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 走进花果山 窗6
青岛版数学一上《走进花果山》窗口教案4

走进花果山—窗口4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景串,让学生体会有关0的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减法。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 养成合作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有关减法的意义。
难点: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花果山上来了一位新的朋友,听说他很调皮,我们一起看看去?
二、合作探究
a出示图片,问今天的花果山上都有些什么呢?
师:你能把花果山上发生的事情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先小组交流,然后集体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图的意思,并加深理解。
)b师:你想给同学们提个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
(1)小猴子摘了几个桃子?
(2)篮子里最后剩下几个桃子?
(3)岸边还有几只青蛙?
(4)飞走了几只蝴蝶?
……
(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可先放手给小组利用学具合作探究解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探究能力,然后集体进行交流,加深学生的理解。
)
三、灵活应用
1. 做自主练习1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弄清图意,提出问题,再一步步寻求解决。
2. 做自主练习2
9-7= 8-3= 7-7= 4+6=
10-9= 5+5= 5-0= 0-0=
9-0= 7+0= 10-8= 9-9=
四、小结
今天的小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下一次应该怎样做?。
青岛版数学《走进花果山》的教案设计

青岛版数学《走进花果山》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花果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果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花果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花果山的位置。
2. 描述花果山的特点,如山势、植被、动物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花果山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花果山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
2. 地图探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花果山的位置,并了解其周边环境。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花果山的特点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章:花果山的数学奥秘教学目标:1. 让学生发现花果山中的数学元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让学生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花果山中的数学元素,如形状、数量、比例等。
2. 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花果山的高度、面积等。
教学活动:1. 观察练习:让学生观察花果山的图片,找出其中的数学元素,并进行记录。
2.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测量、计算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花果山的高度、面积等。
3. 分享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互相交流、讨论。
第三章:花果山的水果分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果山上的水果种类和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态学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花果山上常见的水果种类,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分析花果山上水果的分布规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态学的原理。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花果山上各种水果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花果山上水果的分布规律,分享讨论成果。
3.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花果山上的水果分布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
第四章:花果山的动物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果山上的动物种类和生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走进花果山信息窗610的加减法

91
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10?
1 + 9 =10 9+ 1 =10
2 + 8=10 3 +7=10 5 + 5=10
8+ 2 =10 7 + 3 =10
草地上原来有8只小猫,又来了2只 小猫,草地上现在有几只小猫?
8+2=10
6 4 10
想一想:
104=6
看图讲故事
10 2 8
四、作业
作业:第50页第2~3题。 第51页第5题~第7题。
课下动动脑
10
82
( 8 ) + ( 2 )=10 10 -( 8 ) =( 2 )
可以这样分。
10
10
37
( 3 ) + ( 7 )=10 10 -( 3 ) =( 7 )
73
( 7 ) + ( 3 )=10 10 -( 7 ) =( 3 )
可以这样分。
10
46
( 4 ) + ( 6 )=10 10 -( 4 ) =( 6 )
10个桃子分成两堆。你会怎样分?
二、探究新知
98 7 6 54 32 1 10
12 3 4 5 67 8 9
可以这样分。
10
10
19
( 1 ) + ( 9 )=10 10 -( 1 ) =( 9 )
91
( 9 ) + ( 1 )=10 10 -( 9 ) =( 1 )
可以这样分。
10
28
( 2 ) + ( 8 )=10 10 -( 2 ) =( 8 )
10
64
( 6 ) + ( 4 )=10 10 -( 6 ) =( 4 )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六

教案标题: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信息窗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10以内的加减法。
2.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
2.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理解数学问题。
2.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数学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解决数学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导入,展示花果山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数学问题。
2. 新课讲解- 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找出数学问题,并尝试用加减法解决。
3. 练习巩固-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纠正错误。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
5. 总结提升-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10以内的加减法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找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用加减法解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现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八、教学延伸1.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减法。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小竞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3走进花果山 精品教案

走进花果山
窗口1—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
4.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加法的意义。
难点:
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聪明,而且都很喜欢动脑筋。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一个“智力大比拼游戏”,愿意参加吗?
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智力问题,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我们就奖一朵小红花,最后比一比哪个小组获得的小红花最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二、竞赛流程
计算部分
(1)(说一说)自主练习3
我说几加2的
算式 我说……
我说6加几的算式
我说得数是10的算式
(2)自主练习4,在圆圈里添上〈、〉或=。
1+2 5 4+3 8 7+3 7 1+9 10
三、灵活应用
1. 智力比拼。
2. 小结
评比优胜组,让学生发表自己小组的优缺点,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并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走进花果山(6)

走进花果山
窗口1—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
4.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加法的意义。
难点:
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聪明,而且都很喜欢动脑筋。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一个“智力大比拼游戏”,愿意参加吗?
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智力问题,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我们就奖一朵小红花,最后比一比哪个小组获得的小红花最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二、竞赛流程
计算部分
(1)(说一说)自主练习3
(2)自主练习4〉或=。
1+2 5 4+3 8 7+3 7 1+9 10
三、灵活应用
1. 智力比拼。
我说几加2的
算式 我说……
我说6加几的算式
我说得数是10的算式
2. 小结
评比优胜组,让学生发表自己小组的优缺点,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并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备课

单元备课
年级:一年级
学科:数学
初案设计者:
三、新课
(一)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初步理解图意
1、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提出的是什么问题
2、你能指着画面具体说说知道恶劣什么?可以求什么?
(二)1、你能利用学具解决刚才的问题吗?自己试试看。
2、请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想法)
3、哪一个小组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不同的饿方法,大家评议)
3、自主练习第3题
分类说算式的练习活动,通过变换练习的形式,引起学生口算的兴趣。可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自己想要说的一组加法算式,由其它学生判断结果是否4、自主练习4题
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地去做,然后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5、自主练习第5题
小老鼠找鼠标的情境,根据得数连算式。练习时先让学生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并弄清图意,再做题。根据屏幕上显示的“3+4=7”,找出得数是7的鼠标与电脑连起来。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连其他的鼠标,屏幕上可以怎样更改?
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有关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一:走进花果山

教案标题: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一:走进花果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花果山的图片,认识花果山中的各种水果,并能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它们。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花果山中的水果: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
2. 数一数,比一比: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的方式,比较水果的数量和大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花果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花果山中的水果。
2. 新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的方式,比较水果的数量和大小。
3.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的练习题,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水果,数一数、比一比,和家长一起分享他们的发现。
2. 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