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处理实验3-离散系统的变换域分析

合集下载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3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3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姓名:班级:通信学号:实验名称:频域抽样定理验证实验类型:验证试验指导教师:实习日期:2013.频域采样定理验证实验一. 实验目的:1. 加深对离散序列频域抽样定理的理解2.了解由频谱通过IFFT 计算连续时间信号的方法3.掌握用MATLAB 语言进行频域抽样与恢复时程序的编写方法 4、用MATLAB 语言将X(k)恢复为X(z)及X(e jw )。

二. 实验原理:1、1、频域采样定理: 如果序列x(n)的长度为M ,频域抽样点数为N ,则只有当频域采样点数N ≥M 时,才有x N (n)=IDFT[X(k)]=x(n),即可由频域采样X(k)无失真的恢复原序列 x(n)。

2、用X(k)表示X(z)的内插公式:∑-=-----=10111)(1)(N k kNNzWz k X Nz X内插函数: zWzkNNN z 1k111)(-----=ϕ频域内插公式:∑-=-=10)2()()(N K j k Nk X e X πωϕω频域内插函数:e N j N N )21()2sin()2sin(1)(--=ωωωωϕ三. 实验任务与步骤:实验一:长度为26的三角形序列x(n)如图(b)所示,编写MATLAB 程序验证频域抽样定理。

实验二:已知一个时间序列的频谱为X(e jw )=2+4e -jw +6e -j2w +4e -j3w +2e -j4w分别取频域抽样点数N为3、5和10,用IPPT计算并求出其时间序列x(n),用图形显示各时间序列。

由此讨论原时域信号不失真地由频域抽样恢复的条件。

实验三:由X32(k)恢复X(z)和X(e jw)。

四.实验结论与分析:实验一:源程序:M=26;N=32;n=0:M; %产生M长三角波序列x(n)xa=0:floor(M/2);xb= ceil(M/2)-1:-1:0; xn=[xa,xb];Xk=fft(xn,512); %1024点FFT[x(n)], 用于近似序列x(n)的TFX32k=fft(xn,32); %32点FFT[x(n)]x32n=ifft(X32k); %32点IFFT[X32(k)]得到x32(n)X16k=X32k(1:2:N); %隔点抽取X32k得到X16(K)x16n=ifft(X16k,N/2); %16点IFFT[X16(k)]得到x16(n)subplot(3,2,2);stem(n,xn,'.');box ontitle('(b) 三角波序列x(n)');xlabel('n');ylabel('x(n)');axis([0,32,0,20])k=0:511;wk=2*k/512;subplot(3,2,1);plot(wk,abs(Xk));title('(a)FT[x(n)]');xlabel('\omega/\pi');ylabel('|X(e^j^\omega)|');axis([0,1,0,200])k=0:N/2-1;subplot(3,2,3);stem(k,abs(X16k),'.');box ontitle('(c) 16点频域');xlabel('k');ylabel('|X_1_6(k)|');axis([0,8,0,200])n1=0:N/2-1;subplot(3,2,4);stem(n1,x16n,'.');box ontitle('(d) 16点IDFT[X_1_6(k)]');xlabel('n');ylabel('x_1_6(n)');axis([0,32,0,20])k=0:N-1;subplot(3,2,5);stem(k,abs(X32k),'.');box ontitle('(e) 32点频域采样');xlabel('k');ylabel('|X_3_2(k)|');axis([0,16,0,200])n1=0:N-1;subplot(3,2,6);stem(n1,x32n,'.');box ontitle('(f) 32点IDFT[X_3_2(k)]');xlabel('n');ylabel('x_3_2(n)');axis([0,32,0,20])结果如下所示:实验一分析:序列x(n)的长度M=26,由图中可以看出,当采样点数N=16<M时,x16(n)确实等于原三角序列x(n)以16为周期的周期延拓序列的主值序列。

数字信号处理第2章

数字信号处理第2章

Z变换与拉氏变换的关系:
这一关系实际上是通过 到了Z平面。
若将Z平面用极坐标表示
标表示
,代入
将S平面的函数映射
,S平面用直角坐 ,得:
上述关系表明: z 的模 r 仅与 s 的实部 相对应, z 的幅角 则仅与 s 的虚部 对应。
映射关系:
Z变换与拉氏变换的关系
0 0,2 (S平面实轴映射到Z平面的正实轴)
解:
,求它的傅立叶变换。
其幅度谱和相位谱分别为:
典型例题
❖ 例2 已知序列的傅立叶变换如下,求它的反变换。
解:
显然序列 h(n)不是绝对可和的,而是平方可和 的 ,但其依然存在傅立叶变换。 Parseval定理
典型例题
❖ 例3 证明复指数序列 x(n) e j0n 的傅立叶变换为:
证:根据序列的傅立叶反变换定义,利用冲击函 数 的性质,有:
即序列绝对可和
某的有 立些序些叶既列序变不,列换满若虽依足引然然绝入不存对频满在可 域足。和的以见的冲上后条击条例件函件。也数,不但满满,足足其平平傅方方立可可叶和和变条,换件其傅
也存在。如
、某些周期序列,见后例。
序列傅立叶变换的定义
5.常用序列的傅立叶变换
序列
(n)
傅立叶变换
1
1
典型例题
❖ 例1 已知
A形k(式k=求0,X取1(…:z),N)B,(此z) A( z )

为了方bi 便z i通常利用
i0
N
1 ai z i
X(z)/z的
i 1
若序列为因果序列,且N≥M,当X(z)的N个极点都是单
极点时,可以展开成以下的部分分式的形式:
则其逆Z变换为: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离散序列的基本运算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离散序列的基本运算
subplot(1,2,2),stem(n1,x1,'filled','k');
title('x(-n)');
五、序列的尺度变换
n=0:40;tn=n./20;
x=sin(2*pi*tn);
x1=sin(2*pi*tn*2);
x2=sin(2*pi*tn/2);
subplot(3,1,1),stem(tn,x,'filled','k');
ylabel('δ(n-4)');
subplot(3,1,3);stem(n,x3,'filled','k');
axis([n1,n2,1.1*min(x3),1.1*max(x3)]);
ylabel('δ(n-2)+δ(n-4)');
2.n1=-4:6;n01=-2;
x1=[(n1-n01)>=0];
x=y1+y2;
subplot(3,1,1);
stem(n1,x1,'filled','k');
ylabel('x1(n)');
axis([min(n),max(n),1.1*min(x),1.1*max(x)]);
subplot(3,1,2);
stem(n2,x2,'filled','k');
ylabel('x2(n)');
axis([min(n),max(n),1.1*min(x),1.1*max(x)]);
subplot(3,1,3);
stem(n,x,'filled','k');

数字信号处理 实验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数字信号处理 实验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离散系统的Z 域分析 学号: 姓名:评语: 成绩:一、实验目的1、掌握离散序列z 变换的计算方法。

2、掌握离散系统系统函数零极点的计算方法和零极点图的绘制方法,并能根据零极点图分析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

3、掌握利用MATLAB 进行z 反变换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计算方法1、z 变换离散序列x (n )的z 变换定义为:∑∞-∞=-=n nzn x Z X )()(。

在MA TLAB 中可以利用符号表达式计算一个因果序列的z 变换。

其命令格式为: syms n;f=(1/2)^n+(1/3)^n; ztrans(f)2、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及因果稳定的系统应满足的条件一个线性移不变离散系统可以用它的单位抽样响应h (n )来表示其输入与输出关系,即y (n )= x (n )*h (n )对该式两边取z 变换,得: Y (z )= X (z )· H (z )则: )()()(z X z Y z H =将H (z )定义为系统函数,它是单位抽样响应h (n )的z 变换,即∑∞-∞=-==n nzn h n h Z z H )()]([)(对于线性移不变系统,若n <0时,h (n )=0,则系统为因果系统;若∞<∑∞-∞=n n h |)(|,则系统稳定。

由于h (n )为因果序列,所以H (z )的收敛域为收敛圆外部区域,因此H (z )的收敛域为收敛圆外部区域时,系统为因果系统。

因为∑∞-∞=-=n nzn h z H )()(,若z =1时H (z )收敛,即∞<=∑∞-∞==n z n h z H |)(||)(1,则系统稳定,即H(z)的收敛域包括单位圆时,系统稳定。

因此因果稳定系统应满足的条件为:1,||<∞≤<ααz ,即系统函数H (z )的所有极点全部落在z 平面的单位圆之内。

3、MA TLAB 中系统函数零极点的求法及零极点图的绘制方法MATLAB 中系统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可以用多项式求根函数roots ()来实现,调用该函数的命令格式为:p=roots(A)。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3 FFT算法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3 FFT算法应用
与图 6-1 有相同的结论。 (2)用以下代码可得图 6-2 >> N=64; >> k=0:N-1; >> X=1./(1-0.8*exp(-j*2*pi*k/N)); >> x=ifft(X,64); >> n=k; >> stem(n,abs(x)) >> grid
图 6-2
>> xlabel('n');ylabel('x[n]');
图 6-1
理论分析如下:
由欧拉公式得: x[n] cos(2 7n) 1 cos(2 19n)
N
2N
1
(e
j 2 7n N
e
j 2 ( N 7n) N
1
e
j 2 19n N
1
e
j 2 ( N 19n)
N
)
2
2
2
j 2 kn
对 p[n] e N ,其 2N 点的 DFT 变换为:
2N 1
j 2mn 2N 1 j 2n(2km)
X (k) 。
(2) 已知某序列 x(n) 在单位圆上的 N=64 等分样点的 Z 变换为
X (zk
)
X
(k)
1 1 0.8e j2k / N
,k
0,1,2,...,63

_
_
用 N 点 IFFT 程序计算 x(n) IDFT[ X (k)],绘出和 x(n) 。
实验要求:利用 MATLAB 编程完成计算,绘出相应图形。并与理论计算相比较,说明实验结 果的原因。 (1) 用以下代码实现可得图 6-1 所示的 DFT 图。 >> N=64; >> n=0:2*N-1; >> x=cos(2*pi*7*n/N)+1/2*cos(2*pi*19*n/N); >> X=fft(x,128); >> k=n; >> stem(k,abs(X)) >> grid >> xlabel('k');ylabel('|X[k]|');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和变换方法。

3. 熟悉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是利用计算机对信号进行采样、量化、处理和分析的一种技术。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离散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是指时间上离散的信号,通常用序列表示。

2.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特性,如稳定性、因果性、线性等。

3. 离散时间信号的变换:包括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等。

4. 数字滤波器:设计、实现和分析数字滤波器,如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等。

三、实验内容1. 离散时间信号的时域运算(1)实验目的: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时域运算方法。

(2)实验步骤:a. 使用MATLAB生成两个离散时间信号;b. 进行时域运算,如加、减、乘、除等;c. 绘制运算结果的时域波形图。

2. 离散时间信号的变换(1)实验目的: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变换方法。

(2)实验步骤:a. 使用MATLAB生成一个离散时间信号;b. 进行DTFT、DFT和FFT变换;c. 绘制变换结果的频域波形图。

3.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1)实验目的:掌握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2)实验步骤:a. 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如巴特沃斯滤波器、切比雪夫滤波器等;b. 使用MATLAB实现滤波器;c. 使用MATLAB对滤波器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

4. 数字滤波器的应用(1)实验目的:掌握数字滤波器的应用。

(2)实验步骤:a. 采集一段语音信号;b. 使用数字滤波器对语音信号进行降噪处理;c. 比较降噪前后的语音信号,分析滤波器的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离散时间信号的时域运算实验结果显示,通过MATLAB可以方便地进行离散时间信号的时域运算,并绘制出运算结果的时域波形图。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3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3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姓名:班级:通信学号:实验名称:频域抽样定理验证实验类型:验证试验指导教师:实习日期:2013.频域采样定理验证实验一. 实验目的:1. 加深对离散序列频域抽样定理的理解2.了解由频谱通过IFFT 计算连续时间信号的方法3.掌握用MATLAB 语言进行频域抽样与恢复时程序的编写方法 4、用MATLAB 语言将X(k)恢复为X(z)及X(e jw )。

二. 实验原理:1、1、频域采样定理: 如果序列x(n)的长度为M ,频域抽样点数为N ,则只有当频域采样点数N ≥M 时,才有x N (n)=IDFT[X(k)]=x(n),即可由频域采样X(k)无失真的恢复原序列 x(n)。

2、用X(k)表示X(z)的内插公式:∑-=-----=10111)(1)(N k kNN zWz k X Nz X内插函数: zWzkNNN z 1k111)(-----=ϕ频域内插公式:∑-=-=10)2()()(N Kj k Nk X e X πωϕω频域内插函数:e N j N N )21()2sin()2sin(1)(--=ωωωωϕ三. 实验任务与步骤:实验一:长度为26的三角形序列x(n)如图(b)所示,编写MATLAB 程序验证频域抽样定理。

实验二:已知一个时间序列的频谱为X(e jw )=2+4e -jw +6e -j2w +4e -j3w +2e -j4w分别取频域抽样点数N为3、5和10,用IPPT计算并求出其时间序列x(n),用图形显示各时间序列。

由此讨论原时域信号不失真地由频域抽样恢复的条件。

实验三:由X32(k)恢复X(z)和X(e jw)。

四.实验结论与分析:实验一:源程序:M=26;N=32;n=0:M; %产生M长三角波序列x(n)xa=0:floor(M/2);xb= ceil(M/2)-1:-1:0; xn=[xa,xb];Xk=fft(xn,512); %1024点FFT[x(n)], 用于近似序列x(n)的TF X32k=fft(xn,32); %32点FFT[x(n)]x32n=ifft(X32k); %32点IFFT[X32(k)]得到x32(n)X16k=X32k(1:2:N); %隔点抽取X32k得到X16(K)x16n=ifft(X16k,N/2); %16点IFFT[X16(k)]得到x16(n)subplot(3,2,2);stem(n,xn,'.');box ontitle('(b) 三角波序列x(n)');xlabel('n');ylabel('x(n)');axis([0,32,0,20])k=0:511;wk=2*k/512;subplot(3,2,1);plot(wk,abs(Xk));title('(a)FT[x(n)]');xlabel('\omega/\pi');ylabel('|X(e^j^\omega)|');axis([0,1,0,200])k=0:N/2-1;subplot(3,2,3);stem(k,abs(X16k),'.');box ontitle('(c) 16点频域');xlabel('k');ylabel('|X_1_6(k)|');axis([0,8,0,200])n1=0:N/2-1;subplot(3,2,4);stem(n1,x16n,'.');box ontitle('(d) 16点IDFT[X_1_6(k)]');xlabel('n');ylabel('x_1_6(n)');axis([0,32,0,20]) k=0:N-1;subplot(3,2,5);stem(k,abs(X32k),'.');box on title('(e) 32点频域采样');xlabel('k'); ylabel('|X_3_2(k)|');axis([0,16,0,200]) n1=0:N-1;subplot(3,2,6);stem(n1,x32n,'.');box on title('(f) 32点IDFT[X_3_2(k)]');xlabel('n'); ylabel('x_3_2(n)');axis([0,32,0,20])结果如下所示:实验一分析:序列x(n)的长度M=26,由图中可以看出,当采样点数N=16<M 时,x 16(n)确实等于原三角序列x(n)以16为周期的周期延拓序列的主值序列。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通信0303 汪勇 学号:实验一: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 1、实验目的:(1) 熟悉连续信号经理想采样前后的频谱变化关系,加深对时域采样定理的理解. (2) 熟悉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3) 利用卷积方法观察分析系统的时域特性.(4) 掌握序列傅立叶变换的计算机实现方法,利用序列的傅立叶变换对连续信号,离散信号及系统响应进行频域分析.2、实验原理简述:对一个连续信号)(t xa 进行理想采样的过程可用下式表示:^x a(t)= )(t xa p(t)其中^x a(t)为)(t xa 的理想采样,p(t)为周期冲激脉冲,即p(t)=∑∞-∞=n δ(t-nT )^x a(t)的傅立叶变换^X a(j Ω)为^X a(j Ω)=[])(1s m Tn aX Ω-Ω∑∞-∞=上式表明^X a(j Ω)为)(Ωj Xa 的周期延拓,其周期延拓为采样角频率(T s π2=Ω).采样前后信号的频谱示意图见图.只有满足采样定理时,才不会发生频率混叠失真.离散信号和系统在时域均可用序列来表示。

为了在数字计算机上观察分析各种序列的频域特性,通常对()e j X ω在[]π2,0上进行M 点采样来观察分析。

对长度为N 的有限长序列x(n)有()()ee nj N n kj k m x Xωω--=∑=10其中,1,0,2==k k Mkπω,M-1 一个时域离散线性非移变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为y(n)=x(n)*h(n)=()()m n h m x m -∑∞-∞=如果x(n)和h(n)的长度分别为M 和N ,则y(n)的长度为L=N+M-1。

上述卷积运算也可在频域实现()()()e e e j j j H X Yωωω=3、实验内容及步骤首先认真复习采样理论.离散信号与系统.线性卷积.序列的傅立叶变换及性质等有关内容,了解本实验原理与方法.1>编制实验用主程序及相应子程序.①信号产生子程序,用于产生实验中要用的下列信号序列: a) 采样信号序列:对下面连续信号:()()()t u t A t ex ataΩ-=0sin进行采样,可得到采样序列()()()()500,sin 0<≤==Ω=n n u nT A nT n e x x anTa a其中A 为幅度因子,a 为衰减因子,是模拟角频率,T 为采样间隔.这些参数都要在实验过程中由键盘输入,产生不同的x(t)和x(n)b) 单位脉冲序列:()[]n n x bδ=c) 矩形序列:()()10,==N n n R x Nc②系统单位脉冲响应序列产生子程序.本实验要用到两种FIR 系统.()()()()()()()325.215.210-+-+-+==n n n n n n n hR h baδδδδ ③有限长序列线性卷积子程序,用于完成两个给定长度的序列的卷积.可以直接调用MATLAB 语言中的卷积函数conv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3 离散系统的变换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和零、极点分布的概念理解。

二、实验原理:
离散系统的时域方程为
∑∑==-=-M
m m N k n m n x b k n y a
00)()( 其变换域分析方法如下:
X(z)H(z)Y(z) )()()()()(=⇔-=
*=∑∞-∞=m m n h m x n h n x n y
系统函数为 N
N M
M z a z a a z b z b b z X z Y z H ----++++++==......)()()(110110 分解因式 ∏∏∑∑=-=-=-=---==k k
M m m k k k M m m m z d z c K z a z b z H 111100)1()
1()( , 其中 m c 和 k d 称为零、极点。

在MATLAB 中,可以用函数[z ,p ,K]=tf2zp (num ,den )求得有理分式形式的系统函数的零、极点,用函数zplane (z ,p )绘出零、极点分布图;也可以用函数zplane (num ,den )直接绘出有理分式形式的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

使h=freqz(num,den,w)函数可求系统的频率响应,w 是频率的计算点,如w=0:pi/255:pi, h 是复数,abs(h)为幅度响应,angle(h)为相位响应。

另外,在MATLAB 中,可以用函数 [r ,p ,k]=residuez (num ,den )完成部分分式展开计算;可以用函数sos=zp2sos (z ,p ,K )完成将高阶系统分解为2阶系统的串联。

(在实验报告中对这几种函数的使用方法及参数含义做出说明,这一部分手写)
三、实验内容
例1 求下列直接型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并将它转换成二阶节形式
解 用MATLAB 计算程序如下:
num=[1 -0.1 -0.3 -0.3 -0.2];
den=[1 0.1 0.2 0.2 0.5];
[z,p,k]=tf2zp(num,den);
disp('零点');disp(z);
disp('极点');disp(p);
disp('增益系数');disp(k); sos=zp2sos(z,p,k);
disp('二阶节');disp(real(sos));
zplane(num,den)
输入到“num”和“den”的分别为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

计算求得零、极点增益系数和二阶节的系数:
零点
0.9615
-0.5730
-0.1443 + 0.5850i
-0.1443 - 0.5850i
极点
0.5276 + 0.6997i
0.5276 - 0.6997i
-0.5776 + 0.5635i
-0.5776 - 0.5635i
增益系数
1
二阶节
1.0000 -0.3885 -0.5509 1.0000 1.1552 0.6511
1.0000 0.2885 0.3630 1.0000 -1.0552 0.7679
系统函数的二阶节形式为:
极点图如右图。

例2 差分方程
)
3(02.0)2(36.0)1(44.0)(8.0 )
3(6.0)2(45.0)1(7.0)(-+-+--=-----+n x n x n x n x n y n y n y n y 所对应的系统的频率响应。

解:差分方程所对应的系统函数为
3213
216.045.07.0102.036.044.08.0)(--------+++-=z
z z z z z z H 用MATLAB 计算的程序如下:
k=256;
num=[0.8 -0.44 0.36 0.02];
den=[1 0.7 -0.45 -0.6];
w=0:pi/k:pi;
h=freqz(num,den,w);
subplot(2,2,1);
plot(w/pi,real(h));grid
title('实部')
xlabel('\omega/\pi');ylabel('幅度')
subplot(2,2,2);
plot(w/pi,imag(h));grid
title('虚部')
xlabel('\omega/\pi');ylabel('Amplitude')
subplot(2,2,3);
plot(w/pi,abs(h));grid
title('幅度谱')
xlabel('\omega/\pi');ylabel('幅值')
subplot(2,2,4);
plot(w/pi,angle(h));grid
title('相位谱') xlabel('\omega/\pi');ylabel('弧度')
练习1.求系统
54321543212336.09537.08801.14947.28107.110528.0797.01295.01295.00797.00528.0)(-----------+-+-+++++=z z z z z z z z z z z H 的零、极点和幅度频率响应和相位响应。

要求:绘出零、极点分布图,幅度频率响应和相位响应曲线。

代码如下:
clear;
num=[0.0528 0.0797 0.1295 0.1295 0.797 0.0528]; den=[1 -1.8107 2.4947 -1.8801 0.9537 0.2336];
[z,p,k]=tf2zp(num,den);
disp('零点');disp(z);
disp('极点');disp(p);
disp('增益系数');disp(k);
subplot(2,2,1);
zplane(num,den);
title('零极点分布图');
k=256;
w=0:pi/k:pi;
h=freqz(num,den,w);
subplot(2,2,2);
plot(w/pi,abs(h));grid
title('幅度谱')
xlabel('\omega/\pi');ylabel('幅值')
subplot(2,2,3);
plot(w/pi,angle(h));grid
title('相位谱')
xlabel('\omega/\pi');ylabel('弧度')
输出结果:
练习2.求一因果线性移不变系统()0.81(2)()(2)
y n y n x n x n =-+--的单位抽样响应()h n ,单位阶跃响应()g n ,并绘出()jw H e
的幅频和相频特性。

代码:
clear;
w=[0:1:500]*pi/500;
a=[1,0,-0.81];
b=[1,0,-1];
x=[1 zeros(1,25)];
h=filter(b,a,x);
n=0:1:25;
subplot(2,2,1);
stem(n,h,'filled');
title('单位抽样相应');
step=ones(1,25);
subplot(2,2,2);
g=conv(h,step);
N1=0:49;
stem(n1,g,'filled');
title('单位阶跃响应');
[r,p,k]=residuez(b,a);
h=freqz(b,a,w);
magH=abs(h);
phah=angle(h);
subplot(2,2,3);
plot(w/pi,magH,'b'); grid
title('幅度特性曲线');
subplot(2,2,4);
plot(w/pi,phah/pi,'b'); grid
title('相位特性曲线')
输出结果:
练习3.利用MATLAB 计算12318()1834F z z z z
---=
+-- 的部分分式展开式。

代码:
clear;
a=[18 3 -4 -1];
b=[18];
[r,p,k]=residuez(b,a);
实验心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