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合集下载

最新教材人卫版第九版儿科学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第六节课件

最新教材人卫版第九版儿科学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第六节课件

第十三页,共四十页。
三、临床表现
前驱感染 绝大多数发病前有1~4周链球菌的前驱感染。 典型表现 (1)非凹陷性紧张性水肿;(2)血尿; (3)高血压:婴幼儿>110/70mmHg;学龄前儿童>120/80mmHg;学龄儿童>130/90mmHg; (4)少尿 严重表现 少数患儿在疾病早期(2周内)可出现下列严重症状: (1)严重循环充血;(2)高血压脑病;(3)急性肾功能不全。
● 儿科学(第9版)
● 儿科学(第9版)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页。
凹陷(āoxiàn)性水肿
● 儿科学(第9版)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页。
腹水(fùshuǐ)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微小(wēixiǎo)病变型为主
足突融合
足细胞足突
微小病变型
● 儿科学(第9版)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页。
正常
四、诊断(zhěnduàn)和鉴别诊断
急性链球菌感染(gǎnrǎn)后肾小球肾炎(APSGN)
一、病 因
致病菌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急性咽炎(yān yán)后肾炎发生率10%~15% 易感人群 5~14岁儿童及青少年 季节高峰 1~2月和9~10月 发病率 (1~2)/10万
第十二页,共四十页。
● 儿科学(第9版)
二、发病(fā bìng)机制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 疾病 (mì niào xì tǒnɡ)
第一页,共四十页。
第一节 儿童(ér tóng)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儿童(ér tóng)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
第三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
第五节 泌尿道感染 第六节 肾小管酸中毒
第二页,共四十页。
重点难点

重医大儿科护理学教案11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重医大儿科护理学教案11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授课教案第二节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glomerulonehritis)(定义)(5分钟)简称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的免役反应性肾小球疾病。

多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之后,也被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acutepost-streptococalglomerulonehritis,APSGN)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水肿、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

[病因与发病机制](10分钟)一、病因:1、A组B・溶血性链球菌的某些致肾炎菌株;2、其次可以是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二、发病机制(图示)[临床表现](5分钟)1、前驱症状:秋冬季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扁桃体炎,夏秋季的皮肤感染偶见猩句执.2、症状出现时间:呼吸道感染后约1-2周;皮肤感染后约2-3周;3、发病年龄:以5・10岁多见;4、典型表现:1)水肿少尿:水肿同时尿量减少水肿顺序:初为晨起双睑水肿,以后发展至下肢或遍及全身;水肿性质:非凹陷性水肿;水肿程度:轻、中度;水肿消退时间:于病程2・3周消退:2)血尿:①30-50%患儿有肉眼血尿;②尿色:呈茶褐色或烟蒂水样,也可洗肉水样;③持续时间:多在1-2周消失,少数持续3・4周,镜下血尿一般持续数月3)高血压:30∙70%可有高血压,一般在1・2周内随尿量增加而恢复正常5、严重表现:部分患儿在病期2周内可出现下列严重症状:1)严重循环充血(1)肝大;(2)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3)心脏扩大、心率加快、奔马律;2)高血压脑病:(1)血压骤升;(2)脑水肿症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一过性失明、惊厥和昏迷3)急性肾衰竭:依据:减轻心脏负担,增加肾血流量、减轻水钠出溜;2、观察病情变化;3、健康教育;(小结)(2分钟)•本病为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临床上以水肿、尿少、血尿、高血压为典型表现;•严重时可并发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肾功能衰竭而危急生命;•治疗着重于减轻清除病灶、对症处理、抢救和预防严重并发症;•护理着重强调科学恰当的休息和饮食管理,以及对并发症和药物毒副作用的严密观察和早期现;第三节泌尿道感染(8分钟)一、定义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辅助检查五、治疗要点六、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思考题:1、急性肾炎的主要临床症状2、急性肾炎的病因3、急性肾炎的合并严重循环充血时的表现是什么?首选药是什么?4、急性肾炎的合并高血脑病的表现是什么?首选降压药物是什么?5、急性肾炎的饮食限制期限6、8岁女孩,浮肿,茶色尿,伴头昏眼花,一过性失明,血压22∕16kpa,尿常规,蛋白(+)RBC20~30∕HP,颗粒管型0-1/HP,请(1)作出医疗诊断;(2)给出患儿的护理诊断;列出护理措施。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泌尿系统概论一、小儿泌尿系统的特点(一)解剖特点1.肾脏:婴儿肾脏相对比成人大,其下端位置较低,位于第四腰椎水平,所以2岁以下小儿肾脏较易触到。

2.输尿管:婴幼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不全,容易受压及扭曲,导致梗阻发生尿潴留而诱发尿道感染。

3.膀胱:婴儿膀胱的位置相对较高,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至骨盆内。

4.尿道:新生女婴尿道长仅1cm,外口暴露,接近肛门,易受细菌感染。

男婴尿道虽较长,但常有包茎,积垢后也可引起上行性感染。

(二)生理特点1.新生儿及幼婴肾小管的功能不够成熟,小儿肾功能一般要到1~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故在应激状态下较易发生水肿及钠潴留;2.另外由于新生儿对药物排泄功能差,用药种类及剂量均应慎重选择。

二、肾功能检查(一)尿液检查1.尿的性质(1)尿色:正常婴幼儿尿液淡黄。

(2)酸碱度:接近中性或弱酸性,pH多在5~7之间。

(3)尿渗透压和尿比重:新生儿的尿渗透压平均为240mmol/L,尿比重为1.006~1.008,1岁后接近成人水平。

儿童通常为500~800mmol/L,尿比重通常为1.011~1.025。

(4)蛋白质:正常小儿尿中仅含微量蛋白,定性为阴性。

(5)尿沉渣:红细胞<3个/HP,白细胞<5个/HP,一般不出现管型。

2.每日尿量小儿尿量个体差异较大:①正常婴儿每日排尿量为400~500ml;②幼儿为500~600ml;③学龄前儿童为600~800ml;④学龄儿童为800~1400ml。

(二)血液检查评估小儿肾小球滤过率常用:血尿素氮(BUN)正常值:新生儿为1.8~6.4mmol/L(4~18mg/dl),婴儿及儿童为2.5~6.4mmol/L(7~18mg/dl)。

血肌酐(Scr)正常值:27~62μmol/L(0.3~0.7mg/dl),随年龄增长及肌肉发育而增高。

(三)放射线检查包括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IVP)、排尿性膀胱尿路造影及肾血管造影等。

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胎龄36周肾单位数量已达成人水平,出生后
上述功能已基本具备,但调节能力较弱,贮 备能力差,1-2岁接近成人水平。
肾小球滤过率:较成人低,2岁时达成人
水平,故不能有效地排出过多的水分和 溶质。
肾小管重吸收及排泄功能:新生儿排钠
能力较差,如输入过多钠易发生钠潴留 和水肿,生后头10天的新生儿,钾排泄 能力较差,故血钾偏高。
年龄 正常尿量 少尿 无尿
婴儿
幼儿
400-500
500-600
<200-800
800-1400
<300
<400
单位:ml
尿蛋白 正常小儿尿中含微量蛋白 定性检测 阴性 ≤100mg/(m2.24h)
阳性 >150mg/d >4mg/(m2.h) >100mg/L
第二节
浓缩和稀释功能:尿浓缩功能不足,应激状
态下保留水分的能力低于成人,入量不足时 易发生脱水甚至诱发急性肾功能不全。 酸碱平衡 易发生酸中毒 ①肾保留HCO3-能力差 ②泌NH3和H+的能力低 ③尿中排磷酸盐少,排出可滴定酸的能力 受限 肾脏内分泌功能
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
尿量:生后48小时1-3ml/kg.h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儿童泌尿系统
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肾脏
重量大,位置低, 易触及, 分叶状。
输尿管
长而弯,弹性差, 易扭曲,致梗阻, 易潴留,并感染。
膀胱
位置高,易触及
尿道
女婴短,外口暴露近肛门,易污染 男婴长,常有包茎易感染。
二、生理特点
肾脏具有 ①排泄体内代谢产物 ②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平衡 ③内分泌功能 肾脏完成其生理功 能主要是通过肾小球 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分泌及排泄 。

婴幼儿泌尿系统生理特点

婴幼儿泌尿系统生理特点

婴幼儿泌尿系统生理特点1.婴幼儿泌尿系统生理特点人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及膀胱和尿道组成。

体内代谢产物大部分由泌尿系统排除,肾脏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调节器官和内分泌器官。

(1)解剖特点①肾脏:肾脏是一对实质性器官,位于腹腔后上部的脊柱两侧,形如蚕豆。

约平第1~4腰椎,右肾略低于左肾。

新生儿肾脏呈分叶状,表面凹凸不平,到一岁以后渐变平。

婴儿肾脏相对较成人大,位置较低。

故2岁以下小儿肾脏轻易们及。

肾小管的发育主要在生后完成,到青春期后期近端肾小管长度才达到成人水平。

②输尿管:小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弹力纤维发育不全,易于扩张、尿潴留及感染。

③膀胱:新生儿的膀胱位置较高,当膀胱充盈时可达下腹部。

婴儿膀胱粘膜柔软,膀胱三角区肌肉薄弱,膀胱粘膜下输尿管较短而直,很轻易造成膀胱输尿管返流而诱发泌尿系感染。

婴儿期泌尿量相对较多,膀胱容量较小,故排尿次数多。

膀既受脊髓和大脑控制,在正确教养下,到一岁半左右可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

④尿道:女婴尿道较短(新生女婴约1cm左右),外口暴露在外,且与肛门接近,轻易受细菌污染。

男婴尿道较长,但常有包茎存在,积垢后易引起上行性泌尿系感染。

(2)生理特点肾脏由100万~4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含有肾小球及肾小管。

胎儿9~12周形成肾脏,开始泌尿,但未行使功能。

36周时肾脏发育完全,故36周以后出生的早产儿肾单位不再增加。

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小儿的肾脏有个逐渐发育的过程,足月儿出生时肾脏已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储备能力差,调节机制不够成熟。

新生儿期肾脏的滤过能力只有成人的1/4(成人为每分钟125ml/m2),6个月到1.5岁时才能达到成人水平。

肾单位像一个过滤的筛子,血液通过它时将废物滤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②肾小管的功能:肾小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回吸收原尿中的水、电解质及营养物质(葡萄糖和氨基酸),其次是分泌H+、K+及有机物和排泄废物。

肾小管的重吸收与肾小球滤过率有着密切联系,随着肾小球滤过量的增减,肾小管的重吸收亦有增减。

泌尿系统疾病小儿结核

泌尿系统疾病小儿结核

第九单元泌尿系统疾病细目一: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要点一:肾脏要点二:尿的特点56.婴幼儿少尿的标准是昼夜尿量少于()。

A.100mlB.200mlC.300mlD.400mlE.500ml解析:正确答案为B。

学龄儿童每日排尿量少于400ml/m2,学龄前儿童少于300ml/m2,婴幼儿少于200ml/m2时为少尿。

每日尿量少于50ml/m2为无尿。

细目二: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要点一:病因2002(B)A1型题67.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中最常见的相关病原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β-溶血性链球菌C、肺炎支原体D.乙型肝炎病毒E.肺炎链球菌解析:正确答案为B。

要点二:临床表现2004(E)A3/A4型题6岁男孩,尿少、水肿2天,血压130/90mmHg,尿常规:蛋白(++),红细胞25个/Hp,白细胞15个/HP。

149.患儿在入院第2天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并抽搐一次,此时应考虑出现A.急性肾功能衰竭B.严重电解质紊乱C.严重循环充血D.急性代谢性酸中毒E.高血压脑病解析:正确答案为E。

要点三:诊断和鉴别诊断2001(A)A2型题然烦躁不安,抽搐2次。

查体:体温38.4C,呼吸28次/分,脉搏110次/分,BPl50/110mmHg,心肺无异常,肝右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最可能的诊断是(A)A.急性肾炎合并高血压脑病B.急性肾炎合并严重循环充血C.急性肾炎合并高热惊厥D.急进性肾炎E.急性肾炎合并肾功能衰竭解析:正确答案为A。

2004(D)A3/A4型题6岁男孩,尿少、水肿2天,血压130/90mmHg,尿常规:蛋白(++),红细胞25个/Hp,白细胞15个/HP。

148.该患儿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急性尿路感染B.急进性肾炎C.单纯性肾病D.急性肾小球肾炎E.肾炎性肾病解析:正确答案为B。

要点四:治疗2000(D)A1型题77.急性肾炎病儿参加体育锻炼的标准是A.尿常规正常B.血沉正常C.血压正常D.尿阿迪氏计数正常E.抗“O”滴定度正常解析:正确答案为D。

第十一章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十一章急性肾小球肾炎
1)病毒所致者预后良好,隨感染痊愈而愈。 2)95%APSGN可完全康复 3)本病痊愈后不会复发,不必长期用长效青霉 素
2、及时治疗化脓性感染,可显著降低 APSGN发病率,预防流行发生
九、常见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 1、体液过多 • 2、活动无耐力 • 3、潜在并发症 高血压脑病、严重循环 充血、急性肾衰竭 • 4、知识缺乏
高血压。
要重点掌握急性肾炎一般病例及严 重病
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常见护理诊断与护理措

思考题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2、如何指导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休息与 活动? 3、如何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进行饮食管 理?
1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致病菌是 A .溶血性链球菌 B .葡萄球菌 C .肺炎链球菌 D .柯萨奇病毒 E .草绿色链球菌 2.急性肾炎出现水肿的特点是 A .下行性,凹陷性 B .下行性,非凹陷性 C .上行性,凹陷性 D .上行性,非凹陷性 E .向心性,非凹陷性 3 .急性肾小球肾炎出现严重循环充血的机制是 A .水、钠潴留 B .心力衰竭 C .少尿 D .高血压 E .氮质血症 4 .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初期使用抗生素的目的是 A .治疗疾病本身 B .预防复发 C .预防并发感染 D .彻底清除体内残存细菌 E .治疗并发感染
少 尿 氮质血症
浮 肿 高血压 循环充血
间质蛋白含量增高 (10 g/L) 非凹陷性水肿
水纳潴留 细胞外液容量扩大
水肿机制示意图
病因
体外
体内外交换
钠水潴留
血容量↑ 病因
体内
血管内压↑ 其它因素
组织间液↑
血管内外交 换
16 6.5 22.5 血管内压 组织胶渗压 0.5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儿童年龄越小,肾脏相对越大,位置较低。

健康儿童腹部触诊时肾脏容易扪及。

3.【新生女婴尿道长度】:1cm;【性成熟期】:3~5cm4.【新生男婴尿道长度】:5~6cm5.【新生儿尿道易发生上行性细菌感染的原因】①新生女婴:尿道仅1cm,外口暴露且接近肛门,易受粪便污染②新生男婴:包茎、污垢积聚6.【新生儿及婴幼儿肾脏功能的生理特点】7.【生后首次排尿时间】:生后48小时内8.【建立控制排尿能力的时间】:3岁左右9.【不同年龄儿童的尿量】10.【正常儿童尿液的特点】:①颜色:淡黄透明②PH:5~711.【新生儿尿液渗透压】:平均240mmol/L,1岁以后接近成人。

12.【出生后2-3天婴儿的尿液特点】①尿色深、稍浑浊②放置后有红褐色沉淀,为尿酸盐结晶寒冷季节放置后可有盐类结晶析出而变混14.【正常儿童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每日定量≤100mg/m 21.【急性肾小球肾炎AGN 】/【急性肾炎】的定义 是一组不同病原体感染后 免疫反应引起的 急性弥漫性肾小球性病变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 2.【AGN 的特点】①发病前多由感染史●【AGN 冬季发病感染史】呼吸道感染为主●【AGN 秋冬季发病感染史】以皮肤感染为主②属于感染后的免疫反应第二节急性肾小球肾炎3.【AGN感染的主要病原】:A组β溶血性链球菌4.【AGN的好发年龄】:5~14岁儿童5.【AGN的病因】①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AGN②发病前多由感染史6.【AGN的发病机制】①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机体对链球菌抗原产生抗体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②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膜上,并激活补体系统●引起:免疫和炎症反应→损伤基膜血液成分漏出毛细血管,尿中出现蛋白、RBC、WBC和管型●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闭塞狭窄→肾小球血流量减少水肿、少尿、高血压、循环充血7.【AGN的典型临床表现】①水肿、少尿(最常见、最早)②血尿③蛋白尿④高血压8.【AGN的临床表现】9.【AGN的尿液镜检】①大量RBC②尿蛋白(+~+++),可见透明、颗粒/RBC管型11.【AGN的治疗要点】①自限性疾病,无特异性治疗②对症③防治急性期并发症12.【AGN的饮食管理】13.【AGN的休息指导】第三节肾病综合征1.【肾病综合征NS】/【肾病】的定义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2.【NS的四大特征】(三高一低)①大量蛋白尿(必要条件)②低蛋白血症(必要条件)③高脂血症④明显水肿3.【NS的病理生理】4.【NS最根本、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大量蛋白尿5.【单纯性NS最突出的表现】:凹陷性水肿6.【NS的并发症】①感染②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③血栓形成7.【NS最常见的并发症】:感染(上呼吸道)8.【NS的临床表现】9.【NS 的主要辅助检查】10.【治疗NS 的首选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11.【NS 患儿预防接种的时间】●病情完全缓解●停用糖皮质激素3个月后12.【NS患儿活动与休息的要求】●除严重水肿和高血压外,一般不需要卧床休息●即使卧床也应经常变换体位,防止血栓形成13.【NS患儿的营养管理】14.为什么NS患儿一般不必限水钠摄入?【答案】:因为NS患儿的水肿主要是血浆胶渗压下降、低蛋白血症所致,限制水钠摄入对减轻水肿的作用不明显,过分限制易造成低钠血症及食欲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重点难点掌握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掌握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临床分型和治疗原则;泌尿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原则熟悉儿童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肾病综合征病理生理机制及病理类型了解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肾小管酸中毒的分型和临床表现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儿童泌尿系统的解剖特点z 肾脏(kidney)1. 重量:小儿年龄愈小,肾脏相对愈重;2. 位置:肾脏位置低,2岁以内健康小儿腹部触诊时可扪及。

z 输尿管(ureter):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

z 膀胱(bladder):婴儿膀胱位置比年长儿高,尿液充盈时,膀胱易顶入腹腔而容易触到。

z 尿道(urethra)1. 女婴:新生女婴尿道长仅1cm(性成熟期3~5cm);2. 男婴:男婴尿道虽较长,但常有包茎。

二、儿童肾脏的生理特点z 肾小球滤过功能z 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z 浓缩和稀释功能1. 浓缩功能新生儿及婴幼儿浓缩尿液功能不足;2. 稀释功能新生儿及婴幼儿尿稀释功能接近成人,可将尿稀释至40mmol/L 。

z 酸碱平衡1. 新生儿及婴幼儿脱水时尿渗透压最高不超过700mmol/L,而成人可达1400mmol/L;2. 新生儿及婴幼儿易发生酸中毒。

z 内分泌功能:肾素、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促红细胞生成素;1,25-二羟骨化醇。

三、儿童排尿特点z 排尿控制1. 脊髓反射 脑干皮层控制; 2. 3岁以前,由尿道外括约肌、会阴肌控制排尿;3岁以后,由膀胱逼尿肌控制排尿。

z 尿液性质1. 尿色;2. 酸碱度;3. 尿渗透压和尿比重;4. 尿蛋白正常儿童尿中仅含微量蛋白,通常≤100mg/(m2·24h),定性为阴性,随意尿的尿蛋白(mg/dl)/尿肌酐(mg/dl)≤0.2;5. 尿细胞和管型正常新鲜尿液离心后沉渣显微镜下检查,红细胞<3个/HP,白细胞<5个/HP,偶见透明管型。

---------------------------------------------------------
以下是可爱的原创凑字数内容
1、为何要加原创:加原创只为可以添加话题标签。

2、为何要添加标签:添加话题标签后可以按照内容分类,方便大家阅读。

3、声明:该内容以九版内科学内容为基础编制,为方便大家学习考试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为谢
本文章并非作为疾病诊治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就医。

内科学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它涉及面广,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

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为临床各科从医者必须精读的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