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学 心理学

合集下载

《外语教育学》

《外语教育学》

《外语教育学》连载(六~⼆)作者:出处:三、功能法的基本特点1.交际性。

外语教学的⽬的是培养学⽣交际能⼒。

交际能⼒是语⾔的本质功能。

连贯句⼦的话语是外语教学的基本单位。

外语教学要在话语中恰当地使⽤语⾔。

实现教学过程交际化是学⽣掌握⾔语交际能⼒可靠的保证。

2.功能和意念相结合。

功能是指语⾔⾏为,是⽤语⾔叙事和表达思想。

诸如,问候、介绍、询问、喜欢或不喜欢、邀请、感谢或道歉、告别等。

意念是指⽤语⾔表达什么内容,它分普通意念和特殊意念两类。

普通意念指适⽤于各种语⾔环境的意念,是⼀组抽象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诸如,存在、⽅位等。

它常由⼀定的语法形式决定。

特殊意念根据谈论题⽬不同⽽有所区别,是由题⽬直接决定的词汇项⽬,它由实义词决定。

编写教材和进⾏外语教学要选择哪些最常⽤的语⾔功能项⽬并与普通意念、特殊意念相结合。

3.情景性。

学⽣⽤语⾔进⾏交际活动,是受情景制约的。

意念是学⽣对语⾔情景反应的产物。

学⽣感知情景,产⽣意念,⽤语⾔表达意念,才能进⾏交际活动。

⾔语交际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中进⾏和完成的。

因此,外语教学要根据学⽣⽇常⽣活学习和未来⼯作最迫切需要的情景,选择最常⽤的、典型的⾔语交际情景进⾏教学。

同时⼜从学⽣⽇常⽣活学习和未来最迫切需要的情景中选择最常⽤的典型材料作交际的话题。

4.教学过程交际化。

⾔语交际是外语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

学⽣掌握创造性地运⽤语⾔进⾏交际活动的能⼒,是外语教学的⽬的。

外语教学要实现这⼀⽬的必须尽量使⽤外语上课和进⾏⾔语交际活动,实现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

要实现外语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其主要因素是要选择真实、地道的外语语⾔材料和典型的情景,并要求⼈⼈在外语⼊门阶段起就使⽤外语组织教学,并最⼤限度地接近真实的⾔语交际情景进⾏⾔语交际活动。

学⽣在⾔语交际活动中不仅要求语⾔形式的正确性,⽽且还应注意符合说话⼈的场合、⾝份等得体地使⽤外语。

5.话语是教学的基本单位。

功能法反对以句⼦为教学基本单位的机械句型操练,⽽主张以话语为教学基本单位的⾔语交际活动。

教育学、心理学名人及其主要成就

教育学、心理学名人及其主要成就

1.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2.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长”。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3.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4.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5.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6.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铄轮论的典型代表。

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7.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

8.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9.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

他著有《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述评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述评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述评作者:田卉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年第07期20世纪是外语教学蓬勃发展、教学法研究硕果累累的世纪。

一方面,兴起于19世纪的一些教学法传承下来,不断演进,日臻丰富;另一方面,创新的教学法不断涌现,茁壮成长,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外语教学法流派多达百余种。

一般而言,一个教学法流派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为解决某一特定任务或矫正先前学派的某些不足而产生的,其本身除了具有先前学派所没有的优越性外,也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伴随着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广大外语教育学者和工作者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在教学方法上形成了不同流派。

外语教学法的不同流派主张的教学模式和步骤虽不尽相同,但其关注的核心却大体一致。

这些流派的演进反映出对两大问题的探究,其一是通过外语教学应使学习者达到怎样的熟练程度,即外语教学的目标;其二是对外语教学内容的研究,即语言和语言学习的本质。

这些问题在早期的外语教学法中即受到关注,而这种关注也正是推动外语教学法不断创新的驱动力。

笔者将循着历史的脉络就外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进行概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总结经验和不足,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一、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一种历史比较悠久的外语教学方法。

德国语言学家H.S.Ollendorf,Johann Seidenstocker等人结合当时的机械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从理论上阐释了这种教学法的合理性。

因此,语法翻译法曾一度被称为“普鲁士法”。

语法翻译法认为,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学习语言,读懂经典著作和文献资料,从而训练学生心智、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中首先研究语法规则,然后将其应用到本族语与外语互译的句子或课文中。

外语学习即识记语法规则,教学着眼于学习者“读”和“写”外语的能力,强调准确性。

学习者的母语始终是教学的媒介语,用来解释、比较语法规则。

由于教师用母语授课,基本不需要任何教学设备,这种方法成为18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欧洲学校里主导的外语教学法。

2022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使用特定的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

A.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D.个案法2、当个体在弱光条件下直接观察物体时,往往看不清楚,但稍微移动一下物体,使其成像在视网膜边缘,则会看得清楚些。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视网膜边缘棒体细胞更多 B.视网膜边缘椎体细胞更多C.视网膜中央窝对弱光最敏感D.视网膜边缘对强光最敏感3、大脑调节内分泌系统主要是通过下述哪两条通路?()A.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B.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C.脑垂体和自主神经系统D.自主神经系统和骨骼神经系统4、下列选项中,将明暗和阴影作为重要线索的知觉是()。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颜色知觉5、判断“谢谢了”的准确意思主要依赖于()。

A.热情程度B.声调C.场合D.表情6、注意的转移与人的神经活动的()特性有关。

A.强度B.兴奋性C.灵活性D.平衡性7、“潜移默化”是通过()识记进行的。

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意义记忆D.机械记忆8、视觉性言语中枢受到损伤的病人()。

A.说话发生困难B.不能写字、画画C.理解字词的含义发生困难D.听不懂别人说的话9、“一意孤行”属于意志的()。

A.坚韧性差B.目的性差C.果断性差D.自制性差10、有关激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B.具有激动性和冲动性的特点C.常伴随强烈的表情动作D.容易自我控制11、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遗传B.环境C.教育D.情绪12、东方人比较含蓄,西方人比较直率。

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这种某一群体所具有的特质称为()。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13、根据阿特金森的理论,动机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A.成就需要B.成功的可能性C.成功带来的满足感D.以上都是14、艾森克用内外倾和神经质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其中“内倾、情绪稳定”的人格特质所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

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

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
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一般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教育学心理学(综合)、专业课,共计4门。

1.政治理论:主要考察对政治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掌握情况。

2.外国语:主要考察英语基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

3.教育学心理学(综合):主要考察对教育学、心理学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掌
握和运用情况。

4.专业课:主要考察对教育管理领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包括教育管理理论、教育
政策法规、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学等。

不同学校的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具体需以学校发布的官方信息为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参考书目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参考书目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阅读文献一、教育学、心理学、教师研究、外语教学理论著作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修订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张庆宗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田延明、王淑杰编著《心理认知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陈新仁,《全球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与民族认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江新,《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帕克·帕尔默[美]著,吴国珍、余巍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2007年10月第五次印刷。

徐碧美[港]著,陈静、李忠如译,《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Kathleen M. Bailey,Andy Curtis,David Nunan. 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elf as Source(追求专业化发展——以自己为资源),董奇译丛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孙德金著,《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孙德坤,教师认知研究与教师发展. 北京:世界汉语教学,2008(3).李红印,情商:汉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基于学生和教师反馈的分析(未刊)李红印,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四个方面,《国际汉语教育》2010年第??陈绂,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反思. 北京:语言文字应用(增刊),2006(1)丁安琪,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北京:国际汉语教育,2009(2).汲传波,刘芳芳,教师的教师: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研究. 北京:国际汉语教育,2009(3). 李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 北京:语言文字应用,2009(3)刘芳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探索. 北京:国际汉语教育,2009(1)***************************************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合格的小学英语老师应具备的素质

合格的小学英语老师应具备的素质

摘要小学教师的示范行为对小学生的终生影响很大,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言行以及对儿童的教育将会对小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对孩子的感情、期望将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是孩子的引导者、促进者,是语言交流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探索者。

他们肩负着对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责任,他们必须在认知领域、思想情感领域、智力发展和运动能力方面全面培养学生。

如果英语教师不合格,那么学生学习语言的优势不仅得不到发挥,反而会因不当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小学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21世纪人才的艰巨任务,应加强在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问题及对策ABSTRACTModel behavior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if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nglish teachers, the words and deeds, as well as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ill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children's feeling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children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the impact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n teaching children's guide, a facilitator is a language exchange activities of the organizers, participants and Explorer. They are entrusted with a good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training, they must be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emotional area of thinking, intelligence and athletic ability to develop all-round students. If English teachers failed, then the advantages of language learning of our students not only play, but due to improper teaching methods so that children have a mood of weariness. Primary English Teachers train 21 shoulders the arduous task of personne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service learning,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and expertise.key words: primary English teacher, professional qualities,problems and solutions.目录一、引言----------------------------------------------------1二、小学教师必备的素质------------------------------------------1(一)、英语专业知识--------------------------------------------1(二)、理论素养------------------------------------------------2 1.外语学习理论----------------------------------------------2 2.教育心理学知识--------------------------------------------2 3.课程理论知识----------------------------------------------2 (三)、教学能力------------------------------------------------3 (四)、教研能力------------------------------------------------3 三.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3(一).学历与知识含量不相匹配 ----------------------------------------------------3(二). 专业理论知识贫乏,知识结构单一,教学理念陈旧-----------------4(三).教学负担过重,教研意识薄弱 ---------------------------------------------4四、全面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措施 ------------------------------4 (一).学历与知识含量不相匹配----------------------------------4 (二).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提高教师的教研意识--------------------4(三).设立督学制度,以督促教,以督促学-----------------------------------4(四).充分发挥业务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做好“传、帮、带”-------4五、结论--------------------------------------------------------5 参考文献----------------------------------------------------------------------6致谢----------------------------------------------------------------------------7一、引言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语言专业知识、相关的理论素养、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等方面。

【教育学论文】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

【教育学论文】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

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真诚为您服务]摘要:认知心理学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启发了外语教学,为外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检验标准。

现代认知心理学着重于认知主体是怎样来认知客体信息的研究,其理论由认知结构论、信息加工论发展到建构主义。

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二语习得是一个不断通过运用策略来理解和输出二语的心理过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意义,即语言输入与学习者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学习者二语知识的表征以及学习者的二语知识与其语言输出之间的关系。

从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出发,我们在教材编写和外语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同样重视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重视自动化加工、培养学生重新建构的能力及重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关联。

关键词:认知;认知心理学;二语习得;外语教学一、认知心理学关于语言习得的理论及发展早在20世纪初,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将言语看成是由言语器官活动组成的习惯系统。

其主要观点是,语言习得是通过条件作用(conditioning)而形成的言语习惯的过程。

而后的斯金纳(Skinner)用操作条件反射(operational reflex)来解释言语行为和儿童语言的习得。

他认为,言语行为是由有机体自动地发出的一种操作行为(operational behavior),说话人言语由于听话人的反应而得到强化;儿童正是通过这种途径学会正确地使用语言。

上述行为主义理论,过分强调了语言环境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并且把语言习得看成是言语习惯形成的机械过程。

[1]1927年,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领导的一个小组开始进行儿童认知过程的研究,并取得了杰出成果。

皮亚杰认为不同年龄有不同层次的语言学习的认知能力(1955),大量的实验结果揭示了从出生婴儿到青年初期认知发展的具体过程,并细分为感觉运动智力阶段(0~2岁)、前运算智力阶段(2~7岁)、具体运算智力阶段 (7~11岁)和形式运算的智力阶段(11~15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语教育学心理学
外语教育学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研究的是外语学习者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外语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外语学习是一项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大努力的任务,学习者需要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自我反思能力、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强大的毅力。

外语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为外语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它可以帮助外语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外语。

同时,它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自我学习策略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的能力。

外语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还包括外语教学的教育心理学,它研究的是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角色、外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等问题。

外语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外语教育的发展和改进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为外语教育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