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 习题汇总

锂离子电池 习题汇总
锂离子电池 习题汇总

高考必考题锂离子电池习题汇总

材料:锂离子电池实际上是一种锂离子浓差二次电池(充电电池),正负电极由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成。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正极处于贫锂态;放电时则相反,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正极处于富锂态

在充放电过程中,负极材料的化学结构基本不变。因此,从充放电反应的可逆性看,锂离子电池反应是一种理想的可逆反应。目前,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过渡金属和锰的离子嵌入化合物,负极材料是锂离子嵌入碳化合物,常用的碳材料有石油焦和石墨等。国内外已商品化的锂电池正极是LiCoO2,LiNiO2,LiMn2O2,负极是层状石墨

锂离子电池:锂系电池分为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使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通常人们俗称其为锂电池,而真正的锂电池由于危险性大,很少应用于日常电子产品1、某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以LiMn2O4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LiMn2O4=Li2Mn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LiMn2O4+e-=Li2Mn2O4 C.充电时,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Li++e-=Li

2、(2014天津6)已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xC+Li(1-x)CoO2=C+LiCoO2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Li2S 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

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

D.右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

3、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钻(LiCoO2),充电时LiCoO2中Li被氧化,Li+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中,以LiC6表示。电池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LiC6-e-Li+C6

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CoO2+Li++e-LiCoO2

C.羧酸、醇等含活泼氢气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

4、(双选)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新一代实用化的蓄电池,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

的特性。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反应:C6Li-xe-==C6Li1-x+xLi+(C6Li表示锂原子嵌入石墨形成的复合材料)

正极反应:Li1-x MO2+xLi++xe-==LiMO2(LiMO2表示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电池反应为C6Li+Li1-x==MO2LiMO2+C6Li1-x

B.电池反应中,锂、锌、银、铅各失去1 mol电子,金属锂所消耗的质量最小

C.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

D.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为C6Li1-x+xLi++xe-=C6Li

5、某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Li l-x CoO2+Li x C6=6C+LiCoO2,

其电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 x C6发生氧化反应

B.充电时,Li+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左向右移动

C.充电时,将电池的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Li l-x CoO2+xLi++ xe-=LiCoO2

6、锂离子电池因其工作电压高(3.6V)、无污染等优点倍受市场青睐。

最常见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是:C6+LiCoO2 Li1—x CoO2+Li x C6下列有关这种锂离子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内部运载电荷的是Li+ B.负极材料是填充了金属锂的石墨(Li x C6)C.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溶液是Li+盐的水溶液

D.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为Li1—x CoO2 + x Li+ + xe— = LiCoO2

7、(2014全国新课标2)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 Mn2O4+xLi

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放电时,溶液中的Li+从b向a迁移

8、(双选)LiFePO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

反应为:FePO4+Li LiFePO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下列有关LiFePO4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

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

C.充电过程中,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减少

D.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

9、Li-Al/FeS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Li++FeS+2e-═Li2S+Fe 有关该电池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FeS═Li2S+Fe

B.Li-Al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的化合价为+1价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

D.Li-Al/FeS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

10、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

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11、新型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的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可用作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磷酸亚铁锂(LiFePO4)是新型锂离子电池的首选电极材料,它的制备方法如下:

方法一:将碳酸锂、乙酸亚铁[(CH3-COO)2Fe]、磷酸二氢铵按一定比例混合、充分研磨后,在800℃左右、惰性气体氛围中煅烧制得晶态磷酸亚铁锂,同时生成的乙酸及其它产物均以气体逸出。

方法二:将一定浓度的磷酸二氢铵、氯化锂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以铁棒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析出磷酸亚铁锂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在800℃左右、惰性气体氛围中煅烧制得晶态磷酸亚铁锂。在锂离子电池中,需要一种有机聚合物作为正负极之间锂离子移动的介质,该有机聚合物的单体之一(用M表示)

的结构简式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磷酸亚铁锂的过程都必须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方法一所发生的反应中,除生成磷酸亚铁锂、乙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

(3)在方法二中,阳极生成磷酸亚铁锂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M与足量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该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阳极的磷酸亚铁锂生成磷酸铁,则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4海南卷16)锂锰电池的体积小、性能优良,是常用的一次电池。该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LiCIO 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通过电解

质迁移入MnO2晶格中,生成LiMnO2。回答下列问题:

(1)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_____极流向_____极。(填字母)

(2)电池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否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____(填“是”或“否”),

原因是____________

(4)MnO2可与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K2Mn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2MnO4在酸性溶液中歧化,生成KMnO4和M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13、(2013年课标卷Ⅰ)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Li x 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1)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 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4、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含有LiCoO2及少量Al、Fe等)可用于回收钴、锂,工艺流程如下:

(1)在上述溶解过程中,S2O32-被氧化成SO42-,LiCoO2在溶解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除杂过程中,通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废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淀钴”和“沉淀锂”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废渣可以回收利用外,本工艺还可回收的副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2)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_______(填代号)a.NaOH b.Zn c.Fe d.NH3·H2O

(3)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若电解电路中通过2 mol电子,MnO2的理论产量为________g

16.[2014·北京卷] 用FeCl3酸性溶液脱除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 mol/L 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值):

(1)用KSCN溶液检验出Fe3+的现象是________。

(2)Ⅰ中,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Ⅱ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2+具有________性。

(4)Ⅱ中虽未检验出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1的NaCl 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

①NaCl溶液的浓度是________mol/L。

②Ⅳ中检验Cl2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Ⅱ对比,得出的结论(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及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所给电池放电时金属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不正确,正极反应:Li++LiMn2O4+e-====Li2Mn2O4,B正确,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LiMn2O4应为还原产物,显然C不正确,又由充电时Li2Mn2O4为反应物,故D 不正确,故本题答案为B

2、B

3、试题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充电相当于是电解池,放电相当于是原电池。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和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阴极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应该是Li++C6+e-=LiC6,A不正确;放电时,正极得到电子,B正确;Li是活泼的金属,能和羧酸、醇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不能用羧酸、醇等含活泼氢气的有机物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C不正确;Li的相对原子质量小,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高,D不正确,答案选B。

4、试题分析:由题目所给的放电时的电极反应知电池反应为C6Li+Li1-x MO2====LiMO2+C6Li1-x,充电反应为放电反应的逆反应,A不正确;比较这些金属失去1 mol电子时所对应质量知B 选项正确;在电池放电时电池内部的阴离子向电源负极移动,C不正确;在锂电池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锂的单质,结合其存在形式知D正确,所以答案选BD。

5、B

6、C

7、C

8、CD

9、A 10、C

11、(1)为了防止亚铁化合物被氧化(2)CO2;H2O;NH3(3)Fe+H2PO4-+Li+-2e-==LiFePO4+2H+(4)

(5)FePO4+Li++e-==LiFePO4

12、(1) b a (2) MnO2+e-+Li+=LiMnO2; (3) 否电极Li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

(4)3MnO2+KClO3+6KOH=3K2MnO4+KCl+3H2O; 2:1.

试题分析:(1)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正极b流向负极a。(2)在电池正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MnO2+e-+Li+=LiMnO2; (3)由于负极材料Li是活泼的金属,能够与水发生反应,所以不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4)根据题意结合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可得方程式:3MnO2+KClO3 +6KOH= 3K2MnO4+KCl+3H2O; K2MnO4在酸性溶液中歧化,生成KMnO4和MnO2.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等于电子转移的数目可知:每转移2mol的电子,产生1mol的MnO2、2mol KMnO4。所以生成KMnO4和M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3、(1)+3 (2)2Al + 2OH-+ 6H2O = 2Al(OH)- 4 + 3H2↑

(3)2LiCoO2 + 3H2SO4 + H2O2Li2SO4 + 2CoSO4 + O2↑+ 4H2O

2H2O22H2O + O2↑ ;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4)CoSO4 + 2NH4HCO3 = CoCO3 ↓+ (NH4)2SO4 +CO2↑+ H2O

(5)Li1-x CoO2 + Li x C6 = LiCoO2 + 6C

(6)Li+从负极中脱出,经由电解质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Al(OH)3、CoCO3、Li2SO4试题分析:(1)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LiCoO2中Li为+1价,O为-2价,iCo元素的化合价为+3。(2)根据工艺流程和相关产物可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只有铝箔与氢氧化钠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 + 2OH-+ 6H2O = 2Al(OH)- 4 + 3H2↑。

(3)根据“酸浸”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CoO2 + 3H2SO4 + H2O2Li2SO4 + 2CoSO4 + O2↑+ 4H2O,H2O2自身发生分解反应,2H2O22H2O + O2↑;LiCo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4)根据“沉钴”过程中反应物和产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SO4 + 2NH4HCO3 = CoCO3↓+ (NH4)2SO4 +CO2↑+ H2O。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 CoO2之间的转化,放电时负极发生的反应为Li x C6-xe-=6C+xLi+,正极Li1-x CoO2 + xe-= LiCoO2 + xLi+,电池总反应方程式Li1-x CoO2+ Li x C6= LiCoO2 + 6C。

(6)进行放电处理时,Li+从负极中脱出,经由电解质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根据整个工艺流程的化学反应原理,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Al(OH)3、CoCO3、Li2SO4三种

14、答案:(1)8LiCoO2+Na2S2O3+11H2SO4=4Li2SO4+8CoSO4+Na2SO4+1lH2O CoSO4(2)将Fe2+氧化成Fe3+ A1(OH)3和Fe(OH)3

(3)Co2++2OH-=Co(OH)2↓ 2Li++CO32-=Li2CO3↓ (4) Na2SO4

分析:(1)通过题给信息可知LiCoO2与Na2S2O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为

8LiCoO2+Na2S2O3+11H2SO4=4LiSO4+8CoSO4+Na2SO4+11H2O,氧化剂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2)铝离子、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亚铁沉淀,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

(3)氢氧化钠和钴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钴沉淀,碳酸钠和锂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锂沉淀;(4)根据溶液中的溶质判断.

解答:解:(1)正极材料主要含有LiCoO2及少量Al、Fe等,加入稀H2SO4、Na2S2O3,S2O32-被氧化成SO42-,具有还原性,正极材料中只有LiCoO2具有氧化性,与反应Na2S2O3反应生成CoSO4,反应化学方程式为:8LiCoO2+Na2S2O3+11H2SO4=4Li2SO4+8CoSO4+Na2SO4+11H2O,该反应中还原产物是CoSO4,故答案为:

8LiCoO2+Na2S2O3+11H2SO4=4Li2SO4+8CoSO4+Na2SO4+11H2O,CoSO4;

(2)弱酸性条件下,铝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但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废渣的成分是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

通入空气的作用是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而除去,

故答案为:将Fe2+氧化成Fe3+;A1(OH)3和Fe(OH)3;

(3)根据流程图知,钴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钴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Co2++2OH-=Co(OH)2↓,碳酸根离子和锂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锂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2Li++CO32-=Li2CO3↓,

故答案为:Co2++2OH-=Co(OH)2↓;2Li++CO32-=Li2CO3↓;

(4)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硫代硫酸钠反应都生成硫酸钠,且硫酸钠是可溶性的,所以溶液中存在硫酸钠,则还可以得到副产物Na2SO4,故答案为:Na2SO4

15、(1)Zn(或锌);正极

(2)锌与还原出的铜构成铜锌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b

(2)Mn2+-2e-+2H2O=MnO2+4H+;87

16.(1)溶液变红(2)2Cl--2e-===Cl2Cl2+2Fe2+===2CL-+2Fe3+(3)还原(4)①0.2

②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③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Fe2+先于Cl-放电

[解析] (1)在电解池中,氯离子在阳极放电:2Cl--2e-=Cl2↑,生成的Cl2能够与溶液中的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2+2Fe2+===2Cl-+2Fe3+。

(2)阳极产物没有氯气,二价铁离子具有还原性,也可能是二价铁离子失电子变为三价铁离子,体现了其还原性。

(3)①根据对照试验,则需要Cl-浓度等于原FeCl2溶液中Cl-的浓度:0.1 mol/L×2=0.2 mol/L;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来检验有无氯气,若试纸变蓝,说明有氯气生成;③与Ⅱ对比,电压较大时有Cl2产生,说明电压较大时Cl-放电;电压较小时没有Cl2产生,说明在电压较小的时候,Cl-没有放电,即Fe2+放电变为Fe3+,故放电顺序:Fe2+>Cl-。

人体工程学试题

人体工程学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关于“ ____ ”的学科,又叫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 , 是二次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国际人类工效学协会简称_____ 。 2、人体工程学的宗旨是以达到 _____ , _______ , ______ 为目的。 3、人体尺寸存在种族差异,世代差异,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地域差异,职业差 异,等等。 二、选择填空(在正确答案前打勾,每小题4分,共16分) 1、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来说,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用在于通过对人体的—和—的正确认识,使室内环境因素适应人类生活活动的需要,进而达到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目标。 a、人体尺寸 b、生理心理 c、空间结构 2、地面材料分为三种。 a 、生物材料自然材料人造材料b、石材木材瓷砖 c 、现代材料仿古材料传统材料d、高档中档低档 3、常用百分位取和。 a 、50 % 100%b、1 %99 % c、 5 %95 % 4、确定居室内大衣柜深度的尺寸是依据人体的。 a、臀部宽度 b、两肘宽度 c、肩部宽度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 分): 1、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人体工程学定义中的三大要素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要素? 3、人体尺寸分为哪两种?它们各自的定义是什么? 4、百分位的定义是什么? 四、设计题(48 分) 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设计布置一间6米X3米的饭店包厢的平面图,要求: 合理设置门、窗的位置及尺寸,设有就餐区域(八人或十人一桌)、休息(或卡拉0K)区域,合理布置并标注家具及过道的尺寸。 1、设计的合理性:10分 2、设计的创意性:20分 3、尺寸的合理性:20分 4、制图的规范性:10分 人体工程学试题

(完整word版)人体工程学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人体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体尺寸和小于该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比。 2.容膝空间:桌下腿的活动空间。 3.差尺:坐骨结节点到桌面的距离。 4.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6.个人空间:人心理感受所期望的空间。 7.心理空间:决定对空间的满意程度和使用方式的心理尺度。 8.暗适应:指从暗处进入明处的适应过程。 9.明适应:指从明处进入暗处的适应过程。 二.填空题 1.提起重物必须保持直腰弯膝的姿势。 2.在设计衣柜时,挂长大衣的空间高度不得小于 1350 mm,挂短衣的空间不得小于 850 mm。 3.隔断高度的确定应考虑人的立姿眼高,且应取第 95 百分位。 4. 立姿垂直伸手高度常用于确定衣帽架的最大高度。 5.在暗环境下多采用较暗的红色灯光照明。 6.在靠背的设计中,往往考虑能够提供“两个支撑”,即要设计腰椎和肩胛骨的位置。 7.在坐姿作业中评判办公桌的高度是否合适,取决于:视觉高度、椅面与桌面距离和桌下容腿空间。 8.赫尔把人际空间分为四种,分别是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人类的个人距离尺度一般为 45-120 mm。 9.厨房布局的基本形式有:一字型、L型、U型和平行型。 10.颜色对比与人眼辨色能力有一定关系,当两种颜色相配在一起时,最易辨认的是黄底黑字。 11.作业场所的光照形式有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种,而天然采光有侧面采光和上部采光和综合采光。 12.作业场所的光照形式有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种,而人工照明方式有均匀式照明、局部照明和重点照明。 13.在通道设计中,应参照肩宽人体尺度进行设计,采用高百分位。 14.如果座椅前面的家具或其他室内设施没有放置足尖的空间,确定椅背到膝盖

2021高考化学考点原电池和化学电源(提高)

高考总复习原电池和化学电源 【考纲要求】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写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反应的总方程式。 3.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4.能根据原电池原理进行简单计算。 5.熟悉常见的化学电源(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能分析常见化学电池工作原理,了解废旧电池回收的意义。 【考点梳理】 考点一、原电池的概念 1.能量的转化 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电能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2.工作原理 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变为电能,即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并使电子转移经过导线,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电流。 电子从负极(较活泼金属)流向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碳棒),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电极材料反应类型电子流动方向 负极还原性较强的金属氧化反应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 正极还原性较弱的金属还原反应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 以下是锌铜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要点诠释:盐桥的作用 a.组成:将热的饱和KCl或NH4NO3琼胶溶液倒入U形管中(不能产生裂隙),即可得到盐桥。将冷却后的U形管浸泡在KCl饱和溶液或NH4NO3饱和溶液中备用。 b.作用:(1)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代替两溶液直接接触。(2)平衡电荷。 在整个装置的电流回路中,溶液中的电流通路是靠离子迁移完成的。Zn失去电子形成的Zn2+进入ZnSO4溶液,ZnSO4溶液因Zn2+增多而带正电荷。同时,CuSO4则由于Cu2+变为Cu,使得SO42-相对较多而带负电荷。溶液不保持电中性,这两种因素均会阻止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造成电流中断。 由于盐桥(如KCl)的存在,其中阴离子Cl-向ZnSO4溶液扩散和迁移,阳离子K+则向CuSO4溶液扩散和迁移,分别中和过剩的电荷,保持溶液的电中性,因而放电作用不间断地进行,一直到锌片全部溶解或CuSO4溶液中的Cu2+几乎完全沉淀下来。若电解质溶液与KCl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可用NH4NO3代替KCl作盐桥。

人机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1)

测试题答案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1、人机工程学的英文名称是:Ergonomics。2、作业场所的光照形式有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种。而天然采光有可以有:侧面采光、上部采光、综合采光三种;人工采光有: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3、人的感觉通道种类不同,感受刺激的反应速度也不相同,最快的感觉通道是听觉/触觉,最慢的是痛觉。4、基准面和基准轴:a:矢状面;b:水平面;c:冠状面;d:垂直轴;e:纵轴;f:横轴。5、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点光源至少安放在水平视线25 度以上,45 度以上更好。24%的人对于安装在水平视线以上 21 度的水银灯已经感到舒适,90%的人对于安装在水平视线以上 33 度的水银灯感到舒适。6、在人体测量数据统计中的第5百分位指的是5%位置的统计数字。7、人的行为习性有:左侧通行、抄近路、左转弯、从众习性、聚集效应和识途性。8、图形建立的一般规则是:接近因素、渐变因素、方向因素、类似因素、对称因素和封闭因素。二、简答题(30分)1、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的是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简述这三者的含义。答:人——指操作者或使用者(1分);机——泛指人操作或使用的物,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用具、工具或设施、设备等;(2分)环境——是指人、机所处的周围环境,如作业场所和空间、物理化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等;(2分)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使用的机以及它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1分)2、在设计室内空间的灯具安装位置时,有空腔和空腔率的概念。请简述空腔的种类及各类所包含的范围。答:空腔类型:顶棚空腔、房间空腔、地板空腔。(0.5分/项)顶棚空腔:天花板到灯具下母线之间的空间范围;(1.5分)房间空腔:灯具下母线到操作面之间的空间范围;(1.5分)地板空腔:操作面到地板之间的空间范围。(1.5分)3、简述舒适性的类型,并解释。答:类型:行为舒适性(2分)、知觉舒适性(2分)。解释(2分)。4、使图形稳定、清楚的条件有哪些?(答出一点得1分,总分6分)答:1)面积小的部分比大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2)同周围环境的亮度差别大的部分比差别小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3)亮的部分比暗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4)含有暖色色相的部分比冷色色相部分容易形成图形;5)向垂直、水平方向扩展的部分比向斜向扩展的容易形成图形;6)对称的部分比带有非对称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7)具有幅宽相等的部分比幅宽不等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8)与下边相联系的部分比上边垂落下来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9)与活动着的部分比静止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5、什么是旷奥度?答:空间的旷奥度:空间的开放性与封闭性。(2分)旷:开放性(2分)奥:封闭性(2分)三、论述题(40分)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并举图例说明。答: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错觉(4分,少一项扣一分),举例说明(4分,少一项扣一分)2、分析图2中的色视野图,在空白位置填上合适的色觉,并对色视野图进行分析,最后举出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实例。答:(填空4分,分析1分,实例3分) 3、论述格式塔心理学的两个基本观点,并加以说明。答:1) 一个完全独立的新整体,其特征和性质都无法从原构成中找到。(2分)说明(2分)。2) 在大小、方向、位置等构成改变的情况下,也仍然存在或不变。(2分)说明(2分)。 4、作业场所布置总则是什么?分条论述。答:1.重要性原则(1分)说明(1分)。2.使用频率原则(1分)说明(1分)。3.功能原则(1分)说明(1分)。4.使用顺序原则(1分)说明(1分)。 5、论述增加室内的知觉空间的方法。(8分)答:方法数量2分,论点鲜明2分,论据充分2分,条理清楚1分,卷面1分。人机工程学题库填空题(每空2分,共10个题,共20分)填空题-01】人机工程学(Man-Machine Engineering)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填空题-02】人机工程学在美国称为: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或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在西欧国 家多称为工效学Ergonomics;其他国家大多引用西欧的名称。【填空题-03 史了。【填空题-04】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IEA 【填空题-05】人机工程学范围内人体形态测量数据主要有两 类,【填空题-06】 【填空题-07】立姿眼高可用于确定在剧院、礼堂、会议室等处人的视线,用于布置广告和其他的展品,用于确定屏风和开敞式大办公室内隔段的高度。【填空题-08】下列图 -09】人耳中的半规管主要是感觉人体平衡的器官。【填空题-10】要想达到优良视觉效 -11】噪声的个人防护用具有耳塞、耳罩、护耳头盔等。【填空题-12 【填空题-13】人机工程学范围内的人体测量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即应按照 -14】人体测量按测量对象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个别,如宇航员,另一类是对部分群体,例如流行时装。【填空题-15】人脑中产生的具体事物的印象总是由各种感觉综合而成的, 没有反应个别属性的感觉,也就是不可能有反映事物整体的知觉。【填空题-16】当头和环境都保持不动时,眼睛能看到的空间就是视野。-17 (正反)。【填空题-18【填空题-19】两肘之间宽度,

人体工程学试题及答案分析

填空题 1、 ________ 广泛运用于国防、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 2、 人类从开始制造工具起,就在研究 _____________ 的关系。 3、 _______ 的发明是古代“经验人体工程学”的典范,也是最早的自动控制系统。 4、 20世纪50年代末 __________ 年代初,人体工程学进入发展阶段。 年国际人机工程协会(IEA )成立。 ________________ 体工程学专家W.E.伍德森认为: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是人与 5、 ______ 6著名的 机器相互关系的合理方案。 7、 ________ 人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生活介质之一。 8、 现代设计强调人文精神,设计人性化 与可持续发展思潮构成强度设计 “ ________ ''的大环境。 ________ 以消费者是否满意、舒适、健康为标准的。 ________ 装人体的体裁、形式虽不尽相同,却都蕴含着“解读”着装者着 装行为的功能。 9、 10、 ”的关系问题,也即“人-服装- 11、 服装人体工程学的基本问题就是“ 环境”的问题。 12、 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最初是从 ____________ 系统开始的,以后逐步扩展到其他系统 以及民用系统,经过广泛实践积累而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13、 服装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拓展并丰富了人体工程学的内容。 它们的最终目的都 是要使设计符合 ___________ 的要求。 14、 服装人体学研究的内容中贯穿着两条主脉,即社会文化背景和 ___________________ 0 15、 人体各个部位的骨骼,肌肉及皮下脂肪生长差异造成不同的外表特征, 从而 产生了不同的 _________ ,将会直接影响人的着装舒适性,运动范围及外形的 美观。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服装创造过程中,人、服装、环境三者相互关联与影响,构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这个系统是服装设计的依据。 ________ 于系统中心,是系统的主宰者,服装与环境的设计都要考虑人的 因素,服从人 的需求。 18、 没有任何东西是比 ___________ 容易被认为理所当然地存在着的。 19、 ________ 指人在一生中要经历的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 期等不同年龄阶段。 ________ 要是指人体周围的服装、服饰、居室、工作场所、居住地域或社 区等生活空间。 21、 在体型方面, 肩部度数。 22、 织物手感上的区别会形成视觉上的 _____________ 。 23、 ________ :主要指服饰各部位、形态、色彩等有秩序性、条理性的安排,对 此来取得视觉上的美感。 24、 服装设计人员对服装产品的设计一定要全面分析服务群体的 TPC 特征,准确 进行TPQ 定位,把握好 ____________ 的关系。 ________ 的学者将人体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可能性、 劳动 活动方式、劳动的组织安排,从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26、在人与环境界面中,无论环境多么人性化,人的因素都起 17、 20、 25、 也是考虑的因素,有正常肩部度数、平行肩部和斜削 作 用。

原电池和电解池经典测试题

原电池与电解池测试题 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①有氧化还原反应②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负极:较活泼的电极(氧化反应, 电子流出)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还原反应, 电子流入) ③同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④形成闭合回路 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1)外加直流电源 (2)两个固体电极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 得到电子的电极, ' 阳离子移到的电极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 失去电子的电极, 阴离子移到的电极。 (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4)构成闭合的电路 阴极:阳离子得电子顺序: ; Ag+>Hg2+> Fe3+>Cu2+> H+(酸)>Pb2+>Sn2+>Fe2+>Zn2+> H+(水)Al3+>Mg2+>Na + >Ca2+> K+ 阳极:阴离子失电子顺序:活性电极﹥阴离子。即:Cu>Hg >Ag>S2>I>Br>Cl>OH>(NO3、SO42含氧酸根)>F-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4分) 1.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2e == H2↑++2e == Fe +O2+4e == 4OH-++e == Fe2+ 2.以下现象与电化腐蚀无关的是 A 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 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C 锈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 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 3.A、B、C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①、②两个实验,确定它们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①将A与B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A上有气泡逸出,B逐渐溶解 ②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使用惰性电极) >B>C >C>A >A>B >A>C 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人体工程学试卷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无障碍设计: 2、功能尺寸: 3、百分位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城市空间尺度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并简述之 2、座椅设计的一般原则? 3、盲道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4、人的视觉有哪些特性? 五、论述题(16分)。 试述老年人环境设施的设计要点。

《人体工程学》课程试卷(A卷)参考答案 一、 1、机器环境 2、年龄、性别 3、有机体 4、运动、支持、保护 5、冠状面、水平面 6、坐姿 7、构造尺寸、功能尺寸 8、弧形楼梯、螺旋楼梯 9、视觉要求 10、湿度 二、 1、B 2、A 3、C 4、B 5、B、C 6、C 三、 1、P75 2、功能尺寸定义:是指动态的人体尺寸,是人在进行某种功能活动时,肢体所能到达的空间范围,他是动态的人体状态下测得,是有关节的活动、转动所产生的角度与肢体的长度协调产生的范围尺寸,对于解决许多带有空间范围、位置的问题很有用 3、百分位的定义:百分数表示设计的适应域,即在某一身体范围内使用者中有百分之几的大于或小于给定值(平均人的概念不存在) 四、 1、P70-P71 2、座椅设计的一般原则: A座椅的形式和尺度与坐的目的或动机有关 B座椅的尺度必须与人体值配合 C座椅的设计必须能提供坐着有足够的支撑与稳定作用 D座椅的设计必须能使坐者改变姿势,但其椅垫必须足以防止坐姿行为中的滑脱现象E靠背,特别是在腰部的支撑,可降低脊柱产生的紧张压力 F坐垫必须有充分的衬垫和适当的硬度,使之有助于将人体的压力分布于坐骨结节附近。(重量的分布,座椅的高度,座椅的深度和宽度,扶手高度,身躯的稳定性)座椅对人的益处:减轻腿部肌肉的负担防止不自然的躯体姿势降低人的能耗量减轻血液循环的负担 3、P91 4、P98-P100 四、P79

知识讲解_原电池_基础

原电池 编稿:宋杰审稿:张灿丽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写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电池 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高清课堂:原电池#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材料可以是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负极:活泼性强,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活泼性弱,溶液中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②电解质溶液,电解质中阴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形成内电路。 ③导线将两电极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④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要点诠释:a.原电池中,电极材料可能与电解质反应,也可能与电解质不反应。如图: b.形成闭合回路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用导线连接两个电极,也可以是两电极直接接触。如图: 要点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实验探究 【高清课堂:原电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实验设计 ①按照图示装置进行实验。请观察两个金属片插入溶液后电流表指针位置的变化、金属电极表面的变化以及溶液温度的变化,分析是否有电流产生。 ②按照下图组装实验装置,注意最后将盐桥插入两种电解质溶液中。请观察反应过程中电流表指针位置的变化,判断是否有电流产生,并观察电极表面以及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要点诠释:盐桥的作用及优点 a.组成:将热的饱和KCl或NH4NO3琼胶溶液倒入U形管中(不能产生裂隙),即可得到盐桥。将冷却后的U形管浸泡在KCl饱和溶液或NH4NO3饱和溶液中备用。 b.作用:使两个半电池中的溶液连成一个通路。 c.优点:使原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近乎完全隔离,并在不同区域之间实现了电子的定向移动,使原电池能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 电流产生情况电极表面变化情况温度变化情况能量变化情况 (Ⅰ) 有电流产生锌片质量减小,同时铜片上有红色 物质析出,铜片质量增加溶液温度升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热能 (Ⅱ) 有电流产生锌片质量减小,铜片上有红色物质 析出,铜片质量增加 溶液温度不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实验分析 ①对于图甲装置 Zn片:Zn-2e-=Zn2+ Cu片:Cu2++2e-=Cu 同时在Zn片上,Zn可直接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与ZnSO4,因此该装置中既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也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②对于图乙所示原电池 锌片: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 铜片:正极,Cu2++2e-=Cu(还原反应) 总化学方程式:Zn+Cu2+=Cu+Zn2+ 4、实验原理分析:(如图所示)

人体工程学总结

人体工程学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构造尺寸:也叫静态的人体尺寸,它是被测者处于静止的站姿或坐姿的状态下测量的到的数据。 2.功能尺寸:也叫动态的人体尺寸,是被测者在进行某种功能活动时肢体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 简答论述 1.人体工程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人适应机器。主要集中在从心理学的角度,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使人能更好的适应机器。 2)第二阶段:机器适应人。机器为人服务,机器适应人的要求。 3)第三阶段:人—机—环境相互协调。 2.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1)自然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自然情况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2)实测法——借助辅助仪器进行测量的方法。 3)实验法 4)分析法——对人机系统已取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的一种方法。 3.人体工程学研究要遵循的原则: 1)物理的原则,如重心原理等。在处理时,以人为主来进行,而在效率上又要遵从物理原则。 2)生理和心理兼顾的原则。 3)考虑环境的原则。人——机——环境的系统研究绝对不能离开环境。 4.人体测量的内容有哪些: 1)形态测量:数据分为人体构造的功能尺寸和人体功能上的动态尺寸。 2)运动测量:如动作范围,动作过程等。 3)生理测量:人的生理主要指标,如疲劳测定,触觉测定等。 5.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工作系统中的人,包括人体尺寸,直觉和感觉的能力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的习惯与差异等。 2)工作系统中直接由人使用的机械部分如何适应人的使用,包括显示器,操纵器和机具。3)环境与人的使用。环境包括普通环境和特殊环境,普通环境是室内的照明,温湿度等。特殊环境如高温高压,辐射和污染等环境。 6.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从环境意识的角度看,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在于通过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正确认识,使一切环境更适合人类的生活需要,进而使人和环境达到完美的统一。人体工

人机工程学所有试题及答案

vip 会员免费 测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30分) 1、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的是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简述这三者的含义。 答:人一一指操作者或使用者(1分);机一一泛指人操作或使用的物,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用 具、工具或设施、设备等;(2分)环境一一是指人、机所处的周围环境,如作业场所和空间、物 理化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等;(2分)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一一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 所使用的机以及它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 (1分) 2、在设计室内空间的灯具安装位置时,有空腔和空腔率的概念。请简述空腔的种类及各类所包含 的范围。 2、分析图2中的色视野图,在空白位置填上合适的色觉,并对色视野图进行分析,最后举出在实 际 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答:(填空4分,分析1分,实例3分) 3、论述格式塔心理学的两个基本观点,并加以说明。 答:1) 一个完全独立的新整体,其特征和性质都无法从原构成中找到。 2)在大小、方向、位置等构成改变的情况下,也仍然存在或不变。 三、论述题(40分) 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并举图例说明。 答: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错觉( 4分,少一项扣一分),举例说明(4分,少一项 暗适应:当人从亮处进入暗处时,刚开始看不清物体,而需要经过一段适应的时间 后,才能看清物体,这种适应过 程称为暗适应。 【名词解释】明适应:与暗适应情况相反的过程称为明适应。 答:空腔类型:顶棚空腔、房间空腔、地板空腔。 顶棚空腔:天花板到灯具下母线之间的空间范围; 房间空腔:灯具下母线到操作面之间的空间范围; 地板空腔:操作面到地板之间的空间范围。 (0.5分/项) (1.5 分) (1.5 分) (1.5 分) 3、简述舒适性的类型,并解释。 答:类型:行为舒适性(2分)、知觉舒适性(2分)。解释(2分)。 4、使图形稳定、清楚的条件有哪些?(答出一点得 1分,总分6 分) 答:1)面积小的部分比大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同周围环境的亮度差别大的部分比差别小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亮的部分比暗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含有暖色色相的部分比冷色色相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向垂直、水平方向扩展的部分比向斜向扩展的容易形成图形; 对称的部分比带有非对称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具有幅宽相等的部分比幅宽不等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与下边相联系的部分比上边垂落下来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与活动着的部分比静止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什么是旷奥度? 2) 3) 4 ) 5) 6) 7) 8) 9 ) 5、 答:空间的旷奥度:空间的开放性与封闭性。 旷:开放性(2分) 奥:封闭性(2分) (2 分) 4、作业场所布置总则是什么?分条论述。 答:1.重要性原则(1分)说明(1分)。 2. 使用频率原则(1分)说明(1分)。 3. 功能原则(1分)说明(1分)。 4. 使用顺序原则(1分)说明(1分)。 5、论述增加室内的知觉空间的方法。 (8分) 答:方法数量2分,论点鲜明2分,论据充分2分,条理清楚1分,卷面1分。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 4分,共8题中选作5题,共20分) 【名词解释】人体测量学: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 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名词解释】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变化,而只觉得印象却保持相对不 变的特性。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 释】 【名词解 释】 分布:人体尺寸按一定频率出现。 日光系数:在云层覆盖天空时或者在阴影处进行的。 室内光强度于室外光强度之比。 目眩:进入人眼的光量过大,使视网膜的感受性不能适应。 照度:是指落在物体表面的光通量。 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余觉:刺激取消后,感觉可以存在极短时间。 适应:感觉器官经持续刺激一段时间后,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感觉会逐渐减小以致 扣一分) (2分)说明(2分)。 (2分)说明(2分)。 消失的现象。 【名词解释】

2018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原电池知识点与经典练习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专题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例题分析】 例1、在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A.①④ B.③④⑤C.④⑧D.②④⑥⑦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 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 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人机工程学所有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人机工程学的英文名称是:Ergonomics。 2、作业场所的光照形式有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种。而天然采光有可以有:侧面采光、上部采光、综合采光三种;人工采光有: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 3、人的感觉通道种类不同,感受刺激的反应速度也不相同,最快的感觉通道是听觉/触觉,最慢的是痛觉。 4、基准面和基准轴: a:矢状面;b:水平面;c:冠状面; d:垂直轴;e:纵轴;f:横轴。 5、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点光源至少安放在水平视线25 度以上,45 度以上更好。24%的人对于安装在水平视线以上21 度的水银灯已经感到舒适,90%的人对于安装在水平视线以上33 度的水银灯感到舒适。 6、在人体测量数据统计中的第5百分位指的是5%位置的统计数字。 7、人的行为习性有:左侧通行、抄近路、左转弯、从众习性、聚集效应和识途性。 8、图形建立的一般规则是:接近因素、渐变因素、方向因素、类似因素、对称因素和封闭因素。 二、简答题(30分) 1、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的是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简述这三者的含义。答:人——指操作者或使用者(1分);机——泛指人操作或使用的物,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用具、工具或设施、设备等;(2分)环境——是指人、机所处的周围环境,如作业场所和空间、物理化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等;(2分)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使用的机以及它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1分) 2、在设计室内空间的灯具安装位置时,有空腔和空腔率的概念。请简述空腔的种类及各类所包含的范围。 答:空腔类型:顶棚空腔、房间空腔、地板空腔。(0.5分/项) 顶棚空腔:天花板到灯具下母线之间的空间范围;(1.5分) 房间空腔:灯具下母线到操作面之间的空间范围;(1.5分) 地板空腔:操作面到地板之间的空间范围。(1.5分) 3、简述舒适性的类型,并解释。 答:类型:行为舒适性(2分)、知觉舒适性(2分)。解释(2分)。 4、使图形稳定、清楚的条件有哪些?(答出一点得1分,总分6分) 答:1)面积小的部分比大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2)同周围环境的亮度差别大的部分比差别小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3)亮的部分比暗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4)含有暖色色相的部分比冷色色相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5)向垂直、水平方向扩展的部分比向斜向扩展的容易形成图形; 6)对称的部分比带有非对称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7)具有幅宽相等的部分比幅宽不等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8)与下边相联系的部分比上边垂落下来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9)与活动着的部分比静止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5、什么是旷奥度? 答:空间的旷奥度:空间的开放性与封闭性。(2分) 旷:开放性(2分) 奥:封闭性(2分) 三、论述题(40分) 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并举图例说明。 答: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错觉(4分,少一项扣一分),举例说明(4分,少一项扣一分) 2、分析图2中的色视野图,在空白位置填上合适的色觉,并对色视野图进行分析,最后举出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答:(填空4分,分析1分,实例3分) 3、论述格式塔心理学的两个基本观点,并加以说明。 答:1) 一个完全独立的新整体,其特征和性质都无法从原构成中找到。(2分)说明(2分)。 2) 在大小、方向、位置等构成改变的情况下,也仍然存在或不变。(2分)说明(2分)。 4、作业场所布置总则是什么?分条论述。 答:1.重要性原则(1分)说明(1分)。 2.使用频率原则(1分)说明(1分)。 3.功能原则(1分)说明(1分)。 4.使用顺序原则(1分)说明(1分)。 5、论述增加室内的知觉空间的方法。(8分) 答:方法数量2分,论点鲜明2分,论据充分2分,条理清楚1分,卷面1分。

人体工程学试卷A(供参考)

山东英才学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人体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专业 (本试卷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00分) 1.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为生理学、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和人体测量学 四个内容 2.人的感觉系统是有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组成 3.人的空间行为模式,按其目的性,可分为:再现模式、计划模式、预测模式。 4. 根据人类学家赫尔的研究理论,50—130cm的距离为个人距离 5.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人体中骨头的块数为 206 块 6. 人体测量方法分为丈量法、摄像法、问卷法等。 7. 错觉是指和客观事物不相符的错误的知觉 8.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 系的科学。 9. 根据空间的形态,空间构成可分三个分支,分别为:形态空间构成、明暗 空间构成、色彩空间构成。 10. 采光的问题主要取决于采光上的大小和形状,采光口离地高低,采光口的 分布和间距。

二、选择(共10小题,每题1分。本题满分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 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 1. ( A ) A.40年代后期 B. 40年代前期 C.40年代中期 D.以上都不对 2. 频率范围在20-20000Hz 之间的声波称为 ( B ) A.次声 B.可听声 C.噪声 D.超声 3. 室内热环境的主要参照指标中,夏季室内温度的最佳值应为 ( B ) A .20-22°C B .22-25°C C .10-12°C D .12-32°C 4. 以下不属于色彩知觉效应的是 ( C ) A.温度感 B.尺度感 C.性格感 D.清晰感 5. 以下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户内功能空间尺度的组成部分 ( C ) A.人体活动尺度 B.家具设备尺度 C.视觉空间尺度 D. 知觉空间尺度 6. 考虑到人的行为空间高度和知觉因素,我国住宅规范确定住宅室内净空为( B ) A. 2.8m B. 2.65m C. 2.4m D. 2.2m 7. 下列因素中哪个不影响人体测量的个体和群体差异? ( C ) A .种族 B.年龄 C.衣着 D.环境 8. 下列哪项不属于人体测量的方法 ( A ) A.目测法 B. 丈量法

原电池.doc化学电源.doc电化学.doc经典习题及解析

原电池化学电源 题组一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考查 1.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 答案 B 解析A项,电极相同不能构成原电池;C项,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D项,锌与电解质溶液不反应,无电流产生。 2.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以是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D.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答案 D 解析CaO+H2O===Ca(OH)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KCl和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易阻止原电池反应的发生;作电极的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棒也可作电极。 题组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3.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在原电池中,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 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一定有气泡产生 D.原电池工作时,可能会伴随着热能变化 答案 D 解析A项,电路中不存在电子的移动;B项,若是由铝、镁、氢氧化钠溶液构 成的原电池,则负极是铝;C项,若是由锌、铜、硫酸铜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则正 极表面析出铜,没有气泡产生。 4.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 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 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答案 B 解析②中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Al能和NaOH溶液反应失去电子,故Al是负极;③中Fe在浓硝酸中易钝化,Cu和浓HNO3反应失去电子作负极,A错,C错。②中电池总反应为2Al +2NaOH+2H2O===2NaAlO2+3H2↑,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Al+8OH--6e-===2AlO-2+4H2O,二者相减得到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B正确。④中Cu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 4OH-,D错。 题组训练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电工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铜接铝,瞎糊弄”,所以电工操作上规定不能把铜导线与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铜、铝接触在潮湿的环境中形成原电池,加快了铝的腐蚀,易造成电路断路 2.请运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验证Cu2+、Fe3+氧化性的强弱。请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 并在方框画出实验装置图,要求用烧杯和盐桥,并标出外电路电子流向。 答案Cu-2e-===Cu2+2Fe3++2e-===2Fe2+ 3.有A、B、C、D、E五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

最新必修二原电池经典例题汇总

4-1原电池典例汇编 1.下列有关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 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2.下列反应中,在原理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B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 C 甲烷与氧气的反应 D 石灰石的分解反应 3.有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中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 电子流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D电流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 4.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 A 原电池中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B 有导线将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连接 C 正极发生了氧化反应,负极发生了还原反应 D 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 5.关于Cu、Zn、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 铜片质量减少 B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 H+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D SO42-向正极移动 6.下列叙述是小明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 由铜、锌做电极与硝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C 电子通过硫酸溶液由锌流向铜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 D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g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mol电子通过 7.有a、b、c3种金属,将a、b放在稀硫酸中,用导线连接,电流方向由a到b。把a放在c 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有c析出。这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b>a>c B a>b>c C c>b>a D c>a>b 8.如图所示,a的金属活泼性在氢之前,b为碳棒,电解质溶液为稀硫 酸。关于下列装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 碳棒上有气体逸出 C 导线上有电流,电流方向从a到b D 反应后a极质量减小 9.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A 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 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C 不使电池中渗出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 回收其中的 石墨电极 10.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 = 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 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___;

人体工程学题库

人体工程学题库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1. 人体工程学是(4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科学。P1 2. 远在20世纪初,(泰罗)设计了一套研究工人操作的方法,被称为工效学的始 祖。P1 3 .韦伯定律标准方程式为(△ l/l=K ),其中K代表(韦伯分 数)P14 4. △ I/I=K.差别阈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其比例是一个常数,这是(韦伯定律)。P14 5. 凡是足以被我们的分析器所感受从而能够引起我们的感觉动因的刺激所必须达到的那种程度称之为(感受阈)P14 6. 下列有关感受阈的论述,错误的是:(视觉的感受要比听觉迟钝 反映有关事物的个别特性的能力,我们称之为(反映的是下列哪种感觉特性?(感觉疲劳)9.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均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下列选项哪个不属于知觉特性?(知觉协调性 感受性)P14 8.“熟视无睹”P15 心理学称之为(注意)P16 10. )P15~16 11 .当我们看一座假山,尽管它的尺度很小,但仍然可以知觉是山的形状,这是由于知觉具 备(恒常性)P16 12. 记忆分为动作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四种,其中与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是(形象 记忆)P17 13. 与室内设计最密切相关的是哪种记忆?(形象记忆)P17 14. 瞬间记忆是指人接受外界刺激后在(0.25~2s )的时间里的记忆。短时记忆是指在1min 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是指1min 以上,甚至终身的记忆。P17 15. 在头脑中把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称为(分 析)P18 16. 思维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不包括(感 知)P18 17.通常在中等照度下,视觉暂留的时间约为(0.1s )P19 18.刺激物已停止作用于人的器官以后,人的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知觉 暂留)P19 1 9、认识事物的过程,除了感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外,还包括(想象)。 P19 20.根据人类学家赫尔的研究理论,(0-50cm)成为亲密距离、(1.3-4m )称为社交距离。 P23 21. 下列不属于私密性基本状态的为(焦虑)P23 下列属于私密性基本状 态的为(独居、匿名、保留)P23 22. 私密性有四种基本状态,其中“匿名”是指(在人群中不求闻达、隐姓埋名的倾 向)P23 23. 保留指对某些事物加以隐瞒和不表露态度的倾向。P23 24.爱德华.「霍尔将不同交往的习惯距离分为四种,( 1.3 —3.75m)的空间距离属于 (社会距离)、 (50 —130cm)的空间距离,称为(个人距离)、0—0.5m的空间距离,称为(亲 密距离)P24 25. 下列哪一种人工照明方式通常是用直射式的发光体,在亮度上和方 位上都是可调节的?(局部照明)P24 26. 影响个人空间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环境因素,不包括(情感因素)。P25 27、测量人体重量的目的在于科学的设计人体支撑物和工作面的结构。P29 28、人体 测量的方法有:丈量法、摄像法、问卷法、自控或遥感测试法。P30 29.在设计一个桌子的高度时,选择的百分数据应为:(第5百分位)P34 30.在 设计厨房工作台面高度时,选择的百分数据应为(第50百分位)P34 31.在选 ) P14~15 7. 能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