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西方管理思想史试卷
西方管理思想史考试试卷

3.请评述彼得·德鲁克及其经验主义学派。
4.在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决策思想是如何演变的?
专业班级
命题教师
系主任
签字
学院主管
领导签字
卷别
A/B
号、姓名、专业班级等应填写准确。
2.考试作弊者,责令停考,成绩作废。
广西民族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12——2013学年度第2学期期考)
课程名称:西方管理思想史考核时长:120分
考核方式:(开)卷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姓名
论述题(共四个,每个25分,计100分)
1.请结合有关理论知识,谈一谈你对加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文化建设的看法。
《管理思想史》练习测试题一及答案

《管理思想史》练习测试题一一、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1.美国管理思想史学家丹尼尔·A·雷恩博士所著的一书于1979年出版。
2.萨伊第一个明确承认生产力继土地、资本、劳动力之外还存在第四种要素— 3.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
4.甘特特别出名的原因是他发明了。
5.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是从到,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
6.罗特利斯伯格在1960年为再版的梅奥于1933年写的一书写的前言中,用“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来指梅奥开创的这门学科。
7.“老三论”是指、和。
8.西蒙用来代替最优准则的“经济人”。
9.赫茨伯格发现,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包括和两类。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第一个研究劳动强度和疲劳关系问题的人是() A.巴比奇 B.安德鲁·尤尔 C.杰文斯 D.李嘉图 2.泰勒的主要著作有() A.《劳动、工资和利润》B.《科学管理原理》 C.《动作研究》 D.《科学管理入门》 3.企业管理当局必须对工厂管理人员进行训练,使他们能更好地倾听和了解工人的个人情绪和实际问题。
这是()试验得出的结论。
1A.电话继电器装配试验 B.访谈计划试验 C.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D.车间照明试验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最高级的需要是()。
A.安全上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地位或受人尊敬的需要 D.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 5.“组织的目标、工作的性质、职工的素质等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这一观点是()理论中提及的。
A.X 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6.法约尔认为,企业无论大小,简单还是复杂,其全部活动都可以概括为()。
A.5种 B.6种 C.7种D.8种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行为科学2.X理论 3.魅力型权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简述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2.马斯洛的动机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西方管理思想试题及答案

西方管理思想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管理学家是:A. 亨利·甘特B. 彼得·德鲁克C. 弗雷德里克·泰勒D. 马克斯·韦伯2. 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A. 亨利·法约尔B. 弗雷德里克·泰勒C. 马克斯·韦伯D. 亨利·甘特3. 下列哪项不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A. 工作分析B. 工作简化C. 工作标准化D. 工作自主化4. 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强调的是:A. 效率B. 权力C. 个人英雄主义D. 民主决策5.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管理过程学派”?A. 亨利·法约尔B. 彼得·德鲁克C. 弗雷德里克·泰勒D. 马克斯·韦伯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是亨利·法约尔的管理原则?A. 劳动分工B. 权威与责任C. 统一指挥D. 个人英雄主义7.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包括以下哪些层次?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8. 以下哪些是管理的四大职能?A. 计划B. 组织C. 领导D. 控制三、判断题9. 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关注提高生产效率。
()10. 马克斯·韦伯认为官僚制是最不理性的组织形式。
()四、简答题11. 简述彼得·德鲁克对现代管理学的贡献。
12. 描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说明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五、论述题13. 论述亨利·法约尔的管理原则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14. 分析现代管理理论中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讨论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答案:1. B2. B3. D4. A5. A6. B, C7. A, B, C, D8. A, B, C, D9. 正确10. 错误11. 彼得·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强调了管理的目的性、目标导向和社会责任,提出了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以及管理的实践性。
西方管理思想试题及答案

西方管理思想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 亨利·福特B. 弗雷德里克·泰勒C. 马克斯·韦伯D. 彼得·德鲁克答案:B2. 以下哪位管理学家提出了“管理过程理论”?()A. 亨利·法约尔B. 亨利·甘特C. 亨利·福特D. 亨利·明茨伯格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一个层次?()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创新需求答案:D4.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A.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D. 彼得·德鲁克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原则?()A. 目标管理B. 知识工作者C. 人际关系D. 系统管理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组成部分?()A. 工作分析B. 工作设计C. 工作简化D. 工作标准化答案:ACD2. 亨利·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中,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包括()。
A. 规划B. 组织C. 指挥D. 协调E. 控制答案:ABCDE3. 以下哪些是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的特点?()A. 规则化B. 等级化C. 非个人化D. 专业化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科学管理理论主张通过工作分析和工作设计来提高效率。
()答案:正确2. 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答案:正确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只有在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求之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答案:正确4.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卫生因素和激励因素是相互独立的。
(完整版)管理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8.都江堰工程,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科学合理,兼有防洪、排灌、航运三种作用,在世界古代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充分展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工程设计和管理水平。
P419.“为政以德”是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治国思想。
P4410.孟子全部管理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是对人及人性的认识和理解。
P4611.“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是管子所强调的管理者应有的创新精神。
P5012.管子的“四民分业”,强化了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
P5250.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以儒家为主导,儒、道、佛互补的文化。
P318二、选择题1. B 美国的管理思想史学家克劳德·小乔治(Claude S.George)撰写的《管理思想史》于1972年正式出版。
P62.对管理思想史的研究总体上可分为 A两个阶段。
P4 2.《理想国》是 D柏拉图的代表作。
P213.最早用音乐来规定劳动动作、愉悦劳工心态是 C古希腊人。
P214.色诺芬首先提出了管理水平优劣的判别标准。
他认为,检验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是 A财富是否得到增加。
P225.巴比伦的商业交易大都是在 B石板上刻上文书作为控制手段。
P186.古巴比伦的纺织女工工资是以食物形式支付的,而其数额则取决于每个女工的 C生产量。
这是早期的计件工资制,的确是一种基本的和有高度刺激性的工资制度。
P197.罗马人发展了一种类似工厂的体制。
第一个类似公司的组织以D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出现,它向公众出售股票,以便履行为支持战争而签订的政府合同。
P238.威尼斯商人在国际商业中广泛应用两种合法组织形式: A .合资和代理。
P279.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君主如果没有 A.法律而只有多变的政策,很快就会使整个国家陷入混乱。
P2810.“教民耕战”是春秋战国时期 C .商鞅提出的基本国策。
P4511.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性并不是指人生来就有的一切本能,而是指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使人成其为人的那些特性。
西方管理思想史练习

2005年7月一、单选题1、管理思想史发展过程中,用来说明“职业”管理角色最古老的是(B)P15页A、法老?B、宰相?C、大臣?D、皇帝2、下元旦通过国家范围内的分工体现其管理思想的是(C)P18A、苏格拉底?B、色诺芬?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3、构成资本主义精神的首要条件是(D)A、市场伦理?B、新好伦理?C、制度伦理?D、个人自由的伦理4、下列关于工业革命表述错误的是(D)A、工业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C、工业革命的直接成果是工厂制度的建立?D、工业革命最先从美国开始5、下列不属于泰勒著作的是(D)A、《科学管理原理》?B、《计件工资》?C、《工厂管理》?D、《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6、美国科学管理先驱中最早注意到人的因素并主张通过教育然后提高生产的管理大师是(B)P93A、巴恩?B、甘特?C、埃默森?D、吉尔布雷思7、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A)A、韦伯?B、法约尔?C、古立克?D、厄维克8、管理理论中的Z理论提出者是(B)A、坦南鲍姆?B、威廉。
大内?C、施密特?D、布莱克9、继古典管理理论学派和行为科学之后影响最大的,历史最久的一个学派是(C)P217A、社会系统学派?B、决策理论学派?C、管理过程学派?D、系统管理学派10、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质量管理的先驱者(A)A、威廉。
戴明?B、约瑟夫。
朱兰?C、迪尔。
肯尼迪?D、欧内斯。
戴高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关于马基雅维利管理思想表述正确的有(ABC)A、“权力欲望”和“财富欲望”是人性的基础;?B、人民在国家生活中有重要作用;C、领导者要比狮子更勇敢,比狐狸更狡猾;?D、用民主的方式选举官吏,治理国家????E、整个社会经济按照一定统一原则进行管理12、关于亚当。
斯密的思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E)A、强调分工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B、主张加强控制职能;C、提出计算投资还本问题;D、认为经济现象是利已主义的;E、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国民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13、通过霍桑实验,梅奥建立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ACD)A、职工是社会人;B、职工是经济人;C、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D、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E、领导者能力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14、关于马克思。
西方管理思想史练习题参考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西方管理思想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水利设施修建2.巴西列斯3.《法律篇》4.色诺芬5.分工6.威廉?杰文斯7.沃顿学8.管理哲学9.例外原则10. 吉尔布雷思11.丘奇12.管理过程学派13.马克思?韦伯14.霍桑实验15.组织行为研究16.发展17.人事18.赫伯特?西蒙19.《管理——任务、责任、实践》20.勒温(卢因)21.汉莫拉比法典22.专家治国论 23.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理论论丛 24.经济论 25.分工 26.萨伊27.工资规律28.麦卡勒姆 29.巴贝奇、亨利汤、杰文斯 30.法约尔 31.管理备要;管理的要素32.人际关系33.人的动机理论 34.成就需要 35.组织心理学、4 36.汉莫拉比法典,282 37.金字塔的修建38.直接民主制 39.普遍性 40.柏拉图 41.贾图,瓦罗 42.行会二、名词解释题1.甘特图甘特图(Gantt chart )又叫横道图、条状图(Bar chart)。
它是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
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发明的,以亨利?L?甘特先生的名字命名,他制定了一个完整地用条形图表进度的标志系统。
由于甘特图形象简单,在简单、短期的项目中,甘特图都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2.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 (Two Factors Theory)又称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
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一般管理理论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在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出版)中阐述的管理理论。
西方管理思想史

西方管理思想史模拟试卷(一)一、填空题:(20×1分)1、乔治.埃尔顿.梅奥2、人类的动机理论3、埃法加.沙因4、一个非正式的组织5、好的6、发言人7、计划工作8、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9、耗散结论理论、协同论、突变论10、亨利.法约尔11、管理的过程和职能12、日本13、托马斯.彼得斯14、知识15、标准16、条件17、课题18、法19、理20、情二、选择题:(20×1分)1、A2、C3、D4、D5、B6、A7、C8、D9、A-B-D 10、C11、A 12、B 13、D 14、C 15、C16、D 17、B 18、B 19、C 20、A三、名词解释(5×3分)1、甘特图:是通过对生产日期和产量图示来控制计划和生产的进行,也叫生产计划进度图或线条图。
它具有简单,醒目和便于编制等特点。
2、授权原则:领导者能够把某些职责恰当地授予下级人员,授权是高级主管人员进行有效工作的最重要的条件。
3、行为科学:行为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以及低级动物的一切科学,已经确定的学科包括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中类似的观点和方法,这个定义把行为科学看做是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在内的学科群。
因此,行为科学是利用许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4、系统论: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一门新学科,是研究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的规律的理论体系。
它归纳了管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管理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目前它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各种科学理论研究与现实社会实践中,尤其在现代管理理论发展历史中,系统论的广泛应用具有方法论普通意义。
5、6σ方法:6σ是一项以数据为基础,追求几乎完美的质量管理方法。
6σ的管理方法重点是将所有的工作作为一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客户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 年 1 季学期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西方管理思想史》期末试卷答案(A卷)(样表)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5 分,共30 分)1、例外原则所谓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2、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也称非正式组织或非正式团体,是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的,以感情的逻辑为行为准则的群体。
3、领导特质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的研究者认为,领导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品质,因而提出了各种领导者品质理论。
代表人物有,吉赛利、鲍莫尔、伦西斯·利克特、德鲁克。
4、团体动力理论团体动力理论是研究团体活动的内部机制的理论,主要是研究团体对人的行为影响以及团体行为的规律。
由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库尔特·卢因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
5、团体的内聚力团体的内聚力是指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程度,既包括团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程度,又包括团体成员相互之间的吸引程度。
6、霍桑试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霍桑进行了长达九年的实验研究。
试验的初衷是想通过改变工作条件和环境,找出提高生产率的途径。
但试验结果却出乎意料,并由此诞生了人际关系学说。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8 分,共40分)1、简述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1)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学管理的精髓在于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目的在于雇主和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
3)一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应当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
2、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的《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提出“人际关系理论”:1)人是“社会人”2)注意到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3)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的士气4)领导者应具备解决技术经济和处理人际关系两种能力第 1 页共 2 页3、简述管理过程理论对管理及管理理论的认识1)管理是一个过程,解剖它的最好方法是首先分析它的职能。
2)管理科学是一门揭示管理人员活动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既有自己的核心知识,又有边界范围。
3)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职能分析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4、简述团体冲突理论的主要内容1)团体冲突是个人与团体以及团体与团体之间,由于目标或利益上的矛盾而产生的对立过程。
2)冲突可分为破坏性的冲突和建设性的冲突。
3)冲突并非都是坏事。
5、简述领导四分图理论的主要内容1)斯托格第和沙特尔的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认为,组织中的领导行为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主动结构,即以工作为中心;二是体谅,即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强调职工的个人需要。
2)这两种因素的结合可以有多种情况。
一个领导者必须在组织的要求和职工的个人需要、主动结构和体谅之间加以调节,找出最恰当的方式。
3)首创由两根轴线的图示法来表示领导行为,画出了表示主动结构同体谅这两个因素多种结合情况的四分图。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15 分)题目:试论述西方管理理论的三次重大变革答案要点:1)第一次管理理论的变革,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标志着管理科学的正视产生,也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了科学管理。
(5分)2)第二次管理理论变革,是行为科学的产生,在人的假设理论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5分)3)第三次管理理论变革,是二战以后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
通过这次变革,使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吸收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从而完成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过渡。
(5分)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根据论点、论据和论证水平综合评价给出分值)附件22008 年1 季学期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西方管理思想史》期末试卷(B卷)(样表)卷面总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期末试卷答案(B卷)(样表)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30 分)1、公平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认为,对一个职工的激励力是他感觉到的“自己的报酬对投入的收支比率”同他感觉到的“其他职工的报酬对投入的收支比率”相比之后的结果。
2、社会系统理论社会系统理论是专门研究正式组织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和行为的理论;这一理论注重把社会学应用于组织的分析和管理,并且同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有较深的渊源。
3、E、R、G理论E、R、G理论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奥尔德弗提出的,也是对马斯洛理论的一种修正。
他把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简化为三个:即生存需要(Existence)、关系需要(Relatedness)、成长需要(Growth)。
4、非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是指由于存在不可控的因素,一个方案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
且对方案实施结果出现的概率也不得而知,决策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5、团体士气团体士气是团体成员愿意为达到团体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和集体态度。
6、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提出的,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种: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情谊需要。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8 分,共40分)1、简述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措施1)定额管理。
2)差别计件工资制。
3)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4)工具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6)在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
2、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的《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提出“人际关系理论”:1)人是“社会人”2)注意到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3)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的士气4)领导者应具备解决技术经济和处理人际关系两种能力第 1 页共 3 页3、简述管理过程理论对管理及管理理论的认识1)管理是一个过程,解剖它的最好方法是首先分析它的职能。
2)管理科学是一门揭示管理人员活动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既有自己的核心知识,又有边界范围。
3)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职能分析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4、简述Y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对应的管理方法Y理论认为,雇员天生勤奋,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
(4分)相对应的管理方法有(4分):1)管理者的任务是创造使人能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2)管理者不是指挥者、调节者或监督者,而是辅助者、支持者、帮助者3)让下属承担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做出成绩,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4)给与更多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参与管理和决策5、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上的需要,如衣、食、住、行;安全上的需要,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职业稳定;社会交往的需要,如友谊、情感、归属;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如尊重、权威、地位等;自我实现的需要,如胜任感、成就感等。
(5分)2)需要具有无意识特征,文化特征和普遍性特征,相对满足特征,以及排列例外特征。
(2分)3)根据人的需要可以适当进行激励方式和激励手段的调节。
(1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15 分)题目:试论述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答案要点:管理实践与活动自古就有,《圣经》中记载的叶忒罗劝告摩西不要事必躬亲、要实行层级管理的例子,罗马天主教的组织设计,中世纪时期的威尼斯工厂中的流水线生产、成本会计制度都是管理实践的出色案例。
(1分)经验管理阶段是西方管理理论的孕育时期。
(2分)(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3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管理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和德国的马克斯·韦伯。
另外,英国管理学者林德尔·厄威克和美国管理学者卢瑟·古利特也对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泰罗制的产生标志着管理科学的正式产生,被称作“第一次管理革命”。
(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3分)20世纪20年代以后,行为科学理论应运而生,被称作是“第二次管理革命”。
它包括对人际关系理论、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等不同层次的研究。
人际关系理论主要指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等人从1924—1932年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所提出的理论(要点是社会人、非正式组织、职工满足度)。
个体行为理论的代表是马斯洛等人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和麦格雷戈等人提出的关于人性的X理论和Y理论。
团体行为理论主要是研究如何协调由两个人以上所组成的团体的行为,不断增强团体合力的理论。
主要包括团体动力理论(卢因)、信息交流理论和有关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
组织行为理论的重点是对领导者的品质、领导方式进行研究,探讨领导者如何处理好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的关系问题,以布莱克和穆顿的《新管理方格》最为著名。
另外,行为科学还包括满足人们不同层次需要的各种第 2 页共 3 页激励理论。
其中主要有赫茨伯格的激励理论——保健因素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弗鲁姆的期望机率模式理论、波特——劳勒的期望机率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凯利的归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
(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3分)二战以后,现代管理理论产生,这被称作是“第三次管理理论的变革”。
1961年,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在《管理学杂志》上发表《管理理论丛林》一文,把现代管理理论划分为6个学派。
1980年,他在《再论管理理论丛林》中认为,“管理理论丛林不但依然存在,而且已显得更加茂密而难于通过了”。
他认为管理理论已经发展的到11个学派了。
包括以他本人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以麦格雷戈等人为代表的人性行为学派;以巴纳德等人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以马克兰特等人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即数量管理学派);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卡斯特等人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以德鲁克等人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以明茨伯格等人为代表的经理角色学派;以特里斯特等人为代表的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以布里奇曼等人为代表的经营管理学派;以卢丹斯等人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等。
进入八九十年代以后,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出现和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以管理“软化”和“学习型组织”为特点的新的管理理论变革已经开始。
管理理论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比较管理理论的兴盛、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非理性主义倾向抬头等方面,另外,对学习型组织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管理理论的研究,标志着西方管理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