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学--传统戏曲中的一些服饰分类
在戏曲中对戏曲服装的称谓

在戏曲中对戏曲服装的称谓中国的戏曲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由来自上古时期的古典文学、歌谣和舞蹈组成。
戏曲服装也是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的装束精致,相当复杂,有着鲜明的特色。
为了让观众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角色,戏曲服装也分为不同的称谓。
首先,最经典的戏曲服装就是以着装为重点的“梆子”,这种服装又称为“大梆子”或者“中梆子”。
梆子服装由大披肩、背心、护腰、裤子和裤头组成。
梆子服装的色彩较为简单,常常是采用红、绿、蓝等朴素的颜色,整体上来说,它十分考究大度、雅致,能够体现角色的性格特征。
除此之外,还有以“青衣”为特色的“青衣服”,它是戏曲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装束,主要由青衣、男式背心、裤子和裤头组成。
这种服装色彩十分鲜艳,是登场展示角色重要称谓,能够给观众带来感受激动的视觉效果。
此外,戏曲中还有“银衣”、“金衣”和“墨衣”,它们是戏曲中的上等装束,一般是尊贵的角色穿戴的。
“银衣”的服装,一般是由亮银色的披肩、锦袍和背心组成,本质上来说,它是银色披肩系锦袍而成的,采用精致繁杂的古典图案,表现出尊贵而豪华的风格。
“金衣”则是以金色作为装饰,由金色背心、护腰、裤脚和裤头组成,充满了贵族范儿,丰富多彩。
“墨衣”服装,主要由黑色衣衫、护腰、裤脚和裤头组成,色彩素雅,可以反映出一种高深和文雅的气质。
另外,还有“花衣”、“花袄”和“禅衣”,它们都是戏曲中的高等装束。
“花衣”服装是以花朵或树叶等图案作为装饰,它多线多色,给人一种生动而艳丽的感觉,主要用于表现富贵角色。
“花袄”服装以若干种颜色的衣衫组成,上面镶有花纹装饰,穿戴者仿佛是庄严而又灵动的活画,十分有特色,袖子及衣腰上的花边设计也是它的重要特色之一。
最后,“禅衣”服装是比较特殊的装束,它是以几十种不同的颜色拼接而成的,上面还绣有幅精美的图案,各种拼花的方式也是它的特色之一,这种装束也是表现高僧的标志。
总之,在传统的戏曲表演中,每一种服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装束,同时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服装设计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服装设计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服装设计在戏曲表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服装设计既具有时代的特征,又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和个性。
本文将通过介绍京剧、豫剧和黄梅戏中的服装设计,展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服装之美。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为著名的一种,其服装设计以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的特点闻名。
在京剧中,戏装和妆容都极具戏剧性和象征意义。
首先,京剧中的戏装通常由五色剧服、黄花袄、黄马褂和花白蟒袍组成。
五色剧服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如红色代表勇猛,黑色代表正直等等。
而黄花袄和黄马褂则是京剧中的标志性服装,经常出现在皇帝或官员等高位人物身上,象征着威严和权力。
此外,京剧中的妆容也十分讲究,不同的脸谱色彩代表了不同性格特征,如红色代表勇猛,白色代表痴呆等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服装设计让观众一眼就能辨认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豫剧是河南省地方戏曲中的代表性剧种,其服装设计以简约、古朴为特点。
豫剧中的服装设计注重体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豫剧中,男性演员的服装通常由戴口巾、穿夹脚裤、披黑单、扎红鞋等组成,寓意着朴素的乡村生活和农民的形象。
女性演员的服装则更加多样,有嫁衣、年衣、巧裙、妆茧包、妆壶囊等。
这些服装设计不仅展示了农村女性的质朴和美丽,同时也突显了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情感。
黄梅戏是湖北省地方戏曲中的重要剧种,其服装设计独具特色,充满了江南的浪漫和柔美。
黄梅戏中的服装设计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细节的处理。
男性演员的服装通常由宽松长袍、配以蓝色或黑色的真丝裤等组成。
女性演员的服装则以宽袖、蓬裙和大领子为主,通常由绸缎、彩色纱等材料制成。
服装上的刺绣和螺钿装饰更是让服装变得华丽而精致。
这些服装设计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江南的美丽和柔情,与黄梅戏的唱腔相得益彰。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服装设计丰富多样,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之处。
无论是京剧的艳丽和戏剧性,豫剧的朴素和淳朴,还是黄梅戏的浪漫和柔美,都展示了中国传统戏曲中服装之美。
中国戏剧中京剧的服饰及脸谱 表演者知识

主题:我国戏剧中京剧的服饰及脸谱一、京剧服饰京剧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重要代表,其服饰在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京剧服饰通常包括头面、上衣、下装、鞋袜等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均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特定的设计。
1.头面在京剧表演中,头面是非常重要的服饰部分。
京剧头面通常由头环、发髻、扎辫子的发带、额条、发簪、发钗等多个装饰组成。
不同角色的头面设计各有不同,通过细致的工艺和精巧的装饰,使得角色形象更加鲜明。
2.上衣京剧上衣分为披风、对襟、马褂等多种不同款式。
在京剧表演中,不同的角色穿着不同样式的上衣,通过颜色、面料和装饰等方面的差异,来展现不同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3.下装京剧下装通常指裤子或裙子。
不同角色的下装设计也各有不同,既要符合传统礼仪,又要体现角色的特点和属性。
4.鞋袜京剧表演者的鞋袜也是非常注重细节的。
不同角色的鞋袜设计也有着独特之处,既要考虑行动的便利性,又要体现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气质。
二、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京剧中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具体的化妆和脸谱的绘制,使得演员在舞台上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角色的性格和气质。
1.种类京剧脸谱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划分,可以分为红色脸谱、黑色脸谱、白色脸谱、琉璃脸谱等多种不同类型。
2.意义京剧脸谱在表演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角色,同时也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进入角色,使得表演更加精彩。
三、表演者知识京剧表演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需要学习表演技艺外,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历史文化知识京剧作为我国的传统戏曲,表演者需要对我国历史、文化、戏曲传统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角色。
2.舞台表演技巧京剧表演需要表演者具备高超的舞台表演技巧,包括唱、念、做、打等多方面的表演技能。
3.体能训练京剧表演需要演员具备较强的体能,包括柔韧性、力量和耐力等方面的训练,才能够胜任各种不同角色的表演。
京剧服饰及脸谱在京剧表演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京剧表演者则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胜任这一艺术形式。
国风戏曲服装知识点总结

国风戏曲服装知识点总结一、历史发展国风戏曲服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戏曲表演,早在殷商时期,古人就开始有了歌舞戏曲表演,而在周代歌舞团体的设立表演中又增加了服饰的变化。
到了宋代,随着汴京和临安城的兴盛,以及戏曲、歌舞的繁荣,戏曲表演服饰日益得到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国风戏曲服装在不同朝代有了不同的演变和发展,最后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二、戏曲服装的特点1. 舞台服装的造型丰富多变,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 每个角色的服装都有其独特的形象和特色,通过服装来展现角色的性格、身份和社会地位。
3. 色彩浓烈大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表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4. 民族特色浓厚,中国传统戏曲服装多以汉族传统服饰为主,也兼收并蓄了少数民族的服饰元素,使之更显得丰富多彩。
三、国风戏曲服装的分类国风戏曲服装根据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剧情,可以分为男性服装、女性服装以及儿童服装等多种类型。
其中男性服装一般包括皇帝、宰相、将领、文官、武士等角色的服饰,女性服装则包括皇后、贵妃、宫女、戏子、家姑等角色的服饰,儿童服装则是对少年角色的服饰。
四、国风戏曲服装的设计原则1. 符合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特点,服装应该与角色的人物定位和戏剧情节相符,更好地展现角色的形象和气质。
2. 颜色和图案的搭配要富有变化和层次感,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一步加深角色的形象特点。
3. 要考虑服装的舒适度和舞台表现效果,服装的设计要符合角色的行动要求和表演需要。
4. 服装的材质和面料应该选取高质量的材料,考虑到服装的耐磨性和抗皱性,以及对舞台光线的透过效果。
五、国风戏曲服装的色彩与图案1. 色彩的运用:中国戏曲服装的色彩非常丰富,既有明亮鲜艳的颜色,也有深沉含蓄的色调。
比如在武生角色的服装中,通常使用红色、蓝色、黑色等颜色,而花旦角色的服装则偏向于浅色和柔和的调子。
2. 图案的表现:中国戏曲服装的图案设计特点是面积大、内容丰富、色彩丰富,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
戏曲学--传统戏曲中的一些服饰分类

单于和亲砖
内蒙古包头地区出土。砖上有12个篆体汉字“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这种砖呈正方形,在当时可能是成批生产的。汉朝时,内蒙古包头西至五原,东到呼和浩特,是匈奴族游牧的最南界线,也是呼韩邪单于“近塞而居”的地方。这一带出土的带有和亲汉字的建筑材料,正是西汉时期“胡汉和亲”的历史物证。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图画说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汉骑兵俑
这是1965年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的。当时这个墓的11个陪葬坑中共出土了步兵俑1965个,骑兵俑583个,号称“三千人马”。骑马俑的马大小有两种,但骑俑的大小都相同。大的马俑高68厘米,马的毛色有黑、红、紫三种,马身上都有彩绘的鞍韂和辔头等。小的马俑高50厘米,毛色比大马俑多一种白色,其他都与大马相同。马的姿态生动,有的静立,有的昂头嘶鸣。骑俑身上有红、白、绿、紫等色的彩绘服饰,有的还披黑色铠甲。骑俑手握缰绳,双眼注视前方。杨家湾汉墓骑兵俑,对研究汉代兵制、骑兵阵法的运用等方面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昭君出塞
这是一幅王昭君自愿出宫远嫁匈奴的想象画,作者李惠乔。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提出愿为汉婿,复通和亲之象。元帝准其要求,昭君自请远嫁匈奴。这年冬天,昭君戎装乘马,怀抱琵琶离开长安时,文武百官一直送到十里长亭。到匈奴后,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阏氏”即皇后,“宁胡”即胡汉和平安宁之意。昭君姿容艳美,光彩照人,通情知理,深得呼韩邪单于钟爱。昭君出塞后几十年,匈奴与汉朝长期和睦相处,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有所发展。边境安宁,百姓免遭战争之苦。
京剧程式——服饰篇

京剧程式——服饰篇京剧程式——服饰篇京剧服装1.大衣:大衣类中的服装名称有:蟒、改良蟒、旗蟒、官衣、改良官衣、学士官衣、判官衣、开氅、鹤氅、帔、八卦衣、法衣、僧衣、褶子、宫装、古装、裙、裤、袄以及其它服饰配件。
大衣类中各种服装名称在使用上有它的一定范围,如:表现宫廷帝王将相以及朝廷名官等身份的人物通常穿蟒,身居地方官员则穿官衣,但蟒和官衣都属于朝服及礼服。
皇帝身份的有《上天台》中的刘秀、《金水桥》中的唐太宗等。
身为亲王的有《辕门斩子》中的赵德芳,身为大将的廉颇,官居首相的蔺相如,其它朝廷命官,可为朝中大臣,在面见皇上时必须穿蟒。
另在各历史时期被朝廷称之为"草寇"和敢与朝廷分庭抗礼者,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敢穿着蟒服或自称皇帝或占山为王。
如:晁盖、宋江等。
团龙蟒表现地方官员的知府、知县可穿官衣,在舞台上有一句台词"相府门前七品官",也说明相当与这种身份者均穿官衣,如《七品芝麻官》中的知县,《玉堂春》中的潘必正、刘秉义等。
表现帝王、官宦绅士在休闲之时常用服装有:帔,开氅,褶子。
如:《上天台》中的刘秀,《斩黄袍》的赵匡胤则穿帔。
《碧波潭》中的金宠,《文昭关》中的东皋公,《打渔杀家》中的丁员外也穿帔。
又如《锁五龙》中的唐王,《将相和》中的廉颇、蔺相如均穿开氅。
皇帔为塑造女性的朝廷命官,皇后、嫔妃等的主要服饰有:女蟒,女官衣,宫装等。
如《打龙袍》中的李后,《打孟良》中的佘太君,《大保国》中的李艳妃,均穿蟒;《樊江关》中的柳迎春穿官衣;又如《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上天台》中的娘娘则穿宫装。
女蟒为塑造女性中的夫人、小姐、女仆以及家贫妇女的主要服饰有:女帔,女褶子,裙,裤,袄等。
女帔是夫人、小姐的主要服饰,如:《碧波潭》中的金夫人及小姐金牡丹,《春草闯堂》中的相府小姐,《卖水》中小姐。
女褶子在旦行中分为两种样式,其一是老旦行当穿着的,其二是青衣行当穿着的。
在青衣行当穿着的女褶子类中又分花、素两种,女花褶子多为小姐穿着的,主要为穿帔时的一种衬衣。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1.武生服饰:武生角色是京剧中的男性戏曲演员。
他们的服饰以战争时期的官方军官装饰为主要特点。
武生角色的头饰是带有宝石、珠宝和鹦鹉羽毛的帽子,通常较高且配有漂亮的花纹。
他们的上衣通常为长袍,而下身则是宽松的裤子。
武生服饰通常以鲜艳的颜色和华丽的细节装饰来展示角色的地位和权势。
2.丑生服饰:丑生角色是京剧中的喜剧角色,他们的服饰以幽默和夸张的特点为主要特征。
丑生的头饰通常是戏剧性的,如翻开的船帆形状、大大的金鱼眼等。
他们的上衣也是夸张而宽松的,通常有大量的装饰和绣花。
丑生的服饰色彩丰富多样,以明亮的颜色和大胆的图案为特点,以凸显他们的喜剧角色的特点。
3.净生服饰:净生角色是京剧中的女性角色,她们的服饰以优雅和精致的特点为主要特征。
净生的头饰通常是盘发或装饰有花朵和羽毛的发髻。
净生的上衣通常是长袍,修身而具有流动感。
她们的裙子通常是宽松的和下垂的,以强调她们的舞蹈动作的优雅和灵动。
4.花旦服饰:花旦角色是京剧中的女性角色,她们的服饰以青春和美丽的特点为主要特征。
花旦的头饰通常是高高卷起的发髻,装饰有花朵和珠宝。
花旦的上衣通常是修身的短袖衫,展示她们的纤细腰身。
她们的裙子通常是宽松的和下垂的,以突出她们的舞蹈动作的优雅和灵动。
花旦的服饰色彩明亮,常用粉红、浅紫和浅黄等柔和的颜色,以凸显她们的女性特质。
5.旦角服饰:旦角角色是京剧中的女性角色,她们的服饰以成熟和庄重的特点为主要特征。
旦角的头饰通常是高高卷起的发髻,装饰有花朵和珠宝。
她们的上衣通常是修身的长袍,展示她们的庄重和气质。
旦角的裙子通常是宽松的和下垂的,以突出她们的舞蹈动作的庄重和优雅。
旦角的服饰色彩通常是淡雅的颜色,如深蓝、嫩绿和浅紫等,以突出她们的成熟和庄重。
总的来说,京剧的服饰特点可以分为武生服饰、丑生服饰、净生服饰、花旦服饰和旦角服饰五类。
每一类角色都有不同的服饰风格,通过服饰的色彩、款式和细节来展示角色的身份、性格和地位,丰富了京剧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戏曲服饰分类

中国戏曲服饰分类中国戏曲服饰分类大衣箱传统戏曲中角色穿的衣服,统称“大衣”。
置放文服蟒、官衣、帔、开氅、褶子等的衣箱,称为“大衣箱”。
一、富贵衣富贵衣,即“穷衣”,是大衣箱中第一件戏衣。
即在青褶子上缀若干块不规则的杂色绸缎,表示衣服破烂,满缀补丁。
为穷途潦倒的书生所穿。
这些书生后来又发达富贵了,故名“富贵衣”。
二、蟒蟒,传统戏曲中龙袍、蟒袍的简称。
模仿明代蟒衣制成。
在明代,蟒衣是皇帝的特赐品。
其样式为圆领大襟,宽袖,袖褃下有摆,绣有各种蟒纹。
单蟒面都斜向;坐蟒则面正向,尤贵。
中国封建社会,服装色彩的等级制在戏曲服装上也有一定的反映。
以蟒袍为例,明黄色蟒始终为帝王、后妃专用,五爪明黄蟒则为皇帝的龙袍。
蟒袍最初有五色:红、绿、黄、白、黑,即后来的上五色;至清末,又增加紫、粉红、湖色、深蓝、秋香或古铜色,即后来的下五色。
十色蟒称“双堂蟒”。
大衣箱备男蟒十件,女蟒五件。
1、男蟒有十团龙老生蟒、散团龙小生蟒、打龙净角蟒和改良蟒。
2、女蟒有旦角蟒、老旦蟒和镶边女蟒(花衫蟒)。
旦角蟒,为后妃、公主、郡主、贵妇、女将等穿。
穿时,颈围大云肩,腰际挂玉带,内系裙子。
老旦蟒,为神话剧中的王母、传统戏中的太后、年老郡主、一品诰命夫人所穿。
其角色由老旦扮演,故称“老旦蟒”。
穿时不加云肩,腰围玉带或系丝涤,内系裙子。
镶边女蟒(花衫蟒),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早年扮演《贵妃醉酒》的杨贵妃时创作的,具有“梅派”特色的服饰。
三、官衣官衣,是模仿明代文武官常服“团领衫”而制作。
上层人物到一般官员穿的礼服,还有些武将在上朝办公时候都可以穿。
它的一个特点是:前胸后背缀有方形“补子”两块,上绣飞禽或走兽,以衣色来区分官秩,分男官衣和女官衣。
1、男官衣,除男官衣,还有判官衣、丑官衣、改良男官衣和女官衣。
2、女官衣,式样同旦角蟒,腋下无摆,长仅过膝,穿时腰际挂玉带。
老旦穿时可腰际可系丝涤。
老旦穿紫、秋香、古铜色女官衣,故又称“老旦官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学--传统戏曲中的一些服饰分类.txt3努力奋斗,天空依旧美丽,梦想仍然纯真,放飞自我,勇敢地飞翔于梦想的天空,相信自己一定做得更好。
4苦忆旧伤泪自落,欣望梦愿笑开颜。
5懦弱的人害怕孤独,理智的人懂得享受孤独戏曲学--传统戏曲中的一些服饰分类
在我国的戏曲舞台上,传统戏是经久不衰的一朵奇芭,其服饰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赞叹。
下面仅举出一些传统戏中的服饰以作参考。
皇帽
──戏曲盔帽。
也叫“王帽”或“堂帽”。
为剧中皇帝专用之礼帽。
帽形微圆,前低后高,金底,上铸金龙,缀黄色绒球,后有朝天翅一对,左右各挂黄色大穗。
纱帽
──戏曲盔帽。
帽形微圆,前低后高,纯黑色。
两旁插方翅者,为生角扮演的忠正文官所戴。
如《群英会》中的鲁肃;插尖翅者为净角扮演的奸邪者所戴。
如《四进士》中的顾读;插圆翅者为丑角扮演的文官所戴。
蟒
──戏曲服装。
圆领、大襟、大袖、长及足,满身纹绣:上为云龙,下为海水,为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公服。
又有男蟒、女蟒之分。
女蟒较短,绣龙凤,为后妃、贵族妇女所穿。
一般说来,皇帝穿黄色蟒袍;臣僚所穿,以红蟒为贵重;性格粗豪者服黑蟒、蓝蟒;年轻俊雅者服白蟒、粉色蟒;年长者服古铜色或香色蟒。
无论穿男蟒、女蟒,都要腰围玉带。
官衣
──戏曲服装。
传统戏曲中的文官服,样式与蟒同,圆领大襟,无满身纹绣,只在胸前和后心有方形补子各一块,上绣仙鹤等飞禽,颜色有紫、红、蓝、黑等。
依官阶大小分别,宰相、国老等着紫色,巡按、府道等着红色,知县等着蓝色,黑色则为驿丞门官穿用,又称素服。
女官衣较男官衣稍短,颜色有红、秋香色2种。
红官衣为一品夫人穿用,也作为传统的结婚礼服。
箭衣
──戏曲服装。
圆领、大襟、马蹄袖或敞袖,前后开衩齐腰,长及足。
原为清代官服,用于戏曲舞台则上自皇帝、高级将领,下至一般武士,绿林人物皆可穿用。
分龙箭(上绣龙纹、下绣海水)、花箭(上绣团花)、素箭。
龙箭为皇帝及高级将领穿用;花箭为一般武将穿用;素箭有黑、蓝等色,为公差、老军穿用。
靠
──戏曲服装。
又称“甲”。
传统戏中武将的装束。
圆领、紧袖、长及足,分前后两片,上下及两肩绣鳞纹或丁字纹,中部靠肚略阔,硬里、凸起,绣虎头纹或龙纹,背间有一虎头形的背虎壳,上可插四面三角形靠旗,腿部有两块护腿,为靠牌。
靠有软、硬两种,软靠不用靠旗。
依剧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和脸谱区分靠的颜色。
女靠自腰及足缀有彩色飘带数十根,胸前加护心镜。
翎子
──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盔帽上的饰物,即雉尾。
成对插于盔头两侧,可增加美观,演员用以表演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用于传统戏中番王、番将、山大王、妖精等。
有些英武的青年将领,如吕布、周瑜等也戴。
盔头
──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通称。
大体分为冠、盔、巾、帽四类。
冠为帝王、贵族的礼帽;盔,为武职人员所戴;巾,多为软质,属于便服;帽类比较复杂,自皇帽至草帽,名目繁多。
与盔头配合戴用的还有许多附件,如驸马翅、翎子、狐尾等。
盔头按人物身份、性别、年龄等的不同而分别使用。
靴
──传统戏曲常用的高帮或长帮的鞋。
种类繁多,有高方、朝方、快靴、虎头靴等。
高方即厚底靴,高腰,方头,底厚二、三寸,黑缎面,白底,为生、净角色穿蟒、官衣、靠等作庄重威严打扮穿用。
朝方底稍薄,一般为丑扮官员、文人穿用。
快靴半高腰,薄底。
虎头靴前端饰有虎头纹,多为武生穿用,便于开打。
罪衣罪裙
──一种戏曲服装。
也叫罪衣裤。
立领、对襟、普通袖,红色,布质,为传统戏曲中的罪犯专用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