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N与三种主流有线接入技术的比较

EPON与三种主流有线接入技术的比较
EPON与三种主流有线接入技术的比较

EPON与三种主流有线接入技术的比较

目前在宽带接入市场上,主流的有线接入技术主要是ADSL和FTTB+LAN两种。在未来的FTTH的应用中,则主要还有点对点的MC方案。下面对这三种方案和EPON在可用带宽、维护费用、升级性、建设成本(设备和工程)等方面做一个综合的比较。

1与ADSL 的比较

从带宽方面看,ADSL能满足一些用户上网的基本需求。但是ADSL是上行和下行不对称的技术,而且上行带宽小,无法满足交互式业务的需求,如互动游戏、视频点播、远程教育、SOHO办公等。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P2P(peer to peer)文件共享应用,对双向带宽更是有着极大的需求。据统计,国外P2P网络流量已占据了整个网络流量的40%,给互联网带来巨大的带宽扩容压力。这些当前日趋流行的业务都是宽带网络的发展方向,运营商的利润增长点,而ADSL网络在带宽方面却后继乏力,难以胜任。因此,在带宽方面EPON网络有着毋庸置疑的优势。

从维护费用方面来看,由于ADSL的带宽随着传输距离增长而急剧下降,所以其节点相对较多,维护工作量大,维护费用较高。而EPON 方式采用光纤接入,不仅稳定性较ADSL高,故障率低,中间的无源光网络的维护工作量也远小于ADSL。

从升级性和发展前途看,由于ADSL存在速率低、出线率不高、距离短、线间干扰影响用户使用等固有缺陷,用户数量不能无限制发展,更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对速度稳定性的要求,尤其是无法满足那些使用宽带业务频繁的APRU值较高的客户。而EPON技术则可以通过增加PON接口卡,提高速率来实现平滑扩容,不断满足客户的新需求,具有良好的升级性。

从成本方面看,ADSL作为对已有铜线资源持续使用的一种方式,初期投资确实比较低,但需要不断地进行后期维护,特别是受出线率限制原有铜缆使用饱和之后,铺设新缆的费用与建设EPON网络相比将没有明显的优势。当用户带宽需求增加,必须缩短铜线长度时,DSLAM 将不得不下移,这样,不仅占用了大量骨干网光纤资源,而且还不符合接入网“少层级、少局所、大容量”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ADSL技术只在宽带用户发展的初期在成本方面比EPON技术占优势,而其他方面则远不及EPON技术,属于典型的过渡技术。目前,随着宽带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ADSL已经开始撞到了发展的“天花板”,运营商纷纷开始着手试用各种ADSL替代技术,其中EPON 被特别看好。

2与FTTB+LAN 的比较

FTTB+LAN宽带接入也是基于以太网技术的,采用光纤网络实现吉比特/百兆到大楼或社区,结合五类线实现百兆到楼宇,十兆到用户。基于以太网技术的FTTB+LAN宽带接入网是由局端设备和用户端设备组成。局端设备一般位于城域网局端接入节点机房,用户端设备一般位于小区机房或大楼内;或者局端设备位于商业大楼内,而用户端设备位于楼层内。局端设备提供与IP骨干网的接口,用户端设备提供与用户终端计算机相接的10/100 BASE-T接口。局端设备与用户端设备之间采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局端设备具有汇聚用户端设备网管信息的功能。

从带宽方面看,FTTB+LAN和EPON都是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从局端到用户端都是干线部分采用光纤,末端采用五类线。因此二者在接入带宽方面没有本质差别。不过从服务等级上看,EPON可以提供物理隔离的以太网专线功能,在安全性方面略胜一筹。

从维护费用方面来看,由于FTTB+LAN的方式局端和远端是两个独立的交换机,不能统一管理,因此对两端维护人员的要求都比较高。而EPON的局端OLT和用户端ONU是作为整个EPON网络中的成员来统一管理,可以方便地在局端对整个网络状态进行统一采集和分析,这样就可以由网管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降低了对用户端线路人员的

要求。而且EPON作为电信级设备,在标准中制定了丰富的运行管理维护(OAM)方面的信息,管理能力较传统以太网设备有质的飞跃。因此从长远来看,EPON的维护费用方面较FTTB+LAN的模式要低。

从升级性方面来看,EPON和FTTB+LAN的最大差异在于从局端到用户端的干线部分,EPON基于点到多点的拓扑结构,而FTTB+LAN则是基于点到点的拓扑结构;FTTB+LAN消耗的干线光纤数量和局侧设备光端口数量的差别将随网络规模的扩大,成倍数扩大。而EPON技术则是由多个用户共享干线光纤和局端光口,可以比较从容地应对用户规模的快速增加。

从成本方面看,用户端设备EPON的ONU和FTTB+LAN的带管理功能的接入交换机二者的价格相当,而局端设备EPON的OLT比FTTB+LAN

的局端汇聚交换机价格要高,因此在用户规模较小时,FTTB+LAN的方案比EPON方案的设备成本低。在工程费用方面,二者相当。随着用户数量增加,经过分摊之后的OLT成本将和光口扩容之后的汇聚交换机加上增加的干线光缆的成本相当。当用户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EPON的成本将比FTTB+LAN要低。

综上所述,FTTB+LAN和EPON技术相比,没有明显优势,而且在管理能力和提供的业务方面还略逊一筹,特别在用户规模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在成本方面也处于劣势。

3与MC 的比较

MC是点对点的光纤接入方案,EPON是点对多点的光纤接入方案。

同为光纤接入方案,从带宽方面来看,二者无明显优劣。

从维护方面来看,二者的可靠性相当,而MC的管理能力则不及EPON,MC作为简单的物理层传输设备,其功能也不及EPON强大。

从升级性方面来看,随着用户数目的增加,MC的扩容升级要同时增加干路光纤、局端和用户端光口,EPON则在多数情况下,只需增加用户端光口即可。因而MC的升级成本要比EPON高。

从成本方面来看,单个MC设备的成本要比EPON的ONU和OLT都低,这也是MC最主要的一个优势所在。但网络的综合建设成本要包括设备成本和工程线路成本。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MC方案的线路成本也要呈线性增长,在用户数量达到某个值时,MC网络的总体成本将和EPON相当,之后,随着用户数量的继续增加,EPON将越来越呈现出在上规模之后的成本优势。

下面,将对MC和EPON的总体网络成本进行具体分析,经过计算,找到二者成本相当时的用户规模。

4成本分析

网络的总体建设成本主要包括节点设备成本和工程线路成本两部分。

4.1节点设备成本

在FTTH应用中,EPON采用1:32的分支比,即一个OLT侧光口,可以同时接入32个远端ONU用户。参考日本市场Yahoo BB部署EPON 的设备价格,经过分摊之后的单用户成本约为2000 RMB/线。

MC采用点对点方案,一个用户需要一对MC设备,目前20 kmMC的国内市场价格约为1000 RMB/线。

4.2工程线路成本

工程线路成本的构成比较复杂:包括光纤、活接头、熔接点等光缆材料费用和管道、线杆、光交接箱、分线盒、设计施工等工程费用。在光纤方面,选用G.652光纤,采用8芯的光缆,另外考虑到光纤安装、接头、成端的费用,同时参考现在市场上一些项目建设的成本预算,光纤线路折合到每芯的材料费用大约200 RMB/芯公里。

在EPON系统的树型结构中,在分支处需要无源光分支器。目前市场上1:32光分支器的用量较小,价格较高,大约为3 300 RMB,折合每线成本约为100 RMB/线。在FTTH规模应用时代,该价格会有较大下降。

在光纤线路建设中,采用工程上常用的管道建设方案。工程建设费用主要包括光纤光缆敷设费用(含全部辅材及施工费,设计费),管道

和杆路建设费(含全部辅材及施工费,设计费)。

其中光缆的敷设费用,包括接头费用,跟纤芯数量也有直接的关系,参考一些项目建设成本数据,一般情况下是材料费的一倍左右,参考前面的材料成本,可得到管道光缆的铺设费用为200 RMB/芯公里左右。

管道材料及杆路建设费用的计算如下:管道在接入网中一般是采用一孔到两孔PVC(聚氯乙烯)管接入,这样可以放置5到10根子管或光缆。管道材料一般15 000 RMB/管孔公里,这里按单孔考虑。放置五根子管的材料费为10 000 RMB/公里。管道施工费(赔补)各地区差别较大,这里取均值为6-7 RMB/管孔公里,这样单孔管道的平均造价(包括PVC大管和子管材料,施工费用,赔补费用)大概在8 RMB//管孔公里左右。考虑到每一个管孔可以放五根子管,每根子管放一根光缆,则1.6万RMB/子管孔公里。这里再假设每根光缆的芯数是24,管道费用分摊到每根光纤约为670 RMB//管道光纤公里。在我们的计算中考虑在局端到分支点的干路上使用管道光缆。

在从分支点到用户的距离考虑使用架空光缆,同样也有两部分费用,光纤费用和杆路费用(如立杆,放吊线和拉线及赔补费用),参考一般的施工情况,平均费用在1.5万RMB/公里。按一次摆放5根24芯的光缆来计算,同上面的考虑管道平摊到每根光纤的思路,这里得到杆路费用分摊到每根光纤费用为15 000 RMB/(24*5)=125 RMB/杆

路光纤公里。

下面,将根据上面数据分别计算MC和EPON的工程线路费用。首先,需要设定线路长度。

从国外的一些参考资料来看,5 km的覆盖半径可以包括90%以上的用户,因此假设平均干路光缆长度为5 km,引入段入户光缆长度为2 km。

(1)MC的工程线路成本计算

MC的拓扑结构是星型的,每个用户理论上应该是直接连接到局端,因为这样所用的光纤长度最短,但是实际应用中,为便于施工,一般考虑在离用户平均距离相当的位置建立一个光纤汇聚点,这样用户就有一段主干路段是共同的,可以降低了局端到汇集点的工程施工难度。按前面设定的线路距离,可以得到MC的平均每线工程线路成本如下:

(2)EPON的工程线路成本计算

EPON和MC相比,在分支处增加了无源光分支器,按前面设定的线路距离,可以得到EPON的平均每线工程线路成本如下:

4.3MC 和EPON的初期总造价随用户数增加的变化

初期总造价包括设备成本和工程线路成本两部分。

MC的总造价随用户数增加呈线性增长,而EPON在用户数较少时,由于也要部署分路器和局端设备,因此EPON的总造价呈现阶梯型上升。具体对比如图1所示。

图1工程造价随用户数增加的变化趋势

从图中可以看到,只有在用户数小于8 个以前,在初期总造价方面MC才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当用户数增加到16 个以后,MC就已经完全丧失了成本优势,而在FTTH的应用中用户数目将远远大于16。加之考虑到后期的维护成本,MC将更无优势可言,因此只有EPON技术才是FTTH应用的最佳选择。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EPON与目前主流的三种宽带技术相比均有明显优势。而且,随着近年来Internet的普及和各种宽带应用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像IPTV、互动网络视频游戏等“带宽杀手”应用的不断涌现,目前以ADSL为主的过渡型宽带接入网已逐渐“不堪重负”,为了彻底解决接入网的带宽瓶颈,光纤到户(FTTH)这个一直来作为接入网发展的最终理想,已经具有了提前实现的迫切需求和可能。

EPON是基于千兆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技术,继承了以太网的低成本和易用性,以及光网络的高带宽,是实现FTTH技术中“性价比”最高的一种。随着EPON国际标准——IEEE 802.3ah在2004年的正式发布,EPON的产业联盟已经吸引了众多厂商的积极参与,从EPON的核心芯片、光模块到系统,EPON的产业链已经日趋成熟,在FTTH发展比较快的日本市场已经开始得到认可并规模应用,这又反过来促进了系统成本的迅速下降和功能的不断完善,EPON的发展正逐渐步入良性循环,已经为迎接FTTH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EPON技术详解

EPON技术详解 1、EPON技术简介EPON技术由IEEE 802.3 EFM工作组进行标准化。2004年6月,IEEE 802.3EFM工作组发布了EPON标准——IEEE 802.3ah(2005年并入IEEE 802.3-2005标准)。在该标准中将以太网和PON技术相结合,在无源光网络体系架构的基础上,定义了一种新的、应用于EPON系统的物理层(主要是光接口)规范和扩展的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实现在点到多点的PON中以太网帧的TDM接入。此外,EPON还定义了一种运行、维护和管理(OAM)机制,以实现必要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功能。EPON系统的协议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EPON系统的协议参考模型在物理层,IEEE 802.3-2005规定采用单纤波分复用技术(下行1490 nm,上行1310 nm)实现单纤双向传输,同时定义了1000 BASE-PX-10 U/D和1000 BASE-PX-20 U/D两种PON光接口,分别支持10 km 和20 km的最大距离传输。在物理编码子层,EPON系统继承了吉比特以太网的原有标准,采用8B/10B线路编码和标准的上下行对称1 Gbit/s数据速率(线路速率为1.25 Gbit/s)。在数据链路层,多点MAC控制协议(MPCP)的功能是在一个点到多点的EPON系统中实现点到点的仿真,支持点到多点网络中多个MAC客户层实体,并支持对额外MAC的控制功能。图1示意了EPON协议参考模型及多点MAC控制协议的位置。MPCP主要处理ONU的发现和注册,多个ONU之间上行传输资源的分配、动态带宽分配,统计复用的ONU本地拥塞状态的汇报等。利用其下行广播的传输方式,EPON定义了广播LLID(LLID=0xFF)作为单拷贝广播(SCB)信道,用于高效传输下行视频广播/组播业务。EPON还提供了一种可选的OAM功能,提供一种诸如远端故障指示和远端环回控制等管理链路的运行机制,用于管理、测试和诊断已激活OAM功能的链路。此外,IEEE 802.3-2005还定义了特定的机构扩展机制,以实现对OAM功能的扩展,并用于其他链路层或高层应用的远程管理和控制。相对于BPON和GPON,EPON协议简单,对光收发模块技术指标要求低,因此系统成本较低。另外,它继承了以太网的可扩展性强、对IP数据业务适配效率高等优点,同时支持高速Internet接入、语音、IPTV、TDM专线甚至CATV等多种业务综合接入,并具有很好的QoS保证和组播业务支持能力,是目前建设高质量接入网的重要备选技术之一。2、EPON技术现状自EFMA(Ethernet First Mile Alliance,第一公里以太网联盟)在2004

以太网的技术

以太网的技术 1以太网的发展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组建于七十年代早期。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在星型或总线型配置结构中,集线器/交换机/网桥通过电缆使得计算机、打印机和工作站彼此之间相互连接。由于其简单、成本低、可扩展性强、与IP网能够很好地结合等特点,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正从企业内部网络向公用电信网领域迈进。以太网接入是指将以太网技术与综合布线相结合,作为公用电信网的接入网,直接向用户提供基于IP的多种业务的传送通道。以太网技术的实质是一种二层的媒质访问控制技术,可以在五类线上传送,也可以与其它接入媒质相结合,形成多种宽带接入技术。以太网与电话铜缆上的VDSL相结合,形成EoVDSL技术;与无源光网络相结合,产生EPON 技术;在无线环境中,发展为WLAN技术。 以太网技术作为数据链路层的一种简单、高效的技术,以其为核心,与其它物理层技术相结合,形成以太网技术接入体系。EoVDSL方式结合了以太网技术和VDSL技术的特点,与ADSL和(五类线上的)以太网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WLAN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广,EPON技术的研究开发正取得积极进展。随着上述“可运营、可管理”相关关键技术问题的逐步解决,以太网技术接入体系将在宽带接入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同时,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正在向城域网领域扩展。IEEE802.17RPR技术在保持以太网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引入或增强了自愈保护、优先级和公平算法、OAM等功能,是以太网技术的重要创新。对以太网传送的支持,成为新一代SDH设备(MSTP)的主要特征。10G以太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以太网技术在城域网范围内的广泛应用,WAN接口(10Gbase-W)的引入为其向骨干网领域扩展提供了可能。 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标准的以太网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数据流量速度需求。在1993年10月以前,对于要求10Mbps以上数据流量的LAN应用,只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可供选择,但它是一种价格非常昂贵的、基于100Mbps光缆的LAN。1993年10月,Grand Junctio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以太网集线器Fastch10/100和网络接口卡FastNIC100,快速以太网技术正式得以应用。随后Intel、SynOptics、3COM、BayNetworks等公司亦相继推出自己的快速以太网装置。与此同时,IEEE802工程组亦对100Mbps以太网的各种标准,如100BASE-TX、100BASE-T4、MⅡ、中继器、全双工等标准进行了研究。1995年3月IEEE宣布了IEEE802.3u 100BASE-T快速以太网标准(Fast Ethernet),就这样开始了快速以太网的时代。 快速以太网与原来在100Mbps带宽下工作的FDDI相比它具有许多的优点,最主要体现在快速以太网技术可以有效的保障用户在布线基础实施上的投资,它支持3、4、5类双

EPON技术发展

EPON技术发展 摘要:宽带增值业务的推广,使用户对带宽的需求由原来的几兆变为几兆甚至几十兆。光纤作为传输高速率,大容量,多业务的最佳媒质,是新一代接入网的最好介质,而EPON技术是现阶段光纤接入网建设的最主流成熟的技术。 关键词:宽带接入;点到多点;EPON;ONU;OLT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1-0000-02 The Development of EPON Technology Tang Guichen (China Tietong Baishan Branch,Baishan134300,China) Abstract:The promotion of broadband value-added services made it possible of transfer date from a few megabytes to even tens of megabytes.High-speed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s have good characteristics on large capacity,multi-media business.It may be the best material on new generation transmissions methods.EPON technology became most mature technology mainstream nowadays. Keywords:Broadband;Access-to-multipoint;EPON;ONU;OLT 一、无源光纤网络的发展过程

以太网概念

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 一个。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3com对迪吉多, 英特尔,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和AR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 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Saltzer在一篇与他人合著的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中指出,在理论上令牌环网要比以太网优越。受到此结论的影响,很多电脑厂商或犹豫不决或决定不把以太网接口做为机器的标准配置,这样3Com才有机会从销售以太网网卡大赚。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另一种说法“以太网不适合在理论中研究,只适合在实际中应用”。也许只是句玩笑话,但这说明了这样一个技术观点:通常情况下,网络中实际的数据流特性与人们在局域网普及之前的估计不同,而正是因为以太网简单的结构才使局域网得以普及。梅特卡夫和Saltz er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MAC项目(Project MAC)的同一层楼里工作,当时他正在做自己的哈佛大学毕业论文,在此期间奠定了以太网技术的理论基础。 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 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双绞线电缆10 Base T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10Mbps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直扩的无线以太网可达11Mbps,许多制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都能采用通用的软件协议进行通信,开放性最好。 [编辑本段] 以太网的分类和发展 一、标准以太网 开始以太网只有10Mbps的吞吐量,使用的是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的访问控制方法,这种早期的10Mbps以太网称之为标准以太网。以太网可以使用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和光纤等多种传输介质进行连接,并且在I EEE 802.3标准中,为不同的传输介质制定了不同的物理层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传输速度,单位是“Mbps”,最后的一个数字表示单段网线长度(基准单位是100m),Base表示“基带”的意思,Broad代表“带宽”。

PON系统简介

PON系统简介交流材料
汇报人: 徐继晖
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



1
PON 技术原理 2 3 4 EPON关键技术 EPON系统网元 商用EPON设备简介
2

PON技术的含义
PON技术是一种宽带接入网技术
PON ODN Splitter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无源光网络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光配线网 光分路器
无源光网络 (PON) 无源光网络 (PON) 指光配线网 (ODN) 不含有任何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全部由光分路 指光配线网 (ODN) 不含有任何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全部由光分路 器 (Splitter) 等无源器件组成,不需要贵重的有源电子设备。 器 (Splitter) 等无源器件组成,不需要贵重的有源电子设备。 是一种点到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 是一种点到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 本质特征 本质特征 光配线网 (ODN) 全部由无源光器件组成。 光配线网 (ODN) 全部由无源光器件组成。 3

PON的技术种类
点对多点光纤接入技术 点对多点光纤接入技术— —PON PON技术发展 技术发展
相同的拓扑——无源P2MP
APON z ITU-T标准化 标准已经成熟; z ATM技术; z目前提供的接入速率 相对较低,业务提供 能力有限,没有得到 市场认可。
EPON z IEEE EFM工作组 标准化,编号 802.3ah; z 以太网封装; z 标准完善; z 产品开始在市场上 迅速应用。
GPON z FSAN提出,ITU-T 标准化; z ATM、GEM封装; z 标准较完善; z 支持厂家较少。
协议不同
各种 各种PON PON技术的主要差异在于采用了不同的二层技术 技术的主要差异在于采用了不同的二层技术 4

计算机网络应用 标准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应用 标准以太网 标准以太网也常被称为传统以太网或共享式以太网,它是最早时期的以太网类型,其带宽只有10Mbps ,它使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访问控制方法,解决了连接在同一总线上的多个网络节点有秩序的共享同一传输信道的问题,提高了局域网共享信道的利用率,因此得以发展和流行。 以太网的传输介质主要以双绞线为主,所有的以太网都必须遵循IEEE 802.3标准,如表5-1所示为IEEE 802.3定义的标准以太网标准。 表5-1 IEEE 802.3 标准以太网标准 在该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是“Mb/s ”,最后一个数字表示一段网线的长度(基准长度为100m ),Base 表示“基带”,Broad 表示“带宽”。下面详细介绍10Base-5、10Base-2、10Base-T 、10Base-F 和10Base-36标准。 1.10Base-5和10Base-2 10Base-5是最早的以太网IEEE 802.3标准,它采用直径为10mm 、电阻为50Ω的粗同轴电缆进行连接,允许每段有100个站点,最大传输距离为500m ,在设计时需要遵循5-4-3标准。 提 示 在5-4-3标准中,数字5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5个电缆段;数字 4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4个中继器;数字3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 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3个共享网段。 在使用10Base-5标准以太网时,站点必须使用收发器连接到电缆上,或者使用介质连接单元(MAU ),这些设备用一个“吸血鬼”龙头压倒电缆上,其安装规则如下: ● 网段的最大长度为500m ; ● 电缆最大长度为2500m ; ● 收发器间的最短距离为2.5m ; ● 网段两端必须使用终结器,一端还必须接地; ● 收发器电缆不能超过45m 。 10Base-2与10Base-5基本相同,如在使用的传输介质、传输速度及遵循5-4-3标准等方面。其主要的不同就是10Base-2采用细同轴电缆,电缆段上工作站间的距离为0.5m 的整数倍,每个电缆段内最多只能使用30台终端,且每个电缆段不能超过185m 。

以太网

第20次课:以太网 教学目的 ①让学生了解网络结构,包括以太网的标准和实施; ②了解逻辑链路控制子层的功能; ③了解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功能; ④掌握传统以太网和当前以太网各自的特点,区别; ⑤掌握以太网的帧格式。 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①构成网络的设备; ②连接设备的介质; ③以太网的帧格式; ④以太网的2个子层; ⑤传统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难点: ①以太网帧格式; ②了解逻辑链路控制子层的功能; ③了解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功能; ④CSMA/CD技术 教学时间:2学时 课前准备 ①制作“传统以太网与当今以太网”等相关动画,以备上课时给学生观看 ②按要求准备演示程序软件,课前调试就绪 ③编写教案 教学建议

学生课后任务 ①完成课程学习记录中与课堂活动相关的内容。 ②结合课堂笔记进行课后总结和复习。 ③按照教材中实验模块要求准备实验——“检查思科交换机MAC地址表”、“中间设 备用作终端设备”。 总结和回顾 ①以太网是一种高效并且得到广泛采用的TCP/IP网络访问协议。其常用的帧结构已 经通过一系列介质技术(包括铜缆和光缆)得到实现,成为当今最普及的LAN协 议。 ②作为IEEE 802.2/3标准的一种实现形式,以太网帧提供MAC编制和错误检测功能。 ③早期的以太网采用共享介质技术,必须通过CSMA/CD机制来管理多台设备介质的 使用。 ④本地网络中的集线器换成交换机后,半双工链路中的帧冲突机率明显减少。但当 前及未来的以太网版本在本质上是全双工通信链路,不需要如此细致地管理介质 竞争。 ⑤以太网提供的第2层编址支持单播,多播和广播通信。 ⑥以太网使用地址解析协议来确定目的设备的MAC地址,并针对已知的网络层地址 映射它们。

H3CEPON技术白皮书

H3C EPON技术白皮书 H3C EPON技术白皮书 关键词: FTTH FTTB FTTx EPON 技术白皮书 摘要:本文献是关于EPON技术的介绍说明型文档,目的在于说明EPON 是一个什么技术、解决了什么问题。对EPON中的技术细节进行简单描述, 可以帮助你了解EPON这种接入技术的特点。 缩略语:

目录 1 EPON技术介绍 1.1 PON技术发展 1.2 EPON的基本原理 1.3 EPON的技术优点 1.4 EPON的传输原理 2 EPON协议和关键技术介绍 2.1 EPON协议栈介绍 2.1.1 EPON的层次模型 2.1.2 MPCP子层 2.1.3 EPON的物理层(RS子层、PCS子层、PMA子层、PDM子层)2.2 EPON关键技术 2.2.1 EPON数据链路层的关键技术 2.2.2 EPON的QoS问题

1 EPON技术介绍 1.1 PON技术发展 光纤接入从技术上可分为两大类:有源光网络(AON,Active Optical Network)和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1983年,BT实验室首先发明了PON技术;PON是一种纯介质网络,由于消除了局端与客户端之间的有源设备,它能避免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系统可靠性,同时可节省维护成本,是电信维护部门长期期待的技术。PON的业务透明性较好,原则上可适用于任何制式和速率的信号。目前基于PON 的实用技术主要有APON/BPON、GPON、EPON/GEPON等几种,其主要差异在于采用了不同的二层技术。 图1 PON的两个主要标准体系 APON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被ITU和全业务接入网论坛(FSAN)标准化的PON 技术,FSAN在2001年底又将APON更名为BPON,APON的最高速率为622Mbps,二层采用的是ATM封装和传送技术,因此存在带宽不足、技术复杂、价格高、承载IP业务效率低等问题,未能取得市场上的成功。 为更好适应IP业务,第一英里以太网联盟(EFMA)在2001年初提出了在二层用以太网取代ATM的EPON技术,IEEE 802.3ah工作小组对其进行了标准化,EPON 可以支持1.25Gbps对称速率,随着光器件的进一步成熟,将来速率还能升级到10Gbps。由于其将以太网技术与PON技术完美结合,因此成为了非常适合IP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对于Gbps速率的EPON系统也常被称为GEPON。100M的EPON 与1G的EPON的不同在速率上的差异,在其中所包含的原理和技术,是一致的,目前业界主要推广的是GEPON,百兆位的EPON也有不多的一些应用。在后面文档中提到的EPON,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都是指千兆位的GEPON。 EPON是几种最佳的技术和网络结构的结合。EPON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在以太网上提供多种业务。目前,IP/Ethernet应用占到整个局域网通信的

计算机网络 传统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传统以太网 传统以太网也被称为标准以太网或共享式以太网是最早期的以太网,,它使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访问控制方法。 传统以太网的核心思想是在共享的公共传输媒体上以半双工传输模式工作,其吞吐量只有10Mb/s。传统以太网,在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数据或者接收数据,但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其传输介质通常采用双绞线。 1.10 Base-5 10 Base-5是最早的以太网IEEE 802.3标准,它使用直径为10mm、电阻为50Ω的粗同轴电缆进行连接,它允许每段有100个站点。因此在一个网段上所有站点有经过一根同轴电缆进行连接,其最大长度为500m。在设计时需要遵循5-4-3标准,在该标准中各数字代表的意义为: ●5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5个电缆段。 ●4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4个中继器。 ●3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3个共享网段。 在使用10 Base-5标准以太网时,站点必须使用收发器连接到电缆上,或者使用介质连接单元(MAU),这些设备用一个“吸血鬼”龙头压倒电缆上。 2.10Base-2 10Base-2是一个细缆以太网标准,被人们戏称为“廉价网”,它采用的传输介质是基带细同轴电缆,电阻为50Ω,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s,拓扑结构为总线型,电缆段上工作站间的距离为0.5m的整数倍,每个电缆段内最多只能使用30台终端,每个电缆段不能超过185m。它也遵循5-4-3标准,电缆长度最大为925m。 10Base-2细缆可以通过BNC-T型连接器,网卡BNC连接插头直接与网卡连接。为了防止同轴电缆端头的信号反射,在同轴电缆的两个端头需要连接两个阻抗为50Ω的终端匹配器。 3.10Base-T 1991年IEEE 802.3工作组发布了以太网10Base-T标准。它与使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不同,在10Base-T网络中采用了总线和星型相结合或单独使用星型的拓扑结构,即所有的站点均连接到一个中心集线器上,其中每个电缆段长度不能超过100m。它也遵循5-4-3标准,整个网络最大跨距为500m。 10Base-T以太网的优点之一是故障检测较为容易,只需使用双绞线,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局域网不易布线和维护的困难,而且不降低数据的传输速率,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规则: ●集线器与集线器间的最大距离为100m; ●任何一条线路都不能形成环路; ●双绞线与网络接口及集线器之间均采用RJ-45标准接口; ●传输介质均采用非屏蔽双绞线; ●一条链路最多可以串联4个集线器。 4.10Base-F 10Base-F是光缆以太网标准,它基于光缆互联中继器,即通过光缆链路以达到扩展传输距离的目的。它遵循5-4-3标准,但由于受到CSMA/CD的限制,其整个网络的最大跨距为4000m。 10Base-F使用两条光缆,其中一条光缆用于接收,另一条光缆用于发送,并定义了FOIRL、10Base-FP、10Base-FB和10Base-F1规范。

EPON技术及工作原理

E P O N技术及工作原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EPON技术工作原理及应用 1.1 PON技术发展 光纤接入从技术上可分为两大类:有源光网络(AON,Active Optical Network)和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1983年,BT实验室首先发明了PON技术;PON是一种纯介质网络,由于消除了局端与客户端之间的有源设备,它能避免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系统可靠性,同时可节省维护成本,是电信维护部门长期期待的技术。PON的业务透明性较好,原则上可适用于任何制式和速率的信号。目前基于PON的实用技术主要有APON/BPON、GPON、EPON/GEPON等几种,其主要差异在于采用了不同的二层技术。 图1 PON的两个主要标准体系 APON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被ITU和全业务接入网论坛(FSAN)标准化的PON技术,FSAN在2001年底又将APON更名为BPON,APON的最高速率为622Mbps,二层采用的是ATM封装和传送技术,因此存在带宽不足、技术复杂、价格高、承载IP业务效率低等问题,未能取得市场上的成功。 为更好适应IP业务,第一英里以太网联盟(EFMA)在2001年初提出了在二层用以太网取代ATM的EPON技术,IEEE 802.3ah工作小组对其进行了标准化,EPON可以支持1.25Gbps对称速率,随着光器件的进一步成熟,将来速率还能升级到10Gbps。由于其将以太网技术与PON技术完美结合,因此成为了非常适合IP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对于Gbps速率的EPON系统也常被称为GEPON。100M的EPON与1G的EPON的不同在速率上的差异,在其中所包含的原理和技术,是一致的,目前业界主要推广的是GEPON,百兆位的EPON也有不多的一些应用。在后面文档中提到的EPON,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都是指千兆位的GEPON。 EPON是几种最佳的技术和网络结构的结合。EPON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在以太网上提供多种业务。目前,IP/Ethernet应用占到整个局域网通信的95%以上,EPON由于使用上述经济而高效的结构,从而成为连接接入

什么是EPON技术

什么是EPON技术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Network)是PON技术中最新的一种,由IEEE802.3EFM(Ethernet for the First Mile)提出。EPON是一种采用点到多点网络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基于高速以太网平台和TDM(Time Division Multipexing)时分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方式提供多种综合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 EPON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成本低、维护简单、容易扩展、易于升级,提供非常高的带宽,服务范围大,带宽分配灵活。 EPON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测距。因为EPON采用点对多点拓扑结构、TDMA技术实现信息传送。各个ONU与OLT之间的逻辑距离是不相等的。OLT需要有一套测距功能来测试每一个ONU与OLT之间的逻辑距离,并据此来指挥ONU 调整其信号发送延时,使不同距离的ONU所发送的信号能在OLT处准确地复用在一起。目前一般使用比较成熟的、数字计时技术的带内开窗测距法。突发接收。由于EPON上行用TDMA方式,对于OLT来讲,存在多个信号源(ONU)。ONU与OLT之间的距离不同以及线路特性差异将导致各ONU的发送功率相同,OLT接收时却各不相同,这就要求OLT接收机能实现突发接收功能。为了防止数据时域碰撞,必须采用测距和时延补偿技术实现全网时隙同步,使数据包按DBA算法的确定时隙到达。 带宽分配。上行信道中的传输是采用时分复用接入方式来共享光纤的,带宽则根据ONU的需要,由OLT分配。各个ONU收集来自用户的信息并高速向OLT发送数据,不同的ONU发送的数据占用不同的时隙,提高上行带宽的利用率。根据不同用户的业务类型与业务特点合理分配信道带宽,在带宽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承载更多的终端用户,从而降低用户成本,最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时钟提取。对于系统的高速率,快速同步是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其中ONU和OLT以及上下行比特码的时钟一致是其中的关键,目前一般都采用PLL(PhaseLockedLoop)从下行信号中提取时钟,利用帧同步字检测方式实现帧同步。 同步接收。EPON是一个网同步系统,需要实现OLT与ONU之间的快速同步。各个ONU与OLT都需要有一个同步接收的问题,否则一旦发生bit错位或者相位突变,数据接收错误不但影响到数据严重丢失、重传不断,还有可能导致网络拥塞和瘫痪。 传输质量。传输话音和视频业务时要求延时既恒定又很小,延时抖动也要小。一种方法是对不同服务质量要求的信号设置不同的优先权等级。另一种技术是采用保留带的方法,提供一个开放的高速通道,不传输数据,而专门用来传输语音业务,以确保POTS(PlainOldTelephoneService)等需要保证响应时间的业务能得到高速传送。 搅动。由于PON固有的组播特性,为了保证信息保密性,系统必须采用所谓搅动的保护措施。该措施介于传输系统扰码和高层编码之间,这种搅动功能实施信息扰码并能为信息保密提供保护。 安全问题。在点对多点的模式下,EPON的下行信道以广播的方式发送给与此相连接的所有ONU,每个ONU都可以接收OLT发送给所有ONU的信息,所以产生了一些安全隐患,所以必须对发送给每个ONU 的下行信号进行加密。加密算法主要有DES(DataEncryptionStandard)、AES等,相比而言,AES 更为理想。加密和解密可以在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或者三层以上进行。MAC层以上的加密控制只加密

以太网接口

以太网接口 Quidway? R系列路由器产品上的以太网接口分为传统以太网接口和快速以太网接口两种。 传统以太网接口符合10Base-T物理层规范,工作速率为10Mbit/s,有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工作方式。 快速以太网接口符合100Base-TX物理层规范,兼容10Base-T物理层规范,可以在10Mbit/s、100Mbit/s两种速率下工作,有半双工和全双工两种工作方式。它具有自动协商模式,可以与其它网络设备协商确定工作方式和速率,自动选择最合适的工作方式和速率,从而可以大大简化系统的配置和管理。 传统以太网接口的配置与快速以太网接口的配置基本相同,但前者配置简单,配置项较少。 具体模块 ●低端R1600/2500E/4001E系列路由器的固定以太网口,都是10M以太网口。 ●R2600/3600/1700系列支持的以太网口包括:1FE和2FE两种。 1FE/2FE是1/2端口10Base-T/100Base-TX快速以太网接口模块的简称,其中FE(Fast Ethernet)是快速以太网的英文缩写。FE模块主要用于完成路由器与局域网的通信。 ●R1760、R2611支持的SIC接口卡(小卡):SIC-1FEA

图4 以太网电缆 因使用情况不同又可将以太网线分为标准网线(即直通网线)和交叉网线两种,分别介绍如下: ● 标准网线:又称直通网线,两端RJ-45接头压接的双绞线的线序完全相同,用于 终端设备(如PC 、路由器等)到HUB 或LAN Switch 的连接。路由器随机提供的网线为标准网线。 ● 交叉网线: 两端RJ-45接头压接的双绞线的线序不相同,用于终端设备(如PC 、 路由器等)到终端设备(如PC 、路由器等)的连接。用户需要可以自行制作。

在传统以太网中为什么要有最小帧长度和最大帧长度的限制

在传统以太网中,为什么要有最小帧长度和最大帧长度的限制? 以太网(IEEE 802.3)帧格式: 1、前导码:7字节0x55,一串1、0间隔,用于信号同步 2、帧起始定界符:1字节0xD5(10101011),表示一帧开始 3、DA(目的MAC):6字节 4、SA(源MAC):6字节 5、类型/长度:2字节,0~1500保留为长度域值,1536~65535保留为类型域值(0x0600~0xFFFF) 6、数据:46~1500字节 7、帧校验序列(FCS):4字节,使用CRC计算从目的MAC到数据域这部分内容而得到的校验和。 以CSMA/CD作为MAC算法的一类LAN称为以太网。CSMA/CD冲突避免的方法:先听后发、边听边发、随机延迟后重发。一旦发生冲突,必须让每台主机都能检测到。关于最小发送间隙和最小帧长的规定也是为了避免冲突。 考虑如下的情况,主机发送的帧很小,而两台冲突主机相距很远。在主机A发送的帧传输到B的前一刻,B开始发送帧。这样,当A的帧到达B时,B检测到冲突,于是发送冲突信号。假如在B的冲突信号传输到A之前,A的帧已经发送完毕,那么A将检测不到冲突而误认为已发送成功。由于信号传播是有时延的,因此检测冲突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必须有个最小帧长的限制。 按照标准,10Mbps以太网采用中继器时,连接的最大长度是2500米,最多经过4个中继器,因此规定对10Mbps以太网一帧的最小发送时间为51.2微秒。这段时间所能传输的数据为512位,因此也称该时间为512位时。这个时间定义为以太网时隙,或冲突时槽。512位=64字节,这就是以太网帧最小64字节的原因。 512位时是主机捕获信道的时间。如果某主机发送一个帧的64字节仍无冲突,以后也就不会再发生冲突了,称此主机捕获了信道。 由于信道是所有主机共享的,如果数据帧太长就会出现有的主机长时间不能发送数据,而且有的发送数据可能超出接收端的缓冲区大小,造成缓冲溢出。为避免单一主机占用信道时间过长,规定了以太网帧的最大帧长为1500。 100Mbps以太网的时隙仍为512位时,以太网规定一帧的最小发送时间必须为5.12μs。1000Mbps以太网的时隙增至512字节,即4096位时,4.096μs。

epon技术简介

EPON技术

目录 1.PON技术发展 (1) 1.1EPON的基本原理 (2) 1.2EPON的技术优点 (4) 1.3EPON的传输原理 (4) 2.EPON协议和关键技术介绍 (6) 2.1协议栈介绍 (6) 2.1.1EPON的层次模型 (6) 2.1.2MPCP子层 (6) 2.1.3EPON的物理层(RS子层、PCS子层、PMA子层、PDM子层) (7) 2.2EPON关键技术 (10) 2.2.1EPON数据链路层的关键技术 (10) 2.2.2EPON的QoS问题 (11)

1. PON技术发展 光纤接入从技术上可分为两大类:有源光网络(AON,Active Optical Network)和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1983年,BT实验室首先发明了PON技术;PON是一种纯介质网络,由于消除了局端与客户端之间的有源设备,它能避免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系统可靠性,同时可节省维护成本,是电信维护部门长期期待的技术。PON的业务透明性较好,原则上可适用于任何制式和速率的信号。目前基于PON的实用技术主要有APON/BPON、GPON、EPON/GEPON等几种,其主要差异在于采用了不同的二层技术。 图1 PON的两个主要标准体系 APON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被ITU和全业务接入网论坛(FSAN)标准化的PON技术,FSAN在2001年底又将APON更名为BPON,APON的最高速率为622Mbps,二层采用的是ATM封装和传送技术,因此存在带宽不足、技术复杂、价格高、承载IP业务效率低等问题,未能取得市场上的成功。 为更好适应IP业务,第一英里以太网联盟(EFMA)在2001年初提出了在二层用以太网取代ATM的EPON技术,IEEE 802.3ah工作小组对其进行了标准化,EPON可以支持1.25Gbps对称速率,随着光器件的进一步成熟,将来速率还能升级到10Gbps。由于其将以太网技术与PON技术完美结合,因此成为了非常适合IP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对于Gbps 速率的EPON系统也常被称为GEPON。100M的EPON与1G的EPON的不同在速率上的差异,在其中所包含的原理和技术,是一致的,目前业界主要推广的是GEPON,百兆位的EPON也有不多的一些应用。在后面文档中提到的EPON,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都是指千兆位的GEPON。 EPON是几种最佳的技术和网络结构的结合。EPON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在以太网上提供多种业务。目前,IP/Ethernet应用占到整个局域网通信的95%以上,EPON由于使用上述经济而高效的结构,从而成为连接接入网最终用户的一种最有效的通信方法。10Gbps以太主干和城域环的出现也将使EPON成为未来全光网中最佳的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

EPON技术(精简版)详解

EPON技术 中国电信接入网维护及装维技能竞赛教材编写小组编制

目录 第一章EPON技术起源......................................................... - 3 - 1.1 接入网的发展特点.................................................... - 3 - 1.2 接入层业务需求分析.................................................. - 3 - 1.3主要接入技术分析.................................................... - 4 - 1.4 光纤接入的应用模式(FTTx).......................................... - 4 - 第二章EPON技术特点......................................................... - 4 - 2.1 EPON的定义和组成................................................... - 4 - 2.2 EPON系统数据传输机制............................................... - 5 - 2.3 EPON的网络位置..................................................... - 5 - 2.4 EPON系统组网方式................................................... - 5 - 2.5 技术比较(EPON vs MC).............................................. - 6 - 2.6 网络和业务比较(EPON vs MC)........................................ - 7 - 第三章 EPON技术应用........................................................ - 8 - 3.1 业务提供............................................................ - 8 - 3.2 EPON的安全机制..................................................... - 8 - 3.3 FTTH网络组网....................................................... - 8 - 3.4 FTTB 网络组网...................................................... - 9 - 3.5 EPON与GPON的特点对比............................................ - 10 -

EPON技术及工作原理

EPON技术工作原理及应用 1.1 PON技术发展 光纤接入从技术上可分为两大类:有源光网络(AON,Active Optical Network)和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1983年,BT实验室首先发明了PON技术;PON是一种纯介质网络,由于消除了局端与客户端之间的有源设备,它能避免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系统可靠性,同时可节省维护成本,是电信维护部门长期期待的技术。PON的业务透明性较好,原则上可适用于任何制式和速率的信号。目前基于PON的实用技术主要有APON/BPON、GPON、EPON/GEPON等几种,其主要差异在于采用了不同的二层技术。 图1 PON的两个主要标准体系 APON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被ITU和全业务接入网论坛(FSAN)标准化的PON技术,FSAN在2001年底又将APON更名为BPON,APON的最高速率为622Mbps,二层采用的是ATM封装和传送技术,因此存在带宽不足、技术复杂、价格高、承载IP业务效率低等问题,未能取得市场上的成功。 为更好适应IP业务,第一英里以太网联盟(EFMA)在2001年初提出了在二层用以太网取代ATM的EPON技术,IEEE 802.3ah工作小组对其进行了标准化,EPON可以支持1.25Gbps 对称速率,随着光器件的进一步成熟,将来速率还能升级到10Gbps。由于其将以太网技术与PON技术完美结合,因此成为了非常适合IP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对于Gbps速率的EPON 系统也常被称为GEPON。100M的EPON与1G的EPON的不同在速率上的差异,在其中所包含的原理和技术,是一致的,目前业界主要推广的是GEPON,百兆位的EPON也有不多的一些应用。在后面文档中提到的EPON,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都是指千兆位的GEPON。 EPON是几种最佳的技术和网络结构的结合。EPON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在以太网上提供多种业务。目前,IP/Ethernet应用占到整个局域网通信的95%以上,EPON 由于使用上述经济而高效的结构,从而成为连接接入网最终用户的一种最有效的通信方法。10Gbps以太主干和城域环的出现也将使EPON成为未来全光网中最佳的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

以太网相较工业以太网有以下四大缺陷

以太网相较工业以太网有以下四大缺陷 以太网相较工业以太网有以下四大缺陷在讲以太网的主要缺陷前,有必要 先了解一下以太网的通信机制。以太网是指遵循IEEE802.3标准,可以在光缆 和双绞线上传输的网络。它最早出现在1972,由XeroxPARC所创建。当前以 太网采用星型和总线型结构,传输速率为10Mb/s,100Mb/s,1000Mb/s或更高。以太网产生延迟的主要原因是冲突,其原因是它利用了CSMA/CD技术。在传 统的共享网络中,由于以太网中所以的站点,采用相同的物理介质相连,这就 意味着2台设备同时发出信号时,就会出现信号见的互相冲突。为了解决这个 问题,以太网规定,在一个站点访问介质前,必须先监听网络上有没有其他站 点在同时使用该介质。,如果有则必须等待,此时就发生了冲突。为了减少冲 突发生的几率,以太网常采用1-持续CSMA,非持续CSMA,P-持续CSMA 的算法2。由于以太网是以办公自动化为目标设计的,并不完全符合工业环境 和标准的要求,将传统的以太网用于工业领域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其成本 比工业网络低,技术透明度高,特别是它遵循IEEE802.3协议为各现场总线厂 商大开了方便之门,但是,要使以太网符合工艺上的要求,还必须克服以下缺陷:(一)通信的非确定性工业控制网络不同于普通数据网络的最大特点在于 它必须满足控制作用对实时性的要求,即信号传输要足够快和满足信号的确定性。实时控制往往要求对某些变量的数据准确定时刷新。由于以太网采用 CSMA/CD方式,网络负荷较大时,网络传输的不确定性不能满足工业控制的 实时要求,故传统以太网技术难以满足控制系统要求准确定时通信的实时性要求,一直被视为“非确定性”的网络。(二)通信非实时性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实 时可定义为系统对某事件的反应时间的可测性。也就是说,在一个事件发生后,系统必须在一个可以准确预见的时间范围内做出反映。然而,工业上对数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