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类文章的阅读指导与训练一
叙事类文本解题指导

为题有什么作用?
• 参考答案:(2)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云比喻为 “会走路的花”,形象地写出了云的美丽和动感。②概括 了全文的内容,揭示了文章的描写对象——云。③揭示了 文章的中心,表现了“我”对云的喜爱,对昭苏的热爱的 情感。③表达了对那些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 老人的敬意的情感。
下文……的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使作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中间段落的作用:承上启下,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总结上 文
• 结尾段落的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点题,卒章显志, 升华文章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味深长,画龙点睛, 使结构更加严谨,含蓄深刻,启发读者联想。
考点: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象征意义。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实战演练:《县城小书店》
• 1. 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6分)
• 2012年秋天,“我”带小侄子去买书→少年的时
候, ① →离开县城的前一天, ② →
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 ③
→2012年秋
天,带小侄子离开书店。
• ①“我”读书买书的经历 • ②简单告别书报亭和姑娘 • ③每次春节回家都到小书店消磨一小段时光
考点: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 真题再现:
• 【2015年泰州】《伍铜匠》18.本文前半部分主要写了伍
铜匠“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6分)
• 来到盘龙乡→ ①
→赢得芳心并入赘女家
→②
→③
——创造多个盘龙纪录。
中职语文下册作文训练1:记叙文——叙事概要

点评:叙事要清楚具体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叙事记叙文。 文章撷取了儿子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的四件
事,展现了儿子成长的历程,表现母亲伟大的母爱, 结构完整,铺垫有力。每件事着墨不多,但叙述清楚 具体。文章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儿子神情、动作的 描写,表现了儿子对母亲的理解,揭示了“只有你才 能欣赏我”的主旨。语言通俗易懂,干净利落,富有 表现力,作者虽然没有运用抒情或感叹句,却能让人 置身于浓浓的感情之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去一趟。她有种 预感,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 大学。
从学校回来,儿子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的特快专递交到她手里,然后,转身 跑进自己房间大哭起来:“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 只有你能欣赏我……”
我不禁纳闷,于是东找西看,终于在厨房里找到了满头大汗的外婆。 “外婆,你怎么不出去玩玩?” 外婆边忙着手头的活边说: “今天大家好不容易聚在一起,你就让我这个
老太婆烧顿好的给大家吃吧!” “妈,给我倒杯茶!”忽然,从客厅里传出舅舅的喊声。舅舅是个大嗓门,以往
听到他的声音我总是觉得很亲切,可这会儿听着却十分刺耳。 “哎——来了!”外婆应着,一路小跑。 不知怎的,出门时的那股高兴劲儿顿时飞到了九霄云外。
真拿他没办法,他就是这样。
点评:叙事要选择典型事件
《他就是这样》一文写了“他”烧橡皮,涂颜 料蒙“我”,弄湿“我”的坐凳等三个事例, 突出了“他”特爱捉弄人的个性;
不仅是两角钱
中午,上完课后,陪同学去复印资料。
复印的资料一张张从复印机中吐出,同学也已从口袋中掏出一元
中考叙事散文阅读指导

四、找出表现手法与语言最具特色的地方,反复揣摩。
如: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处的环境对比描写,表现了作 者的情感倾向。 2、《安塞腰鼓》中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特点先用排比,写一捶 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 舞姿写,如强震起来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比喻写急促 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 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 具体,文章气势恢弘。 3、《藤野先生》第一段“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 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 成群结 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 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 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用反语,深刻、犀利 地揭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强烈的愤懑及极大的讽 刺。
如:《散步》“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 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 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 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 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 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深化主题)
关于叙事散文
1、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 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
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2、特点:以小见大
3、百色2010年中考题型及内容设置:以主观题
为主。 (1)整体把握。如:用简洁言语概括故事;用恰当词
语概括人物情感态度变化。 (2)品味赏析。如:从修辞、表现手法分析关键句子
叙事性散文的写作指导

叙事性散文的写作指导叙事性散文是用人抒发作者主观,感情的散文。
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叙事性散文一般很受到大家的欢迎。
一、散文的特点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六、散文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2023中考叙事性文章阅读训练(一)

2023中考叙事性文章阅读训练(一)
引言
随着中考改革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本文旨在为2023年中考的考生提供一些叙事性文章阅读训练的建议,希望对考生提高阅读能力有所帮助。
建议一:多读经典叙事类文章
在进行叙事性文章阅读训练时,建议考生多读一些经典叙事类文章,例如鲁迅的《药》、的《窗》、丁晓南的《叫魂》等,这些文章有深度、思考性,涉及人生、历史、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培养考生的阅读与思考能力。
建议二:注重文章结构与语言
在读叙事性文章时,考生需要注重文章的结构与语言,尤其是叙事的技巧,例如时间顺序、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这些都会影响到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建议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注重这些细节,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建议三:多做相关阅读理解练
最后,建议考生多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例如完形填空、阅
读理解等,这些练能够帮助考生加深对叙事性文章的理解,增强语
言表达和思辨能力。
结论
阅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
我们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够在
中考前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
以上是本文提
供的叙事性文章阅读训练建议,希望对考生提高阅读能力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阅读,叙事类文章的阅读指导与训练

第七章:叙事类文章的阅读指导与训练一、基础知识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或几件事情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文章主要记叙一件事情的具体经过,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样。
首先,要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弄清楚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其次,要理清文章的层次。
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
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要弄清楚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层次。
层次包括:一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划分层次,也就是把事情分成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几个层次;二是按事情的因果关系划分层次,就是把事情分成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层次。
最后,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读懂文章的中心。
文章中心思想的一般格式:文章通过记叙……(事情),说明了(表现了、歌颂了)……。
二、热点题型阅读叙述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憧憬、向往、同情等感受。
考查的题型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解题;文章的结构分析;续文;分析表达等。
三、答题技巧1、概括能力:考查对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要求在读完文章后学会提炼信息,语言要简练。
2、写作方法:主要考查叙事类文章脉络的把握,叙述的顺序以及分段概括段意等。
要求认真通读全文后,抓住文章的“六要素”,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析表达:主要从认知、体会、感悟等几方面进行考查。
要求在认真读文的过程中,紧扣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想感情。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格式:文章通过记叙……(事情),说明了(表现了、歌颂了)……四、典例剖析爱心项链①这是美国东部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冰天雪地的山区。
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
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他二话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了雪地,拉到了一个小镇上。
叙事类文章阅读指导

▪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
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 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 题。 ▪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 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 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 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分析文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描写是记叙文最常见的表达方 式之一,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 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 主要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 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 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 1、暗示时代背景。 ▪ 2、渲染气氛。 ▪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 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 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记叙顺序作用:
▪ 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 四、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 ④引用的句子; ▪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记叙文阅读指导

记叙文阅读指导阅读一般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弄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能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剖析】一记叙的六要素及顺序、人称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为记叙的六要素。
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
全文把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交代清楚了。
有些记叙文,所写的事情较复杂,时间、地点都有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内容不断深化,中心不断显现。
如果不考虑时间、地点的变化和有关的人物,就很难弄清文章的脉络。
对于记叙要素的交代,作者往往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既巧妙又明确,有时在不影响表达效果的情况下,其中的某个要素也可以省略。
弄清常用的三种记叙顺序。
1. 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2.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这种方式就叫倒叙。
阅读时要注意倒叙和顺叙交换处的句、段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应当强调的是,倒叙决不是整篇的由尾到头的逆向叙述。
提到开头先叙述的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段,在全文中只是一个局部,其下面的部分才是文章的主体。
而这主体部分采用的仍是顺叙的方法。
总之,倒叙只是顺叙方法的一种局部变通方式。
其次,顺叙部分的结尾与开头先写的那个结尾遥相呼应,结构才算完整。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顺叙、倒叙、插叙三者之间,无高下之分,阅读文章要注意分析作者安排顺序的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类文章的阅读指导与训练一、基础知识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或几件事情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文章主要记叙一件事情的具体经过,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样。
首先,要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弄清楚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其次,要理清文章的层次。
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
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要弄清楚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层次。
层次包括:一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划分层次,也就是把事情分成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几个层次;二是按事情的因果关系划分层次,就是把事情分成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层次。
最后,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读懂文章的中心。
文章中心思想的一般格式:文章通过记叙……(事情),说明了(表现了、歌颂了)……。
二、热点题型阅读叙述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憧憬、向往、同情等感受。
考查的题型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解题;文章的结构分析;续文;分析表达等。
三、答题技巧1、概括能力:考查对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要求在读完文章后学会提炼信息,语言要简练。
2、写作方法:主要考查叙事类文章脉络的把握,叙述的顺序以及分段概括段意等。
要求认真通读全文后,抓住文章的“六要素”,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析表达:主要从认知、体会、感悟等几方面进行考查。
要求在认真读文的过程中,紧扣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想感情。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格式:文章通过记叙……(事情),说明了(表现了、歌颂了)……四、典例剖析爱心项链①这是美国东部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冰天雪地的山区。
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
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他二话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了雪地,拉到了一个小镇上。
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
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②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
③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
当他要感谢少年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④爱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传。
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爱心都是一根金线。
用金线把颗颗珍珠串起来,就是世界上一条最珍贵的无价项链!⑤爱心项链串起了颗颗真诚的心,让大家心系一处,播洒爱的种子。
让我们拾起这根金线,也做一个串项链的人,将我们手中的这本杂志,当作一份礼物,送给那些在贫困中却强烈渴望着知识的同学手中吧!1、第一自然段叙述了一个故事,写出这个故事的相关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三自然段所叙的事能否省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四自然段点题,作者用“爱心项链”作比,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项链》答题思路1、做这类题要先通读全文,然后针对涉及的问题一一作答。
对于时间、地点、和人物在文中都不难找出来,可事情的起因和结果要在通读文章后用自己的话作回答,语言要简洁。
2、本题考查的是写作素材的巧妙安排。
先要通读全文,然后再重点读第三自然段,弄清楚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题的理解。
做这类题目,要将文章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想题目与文章的内容有何关联,“项链”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五、高效训练选文1孩子,请系好鞋带那时,我还在读初一。
学校每到年底都会组织游园活动庆祝新年的到来,记得那年的游园活动特别热闹,游戏很简单,似乎所有的人都能中奖,所以奖品很快就剩得不多了。
我终于也挣得了一张票,便兴冲冲去领奖。
领奖处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后几份奖品,我也不甘示弱往前挤。
高高的窗台,狭小的窗口,发奖的人根本看不见领奖人的脸,只能随意地从那些伸进窗口的挥舞着的手中接过奖票,再递给奖品。
突然间,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一份奖品!还来不及高兴,旋即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了——奖品被别人抢了!我忙抬起头四下搜寻,只见身旁一个大男孩正在冲我得意地笑。
我冲他喊道:“把奖品还给我!”他边走边嚷:“每个人都有奖票,谁能抢到就是谁的了,凭什么还给你!”我拽住他的衣角,近乎哀求:“我先拿到的,给我吧。
”他猛地推开我,没想到竟把我趔趄在地,他一溜烟跑掉了。
从地上爬起来,我再也忍不住委屈大哭起来。
我边哭边走向办公区,这时我本能地想到了母亲,她是这所学校极有权威的老师,她一定能帮我!母亲听我哭哭啼啼叙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说:“孩子,先系好你的鞋带吧。
”我低头一看,真的,鞋带不知在什么时候已松开了。
我迅速系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没想到她却平静地说:“走吧,我们回家……”这件事早已过去,我始终没能要回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奖品,为此,心里不止一次埋怨母亲。
然而,随着渐渐长大,十多年来也曾经受了许多成败与得失,现在我才恍然明白,当年的母亲用心良苦!她让我系好鞋带,她在我因得不到奖品而懊恼的时候,让我系好鞋带,因为,我确实应该这样做。
如果我任由自己哭闹,我可能会一辈子对此事耿耿于怀,无法释然。
生活中本来就有好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却无法得到,我们又怎可以要求自己每次都能被满足呢?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心情对待生活。
我知道,命运给予我们的磨难将远不止是失去一份奖品;我同样知道,对待磨难也并非系好鞋带就难解决这么简单,但我明白生活的真谛就在于此——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永远向前看,终有一天,我就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
1、第六自然段中“我”听完母亲的话后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试以“我想”开头,结合上下文,简要写一下。
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是:()A.顺叙B.插叙C.倒叙D.补叙选文2他打开了我的心灵他坐在草地上,面前摆着一张硬纸板,他的狗蹲伏在旁边。
硬纸板上写着他“陷入了困境和饥饿”,恳求得到帮助。
没有人为他停留。
我看见别的司机只对他看一眼,就立即把目光移向别处去了。
外面很热。
我从那个男人的深蓝色眸子里看出他非常沮丧、厌倦和疲惫。
汗水正从他的脸上像细细的溪流一样流下来。
我把手伸进钱包,抽出一张l0美元的钞票。
我那12岁的儿子尼克立刻知道我要做什么了。
“我能把它拿去送给他吗,妈妈?”“小心点,亲爱的。
”我一边警告他一边把钱递给他。
我从后视镜里注视着他飞快地向那个男人跑去,带着羞涩的微笑将它递给他。
我看见那个男人震惊地站起来,接过钱,把它放进自己的后面口袋里。
“好极了,”我心想,“至少,他今晚可以吃一顿热乎乎的晚饭了。
”我对自己感到既满意又骄傲。
当尼克回到汽车里的时候,他用一种含着悲伤和恳求的眼神看着我。
“妈妈,他的狗看起来是那么饿,那个人真的很好。
”我知道我还得再做一些事。
我们开车跑到最近的一家商店里,仔细地挑选礼物——一包狗食,两瓶水,还为那个男人买了一些快餐食品。
我们迅速返回去,他还在那儿。
仍然没有人为他停留。
我颤抖着双手,抓起购物包,爬出汽车,我的孩子们跟在我身后,手里拿着礼物。
当我们向他走去的时候,我的心里闪过一瞬间的恐惧,希望他不是一个连续杀人犯,或者其他什么危险人物。
我在他的眼睛里,看见了某种让我震惊并使我为自己的判断感到汗颜的东西。
我看见了眼泪。
我含着眼泪,微笑着说:“你什么也不必说。
”当我们登上我们的有篷货车,开着它继续前进的时候,他在草地上跪下来,用胳膊搂着他的狗,亲吻它的鼻子,微笑着。
我高高兴兴地挥了挥手,然后任由泪水像开闸的河水一样恣意流淌。
这时候,我的女儿布兰迪转身面对我,用最甜美的小女孩的声音说:“我现在感觉真的好极了。
”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我们帮助了他,但实际上,他却给了我一件令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礼物,那就是,这件事对我的孩子们的影响是深远而有意义的。
在其后的数年里,我的孩子们陆续长大成人。
他们都成了对社会有用的入。
在一次演讲中,我的儿子向听众们讲述了这个故事。
他在最后总结时说道:“那件事对我影响很大,它让我懂得,不管一个人的外表是怎样的,我们的内心都是应该充满善意、同情和包容。
是那个陌生人打开了我的心灵。
”1、请简要概括文章写了一件怎样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明是我们”帮助了“他’’,文章为什么以“他打开了我的心灵”为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他”不知道怎样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了,请你把他最想说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写道,“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我们帮助了他,但实际上,他却给了我一件令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礼物”。
谈谈你对“礼物”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引用“我”儿子的话作结,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结尾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