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管理学大师的贡献
管理学的一代宗师法约尔

管理学的一代宗师法约尔【导读】在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迅速传遍欧洲的时候,法国也诞生了一位杰出的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他是古典组织理论的奠基人,被后人尊称为“管理理论之父”。
1916年,法约尔发表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这部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从管理哲学层面探讨,法约尔的这部著作给管理学带来了重要的贡献和启示。
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所提出的十四条原则与五要素在管理过程中非常普遍地存在着,正因为他将共性的东西告诉给所有的人,才使得他的理论成为管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今天,我们跟随包政先生一起走近法约尔以及他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读经典名著的意义阅读经典名著,是掌握一门学科的正道;至少可以少走弯路,减免人云我云、莫衷一是。
企业管理的源头著说并不多,值得一提的经典名著就更少,比如泰罗《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和韦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现如今,很少有人研读经典著作,因此,很少有人能够鉴别管理思想之真伪。
殊不知,那些所谓的“新思想”和“新见解”,往往是一些不足挂齿、拾人牙慧的东西,甚或是一些杜撰的“新名词”,既没有理论出处,又缺乏实践依据;十足的地摊货。
阅读经典名著,可以使我们减免无知,懂得管理不是一门可以随意杜撰的思辨学科,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并非空穴来风。
美国的泰罗(1856-1915)、法国的法约尔(1841-1925)和德国的韦伯(1864-1920),都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活在那个动荡时代,曾经历了“产业社会”取代“家庭社会”的历史变迁过程,经历了产业社会内的大规模冲突过程。
他们探索企业管理的目的,并非为了单纯地提高企业运行效率,而是为了稳定社会的经济组织或企业,谋求产业社会的正常运行。
[管理学]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
![[管理学]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https://img.taocdn.com/s3/m/2c0d2d5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7b.png)
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在现代管理学领域,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rving Barnard)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
他对现代管理学的贡献,犹如法约尔和泰罗对古典管理学的贡献。
日本管理学家占部都美在《现代管理论》(日文名为《近代管理论》)中称:“巴纳德是现代管理论的生父,西蒙是巴纳德的直接继承人。
所以,现代管理理论又称为巴纳德-西蒙理论。
其影响广泛而深远,为今天的经营管理理论打下了根基。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管理学书籍,在以往对巴纳德的介绍往往过于简略,致使我们对这位大师的了解不够多。
关于巴纳德的“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称谓,人们有时候会产生疑惑,因为类似的桂冠往往被赋予德鲁克。
这一疑惑来自于两个模糊区间:一是时代概念的模糊,二是学理概念的模糊。
一般来说,管理学的时代划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古典管理学、现代管理学、当代管理学。
按照这三个时期的代表性学派,也有人称其为科学管理时期、行为科学时期、系统管理时期。
巴纳德属于第二个时期(即行为科学时期)的代表,而德鲁克属于第三个时期(即系统管理时期)的代表。
在汉语中,“现代”与“当代”的区分并不严格,有时往往混同。
从学理上看,巴纳德的贡献,主要是理论上的贡献,尤其是组织理论上的创新。
而德鲁克的贡献,主要是管理艺术上和文化上的贡献,尤其是对管理实践的洞察。
所以,巴纳德是“现代管理理论之父”,而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之父”,二者之间有着一定差别。
协作系统论研究管理必须从研究组织开始,巴纳德以前的组织理论,受古典经济学的影响,偏重于专业分工和结构效率,对组织中的人员没有足够的重视。
从霍桑实验起,管理学开始关注人的行为,并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概念,但是,霍桑实验的主题是人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感受,对正式组织则有所忽视。
这种组织理论的缺陷,直到巴纳德时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观。
巴纳德认为,协作是整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而又重要的前提条件。
社会的各种组织,不管它是政治的、军事的、宗教的,还是企业的、学术的,都是一个协作系统。
时间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

时间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时间管理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而在时间管理领域,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被公认为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
他的著作和观点对许多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许多职场人士学习的指南。
本文将介绍彼得杜拉克及其时间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实践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彼得杜拉克的简介彼得杜拉克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管理学家和咨询顾问,被誉为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20世纪的管理理论和实践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彼得杜拉克出生于奥地利,后来移民到美国,并在美国成为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思想家。
他的著作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管理的实践》、《卓越的执行者》等。
彼得杜拉克关于时间管理的观点彼得杜拉克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时间管理的观点,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是:“管理时间,而不是管理任务”。
他认为,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我们不能掌控时间,但我们可以管理自己对时间的利用。
彼得杜拉克认为,时间管理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而是更关注于如何使用时间来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
彼得杜拉克还提出了“活在现在”的观点。
他认为,我们应该将精力集中在当前正在进行的任务上,而不是被过去和未来的事情所干扰。
他强调了专注和集中精力的重要性,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彼得杜拉克的时间管理实践方法除了具体的观点,彼得杜拉克还给出了一些时间管理的实践方法,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方法:1.明确目标根据彼得杜拉克的观点,我们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
在制定任务清单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只有确定了目标,我们才能更好地安排和管理时间。
2.重要性与紧急性矩阵彼得杜拉克提出了著名的“重要性与紧急性矩阵”,用于帮助我们评估和安排任务的优先级。
该矩阵将任务划分为四个象限: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且不重要。
在安排任务时,我们应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并合理安排其他任务的完成顺序。
3.简化生活彼得杜拉克强调了简化生活的重要性。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

3.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 我们于1988年在行业中摘取了中国冰箱史 上的第一枚金牌,这枚金牌要归功于日清 工作法,更要归功于德鲁克先生。 ——海 尔集团 张瑞敏 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 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 起来听。 ——《哈佛商业评论》
3.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 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 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 CEO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 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 “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 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 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 鲁克的评价。
2.管理学的真谛 管理学的真谛
• 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 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 德鲁克认为: 凡的事。 凡的事。 • 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 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因为天才稀少如凤毛 麟角。考察一个组织是否优秀, 麟角。考察一个组织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使平 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 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 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 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 长于 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 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
1.人物生平
•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 当今世界, 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 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 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 年代初, 年代初 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 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 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 日本工业的崛起 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 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 年后, 东亚国 年后 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 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 年代, 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 年代 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先生

导语: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先生,这位曾经影响了比尔〃盖茨、杰克〃韦尔奇、张瑞敏等诸多知名管理学者与成功企业家的思想领袖,以其管理理论的原创性、前瞻性与实践性,被管理学界、工商界公认为“有史以来对管理理论贡献最多的大师”。
2009年,是这位“大师中的大师”百年诞辰,世界范围内大到一个国际知名企业,小到一个学校的学生组织均在本年度举办了一系列的纪念德鲁克百年诞辰活动,向大师表达我们的敬意!德鲁克生平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年11月19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
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
他从小生长在富有文化的环境之中,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接受教育。
1929年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
并于1931年荣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
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
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1954年,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
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其管理大师的地位。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
并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自1971年起,德鲁克就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
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
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
戴明的突出贡献

质量大师戴明的卓越贡献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1900-1993),是一位在美国成长起来的质量管理学者,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勤奋而有效的抽样调查专家,同那些成千上万为政府效劳的专业雇员没有什么两样。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戴明本人,他来到日本,在战后日本的经济重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出了划时代的业绩,大师的地位由此奠定。
随着日本经济对美国的进逼和威胁,美国人开始重新打量戴明,并把他的思想“引进”回国内。
一代名师,在日本和美国的经济互动中“左右逢源”,走向世界。
戴明于1900年10月4日生于美国依阿华州的苏城(Sioux City),他的父亲是个农场主,但并不富有。
从小戴明就养成了自食其力的习惯,以打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
他打工的范围很杂,包括傍晚点亮街灯、扫雪、为饭店打杂、清理床铺等等,什么都干。
直到上了大学,戴明依然保留着打工的传统。
也许,正是在这种琐细的打工中,质量问题就已经引起了他的关注。
读博士期间,戴明暑假到芝加哥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打工,在这里,戴明开始意识到统计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大约在1927年,他结识了在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博士(Walter Shewhart)。
休哈特有“品质统计控制之父”的称誉,他对戴明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
戴明毕业后,来到华盛顿的美国农业部固氮研究所,主要从事统计学研究工作。
1938年,戴明邀请休哈特前来农业部举办有关质量控制的系列讲座。
这一讲座,后来被戴明整理汇编为《质量控制理念的统计方法》一书。
1947年,戴明接受盟军最高指挥部的征召,赴日本帮助当地的战后重建。
戴明到日本的本来意图,是指导日本人进行人口普查。
日本科技联盟(JUSE)为了打开海外市场,扭转日本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困境,决定向美国专家求教,于是,邀请戴明来讲授统计与质量管理。
影响世界的位管理学大师

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位管理大师出自 MBA智库百科()1.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主要贡献:劳动分工、“共同利益”的观点,提出分工理论,着有《国富论》2.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主要贡献: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最早注意到人的因素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
人本管理的先驱3.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主要贡献: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思想;体力和脑力劳动分工主张;劳资关系协调;发明计数机器。
着有《论机械和制造业的经济》4.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主要贡献:理论集中在科学管理方面,制订工作定额;选择第一流工人;标准化管理;差别计件工资;精神革命。
着有《科学管理原理》等。
5.卡尔·巴思(Carl G. Barth,1860-1939)主要贡献:执行泰勒制的正统的忠实信徒。
着有《作为泰罗管理制度一部分的机械厂计算尺》6.亨利·甘特(Henry L. Gantt,1861-1919)主要贡献:发明了甘特图,着有《甘特图表:管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工业领导》7.弗兰克·吉尔布雷斯(Frank B. Gilbreth,1868-1924)主要贡献:主要贡献是时间和动作研究、计时轨迹摄影技术。
8.莉莲·吉尔布雷斯(Lillian Moller Gilbreth,1878-1972)主要贡献:吉尔布雷斯的妻子。
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9.哈林顿·埃默森(Harrington Emerson,1853-1931)主要贡献:效率的大祭司,提出效率的十二个原则,着有《十二个效率原则》10.莫里斯·库克(Morris Cooke,1872-1960)主要贡献:主要贡献是在大学和市政管理方面11.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1841-1925)主要贡献:古典组织理论,提出了职能原则和管理原则,着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等。
一位划时代的真正的管理学大师-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真正大师级成就_106

一位划时代的真正的管理学大师-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真正大师级成就_106一位划时代的真正的管理学大师-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真正大师级成就在大师这个词由于商业利益、功利炒作而被用得滥透了的年代,我们今天来谈谈一位划时代的真正的管理学大师----亨利.法约尔先生。
在当代,除了杜拉克是管理大师、科特勒是营销大师、巴菲特是投资大师之外,我还没有看到什么别的企业经营管理大师(站在哲学、战略、全景高度,集大成,在某一研究领域内几乎无所不知的人,其他只能研究他所研究问题体系中的一小部分)。
至于其他被叫做大师的人物,其实只能称为卓越或优秀(在某一两个小方面特别突出)。
其中有些人有点象大师的样子,更多的人连大师的样子都生得不似。
我为什么要说说这个话题,我说这个是有目的的。
当我们连最基本的原理和实操性的东西都还没有学完、学透,更没有自己的独立创造性见解,一没出师,二没有独立开创一片新天地的能力、资质,我们怎么敢让别人称自己为大师呢,!尤其是做学术研究工作的人,更应该把心思放在艰苦长期的思考研究上,而不是骗骗人,只图赚点钱了事。
做人生活,钱当然要赚,但也要干点实事,人人不能例外:不能不劳而获。
对于管理专家来说,就是不思想创造不得食,不实践也不得食。
不劳动者不得食,各行各业哪怕政治家均应如此。
回到法约尔先生上来。
法约尔堪称管理学上的第一位大师。
他经验之丰富,视野之开阔,观点之全面,思考之深入,理论之系统,确实具足大师风度。
他1860年毕业于一家矿业学院,进入一家采矿冶金公司,一干就是58年(1860--1918),其中30年当总经理,12年做基层,16年做主管、中层。
1918—1925年从事管理教育工作。
这是一个一生都是从事实际生产经营和研究管理的人。
这个人使我突然想起我所崇敬的伟人诗人、思想家、哲人歌德老先生。
歌德到了晚年才完成伟大巨著《浮士德》,一举成为世界级伟人;法约尔也到了75岁才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这部划时代的光辉著作,其思想之丰富、深邃、完整,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品质管理之父
--------威廉·爱德华兹·戴明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Edwards.Deming)有一句名言:“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
一旦改进了产品质量,生产率就会自动提高。
”诚然,戴明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想象力从质量的角度对管理学进行了深刻却又朴实的阐述。
他对质管理论的独特观点,深深影响了现代管理学体系。
戴明,在管理学领域里,占着独特的地位。
作为现代品质管理之父,戴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对于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戴明的“七项致命恶疾与各种障碍、十四要点”质量管理方法改变了日本企业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美国企业的质量管理。
其观念不但成为日本质管制度的基本精神,也影响了往后其他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
英特尔前CEO葛洛夫也曾经说过:“日本人和美国企业界疯狂推崇戴明博士的品质管理模式。
”
文化背景
威廉·爱德华兹·戴明博士于1921年从怀俄明大学毕业后继续前往科罗拉多大学
进修,并于1925年修得数学与物理硕士,最后于1928年取得耶鲁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
戴明博士在学期间曾经于芝加哥的西电公司霍桑工厂工作时得知当时在贝尔研究所的W.A.休哈特博士,并于1927年见面后就成为亦师亦友的莫逆之交。
戴明博士毕业后婉拒西电公司的工作机会而应聘到华盛顿的美国农业部的固氮
研究所工作。
他也曾经利用一年的休假到伦敦大学与R. A. Fisher做有关统计方面的研究。
戴明博士1950年应聘去日本讲学,并将其报酬捐出,而后几乎每年都赴日继续指导,奠定了日本企业界良好的质量管理基础。
战略思想
1950年,戴明对日本工业振兴提出了"以较低的价格和较好的质量占领市场"的战略思想。
八十年代初,他受命于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唐纳德·彼得森(Donald Peterson),来到底特律。
那时的福特汽车公司由于日本竞争对手的冲击而"内出血",正步履维艰地挣扎出"Pinto"质量事故的厄运。
Pinto 事件是福特汽车公司在现在的轮胎质量事件之前的一次最大的质量事故。
戴明提出长期的生产程序改进方案、严格的
生产纪律以及体制改革。
戴明博士将一系列统计学方法引入美国产业界,以检测和改进多种生产模式,从而为后来杰克·韦尔奇等人的六个西格马管理法奠定了基础。
同当今许多质量管理法不同的是,戴明不仅仅是在科学的层面来改进生产程序。
戴明用他特有的夸张语言强调:"质量管理98% 的挑战在于发掘公司上下的知识诀窍。
"他推崇团队精神,跨部门合作,严格的培训,以及同供应商的紧密合作。
这些观念远远超前于八十年代所奉为经典的"能动性培养"。
然而,戴明一直自觉地保持着一个局外人的身份。
正因为如此,他的观念和方法才那么有效,同时又富有争议。
戴明曾经说过:“体制和质量都需要不断改进,提高是无止境的。
如果能争取一次把事情做好,不造成浪费,就可降低成本,而无需加大投入。
”
主要贡献
戴明博士的贡献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对美国初期统计质量管理推行的贡献
戴明对美国初期的统计质量管理SQC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对于美国人口调查而提出了一套新的抽样方法,并证明了统计方法在不同领域里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二战时期,他又提出了教育人员,军事单位技术与检验人员都应该接受统计的质量管理方法。
另外,对于公司讲授统计质量管理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他是美国SQC 的奠基者和拓展者。
第二阶段---------对日本的质量管理贡献
二战以后,戴明受邀请访问了日本,并对日本战后工业重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戴明的质管理论被日本人接受并推广,不但扭转了日本产品销量低,质量差的不利局面,而且为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作出了重大贡献,制造了“日本经济奇迹”。
戴明一直呼吁:劣质高成本产品肯定会在全球化激烈竞争中遭受灭顶之灾,唯有持续改善质量、持续降低成本才是生存之道。
戴明成功地影响了日本战后新起的一代青年商业领袖。
第三阶段--------对美国及全世界推行TQM的贡献
戴明对日本指导质量管理的成功,让美国人惊醒原来日本工商经营成功的背后竟然有一位美国人居功最大,故开始对戴明博士另眼看待。
而于1980年6月24日全国广播公司(NBC)在电视播放举世闻名的“日本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使戴明博士一夜成
名。
从此以后由于美国企业家重新研究戴明的质量管理经营理念,加上戴明博士继续在美国及各国积极举行讲授他的品质经营经典为期四天的14个管理原则与及实际为美国各大公司如福特或AT&T公司提供品质经营的顾问工作而收到了实质上的效果。
事实上戴明博士的品质14点管理原则就是美国在1980年代开始盛行迄今的TQM的基础,所有全面品质经营所包涵的重点,几乎都可以在戴明博士的14点里面找到类似或相同的诠释。
目前在美国及英国都已成立有Deming Institute,其所宣称的基本精神也都是TQM的精神。
也就是说戴明博士对TQM的影响是直接的。
戴明博士不但具有学问上的成就,对世界各国品质经营的推动更有功不可没的伟大贡献,不愧为质量管理学之父。
理论观点
戴明的管理哲学,其核心就是如何让品质长久地保持下去。
戴明将其归纳为十四要点,他强调产品及服务的品质必须反映顾客的需求,产品必须一致,性能可靠。
(1) 建立连贯性目标。
树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久使命,以使企业保持竞争力,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能够向人们提供工作机会。
(2) 革新管理层的观念。
接受新的理念。
在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直面挑战,领导变革。
(3) 一开始就制造高品质。
不要将质量依赖于检验。
要从一开始就将质量渗透或融入到产品之中,从而消除检验的必要。
(4) 持久永续地改善系统。
不要只是根据价格来做生意,要着眼于总成本最低。
要立足于长期的忠诚和信任,最终做到一种物品只同一个供应商打交道。
(5) 废除“低价者得”的做法。
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来实现质量.生产率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
(6)建立岗位培训的方法。
充分做好培训,由于缺乏充分的培训,人们常常因不懂得如何工作而不能把工作做好。
(7) 现代监督方式。
相应地进行领导,领导意味着帮助人们把工作做好,而非指手画脚的惩罚威吓。
(8)驱走恐惧心理。
驱逐恐惧以使每一个人都能为组织有效地工作。
许多雇员害怕提问或拿主意,即使在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或不明白对错时。
他们或是继续用错误
的方式做事,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
由于恐惧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
要确保质量和生产率,就必须使每个人都具有安全感。
“最愚蠢的提问也胜于不提问题”。
(9) 拆除部门间的壁垒。
不同部门的成员应当以一种团队的方式工作,以发现和理解产品和服务在生产和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0) 避免对员工说教。
取消面向员工的口号.标语和数字目标。
质量和生产率低下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系统,一般员工不可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
(11) 取消定额或指标。
定额关心的只是数量而非质量。
人们为了追求定额或目标,可能不惜任何代价,包括牺牲组织的利益在内。
(12) 消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
人们渴望把工作做好,但不得法的管理者.不适当的设备.有缺陷的材料等会对人们造成阻碍。
这些因素必须加以除外。
(13) 开展强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动。
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应不断发展自己,以使自己能够适应未来的要求。
(14) 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起实现转变。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如此赞美他:“他对日本和美国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虽然在祖国屡遭拒绝,但他是一个特别爱国的人。
”
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饱受冷遇,在国内市场亦因日本产品的打击而萎靡不振。
然而,通过戴明的质量运动的指导,十年后,不但濒临破产边缘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开始稳稳排名世界企业前10,传统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并且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的美国新经济也开始蓄势待发。
其实,在我们今天看来,目前盛行的国际质量管理标准ISO系统和美日地区盛行的质量管理标准TQM、TQC等,几乎都可以在“戴明十四点方法|中找到相类似的阐述。
戴明,作为现代品质管理的奠基人,他的质管学理论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美国,甚至是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管理学观点被日本,美国采纳,从而改变了日本企业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美国质量管理体系。
戴明,当之无愧的现代品质管理之父!
交通运输0801班
U200815084
谭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