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练习练习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观主观题训练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观主观题训练

唯物辩证法之一:联系观1.材料一:塑料袋的发明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

但是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目前处理这些难以计数的废弃塑料袋只能高温焚烧或挖土填埋,必会产生大量有害烟尘和气体,长期污染土壤。

材料二:针对塑料购物袋泛滥的危害,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规定,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购物袋。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请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塑料袋与人类的关系。

2.[08上海卷35]温家宝总理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最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请用联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简要解释这段话所蕴涵的哲学道理。

(4分)3.(2009广东卷40)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4.(2008海南卷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5.(2008全国卷Ⅰ39)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10分)6. (2009全国卷Ⅱ文综39)阅读分析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区。

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中部。

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加大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面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绝好时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含答案)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含答案)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含答案)历史唯物主义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画框者为答案)⼈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单项选择题1. 劳动是A. 社会存在和地理环境的统⼀B. 物质和意识的统⼀,⼝⾃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D .理论和实线的统⼀2.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表现在⼚〒⼝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3.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和影响D .对社会发展不起作⽤通过阶级⽃争表现出来通过社会⾰命表现出来它是社会⾰命的原因它决定社会的性质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它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5. ⽣产⽅式是指6. ⼈猿相揖别的标志是.物质⽣产⼒ B.精神⽣产 C .国家的⼈⼝政策 D.政治制度多项选择题A .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B .决定社会的性质的结构A .通过⽣产⼒状况表现出来通过社会⼼理表现出来4. ⼈⼝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表现在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产⼒和⽣产关系的统C .地理环境和⼈⼝因素的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A .直⽴⾏⾛ B. ⼿脚分⼯C .抽象思维 D. 制造⼯具7. 我国实⾏有计划地控制⼈⼝增长率的政策, ⽬的在于.全⾯提⾼⼈⼝素质 8. B .要⼤⼒减少⼈⼝D □使⼈⼝再⽣产同社会⽣产保持适当的⽐例决定⼈⼝⽣产的发展⽅向和基本趋势的因素是.限制消费者⼈数的增加 9. 整个社会⾯貌的决定因素是.政治制度 B. 精神⽂明 C .⼈⼝素质 D.⼕⽣产⽅式10 .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 .劳动发展史B 、阶级⽃争史 11. 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是C .政治思想史D 、⽣产关系A.⽣产关系B.⾎缘关系C.民族关系D.政治思想关系1. 由于我国⼈⼝增长太快,带来⼀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盾,包括⼈⼝劳动⼒的供需⽭盾更加尖锐⼈⼝增加与消费品增长之间⽭盾更加尖锐C. ⼈⼝增加与全民族素质提⾼之间⽭盾更加尖锐D —加重了国家、集体和家庭的负担E.延缓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2. 下列哪些属于天然的劳动对象A_|原始森林 B.]深埋于地下的矿产 C.]未开垦的⼟地 D.汽油E. 焦炭3. ⼈类劳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表现在A .动物的活动是有规律的,⼈的活动是⽆规律的动物只能利⽤天然的条件,⼈则能够制造和使⽤劳动⼯具C~|动物只能消极地适应环境,⼈则可以改造⾃然D. 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类劳动则是有⽬的、有计划的丘⼝动物没有社会性,⼈则具有社会性4. ⼈类当今⾯临的环境向题,主要有A|_|环境污染 B.⼕⽔源危机 C.⼕森林毁灭D_l物种减少 E.LJ臭氧层变薄5. 当代⽇益严重的环境向题使我们认识到AJ不能过分强调⼈类对⾃然的索取BJ只有维护⽣态平衡,社会才能持续发展C_|⽤科学、道德、审美辨证统⼀的标准对待⾃然D.回到原始状态E|_|要反对盲⽬乐观和悲观消极的态度6. 社会存在的具体内容包括C.|它为⼈类提供⽣产建设资源E. 它是社会制度变⾰的根源8.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表现在它影响劳动⽣产率的⾼低B .它影响劳动⽣产部门的分布C~|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D .它在某些⽅⾯制约⼀个国家⽣产发展的潜⼒和前景|E . |它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来制约社会发展9.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是因为A_|它不决定社会性质B_|它不决定社会制度更替Cj它的作⽤只有通过⽣产⽅式才能体现Dj它对社会的作⽤要受⽣产⼒和⽣产关系的制约 E.它对社会不起作⽤10. ⼈⼝⽣产的特点包括⼈⼝周期性长 B. □通过婚姻、家庭关系进⾏C .其⽬的于⽣育后代D?⼕|具有较强的惯性 E.只服从于⾃然规律11. ⼈⼝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是.亍「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然前提 B .它是社会⾰命的原因C. 它决定社会的性质和⾯貌D.它决定社会形态的发展E__l它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12. ⼈⼝因素之所以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量,是因为A|_|它本⾝受社会物质⽣产状况的制约 B. 它不决定社会的性质C,它不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D_它不是社会⾰命的原因 E. 它对社会发展不起作⽤13. 社会之所以必须有计划地对⼈⼝衽调节和控制,是因为A|_|⼈⼝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B?⼕适度的最优的⼈⼝状况,能加速社会发展q⼈⼝的数量和发展的速度不能⾃发地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D. 适量的⼈⼝是社会发展的决定⼒量E. ⼈⼝的数量和质量是社会⾰命能否胜利的根本原因14. 我国⼈⼝问题突出表现为A|_|⼈⼝数量多 B. 在⼀段时间内增长过快CJ⼈⼝⽣产与物质⽣产⽐例严重失调D_|⼈⼝⽣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盾尖锐化E~|出现了⼀系列社会问题,如失业⼈⼝增多15. ⽣产⽅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量,表现在A|_|它是⼈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B. L它是⼈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C[]它是⼈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 ⼕它是⼈类⼀切社会关系的基础E Q|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社会基本结构与社会形态的更替单项选择题1. ⽣产⼒所体现的关系是A. ⼈与⼈的关系B. ⼈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与⾃然的关系2. ⽣产⼒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A. 劳动对象B.⼕|劳动者C.劳动资料D.科学技术3. 科学技术是⽣产⼒,是因为A. 它是构成⽣产⼒最重要的独⽴要素B. 它是直接现实的⽣产⼒要素C.它能把⽣产⼒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产⼒D_|它能渗透到⽣产⼒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产⼒4. 整个⽣产关系的基础是5. 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10. ⼈类社会的发展是⾃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 .社会的发展史和⾃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B. 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q_|⼈类社会的发展像⾃然⼀样有其客观规律性D.社会发展史是⼀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11. ⽆数个⼈愿望相互作⽤的结果,形成历史发展的“合⼒”,这是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主义的观点 C. 唯意志论 D.宿命论多项选择题1. ⽣产⼒是A_⼈们改造和征服⾃然的实际程度和能⼒ B. |_1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量C. 包括⼈⼝因素在内的物质⽣活条件D.⼆⼈与⾃然的关系E.⼈与⼈的经济关系2. 在⽣产关系构成中,所有制形式之所以起决定作⽤,是因为它决定着.A — 个⽣产关系的性质 B.⼕|⼈们在⽣产中的相互地位C.⽣产关系的多样的形式⽣产品的分配关系 E. ⽣产⼒发展⽔平3. 社会意识A_J 是社会的精神⽣活过程 B|_|由社会存在所决定 C. 具有相对独⽴性D_在阶级社会⾥,某些形式具有阶级性 E. 随着社会存在的改变⽽⽴即改变4. 社会⼼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差别在于A. 社会⼼理是⾼⽔平的,社会意识形式是低⽔平的A..⽣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的相互联系B. 产品的分配⽅式C.⼈们在⽣产中的地位D. ⽣产资料所有制关系A.⼈们为解决纠纷⽽制定契约的产物B. 调和阶级⽭盾的产物q_|阶级⽭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6..国家的实质是D. 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A.调和阶级⽭盾的机关B. 全体居民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机关qj 阶级统治的暴⼒机关 7. 国家政权的最主要成分是D. 凌驾于各阶级之上的独⽴⼒量A|_|军队 8.从⾼低不同层次,社会意识可分为A_|社会⼼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B. 警察 C. D. B. 法庭 D. 监狱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9.社会意识的⼀般特点是 A |_|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性 C.社会意识具有抽象性社会意识具有客观性D. 社会意识具有普遍性B. 社会⼼理是复杂的,社会意识形式是简单的qj社会⼼理是在⽇常⽣活中⾃发形成的,社会意识具有系统化和抽象化的特征D. 社会⼼理⽆阶级性,社会意识形式有阶级性E|_|社会⼼理表现为情感,习惯等,社会意识形式表现为理论体系5.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性表现在A|_|它同社会存在变化的⾮完全同步性 B. 它与经济发展⽔平的不平衡性q_|它有历史继承性D.[|它的各存在形式之间相互影响EJ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6. 下列精神产品哪些属于⽆产阶级的社会意识形式仁⼆唯物史观B?□剩余价值学说共产主义道德 D.社会契约论 E.国有化铁路7. 下列哪些说法是指⼈们的社会⼼理A|_|⼈们觉得⼤办婚事很体⾯ B. ⼈的⾃卑和⾃⼤情绪q. ⼀个民族不⽢忍受欺侮的反抗精神D.共产主义道德E.管理⼼理学8. 社会形态的发展A|_|是统⼀和多样的 B. 是具体和历史的 C. |_」是⼀个⾃然历史过程DJ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E. 是不断由低级向⾼级转变的社会发展的动⼒系统单项选择题1. 社会基本⽭盾是A. ⼈民群众⽇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与落后的⽣产⼒之间的⽭盾B. 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的⽭盾q. |⽣产⼒和⽣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盾D. 社会两⼤对抗阶级之间的⽭盾2. 在社会⽣产中,⼯具的精细程度、机器的精密程度,⽣产社会化的规模、范围、程度等表明A□⽣产⼒的发展⽔平B.社会发展的过程C.⽣产关系的性质 D.⽣产率的⾼低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A. ⼀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后才能产⽣B. ⼀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有根源于经济基础C.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变化是同步的D. ⼀切经济成分都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4. 构成⼀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只能是A. 社会现存的各种⽣产关系C. 代表社会进步⽅向的⽣产关系6.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即A. 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q_l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B. 占统治地位的⽣产关系D. 适合⽣产⼒状况的⽣产关系B. 国家政权及其设施D.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7. 在上层建筑各因素中,居主导地位的是A|J 政治B.法律 C. 道德 D.宗教8.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是A. 共产主义道德和理想 B .⼈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 社会主义的精神⽂明 D .社会主义的法律观点9. 最早提出阶级和阶级⽃争理论的是A. 马克思和恩格斯B.封建地主阶级思想家 C_|资产阶级思想家D.德国古典哲学家10. 阶级的实质是13. 社会⾰命和社会改⾰的区别在于 A |_|⾰命是质变,改⾰是量变B.改⾰是质变,⾰命是量变C.它们都是质变D.它们都是量变14.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盾A.是对抗性的 B__|是⾮对抗性的 C.是不相适合的 D.绝对适合的15. ⼈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 唯物史观B.[|唯⼼史观C. 机械决定论D. ⾮决定论16. ⼈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条件是A.⼈们的⽣活⽔平B. ⼕⽣产⼒状况C.科学⽂化⽔平D. ⼈们头脑中的传统17. 杰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表现在、他们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 B.他们是历史规律的创造者C.他们是历史发展的决定者D.他们是历史条件的超越者18. 承认个⼈在历史发展中的作⽤,这是A.历史唯⼼主义的观点B. 唯意志论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 宿命论的观点19. 杰出⼈物的产⽣是由于AJ 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B. 主观愿望和客观规律的统⼀C. 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的统⼀D. 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统⼀A.⼤多数⼈对少数⼈的专政B.C. ⼀个集团统治另⼀个集团D. 11. 阶级作为⼀种社会现象是A.政治范畴B. 思想范畴C. 12. 阶级⽃争的历史作⽤表现在它是A.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B.C. 社会由于社会地位和分⼯不同⽽产⽣的集团| | ⼀个集团占有另⼀个集团的劳动|_经济范畴 D. 伦理范畴|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要求深化改革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现了这一点。

(2分)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要求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说明了这一点。

(2分)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体现了这一点。

(2分)④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是历史创造者。

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说明了这一点。

(2分)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未来发展的方向,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

深化改革的思路符合了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会推动温州在新形势下取得新发展。

(4分)②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一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这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4分)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深化改革能推动温州的发展(4分)3.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4分)过去的一个世纪是我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不断“革命”的历程,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2分)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4分)过去的一个世纪,我国从建立共和政体、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性。

中考历史唯物史观练习题

中考历史唯物史观练习题

中考历史唯物史观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人的意志决定社会发展D. 上帝意志决定社会发展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 两者相互独立D. 两者相互制约A. 奴隶主阶级B. 地主阶级C. 资产阶级D. 无产阶级4. 马克思、恩格斯在哪本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A. 《资本论》B. 《共产党宣言》C. 《德意志意识形态》D.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二、多项选择题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进步A. 政治B. 法律C. 宗教D. 艺术A. 陈胜吴广起义B. 王安石变法C. 洋务运动D. 辛亥革命三、判断题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存在。

()2.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3.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

()4.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四、简答题1.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 举例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3. 阐述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 论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材料一:“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

”材料二:“社会划分为阶级,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只要社会生产力没有发展到足以消除阶级差别,阶级斗争就不可避免。

”(1)材料一中的观点属于哪种历史观?(2)根据材料二,阶级斗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它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材料二:“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

”(1)上层建筑包括哪些内容?(2)根据材料二,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六、论述题1. 论述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唯物史观习题

唯物史观习题

唯物史观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认为( D )A.历史的发展是天意的体现B. 英雄人物是神意或绝对精神的受托者C.杰出人物创造社会历史D. 精神的力量主宰历史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最根本原因是( A )A.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B.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D. 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的规律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指( C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没有根本区别B.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发展有相同的规律C.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一样都是有规律可循的D.社会的发展与自然发展是等同的4. 唯物史观是真理,因为它( D )A.彻底抛弃了以往的历史理论B. 吸收了人类的一切文化遗产C.批判地考察了德国古典哲学D. 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 B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B.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6.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 B )A.唯生产力论B.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7. 胡适曾说过: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这种观点认为( D )A.历史的发展纯粹是必然的B.历史的偶然因素决定必然C.历史的发展纯粹是偶然的D.历史人物的性格这种偶然因素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8.在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问题上,下述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C )A.“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B.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C.“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D.无伟人就无历史9.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 D )A.政治法律制度和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B .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 .政权和政治法律及其设施D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10.下列日常用语中蕴含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的有( C )A.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上B. 心想事成C.量力而行,尽力而为D.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11.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D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 是否承认祔历史的规律性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C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的物质交换过程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者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13.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 C )A.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承认政治权力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D.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14.“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2021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精选

2021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精选

2021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精选1.(2020年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事异时移,法随时变。

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

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12分)【参考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民法典的出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解决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民法典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民法典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2(2019年课标卷Ⅱ)阅读材料,完成试题。

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条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它是沟通藏区与内地的邮政主动脉,党中央的声音和各种邮件通过邮车送上雪域高原。

邮车驾驶员其美多吉秉持“人在,邮件在!”的敬业精神,凭借精湛的驾驶技术和丰富的出车经验,克服缺氧、“风搅雪”、孤寂等困难,驾驶邮车奔驰在白雪皑皑的“生命禁区”,服务藏区30年,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给雪域高原的人们带去美好生活的希望,“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邮车驾驶员,但看到老百姓拆包裹的样子,心里就开心。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观题试卷版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观题试卷版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观题1.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利”,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为此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结合材料,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16分)2.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温州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紧密结合温州实际,重点抓好“六大领域改革”:以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党的建设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原理,分析全会强调实施深化改革思路的原因。

(12分)3.过去的一个世纪,对中国而言,可谓“革命”的世纪。

100年前,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62年前,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33年前,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

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哪些知识?(12分)4. 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

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

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唯物论主观题练习25页PPT

唯物论主观题练习25页PPT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唯物论主观题练习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 Nhomakorabea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的知识?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勿忘记,共七个! ▪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基本
原理) ▪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可以细分为俩原理 ▪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 4、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原理 ▪ 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 6、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原理 ▪ 7、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
第四单元主观题复习
▪ 31.当前,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流动 加速,利益多元,社会转型犹未完成,社会矛盾 易发多发。江苏省政府建立健全重大政策制定和 重大工程项目实施风险评估机制,凡事关经济社 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 目,都要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是否符合法律 法规和国家政策,是否为绝大多数群众接受,是 否符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等。对超越法定权限、违 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以及行政决策失误造成严 重后果的行为,要依法依纪追究领导和直接负责 人的责任。
▪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 必须: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
▪ 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 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考察“民生”问题时可以将这两个原理 合并,表述为:
▪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 展具有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社会 发展规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 标准。(分析: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正是自觉站 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
▪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尊重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表 现,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32.毕业于某知名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小董,梦想 成为一名大公司的时装设计师。然而,面对严峻的就业 形势、激烈的竞争压力,谋职中的小董屡屡碰壁。
参考答案:
▪ 3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建立健全风险评 估机制,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建立健 全风险评估机制,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是为了实现 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评析小董的创业经历。
【解析】本题是评析类试题,一是要分析
小董的做法是不是正确的,二是分析她是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
▪ 32.①小董的就业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她的就业观随社 会的变化而调整,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 史性。
▪ ②就业观的转变对小董的人生选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说明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 重要的导向作用。
▪ ③小董结合自身特长,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实现创业,说 明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小董虚心向书本 和群众学习,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走向成功。小董 经营网店,诚实劳动,说明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用“人生价值观”或“价值观”分析、说明问 题
(关键词: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人生价值)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2、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 制约和导向作用。(具体体现在:价 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 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 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 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痛定思痛,2011年春,小董在朋友的建议下,结合自 身特长,在淘宝上开办了服装定做小店“布衣不舍”。 开始,他专门定制礼服、大衣,问津者甚寥。后来,他 虚心学习营销学、心理学知识,并请教网上知名店家, 决心打造特色小店。她从定制个性文化衫开始,逐步扩 展到绣花、印字、烫画、定做学生班服、亲子装、情侣 装、舞台装等多种定制业务。由于款式新颖、价格便宜、 发货及时、售后完善,目前,小店在淘宝中已小有名气。 回顾创业的经历,小董不无感慨:创业者有成功的一面, 更有背后的艰辛。不要盲目选择,选择了,就不要轻易 放弃。把信念揉进每件小事,成功便增加一份坚实。
▪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 ▪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要求我们
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 我中走向成功。(后两句还可以表述为: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 观条件。社会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客 观条件;个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和正 确价值观的指引等等。详见课文P105~ 106)――三点要求有时要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