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学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茶道与茶艺的论文欣赏

中国茶道与茶艺的论文欣赏

中国茶道与茶艺的论⽂欣赏 茶道与茶艺有着很深的联系,那么茶道与茶艺的论⽂怎么写呢?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有关与茶道与茶艺的论⽂,⼀起来看看。

有关与茶道与茶艺的论⽂1 茶⽂化 摘要:中国⽂化博⼤精深,⾃古以来都有其独特的韵味,茶⽂化就是其中之⼀,她不仅是⼀种茶艺更是⼀种茶道,如何正确认识茶⽂化和理解茶⽂化的丰富知识,本⽂通过对茶的各种知识和本⼈对茶⽂化的深刻认识及感受阐明了茶⽂化在我们⽣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茶⽂化精神饮茶茶道 ⼀、茶⽂化的概述 从⾃⼰懂事开始就知道中国⼈喜欢以茶会友,每逢有客⼈到⾃⼰家做客时⽗母总会泡上⼀壶好茶配上⼀些点⼼招呼客⼈,然后边饮茶边聊天,从那时开始就对茶道有⼀种浓厚的兴趣,从各⽅⾯去了解中国的茶⽂化,⽽真正全⾯了解茶⽂化是在⼤学选修课上所学到的茶⽂化知识体系。

茶⽂化与其他传统⽂化都有着相关性,例如:○1茶⽂化与儒、佛和道教,儒学思想是中国⽂化的核⼼,是中国茶⽂化的精神之源,茶艺的形式和内容体现儒家平等、仁爱的思想。

如功夫茶中的“公道杯”、“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茶⽂化与禅⽂化的融合促进了茶艺的成熟及普及。

道家所倡导的“天⼈合⼀,物我两忘”的⽆为思想演变成茶道“⽆我茶会”的⽆⼰思想○2茶⽂化与诗词、戏曲歌舞、美术,在中国古代有不少的⽂⼈墨客以茶为题写出了传承千古的诗词歌赋,⽩居易的《琴茶》、采茶戏、壁画--妇⼈饮茶听曲图等等,⽆论是在诗词、戏曲歌舞或美术各⽅⾯茶⽂化都也不同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活中。

所以茶⽂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是中华传统优秀⽂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师在课堂上的认真讲解后,我可以把茶⽂化归纳为六个⽅⾯○1茶史学○2茶⽂化社会学○3饮茶民俗学○4茶美学○5茶⽂化交流学6茶⽂化功能学。

中国茶⽂化历经千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茶的○ 知识,学习到了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懂得茶叶如何分类与加⼯,喝茶对我们的健康有哪些影响,茶叶的品质是如何评定,茶的品饮艺术,中国各民族茶俗⽂化有哪些,茶艺与茶道有什么不同,茶与⽂学艺术的关系,学习到这⼀系列的茶⽂化知识体系 (⼀)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有的⼈认为饮茶起源于神农,唐代陆⽻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参考⽂献1)有⼈认为饮茶起源西周,皆纳贡之。

茶艺论文.

茶艺论文.

茶艺论文
茶艺是一种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中国传统艺术。

它不仅是一种由茶叶制作而成的美食,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代表着中国的文化与精神。

茶艺的发展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

在古代,人们将茶叶制成汤剂饮用,后来逐步形成了以茶具和茶器为载体的茶艺,经历了许多朝代的发展和演变。

明清之际,茶艺达到了巅峰,由于咖啡和红茶的流行,茶艺在近代曾一度衰落。

但在改革开放以后,茶艺重新受到追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如今,茶艺已成为一项越来越流行的艺术和休闲活动,无论是在家庭、茶馆还是企业单位,茶艺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茶艺包括禅茶和雅茶两种流派。

禅茶强调茶艺的宁静、慢节奏和内心沉淀,雅茶则着重于茶艺的艺术性和饮茶的文化品味。

两种流派的茶艺形式和用具不尽相同,但都将茶艺视为一种“道”、“艺”、“心”并重的文化体验。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茶艺正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传承其传统文化的同时,茶艺也应与时俱进并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茶艺在满足人们口味的基础上,也在顺应大众消费趋势的同时注重提升服务品质和文化内涵。

总之,茶艺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文化与
精神,更为人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和体验。

茶艺在不断发展的今天,更应继续传承和发挥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5篇范文)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5篇范文)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关于茶文化的论文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茶文化摘要:茶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内涵丰富。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推广茶文化,利用茶文化的功能作用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对丰富素质教育内容和弘扬茶文化本身都有一定积极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素质;教育;学生茶,是中国的国粹之一。

中国的茶业,最早发源于巴蜀地区,其后向南部和东南部蔓延发展,最后发展至全国。

到了唐代,又传到了日本以及朝鲜等东亚国家;在16世纪,传至西方国家。

中国对茶的发现以及发展,最终形成了茶文化。

茶文化作为我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涉及社会、伦理、政治、文学、美学、音乐、绘画、书法、民俗、哲学、礼仪、历史等诸多方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并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增加学生的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

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一,野生药用阶段;二,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引用阶段;三,大量发展阶段;四,衰落阶段;五,解放后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阶段。

对于当今社会,茶文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饮食文化,而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体现,学习我国的茶文化,对于当今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主阵地.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茶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优秀代表之一,融合了儒、释、道各家思想,是东方哲学和智慧的集中体现。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论文(3篇)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艺课程作为传承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途径,其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分析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茶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茶文化;技能培养;文化素养一、引言茶艺,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不仅包含了泡茶、品茶、赏茶等技艺,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茶文化的复兴,茶艺课程在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

实践教学作为茶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泡茶、品茶、赏茶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2. 文化传承: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等历史,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3. 审美提升: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欣赏到茶叶的色、香、味、形,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4. 身心修养: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强调静心、专注,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三、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实施策略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茶艺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安排充足的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 创设真实教学环境:利用茶艺室、茶馆等场所,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茶艺技能。

3. 多元化教学手段:采用演示、讲解、讨论、参观、比赛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注重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

5. 定期举办茶艺表演和比赛:通过举办茶艺表演和比赛,提高学生的茶艺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的茶艺教学设备和场地,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茶艺师总结论文

茶艺师总结论文

茶艺师总结论文茶艺师总结论文(精选5篇)茶艺师总结论文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茶艺师总结论文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茶艺师总结论文(精选5篇)】,供你选择借鉴。

茶艺师总结论文篇1前些时日,思想老化,闲于品茶,不禁对茶产生了许些好感。

于是竞开始研究起中国茶艺之道来。

了解到一些关于茶艺的作品以及几千年的中国茶文化,鉴于其学问的雅致,加之兴趣所至,故亦思得若干茶艺,撰写成文,以供赏阅。

有位作家说,人类历史中的杰出发明中,其能直接有利地帮助我们享受空闲、友谊、社交与谈天的,莫过于饮酒、吸烟,饮茶的发明。

烟酒之道我知之甚少,但于茶艺术却颇感兴趣,且略通一、二。

茶录有云,“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

”可见自古以来饮茶发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文化,且有相当浓厚的学问。

而诸种茶文化之中,上茶有礼,品茶有道,泡茶有法为其精髓。

古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

而以茶待客须讲茶礼。

有俗成之礼曰:酒满为敬,茶满为欺。

一般来说,予客上茶不当上满,满则不敬。

倘若用大茶杯给客人泡饮,还应注意不时给客人加开水以保持茶温,以让茶之香气萦绕不绝。

可见茶当品、当慢,贵在雅趣,而酒当饮、当快,贵在豪情。

所以,以茶代客是万万不宜催促的。

对于品茶,一般说来宜慢品而不宜豪饮,小茶杯三口一杯,谓之品也。

此外喝茶亦需讲究气氛,古人云:“饮茶以客少为贵,客多则喧,喧则雅趣乏也”。

严格来说,茶有三泡,第一泡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如妙龄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则如婚后少妇了。

一般来说,幼女茶苦涩,提神醒脑;少女茶甘雅,鉴赏家认为此泡的茶最妙;而少妇茶素淡,不可复饮。

但实际上,享受“少妇”茶的人仍很多。

关于泡茶之法,见经卷者诸多,且因茶的制作工序不同而异。

在此不一一比较论之,但有一点重点共识:泡茶宜用陶瓷器皿而不宜用铜、铁、玻璃等器皿。

而且茶具的茶垢不宜清洗尽去,因为茶可养生,而垢可养壶也。

茶艺师总结论文篇2到公司工作了一年了,对公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茶文化论文优秀9篇

茶文化论文优秀9篇

茶文化论文优秀9篇摘要:茶文化被看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茶文化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化功能,尚和、重德、贵真与崇俭等都属于它的核心理念。

长时间以来,茶文化被人们当作培育高尚德行、增强修身养性的关键性内容。

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茶文化的德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传播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茶文化传播茶的种植源于中国,迄今为止业已超过了千余年的悠久历史。

历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如何种植茶树、加工茶叶产品、制作各种茶具、茶叶烹煮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方式。

它的背后蕴含着我国儒释道等多种领域的精神传统和思维方法,体现出了显而易见的民族特色。

随着茶文化的日益普及和推广,循序渐进地促进了茶文化的外传,眼下已成为了国内外的一种时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思想潮流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借助茶文化中的有益方面,在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传播茶文化的相关内容。

1茶文化传播积极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1.1茶文化具有较强的精神教化作用1.2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众所周知,茶文化形成于林林总总的茶事活动中,是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它涵盖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内容,体现出了深远的意蕴、幽静的意境。

茶文化的具体内容涵盖了茶德、茶道、茶诗、茶艺、茶与茶故事等多歌方面。

这些元素异彩纷呈,成为了国内优秀茶文化的菁华。

我国茶文化的鲜明特征是重德、崇俭、尚和、贵真,这种精神理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重德是传播的茶文化德育功能的第一要求,它关注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对大学生而言,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牢固地确立科学的行为准则与道德标准。

尚和是指人和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茶文化的这个特征可以促使大学生尽最大努力,灵活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为其交往和活动提供价值尺度与标准。

茶文化与茶艺的论文2篇

茶文化与茶艺的论文2篇

茶文化与茶艺的论文2篇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饮茶的规范化和艺术化,即茶艺。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茶艺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与茶艺的论文1茶文化中茶艺教育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角度对茶艺教育的研究对象以及茶文化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茶文化与茶艺教育之间的关系,试图为茶艺教育提供一种更有价值的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茶文化;茶艺教育;结构体系1茶文化教育概述文化主要包括物质行为文化与精神心理文化。

随着文化的发展进步,文化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形态,而是一套价值体系。

茶文化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茶文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代表,以茶叶作为基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而且许多传统的饮茶习俗还保留至今,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

随着人类对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也逐渐渗透到现代教育之中,成为一门专业化的教育课程。

在关于茶文化研究中,如何组织更科学有效的茶文化体系,构建茶文化的应用领域,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茶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就呼吁应当将茶文化作为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茶文化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研究内容,有标准的价值体系。

茶艺是茶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茶艺教育已经成为茶文化研究的代表内容。

随着当前茶艺活动的日渐繁荣,对于茶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许多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于是开设了茶艺课程。

茶艺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茶文化仍是其前提和基础。

2茶文化教育的研究领域茶艺教育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茶文化知识,以满足茶艺活动的各种需求。

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区分。

由于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如果要构建出一个统一完善的教育体系是不现实的,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可以构建不同的结构体系,使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完善。

对于茶艺教育来说,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培训,所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是在科学系统化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主要面向的是社会岗位,因此,只有以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作为支撑,茶艺人才的培养也要符合教育规律,要充分明确茶文化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茶艺鉴赏论文

茶艺鉴赏论文

茶艺鉴赏论文第一篇:茶艺鉴赏论文Koko制作一.简介茶艺,是指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术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却并非易事。

泡好一壶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广泛的内容,如识茶、选茶、泡茶、品茶、茶叶经营、茶文化、茶艺美学等。

因此泡茶、喝茶是一项技艺、一门艺术。

泡茶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

泡茶时涉及茶、水、茶具、时间、环境等因素,把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泡好茶的关键。

二.茶的冲泡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

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

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五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次数,第四是浸泡时间,第五是冲泡用水。

1.茶水比例: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

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2.冲泡水温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

“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

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

茶叶冲泡时间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

另外,冲泡时间还与茶叶老嫩和茶的形态有关。

一般说来,凡原料较细嫩,茶叶松散的,冲泡时间可相对缩短;相反,原料较粗老,茶叶紧实的,冲泡时间可相对延长。

总之,冲泡时间的长短,最终还是以适合饮茶者的口味来确定为好。

3.冲泡次数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工夫红茶则可冲泡2~3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艺学论文
摘要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内容十分丰富。

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涵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

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

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字发展/分区/命名/文化/作用
一、中国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

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则比这更早一些。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划时代的时期。

从五代至宋辽金,是茶文化的拓展期。

自元代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

明代中期以后,精细的茶风再次出现,为其中坚者是清雅文人,学人的个性茶艺充分张扬,茶风则更趋纤弱。

清末明初,中国多灾难,有志文人忧国忧民,已无雅兴和心情去悠闲品茶,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也因之完结。

二、茶在中国的分区
茶树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阔。

在垂直分布上,海拔高可达2600m的高山,低至仅距海平面几米的矮丘。

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

中国茶区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结合地带、气候、土壤特点,可划分为: 1、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包括黔、川、渝、滇中北和藏东南。

该区年降水较丰富,雾日多,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的种类也较多。

适制绿茶、红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等。

2、华南茶区:包括闽中南、粤中南、桂南、滇南、海南、台湾。

该区高温多湿,全年降水量可达1500mm,为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该区茶树资源极其丰富,适宜加工红茶、绿茶、黑茶、青茶和花茶等。

3、江南茶区:是中国的重点茶区,整个茶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量比较充足,茶历史悠久,历史名茶甚多。

是发展绿茶、红茶、青茶、黑茶、黄茶、白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4、江北茶区: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西、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该区因昼夜温差大,茶树自然品质形成好,适制绿茶,香高味浓,适制绿茶为主。

三、茶的命名与分类
茶叶命名是茶叶分类的重要程序之一。

中国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品种适制性也很强,有的品种适制一种茶类,有的品种适制二三种以上的茶类。

一种茶叶必须有一个名称为标志。

命名与分类可以联系在一起,如工夫红茶,前者是命名,后者是分类;又如白毫银针,前者是分类,后者是命名。

茶叶命名的依据,除形状、色香味和茶树品种等不同外,还有的以生产地区、采摘时期和技术措施及销路等不同而命名。

安徽农大陈椽教授的“六大茶类分类系统”中以茶多酚氧化程度为序把初制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类,已为国内外广泛采用。

再加工茶类即以基本茶类的茶叶作原料,进行再加工形成各种各样的茶,如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和含茶饮料等。

四、中国茶艺文化
1、茶的制法:经历了咀嚼鲜叶,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做饼,炒青散茶,乃至白茶、黄茶、黑茶、青茶、红茶、绿茶等多种茶类制造的发展过程。

2、茶水:中国茶人极重水品,好茶好水才能相映生辉,相得益彰。

泉水、江水、井水、雪水、露水,都是茶人的选择。

3、茶器:中国人饮茶,最早是没有茶具的,到了西汉,在王褒的《僮约》中才第一次提到。

唐代以前,人们可能以釜煮茶,明代,宜兴紫砂陶茶具兴起,近代,中国人则习惯用铝茶壶烧
水。

五、中国茶道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茶道礼仪最基本的是奉茶之道,也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

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俗话说:酒满茶半。

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七分满为宜。

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同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

上茶时应从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这是您的茶,请慢用!”奉茶时应依职位的高低顺序先端给职位高的客人,再依职位高低端给自己公司的同仁。

中国的茶道有悠远的历史渊源,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

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六、茶文化的作用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

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

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 3、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

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

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5、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
流。

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