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影评:怀旧与现实

合集下载

20XX年电影花样年华影评多篇

20XX年电影花样年华影评多篇

20XX年电影花样年华影评多篇《花样年华》,一个关于婚外情的故事。

一段暧昧的感情,两个迷茫的灵魂,在不经意间走在了一起,又默默的离开。

下面是有电影花样年华影评,欢迎参阅。

电影花样年华影评篇一:花样的年华,无言的结:“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摇曳的旗袍,昏黄的路灯,梳的一丝不苟的爱司头,一切欲说还羞的情感,如一张泛黄的老唱盘,在岁月的留声机中静静旋转。

没有喧闹的浮躁,没有泡沫文化的缩影,只是哀婉却唯美地唱着一首老歌:花样年华。

一部不俗的电影也随之沓来,一样的温情脉脉。

他和她是两个生活在社会中产阶层而思想处于边缘的人,因为不经意地发现彼此的配偶有了不寻常的关系,于是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就有了愁绪,有了伤感,有了共同的为惆怅所填斥的光阴。

“渴望一个笑容,期待一阵春风,你就刚刚好经过。

突然眼神交错,目光炽热闪烁,狂乱越难掌握。

我像是着了魔,你欣然承受,别奢望闪躲,怕是谁的背影,叫人难受。

"于是,很多事情不知不觉就来了。

他们开始一点一点地,身不由己地,各怀心事地靠近……一切本来都可以顺理成章,足以走到边缘,甚至可能曾经越过极限,但这和越过极限的放纵,然后在极限的另一头迅速坠落,然后伤感的人生并不一样。

他们始终不敢也不肯逾越严密的社会道德规范,欲爱不能、欲说还休,他们之间始终隔着一段距离,这距离不大,但足够让细如涓流的情感侧着身子飞逝。

在爱情的尽头,在"发乎情而止乎礼"的道德约束下,日子在花样年华中过去他们最终迎来的,是永久的分离。

王家卫的悲情新片《花样年华》含蓄而隐晦,片中没有一幕真正的性的场景表现,也没有一次真正的高潮。

但王家卫创造了一种紧张、神秘、情欲的调子,把它尽可能地拉伸,并戛然而止。

这是一部互动式的影片,该剧的拍摄手法在情感表现上很成功,可以说,这部影片是一场"苦乐参半"的梦。

-------《时代》周刊《花样年华》这部影片,我认为它主要表达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感觉,尤其是感觉,本来这是一种很难讲清的东西,可是他的故事成功地再现了这种感觉,只要认真去体会,就能有所领会。

【推荐】《花样年华》观感影评-优秀word范文 (15页)

【推荐】《花样年华》观感影评-优秀word范文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花样年华》观感影评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花样年华》观感影评∙第二篇:花样年华影评∙第三篇:《花样年华》影评 2∙第四篇:花样年华影评胡蓉∙第五篇:《花样年华》影评:怀旧与现实∙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花样年华》观感影评《花样年华》观感影评对于王家卫的电影,我总是看不透彻。

《花样年华》,存在电脑中很久了,今天闲来无事看了看,明明整部电影的基调都是平缓、淡然,可是我却有种莫名的忧伤。

两个中规中矩的人,两个被婚姻背叛的惺惺相惜的天涯同命人,他们尝试对方配偶喜欢的东西,以此来感受自己的爱人更为喜欢的生活方式。

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看武侠小说,最后一起写武侠小说,又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因为他们不屑于成为彼此爱人那样的人。

他们总是提醒彼此,不会和“他们”一样,最开始是告诫自己,最后却是欲盖弥彰。

他们在彼此安慰、依偎的岁月中,爱上彼此,但却从不言爱,不敢言爱。

周慕云很多次想牵苏丽珍的手,最后终于牵到了,两个人也完成了第一次的夜不归宿,最终周慕云走了,她没跟去,她选择守着背叛过她的先生过日子。

苏丽珍很传统,太过传统,她不愿改变,她不想为了一时的激情冒着失去平稳日子的危险。

最后当周慕云对吴哥窟的墙洞说出自己秘密后,真的封住了,我猜他说的是他很想念她,爱她,放不下她。

当她再次回到当年的出租屋时,望着窗外,眼泪欲夺眶而出时,我的鼻子酸酸的,所以我知道当周慕云回来后,看到她曾经的房门,也会停步、惆怅。

那些逝去的时光,如同一面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们谁也没打碎它,最终灰尘越积越多,他们早已看不到彼此。

1961,1963,1966,当初安静陪伴的几个月,演变成日后难以忘怀的多年。

她给他打电话,听到他的声音后却迟迟不说话,直到挂断电话。

我想我可以明白她对他的那种想念,只是听听他的声音就好,她还是没勇气打碎那层玻璃。

花样年华 影评

花样年华 影评

花样年华影评
《花样年华》是一部由王家卫导演的经典电影,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
的情感描绘,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觉和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

导演通过非线性的剧情结构和多重时间线,将故事分为多个片段,跳跃式地展现了主人公们的爱情和人生轨迹。

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

同时,这种碎片化的叙事也给了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可以自由地思考和解读故事中的情感和意义。

其次,电影中的情感描绘非常深刻。

主人公们的爱情经历和内心世界都被细腻
地展现出来。

他们的爱情既是甜蜜的,又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残酷,以及人生中的悲欢离合。

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历过爱情的观众来说,电影中的情感描绘更加触动人心,让人回忆起自己的过往经历,引起共鸣。

此外,电影中的摄影和音乐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觉。

导演通过精美的摄影
和独特的镜头运用,将场景和人物的情感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迷人而梦幻的氛围。

配乐方面,电影中运用了多首经典的音乐作品,如《梅花三弄》和《流浪者之歌》,这些音乐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进一步加深了观众的情感体验。

总的来说,《花样年华》是一部充满感性和艺术性的电影。

它通过独特的叙事
方式、深刻的情感描绘以及精美的摄影和音乐,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觉和共鸣。

观影后,人们不仅会被故事中的爱情所打动,还会对生活和时间有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电影将一直被人们珍视和推崇,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花样年华影评3篇

花样年华影评3篇

花样年华影评3篇花样年华影评1第一次看《花样年华》,不记得是在什么时候。

若非为了写点什么,大抵永远不会再看第二遍。

不是这个电影不好。

只是它本身其实就像是一团雾气,再看也是模糊。

而我以为,它的精华也尽在这模糊里,隐隐约约、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直到最后也没落个清明,就不了了之了。

若是,扯开那层薄纱,一切了然,反而令人失落。

就如这部影片的英文名《Inthemoodforlove》所说的,它要表达的,就是一种心绪,关于爱的。

没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问我,讲什么的呀。

我整理思路,思索如何向她传达那一团情绪。

最后,我干脆利落、斩钉截铁地说,婚外恋。

话一出口,我自己就呆住了。

哦。

朋友有些失望地应着,走了。

留我一人愣在那。

原来,这样的情节美就美在形式,一旦剥去优美伤感的外衣,核心也变得苍白无趣,即便那是人人趋之若鹜的爱情。

这样说,似乎也不准确,因为一旦变成核心,就不再是爱情了,而是一种关系。

有时间,有空间,有主体,而爱情只是一种心绪,莫非,剥去的那件外衣才是真正的爱情?行而上是指不存在于时间、空间的现象,自身即是超自然的存在,以理性的思维,或是与生俱来的第六感才能感觉到的终极之物。

好极了,我终于给爱情找到了最准确的定语。

爱情就该是这样的终极之物。

这样的解释再好不过了。

他们没有接吻、没有做爱、没有结婚、甚至都没有住在一起。

导演高明极了,那么多个孤男寡女独处一室的夜晚,都没有发生任何的有色事件。

最为亲密的镜头也不过是,陈太太靠在周先生肩上的背影,和一双握在一起的手。

这还不足以破坏爱情的纯度,保证他们不会成为性伴侣、夫妻,而仅仅是爱情的双方。

这种爱情,最终会开成遥远的佛国里,古老的石洞里一朵淡紫的花。

一首永恒的诗。

就像修行的人,有隐忍,有放弃,才能成全真正的道行。

我不该在看电影还去影片的情节梗概,里面说,陈太太的儿子是秘密中的秘密。

不言自明,那也就是说那是两人的儿子了。

于是,两人就成了一个孩子的爸爸、妈妈。

不再是爱情的双方了。

花样年华 影评

花样年华 影评

花样年华影评
《花样年华》是一部由王家卫导演的经典电影,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影片讲述了两个相爱却无法在一起的人的故事,他们在不同的时空和环境中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挣扎,最终却无法在一起。

首先,我要说的是影片的叙事方式。

王家卫以他独特的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将时间和空间交织在一起,让观众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在影片中,他运用了大量的慢镜头和快镜头,以及模糊和清晰的对比,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曲折和无奈。

其次,影片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出色。

梁朝伟和张曼玉分别饰演的男女主角在影片中展现出了极高的演技,他们用微妙的表情和动作,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对爱情的追求和失落。

最后,影片中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王家卫擅长运用音乐来表达情感,而在《花样年华》中,他选择了一系列经典的流行歌曲来配合影片的叙事,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美妙的音
乐。

总的来说,《花样年华》是一部充满诗意和情感的电影,它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和痛苦,还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无常。

这部电影让我产生了很深的共鸣,我相信它也会触动更多观众的心弦。

花样年华 影评

花样年华 影评

花样年华影评作为一部经典的艺术电影,电影《花样年华》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由王家卫执导的电影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我沉浸在一个充满复杂情感的世界中。

首先,电影的摄影手法令人惊叹。

王家卫以其标志性的缓慢镜头和华丽的色彩运用,将观众带入了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

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浓郁的怀旧感,仿佛时间停滞在那个时代。

尤其是在电影中使用的慢动作,让观众更能够感受到主人公们内心的情感起伏。

这种独特的拍摄手法使得电影更加具有诗意和艺术性。

其次,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也令人难以忘怀。

《花样年华》讲述了两个男女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

他们在同一个公寓楼里生活,却始终无法在正确的时间相遇。

这种无奈和遗憾的爱情令人心碎。

电影通过多个时间线的交织,展现了主人公们在不同阶段的生活和情感状态。

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更能够深入理解角色内心的挣扎和迷茫。

我被电影中的情感纠葛所吸引,感受到了爱情的苦涩和无奈。

最后,电影中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由著名音乐家梅艳芳演唱的主题曲《花样年华》成为了电影的代表曲目,其深情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完美地配合了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每当这首歌响起,我都不禁陷入其中,感受到电影所传达的情感和思考。

总的来说,电影《花样年华》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动人的音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关于爱情的故事,更是关于时光流转和人生的思考。

它让我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和错过,以及时间对于情感的影响。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会一直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梁朝伟主演电影《花样年华》影评

梁朝伟主演电影《花样年华》影评

梁朝伟主演电影《花样年华》影评梁朝伟主演电影《花样年华》影评(汇总)导语:王家卫通过电影《花样年华》创造了一个氤氲不明的惆怅温婉的怀旧氛围。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梁朝伟电影《花样年华》影评(1)《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

就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讲述婚外恋的爱情故事;就影片的情节来说,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说简单而又平淡。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故事普通、情节简单的影片能被人们称之为经典?关键就在于导演王家卫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别致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为这个普通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内蕴深广、新颖脱俗的主题,使这部电影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艺术贵在含蓄,电影艺术也同样具有这个艺术法则。

含蓄的表达使得艺术作品的内蕴更加丰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具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花样年华》中正是具有这样的艺术特色。

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

犹如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字包括每一个标点都有它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像是一幅写意画,每一个线条隐含喻意。

颇具特色的隐喻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

影片不仅仅是反映了周慕云和苏丽珍因为各自的爱人出轨的不幸,也不仅仅是反映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而是映射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人们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观念等内容。

《花样年华》中反复出现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各自走过狭窄的楼梯,从家到小面摊和从小面摊到家的画面。

这一画面反复出现,表面上是对主人公生活的表述。

而实际上王家卫使用的是“把表现同一内容的镜头画面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以突出、强调这一内容象征意义的蒙太奇技巧”,也就是重复蒙太奇技巧。

导演之所以要这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使用这一表现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们不断地从楼梯上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画面来象征他们孤独、冷清的生活状况,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发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笔,同时也隐喻了他们两个人之间会有故事发生。

花样年华 影评

花样年华 影评

花样年华影评
《花样年华》是一部由著名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经典电影,它以其精美的摄影和深刻的情感描绘而闻名。

影片讲述了两个相互吸引却又无法在一起的男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的爱情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王家卫运用了他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华丽的摄影手法,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怀旧情感和迷人氛围的世界。

首先,影片的摄影和美术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王家卫在镜头运用上的独特手法,以及对色彩和光影的精准把握,使得整个影片充满了浓厚的复古气息。

每一个画面都仿佛是一幅精美的油画,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街头巷尾,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其次,影片中的角色塑造和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梁朝伟和张曼玉在片中的表演堪称经典,他们将角色的内心世界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为之动容。

两个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无法言说的爱意,通过演员的精湛表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让人不禁为他们的遭遇而感到心痛。

最后,影片中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王家卫擅长运用音乐来烘托氛围和情感,他精心挑选的每一首歌曲都与情节紧密相连,为整
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每一首歌曲都仿佛是角色内心世界的写照,让人在观影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被带入了故事的情感旋涡之中。

总的来说,《花样年华》是一部充满了怀旧情感和迷人氛围的电影,它通过精美的摄影、出色的演员表现和精心挑选的音乐,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共鸣的世界。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故事,更是一次对那个时代和人性的深刻反思,让人不由得感叹岁月的无情和爱情的无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2013最新电视剧2013最新电影就上/jq编辑
《花样年华》影评:怀旧与现实
巧合的出现总会有预兆的伴随,电影《花样年华》里,在纷繁的旗袍下,优雅的提琴声中,一切都好像在窄小的巷道中蓄积着,等待某个时刻的悄然绽放。

而那片刻的繁华下,却有着被隐藏于心的落寞,焦急地渴求情感沟通,却小心翼翼地躲避着周遭的一切,从房间到街角、从办公室到廊道,浓艳的怀旧感下是对现实的徘徊与辗转,而那离散的落寞,也像雨中一圈一圈的涟漪在路灯下逐渐荡漾开来。

大概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所以主人公苏丽珍和周慕云还未开始便已结束的暧昧在忽明忽暗的路灯下变得扑朔迷离。

看似繁华,影片中苏丽珍二十三套不同样式不断变换的旗袍在精致的妆容下,有了所属的那个年代别样的痕迹,而苏慕云考究的西装,一丝不苟的发型亦显得庄重而深邃。

正是有了不曾言说的落寞与阴暗,才使得竭力掩饰内心苦楚的他们有了心灵上的契合.
玄学派诗人邓恩在诗作《告别词.节哀》中写道:“因此我们两个灵魂是一体,虽然我必须离去。

分别,只是延展,就像黄金被捶打成薄片。

”这种思想通过理性的思维和缜密的推理来表达,并不是常见的抒情性语言,诗中亦提及“但我们经过提炼的爱情,它是什么连我们自己也一无所知,我们既然彼此信赖,心心相印,对眼,唇,手,就漠然视之”。

这个意象暗示着他们的爱情不同于世俗爱情的精神化过程,如同炼金术士从污浊的泥土中提炼出不含杂质的纯金。

那么在《花样年华》中这种绰约的感情正是由于它的不明晰而更显意蕴深长。

没有直白的誓言,也无粉饰过度的表情或动作,却只是一个刚刚好。

不能忽视的另一点是苏丽珍和周慕云此时都已不是自由的两个人,他们不可避免地接受着婚姻的制约,小资,美好,街灯,小巷,任其怎样令人留恋,也不属于两个不自由的人和一份有约束感的爱情,花样的年华,实实凸显了最糟糕的爱情。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世间大抵有两种浪漫的情感,一种是相濡以沫,一种是相忘于江湖,在对的时间遇上了便应毫不犹豫地选择与其相濡以沫,错的时间遇见的那个人只能被迫选择相忘于江湖,可以归结于宿命,但究其根基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自然而然。

正如叔本华所说:“人生来就是一种痛苦,只是个痛苦的承担者,在不断满足欲求和追求中,寻求更新的痛苦,而一切幸福只是幻觉,当这一幻觉消失的时候,又要以百倍的痛苦来弥补之前所有享受的幸福。

”从这个角度看,《花样年华》中苏丽珍和周慕云之间的情愫是悲哀的,由最初的不相识到发现自己的另一半出轨,其对象又为对方的另一半,这种近在咫尺的处于同一屋檐下的矛盾由心底的绝望渐渐衍生出对对方的依赖与试图倾诉的欲望,而当情渐深,意渐浓的辗转时刻,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思想又制止着她向前,她害怕蜚短流长,担心被人看穿,甚至不敢与周慕云同撑一把雨伞回到住处。

暗淡狭小的弄堂两个身影擦肩而过,意味深长的一瞥,却要装作毫不在意,即使彼此纷乱的心境像极了窗外滂沱的大雨。

在猝不及防的爱情里,往往充满了犹疑忐忑的不确定和欲言又止的矜持,一个小小的变数,就可以完全改变选择的方向。

存在主义认为,人是有三种绝望的,第一种是不知道有自我,奋斗了很久,却不知道在追求什么,以至庸庸碌碌过完一生;第二种是不愿意有自我,发现了自我,却不愿意做真实的自己,以至自欺欺人度过一生;第三种是不能够有自我,发现了自我,也想实现自我,却带着遗憾过完一生。

《花样年华》在开始和临近结尾的时候分别用字幕点明了故事起始于1962年,完结于1966年,在这五年里,世界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丽珍和周慕云从上海来到香港躲避战乱,而作为战后出现的文学流派,存在主义在20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间不断扩大着影响,它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个人与社会往往是对立且分离的,作为无助,孤独的个体,往往充斥着绝望与遗憾。

《花样年华》中展露的恰巧是这种忧伤的遗憾,片中有一段周慕云与顾先生的大段对白“你知不知道,从前的人,要是心里有了秘密,不想
别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们会怎么做?他们会跑到山上,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个洞,然后把秘密全说出去。

”像是在倾诉,却又是自言自语,说给自己听,当思念满溢时,决绝与果敢在道德面前的艰难取舍最终成为无法挽回的遗憾。

一方面,苏丽珍和周慕云双方都不愿意有自我,所以当他们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反抗内心的选择时,只好一度选择躲避对方,即使在那一句“再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的誓言面前。

另一方面,他们亦不能够有自我,恰如存在主义中无法摆脱的走向绝望的宿命,即使发现了自我,也想实现自我,却不得不带着遗憾过完一生。

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说:“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不得不说苏丽珍和周慕云所处的环境是一座难以攻破的城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西方文明和东方传统同时渗透交融,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交错编织成一张森严的网,制约、束缚着人的自由和本能,尽管苏丽珍和周慕云在各自的婚姻中已经名存实亡,但是传统思想使他们迫使自己分别成为规规矩矩的正人君子和本分贞淑的贤妻良母,于是他们被困在无爱的围城里忍受着背叛者给他们的苦痛。

他们试图反抗,于是接近彼此,而此时狭窄逼仄的过道更显出这种渴求的急迫,然后当他们真的有机会冲破这种束缚时,她只是低声说道:“所以真的不能走错一步”,遗憾的情怀便适时地表露无遗。

繁华的另一半往往是苍凉。

彼时的香港有着各种各样的印记,繁华的大都市作为文明的象征,既充满着诱人的魅力,又常常让人感觉到对新现象的无所适从,当这种矛盾蔓延,便更滋长了都市人内心深处总也挥散不去的落寞之感,而当《花样年华》中一大群互不相关的人生活在同一时空里,孤独感、局外感、陌生感便成为了都市人共有的精神状态,拥挤昏暗的房间、办公室餐厅好像在暗示人内心的封闭与焦虑,而门、窗、墙等具有分隔线条的物象则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感。

苏丽珍多次婉拒房东的晚餐邀请,周慕云也不会向朋友吐露心声,只是偷偷地把自己的秘密灌输在了柬埔寨神庙的树洞里。

也许是现实过于虚假,又或许这只是坚守自己心灵的一种方式而已,他们都不愿轻易让别人走进自己的世界,对外两人永远是客气、恭谦、有分寸,他们看似坚强,体面,实则懦弱,胆小,面对生活的失意,苏丽珍用立起的高领,周慕云用衬衫的硬领强撑着华丽的表象,只为遮掩内心的脆弱和无助。

所谓“莫现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正因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最清楚、最敏感,所以对自己而言,那些最隐秘的事情其实是最暴露的,最微小的事情也是最明显的。

《花样年华》中的苏丽珍总是害怕别人看出她与周慕云关系的不同寻常,最后却发现只是自己吓自己罢了,等到房东提醒她“年轻人,出去散散心是可以的,不过得有分寸”的时候,她的内心是不无错乱的,正如她的贴身长衫,像一把道德尺度,没有丝毫放松,时刻提醒着她言行谨慎,不可跨越雷池半步。

人常说:“哀莫大于心死”,即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其实哀莫大于心不死,心怀希望并非总是好事,很多时候,正是那些痴心妄想和错误的期盼,将人引向无边的黑暗。

当苏丽珍一次次提着饭盒去买面,沿着晦暗、狭小的小巷拾阶而下,昏暗的墙上映出她修长的身影,她内心的彷徨、无助与孤独便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也许她在等待有人拯救她于这样错综难熬的处境,亟于找寻一个出口,于是这种似是而非的希望便指引她走向了处于同样困顿中的周慕云,开启了不属于她们的爱情劫。

冷静的伤感弥漫在影片的每个角落,怀旧的气息在现实的包裹下更显其色,孤独与痛苦反复煎熬着二人的精神世界,两情即使相悦,也不得不承受传统与道德的束缚,后来的苏丽珍趁着旧房东移民国外的时机索性把曾经居住过的房子长期租了下来,为的是珍存那段情感的记忆。

而周慕云选择把自己的秘密说给树洞听,亦是想让心底的回忆不惨杂质地永久保存,就像一杯浓厚的香茶沁人心脾。

而留声机也成为了影片中不容忽视的意象,它除了记录声音,还被赋予了更崇高的意义--记录情感,它不断播放着50、60年代的老唱片、不断吟唱着周旋的《花样年华》,不断重复着奇妙的爵士乐,无限的怅惘在翻滚的回忆中获得重生,有些
话语说不出口,留声机的声音便恰如其分地想起,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影片中的怀旧意识是60年代的香港和30年代的上海交叠形成的,怀旧与现实错落有致,摄人心魄之余又留下暗淡的惆怅,蓦然拾起,才发现时光不在。

如果落寞只是一时兴起,定不会心生留恋;如果心不曾流浪远方,便不会选择轻易栖息,氤氲的空气、狭窄的巷道伴随着不断流转的时光,只剩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遗憾,而那如花美眷,也在飞舞的眼圈、含蓄哀婉的氛围中变成了一场忽明忽暗的传说,最终留下的,是相见恨晚的花样年华。

(文孙幻)
观看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