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护理
急诊科护理个案-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

通过对病人的一系列护理,让病人的病情稳定,对病情有进一步的了解,减少了对疾病的焦虑,通过用药和对患者的排痰指导,患者咳嗽、咳痰较前减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及时的解答疑问,促进康复。
完成专科护理个案体会
通过这次的护理个案的学习,让我更好的掌握了COPD的护理,作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应该掌握这类疾病的预防,护理等。为患者拟定合适的护理措施,有效的解决患者因疾病所带来的生理、心理上的痛苦,使患者体会到更好的服务,使其康复。
出及防止压疮发生;加强口腔护理如有真菌感染,可用1%~4%的碳酸氢钠漱口等。
5.焦虑
COPD病人因长期患病,社会活动减少,极易形成焦虑和压抑心理,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态度,关心体贴病人,了解病人心理、性格、生活方式等方面因患病而发生的变化,与病人家属共同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消除诱因,定期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合理用药、减轻症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病人缓解焦虑的方法,如听轻音乐、下棋等娱乐活动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气体交换受损:与气道阻塞、通气不足、分泌物过多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咳嗽无力、支气管痉挛有关
3.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气道阻塞、能量不足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呼吸困难机体缺氧,心的功能减退有关
5.焦虑:与健康状况改变,病情危重有关
护理措施
1.气体交换受损
(1)活动与休息给予病人采取半坐卧位,以改善呼吸。(2)氧疗遵医嘱予氧气吸入(1-2L/min),一般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不可过高,以免引起CO潴留,长期低流量吸氧不但能改善缺氧症状,还有助于降低肺循环阻力,减轻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负荷。(3)呼吸功能锻炼指导病人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处理与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处理与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COPD急性加重指的是COPD基础状态下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加剧和痰量增加等临床表现,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本文将为您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处理与康复方案。
一、急性加重的处理1. 快速缓解症状急性加重时,需要迅速缓解症状,以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使用雾化吸入或雾化氧疗等吸入药物治疗、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口服或静脉给药的糖皮质激素等。
这些药物能够迅速扩张气道,减轻炎症反应,并提高肺功能。
2. 控制感染急性加重常伴随呼吸道感染,因此抗生素的应用是必要的。
具体的药物选择应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
应注意使用广谱抗生素,且疗程应足够长。
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防护,以避免交叉感染。
3. 治疗并发症COPD急性加重时,常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如呼吸性酸中毒、呼吸肌疲劳、心脏功能不全等。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积极处理和治疗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以保护相关器官功能。
二、康复方案1. 药物治疗康复阶段是COPD患者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患者应按时正常服用各种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
同时,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药物调整。
2. 合理的运动锻炼运动锻炼是COPD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舒展身体,逐渐提高肺功能。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有氧运动和呼吸肌力量锻炼等。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指导,合理安排运动锻炼的强度和时长。
3. 改进生活方式患者应避免接触各种刺激性气体和粉尘,如烟草、工业粉尘和油烟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和充足的休息也是重要的康复方案。
4. 定期随访和口服药物调整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并进行定期随访。
定期复查肺功能、胸部X线片和动脉血气分析,筛查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治疗和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治疗和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1】。
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1992年我国北部和中部地区调查患病率为3.0%,近年来对我国7个地区20245名成年人调查结果显示上升为8.2%。
严重地影响病人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并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COPD居世界死亡原因第4位(2005年数据)和疾病负担第5位(2020年预测)【1,2】。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60-82岁,平均(69.27±3.45)岁。
全部病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3】。
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胸闷、气喘的症状,体征:视诊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触诊双侧语颤减弱;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届和肝浊音界下降;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期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啰音。
肺功能检查见持续气流受限,动脉血气分析证实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肺功能检查,FEVl/FVC<70%及FEVl<80%。
1.2治疗方法:(1)急性加重期(AECOPD)首先确定急性加重的病因,给予病因治疗。
最常见的是感染,明确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500ug或异丙托溴铵500ug,雾化吸入)。
28%-30%的氧气浓度低流量吸氧。
合并脓痰时,可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左克等广谱抗生素治疗,根据痰液药敏试验,再选用敏感抗生素。
此外,激素、祛痰剂也可选用。
预防和控制心力衰竭、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控制心律失常等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护理措施及案例分析

PaO2≥60mmHg以上,或使SaO2升至90%。
(五)健康指导
护理措施
家庭氧疗指导
有效指标 ➢ 病人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心率
减慢,活动耐力增加。 氧疗注意事项 ➢ 供氧装置周围严禁烟火,防止氧气燃烧爆炸。 ➢ 定期更换、清洁、消毒。
案例分析
任务: (1)请按轻重缓急列出该患者主要护理问题。 (2)针对该患者首优护理问题,列出主要护理措施。 (3)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长期吸氧的方法。
案例分析
问题1解析
轻重缓急护理诊断 1. 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粘稠,咳嗽无力等有关。 2. 气体交换受损:与COPD致通气障碍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呼吸困难使能量消耗增加, 进食量不足等有关 4.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COPD病因及预防知识。
(五)健康指导
小结
一般护理
休息与体位、饮食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呼吸功能训练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并发 症的观察。
缩唇呼吸 膈式或腹式呼吸
心理护理
减轻焦虑、恐惧等心理
健康指导
疾病知识指导、家庭氧疗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 人的护理
知识点串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 人的护理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问题3解析
氧疗பைடு நூலகம்法: 鼻导管持续低流量(1~2L/min)吸氧,吸氧时间大于15h/d。
谢谢聆听!
护理措施
(二)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有无进行性加重。 观察病人咳嗽、咳痰情况,痰液的性质、颜色、量。 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变化。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肺心病等并发症表现。
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个案护理PPT

运动锻炼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 兴趣爱好,推荐适合的 运动方式,如散步、太 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和积极配合治疗
的态度。
06
护理总结与反思
总结经验教训
患者病情评估
在护理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患者的病情评估,特别是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 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
染。
合理氧疗
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安 排氧疗时间和流量,以 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
处理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给予适当的药 物治疗,如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等 ,以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
心理支持
在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以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机械通气治疗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 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以改善通气和氧 合状态。
体重: 75kg
性别:男
职业:退休 工人
病情诊断与评估
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
评估
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出现呼吸困难、气短等 症状,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二氧 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符合II型呼吸衰竭的诊 断标准。
地进行氧疗。
03
04
用药指导
向患者详细说明药物的名称 、剂量、使用方法及注意事 项,强调按时按量服药的重 要性,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
停药。
饮食与营养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 ,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建议 ,指导患者选择高蛋白、低 脂肪、易消化的食物,避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护理措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1、休息急性加重期、卧床休息
2、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防止过冷过热易引起便秘产气的食物。
(二)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咳嗽、咳痰、气喘、胸闷、发泪、呼吸困难的程度
观察有无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发生。
(三)对症护理1、促进排痰;鼓励患者咳嗽,指司患者正确咳嗽,促
进排痰,痰液较多或无力咳嗽者,遵医嘱使用祛痰剂或给予雾化吸入。
2、改善通气状况.缓解呼吸困难。
(1)呼吸功能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气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取主位(体弱者半卧位,坐位)吸气用鼻吸入, 胸部不动,尽力挺腹,腹壁向外突出。
呼气时用口呼气,同时收缩腹肌。
缩唇呼气训练;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气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吸与呼时间比:1:2或1:3
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每日训练3〜4次,每次重复8〜10次
(2 )氧疗:提倡进行长期家庭氧疗(LTOT)采取低流量(l-2L/min)低浓度(25%〜29%)持续给氧,每日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
(四)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支气管舒张药,祛痰药物,注意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五)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目前病情程度,对患者进行操作时都应尽早告知患者,教会患者缓解焦虑,如散步、听轻音乐、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
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期护理查房

辅助检查
2月18日: 血气分析(持续低流量吸氧2L/分):
提示PH7.53,二氧化碳分压 25mmHg,氧分 压 76mmHg,钾3.3mmol/L血氧饱和度97%。 急诊血常规+超敏CRP快检:
超敏C反应蛋白:0.5 mg/L;白细胞:11.36 10^9/L;红细胞:5 10^12/L;血红蛋白:160 g/L;红细胞压积:47.2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6.4 %;淋巴细胞百分比:10.8 %;单核细胞百 分比:2.6 %;嗜酸细胞百分比:0 %;中性粒细 胞绝对值:9.81 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 1.23 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0.3 10^9/L;
主要治疗措施
呼吸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病危 留陪伴 低盐低脂饮食 保持呼吸道通畅 持续低流量吸氧 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2月20停
医嘱) 血氧饱和度监测 q4h(2月20开始) 测空腹及三餐后两小时血糖(2月20开始)
主要治疗经过
2月18日静脉用药: 1 0.9% NS 100ml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静滴 bid ;(消炎) 2.0.9% NS 100ml + 半托拉唑 40mg,静滴,qd;( 抑制胃酸分泌) 3.5% GS 100ml +多索茶碱0.2g,静滴,qd;(平喘) 4.0.9% NS 50ml +盐酸溴已新8mg,静滴,(化痰) 5.0.9% NS 100ml +丹红注射液,静滴,qd;(改善循环) 6.0.9%N.S 100ml+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滴,qd;(保肝降酶) 7. 6.0.9%N.S 100ml+阿魏酸钠 0.3g,静滴,qd;(营养心肌) 8.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氯化钾0.7g,静滴,qd;(加强营养) 9.0.9% NS 20ml + 去乙酰毛花苷 0.4mg,静滴,qd;(强心) 10.呋塞米注射液 20mg 静推;(利尿)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措施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措施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到底应该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措施之后,患者才会提高自己的治疗效果,但是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如果病情严重的话,比如说咳血的患者还需要做好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因为一旦出现呼吸道的问题,患者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并发症。
一、护理措施1、维持患者正常的呼吸功能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呼吸方式、发绀情况,监测患者的血气情况,特别是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
因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频率增加,易发生过度换气,使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发生呼吸性碱中毒。
2)改善缺氧状况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持续吸氧。
氧疗,可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
指导有效的呼吸,控制呼吸频率,深呼吸缓呼气,必要时改用面罩吸氧,保持氧饱和度90%以上。
3)满足患者生活需要经常巡视病人,减少不必要的言语和活动,保持排便通畅,减少肌体耗氧量。
4)治疗和护理集中进行减少患者搬运,外出检查时使用轮椅或平车,备好充足氧气,必要时专人陪同,途中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5)危重患者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病人心率、心律,如有异常给予对症处理,并备好急救物品。
2、预防晕厥发生,以防止发生意外1)晚期肺动脉高压患者不同程度地伴有右心功能改变。
活动耐力降低,轻微活动即可出现气促及喘憋症状,所以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一般活动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限,以免加重病情。
2)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血管扩张剂时由于药物作用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易发生晕厥,特别是在服药后1~2小时最易发生。
所以应嘱患者在服药2小时内卧床休息,服药2小时后起床时要先坐床上几分钟,无任何不适感觉再缓慢下床活动,必要时加用床档。
服药前后注意监测患者血压。
3)肺动脉高压患者通常血压均偏低,晕厥是其常见并发症,嘱患者活动要适量,减少弯腰程度,避免长期站立,尽量坐位休息,及时发现晕厥先兆,如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出汗。
一旦出现眩晕、黑矇,应立即采用坐位或卧位休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的
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大多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发热等[1][2],
此疾病可导致患者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对日常生活也形成了严重的干扰,提高了患者的死亡率。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COPD的重要合并症,COPD患者如果出现
严重气流受限时可发生肺动脉高压,常伴有慢性低氧血症, COP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时的平均
肺动脉压>35 mm Hg. 病情进展可出现右心负荷增大、右心功能不全、肺血流减少,进而引
起一系列临床表现:患者严重胸闷气急,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本科室2018年4月收治1例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进过护士的精心护理,给
患者制订了家庭呼吸锻炼计划,随访一年,患者现病情稳定,活动耐力增加,生活自理。
现
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陈**,女性,6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30年,加重10天”收住入院,门诊心超示:重度肺动脉高压,入院诊断为: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2.Ⅱ型呼吸衰竭;3.肺
动脉高压;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心功能Ⅲ级;6.高血压病。
入院后护理评估自理
能力评分60分,中度依赖;跌倒/坠床评分20分,心功能3-4级,呼吸困难分级4级。
入院
后予急查血气分析示pH酸碱度,7.36,氧饱和度,95.0%,二氧化碳分压,77.0mmHg,氧分压,77.0mmHg,实际碳酸氢根,43.5mmol/L;遵医嘱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心电监护
仪监测生命体征,无创呼吸机持续辅助通气,抗感染、化痰、止咳、平喘、护胃、扩血管等
对症治疗,按COPD护理常规护理;患者入院第四天复查血气示氧分压,109.0mmHg,二氧
化碳分压,63.0mmHg;予调整间断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专业护士每日给予指导呼吸方式训练及呼吸肌耐力训练3次,每次训练10-15分钟;患者入院第七天查咳嗽咳痰较前好转,为
阵发性连声咳白粘痰,量不多,胸闷气急较前缓解,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下肢浮肿,呼
吸困难分级3级,心功能3级,自理能力评分80分,予好转出院。
给予延续性护理:指导
患者在家每日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家庭氧疗等,随访1年,患者2019年4月查心超示:
轻度肺动脉高压;活动耐力明显增加,自理能力评分95分,轻度依赖;心功能2-3级,呼吸困难分级2级。
患者一年的呼吸肌功能锻炼显著控制了疾病的进展,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护理体会
2.1 患者住院护理
2.1.1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入院时呼吸困难分级4级,咳嗽咳痰,痰液呈2度黄粘痰,
不易咳出;给予气溶胶雾化吸入剂氧气喷射性雾化治疗;协助拍背排痰,指导少量多次饮水,稀释痰液;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出深部痰液;
2.1.2 合理氧疗患者入院时血气分析示II型呼吸衰竭,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
2L/min,持续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IPAP:16mmHg,EPAP:4mmHg;入院第四天,二氧化碳
分压明显下降,逐渐调整为无创呼吸机白天间断辅助通气,夜间持续;
2.1.3 病情监测:患者入院时气急明显,监护显示心率快,血氧饱和度低,嘴唇、甲床紫绀明显,尿量少,是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必须密切关注患者心率、血压、血
氧饱和度及尿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同时备好各种抢救药品、物品、仪器,以便发生异常
及时抢救;定期监测血气分析,及时了解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配合医生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2.1.4 心理护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因病程长,反复发作,且呈进行性变化,逐渐使患者
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所以患者呈现抑郁状态,食欲低,配合治疗积极性差。
护理人员应用
亲切的语言安慰和鼓励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运用抢救成功
的经历引起患者的共鸣,鼓励家属陪护;患者病情稳定后,和患者共同制定活动和饮食计划,让患者参与自我康复中,增强康复的信念。
2.1.5 呼吸训练在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时,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每日带领患者进行呼吸
训练[3]:呼吸训练可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肌功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的症状,提高患者
的运动耐力及生命质量。
呼吸训练临床上可分为呼吸方式训练和呼吸肌锻炼,主要目的是增
强患者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优化胸腹运动形式,减轻过度充气,提高气体交换能力。
2.1.5.1呼吸方式训练是指导患者学习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方法。
缩唇呼吸:该方法是在
呼气时将嘴唇缩成吹笛状将气体缓慢呼出;腹式呼吸:主要依靠膈肌收缩进行呼吸,患者把
手放置腹部,呼吸时感受腹部的上下起伏。
每天进行3次呼吸方式的训练,每次10-15min。
研究显示[5]缩唇呼吸能显著减少患者的呼气末肺容积,从而减少肺部过度膨胀;腹式呼吸可
纠正异常的胸壁运动,用腹式呼吸吸气可减少辅助吸气肌做功,减轻呼吸困难的感觉,增加
膈肌收缩的有效性,改善通功能。
另外还可以增加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并改善氧合功能。
2.1.5.2 吸气肌锻炼方法的主要要素包括呼吸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等。
美国运动医
学会(American Callege of Sports Medicins, ACSM)指南建议吸气肌训练频率为 1~2 次/d,
每次持续 20~30 min, 3~5 d/周[4]。
2012年国内学者顾为丽老师针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患者设计的新的呼吸锻炼方法,即深快吸气(锻炼吸气肌肉)、缓慢呼气(延长呼气时间、降低呼气末肺容量)更容易使患者掌握,且符合COPD患者生理特点,适合长期应用。
具体方法为:快吸:经鼻快速深吸气至肺总量位,并短暂维持,吸气时间为0.8~1秒;慢呼:放松缓慢呼气,呼气时间为3~4秒,每天3次,每次10-15min.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时间。
2.2患者出院护理
2.2.1 家庭氧疗护理结合患者家庭氧气机的种类指导患者适合的氧气流量和吸氧方式,
督促患者记录每日氧疗的时间及流量,以便对比观察;
2.2.2 持续呼吸锻炼指导患者家属参与监督和记录患者每日呼吸锻炼的方法及时间,鼓
励患者记录呼吸锻炼时存在的问题及症状改善情况,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
2.2.3 随访专业护士定期电话随访,患者定期复诊,监测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运动耐力
(6分钟步行实验)及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3.结果
患者2018.04入院前反复咳嗽咳痰气喘,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自理能力评分60分);
运动耐力下降(不能耐受六分钟步行实验);心肺功能差(心功能3-4级,呼吸困难4级)
抑郁状态;经过住院后护理人员对其个性化以及整体延续的护理,2019年4月患者住院复查,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上升(自理能力评分95分);运动耐力明显增加(6分钟步行实验3级);心肺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2-3级。
呼吸困难2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4.总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小气道阻塞后出现气道陷闭导致肺泡过度充气,使功能残气量增加及吸气容积下降,进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和运动能力受限等右心衰
竭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速疾病进展。
个性化的氧疗方案及呼吸训练可明显改
善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血液黏度,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右心室负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
参考文献
【1】江桂林,孙晓敏,陈玲.临床护理路径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2;1(8):86~87
【2】杨珍,丁续红,李雪英.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应用肝素抗凝的循证治疗[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07~408,410
【3】郭佳宝,朱毅.吸气肌训练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29(9):888-892.
【4】 Kennedy WL. AC SM′ 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M]. Media PA Williamsg:Wilkins,1995:105-107.
【5】顾为丽,陈荣昌.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12):946-948.
【6】俞烩,王晴,周建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相关临床特点[J].国际呼吸杂志,2018,38(7):5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