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叙事性散文的阅读指导
浅谈初中叙事性散文深度阅读的五个切入点

浅谈初中叙事性散文深度阅读的五个切入点作者:朱伟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20年第11期关键词叙事性散文深度阅读方法散文是一种能够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散文的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但是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从内容上看比较庞杂散乱。
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很容易错解文章要旨,更不用说走向深度阅读了。
因此,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读通文章,更要让他们进一步咀嚼文句、品味情感和探究内蕴。
统编语文教材八(下)的《灯笼》是吴伯箫先生早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文中回顾了自己早年与灯笼相关的农村生活和地方乡俗,又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
很多学生在学习这篇散文时,对文章的结构把握不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也有偏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课堂中围绕“读”的五个环节展开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效。
一、读文望题,提纲挈领砥中流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一般来说,标题能够反映文章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开展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关注标题。
一般散文的标题都是简明扼要、清晰明了的,也有部分散文的标题采用了比喻、化用等手法,让标题更加生动,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学生读懂了标题,就为进一步把握散文的主体内容奠定了基础。
比如,笔者在教学《灯笼》一文时,带领学生体会作者的“灯笼缘”和“灯笼情”,让他们明白文章运用了借物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手法。
在这篇文章中,灯笼不仅是标题,也是线索。
学生读懂了文题,在接下来的文本教学中,他们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二、读文搜事,千头万绪收眼底想要學生读透叙事性散文,就要引导他们理清文中的“事”。
散文中的“事”往往不止一件。
比如《灯笼》中就包含了几件事:夜归的祖父一路上为我们带来故事、元宵节奔走赏灯、族姊远嫁时大送大迎等。
这些事作者描写得相对比较具体,但文中还有一些更琐碎的细节也值得关注,如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等。
叙事类文本解题指导

为题有什么作用?
• 参考答案:(2)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云比喻为 “会走路的花”,形象地写出了云的美丽和动感。②概括 了全文的内容,揭示了文章的描写对象——云。③揭示了 文章的中心,表现了“我”对云的喜爱,对昭苏的热爱的 情感。③表达了对那些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 老人的敬意的情感。
下文……的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使作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中间段落的作用:承上启下,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总结上 文
• 结尾段落的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点题,卒章显志, 升华文章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味深长,画龙点睛, 使结构更加严谨,含蓄深刻,启发读者联想。
考点: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象征意义。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实战演练:《县城小书店》
• 1. 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6分)
• 2012年秋天,“我”带小侄子去买书→少年的时
候, ① →离开县城的前一天, ② →
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 ③
→2012年秋
天,带小侄子离开书店。
• ①“我”读书买书的经历 • ②简单告别书报亭和姑娘 • ③每次春节回家都到小书店消磨一小段时光
考点: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 真题再现:
• 【2015年泰州】《伍铜匠》18.本文前半部分主要写了伍
铜匠“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6分)
• 来到盘龙乡→ ①
→赢得芳心并入赘女家
→②
→③
——创造多个盘龙纪录。
【阅读理解】散文类阅读的读文方法,解题技巧总结

【阅读理解】散文类阅读的读文方法,解题技巧总结散文阅读的读文方法第一步初读文本,明确类属根据散文阅读的经验,先初步明确散文属于哪种类型,如下:(1)写人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写景状物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属抒情散文。
(3)哲思散文:这类散文表现作者某种哲思。
它也注重情感的抒发,但更重于理智。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4)文化散文:主要是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创作的、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
第二步抓住文眼,理清思路——关于文眼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
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
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
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
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
“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点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1、找概括强的语句或词语。
比如,文中的总结句往往有文眼。
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特别地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
”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
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
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中考叙事散文阅读指导

四、找出表现手法与语言最具特色的地方,反复揣摩。
如: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处的环境对比描写,表现了作 者的情感倾向。 2、《安塞腰鼓》中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特点先用排比,写一捶 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 舞姿写,如强震起来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比喻写急促 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 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 具体,文章气势恢弘。 3、《藤野先生》第一段“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 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 成群结 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 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 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用反语,深刻、犀利 地揭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强烈的愤懑及极大的讽 刺。
如:《散步》“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 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 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 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 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 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深化主题)
关于叙事散文
1、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 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
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2、特点:以小见大
3、百色2010年中考题型及内容设置:以主观题
为主。 (1)整体把握。如:用简洁言语概括故事;用恰当词
语概括人物情感态度变化。 (2)品味赏析。如:从修辞、表现手法分析关键句子
掌握四要素 快乐读美文——记人叙事散文的阅读研究

1诵 读文章 ,初步 了解主 要 内容 。诵读 是学生最 易接 特 点 。经 典 的 作 品 ,作 者 往 往 寥 寥 几 笔 便 勾 画 出人 物 的 外 .
受 的 方 式 , 教 师 应 让 学 生 多 进 行 诵 读 ,增 强 语 感 , 引 导 学 形 特 征 ,但 均 生 动 传 神 ,这 是 帮 助 学 生 了 解 如 何 刻 人 物 生抓 住 文 章 中的 人 和 事进 行 初 步 的概 括 。 的 基 础 。二 是 通 过 人 物 语 言 体 会 人 物 特 点 。言 为 心 声 , 语 2 抓 住 文 章 特 点 , 把 握 文 本 结 构 。记 人 叙 事 散 文 的 结 言 是 解 读 人 物 , 了 解 人 物 的 最 重 要 手 段 。 教 师 可 以 引 导学 .
篇 好 的 散 文 , 语 言 凝 练 、优 美 ,又 自 由灵 活 , 接 近 以根 据 文 章特 点借 助 音 乐 ,或 以更 丰 富 的语 言 ,或 通 过 融 入 为 感 知 文章 做 好 铺 垫 。 :是 典 型 事件 中 的人 物 描 写 。置 身 事 二
定 程 度上 就 把 握 住 了 事件 。i 是 典 型事 件 中 的角 色 。 种
上 , 而 应 当深 刻 剖 析 人 物 刻 画 和 生 活 片 断 描 写 背 后 的特 定
工作 ,并 且和课题组 教师精心筛选 了6 篇记 人叙事性 散文 8
人 叙 事 散 文 阅 读 四要 素 ” : 即把 握 整 体 美 , 品 味 语 言 美 , 体悟 个 性 美 ,享 受情 感美 。
一
内容 。重 点 词 语 我 们 如 不 引 导 学 生 认 真 琢 磨 , 就 很 难 体 会 角 色 的 组合 构 成 了整 个事 件 ,教 师教 学 可 以通 过抓 住 不 角 色 鲜 明 的语 言 , 让学 生 采取 角 色 表 演 、感 情 朗 读等 方 式 体 悟 2 欣 赏 优 美 的 句 段 。每 一 篇 散 文 都 是 一 个 培 养 学 生 不 同角 色 的 个性 。 四是 典 型事 件 的详 与略 。散 文 中 的事 件 仃 . 审 美 能 力 的 好 素 材 。 生 动 的语 言 总 是 依 靠 优 美 的 句 式 来 表 详 有 略 是 作 者常 用 表 现 手法 。教 师 教 学 中可 以让 学 生在 对 比 现 。有 的 句 式 对 称 , 讲 究 工 整 美 , 有 的句 式 参 差 ,讲 究 段 中进 行 感悟 ,将 详 改 为 略 ,将 略 改 为 详 ,从 而 r 如 何 “ 解 选 落 美 。欣 赏 优 美 句 段 , 一 是 要 加 强 范 读 。教 师 的 范 读 作 用 择 典 型 事例 ”为 我所 用 。 是 不 可 低 估 的 ,它 能 引 发 学 生 情 感 ,使 学 生 一 老 师 一 作 者 之 间 产 生情 感 共 鸣 ,达 到 以读 促 读 的 目 的 。 二 是 自读 。 听
2023高考语文导练:叙事散文阅读理解(附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语文导练:叙事散文阅读理解(附巩固训练+答案解析)一、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明“理”。
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
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的了解,才可以进入答题状态。
【应考策略】1、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
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1)看标题。
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
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2)看注释。
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
(3)看过渡句(段)。
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4)看开头结尾句。
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5)看抒情议论句。
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6)看反复出现句(段)。
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巩固训练】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怎样赏析叙事性散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怎样赏析叙事性散文篇一:如何鉴赏散文如何鉴赏散文散文是一种具有含蓄美的文体,在鉴赏散文时,我们可以从选材、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内容四个方面入手:1从选材的角度去鉴赏材料为中心服务,是任何文体都要遵循的。
有利于中心的材料可泼墨如水,不利于中心的材料要惜墨如金。
因而,材料的典型与否、新颖与否、恰当与否,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去鉴赏散文中,衬托、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可使文章内涵更为丰富,行文更具特色,表情达意更熟练、更深刻。
因此,需注意散文的表现手法。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鉴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五种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因记人叙事、写景抒情、哲理、政论、寓言等散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又各有侧重。
但是,一篇散文中,一种表达方式贯穿始终的现象基本不存在。
所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鉴赏散文,主要看表达方式是否能运用自如。
如《六国论》,作者主要运用议论的方式阐述观点,其中又间杂运用了叙事的写法。
议论记叙运用自如,使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4从内容方面去鉴赏散文分记人叙事类、写景抒情类、政论、寓言类等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去鉴赏、去把握主旨。
记人叙事类要注意人事之间的辩证关系,写景抒情类要注意写景的同时流露的情,政论性散文要抓住作者的观点态度,寓言类要透过表面内容把握实质。
总之,要根据散文的不同侧重点去鉴赏。
当然,鉴赏散文时,这几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要综合评价、综合赏析,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散文鉴赏方法指导一、高考与散文阅读近年来高考试题第二卷中,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和鉴赏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主要从思想内容方面考查,鉴赏能力主要从表达技巧方面考查,解答“好处”、“妙处”之类是也。
散文集时代感与文学性于一体,以其优美的语言、发自内心的诚挚,能催生考生的情绪,成为高考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首选文体材料。
写人叙事散文阅读理解

写人叙事散文阅读理解
人叙事散文是一种以叙述个人经历或观点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体裁。
在阅读理解这一主题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人叙事散
文的特点、阅读技巧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
首先,人叙事散文的特点是以作者个人的经历、感受或观点为
主要内容。
这种散文常常具有真实性和情感性,能够让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在阅读人叙事散文时,我们需要关注作者的情感表
达和观点阐述,以及他/她所描述的具体事件或情境,从而更好地理
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思想。
其次,阅读人叙事散文需要一定的技巧。
我们可以通过注意散
文的结构和语言运用来抓住文中的重点,例如作者的叙述手法、修
辞手法和语言风格。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散文中人物形象、情
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的分析来深入理解文本,从而更好地领会作者的
用心和意图。
此外,对人叙事散文的理解和解读也需要我们善于思辨和联想。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思考作者所描
述的情境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以及与自身经历的对照和联系,从
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所传达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阅读人叙事散文需要我们从情感、结构、语言、思
想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理解和解读。
通过善于观察、思考和感悟,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散文的魅力,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
内涵。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人叙事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叙事性散文的阅读指导
发表时间:2016-05-19T15:49:31.2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40期作者:江洁
[导读] 深入来讲,是通过把握文章当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来明晰文章中蕴含的深意。
这里主要通过四点来指导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江洁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二中学266100
摘要: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决定了一定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今天着重对叙事性散文的定义、常用表达方式以及表现手法进行阐述。
深入来讲,是通过把握文章当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来明晰文章中蕴含的深意。
这里主要通过四点来指导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其次总结出基本的六种线索设置,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抓住作者写人叙事的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立意。
关键词:叙事性散文人物线索立意
众所周知,阅读在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据了无比重要的地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阅读能力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强弱。
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接触到的文学体裁有诗歌、小说、散文和少量的戏剧。
我们今天就散文当中的一类——叙事性散文的阅读对学生加以指导和点拨。
叙事性散文是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了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了饱满的感情。
它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其中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而叙事性散文当中的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
抒情就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
在叙事性散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等。
这是叙事性散文的基本常识。
那我们如何才能读懂叙事性散文,抓住其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明晰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呢?
首先,因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抽象的,如“勤奋”、“深沉”、“幽默”等这样的词都是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但是怎么算勤奋、与谁相比勤奋、勤奋到什么程度,却不好理解;与之相反,人物的言谈举止、相貌穿戴却形象可感,所以,叙事性作品当中一般通过人物的动作、心理、肖像语言的描写来表现和刻画人物。
同学们对于这样的题目一定不会陌生:
1.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性格特征。
2.请简要分析××的性格特点。
3.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4.文中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试简要分析。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我们首先要通过对人物具体的形象概述来抓住人物的外在特征(人物的外貌、衣着、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
进而去把握人物的内在特征(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思想变化、命运变迁等)。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形象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1.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小说精心设置的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的性格。
3.通过典型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分析人物形象。
4.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不同人物在相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通过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做到“言之有据”。
总之,阅读叙事性散文,要善于从有形的人物作为中、细节描写中、环境表现中概括出其抽象的性格特点,并分析其性格特点。
做到这一点,就像是抓住了文章的灵魂。
其次,要抓住作者写人叙事的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如果说人物是文章的灵魂,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线索就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缀玉联珠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叙事类散文的线索设置通常是这样的:
1.以实物为线索。
如萧乾的《枣核》一文,用“枣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可分为“索枣核”、“见枣核”、“说枣核”、“议枣核”等几部分。
2.以人物为线索。
即按照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线索。
如《最后一课》中就是以小弗郎士的见闻为线索。
又如《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
3.以事件为线索。
有些文章的事件本身就是线索,如《社戏》一文就是以“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舟——船上看戏——归航偷豆——六一送豆”这一事件发展为线索的。
4.以时间为线索。
如《登上地球之巅》。
最后,无论鉴赏哪种类型的散文,都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之妙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叙事性散文更是如此,它表面看通篇是在写人叙事,而作者的写作目的、思想感情往往集中表现在某些句子里,即“文眼”里。
我们阅读时只有找到这个“文眼”,才能把握住作品的主旨和要义。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确定了文章的线索,找到了全篇的文眼,一篇文章的全部已了然于胸,再做任何习题又怎会无往而不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