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高考主观题练习共22页共22页

合集下载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5
【专题四】
《生活与哲学》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与应用(历史唯物主义)
一、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唯物史观)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唯物史观)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群众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要求深化改革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现了这一点。

(2分)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要求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说明了这一点。

(2分)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体现了这一点。

(2分)④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是历史创造者。

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说明了这一点。

(2分)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未来发展的方向,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

深化改革的思路符合了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会推动温州在新形势下取得新发展。

(4分)②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一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这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4分)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深化改革能推动温州的发展(4分)3.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4分)过去的一个世纪是我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不断“革命”的历程,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2分)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4分)过去的一个世纪,我国从建立共和政体、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性。

2017年高考政治唯物论、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典型例题汇总

2017年高考政治唯物论、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典型例题汇总

《生活与哲学》问答题典型例题唯物论1、【辩证唯物论】(2016天津12)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

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

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

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12分)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2016上海34)分析说明题: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目标,高品质产品是制造强国的标志。

有位学者认为,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

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表现在对工作充满热爱与激情,工作中坚韧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它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金钥匙。

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

他论证说,历史上,中国工匠曾经名扬世界。

但随着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工匠角色逐渐淡出。

近年来,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即时效益,忽视产品灵魂——品质,靠“山寨”和低价竞争,造成产品品质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海淘一族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产品设计人性化不够,缺乏潮流引领,产品精细化不够,耐用性不强等问题。

如何提高品质是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大做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就会到来。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评析这位学者是否完整论证了他的观点。

3、【意识作用】(2016海南24)甲市是我国制造业的重地。

近5年来,在企业工资水平逐年提高的情况下,该市每年仍存在10万左右的劳动力缺口。

2014年,甲市颁布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三年计划》,提出到2016年争取全市过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

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甲市“机器换人”在制造业相关企业迅速推广。

唯物史观试题及答案高中

唯物史观试题及答案高中

唯物史观试题及答案高中唯物史观试题及答案(高中)一、单项选择题1.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答案:D2.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

A. 无规律可循的B. 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C. 由经济基础决定的D. 由政治制度决定的答案:C3.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A. 创造者B. 旁观者C. 被创造者D. 无关紧要者答案:A4. 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

A.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D. 社会发展的次要动力5.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

A. 经济基础的反映B. 经济基础的决定因素C. 与经济基础无关D. 经济基础的创造者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6.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包括()。

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经济基础D. 上层建筑7.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包括()。

A. 创造历史B. 推动历史发展C. 阻碍历史发展D. 被历史创造答案:AB8. 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包括()。

A. 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B.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 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 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答案:AB9.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包括()。

A.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意识形态B. 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反映C. 社会意识形态决定经济基础D. 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无关答案:AB10.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规律包括()。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无规律可循的。

()答案:错误12.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专题09历史唯物主义(练习)(原卷版)-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9历史唯物主义(练习)(原卷版)-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9历史唯物主义(练习)一、单选题1.马克思指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

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

古典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决定因素,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B.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不以任何人、任何阶级以至于整个人类的意识为转移C.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生产力内在要求的体现,生产力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的性质是直接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定决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适应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求。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党政机关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状况②机构改革是基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同步发展③机构改革是在党和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背景下研究谋划的④机构改革是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的基础上推进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关于调查研究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是党的基本工作方法,有利于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②是落实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表现,有利于厚植人民情怀③是党自我革命的具体表现,有利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④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有利于弘扬实事求是的作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马克思是对的》这一通俗理论对话栏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

2021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精选

2021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精选

2021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精选1.(2020年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事异时移,法随时变。

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

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12分)【参考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民法典的出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解决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民法典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民法典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2(2019年课标卷Ⅱ)阅读材料,完成试题。

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条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它是沟通藏区与内地的邮政主动脉,党中央的声音和各种邮件通过邮车送上雪域高原。

邮车驾驶员其美多吉秉持“人在,邮件在!”的敬业精神,凭借精湛的驾驶技术和丰富的出车经验,克服缺氧、“风搅雪”、孤寂等困难,驾驶邮车奔驰在白雪皑皑的“生命禁区”,服务藏区30年,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给雪域高原的人们带去美好生活的希望,“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邮车驾驶员,但看到老百姓拆包裹的样子,心里就开心。

备战2015年高考政治(四)哲学生活主观题第四单元(历史唯物主义)

备战2015年高考政治(四)哲学生活主观题第四单元(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唯物史观):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唯物史观):(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5、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6、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价值观与人生观):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要求我们(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地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历史唯物主义高考主观题练习-PPT精品文档

历史唯物主义高考主观题练习-PPT精品文档
历史唯物主义 高考复习专题
1、[2019新课标,39(2),12分]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 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 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 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 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 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 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 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 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 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 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 遗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 反作用。要适应社会转型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②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 发展。进行机构改革,促进社会发展。 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顺 应社会发展趋势,发展社区自治,培育社会组织,推 动社会进步。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线。为民服务,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3、[2019山东文综,41(2),9分]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 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 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 境保护法列入了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 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 (9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