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茶道与茶艺的论文欣赏

中国茶道与茶艺的论文欣赏

中国茶道与茶艺的论⽂欣赏 茶道与茶艺有着很深的联系,那么茶道与茶艺的论⽂怎么写呢?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有关与茶道与茶艺的论⽂,⼀起来看看。

有关与茶道与茶艺的论⽂1 茶⽂化 摘要:中国⽂化博⼤精深,⾃古以来都有其独特的韵味,茶⽂化就是其中之⼀,她不仅是⼀种茶艺更是⼀种茶道,如何正确认识茶⽂化和理解茶⽂化的丰富知识,本⽂通过对茶的各种知识和本⼈对茶⽂化的深刻认识及感受阐明了茶⽂化在我们⽣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茶⽂化精神饮茶茶道 ⼀、茶⽂化的概述 从⾃⼰懂事开始就知道中国⼈喜欢以茶会友,每逢有客⼈到⾃⼰家做客时⽗母总会泡上⼀壶好茶配上⼀些点⼼招呼客⼈,然后边饮茶边聊天,从那时开始就对茶道有⼀种浓厚的兴趣,从各⽅⾯去了解中国的茶⽂化,⽽真正全⾯了解茶⽂化是在⼤学选修课上所学到的茶⽂化知识体系。

茶⽂化与其他传统⽂化都有着相关性,例如:○1茶⽂化与儒、佛和道教,儒学思想是中国⽂化的核⼼,是中国茶⽂化的精神之源,茶艺的形式和内容体现儒家平等、仁爱的思想。

如功夫茶中的“公道杯”、“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茶⽂化与禅⽂化的融合促进了茶艺的成熟及普及。

道家所倡导的“天⼈合⼀,物我两忘”的⽆为思想演变成茶道“⽆我茶会”的⽆⼰思想○2茶⽂化与诗词、戏曲歌舞、美术,在中国古代有不少的⽂⼈墨客以茶为题写出了传承千古的诗词歌赋,⽩居易的《琴茶》、采茶戏、壁画--妇⼈饮茶听曲图等等,⽆论是在诗词、戏曲歌舞或美术各⽅⾯茶⽂化都也不同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活中。

所以茶⽂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是中华传统优秀⽂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师在课堂上的认真讲解后,我可以把茶⽂化归纳为六个⽅⾯○1茶史学○2茶⽂化社会学○3饮茶民俗学○4茶美学○5茶⽂化交流学6茶⽂化功能学。

中国茶⽂化历经千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茶的○ 知识,学习到了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懂得茶叶如何分类与加⼯,喝茶对我们的健康有哪些影响,茶叶的品质是如何评定,茶的品饮艺术,中国各民族茶俗⽂化有哪些,茶艺与茶道有什么不同,茶与⽂学艺术的关系,学习到这⼀系列的茶⽂化知识体系 (⼀)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有的⼈认为饮茶起源于神农,唐代陆⽻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参考⽂献1)有⼈认为饮茶起源西周,皆纳贡之。

茶艺论文.

茶艺论文.

茶艺论文
茶艺是一种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中国传统艺术。

它不仅是一种由茶叶制作而成的美食,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代表着中国的文化与精神。

茶艺的发展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

在古代,人们将茶叶制成汤剂饮用,后来逐步形成了以茶具和茶器为载体的茶艺,经历了许多朝代的发展和演变。

明清之际,茶艺达到了巅峰,由于咖啡和红茶的流行,茶艺在近代曾一度衰落。

但在改革开放以后,茶艺重新受到追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如今,茶艺已成为一项越来越流行的艺术和休闲活动,无论是在家庭、茶馆还是企业单位,茶艺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茶艺包括禅茶和雅茶两种流派。

禅茶强调茶艺的宁静、慢节奏和内心沉淀,雅茶则着重于茶艺的艺术性和饮茶的文化品味。

两种流派的茶艺形式和用具不尽相同,但都将茶艺视为一种“道”、“艺”、“心”并重的文化体验。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茶艺正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传承其传统文化的同时,茶艺也应与时俱进并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茶艺在满足人们口味的基础上,也在顺应大众消费趋势的同时注重提升服务品质和文化内涵。

总之,茶艺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文化与
精神,更为人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和体验。

茶艺在不断发展的今天,更应继续传承和发挥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茶艺真奇妙作文

茶艺真奇妙作文

茶艺真奇妙作文茶艺真奇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茶艺源自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人民对茶艺有着深厚的情感,它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门艺术。

The art of tea is indeed marvelous, it is a major highligh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ea art originated from China and has a history of several thousand years.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 deep emotional connection to tea art, as it is not just a way of life, but also an art form.在茶艺中,泡茶并非仅仅是简单的动作,而是有着许多学问的。

茶艺师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包括茶叶的选取、水的温度、泡茶器具的使用等。

这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磨练,才能在茶艺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

In the art of tea, making tea is not just a simple action, but it involves a lot of knowledge. A tea artist needs to undergo systematic training to master the essence,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tea leaves, water temperature, and the use of tea-making utensils. It requires long-term practice and refinement to achieve outstanding accomplishments in the field of tea art.茶艺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5篇范文)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5篇范文)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关于茶文化的论文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茶文化摘要:茶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内涵丰富。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推广茶文化,利用茶文化的功能作用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对丰富素质教育内容和弘扬茶文化本身都有一定积极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素质;教育;学生茶,是中国的国粹之一。

中国的茶业,最早发源于巴蜀地区,其后向南部和东南部蔓延发展,最后发展至全国。

到了唐代,又传到了日本以及朝鲜等东亚国家;在16世纪,传至西方国家。

中国对茶的发现以及发展,最终形成了茶文化。

茶文化作为我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涉及社会、伦理、政治、文学、美学、音乐、绘画、书法、民俗、哲学、礼仪、历史等诸多方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并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增加学生的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

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一,野生药用阶段;二,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引用阶段;三,大量发展阶段;四,衰落阶段;五,解放后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阶段。

对于当今社会,茶文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饮食文化,而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体现,学习我国的茶文化,对于当今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主阵地.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茶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优秀代表之一,融合了儒、释、道各家思想,是东方哲学和智慧的集中体现。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论文(3篇)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艺课程作为传承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途径,其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分析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茶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茶文化;技能培养;文化素养一、引言茶艺,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不仅包含了泡茶、品茶、赏茶等技艺,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茶文化的复兴,茶艺课程在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

实践教学作为茶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泡茶、品茶、赏茶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2. 文化传承: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等历史,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3. 审美提升: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欣赏到茶叶的色、香、味、形,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4. 身心修养: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强调静心、专注,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三、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实施策略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茶艺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安排充足的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 创设真实教学环境:利用茶艺室、茶馆等场所,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茶艺技能。

3. 多元化教学手段:采用演示、讲解、讨论、参观、比赛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注重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

5. 定期举办茶艺表演和比赛:通过举办茶艺表演和比赛,提高学生的茶艺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的茶艺教学设备和场地,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茶文化论文(精选15篇)

茶文化论文(精选15篇)

茶文化论文(精选1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为了让您对于茶文化论文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山草香给大家分享了15篇茶文化论文,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在中国茶文化中,处处贯彻着和谐精神。

宋人苏汉臣有《百子图》,一大群娃娃,一边调琴、赏花、欢笑嬉戏,一边拿了小茶壶、茶杯品茶,宛如中华民族大家庭,孩子虽多并不去打架,而能和谐共处。

至于直接以《同胞一气》命名的俗饮图,或把茶壶、茶杯称为“茶娘”、“茶子”,更直接表达了这种亲和态度。

中华民族亲和力特别强,各民族有时也兄弟阋墙,家里打架,但总是打了又和。

遇外敌入侵,更能同仇敌忾。

清代茶人陈鸣远,造了一把别致的茶壶,三个老树虬根,用一束腰结为一体,左分枝出壶嘴,右出枝为把手,三根与共,同含一壶水,同用一支盖,不仅立意鲜明,取“众人捧柴火焰高”、“十支筷子折不断”、“共饮一江水”等古意,而且造型自然、高雅、朴拙中透着美韵。

此壶命名为“束柴三友壶”,主题一下子被点明。

中国历史上,无论煮茶法、点茶法、泡茶法,都讲究“精华均分”。

好的东西,共同创造,也共同享受。

从自然观念讲,饮茶环境要协和自然,程式、技巧等茶艺手段既要与自然环境协调,也要与人事、茶人个性相符。

青灯古刹中,体会茶的苦寂;琴台书房里体会茶的雅韵;花间月下宜用点花茶之法;民间俗饮要有欢乐与亲情。

从社会观说,整个社会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友谊。

茶壶里可装着天下宇宙,壶中看天,可以小中见大。

中国人也讲斗争,但斗的目的是为求得相对稳定与新的平衡。

目前,世界面临着残杀、战争和自然环境的大破坏、大污染,中国的茶道精神或许能给这纷乱的世界加些清凉镇静剂。

据说,英国议会中开会,怕议员们吵起来,特地备茶,以改善气氛。

这大概是中国茶道精神的延伸。

中国这几年搞开放,开始青年人觉得西方文化有刺激性,向往摇滚乐、咖啡厅。

茶艺师总结论文

茶艺师总结论文

茶艺师总结论文茶艺师总结论文(精选5篇)茶艺师总结论文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茶艺师总结论文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茶艺师总结论文(精选5篇)】,供你选择借鉴。

茶艺师总结论文篇1前些时日,思想老化,闲于品茶,不禁对茶产生了许些好感。

于是竞开始研究起中国茶艺之道来。

了解到一些关于茶艺的作品以及几千年的中国茶文化,鉴于其学问的雅致,加之兴趣所至,故亦思得若干茶艺,撰写成文,以供赏阅。

有位作家说,人类历史中的杰出发明中,其能直接有利地帮助我们享受空闲、友谊、社交与谈天的,莫过于饮酒、吸烟,饮茶的发明。

烟酒之道我知之甚少,但于茶艺术却颇感兴趣,且略通一、二。

茶录有云,“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

”可见自古以来饮茶发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文化,且有相当浓厚的学问。

而诸种茶文化之中,上茶有礼,品茶有道,泡茶有法为其精髓。

古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

而以茶待客须讲茶礼。

有俗成之礼曰:酒满为敬,茶满为欺。

一般来说,予客上茶不当上满,满则不敬。

倘若用大茶杯给客人泡饮,还应注意不时给客人加开水以保持茶温,以让茶之香气萦绕不绝。

可见茶当品、当慢,贵在雅趣,而酒当饮、当快,贵在豪情。

所以,以茶代客是万万不宜催促的。

对于品茶,一般说来宜慢品而不宜豪饮,小茶杯三口一杯,谓之品也。

此外喝茶亦需讲究气氛,古人云:“饮茶以客少为贵,客多则喧,喧则雅趣乏也”。

严格来说,茶有三泡,第一泡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如妙龄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则如婚后少妇了。

一般来说,幼女茶苦涩,提神醒脑;少女茶甘雅,鉴赏家认为此泡的茶最妙;而少妇茶素淡,不可复饮。

但实际上,享受“少妇”茶的人仍很多。

关于泡茶之法,见经卷者诸多,且因茶的制作工序不同而异。

在此不一一比较论之,但有一点重点共识:泡茶宜用陶瓷器皿而不宜用铜、铁、玻璃等器皿。

而且茶具的茶垢不宜清洗尽去,因为茶可养生,而垢可养壶也。

茶艺师总结论文篇2到公司工作了一年了,对公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茶文化论文优秀9篇

茶文化论文优秀9篇

茶文化论文优秀9篇摘要:茶文化被看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茶文化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化功能,尚和、重德、贵真与崇俭等都属于它的核心理念。

长时间以来,茶文化被人们当作培育高尚德行、增强修身养性的关键性内容。

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茶文化的德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传播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茶文化传播茶的种植源于中国,迄今为止业已超过了千余年的悠久历史。

历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如何种植茶树、加工茶叶产品、制作各种茶具、茶叶烹煮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方式。

它的背后蕴含着我国儒释道等多种领域的精神传统和思维方法,体现出了显而易见的民族特色。

随着茶文化的日益普及和推广,循序渐进地促进了茶文化的外传,眼下已成为了国内外的一种时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思想潮流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借助茶文化中的有益方面,在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传播茶文化的相关内容。

1茶文化传播积极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1.1茶文化具有较强的精神教化作用1.2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众所周知,茶文化形成于林林总总的茶事活动中,是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它涵盖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内容,体现出了深远的意蕴、幽静的意境。

茶文化的具体内容涵盖了茶德、茶道、茶诗、茶艺、茶与茶故事等多歌方面。

这些元素异彩纷呈,成为了国内优秀茶文化的菁华。

我国茶文化的鲜明特征是重德、崇俭、尚和、贵真,这种精神理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重德是传播的茶文化德育功能的第一要求,它关注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对大学生而言,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牢固地确立科学的行为准则与道德标准。

尚和是指人和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茶文化的这个特征可以促使大学生尽最大努力,灵活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为其交往和活动提供价值尺度与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艺之我见
初识茶艺是受爱茶的祖父和父亲影响,幼时口渴时常会在正在品茶的爷爷手里拿过杯子喝上一口。

最初的认识中,茶既苦涩又烫口,是饮品之中的下下之选,渐渐地却在成长之中品出了苦涩之后扑面而来的香气和喉头隐藏的一缕甘甜。

于是开始关注那杯中载浮载沉的叶,和它背后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一、茶之我见
1、崂山茶
生在北方,我的家乡刚好处在北纬38°线上,生产我国最北方茶叶——崂山茶。

崂山产茶已有千年历史,建国后又在南茶北引的政策之下复兴起来,如今形成了一种品牌。

崂山生产绿茶、红茶,还有特色的崂山玉竹茶和崂山石竹茶。

其中玉竹茶和石竹茶并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茶树茶。

崂山茶中我较熟悉的是崂山绿茶。

因地处北方,崂山茶树生长较为缓慢,年产量低,因此茶叶厚实,营养成分含量高,耐冲泡,是一种品质很好的绿茶。

其中尤以春茶的品质最高,当地人常说开春的第一茬茶叶,蕴含了茶树整整半年的精气神,口味鲜爽,是保健佳品,但是明前茶的价格极其昂贵,因此,我接触较多的还是雨前茶。

崂山雨前茶多是两叶一芽,叶身在冲泡之后约有2厘米,泡出的茶水色绿汁浓,入口略带苦味,回味甘甜绵长,而且由于茶叶生长时间较长,更加耐泡。

因为雨前茶产量大,所以价格比明前茶大大降低。

2、茉莉花茶
虽然生长在崂山茶的主产区,但是家中最多的还是茉莉花茶,唯一亲自买过一次的也是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浓墨重彩,香气浓郁,冲泡时茶叶的动态也是大开大合,非常适合我作为北方人的“重口味”。

茉莉花茶品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茶胚。

茉莉花茶是将茶叶用茉莉花熏制而成的,而所用的茶叶就是茶胚。

好的茉莉花茶,茶胚多是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茶叶上有嫩芽特有的白毫。

另外一个重要部分便是茉莉花的熏制。

好的茉莉花茶叶经过新鲜茉莉花的反复熏制,能散发出自然的茉莉花香味,香气持久,并且没有人工添加剂的不自然味道。

我习惯用玻璃杯泡上一杯浓浓的茉莉花茶。

茶汤黄而明亮,没有碎渣。

茉莉花茶的香味渐渐散发,开水刚刚冲入时泛起的味道并不浓郁,待茶叶在杯中浮沉几番之后,时间约过去五分钟,茉莉花的淡雅香味才渐渐散发,逐渐充满整个房间,这时从房外进入室内便会被香气沁入心脾,如春风拂面。

茶汤饮入口中,香味浓厚,味鲜生津,咽下后喉头留有一丝甘甜,感受愉悦。

每次冲泡后喝道还剩半杯时,便向杯中添水,好的茉莉花茶如此到第三泡时,茉莉香味依然浓郁,这样的茶可以一壶水,一杯茶,度过一整个下午。

二、艺之我见
茶艺代表着清静,清静之美是茶艺的客观属性,这种客观属性来源于茶叶本身的自然属性。

偶尔有机会欣赏茶艺表演,茶艺师优雅的动作,和解说的文化背景会让我们自然的平心静气,体味茶背后的文化。

但是当我自己对着视频照猫画虎学习着一板一眼的动作时,却着实让浑身的肌肉酸痛,并让家人十分不耐。

由此,我认识到,茶艺之艺,并不在于表演时刻意的动作,而在于冲泡的过程中遵循茶的自然属性,用技艺充分发挥茶香气,还原茶汤的甘甜。

茶艺的动作并不必一板一眼,茶艺不同于军训,动作自然便好,好的茶艺师动作行云流水,绝不会让人感到丝毫做作。

真正的茶艺由心而生,老人家坐于庭院之中,放松的倚在摇椅上,随手拿起水壶泡上一杯茶,没有丝毫刻意,却能在悬壶高冲,茶叶翻滚浮沉之中让人感受到恬淡的气息和浑厚的文化底蕴。

我相信,便是茶艺的最高境界,真正的回归自然,没有繁文缛节,只追随着自然的气息充分的将茶叶舒展,品味茶中真味。

茶如人生,真正体味到人生沉浮的人手中的茶,已经远远不是一杯茶,而是浓缩了人的一生。

茶叶上下浮沉,便是人生的起起伏伏。

茶叶沉浮的越是剧烈,茶的味道便越是醇厚,正如人生只有经历了起起伏伏才能真正体味到生命的真谛。

茶叶出入口中苦中带涩,正如年少无知时的怨天尤人,看到的常是生活中的不如意;第二口茶总能品出沁人心脾的香,正如渐渐走过人上路途时体味到的点滴幸福;将茶水咽下,回味甘甜,便是年老时回顾一生的欣慰愉快。

三、礼之我见
当人们相互敬茶时,各种礼数规范又让我时刻谨记我们是礼仪之邦的传人,事事必须谦恭、知礼方能有所成就。

我国自古至今,茶的礼仪贯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们在茶文化的熏陶之下培养着了高尚的情操、友情和美德,这正是茶的魅力所在。

在数千年的饮茶史中,中华民族积攒着深厚的礼仪文化。

比如日常生活中来了客人可以不招待吃饭,但是不可以不倒茶。

我们常言道:客来不敬茶,不是好人家,并且客来了都不知道倒茶更是中华民族认为没有礼貌的一种表现。

客来敬茶,不分远近与人恭敬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礼节,也是广泛交往活动中坦诚相待的一种基本体现。

四、道之我见
饮茶后,人的心情会趋于淡泊宁静、神清气爽的状态。

在我看来,茶叶的这些特性与儒家、道家和禅宗的审美情趣都有相通之处,都是具有清、静的本质特征,象征着一种和谐、乐观、积极的清静的生活方式。

茶艺通过物质层面的器去完成精神层面的道,它的操作由“艺”去完成,将高深的道德仁义自然而然地体现在生活中的茶的自饮与聚饮中。

追求茶艺的清静之美就是追求个人与大自然的意志合一,即通神的“忘”的境界,而“忘”就是老庄所谓的“无己”,这是古往今来一切圣哲的精神归属,如儒家的“妙合”、释家的“圆觉”和道家的“自
然”,归根结蒂就是这种“忘”。

茶禅又是文化之泉源,儒家以茶规范仪礼道德;佛家以茶思惟悟道;艺术家以茶书画诗文;评鉴家以茶审美鉴赏。

茶使人类精湛思想与完美艺术得以萌发创造。

茶禅文化可以兴、观、群、怨,小至怡情养性、应对进退,大至国际往来、文化交流,诚目前改革开放、净化人心、启迪智慧之所必需,亦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之所当务。

茶艺并非空洞的玄学,而是生活内涵改善的实质性体现。

饮茶可以提高生活品质,扩展艺术领域。

茶艺还是高雅的休闲活动,可以使精神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误会和冲突,建立和谐的关系等。

这些都为我认识和理解茶艺,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

茶的故乡中国将生活方式茶艺传播于人类的精神家园,她承载着中华民族星火相传的代代文脉。

今天,茶艺作为修身养性方式,体现了我们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高贵,她渗透影响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和理想志趣,成为富起来的中国人和中国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茶艺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包含着人生无尽的心智、自然无限的魂灵、对精神的执着追求,这些永远都是中国茶艺蓬勃发展和传承的强大原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