训练(30分钟)- 描述:通过感官协调运动,如跳绳、扔球等,锻炼孩子的感官协调能力。

- 资源:跳绳、球等运动器材。

第二课:平衡感的培养(60分钟)目标:通过平衡感训练,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和自信心。

- 活动1:平衡感训练游戏(20分钟)- 描述:通过不同的平衡感训练游戏,帮助孩子提高身体平衡感。

- 资源:平衡板、绳子、小球等。

- 活动2:平衡感协调操(20分钟)- 描述:进行平衡感协调操,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 资源:音乐、训练操等。

- 活动3:平衡器材活动(20分钟)- 描述:利用平衡器材进行各种平衡训练和挑战,培养孩子的平衡感。

- 资源:平衡器材,如平衡球、平衡梁等。

第三课:手眼协调发展(60分钟)目标:通过手眼协调训练,提高孩子的精确性和反应能力。

- 活动1:手眼协调游戏(20分钟)- 描述:进行各种手眼协调游戏,锻炼孩子的精确性和反应能力。

- 资源:小球、目标板等。

- 活动2:手指灵活性训练(20分钟)- 描述:进行手指灵活性训练,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 资源:拼图、积木等。

- 活动3:精细动作练(20分钟)- 描述:进行各种需要精细动作的练,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发展。

- 资源:剪纸、绘画等。

... (继续编写剩下的课程安排)请注意,以上安排仅供参考。

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

感统课的课程设计

感统课的课程设计

感统课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感统失调的类型及其表现。

2. 学生能描述感统训练对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掌握至少3种感统训练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运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感统训练,提高自身的注意力、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感统训练方法,帮助同伴改善感统失调现象。

3. 学生具备独立设计并实施简单的感统训练活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积极参与感统训练的良好习惯,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2. 学生在感统训练中学会合作、分享,培养关爱他人、尊重同伴的情感态度。

3. 学生通过感统训练,认识到身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特点,结合感统训练的学科性质和教学要求,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感觉统合基本概念:介绍感觉统合的定义、作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感觉统合概述2. 常见感统失调类型及表现:分析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感统失调的症状及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感统失调的类型与表现3. 感统训练方法:讲解并示范常用的感统训练方法,如旋转、平衡、触觉刺激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感统训练方法及技巧4. 感统训练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感统训练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感统训练在生活中的应用5. 感统训练活动设计:指导学生设计适合自己和同伴的感统训练活动,并进行实践。

教材章节:第五章 感统训练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感觉统合基本概念及作用第二周:常见感统失调类型及表现第三周:感统训练方法及技巧第四周:感统训练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五周:感统训练活动设计与实践本章节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和安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感觉统合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统合训练营课程设置一、感统器材训练课程
课程说明:
1、这四个班为平行班,可同时开班。

如都想参加可按表上顺序依次升班;
2、分班依据为“感统评测表”中获得的评测结果;
3、班级人数控制在一个教师,六个孩子的比例;
4、每周每节课内容开展两到三次为宜,可根据园所及当地情况自行决定。

5、教学活动内容参见感觉统合教案中“感觉统合器材训练游戏室”。

二、万象组合训练课程
课程说明:
1、这三个班为升级班,也可同时开班;
2、分班依据为孩子不同的年龄段;
3、班级人数大约在5-10人为宜;
4、每周每节课内容开展一到两次为宜,可根据园所及当地情况自行决定。

5、教学活动内容参见感觉统合教案中“万象组合系列活动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