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理学实验五 鱼类性腺发育组织切片观察
鱼类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

鱼类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引言染色体在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基因组结构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采用细胞学技术,制作鱼类染色体制片,并观察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进一步了解鱼类的细胞遗传学特征。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新鲜鱼悬浮液- 漂白液:含有3%的鳗鱼酸和0.9%的氯化钠溶液- 10%氯化锂溶液- 醋酸铬酸乙酯溶液- 各类显微镜标本玻片- 显微镜- 辅助工具:玻璃棒、塑料移液管等2. 实验步骤:- 步骤1:取适量鱼悬浮液放入离心管中,离心后将上清液倒掉;- 步骤2:向离心管中加入适量漂白液,并在4°C下放置1小时,使细胞解离;- 步骤3:去除漂白液,加入10%氯化锂溶液,温和摇动离心管,使细胞悬浮均匀;- 步骤4:去除锂溶液,加入醋酸铬酸乙酯溶液,摇动离心管,使细胞制片;- 步骤5:将制片取出,放入烘箱中,将其加热至80°C,使制片固定;- 步骤6:将制片放入显微镜标本玻片中,加入一滴甘油,并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结果与讨论通过制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得到鱼类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信息。
鱼类的染色体通常是线状的,并且数量较多。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状、大小和着色情况,了解不同种类鱼类的染色体差异。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漂白液和锂溶液来解离细胞和制备染色体制片。
漂白液可以去除细胞内的色素,提高显像效果。
锂溶液则是用来均匀分散细胞和保持形态的。
制片成功后,我们将制片放入标本玻片中,加入甘油来保持制片的透明度。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可以调整倍镜放大倍数,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鱼类的遗传特征和进化关系。
不同物种间染色体的差异可以为物种分类和生物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
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鱼类染色体制片,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该实验方法为研究鱼类细胞遗传学特征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五鱼类的观察与解剖

六 作业:画出鲤鱼内部解剖图(原位观察图或 各系统图)。 思考:鱼适合于水生生活的特征有哪些?
• 鳔:位置与鳔管走向、开口部位
• 生殖系统:生殖腺——精巢、卵巢; 生殖导管——短细
• 排泄系统:肾脏(头肾)、输尿管、膀 胱(输尿管膀胱)、尿道、泄殖腔
• 循环系统:心脏——心室、心房、静脉窦、动脉球
探索性观察
剪开口腔观察各部内容
• 舌、咽骨、咽齿、角质垫
五 注意事项
• 操作要规范,观察要仔细; • 尽量原位观察,保持器官的完整性,不随意剪
• 鱼体量度:实习 (P74-76实验18)
标本演示:骨骼系统
•
2、内部解剖与观察:
• 呼吸系统:鳃——鳃盖、鳃裂、鳃弓、鳃隔、 鳃耙、鳃片、鳃小片、鳃丝
• 脑:从眼眶下剪开,向后至颅骨末,去除顶盖、 颅侧骨,完全暴露:五部脑、嗅球、视叶
嗅叶间脑
嗅束
小脑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迷走叶
脑上腺
小脑瓣 小脑
迷走叶 面叶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五鱼类的观察与解剖
二、 实验内容:
1、文昌鱼装片与切片观察 2、鱼类外形、骨骼的观察、及分类(P74-
76) 2、鲫鱼大脑结构、内部解剖与观察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1、文昌鱼装片与切片 2、活鲫鱼、鱼骨标本 3、解剖器具、解剖盘等
四、 实验步骤:
• 1、文昌鱼观察
• 整体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调节光 栅,可见肌节(肌肉、肌隔)、背鳍、 尾鳍等、鳍条、背神经管、脑眼、脊索、 腹孔;(注意各结构特点与位置)
延脑
视神经
大脑
中脑 间脑 三叉神经 外外展展神神经经 舌下神经
鱼类性腺

第V时相
次级卵母细胞,明显的极化现象,核膜 溶解,细胞掉到卵巢腔中或排出。
各时期卵巢的切片图
2、卵巢发育分期
Ⅰ期:卵原细胞; Ⅱ期:初级卵母细胞小生长阶段; Ⅲ 期:初级卵母细胞大生长阶段; Ⅳ期:晚期初级卵母细胞阶段; Ⅴ期:次级卵母细胞阶段; Ⅵ期:卵排放。
鱼类性腺
精巢:认识精巢的一些基本组织,了解生 殖细胞各个形态,分期及相关特点
次级精母细胞,呈圆形,较小,直径为 3.5~4.0µm,细胞质很少,核的嗜碱性增加, 存在的时间短暂。
精子细胞(spermatid)
细胞小,直径为2.5µm,无明显的细胞质, 只含有强嗜碱性的细胞核。
精子(sperrnatozoa)
精巢中最小的一种细胞,有特殊的形态。 多数鱼类精子由头、颈、尾三部分组成。
第Ⅱ时相
初级卵母细胞小生长期,细胞呈多角形, 直径为 90~300µm,细胞质嗜碱性,有卵黄 核。
第Ⅲ时相
大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为 250~500µm,有二层滤泡膜,出现辐射带, 细胞质为弱嗜碱性,出现液泡和少量卵黄 颗粒。
第Ⅳ时相
晚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直径为 800~1580µm左右。辐射带增厚,卵黄颗粒 几乎充满核外空间,细胞质嗜碱性,细胞 核极化。
白膜
板层状结构
产卵板
成熟突破滤泡膜跌入卵巢腔
卵巢的外部结构
1卵巢 2肾脏 3,4输尿 管 5输卵管 6泄殖腔
刀鲚的卵巢
卵子
弹涂鱼卵 中华鲟卵
1、不同发育阶段生殖细胞的形态
第Ⅰ时相 第Ⅱ时相 第Ⅲ时相 第Ⅳ时相 第V时相
第Ⅰ时相
卵原细胞,体积最小,直径为12—22µm, 有明显的细胞核。
成熟类精巢
鱼类生理学实验指导

鱼类生理学实验指导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目的学习生理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了解刺激的种类。
原理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若将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放在任氏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可保持不变。
若给神经或肌肉一次适宜刺激,可在神经和肌肉上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肉眼可看到肌肉收缩和舒张一次,表明神经和肌肉产生了一次兴奋。
在生理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等,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动物与用品蟾蜍或蛙、任氏液、食盐、1% H2SO4滤纸、普通剪刀、手术剪、眼科镊(或尖头无齿镊)、金属探针(解剖针)、玻璃分针、蛙板(或玻璃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锌铜弓(或电子刺激器)、酒精灯。
实验步骤与项目破坏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手搓)。
左手握住蟾蜍,使其背部向上,用大拇指或食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拱起为宜)。
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图)。
然后将探针改向前刺入颅腔内,左右搅动探针2~3次,捣毁脑组织。
如果探针在颅腔内,应有碰及颅底骨的感觉。
再将探针退回至枕骨大孔,使针尖转向尾端,捻动探针使其刺入椎管,捣毁脊髓。
此时应注意将脊柱保持平直。
针进入椎管的感觉是,进针时有一定的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蟾蜍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
若脑和脊髓破坏完全,蟾蜍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
此时可将探针反向捻动,退出椎管。
如蟾蜍仍有反射活动,表示脑和脊髓破坏不彻底,应重新破坏。
2.剪除躯干上部、皮肤及内脏用左手捏住蟾蜍的脊柱,右手持粗剪刀在前肢腋窝处连同皮肤、腹肌、脊柱一并剪断,然后左手握住蟾蜍的后肢,紧靠脊柱两侧将腹壁及内脏剪去(注意避开坐骨神经),并剪去肛门周围的皮肤,留下脊柱和后肢。
鱼类学实验报告五

实验五不同家鱼部分生物学形状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二)材料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
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
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I期:性腺呈透明细线状,紧败矛鳔下诱侧的体腔膜上,肉踉无法区别雌雄。
Ⅱ期:卵巢为扁带状,淡红色,表面有分枝状的细长血管,卵相互紧依,肉跟看不清卵粒,用放放大镜可见卵粒,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
Ⅲ期:卵巢椭圆形,黄橙色,前部宽大,表表有血管分布,肉跟可见卵粒;邻粒开始沉积卵黄,精巢圆杆状,粉红色,压挤精巢或剪开精巢无精液流出。
Ⅳ期:卵巢增大,橘黄色,占据大部腹腔,卵巢膜具弹性,血管发达,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
到Ⅳ期末,肉眼可见卵核。
精巢呈乳白色,早期阶段无精液流出;晚期能挤出少量白色精液。
V期:卵粒流动;提起鱼钵;卵屈生殖孔滞出。
提起雄鱼或轻压腹部,糟液从生殖孔涌出。
Ⅵ期:当年生殖过的性腺,卵巢体积大大缩小,松软,表面充血,外观呈紫红色,残留少量卵精巢体积显著缩小,呈淡红色。
鱼类生理学实验

鱼类生理学实验鱼类生理学实验是一种以观察、记录和探究鱼类生理活动为主要目的的科学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通过分析和记录鱼类的各种生理参数来研究鱼类的生理机能和生存环境,为人类保护和利用鱼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也大有益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下鱼类生理学实验的步骤。
第一步:实验前准备在进行鱼类生理学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工具,例如水槽、溶氧计、温度计、酸碱度计等,以及实验所需要的鱼类。
同时,还应当选择合适的实验环境和时间,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步:实验设计在实验前,应当做好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
包括确定实验所需参数、测量方法和实验流程等,以及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特别要注意实验过程中鱼类的健康状况和安全,尽量减少实验对鱼类的伤害和不适。
第三步: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认真按照实验方案和操作流程进行,同时密切观察实验结果和变化,及时纠正实验中出现的偏差。
例如,在测量鱼类心跳频率时,需注意测量频率和时间间隔,排除外界干扰,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第四步: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操作结束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归纳,将鱼类的生理参数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鱼类的生理机能和环境适应性等问题。
同时,需要对实验结果加以解释和说明,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实验成果。
总结:鱼类生理学实验是一种富有启发性和具有科学价值的实验,并有助于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并认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提高实验成果的应用价值。
鱼类性腺发育研究进展

鱼类性腺发育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鱼类性腺发育研究是水产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于理解鱼类的繁殖机制、提高养殖产量以及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鱼类性腺发育研究的进展,包括性腺的组织结构、发育过程、调控机制以及环境因素对性腺发育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全面的研究参考,推动鱼类性腺发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对鱼类性腺的组织结构和发育过程进行概述,包括性腺的形态特征、细胞类型以及发育阶段等。
我们将探讨性腺发育的调控机制,包括内分泌激素、基因表达以及信号通路等方面的研究。
我们还将关注环境因素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水质等因素对性腺发育的调控作用。
我们将对鱼类性腺发育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全面展示鱼类性腺发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也希望本文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和从业者对鱼类性腺发育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共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鱼类性腺发育的生物学基础鱼类性腺发育的生物学基础涉及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遗传层面,鱼类的性腺发育受到一系列基因的精细调控,这些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表达,共同影响性腺的分化、发育和成熟。
内分泌因素在鱼类性腺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促性腺激素(GTH)和性类固醇激素(如睾酮和雌二醇)等,它们通过复杂的反馈机制调控性腺的发育和功能。
环境因素也对鱼类性腺发育产生显著影响。
水温、光照、水质、食物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鱼类内分泌系统的改变,进而影响性腺发育。
例如,水温的升高可能促进鱼类性腺的发育和成熟,而水质污染则可能导致性腺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
在鱼类性腺发育过程中,性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生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以及性腺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等。
鱼类生理学具体实验内容

鱼类生理学实验实验一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及反射弧的分析实验项目学时:3** 实验要求:■必修□选修一、实验目的及要求:通过对某些脊髓反射(如脊蛙的屈肌反射)的分析,了解反射弧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蛙趾引起屈肌反射。
以脊蛙的屈肌反射为指标,观察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并分析它们产生的机制。
二、实验基本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规性律性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将动物的高位中枢切除仅保留脊髓的动物成为脊髓动物(如脊蛙),它们产生的反射活动为单纯的脊髓反射,由于失去高位中枢的控制反射活动较为简单,便与观察与分析反射过程的某些特征。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引起反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
如:反射时(从刺激作用于感受器至效应器出现反应所经历的时间)的长短、反射活动空间范围的大小、反射活动持续时间的久暂以及引起反射活动的刺激条件等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蟾蜍、硫酸溶液(0.1%,0.3%,0.5%,1%)、纱布。
蛙类手术器械、铁架台、血管钳一把、秒表、玻璃平皿、肌夹、搪瓷杯、小滤纸(约1cm×1cm)、烧杯。
四、实验内容或步骤:1、实验准备取蟾蜍一只,用粗剪刀由两侧口裂剪去上方头颅,制成脊蟾蜍。
将动物俯卧位固定在蛙板上,于右侧大腿背侧纵行剪开皮肤,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沟内找到坐骨神经干,在神经干下穿一条细线备用。
手术完后,用肌夹夹住动物下颌,悬挂在铁架台上。
2、实验项目(l)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①反射时的测定:在平皿内盛适量0.1%硫酸溶液,将蟾蜍一侧后肢的一个脚趾尖浸入硫酸溶液中,同时按动秒表记录从浸入时起至后肢发生屈曲所需要的时间,并立即将该足趾浸入搪瓷杯水中浸洗数次,然后用纱布拭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