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声乐学科教案

幼师声乐学科教案
幼师声乐学科教案

幼师声乐学科教案

幼师声乐学科教案

[来源:本站 | 作者:东光职教中心 | 日期:2011年8月14日 | 浏览4410次] 字体:[大中小]

第一单元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

一、授课课题:《送别》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

(2)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中的运用,学习歌曲《送别》

(3)学习儿歌表演《国旗歌》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通过《送别》的演唱,让学生感受友人离别感悟人生的深沉意象,同时体验用古典诗词填词的学堂乐歌的特点,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初次接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不能适应身体各部位的要求;(2)学生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3)学生要从小声哼唱到大声歌唱,需要一定的过程。

四、教材分析:

(1)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调动全身演唱,是不容易让学生协调的;(2)这首歌曲以中声区为主,学生需要统一声音演唱。

五、教学重点:

(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

(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

六、教学难点:

(1)“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

(2)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气息支持

七、解决方案:

(1)通过母音“a”、”o”的训练,为“外”“涯”“角”吐字的口腔打开打下基础。(2)通过连贯的发声练声推动气息的积极流动

八、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声音训练1.叹气

2.哼鸣 5 - -

- ‖

m

5 4 3 2 ︱

1 —‖

m

3.1 1 1 1 1 ‖

a o I e u

练习1:面部保持微笑兴奋的状态

练习2: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

共鸣的形成

练习3:注意口腔打开,母音在腔

体内变化,感受气息支点的作用

新歌教学1.欣赏示范曲,了解歌曲作品的

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

2.唱曲谱,熟悉曲调

3.将词放上去,咬字正音

4.深入学唱歌词,并从中找到在

发声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

有目的的强化训练加以解决

5.完整演唱歌曲

6.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

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1.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控制

气息的过快流失

2.“道”“拂”“浊”“声”“之”

“涯”“角”“浊”“余”高音

用相应母音的逐一解决

3.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体会高位置与深呼

吸的对抗作用

4.表达出婉转、深沉的抒情性

儿歌学习1、按节奏型拍手诵读歌词

2、跟琴识谱,唱会歌曲

3、按节奏型用轮唱方式诵读歌

词,形成2个声部的诵读

4、轮唱儿歌

1、诵读出2拍子的拍律

2、诵读和演唱熟练时,可分别

请学生来当指挥

作业拓展1、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歌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

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3、教师作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

问题的方案

1、要求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

上台演唱

2、开展互评时,可再次聆听示范

曲,找差距,建立好的声音导向第二单元歌唱呼吸方法训练

一、授课课题:《花非花》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训练歌唱的呼吸方法

(2)学习歌曲《花非花》

(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

(4)学习儿歌表演《音阶歌》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3)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1)通过咏唱《花非花》,知道珍惜光阴和美好事物的道理

(2)感受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声乐作品中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初次接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不能适应身体各部位的要求;(2)学生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3)学生要从小声哼唱到大声歌唱,需要一定的过程。

四、教材分析:

(1)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调动全身演唱,是不容易让学生协调的;(2)这首歌曲以中声区为主,学生需要统一声音演唱;(3)歌曲情绪起伏不大,演唱平稳,需要学生在气息的支持下连贯的演唱。

五、教学重点:

(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

(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

(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六、教学难点:

(1)第一乐句后半句“雾非雾”的高位置起声

(2)高音乐句“来如春梦不多时”的“多”字气息与高位置的对抗感觉

(3)“去似朝云”的“云”字七度音程下行声音的连贯性

七、解决方案:

(1)呼吸训练时练习兴奋状态下腔体吸开的感觉

(2)加强“o”母音的训练

(3)加入下行旋律练声曲

八、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声音训练1.呼吸训练:缓吸缓呼

2.哼鸣 5 4 3 2 ︱

1 —‖

m

3.i 7 6 5 —︱4 3 2 1 —‖

a

练习1:面部保持微笑兴奋的状

态,口鼻同时呼吸,吸气后平稳

而深入

练习2: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

共鸣的形成;加强母音发声的高

位置

练习3:注意口腔打开以及旋律的

清晰

新歌教学1.欣赏示范曲,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

2.唱曲谱,熟悉曲调

3.将词放上去,咬字正音

4.科学处理作品的气息特点,解决演唱中

的呼、吸与换气关系

5.通过母音训练,解决咬字吐字和发声共

鸣问题

6.加强歌曲的艺术处理,完整地表达作品

1.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咏唱

歌曲

2.从高位置说“u”母音过渡到

唱“雾”字

3.通过“o”母音反复练唱,找

到“多”字的共鸣

4.大跳“云”字的归韵

5.结束句渐弱渐慢处理,追惜、

思念的意境表达

儿歌学习1.教师示范两次《音阶歌》

2.教师逐句教授两次

3.教师两句教授两次

4.学生自己演唱

5.师生、生生分角色一问一答方式演唱

6.加入手势音阶扮唱

1.学生不看曲谱,凭记忆跟

唱学习,锻炼音乐记忆。

2.学生熟练掌握手势音阶

后,可

做“猜猜看”的音乐游戏,根

据手势唱出音高,猜猜看是什

么儿歌。

作业拓展1、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自我和互相分析作品演唱的效果

3、教师作评价总结,再次欣赏

1.进行小组内的歌唱观摩

2.聆听歌曲《春晓》第三单元歌唱发声方法训练(一)

一、授课课题:《雪绒花》

声乐绒花教案培训课件

声乐《绒花》教案 〖教材分析〗 歌曲介绍:《绒花》是电影《小花》插曲之一,创作于1979年。曲调新颖流畅,富有激情,优美动听,感情表达充分。这首歌曲由刘国富、田农作词,王酩作曲,最初由李谷一配唱,歌颂了影片中小花为代表的农家少女,在革命年代的那种牺牲和奉献精神。曲调新颖流畅,富有激情,优美动听,感情表达充分。曾在1980年“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中获奖。〖学情分析〗 我校早期教育专业学生多数为非音乐专业人才,声乐知识积累匮乏,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多数从未有过专业声乐学习的经历。针对我校早期教育专业幼师培养规划,在声乐技能课程起步不能等同于以往高校专业声乐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借鉴成人声乐教学某些元素,作品选择上紧贴早期教育专业幼师培养目标,传统声乐作品与儿歌作品相结合。一方面培养师范生专业音乐素养,另一方面符合早教专业特色。 〖教学对象〗 早期教育专业大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的气息支持下以中低声区为基础,做到正确的相对稳定的喉头位置,进行发声并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及歌曲艺术性的处理。 (3)要求吐字咬字清楚、准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赏图片,听故事片插曲《绒花》,让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结合,更直观地感受绒花的美。 (2)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开阔视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自信的演唱歌曲《绒花》。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掌握2/4拍。 2、掌握三连音的演唱。 〖教学用具〗 课件、钢琴 〖教法方法〗 赏析、视听结合、讲解示范、启发引导、 〖教法过程〗 一、导入 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声乐课堂。本单元歌曲的选择均在影视作品的范畴,艺术源于生活,声乐艺术对生活最大的回馈即将情感表达用歌曲演唱的方式刻在人的心上,尤其是影视声乐作品,投入演唱时影视情节片段总能在脑海浮现,使歌曲演唱更具韵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979年创作的我国早期电影《小花》插曲《绒花》。 二、新课教学 1、教师范唱 《绒花》是电影《小花》的插曲之一,创作于1979年,它以委婉抒情的民歌风曲调,歌颂了影片中小花为代表的农家少女,在革命年代的那种牺牲和奉献精神。曲调新颖流畅,富有激情,优美动听,感情表达充分。 2、学生听唱,剧情介绍。 1930年,桐柏山区的一户赵姓人家。将不满周岁的女儿小花卖给他人。当晚,伐木工人何向东将地下党员董向坤和周医生的女儿董红果寄养在赵家,因红果和小花同岁。就改名也叫小花。十七年后。赵小花(董红果)到部队中寻找投身革命的哥哥赵永生未果,却遇到周医生,母女相见不相识。赵永生的亲妹妹小花被卖后,被何向东赎出收养。改名何翠姑。已成长为游击队长的翠姑在一次战斗中“跪走风车矶”救了身负重伤的亲哥哥永生,但她自己却不知情。之后,小花与哥哥相逢,翠姑也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一次战斗中翠姑为营救小花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小花与亲生父母相认。永生和小花一起去医院看望翠姑,翠姑在昏迷中,断断续续地呼唤哥哥,小花接过哥哥手中

音乐说课稿模板(万能版)

《音乐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将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这是一篇歌曲教学(欣赏)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三、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音乐教材X年级下册第X单元的《。。。。》。本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X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⑴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和即兴创造活动当中。(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⑵过程与方法:运用体验聆听、模唱学习歌曲(游戏、歌表演、集体舞蹈),运用小组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歌曲创编。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爱大自然、热爱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本课的难点是:掌握歌曲节奏(切分节奏、小附点等)正确把握音乐的风格。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一学生为

声乐教案

教案 2011年春季学期 课程名称:声乐 学院:音乐学院专业:音乐表演年级:二年级姓名:常文龙 任课教师:彭桂云

中南林科大年秋季学期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声乐音乐学院表演专业二年级 课程学期总学时 其中上 课 周 数 周 学 时 学 分 考核 方式 采用 教材 情况 教材名称《意大利歌曲集》《声乐曲选集》讲 授 实验 (践) 主编(著)尚家骧徐朗等 出版社名称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1955年1984年 周次日 期 上 课 节 次 上课 地点 每周时数分配 教学内容备注讲 授 实验 (践) 合计 时数 1 315琴房声乐技能训练与《跟你走》作品演唱 2 315琴房声乐技能训练与《跟你走》作品演唱 3 315琴房声乐技能训练与《啊!中国的土地》作品演唱 4 315琴房声乐技能训练与《啊!中国的土地》作品演唱 5 315琴房声乐技能训练与《伊犁河的月夜》作品演唱 6 315琴房声乐技能训练与《伊犁河的月夜》作品演唱 7 315琴房声乐技能训练与《拾彩贝》作品演唱 8 315琴房声乐技能训练与《拾彩贝》作品演唱 9 315琴房声乐技能训练与《拾彩贝》作品演唱 10 315琴房声乐技能训练与《重归苏莲托》作品演唱 11 315琴房声乐技能训练与《重归苏莲托》作品演唱 12 315琴房声乐技能训练与《今夜无人入睡》作品演唱 13 315琴房声乐技能训练与《今夜无人入睡》作品演唱 14 315琴房声乐技能训练与《女人善变》作品演唱 15 315琴房声乐技能训练与《女人善变》作品演唱 16 315琴房声乐技能训练与《两地曲》作品演唱 17 315琴房声乐技能训练与《两地曲》作品演唱 18 315琴房合伴奏期末考试 说明:1、教学内容按每次授课内容填写。2、考核方式分考试与考查两种。 3、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开课以前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教学日历,一式四份,经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审阅同意后,一份自存,一份交所在系,一份交所在院(部),一份交学生。 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签名:任课教师签名: 第页,共页

声乐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教师***,下面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特色与创新五大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进行介绍。 一、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我院针对歌唱能力的重要性,专门开设了声乐基础这一课程。 1、课程定位 声乐基础课作为学前音乐课的子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幼儿的音乐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具有鲜明的“幼教”特色。 2、课程目标 声乐课的培养目标:构建音乐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符合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口唱、能演唱、能弹唱。

3、课程设计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声乐课在相关音乐课程的支撑下,有一定的识谱、视听、视唱能力后,课程设计沿着声乐基础、儿歌带词练习、儿歌表演唱、儿歌自弹自唱的顺序,以拓展渐进式开展教学活动。 二、教材及教学内容 我院选用的教材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声乐》,选取了序列性科学、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 1、声乐基础针对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声乐训练的特点,一是要选择适合的艺术歌曲;二是要考虑到专业特点,选择一些中外少儿歌曲。 2、儿歌带词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把握,又能结合专业特点,一举两得。 3、儿歌表演唱与舞蹈课中的韵律活动内容相结合。唱和演的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 4、儿歌自弹自唱将弹和唱合二为一,融会贯通。针对性适用性强。(此部分为声乐第五学期内容) 声乐课以上内容的安排,充分结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紧贴将

声乐课说课稿参考

声乐课说课稿参考 声乐课说课稿范例参考 一、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我院针对歌唱能力的重要性,专门开设了声乐基础这一课程。 1、课程定位 声乐基础课作为学前音乐课的子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幼儿的音乐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具有鲜明的“幼教”特色。 2、课程目标 声乐课的培养目标:构建音乐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符合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口唱、能演唱、能弹唱。 3、课程设计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声乐课在相关音乐课程的支撑下,有一定的识谱、视听、视唱能力后,课程设计沿着声乐基础、儿歌带词练习、儿歌表演唱、儿歌自弹自唱的顺序,以拓展渐进式开展教学活动。

二、教材及教学内容 我院选用的教材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声乐》,选取了序列性科学、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 1、声乐基础针对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声乐训练的特点,一是要选择适合的艺术歌曲;二是要考虑到专业特点,选择一些中外少儿歌曲。 2、儿歌带词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把握,又能结合专业特点,一举两得。 3、儿歌表演唱与舞蹈课中的韵律活动内容相结合。唱和演的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 4、儿歌自弹自唱将弹和唱合二为一,融会贯通。针对性适用性强。(此部分为声乐第五学期内容) 声乐课以上内容的安排,充分结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紧贴将来就业的实用性,和其他相关课程结合紧密,学生按照螺旋型阶梯式轨迹循序学习。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 “创情境、重探究、多合作、获知识、享应用”五步教学模式我院声乐课程的教学模式在以往基础上发生了很大变化。采用创设现实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最后拓展应用。体现了教和学的统一,最后应用

幼师声乐学科教案

幼师声乐学科教案

幼师声乐学科教案 [来源:本站 | 作者:东光职教中心 | 日期:2011年8月14日 | 浏览4410次] 字体:[大中小] 第一单元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 一、授课课题:《送别》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 (2)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中的运用,学习歌曲《送别》 (3)学习儿歌表演《国旗歌》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通过《送别》的演唱,让学生感受友人离别感悟人生的深沉意象,同时体验用古典诗词填词的学堂乐歌的特点,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初次接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不能适应身体各部位的要求;(2)学生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3)学生要从小声哼唱到大声歌唱,需要一定的过程。 四、教材分析: (1)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调动全身演唱,是不容易让学生协调的;(2)这首歌曲以中声区为主,学生需要统一声音演唱。 五、教学重点: (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 (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 六、教学难点: (1)“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 (2)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气息支持 七、解决方案: (1)通过母音“a”、”o”的训练,为“外”“涯”“角”吐字的口腔打开打下基础。(2)通过连贯的发声练声推动气息的积极流动 八、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声音训练1.叹气 2.哼鸣 5 - - - ‖ m 5 4 3 2 ︱ 1 —‖ m 3.1 1 1 1 1 ‖ a o I e u 练习1:面部保持微笑兴奋的状态 练习2: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 共鸣的形成 练习3:注意口腔打开,母音在腔 体内变化,感受气息支点的作用 新歌教学1.欣赏示范曲,了解歌曲作品的 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 2.唱曲谱,熟悉曲调 3.将词放上去,咬字正音 4.深入学唱歌词,并从中找到在 发声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 有目的的强化训练加以解决 5.完整演唱歌曲 6.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 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1.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控制 气息的过快流失 2.“道”“拂”“浊”“声”“之” “涯”“角”“浊”“余”高音 用相应母音的逐一解决 3.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体会高位置与深呼 吸的对抗作用 4.表达出婉转、深沉的抒情性 儿歌学习1、按节奏型拍手诵读歌词 2、跟琴识谱,唱会歌曲 3、按节奏型用轮唱方式诵读歌 词,形成2个声部的诵读 4、轮唱儿歌 1、诵读出2拍子的拍律 2、诵读和演唱熟练时,可分别 请学生来当指挥 作业拓展1、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歌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 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3、教师作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 问题的方案 1、要求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 上台演唱 2、开展互评时,可再次聆听示范 曲,找差距,建立好的声音导向第二单元歌唱呼吸方法训练

《声乐》说课稿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教师***,下面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特色与创新五大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进行介绍。 一、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我院针对歌唱能力的重要性,专门开设了声乐基础这一课程。 1、课程定位 声乐基础课作为学前音乐课的子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幼儿的音乐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具有鲜明的“幼教”特色。 2、课程目标 声乐课的培养目标:构建音乐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符合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

开口唱、能演唱、能弹唱。 3、课程设计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声乐课在相关音乐课程的支撑下,有一定的识谱、视听、视唱能力后,课程设计沿着声乐基础、儿歌带词练习、儿歌表演唱、儿歌自弹自唱的顺序,以拓展渐进式开展教学活动。 二、教材及教学内容 我院选用的教材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声乐》,选取了序列性科学、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 1、声乐基础针对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声乐训练的特点,一是要选择适合的艺术歌曲;二是要考虑到专业特点,选择一些中外少儿歌曲。 2、儿歌带词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把握,又能结合专业特点,一举两得。 3、儿歌表演唱与舞蹈课中的韵律活动内容相结合。唱和演的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 4、儿歌自弹自唱将弹和唱合二为一,融会贯通。针对性适用性强。(此部分为声乐第五学期内容)

教育与艺术系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电子教案

教育与艺术系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电子教案 授课教师:李滨琰

教学目的:通过发声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和方法,达到发声、气息﹑共鸣的协调统一;具备一定的歌唱审美能力和演唱能力,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声乐教学和演唱的合格人才。教学内容:声乐发声原理;发声技巧;作品分析:作品表达 教学要求:理论要求:从理论上掌握歌唱发声的生理原理,了解歌唱器官,建立正确的歌唱观念。 技术要求:1.对气息和声音有一定的控 2.进一步稳定歌唱状态,并做到上下声区基本统一。 3.要求吐字清楚、准确。 4.有基本独立分析处理和表现声乐作品的能力,演唱较为完整、生动。 教学重点:进一步调整、稳固学生的歌唱状态;强调歌唱中气息、声音、情感的良好配合,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能力。 教学难点:稳定歌唱状态;作品理解与作品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实践; 授课地点:声乐实训室A组 教材选用:《声乐》一、二、三、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声乐的基础知识(1-4周) 一、授课课题:《送别》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 (2)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中的运用,学习歌曲《送别》。 (3)学习儿歌表演《花孔雀》。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通过《送别》的演唱,让学生感受友人离别感悟人生的深沉意象,同时体验用古典诗词填词的学堂乐歌的特点,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初次接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不能适应身体各部位的要求;(2)学生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3)学生要从小声哼唱到大声歌唱,需要一定的过程。 四、教材分析: (1)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调动全身演唱,是不容易让学生协调的;(2)这首歌曲以中声区为主,学生需要统一声音演唱。 五、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重点: (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 (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 七、教学难点: (1)“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 (2)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气息支持。 钢琴、多媒体设备、谱架、音响 九、教学过程: (一)简要地介绍歌唱的发声原理(气息冲击声带产生声音,通过人体共鸣器官打开和运用,声音扩大和美化)。 呼吸原理:腹式呼吸法,体会自然叹气时小腹的收缩力及腰部四周的扩张力。 运用共鸣腔体全身歌唱的原理:感受和体会打哈欠时的自然状态找到共鸣腔打开的感觉。 (二)练声

《声乐》说课稿

《声乐》说课稿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教师***,下面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特色与创新五大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进行介绍。 一、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我院针对歌唱能力的重要性,专门开设了声乐基础这一课程。 1、课程定位 声乐基础课作为学前音乐课的子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幼儿的音乐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具有鲜明的“幼教”特色。 2、课程目标 声乐课的培养目标:构建音乐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符合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口唱、能演唱、能弹唱。

3、课程设计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声乐课在相关音乐课程的支撑下,有一定的识谱、视听、视唱能力后,课程设计沿着声乐基础、儿歌带词练习、儿歌表演唱、儿歌自弹自唱的顺序,以拓展渐进式开展教学活动。 二、教材及教学内容 我院选用的教材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声乐》,选取了序列性科学、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 1、声乐基础针对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声乐训练的特点,一是要选择适合的艺术歌曲;二是要考虑到专业特点,选择一些中外少儿歌曲。 2、儿歌带词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把握,又能结合专业特点,一举两得。 3、儿歌表演唱与舞蹈课中的韵律活动内容相结合。唱和演的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 4、儿歌自弹自唱将弹和唱合二为一,融会贯通。针对性适用性强。(此部分为声乐第五学期内容) 声乐课以上内容的安排,充分结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紧贴将来

声乐绒花教案

声乐绒花教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声乐《绒花》教案 〖教材分析〗 歌曲介绍:《绒花》是电影《小花》插曲之一,创作于1979年。曲调新颖流畅,富有激情,优美动听,感情表达充分。这首歌曲由刘国富、田农作词,王酩作曲,最初由李谷一配唱,歌颂了影片中小花为代表的农家少女,在革命年代的那种牺牲和奉献精神。曲调新颖流畅,富有激情,优美动听,感情表达充分。曾在1980年“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中获奖。 〖学情分析〗 我校早期教育专业学生多数为非音乐专业人才,声乐知识积累匮乏,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多数从未有过专业声乐学习的经历。针对我校早期教育专业幼师培养规划,在声乐技能课程起步不能等同于以往高校专业声乐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借鉴成人声乐教学某些元素,作品选择上紧贴早期教育专业幼师培养目标,传统声乐作品与儿歌作品相结合。一方面培养师范生专业音乐素养,另一方面符合早教专业特色。 〖教学对象〗 早期教育专业大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的气息支持下以中低声区为基础,做到正确的相对稳定的喉头位置,进行发声并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及歌曲艺术性的处理。 (3)要求吐字咬字清楚、准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赏图片,听故事片插曲《绒花》,让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结合,更直观地感受绒花的美。 (2)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开阔视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自信的演唱歌曲《绒花》。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掌握2/4拍。 2、掌握三连音的演唱。 〖教学用具〗 课件、钢琴 〖教法方法〗 赏析、视听结合、讲解示范、启发引导、 〖教法过程〗 一、导入 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声乐课堂。本单元歌曲的选择均在影视作品的范畴, 艺术源于生活,声乐艺术对生活最大的回馈即将情感表达用歌曲演唱的方式刻在人的心上,尤其是影视声乐作品,投入演唱时影视情节片段总能在脑海浮现,使歌曲演唱更具韵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979年创作的我国早期电影《小花》插曲《绒花》。 二、新课教学 1、教师范唱 《绒花》是电影《小花》的插曲之一,创作于1979年,它以委婉抒情的民歌风曲调,歌颂了影片中小花为代表的农家少女,在革命年代的那种牺牲和奉献精神。曲调新颖流畅,富有激情,优美动听,感情表达充分。 2、学生听唱,剧情介绍。 1930年,桐柏山区的一户赵姓人家。将不满周岁的女儿小花卖给他人。当晚,伐木工人何向东将地下党员董向坤和周医生的女儿董红果寄养在赵家,因红果和小花同岁。就改名也叫小花。十七年后。赵小花(董红果)到部队中寻找投身革命的哥哥赵永生未果,却遇到周医生,母女相见不相识。赵永生的亲妹妹小花被卖后,被何向东赎出收养。改名何翠姑。已成长为游击队长的翠姑在一次战斗中“跪走风车矶”救了身负重伤的亲哥哥永生,但她自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声乐课》说课稿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声乐课》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我们学院针对歌唱能力的重要性,专门开设了学前声乐课这一课程。 1、课程定位 学前声乐课作为学前音乐课的子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幼儿的音乐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具有鲜明的“幼教”特色。 2、课程目标 学前声乐课的培养目标:构建音乐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符合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口唱、能演唱、能弹唱。 3、课程设计 学前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声乐课在相关音乐课程的支撑下,有一定的识谱、视听、视唱能力后,课程设计沿着声乐基础、儿歌带词练习、儿歌表演唱、儿歌自弹自唱的顺序,以拓展渐进式开展教学活动。 二、教材及教学内容 我院选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系列教材——《音乐欣赏、声乐》,配合我院校本教材《幼儿歌曲弹唱》。 学院通过和用人单位的多次教研,选取了序列性科学、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 1、声乐基础(课时的20%) 针对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声乐训练的特点,一是要选择适合的艺术歌曲;二是要考虑到专业特点,选择一些中外少儿歌曲。 2、儿歌带词练习(课时的20%) 既训练了学生的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把握,又能结合专业特点,一举两得。 3、儿歌表演唱(课时的30%) 与舞蹈课中的韵律活动内容相结合。唱和演的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 4、儿歌自弹自唱(课时的30%) 将弹和唱合二为一,融会贯通。针对性适用性强。 声乐课以上内容的安排,充分结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紧贴将来就业的实用性,和其他相关课程结合紧密,学生按照螺旋型阶梯式轨迹循序学习。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创情境、重探究、多合作、获知识、享应用”五步教学模式)

幼师声乐学科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 一、授课课题:《送别》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 (2)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中的运用,学习歌曲《送别》 (3)学习儿歌表演《国旗歌》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通过《送别》的演唱,让学生感受友人离别感悟人生的深沉意象,同时体验用古典诗词填词的学堂乐歌的特点,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初次接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不能适应身体各部位的要求;(2)学生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3)学生要从小声哼唱到大声歌唱,需要一定的过程。 四、教材分析: (1)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调动全身演唱,是不容易让学生协调的;(2)这首歌曲以中声区为主,学生需要统一声音演唱。 五、教学重点: (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 (2)演唱歌曲声音规 六、教学难点: (1)“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 (2)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气息支持 七、解决方案: (1)通过母音“a”、”o”的训练,为“外”“涯”“角”吐字的口腔打开打下基础。(2)通过连贯的发声练声推动气息的积极流动 八、教学过程:

第二单元歌唱呼吸方法训练 一、授课课题:《花非花》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训练歌唱的呼吸方法 (2)学习歌曲《花非花》 (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 (4)学习儿歌表演《音阶歌》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3)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1)通过咏唱《花非花》,知道珍惜光阴和美好事物的道理 (2)感受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声乐作品中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初次接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不能适应身体各部位的要求;(2)学生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3)学生要从小声哼唱到大声歌唱,需要一定的过程。 四、教材分析: (1)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调动全身演唱,是不容易让学生协调的;(2)这首歌曲以中声区为主,学生需要统一声音演唱;(3)歌曲情绪起伏不大,演唱平稳,需要学生在气息的支持下连贯的演唱。 五、教学重点: (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 (2)演唱歌曲声音规 (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六、教学难点: (1)第一乐句后半句“雾非雾”的高位置起声 (2)高音乐句“来如春梦不多时”的“多”字气息与高位置的对抗感觉 (3)“去似朝云”的“云”字七度音程下行声音的连贯性 七、解决方案: (1)呼吸训练时练习兴奋状态下腔体吸开的感觉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

篇一:小学音乐说课稿:《丰收歌舞》说课稿范文 小学音乐说课稿:《丰收歌舞》 《丰收歌舞》说课设计 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九课《丰收之歌》。它汇集了欣赏《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以及歌曲《桔梗谣》、《圆圆和弯弯》四首音乐作品,表达了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之情。通过分析,我决定用三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第一课时学唱、表演歌曲《桔梗谣》,第二课时欣赏《丰收之歌》学唱《圆圆和弯弯》,其余内容放到第三课时.今天,我想就本课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向大家详细地谈一谈。 首先,我想对这教材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歌曲《桔梗谣》采用3/4拍节奏,音乐轻快明朗,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非常符合三年级小朋友的欣赏学习。歌曲共有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整首歌曲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从中,可使学生触及到朝鲜族优秀的特色文化,深刻感受中国丰富的少数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标 综合教材内容及其他教学要素,我认为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朝鲜族的民族风格。 2、能边歌边舞表演《桔梗谣》,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3、鼓励学生自选伴奏乐器为歌曲伴奏。 其中教学重点、难点设定为:在听、唱、奏、舞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体验感受朝鲜族的民族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理念及教法、学法的确定 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与创造。同时还强调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鉴于以上理念,我决定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再有,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自始自终都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那么到底要怎样使我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呢?我决定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四、教学流程及相关考虑: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跟着《朝鲜梦》这富有朝鲜族特色的音乐声,做拉裙子的动作点步进教室,师生共同律动。 待音乐声结束后,师生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 (本课的重点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感受朝鲜民族的音乐风格.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朝鲜族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其次又通过引导学生听、律动等形式,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 1、先请学生欣赏课件演示朝鲜族人民的服饰,民族特色文化活动. 2、然后师生展开关于朝鲜族风情的交流讨论。 3、鼓励学生照着课件上的舞蹈动作,和老师一起学一学,动一动. 4、老师小结。使孩子们明确: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他们的舞蹈舞姿优美,富有民族特色。 (在这个环节中,借助课件,通过欣赏、交流、学习舞蹈等方式,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许多有关内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激起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又能促使孩子积极展开想像,引发创作的灵感,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中职幼教声乐说课稿 鼓浪屿之波

中职幼教声乐说课稿鼓浪屿之波 《鼓浪屿之波》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为中职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声乐课。《鼓浪屿之波》为声乐课的补充教材,对幼教二年的学生有较好的训练效果,歌曲在声乐训练上有很高的价值,并且歌曲的情感表现内容很符合中华民族、符合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共同情感,也与国家加快“海西”发展的深刻战略背景相吻合。歌曲在情感教育上有很高的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状态、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咬字演唱歌曲。(本教学目标应当是声乐学习的基本目标,不管对于哪一首歌曲其要达到的要求都在于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加于强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歌曲的介绍、欣赏、分析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内容,通过声乐训练的一般步骤、方法学生能完整地、声情并茂地表达歌曲。(声乐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歌曲教学,但中学音乐课中唱歌课的常用教学方法、一般的教学过程在集体声乐课教学中还是常常采用的,但终其一点所有方法的选用,教学过程的实施都是为了实现教学服务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抒发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本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合适的,在类似于“近专业学习”的教学目标构建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作为一个基础目标,通过学生自主的对歌曲结构段落、乐句、音乐表现要素的分析,来提高对作品情感的理解。提高对歌曲演唱情感的准确把握。) 三、说学情 《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作为中职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曲目,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还是能胜任的。教学中重点要解决附点音符、落起节奏、大跳音程等音准节奏上的重难点,在声音控制上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流畅做到有控制、不僵硬,在声音的统一上要做更多的要求,音色的统一、声音位置的统一、咬字吐字的统一,这几方面都是在教学中要强调的。另外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演唱情感。 四、说教学资源与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鼓浪屿之波歌谱、学生课前预习教学内容。(钢琴是教学的基本教具,教学媒体则在于辅助揭示课题中一些相关联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本环节为声乐训练的一般步骤,为歌曲的演唱打开喉咙,为声乐训练做好准备,练习曲的选择也跟歌曲教学中常出现

幼师声乐教案

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声乐教案 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2013年春期 课题歌曲《送别》教学班级 课型单一课12级幼师1-7班 教学目的(1)进一步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 (2)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送别》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的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发声在《送别》中的运用(2)歌曲情感的把握 教学难点(1)“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2)“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气息支持 教学准备电钢琴、乐谱。 教学程序(一)发声练习 (二)《送别》歌曲的视听与母音练唱(三)歌曲重点演练 (四)歌曲拓展训练 教学方法以讲授、示范、辅导、作业讲评等教学方法为主。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组织教学: 1、发声复习: ①火车传递游戏(母音:U) ②吐丝训练(快吐、慢吐) ③回声练习(Ma、La、Ha) 2、练声曲 ①哼鸣练习: 5 4 3 2 | 1 - || 恩(Nu) ②连音练习 1 2 3 4 | 5 4 3 2 | 1 - || Mi Ma 练习提示: 练习一: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 练习二:注意口腔打开,母音在腔体内变化,感受气息 的支点作用。 二、讲授新课: 1、新歌教学 ①欣赏示范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多媒 体播放音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②母音跟唱,熟悉曲调(哼鸣,U)

③朗读歌词,将歌词带入,咬字正确。 深入学唱歌词,从中找出发音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效的练习加以解决。(“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④完整演唱歌曲 ⑤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演唱提示: 1、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控制气息的过渡流失。 2、“道”“拂”“浊”“声”“之”“涯”“角”“余”高音用相应的母音逐一解决。 3、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4、表达出歌曲婉转,抒情的情感。 2、拓展训练 ①小组成员分别演唱《送别》 ②演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③教师做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方案。 训练提示: 1、要求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 2、开展互评时,可再次聆听示范曲,找差距,建立好的 声音回响。 3、歌曲综合练习 ①《故乡的小路》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声乐课》说课稿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声乐课》说课稿 荆州教育学院艺术系方帆 一、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我们学院针对歌唱能力的重要性,专门开设了学前声乐课这一课程。 1、课程定位 学前声乐课作为学前音乐课的子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幼儿的音乐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具有鲜明的“幼教”特色。 2、课程目标 学前声乐课的培养目标:构建音乐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符合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口唱、能演唱、能弹唱。 3、课程设计 学前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声乐课在相关音乐课程的支撑下,有一定的识谱、视听、视唱能力后,课程设计沿着声乐基础、儿歌带词练习、儿歌表演唱、儿歌自弹自唱的顺序,以拓展渐进式开展教学活动。 二、教材及教学内容 我院选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系列教材——《音乐欣赏、声乐》,配合我院校本教材《幼儿歌曲弹唱》。 学院通过和用人单位的多次教研,选取了序列性科学、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 1、声乐基础(课时的20%) 针对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声乐训练的特点,一是要选择适合的艺术歌曲;二是要考虑到专业特点,选择一些中外少儿歌曲。 2、儿歌带词练习(课时的20%) 既训练了学生的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把握,又能结合专业特点,一举两得。 3、儿歌表演唱(课时的30%) 与舞蹈课中的韵律活动内容相结合。唱和演的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 4、儿歌自弹自唱(课时的30%) 将弹和唱合二为一,融会贯通。针对性适用性强。 声乐课以上内容的安排,充分结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紧贴将来就业的实用性,和其他相关课程结合紧密,学生按照螺旋型阶梯式轨迹循序学习。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创情境、重探究、多合作、获知识、享应用”五步教学模式)

幼师班声乐课

幼师班声乐课 勃拉姆斯《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幼师专业是为培养面向全社会的具有一定水平的幼儿教师。声乐是幼儿师范专业必修的专业技能课,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我们的教学是培养能胜任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合格的教师。 2、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大胆渗透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强化学生知识技能。唱歌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懂得一般的唱歌知识,掌握基本的唱歌技能,并通过练唱不同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歌曲,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正确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她们能有感情地进行歌唱。 教材分析: 勃拉姆斯《摇篮曲》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唱歌》第一册第六单元。本课是本单元中以母爱为题材的一个作品,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的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通过学习,能帮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有关知识,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学会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从而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知识技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心的教育。 教学内容分析: 勃拉姆斯《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作于1868年,相传作者为祝贺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作了这首平易可亲、感情真挚的摇篮曲送给她。这是一首一段体,大调式,弱起的三拍子歌曲;结构短小,共四个乐句,旋律起伏,抒情,速度较缓慢;八度大跳及高音演唱是本曲的难点,应在理解歌曲情感基础上,合理运用气息支持,安排好呼吸来练唱,侧重弱起拍的歌唱呼吸训练;八度大跳的演唱做到过渡平稳、连贯,练唱全曲时力求声音连贯、流畅、平稳、柔和。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中职幼师班一年级二期的学生,我的学生在入学时基本上对声

《声乐》课程实用标准化

师教育幼师《声乐》课程标准 供五年制幼师专业使用 第一部分前言 一、指导思想: 以校领导对幼师音乐工作的要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幼师声乐教学质量为目标。突出幼师学科特点,在教学中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侧重幼儿歌曲的教唱,鼓励边弹边唱,培养上岗教学能力;二是侧重成人声乐歌曲的学唱,培养声乐专业能力。 二、课程性质 声乐是音乐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进行歌唱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要求学生经过三至五年的时间学习训练,掌握歌曲演唱的基本技能技巧,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和娴熟的发声技巧。 教材选自教育主编的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试用教材。《声乐》部分包括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发声练习的学习,幼儿歌曲的学习,在幼儿歌曲上侧重让学生认识如何教学,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中外优秀歌曲选》等参照教材过专业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习各种唱法,从初级到高级,是符合学生参加艺术类深造的教材。 三、课程基本理念: 1.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不同流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繁荣我校的声乐教学艺术做出自己的贡献。 2.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反对拔苗助长的教学方式。 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反对千人一面、千人一声。 4.贯彻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注意选择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作品来进行声乐训练,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品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5.努力使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为师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舞台演出的机会,提高师生表演的综合能力。 6.采用个别课、集体课、小组课和大班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个别课: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方式。 集体课:由教研组所有老师集体研究解决学生的问题 小组课:由任课教师开展组的观摩学习与典型辅导。 大班课:讲授有关声乐理论知识及专题讲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