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及人体分布规律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及人体分布规律表十二经脉对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都包括手足、阴阳、脏腑三个部分。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

脏为阴,腑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均以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足”字。

一、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及其在四肢分布规律表

二、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为: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相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其分布特点是:阳明经分布于面部、额部;太阳经分布于面颊、头顶及枕项部;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

行至巅顶部。其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厥阴在巅顶。

三、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表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为:

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前),太阳经行于后(背后),少阴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十二经穴起止表与起止歌

一、十二经穴起止表

【十二时辰】【十二经穴】【起穴】【止穴】

(寅)肺经手太阴出中府(腋傍)至少商(手拇)

(卯)大肠手阳明起商阳(手食指)至迎香(鼻傍)

(辰)胃经足阳明起承泣(目下)下厉兑(足次趾)

(巳)脾经足太阴起隐白(足)上大包(腋下)

(午)心经手少阴出极泉(腋下)注少冲(手小指)

(未)小肠手太阳起少泽(手小指)上听宫(耳中)

(申)膀胱足太阳起睛明(目内眦)下至阴(足小趾)

(酉)肾经足少阴起涌泉(足心)上俞府(胸前)

(戌)心包手厥阴出天池(乳后)注中冲(手中指)

(亥)三焦手少阳起关冲(手名指)上丝竹空(眉尾)

(子)胆经足少阳起童子髎(目锐眦)下窍阴(足四趾)

(丑)肝经足厥阴起大敦(足)上期门(乳下)

二、十二经穴起止歌

中府肺经出少商,少商别络注商阳。

商阳大肠迎香上,香接承泣至胃旁;

头维下降至兑穴,兑传隐白至脾乡;

最终脾络名大包,大包再接极泉场。

泉贯少冲心部井,少泽相连即小肠;

上达听宫睛明会,膀胱下达至阴旁。

至阴斜出涌泉底,肾脉还归俞府藏。

俞府天池横络截,三焦宛转丝竹扬。

丝竹更贯瞳子窌,胆经下入窍阴方。

窍阴横亘大敦井,敦上期门肝脉当。

期门历遍还中府,经络周流仔细详。

备注:此歌为今人李鼎改写校订。现将原歌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中府为初注少商,少商别络注商阳。商阳复向迎香走,香接头维至库房。维下降兮趋厉兑,兑传隐白至胸乡。隐白上升达大包,大包仍续极泉场。泉贯少冲心部井,少泽相连即小肠。泽会听宫、睛明分,睛明下造至阴强。至阴斜出涌泉底,泉穴还归俞府藏,俞府天池横络截,池出中冲心主张。中冲并与关冲合,关冲宛转丝竹傍。丝竹更贯瞳窌穴,瞳窌下入窍阴方。窍阴横亘大敦井,敦上期门肝脉当,期门历遍还中府,经络周流仔细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