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

合集下载

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及影像检查注意事项

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及影像检查注意事项

02
婴幼儿影像检查概述
影像检查的种类
01
02
03
04
X线检查
利用X射线成像,适用于骨骼 系统和胸部疾病的检查。
超声检查
利用高频声波显示组织形态, 适用于腹部、心脏等器官的检
查。
CT和MRI检查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磁场成像, 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和
功能信息。
核医学检查
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用 于检测体内功能代谢状况。
影像检查注意事项
在进行影像检查时,需要考虑婴幼儿的特殊情况,如辐射剂量控制、检查体位和设备调整 等,以确保安全和准确的检查结果。
婴幼儿影像检查的挑战
婴幼儿影像检查面临诸多挑战,如不合作、体型小、呼吸频率不稳定等,需要采取相应的 措施和技术来克服这些困难。
展望
技术进步
辐射剂量控制
无创无痛检查
联合诊断和治疗
定期复查
如有需要,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定期 复查,确保影像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04
常见婴幼儿影像检查案例分析
头部影像检查案例
案例描述
宝宝因头部外伤就诊,医生建议 进行头部影像检查以评估损伤情
况。
注意事项
头部影像检查常用CT或MRI,但 CT存在辐射风险,MRI检查时间 长且噪声大。家长应权衡利弊,
遵循医生建议。
未来婴幼儿影像检查将更加注 重联合诊断和治疗的综合应用 ,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儿 的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 ,未来婴幼儿影像检查将更加 安全、准确和便捷。如更先进 的成像设备、人工智能辅助诊 断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 诊断效果。
随着对辐射剂量控制技术的深 入研究,未来婴幼儿影像检查 中的辐射剂量将得到更加严格 的控制,以降低潜在的风险。

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

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

呼吸问题及处理方法
鼻塞
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中,使用吸 鼻器清理鼻腔分泌物,避免使用 过于柔软的枕头或被子遮盖口鼻

喉部阻塞
如果宝宝出现吸气性喉鸣、吸气 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避免使用过于柔软的枕头或被
子遮盖口鼻。
咳嗽和呼吸困难
如果宝宝出现咳嗽、气喘、呼吸 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 使用过于柔软的枕头或被子遮盖
等问题。
03
婴幼儿消化系统特点及护理要点
消化系统发育特点
口腔
婴幼儿口腔黏膜娇嫩,唾液分 泌少,容易发生口腔炎和鹅口
疮。
食管
婴幼儿食管较窄,黏膜娇嫩, 血管丰富,容易发生食管炎。

婴幼儿胃呈水平位,容量小, 胃壁肌肉和神经发育不完善, 容易出现溢乳和消化不良。
小肠和大肠
婴幼儿小肠和大肠相对较长, 蠕动较慢,易发生腹泻和便秘

喂养方式选择与调整策略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可 以提供宝宝所需的营养和免疫物
质。
配方奶喂养
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可以选择配方 奶喂养。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重选 择合适的配方奶。
辅食添加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需要添加辅食 以满足宝宝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 添加辅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 稠、由细到粗的原则。
新生儿期:出生后28天内。
02
01
婴儿期:从出生后28天到满
1周岁。
03
幼儿期:1-3岁。
04
05
学龄前期:3-6岁。
生理特点与年龄相关性
新生儿期
新生儿皮肤娇嫩,皮下 脂肪少,保温能力差, 呼吸浅表,心跳快,血
压不稳定。
婴儿期
婴儿期是生长发育最快 的时期,需要充足的营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是指在幼儿阶段,儿童身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以及对其进行保育和照护的要点。

下面将从儿童的身体结构、器官发育、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保育要点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儿童的身体结构:1.头部发育较快,头颅相对于整个身体较大。

2.四肢相对较短,软骨和关节未完全骨化。

3.肌肉和骨骼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二、器官发育:1.心脏、肺部、肾脏、肝脏等主要器官还不完全发育成熟,功能较弱。

2.胃肠道、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较差。

3.呼吸系统功能尚不完善,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

三、消化系统:1.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进食量和消化能力较差。

2.应给予小而频繁的进食,适度控制食物种类和质量。

3.注意给予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避免过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四、呼吸系统:1.呼吸系统功能不完善,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快。

2.避免吸入有害物质,保持空气流通和清新。

3.防止儿童感冒和呼吸道感染,避免接触烟雾和粉尘。

五、循环系统:1.心脏和血管的功能较弱,心率较快。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缺氧。

3.鼓励适度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六、神经系统:1.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在发育成熟,神经传导速度较慢。

2.提供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3.提供丰富的触觉和感官刺激,促进儿童感官系统的发育。

七、保育要点:1.提供均衡饮食,避免过度依赖其中一种食物。

2.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合理规划学习和休息时间,保障充足的睡眠。

4.适度引导儿童进行各种运动和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发展。

5.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温暖和安全的家庭环境。

6.给予儿童适当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独立性。

7.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对保育和照护的要求更高。

通过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保育要点,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为他们打下良好的成长基础。

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育

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育

第一节、运动系统一、组成:骨、关节、肌肉二、功能:运动、保护、支持、造血三、骨的概述成人共206块骨,按部位分:颅骨、躯干、四肢骨按形态分:长、短、扁、不规则骨(一)骨的发生、发育1. 两层意思:(1)加长(2)增粗钙化变得坚硬具弹性2. 骨的发生:(1)胚胎早期·骨骼=结缔组织+软骨——即软骨雏形,·胚胎8周:骨中部有钙盐沉积——即钙化点(骨化点)·骨化点向两端扩展,形成骨质·骨质中部形成骨髓腔,内有骨髓填充(2)出生后:骨骺出现骨化点25岁左右全身骺软骨被骨组织代替,骨干与骨骺之间愈合成一条线,骨不再增长。

3. 幼儿骨的特点·骨膜较厚,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有良好的营养作用,促进了骨的增长。

骨的营养还来源于骨髓腔中的骨髓。

从胎儿期→5—7岁之前,骨髓腔充满红骨髓,具有造血机能,之后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

但短骨、扁骨的骨松质将终身保持红骨髓结构及造血机能。

造血机能的器官:还有肝、脾、网状皮质系统。

·骨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有机物无机盐成人 1/3 2/3幼儿 1/2 1/2幼儿的骨弹性大,硬度小,可塑性强,易变形·各部分的骨的发育(1)腕骨:新生儿腕部是软骨,没有骨化中心3个月:有2个骨化中心2—3岁:有4个4—6岁:有7个5—8岁:有9个9—13岁:有10个除了八块“小石子”状的骨以外,还有尺骨、桡骨的骨化点17岁时,女孩的掌骨的骨干与骨骺愈合成一块整体,在拇指的内侧有一块小骨头,称为“种子骨”,它是青春期来临的标志之一。

(2)骨盆:由髋、骶、尾骨组成,19—24岁髋骨融合为一块,为一块骨,由髂、耻、坐骨组成。

(3)脊柱:从侧面看:4个弯曲:颈、胸、腰、骶曲脊柱变曲保持了人体的重心后移,便于行走,缓冲震荡,平衡身体。

弯曲的形成:三个月抬头→颈曲 6个月学坐→胸曲 1岁学走路→腰曲,尾曲自然形成(4)胸廓:由胸椎、胸骨、肋骨及韧带组成胸廓的形状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有关。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消化系统是指婴幼儿和儿童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与成人相比,小儿消化系统具有一些特点,下面将从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理调节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一、解剖结构特点1. 口腔:小儿口腔较小,牙齿尚未完全发育,唾液分泌相对较少。

此外,婴幼儿的口腔有乳牙期和恒牙期的转换,因此口腔的结构和牙齿的数量会发生改变。

2. 食道:婴幼儿的食道较短且较窄,食物通过食道的速度较快。

此外,食道的括约肌功能尚未完全发育,食物容易反流,导致婴儿出现吐奶现象。

3. 胃:婴幼儿的胃相对较小,容积较小。

胃酸分泌较少,胃内酸度较低,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较弱。

此外,胃壁的黏膜层较薄,容易受到刺激而引起胃炎等胃病。

4. 小肠:婴幼儿的小肠较长,约占整个消化道长度的3/5。

此外,小肠绒毛发育不完全,消化酶的分泌和吸收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较差。

5. 大肠:婴幼儿的大肠相对较短,肠腔较窄,直肠括约肌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导致便秘和排便困难。

二、生理功能特点1. 食物消化:婴幼儿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消化酶的分泌较少,消化能力较弱。

尤其是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较差,消化吸收率较低。

因此,婴幼儿需要依靠母乳或配方奶来提供充足的营养。

2. 营养吸收:婴幼儿的小肠绒毛发育不完全,吸收功能较弱,特别是对脂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能力较低。

此外,婴幼儿的肠道菌群尚未建立,对食物中的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物质的吸收能力也较差。

3. 免疫功能: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相对较弱。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因子,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能力,预防感染和过敏等疾病。

4. 肠道蠕动:婴幼儿的肠道蠕动频率较高,肠道传输时间较短。

这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减少肠道感染的风险。

三、生理调节特点1. 饮食调节:婴幼儿的饮食需求较高,需要频繁进食。

此外,婴幼儿对食物的味道和温度敏感,容易产生偏好和厌恶。

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之运动系统(教案)(含五篇)

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之运动系统(教案)(含五篇)

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之运动系统(教案)(含五篇)第一篇: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之运动系统 (教案)《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第一节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一)教学目标:1.掌握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特点2.把握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化系统的卫生保健要点(二)教学重难点:把握各系统的特点,合理进行卫生保育措施(三)教学过程:导入:你知道人体有多少块骨吗?你知道心脏一分钟跳动多少次吗?讲解各系统内容要点: 1.运动系统概述: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个部分组成。

人体有206块骨。

脊柱有四道生理性弯曲。

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骨骼不断加长、加粗;骨头鲜嫩,硬度小已发生弯曲;不良体姿容易导致脊柱变形;肌肉容易疲劳,且小肌肉发育晚;肘关节较松,韧带结实。

(举例:牵拉肘)λ卫生保育:让孩子多在户外运动,养成良好坐姿,小心预防关节损伤。

2.呼吸系统概述:机体吸入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呼吸频率快;声带不够坚韧;鼻咽部的细菌容易侵入中耳。

λ卫生保健:到含氧量高的地方组织户外活动;教会幼儿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不宜叫幼儿唱大人的歌,夏天大汗淋漓之后不宜马上进食冷食,保护嗓子。

(举例:有的幼儿园很流行唱凤凰传奇的歌曲)3.血液循环系统概述:血液循化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有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

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心肌容易疲劳;有可触及的浅表淋巴结。

(实践:摸一摸你的淋巴结)卫生保健:合理组织体育锻炼,要适量;预防动脉硬化应始于儿童;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习惯;发烧时应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课堂小结:人体有八大系统,今天重点学习了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知道了婴幼儿的各系统特点,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发育还不完整,要预防牵拉肘,常带幼儿到空气新鲜的户外环境活动等,通过对应的卫生保健措施来保护他们。

儿科解剖知识点总结

儿科解剖知识点总结

儿科解剖知识点总结1、婴幼儿头部解剖儿童的头部在头颅骨骨骼和面部结构发育上都有很多特点,比如颅骨骨缝的相对宽松、软骨化程度高、头围相对大等。

此外,婴幼儿的颅骨的骨骼未完全骨化,韧带和软组织发育尚未成熟。

这些特点决定了婴幼儿头部在外伤和颅内压力变化上有很大的不同。

2、躯干解剖儿童的躯干器官相对于体型较小的成人,躯干内脏的位置关系也不同。

例如,儿童的胸腔相对较短,心脏位置较高,肺部相对较小,肋骨相对柔韧等。

这些特点使得婴幼儿在发生某些疾病或外伤时,疾病的表现和处理方法都与成人有很大不同。

3、四肢解剖儿童的四肢在胳膊和腿的比例上与成人有明显不同,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

此外,婴幼儿肌肉发育尚未充分、关节弹性较大、骨骼未完全成熟等因素也会对四肢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这些特点对于诊断和治疗儿童四肢的疾病和损伤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神经系统解剖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出生后还会有发育和成熟的过程,这使得儿童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都与成人有着很大不同。

婴幼儿的大脑皮层的折叠程度相对较小、神经纤维未完全髓鞘化、神经突触的形成和连接也还在发育中。

这些特点决定了儿童的神经系统在发病和损伤后的恢复和治疗方式都与成人存在着很大差异。

5、内脏解剖儿童的内脏器官在位置和结构上与成人有很明显的不同。

例如,儿童的肝脏相对较大、位于腹腔较高,膈肌相对较低,肠道长度相对较短、盲肠位置较高等。

这些特点使得儿童在发生某些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疾病时,疾病的发展和症状表现都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总结来说,儿科解剖学的知识点涉及婴幼儿身体各部位结构的发育和特点,对于儿科医生和研究人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仅仅有了深入了解儿童身体结构和器官发育特点的儿科医生,才能更加科学、全面地处理儿童的各种疾病和损伤。

育婴师婴幼儿解剖

育婴师婴幼儿解剖

育婴师婴幼儿解剖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育婴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负责照顾婴儿的生活起居和健康发育,确保他们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

为了更好地理解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育婴师有必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婴幼儿解剖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解剖学的相关内容,帮助育婴师提供更专业和有效的照顾服务。

一、婴幼儿的骨骼系统解剖婴幼儿的骨骼系统与成人相比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首先,婴儿的骨骼发育尚未完全完成,骨骼比较柔软,骨骼的骨骺尚未完全骨化。

其次,婴儿的头骨相对较大,头骨的骨缝还未完全闭合,这有助于婴儿的大脑发育和顺利的分娩过程。

此外,婴儿的髋关节相对较松弛,这有利于他们在学步阶段更灵活地摆动双腿。

二、婴幼儿的消化系统解剖婴幼儿的消化系统相较成人而言也具有一些特点。

首先,婴儿的腹部相对较大,消化道相对较短,消化能力较弱。

因此,在喂养婴儿时,要注意控制喂食量和喂食频率,避免对其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其次,婴儿的胃容量较小,所以频繁的喂养和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婴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三、婴幼儿的呼吸系统解剖婴幼儿的呼吸系统相对不发达,他们的呼吸肌肉较弱,呼吸频率相对较快。

此外,婴儿的气道较窄,容易发生气道梗阻。

为了确保婴儿的呼吸通畅,育婴师需要保持婴儿的睡姿正确,避免婴儿平卧,同时保持环境通风良好。

四、婴幼儿的皮肤系统解剖婴幼儿的皮肤相对较薄且较娇嫩,皮肤下脂肪较少。

因此,在护理婴儿皮肤时,育婴师应使用温和的洗涤剂和保湿霜,避免使用过多的化学物质,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以预防皮肤干燥和过敏。

五、婴幼儿的神经系统解剖婴幼儿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大脑和神经通路还未完全成熟。

育婴师应关注婴幼儿的神经行为发育,及时观察并记录婴儿的运动、语言以及感觉发育情况,帮助发现异常并及时向家长或医生报告。

结语作为育婴师,了解婴幼儿的解剖学知识是提供高质量照顾服务的基础。

通过了解婴幼儿不同系统的解剖构造,育婴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婴幼儿生理特点,从而为他们的生活起居和健康发育提供科学指导和有效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神经系统--解剖特点
• 3.小脑发育
晚 • 3岁左右小脑 小脑功能逐 渐完善。 • 1-3岁婴幼儿 平衡能力差, 易摔跤、动 作协调性不
一、神经系统—生理特点
• 1.脑功能发育不全: 6岁儿童的大脑在重量上
已接近成人水平,但功能不完善,在运动、语 言、思维等各方面都不及成人,需要用大量的 信息刺激,来帮助婴儿建立起各种感觉通道; • 2.大脑易兴奋、易疲劳:精力不集中、易疲劳; • 3.自主神经发育不全:内脏(呼吸、心跳、消 化等)功能活动不稳定。
二、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2.鼻泪管和咽鼓管: • 鼻泪管短,鼻腔感 染易引起眼部疾病; • 咽鼓管短、宽、直, 呈水平位,咽部炎 症易引起中耳炎。
二、呼吸系统
• 3.喉:喉腔狭窄,
声门狭窄,粘膜下 组织疏松,炎症易 引起喉头水肿、声 音嘶哑、呼吸困难、 窒息(急性喉炎)。 声带薄,音调尖 高,声音易疲劳 。
三、消化系统—解剖特点
1.口腔: • 口腔黏膜非常细嫩, 血管丰富,易于受伤, 清洁口腔时,需谨慎 擦洗。 • 唾液腺发育差,分泌 量极少,口腔比较干 燥;生后3-4个月时唾 液分泌开始增加,5-6 个月时显著增多,由 于口底浅,故常发生 流涎,称为生理性流 涎。 • 牙齿发育变化大,婴
三、消化系统—解剖特点
扭转。
三、消化系统—生理特点
• 1.新生儿有吮吸和
吞咽反射; • 2.唾液分泌:新生 儿少,口腔易干燥, 3-4个月时增多, 5-6个月最多,易 流涎。淀粉酶分泌 少,3个月以内不 易添加淀粉类食物。
淀粉类食物
• 主要指富含碳水化合物
的食物,以及根茎类蔬 菜。 •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大米、玉米、小麦等; • 根茎类蔬菜:土豆、山 药、薯类等。 • 此外,各种豆类和香蕉 等含淀粉比较多的水果 也包括在淀粉类食物中。
管壁越薄,也越柔软,但由于管 壁上的弹性纤维少,所以弹性较 小。以后血管壁渐厚,弹力纤维
四、心血管系统—生理特点
• 1.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幼儿年龄越小,心脏活动 •
的节律性越不强。因为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得不健全, 能使心跳加快的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 2.幼儿的血压较成人低:一般为90/60毫米汞柱。 这是因为幼儿心肌收缩力弱,心脏排出 血量比较少;同时幼儿动脉管腔较 大、管壁柔软、弹性较小,以及幼 儿毛细血管管腔粗,血管内压力, 减少,所以血压比成人低,以 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
四、心血管系统
四、心血管系统—解剖特点
• 1.心脏:幼儿心脏的体积相对比
成人大,其重量的增长是不均衡 的。新生儿心脏重约20—25克, 占体重的0.8%;l~2岁达60克, 较新生儿时期增加两倍多,占体 重的0.5%。出生后第一年心脏 增长最快,7~9岁及青春期时 增长速度再次加快。
• 2.大血管:幼儿的年龄较小,血
二、呼吸系统
• 4.气管、支气管:婴儿的
右侧支气管较垂直,因此 异物较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支气管异物)。气管及 支气管官腔相对较成人狭 窄,缺乏弹力组织,粘液 腺分泌不足而较干燥,黏 膜纤毛运动差,不能很好 清除微生物及粘液,易发 生感染(支气管炎);由 于炎症致使管腔变得更窄, 引起呼吸困难。
二、呼吸系统
• 5.肺:
(1)肺泡数量少, 肺容量少,含气量 少,间质多,弹性 纤维发育差,易感 染→肺炎→ 缺氧 (2)呼吸频率快 (3)呼吸节律不 齐
二、呼吸系统
6.胸廓: • 由胸椎、胸骨、肋 骨及其连接组成; • 新生儿-桶状胸 3~4岁-圆椎形 • 钙的缺乏导致“鸡 胸”“漏斗胸” • 3岁腹式呼吸转变 为胸式呼吸。
• 4~6岁时重达 1200 克~1300 克,是成人脑重的
85%~95% (体重仅成人的 25%)
• 随着大脑的发育,婴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感知、
注意、记忆、语言、逻辑思维和想像能力,都得 到很大发展。
一、神经系统--解剖特点
• 2.神经髓鞘化 • 髓鞘好像电线导体
外的绝缘外皮,到4 岁,髓鞘化过程接 近完成。婴幼儿从 最初的动作反应慢, 不准确到反应迅速、 准确。
二、呼吸系统—生理特点
• 1.上呼吸道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毛细
血管丰富,加温加湿,鼻腔无鼻毛,灰 尘、微生物易侵入呼吸道; • 2.粘膜纤毛的清除作用:假复层纤毛柱 状上皮,定向摆动,清除排痰作用; • 3.肺回缩力的特点:力小,成膨胀状态, 易发生换气不足。
三、消化系统
• 组成:包括消化管
和消化腺。 消化管:口腔、咽、 食道、胃、小肠、 大肠、直肠、肛管。 消化腺:唾液腺、 胃腺、肠腺 、肝 脏、胰腺等。
二、呼吸系统
• 1. 组成:
上:鼻、咽、喉 呼吸道
下:气管、支气管
肺 • 2. 功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 化碳进行气体交换、气体输 送。
二、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 1.鼻:婴儿鼻腔相
对短小而窄,鼻粘 膜柔嫩并富于血管, 感染时鼻粘膜充血 肿胀,鼻腔狭窄, 甚至闭塞;婴儿不 会张口呼吸,鼻塞 会导致其烦躁不安、 呼吸困难和拒抗吮
婴幼儿 生理解剖特点
一、神经系统--结构
一、神经系统--解剖特点
• 1.脑发育迅速:
• 新生儿脑重约 350 克,脑神经细胞
数目已与成人大致相同,是成人脑 重的 25%(成人是1400~1500克), 体重仅成人的 5%。 仅成人的 15%)
• 1岁时脑重达 950 克,是成人脑重的 60% (体重
2.食管:漏斗状,容易溢乳。 3.胃: • 婴儿的胃成水平位,当开始 会走时,其位置逐渐变为垂 直; • 胃的容量,新生儿 30— 60ml 1~3个月 90— 150ml 1岁 250— 300 ml 3岁 600 ml 左右 • 贲门张力低易使婴儿发生呕
三、消化系统—解剖特点
• 4.肠:长度为身长的6倍,易发生肠套叠或肠
3.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血中胆红素增多 而发生黄疸。由于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 象,所以称为生理性黄疸。
• 1.新生儿红细胞的寿命比较短,只有70-90
天,红细胞破坏得多,胆红素产生得就多。 • 2.肝细胞转运胆红素的蛋白要到出生后5-10 天才能达到正常水平,所以出生后最初几天 胆红素的转运功能还不足。 • 3.新生儿肝脏酶系统发育还不完善,产生的 胆红素就不能及时转化。此外,刚出生的新 生儿肠道无菌也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 •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点: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时最严重,足月儿一般在714天消退,早产儿一般在3-4周消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