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阅读四个技巧

散文阅读四个技巧散文阅读四要决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怎样阅读散文呢?关键是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研究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理清材料正因为散文取材自由广泛,古今中外、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各种人物及自然现象等等,无不是散文撷取的对象,所以,阅读散文时,就要知道一篇散文所写的是哪些具体材料,懂得作者怎样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所要表达的内容。
比如,有的散文写人和事,阅读时要注意理清它所叙述的是怎样的人和物,然后再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有的散文是写景的,阅读这类文章就要弄清文中写的是什么景,哪些景,然后再综合考虑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感情。
例如鲁彦的《听潮》一文,作者紧紧抓住海潮的音响和大海景物变化的特征来描述景物,形象地勾画出三幅气象万千、波涛壮阔、气势磅礴的海潮图,构成了大海独特而完整的形象,通过对大海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大海伟大力量的赞美之情。
二、找出线索一篇散文写了许多材料,怎样才能有机地把它们联结在一起呢?这主要靠线索。
有人把材料比作珍珠,把线索比作一条红线,散文就是用红线串起珍珠,这一比喻十分恰当。
阅读一篇散文,在理清材料后,就要考虑它怎样井井有条地表现文章的内容,这就要找出文章的线索。
例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写了五件事,从内容上看,不尽是写蜜蜂,还写到农民;从感情上看,文章开头说不喜欢蜜蜂,后来又说喜欢,乍看起来,似乎文章的前后有矛盾,中间又相隔四、五十年,五件事难以缀合,可是,读完全文之后再细细体会,就觉得珠联璧合。
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作者巧用了线索。
这篇文章正是以感情为线索连贯了全文。
但必须注意的是,有的文章或用物、或用时间的推移、或用空间的转换作为线索,形式不一,阅读时应该加以辨别。
所以,必须明确一点:散文贵“散”,但又忌“散”。
三、找到文眼文眼是指文章中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内容的关键性的语句,它是散文“形不散”的具体表现。
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内容较多,阅读时难以把握,仅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有8段,但这部分中起总揽作用的第一句话是“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散文的叙事技巧与感情表达

散文的叙事技巧与感情表达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自由灵活的叙事方式和真挚细腻的感情表达而备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探讨散文的叙事技巧以及如何运用感情表达来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一、散文的叙事技巧1. 描写细腻的场景散文中常常利用细腻的描写,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场景的细节,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字所描绘的景象。
例如,“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下,悄悄地抚摸着我的脸庞,给我一缕温暖和宁静。
”2. 运用动人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比喻和拟人手法是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技巧。
通过将抽象的事物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
比如,“时间如流水般静静流淌,无声却又有力地拂过每一个生命的脉搏。
”3. 运用对比和排比手法对比和排比手法是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情感状态,或者使用平行的句式结构,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春天的花朵盛开,夏天的阳光炽烈,秋天的枫叶如火焰般绚烂,冬天的雪花纷飞,四季交织出了大自然的奇妙图景。
”二、感情表达的艺术1. 运用细腻的语言描绘感情散文的感情表达常常使用细腻的语言,以表达情感的真实和深沉。
通过选择恰当的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使读者更能够共鸣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如,“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对家人的无尽的爱和感激。
”2. 运用情感的渲染和铺垫在散文中,适当的渲染和铺垫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情节的逐渐展开,读者的情感也会得到启发并随之波动。
例如,“他轻轻地握着我的手,那一刻,我感到了莫名的幸福和温暖,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起来。
”3. 运用个人经历和感悟作者可以借用自己或他人的真实经历,通过叙述和感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样的写作方式可以使读者更加贴近作者,与作者共同感受和思考,产生共鸣。
例如,“我曾经亲身体验过失去亲人的痛苦,那种无法言说的悲伤和心碎让我深刻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和人生的脆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叙事散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叙事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一、学法指导(一)散文答题技巧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
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
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
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
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叙事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叙事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1、理清叙述要素,把握叙事线索,理清文章写作层次。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内容。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4、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5、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
6、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7、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
基础信息:1、散文的基本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其基本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所谓“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多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2、散文的分类:散文的宗旨在于抒情,也就是说散文是一种抒情性文学体裁。
根据题材及主要表达方式,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怀散文、哲理散文。
3、关于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常常不是直接传递出来的,往往是通过散文中的叙事来间接表达的。
这就是所谓的“因事缘情”。
作者的写人和记事,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
作者的情感常常曲折地隐含于委婉跌宕的叙事之中。
既然是抒情,所以,叙事散文的写作指向都是在“人”。
叙事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抒情(包括叙述中浓浓的抒情氛围)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某种情感。
这是读懂叙事散文的关键。
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应考策略:1、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
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1)看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
中考叙事散文阅读指导

四、找出表现手法与语言最具特色的地方,反复揣摩。
如: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处的环境对比描写,表现了作 者的情感倾向。 2、《安塞腰鼓》中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特点先用排比,写一捶 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 舞姿写,如强震起来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比喻写急促 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 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 具体,文章气势恢弘。 3、《藤野先生》第一段“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 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 成群结 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 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 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用反语,深刻、犀利 地揭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强烈的愤懑及极大的讽 刺。
如:《散步》“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 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 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 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 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 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深化主题)
关于叙事散文
1、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 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
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2、特点:以小见大
3、百色2010年中考题型及内容设置:以主观题
为主。 (1)整体把握。如:用简洁言语概括故事;用恰当词
语概括人物情感态度变化。 (2)品味赏析。如:从修辞、表现手法分析关键句子
中考叙事性散文阅读技巧

中考叙事性散文阅读指导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7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讲解第十三讲:叙事类散文阅读

7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讲解第十三讲第十三讲::叙事类散文阅读学习目标1、了解鲁叙事类散文的相关知识2、掌握散文类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一、散文的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有文采。
二、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性散文。
此类散文又可分为两类:①叙事散文。
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②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人。
(二)以写景状物或抒情为主的抒情性散文。
(三)哲理散文,也叫议论性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此类散文可归入议论文中)三、对叙事性散文考查有:1、理清记叙要素,人称、顺序、线索。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内容。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
4、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5、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
6、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7、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
四、叙事性散文知识点的讲解。
(一)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1、一篇文章中六要素可能不会同时出现。
2、文章在交代时间、地点时有两种方式:(1)直接交代。
(2)间接交代。
所谓“间接交代”,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穿着打扮或自然景物的变化、特征等,将时间、地点表示出来。
(二)记叙中的人称和作用。
(出于文章需要,一篇文章可以有不同的人称出现。
)1、第一人称(我、我们):便于直接抒发感情,可以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2、第二人称(你、您、你们):可以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交流,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它贯穿在第一或三人称中,不会单独出现在一篇文章中。
(注意:有时当需要表达作者非常激动、痛恨等感情时,文章会突然改变为第二人称,这时,容易感染读者。
)3、第三人称(他、她、它、它们、他们、她们、人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反映生活较为自然、灵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叙事性散文阅读技巧篇一:叙事性散文阅读方法及例题分析叙事类散文复习技巧①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②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③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④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⑤能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有个性地理解。
⑥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法等产生联想和创新。
现代文阅读考察中,先考察对文章整体阅读的宏观把握和感受,在考察细微之处的字词句的具体理解和运用;最后考察级和自身实际的延伸阐发。
其中既有对阅读方法的评估,又有对学习习惯的展示和量化。
备考指南]1.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理清脉络。
2.掌握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方位顺序来叙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
作用:埋下伏笔,造成悬念,以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避免叙述的平直呆板。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衬托文章的中心内容,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或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
3.熟悉各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记叙是叙事类散文基本的写作方法。
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第二人称:直接,拉近距离,面对面。
第三人称:灵活自由,叙述空间大。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抒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与人、事、物上,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抒情的作用在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结尾的议论。
4.关注剪裁的详略记事、写人、绘景详写的必定是为突出主题和人物思想性格来服务的。
5.紧抓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外貌(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侧面、细节描写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评价人物。
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人物容貌、体态、衣着。
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揭示人物性格;②神态描写:描写人物的神情、姿态等:表现人物××心理、××思想性格等。
③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话语: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④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⑥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进行细致的描绘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6.品味环境描写,揣摩描写作用环境描写主要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b、渲染某种环境气氛。
c、衬托人物心情。
D、推动故事情节的情节。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A、烘托人物的心情。
b、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
c、起到突出中心主旨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视觉、嗅觉、触觉、听觉、感觉。
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理清记叙的线索线索是记叙文组织和串联材料的纽带。
常见叙事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事件线索。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③时间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④地点线索: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
⑤物品线索:以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⑥感情线索:以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如何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线索的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是文章浑然一体。
8.记叙文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及作用①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事物的一些特性,赋予事物以一定的象征意义,委婉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马说》《海燕》、《爱莲说》等。
作用:把抽象的事理或含蓄的情感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②烘托(正面和侧面):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如《口技》、中描写观众的反映;《爱莲说》中写菊花和牡丹。
作用:通过描写??从侧面(正面)烘托,突出人或物的××特征(性格或情感)。
③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人、事、物或一种人、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通过××与××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特征(性格或情感)。
④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⑤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如《白扬礼赞》中“白杨树算不得书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作用:更加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美好品质。
⑥侧面(间接)描写:通过侧面描写他体来陪衬主体,烘托出主体的××性格、品行。
如《口技》、中描写观众的反映;《陌上桑》中写罗敷之美。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⑦伏笔和铺垫:为下文出现的人或事预先提供一种提示或暗示。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⑧照应前后出现相似的内容,构成照应。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突出主题。
9.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等。
[重点突破]1.整体感知,概括主要内容(信息筛选整合)(1)感知文章大体内容①分析题目,揣摩中心。
好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通过仔细推敲,可预知文章中心。
②把握文意,了解意图。
③理清结构,归纳中心。
(2)划分结构的方法:a、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地点的转移、事物或感情的发展变化,“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来划分。
(3)归纳中心的方法有:a、提取法,即提取文章的标题、过渡句、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
b、组合法。
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一类是在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重点句子:篇首段首的总领句;篇末段末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在语段中起着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的引出句;前后关照的照应句等。
另一类是能表明或突出人物性格、情感、态度、观点的句子和词语,也就是和中心密切相关的词句。
)进行概括。
c、自写法。
答题时应进行要点式综合式的概括,分部分层,突出重点主体。
写作思路:段落之间关系是怎样的(先写-----又写------后写。
为什么这样写?)主要内容:文章写了一件或几件什么样的事。
写作意图:作者的感情、观点及阐述的道理是怎样的。
(情、理、观点)(4)把握思想感情的方法有:a、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应着眼于全文,结合语境。
抓住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其他含有鲜明感情的词句或较为含蓄的词句,挖掘文章隐含的信息,力求准确。
b、根据内容想象情节以及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要合乎情理,合乎人物的性格,合乎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势。
中考例题分析:一窠八哥的谜(09年中考)牛汉我不是个养鸟的人。
我连自己都养活不好,还养什么鸟?小时候,只喂养过家乡叫做“小雀儿”的鸟,就是麻雀。
会唱的鸟没有养过一只。
也许是受我祖母和父亲的影响,他们说,天上的鸟飞着唱才好听,养在笼子里的鸟,唱得再好也听着难过。
但愚顽的我总还想逮一只会唱歌的鸟。
天上过境的大雁,盘旋于高空的老鹰,它们那凄厉而缥缈的声音也许就是它们的歌,不管是悲的还是喜的,由于太高远,我听不懂。
它们不是豢养的鸟类,只管自己唱,不是唱给人听的。
绕着村子低飞的鸟,都不会唱,比如鸽子、麻雀,还有喜鹊,只会嘁嘁喳喳,可能是离人间太近,都想学人话。
这种鸟,以为自己会唱,唱给人听,讨人喜欢,绝不是真正的鸟歌。
我不会养鸟,却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
有一年的麦收季节,听说城墙上出现了一窠八哥,我在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
果然,听到了一丝儿很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
顺着细微的声音找去,终于望见了在高高的城墙上一孔洞穴里,四五张鲜红的小嘴正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挂在崖衅上,好看极了。
我当下就想把它们掏下来。
但壁立的城墙太高太陡,无法攀登。
八哥的窠在城墙的上方,用梯子够不着,从城墙上用绳子缒下来一定可以掏着,但我不敢。
我只能立在城墙跟前,仰起头望着那一窠神秘的八哥。
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县城墙最早是隋朝时筑的土城,明朝时包的青砖。
墙面上已经有一段砖朽烂成窟窿,很有点像现在北京故宫东北角的那一段城墙,但比故宫的城墙似乎要高些。
我异想天开,想攀登上去掏这窠八哥。
全村的孩子中,我最会爬墙上树。
我相信自己会手抠着脚蹬着那些孔洞往上攀登,总有一天能把这窠八哥掏到手。
我天天练攀登,苦练了一二十天,一天比一天攀登得高。
小八哥的爹妈从天空“嗖”的一声回到窠里喂食,翅膀又黑又亮,在我眼前一闪而过,随后从窠里伸出头,朝下望着我,吱吱地叫,我知道它们在咒骂我。
有几次,头发上落了雨点似的鸟粪,还有脏土。
我心里明白,这是大八哥在对我进行反抗。
小八哥抖动着茸茸的羽毛,我闻到了奇异的鸟的气味,再往上攀登三五尺,就够着了八哥。
一天清早,我来到城墙下,感到有点异样,没有听到小八哥的声音。
前几天,我已听出小八哥的声音变得洪亮了起来,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学语,已经很像歌唱。
八哥的歌,一定不同于鸽子那种柔媚而混浊的声音,更不是麻雀粗糙的吵叫,也不同于村里八音会上的任何一种乐器声。
已经移居到不可知的地方。
叫卖黄酒的小栽根告诉我,他看见天亮前后,有一朵黑亮的云彩,向滹沱河那个方向飞走了,那一定就是八哥一家。
我伤心地扒在城墙上哭了半天。
我知道小八哥还没长到该出飞的时候,它们如何在大鸟翅羽的扶托下逃到远方,真是一个猜不透的谜。
我为它们担忧。
我曾在村子上空看见过成千上万只蜜蜂嗡嗡叫着,扶托着它们不会飞的蜂王,像金黄色的云朵从天空飞过,后来落在我家院子的老槐树上,父亲用涂了蜜的大笊篱,把抱成团儿的蜂,小心地收了下来,于是我家有了一窠蜜蜂,养在西房的屋顶上。
我想连那么小的蜜蜂都能扶着蜂王飞,那窠小八哥一定能够让自己的父母扶托着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