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呼吸机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
有创呼吸机操作规范

有创呼吸机操作规范(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有创呼吸机操作规范一、选择病人:符合下述条件应实施机械通气:经积极治疗后病情恶化;意识障碍;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40次/分或<6~8次/分,或呼吸节律异常,或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或氧合障碍: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50mmHg;PaCO2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降。
二、操作:1.开机;2.基本模式选择:1)无自主呼吸:A/C模式,2)无自主呼吸或有自主呼吸:SIMV模式,3)自主呼吸强:CPAP模式;3.参数设置:1)潮气量的设定:通常依据体重选择5-12ml/Kg,依据肺机械参数,维持气道压最低时的V t,其压力最高应低于30-35cmH2O,最终应根据血气分析进行调整。
2)呼吸频率的设定:成人通常设定为12-20次/分,最终精确调整呼吸频率应依据PH、PaCO2与PaO2的变化,综合调整V T与f。
3)流速调节:成人常用的流量设置在40-60L/min之间,根据分钟通气量和呼吸系统的阻力和肺的顺应性调整。
流速波形在临床常用减速波或方波。
4)吸气时间/I:E设置:自主呼吸患者通常设置吸气时间为秒或吸呼比为1:—2;控制通气患者,为抬高平均气道压改善氧合可适当延长吸气时间及吸呼比。
5)触发灵敏度调节:一般情况下,压力触发常为— ,流速触发常为2-5L/min,合适的触发灵敏度设置将明显使患者更舒适,促进人机协调。
6)吸入氧浓度(FiO2):机械通气初始阶段,可给高FiO2(100%)迅速纠正严重缺氧,后依据目标PaO2、PEEP水平、MAP水平和血流动力学状态,酌情降低FiO2至50%以下,并设法维持SaO2>90%,若不能达上述目标,即可加用PEEP、增加平均气道压,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若适当PEEP 和MAP可以使SaO2>90%,应保持最低的FiO2。
有创呼吸机吸痰技术评分标准2024.2(更新)

有创呼吸机吸痰技术评分标准一、操作步骤、注意点及说明
二、相关知识
呼吸机吸痰吸引指征:
1.气道内有可听见、看到的分泌物。
2.听诊可闻及肺部粗湿啰音。
3.考虑与气道分泌物相关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和(或)血气分析指标恶化。
4.排除呼吸机管路抖动和积水后,呼吸机监测面板上流量和(或)压力波形仍呈锯齿样改变。
5.考虑与气道分泌物增多相关的机械通气时潮气量减小,或容积控制机械通气时吸气峰压增大。
6.考虑吸入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内容物等状况时。
7.需留取痰液标本。
呼吸机吸痰的基本要求:
1.应按需实施气道内吸引,应至少每2h通过肺部听诊等方式评估一次气道内吸引指征。
2.应进行气道温湿化,Y型管温度应在34℃-41℃之间、相对湿度100%。
3.应每隔6-8h测量一次气囊压,并使其维持在25-30cmH2O。
4.应遵循无菌原则,手卫生应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规定。
5.对于患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的规定进行隔离和自我防护。
三、附图
用物准备图片
四、管理单位: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五、修订记录:
1、2024年2月25日第一版。
有创电动呼吸机使用(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未查对及记录各扣1分。
14.整理病人及床单元、用物。
2
未整理扣2分,不到位扣1分。
15.清洗、消毒管道及湿化器等配件,维护备用。
2
少口述一项扣1分。
评价
15分
1.操作熟练、动作敏捷、爱伤观念到位。
5
操作不熟练扣5分。
2.各管道连接正确、各参数、模式调节正确。
5
方法不正确扣5分。
3.熟悉机器性能及消毒维护方法。
9.检查人工气道情况,若无异常,取下模拟肺,将呼吸
机与人工气道连接(口述)。
4
未检查、未连接各扣2分。
10.再次观察机器运转情况及病人反应,根据病情及时
调整呼吸机模式及参数,向患者介绍使用有创通气的
注意事项,并记录。
4
未观察扣1分,未调整及未记录各扣
1.5分。
11.血气分析结果正常,生命体征稳定,遵医嘱停用呼
(2)评估人工气道类型、气道通畅程度、肺部情况、痰
液性质及量。
(3)评估呼吸机参数设定,报警设定;有自主呼吸的观
察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呼吸机运转情况。
(4)观察患者的氧和状况,包括血氧饱和度水平,血气
分析的指标变化等。
5
评估缺一项扣2分,每项评估不到位
扣1分。
3.洗手、戴口罩。
2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有创电动呼吸机使用(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项目
操作内容
分值
评分标准
操作
前
准备
20分
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核对医嘱;核对病人床头牌或
腕带;自我介绍,解释目的及指导配合。
5
仪表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核对缺
一项扣2分,每项不到位扣1分。未
呼吸机的使用及流程评分

呼吸机的使用及流程评分1. 介绍呼吸机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用于辅助或替代患者的呼吸功能。
它通过提供正压气流来推动氧气进入患者的肺部,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和流程评分对于有效地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2. 使用呼吸机的步骤使用呼吸机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准备呼吸机:将呼吸机放置在平稳的表面上,并连接好电源和气源。
确保呼吸机的各项参数设置正确。
2.准备气管插管或面罩: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或面罩。
确保气管插管或面罩的清洁度和适配性。
3.将气管插管或面罩与呼吸机连接:将气管插管或面罩的一端连接到呼吸机的气管接口,确保连接牢固且无泄漏。
4.设置呼吸机参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氧浓度等。
5.启动呼吸机:按下呼吸机的启动按钮,确保呼吸机开始工作。
6.监测呼吸机的工作情况:定期监测呼吸机的参数,确保呼吸机的工作正常、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适当的支持。
3. 呼吸机流程评分呼吸机流程评分是评估患者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的合规性和质量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对每个步骤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分,来判断呼吸机使用的有效性。
呼吸机流程评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设置呼吸机参数的准确性:评估呼吸机的各项参数是否与患者的病情相适应,是否符合治疗的要求。
•连接气管插管或面罩的正确性:评估气管插管或面罩与呼吸机连接的稳定性和质量,以确保气流的顺利传递。
•启动呼吸机的操作流程:评估操作人员是否按照正确的步骤启动呼吸机,是否确保呼吸机的工作正常。
•监测呼吸机参数的频率:评估操作人员是否定期监测呼吸机的工作参数,以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适当的支持。
根据呼吸机流程评分的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患者使用呼吸机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呼吸机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呼吸机使用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呼吸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了解呼吸机的使用要点和操作流程。
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

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正确操作呼吸机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建立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以确保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对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呼吸机的操作要点。
1. 基本操作。
a. 开机与关机,正确的开机和关机程序是呼吸机操作的基础,包括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进行系统自检、选择相应的模式和参数、调整适当的气道压力等步骤。
b. 模式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呼吸机工作模式,如辅助控制通气(AC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等。
c. 参数调整,根据患者的生理状态和临床需要,调整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时间、PEEP水平等。
2. 呼吸机监测。
a. 呼吸机参数监测,定期监测和记录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时间、呼气时间、氧浓度等,以确保呼吸机工作正常。
b. 患者监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状况,包括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 应急处理。
a. 呼吸机故障处理,当呼吸机出现故障时,应能迅速判断故障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切换到手动通气模式、更换备用呼吸机等。
b. 患者突发情况处理,当患者出现突发情况时,如气道阻塞、呼吸暂停等,应能迅速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
4. 操作技巧。
a. 气管插管,正确操作气管插管,保证气道通畅和气道内无漏气。
b. 气囊面罩通气,掌握正确的气囊面罩通气技巧,保证通气质量和患者的舒适度。
5. 安全措施。
a. 呼吸机消毒,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控制规范,对呼吸机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保证呼吸机的无菌状态。
b. 患者安全,在操作呼吸机时,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包括定期更换气管插管、监测气囊面罩的密合度等。
通过以上对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的介绍,希望医护人员能够重视呼吸机操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
有创呼吸机(有空气压缩机)操作流程

二、作业内容
1 .核实评估患者,并做好解释。
2 .连接管路及模拟肺固定于支架,湿化罐加水至水位线
3 .注意电源线和氧源线的连接,防牵扯脱落,必要时使用移动式插线板。
4 .打开空气压缩机开关(听放气声)。
5 .打开主机及湿化器开关,确认呼吸机声音、灯光报警无误。
6 .调节湿化温度,将湿化罐温度设置在28-37度,湿化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湿化器中的蒸储水的量和温度,及时给予调整。
7 .根据患者呼吸情况,选择呼吸机工作模式。
8 .根据患者病情及体重,设置通气参数及报警参数
9 .观察模拟肺情况,确认呼吸机工作正常。
10 .将呼吸机与患者气管导管连接,确认无漏气,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
11 .再次确认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监测参数是否合理。
12 .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三、注意事项
二:机前评估气道通畅情况(是否在气管内,气囊是否漏气);上机后及时观察人机是否同步,患者烦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 .正确连接管路,呼吸机积水杯处于低位,及时倾倒杯内积水。
3 .湿化罐内蒸播水不可超过水位线;使用中注意及时添加,以免因水位过低致管道内温度过高造成气道烫伤或湿化不良致痰液干结。
4 .及时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调整吸氧浓度,注意用氧安全。
5 .抬高床头15~30。
,注意手卫生,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6 .脱机训炼时要在患者吸氧状态下进行。
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

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呼吸机是一种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医疗设备,正确的操作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呼吸机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我们制定了以下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医护人员规范操作,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一、设备准备。
1. 确认呼吸机的电源是否接通,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检查呼吸机管路、面罩或气管插管是否连接完好,无渗漏或脱落现象。
3. 确认氧气瓶是否充足,并连接到呼吸机。
二、患者准备。
1. 确认患者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行呼吸机治疗。
2. 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定呼吸机的治疗参数。
三、操作技术。
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正确设置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和参数。
2. 确保呼吸机的潮气量、吸呼比、氧浓度等参数符合医嘱要求。
3. 确保呼吸机的报警设置正确,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熟练操作呼吸机的启动、停止、报警消除等功能。
四、患者监测。
1. 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
2. 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状态、意识状态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五、护理措施。
1.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面罩等配件,保持清洁卫生。
2. 定期清洁呼吸机本体,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
六、记录与沟通。
1. 定期记录患者的呼吸机治疗参数、患者病情变化等信息。
2. 与医生、护士、家属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共同关注患者的治疗效果。
以上就是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医护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呼吸机,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同时,我们也希望患者家属能够了解呼吸机的正确使用方法,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患者早日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

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支持或代替患者的呼吸功能。
正确的操作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正确操作呼吸机,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以供参考。
1. 基本操作。
开机与关机,能够正确操作呼吸机的开机与关机程序,包括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按下启动按钮等步骤。
参数设置,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正确设置呼吸机的参数,如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吸呼比等。
2. 监测与调整。
呼吸参数监测,能够准确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等。
参数调整,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以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支持。
3. 突发情况处理。
呼吸暂停,能够迅速发现患者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并按照医嘱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手动通气或使用呼吸机的紧急模式。
故障处理,能够判断呼吸机是否出现故障,并及时报告并处理,以确保呼吸机的正常运行。
4. 安全与卫生。
患者安全,能够确保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时的安全,包括正确固定呼吸机导管、定期更换呼吸机相关器材等。
设备卫生,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呼吸机及其相关器材进行清洁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5. 文档记录。
操作记录,能够按照规定的格式,对呼吸机的操作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参数设置、监测结果、突发情况处理等。
异常报告,能够及时准确地记录呼吸机的异常情况,并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以上是我们制定的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希望医护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以确保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同时,也希望医院能够加强对呼吸机操作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呼吸机的操作技能,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创呼吸机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
考核日期姓名考核者得分
相关知识
一、应用有创呼吸机的适应症:
1. 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原发性和继发性呼吸暂停,药物治疗无效时。
2. 各种原因引起心跳、呼吸暂停,经心、肺、脑复苏后仍未建立规则的自主呼吸。
3. 呼吸系统疾病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出血和肺炎等引起的呼吸衰竭。
4. 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或高碳酸血症。
5. 严重低氧血症:持续正压通气(CPAP)状态下,吸入氧浓度>0.6,或压力>8cmH~2O 时,PaO~2<
6.67kPa。
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引起的呼吸衰竭。
7.心力衰竭、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需要互相支持者。
8.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二、有创呼吸机的常用模式:
1. 间歇指令性通气(IMV)指呼吸机的频率低于自主呼吸频率,使患儿发挥自主呼吸作用的同时,又间断给予强制性正压呼吸的一种通气方式。
2.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指呼吸机在一定的间歇时间内接受自主呼吸信号,同步送出气流,即每次发出的间歇强制通气均刚好发生在患儿吸气相,这样消除了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对抗问题。
3.ass./contr 将辅助通气与控制通气结合在一起,当患儿有自主呼吸时按辅助模式通气(A),患儿自主吸气可触发呼吸机送气,呼吸机按照预设的参数提供辅助通气;若患儿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较弱无力触发呼吸机送气,或自主呼吸的频率低于预设频率,呼吸机则按预设的通气频率控制通气(C)。
4.持续正压通气(CPAP)是使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呼气相仍保持正压的通气,因而在整个呼吸周期气道内压均高于大气压。
这样,可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肺内分流,纠正严重的低氧血症。
可用于撤机过程中,作为锻炼呼吸机功能的辅助呼吸。
三、有创呼吸机使用的日常管理与护理:
1.呼吸机的日常管理呼吸机常规清洁消毒;呼吸机使用前检测;呼吸机常见故障排除;呼吸机日常维护和保养。
2.呼吸机管路消毒送消毒供应中心消毒。
3.人工气道护理检查气管导管尖端至门齿的长度并记录;气囊充气适当;导管保护:用胶布妥善固定,定时更换胶布及胶布粘贴位置;防止损伤:经口插管应避免过度压迫口唇。
4.人工气道内分泌吸引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掌握吸痰时机;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吸引前后提高吸氧浓度;根据痰液粘稠度进行湿化;吸引时间<10秒;吸引负压适当,防止损伤气道粘膜;注意观察痰液性状和病情变化。
四、有创呼吸机病人的护理观察
1.一般生命体征的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皮肤、口唇色泽、意识水平及尿量等
2.胸部体征的观察:胸廓运动、听诊两肺呼吸音等。
3.呼吸道分泌物的观察:痰液颜色、粘稠度和量;加强人工气道的温、湿化管理和加强胸部物理治疗,定时翻身、体位引流等。
4.观察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的监测,病人自主呼吸的频率、节律与呼吸机是否同步。
5.监测血气和脉搏血氧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