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管理方向高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设置

合集下载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领域艺术硕士培养方案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领域艺术硕士培养方案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领域艺术硕士(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名称:广播电视专业领域代码:550105 )01 播音主持艺术方向一、培养目标本方向培养具有较强文化传承意识、导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播音主持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方向学生应了解广播电视专业知识,具备较强新闻素养,掌握播音主持基础理论,熟悉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

1.掌握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传媒事业和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2.系统掌握播音主持专业的各项技能,具备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

3.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

二、招生对象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具有国民序列大学本科学历者(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或经研究生院认定的同等学力者。

三、考试方式入学考试采用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办法。

初试为入学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复试由招生单位组织。

入学考试着重考核学生的整体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

四、培养方式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2.与广播电视一线密切合作,聘请电台、电视台的专家配合指导实践类课程,加强创作能力的培养。

3.课程学习和各种教学实践环节,均需按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

必修课程的考核一律采取考试方式。

选修课程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4.创作实践、专题讨论、文献阅读、选题报告、学术活动等培养环节的考核,采取考查的方式进行。

考查主要根据平时完成作业(包括创作实践的数量与质量、专题讨论、文献阅读、读书报告)的情况进行,并由指导教师或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记入学习档案。

5.考核(考试或考查)均以百分制记分,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不及格。

考核不及格应当由本人写出补考申请,经导师同意后,允许补考一次。

五、课程设置1.学分要求、学分分配及考试说明: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附表3.学生在学期间,必须通过学校的学位外语考试。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传媒大学创建于1959年,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

广告学院成立于2002年,1993年招收第一届广告学硕士研究生,2000年在全国招收了第一届广告学方向博士研究生,成为了国内创建广告学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最早、学科建设最完整的高等院校。

学院下设新媒体研究院、IAI国际广告研究所、IMI市场信息研究所、公共舆情研究所、BBI商务品牌战略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并与国外200多所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

经过二十年来长足的发展,学院已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体系,并为广告学、传播学与广告行业、传媒行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入学条件】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的在职人员;2、大学专科(含)及以上学历;【证书授予】按教育部规定,完成该研究生进修班学习课程,经考试合格者,颁发广告学研究生课程研修班证书;获得本科学士学位,并毕业满3年的学员可按国务院学位办1998【54】号文件及我校学位办有关规定申请硕士学位【培养方式】1、学制两年2、周末班或节假日班3、秦皇岛本地班(35人以上开班)、北京本部班(人数不限)【报名手续】1、填写《在职研究生研修课程班报名登记表》;2、提供4张1寸同底免冠彩照;3、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各1份4、缴纳报名费200元;5、学费22000元(两年)。

备注:因个人原因不能完成学业者,视为自动放弃学习,不退学费。

【联系方式】报名地址: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处(一楼110室)电话:3629968备注:报名表在下一页,请认真填写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高级课程进修班报名表填表日期:。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教学管理办法上(2年内有效)④所有类别硕士生GRE成绩2000(2400总分)、1300(1600总分)以上(2年内有效)⑤所有类别硕士生GMAT成绩700分以上(2年内有效)⑥CET6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优秀或550分以上(含)(2年内有效)⑦本科阶段为英语专业并已通过专业八级考试⑧在国外或境外大学或高等教育机构攻读正规课程所获本科以上(含)学位(须经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⑨ WSK(PET 5)考试合格(2年内有效)⑩所有类别硕士生BEC考试高级(HIGHER)证书(2年内有效)⑪所有类别硕士生TOEIC成绩800分以上2.B类:修习英语文化与媒介英语课程硕士研究生中未达到上述免修免考条件,但已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即达到425分)或已通过专业英语四级的同学参加英语文化与媒介英语课程的学习。

①2学时/周/课程、4学分/课程②教学内容:英语文化与媒介英语。

③由外国语学院选派教师授课。

④学生参加课堂学习,上交作业,且须通过期末考试,即获得成绩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⑤期末考试不及格的同学可以申请重修,重修手续在研究生院培养办办理。

(请阅读《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课程学习及成绩管理暂行办法》)⑥外国语学院按照专业安排学生学习相应课程。

⑦开设的课程为:“英语文化”课程包括:英国文学名著赏析、美国文学名著赏析、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流、英语演讲与辩论、翻译、英语报刊阅读、旅游英语、商贸英语等。

“媒介英语”课程包括:新闻传播论著选读、媒介英语阅读、英语新闻采写与编译、英语新闻视听、广告英语、影视艺术论著选读、英语影视节目赏析、信息通信论著选读等。

注:(1)上述课程为目前所能开设课程,待师资等条件充分后,将增加该部分选修课程。

(2)上述课程会根据师资等原因有所增减。

3.C类:修习英语基础阶段课程未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即达到425分)或未通过专业英语四级的同学参加英语基础阶段课程的学习。

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班

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班

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班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班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CUC)是一所以传媒类专业为主的本科高等院校,坐落在中国首都北京市。

作为中国传媒教育领军的学府之一,中国传媒大学在传媒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地位。

其中,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班是为专业人士提供长期学习和进修机会的一项重要教育项目。

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班是中国传媒大学为人士提供的一种学习和进修途径,旨在满足各行各业人员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需求。

该进修班主要面向已经工作一段时间的人士,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和培训项目,帮助学员在更高层次上提升专业技能,增强领导力和管理能力。

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班的招生条件相对灵活,通常要求申请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不同的课程和项目可能会有进一步的要求,但总体来说,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班为各行各业的人士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班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广告、传媒、新闻、影视、播音、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课程设置上,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通过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环节,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班还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力求培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专业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班还积极推进与国内外各界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外国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媒体等的合作,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班为学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学员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公司实地考察、国外交换项目等多种途径,加深对国际传媒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为自身发展积累更多的资源和经验。

总之,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班是一项提供学习和进修机会的教育项目,为各行各业的人士提供了一个提升专业素养的平台。

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和项目设置,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班助力学员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为中国传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班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传媒人才,推动中国传媒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传媒mpa课程设置

中国传媒mpa课程设置

中国传媒mpa课程设置随着中国传媒领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这一行业中。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传媒人才,中国传媒大学设立了MPA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课程。

MPA课程主要面向那些希望在传媒行业中担任管理职位的学生,旨在培养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传媒管理人才。

首先,MPA课程设置了一系列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在传媒领域中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这些核心课程包括传媒管理、传媒经济学、传媒法律、传媒伦理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传媒行业的运营模式、经济规律以及法律法规,并具备一定的伦理道德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MPA课程还设置了一些专业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在特定传媒领域的需求。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广告传媒、电视传媒、网络传媒等方向的选修课程。

这些课程将深入研究特定传媒领域的发展趋势、管理方法及创新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应对这些领域的变化和挑战。

此外,MPA课程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机会参与实际项目和案例分析,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实际项目合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体验真实的传媒工作环境。

同时,MPA课程还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和社会实践,拓宽他们的实践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MPA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程设置中,学生将有机会参加领导力培训和团队建设活动,培养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此外,MPA课程还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和论文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传媒大学的MPA课程在传媒领域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领导能力培养,该课程旨在培养具备卓越管理和领导能力的传媒管理人才,为中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各方向及导师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各方向及导师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院所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代码)导师名单学制媒体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020205)01产业系统理论02文化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03区域文化产业发展04文化产业市场05文化产业投融资管理06娱乐产业发展与管理01昝廷全02姚林青、金雪涛03韩骏伟04、05、06入学后选01、02方向2年;03、04、05、06方向3年政治与法律学院国际关系(030207)01国际关系理论02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03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04当代国际关系01肖欢容02张桂珍、赵雪波03孙英春、闵惠泉04何兰、杨勉、仪名海、许铁兵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0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0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0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01冯波、李淑文02张静敏03冯宋彻、任素琴3年思想政治教育(030505)01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02传媒政治03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01高慧燃、毛明华、田维义、张付02吕艳君、李宏、李静霞03张晓峰、姚旭、荆学民3年文学院文学院文艺学(050101)0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0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03西方文艺理论04审美文化学01张晶、王韶华02杜彩03李有兵04杜寒风3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01应用语言学02对外汉语教学03语言信息处理01侯敏、刘海涛、云贵彬02郉欣、李大勤、彭宗平、刘海燕、司红霞、陈玉东、侯亚光03滕永林3年汉语言文字学(050103)01汉语史02文字学03现代汉语01张民权、肖晓晖02郝茂03赵雪、李峰3年中国古代文学(050105)01先秦两汉文学02魏晋南北朝文学03唐宋文学04元明清文学01姚小鸥02钟涛03董希平04刘丽文、朱萍、马素娟3年05中国文学批评史05白岚玲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01中国现当代思潮流派与作家作品02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03中国现当代文化与文学01逄增玉、颜浩02谢筠03张鸿声3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01国别文学与文学关系02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01李贵森、杜文娟、李顺刚02徐敏3年电视与新闻学院新闻学(050301)01新闻史02新闻理论03新闻业务04网络新闻及新媒体05报刊理论与实践01李磊、贾乐蓉02刘自雄、雷跃捷、郎劲松、丰纯高03张丽、王宇、潘力、罗哲宇、方毅华、陈作平04吴水平、金梦玉、邓炘炘、王军、李建刚05张燕、成文胜、张晓红2年传播学(050302)0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02应用传播学03传播研究方法04电视文化传播05媒介与女性06国际传播01胡正荣、袁军、龙耘、段鹏、李煜02宫承波、凌昊莹、刘燕南、许学峰03丁迈、柯惠新、沈浩、肖明04隋岩、陈默、郑世明05刘利群06陈卫星、李智04方向2年,其它方向3年电视与新闻学院国际新闻学(050320)01国际新闻史论02国际新闻业务03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交流04国际媒体01刘笑盈02张开、吴敏苏03麻争旗、庄琦春、童之侠04徐琴媛、田智辉、洪丽、赵靳秋3年广播电视新闻学(050321)01广播电视史02外国广播电视03电视新闻04纪录片05新闻摄影06新媒体策划与制作07电视理论08广播理论09广播节目10广播经营01哈艳秋、艾红红02张彩03曾祥敏、高晓虹、秦瑜明、张绍刚、任金州、赵淑萍、刘昶04钟大年、何苏六、张雅欣05陈刚、乔保平06孟群07刘宏08邓炘炘09王宇、孟伟10潘力2年舆论学(050322)01舆论学基础02应用舆论学03舆论调查01曾庆香02王灿发、韩运荣03王锡苓2年编辑出版学(050323)01编辑出版理论02出版经营与管理03媒介融合01李立、赵均02蔡翔03丁海宴、王晓虹01、02方向3年03方向2年广告学院广告学(050330)01广告理论与广告史02广告实务03广告媒介04品牌传播05受众与市场06新媒体产业01黄升民、丁俊杰、文春英、刘英华02段晶晶、刘林清、初广志、03钟以谦、袁方04张树庭05黄京华06赵子忠、周艳、张宏3年公共关系(050331)01公共关系理论02公共关系实务03危机管理04营销公关01何辉02齐小华03鲁津04杜国清2年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心理学(050332)01传播心理基础理论02传播心理应用01刘京林02余小梅、张晓辉2年高等教育研究所传媒教育(050334)01媒介素养教育02比较传媒教育03传媒高等教育01张玲02姚云03王保华、杨树雨、杨旭东、黄侃3年政治与法律学院传媒政策与法规(050335)01传媒政策理论与实践02传媒法理论与实践01李丹林、王四新、匡敦校02魏永征、魏晓阳3年媒体管理学院传媒经济学(050336)01传媒产业管理02国际文化贸易03文化产业管理04影视项目管理01卜彦芳02李怀亮、王雪野03冷述美04陈晓春、刘洁2年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广播电视语言传播(050337)01语言传播发声学02播音主持基础理论03播音主持业务04汉语普通话教学与水平测试01陈京生、李晓华02鲁景超、陈晓鸥、付程、丁龙江、王宇红03马玉坤、曾志华、罗莉、李洪岩、柴璠、陈雅丽、翁佳04徐树华2年影视艺术学院艺术学(050401)01艺术美学02艺术传播学01徐辉、施旭升、周月亮02王杰文3年音乐学(050402)01广播影视音乐理论02广播影视音乐应用03音乐人类学04音乐社会学与音乐传播01曾田力02杨晓鲁、卢国文、李俊梅、梁晶03赵志安04曾遂今3年美术学(050403)01影视美术02当代美术创作与新媒体艺术03美术史论01佟华苗、宋东葵、曹久平02金妹、李宽03邵军3年广告学院设计艺术学(050404)01设计艺术史论02广告设计01芦影02陈宏年、肖虎、吴学夫、叶建新3年影视艺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戏剧戏曲学(050405)01戏曲历史与理论02戏剧历史与理论03广播电视戏曲01周华斌、路应昆02周靖波、蒋泽金、姚小鸥03杨燕3年电影学(050406)01电影艺术史论02电影创作03电影电视剧表演艺术04影视制片01张建勇、张宗伟、袁庆丰、祝虹、史博公02梁明、潘桦、游飞、刘书亮、周涌、周炜03王明亚、赵宁宇04蒲剑3年广播电视艺术学(050407)01电视艺术理论02电视策划03广播电视文艺04电视剧创作与理论05电视艺术与技术06录音艺术0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01吴辉、徐舫州、张静滨、胡智锋、周文、王黑特、张国涛02关玲、苗棣、许行明、郑月03蔡卫、何晓兵、陆健、游洁、张育华04戴清、李胜利、刘婷、刘晔原、卢蓉、秦俊香、吴素玲、王利丽、彭文祥、吴秋雅05李兴国、毕根辉、张歌东、赵永华、郭艳民、金贵荣06李大康、李伟、王珏、伍建阳、胡泽07卢静、李凤辉、赵俐01、07方向2年02、03、04、05、06方向3年动画学院动画学(050420)01动画理论与实践02动画产业01路盛章、张骏、倪学礼、栾伟丽、丁品、索晓玲、贾否、曾定凡、王雅萍02高薇华、王冀中、郑玉明3年数字媒体艺术(050421)01数字媒体理论与实践02网络多媒体01贾秀清、廖祥忠、李停战、曹云生、江逐浪02李海燕、王利敏、孙庆杰3年游戏(050422)01游戏设计与创作02游戏理论与产业01石民勇、费广正02姜浩3年理学院应用数学(070104)01微分方程求解及其应用02不确定理论中的数学方法03代数及其应用04统计与计量方法05媒体信息处理与智能计算01康彤、刘停战、朱永贵02李军03高永存04张辉、吴正鹏05张彬2年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080902)01电子测量与电路状态诊断02现代电子设计01李建平02何晶、许信玉、李冬梅3年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01微波与卫星通信01车晴、居继龙、隋强02陈新桥、林金才3年02光纤传输与通信技术03电磁兼容04电磁辐射、散射与逆散射03逯贵祯、殷红成04李增瑞、陈军文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01声频技术02数字电视技术03数字广播技术04信息网络技术05传输与覆盖监控06信息安全技术07移动多媒体01孟子厚、朱伟、陈小平、谢凌云、齐娜02姜秀华、史萍、杨盈昀、张远、章文辉、赵志军、李朝晖、孟放03刘守训、张华清、王翾04刘剑波、张勤、王京玲、王晖、柴剑平、郭晓、曹三省、颜金尧05苏志武06杨成、田沛07杨占昕、曾志斌、骆新全3年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01DSP技术与应用02多媒体技术03自动控制技术04视听模式与人工智能05信号处理技术06嵌入式软硬件技术01蔡超时、苏震02杨磊、徐品、杜怀昌03蒋伟、周春来、任慧04戴志强、吕朝辉05吕锐、黄祥林06陈远知、胡国荣、侯亚辉3年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01分布式计算与软件02传媒信息安全03智能信息处理01朱立谷、王希辰02王永滨、隋爱娜03于水源、李健瑜、王晓宏3年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01互联网应用技术01林卫国、潘耘3年02媒体信息数据化技术0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04高性能计算及应用05网络新媒体技术02刘立新、孙书韬03扈文峰04余文华、王金涛、鲁永泉05张鹏洲媒体管理学院媒体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01媒体管理02管理信息系统01高福安、宋培义、黄晓兰、任锦鸾02梁郑丽、刘丽华、夏征宇2年企业管理(120202)01媒体战略管理02营销管理03财务管理01丁钊、方英02孟庆顺、王越03寇德广、李竹荣2年行政管理(120401)01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02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01高慧军02宋香云2年信息工程学院工程硕士(4301)电子与通信工程(430109)01数字媒体技术02数字广播电视技术03天线与微波通信入学后选2年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工程(430110)01片上系统设计02 DSP算法与FPGA设计入学后选2年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技术(430112)01网络多媒体技术02传媒信息安全0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入学后选2年MBA 教育中心工商管理硕士(460100)01媒体经营与管理02市场营销03广告战略管理04新媒体运营05影视、动画项目管理06文化产业管理入学后选2年艺术硕士(5501)广播电视(550105)01播音与主持艺术02电视策划与创作03广播影视音乐应用04动漫创作05艺术管理06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创作07文化产业项目策划08文化市场入学后选01播音与主持艺术属播音主持艺术学院02电视策划与创作属电视与新闻学院03广播影视音乐应用属影视艺术学院04动漫创作属动画学院05艺术管理属媒体管理学院06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创作属新媒体研究院07文化产业项目策划、08文化市场属文化产业研究院2年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570100)01汉语国际教育入学后选2年注:020205产业经济学专业03、04、05、06方向属文化产业研究院;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2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属对外汉语教育学院;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01电视艺术理论方向属电视与新闻学院;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0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方向属播音主持艺术学院;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05信号处理技术、06嵌入式软硬件技术方向属计算机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介绍:公共关系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介绍:公共关系专业

1.公共关系理论方向该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本研究方向力争使我国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能指导并反映业界实践的飞速发展。

该研究方向以公共关系学术思想、观念、流派与创新点为主要研究内容,特色是结合多学科的知识及业界最新发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基础理论与方法论。

该研究方向的毕业生可以继续深造,或前往学校等教学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也可以就业于政府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

目前,该方向的导师有一名,和公共关系专业其他方向的导师共同组成了优质的导师团队。

在课程设置方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特色的课程版块。

专业必修的课程包括:传播研究方法、公共关系理论与历史、广告学综合研究、战略管理与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案例研究、企业形象与声誉管理、组织传播、市场营销、媒体关系研究、广告主营销传播趋势研究、企业危机管理案例研究;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公共关系前沿问题研究、营销公关与发言人策略研究、新媒体危机应用、危机管理与传播策略研究、品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运作研究、媒介数据应用研究、形象传播、健康传播、公共关系案例策划、整合营销传播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

2.公共关系实务方向本研究方向的研究使公共关系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丰富公共关系理论,推进公共关系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并且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重点为公共关系实践的工具、技术、技巧与策略,及其在各类组织机构中的应用。

该研究方向的毕业生主要前往各类企事业单位供职;也可以继续深造,或前往学校等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

目前,该方向的导师有两名,和公共关系专业其他方向的导师共同组成了优质的导师团队。

在课程设置方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特色的课程版块。

专业必修的课程包括:传播研究方法、公共关系理论与历史、广告学综合研究、战略管理与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案例研究、企业形象与声誉管理、组织传播、市场营销、媒体关系研究、广告主营销传播趋势研究、企业危机管理案例研究;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公共关系前沿问题研究、营销公关与发言人策略研究、新媒体危机应用、危机管理与传播策略研究、品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运作研究、媒介数据应用研究、形象传播、健康传播、公共关系案例策划、整合营销传播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类别:学术型硕士专业名称:文艺学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2017.6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版):专业名称:文艺学(专业代码: 050101)一、培养目标文艺学专业是人文学科之重要学科,研究文学活动、文学事实及相关艺术、文化活动,能够为精神文明建设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总起来说是让在校期间的硕士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且具有应用于文艺实践的能力,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方向能够对理论的历史发展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对重要的文论家的文论思想、美学家的美学思想进行辩证的分析,古为今用。

马列文论与文艺学基本理论方向要求能够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与邓小平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关注文艺实践,对文艺学与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较为清楚的了解与认识,进行理论的概括与提升。

西方文艺理论方向则要求能够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线索较为熟悉,能够较系统地分析西方文艺理论家的思想,评价其地位与影响。

审美文化方向则需了解审美文化之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既可开展对大众文化的积极探索,也可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审美意识进行研究。

文艺批评方向要求能够对中外文艺作品、作家进行科学的批评,具有一定的学理性与针对性,对于文艺创作与批评有建设意义。

二、培养要求通过对文艺学学科及其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与研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并能满足社会尤其是影视新闻出版传媒机构、政府机关、文艺社会团体及院校需要的文艺学方面高层次专门实践人才。

使硕士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得到相应的科研训练。

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与计算机工具,在文艺学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或从事实践工作。

具有延伸与拓宽自己的知识与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方向应与招生目录相符)0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0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03西方文艺理论04审美文化学05文艺批评四、学制与学分1、学制要求与培养环节:本专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制为3年,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与实习实践三个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管理方向高级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设置
课程设置:
专业课: 广告学, 新闻传播史(中外), 公共关系学, 公关媒介应用, 人际沟通与公关礼义, 广告传播学, 政府公关, 组织行为学, 市场营销学, 公共关系实务在职研究生选修课:网络公关, 公共关系与企业管理, 公关策略与实务, 新闻发言人,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企业危机预警, 公关舆情, 危机公关,商业活动中的公关策划, 公共关系与现代商业企业, 品牌管理, 消费者行为学在职研究生
附录:
中国传媒大学高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与危机预警方向招生简章
(公共关系管理方向,公共关系与危机预警方向,商业活动与公关策略方向)
中国传媒大学创建于1959年,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大学。

公共关系学专业隶属于广告学院,被定位为“全媒体时代新型公关人才的摇篮”。

于2001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

本学系专业以传播学为基础、广告学为参照、突出公共关系学学科特点。

学校建有公共舆情研究所和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

培养目的:公共关系学科需要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同时,着重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学院确立了科研与教学互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思路,建立知识传授和能力锻炼相结合的公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眼界宽阔,基础扎实,注重实践,热爱
专业,正直向上的优秀人才。

【课程优势】
优势专业、全国首位: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公共关系学院是“全媒体时代新型公关人才的摇篮”,公共关系研究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公关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流学府、专业平台: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拥有一支科学、知识和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较强且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与新华社新闻发展公司联合成立公关舆情研究所,专业地位的加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战教学、资源独享:案例式,全景互动式教学,开设模拟课堂,专业课被纳入教育部“优质教学资源库”,拥有虚拟演播室、心理测试实验室、公共关系研究所、企业形象设计所等多个先进实验室。

论坛讲座、搭建人脉:参加课程学习的学员,可共享校内论坛、讲座,提升学识与视野,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学习的同时搭建自己的人脉平台,有助于自己的工作与发展。

【培养方向】
针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公共关系工具、技术、技巧与策略的系统教学,了解公关活动在各类社会组织中的应用,培养社会亟需的具有公关意识的管理型人才。

【培养方式】
1、学制两年,利用周末及公众节假日上课;
2、北京周末班:利用周六或者周日上课;
3、全国班:假期集中面授;
【入学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的在职人员;
2、大学专科(含)及以上学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