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校 初级中学2013—2020年布局专项规划

合集下载

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达州市主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

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达州市主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

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达州市主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23•【字号】达市府发[2013]35号•【施行日期】2013.09.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达州市主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达市府发[2013]35号)通川区、达川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达州市主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规划(2013-2020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达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9月23日达州市主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规划(2013-2020年)为进一步扩大主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资源,促进主城区教育均衡发展,有效化解主城区普通中小学大班额,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依据《达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和《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制订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主城区普通中小学现状我市主城区现有人口78万人,学龄人口13.22万人(3-5周岁2.34万人、6-11周岁5.12万人、12-14周岁2.82万人、15-17周岁2.94万人),现有普通中小学52所(小学28所、初中15所、普通高中9所),教学班1739个,在校学生11.07万人,教职工5377人,校园面积97.30万平方米,校舍面积61.26万平方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校园校舍严重不足。

按省颁标准最低限测算,主城区普通中小学校园面积差117.44万平方米,校舍面积差16.66万平方米。

2.学位严重不足。

按照主城区普通中小学现有教育资源测算,可容纳学生8.51万人,实际容纳学生11.07万人,超2.56万人(小学1.50万人、初中0.63万人、普通高中0.43万人)。

《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2013-2020)》

《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2013-2020)》

《武汉市普通中⼩学布局规划(2013-2020)》
2014年2⽉14⽇,我局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武汉市普通中⼩学布局规划(2013-2020)》获得市政府批复。

2010年4⽉,我局会同武汉市教育局启动了《武汉市都市发展区普通中⼩学布局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专项规划》)的编制, 2013年8⽉14⽇,市政府常务会听取了《专项规划》的汇报,原则同意该规划,并要求将规划范围拓展⾄全市域。

会后,我局会同武汉市教育局在《专项规划》基础上,补充了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外、农业⽣态区的普通中⼩学布局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对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洲等六个新城区在农业⽣态区范围内中⼩学进⾏规划布局。

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因地制宜、资源共享、分期实施、法制管理”的规划原则和布局要求,采取新建、保留、拆并等措施完善现有学校布局,形成资源共享、相互补充、辐射范围合理的布局结构。

规划确定⾄2020年,武汉市布局学校1285所,总⽤地⾯积35.18平⽅公⾥,提供约142.70万个学位数,校均⽤地达到2.74公顷,⽣均⽤地达到24.66平⽅⽶。

在都市发展区范围内,布局教育区⽚78⽚,布局学校889所,总⽤地⾯积23.09平⽅公⾥,提供109.1万个学位数,校均⽤地2.6公顷,⽣均⽤地达到21.07平⽅⽶。

学校 初级中学2013—2020年布局专项规划

学校 初级中学2013—2020年布局专项规划

**初级中学布局专项规划(2013—2020年)为贯彻落实《关于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的通知》(*市教发[2012]280号)精神,决定对各县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调度。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第一章基本情况1.1目前现状:**初级中学所辖14个村居,人口16301万人。

现有小学12处(*****),在校生1716人,其中初中生768人,七年级253、八年级259、九年级256,初中最大班额55人,在职教职工 59人。

全乡小学招生规模都相对较小,学校受办学条件较好的县城初中的影响,招生区域内学生流失严重。

1.2规划意义:科学规划是科学发展的前提。

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制和实施2013—2020年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是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本保证,是教育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基本前提。

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加速的关键时期,人口结构和布局发生深刻变化,统一规划学校布局,有利于促进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加快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学校建设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第二章总体要求2.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规划,优化学校布局,以适应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实现教育与社会、学校建设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2.2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的通知》(**市教发[2012]280号)等有关精神。

2.3规划原则:一是战略性原则。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确立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

城市学校布点规划中小学布点规划说明书

城市学校布点规划中小学布点规划说明书

第一部分文本第一章总则1-0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永州地改市以来,城区人口年均递增高于城区中小学生的年均递增率,而城区教育设施配套相对滞后,城区学生“入学难”问题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1-02为合理配置、布局城区中小学,缓解城区中小学就学压力,达到兴教重教的目的,促进我市城区基础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1-03永州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以下简称“布局规划”)是在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二○○三年-二○二○年)的基础上,根据永州市城市发展和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情况而制定,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是永州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1-04本规划所称的“城市规划建设区(或城区)”是指永州市总体规划(二○○三年-二○二○年)确定的冷水滩区,芝山区,岚角山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为73.9 KM2,其中冷水滩城区规划建设总用地45.5平方公里,芝山城区规划建设总用地24.7平方公里,岚角山规划建设总用地3.7平方公里。

1-06在永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区内的城区开发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与本规划相衔接,服从规划管理。

1-07本规划由永州市教育局组织编制,永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由永州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即具法律效力。

1-08 本规划由市规划建设局和市教育局共同负责解释。

第二章编制原则与依据2-01着眼全局,科学预测,保障供给,适度超前,按照“小学划片就近入学,初高中逐步剥离且初中相对集中,高中扩大规模”的基本思路,通过“撤,并,扩,建”等途径,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布局,促进城区基础教育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

2-02立足现状,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贯彻“优秀城市需要优秀学校”的理念。

2-03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教育资源配置的调控作用,使学校规划布局真正在城市发展中起超前指导作用。

2-0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办法以及《城市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国家,省或行业颁布的有关技术性规范、标准。

2020长沙学校建设规划出炉 看看你家附近会新增学校吗

2020长沙学校建设规划出炉 看看你家附近会新增学校吗

2020长沙学校建设规划出炉看看你家附近会新增学校吗记者从长沙市教育局获悉,在近日召开的区县(市)教育局长工作务虚会上,各区县(市)教育局透露了2020年的学校建设规划。

家长们不妨多关注,看家门口是否新增好学校。

芙蓉区:推进7所中小学建设2020年芙蓉区将推进7所中小学校的施工建设,即火炬中学、西垅中学、实验小学、河山小学、马坡岭小学、桐西小学、新安小学。

加快“五校一园”项目前期工作,即八一小学及幼儿园、杉木小学、白竹坡路小学、东岸中学、新安中学;完成13所标准化学校建设与验收,即育英西垅小学、河山小学、双新小学、东风小学、马坡岭小学、滨河小学、八一路小学、大同小学、火炬中学、杉木小学、大同三小、大同二小、大同古汉城小学。

推进公办园和普惠园建设。

计划将东湖一号幼儿园办成公办园;计划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将恒大江湾幼儿园办成国有普惠民办园。

2020年芙蓉区新建长郡芙蓉实验中学、大同小学、大同瑞致小学、白沙湾幼儿园、东湖路幼儿园、芙蓉公寓幼儿园,为历年来新建学校最多的一年,新增学位达7000余个。

其中长郡芙蓉实验中学的成立改写了东岸片区无区属公办中学的历史;大同小学是近10年来原址重建的第一所中心城区学校;芙蓉公寓幼儿园是第一所将民办幼儿园回收政府后采取无过渡期办学的公办幼儿园。

开福区:江湾小学等2020年9月开学近几年,开福区新建了周南秀峰学校、浏阳河小学、开福区第一小学、金湾小学等8所学校,新增校园面积20.7万㎡、校舍面积17.3万㎡,新增班级345个,新增学位1.6万个。

正在建设的清水塘·溪泉湾小学、创远小学、开福区实验小学、江湾小学等学校,计划2020年9月开学。

陈家渡中学、植基中学、板塘二小、市一中开福中学、史家坡学校改扩建工程正在办理前期手续,计划2020年启动建设。

通过上述学校的建设,将有效解决“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

雨花区:5所新学校投入使用作为长沙市的教育大区,雨花区是吸收外来务工子弟入读最多的一个区,且人数逐年增加。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方案(最新)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方案(最新)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方案为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xx〕48号)和《x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xx〔xx〕62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总体概况xx位于xx北部,辖25个乡镇、278个行政村(街道),人口137.5万,国土面积2948平方公里。

截至xx年底,全县共有中小学(含教学点)335所(个),其中:小学249所、初中5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小学教学点15个。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99047人。

初中阶段平均校额472人,小学阶段平均校额248人。

二、规划内容(一)指导思想以党的xx精神为指引,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年)》对我国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适应城镇化深入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的新形势,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努力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需求。

(二)规划原则1.均衡性原则。

根据城镇化发展进程,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对全县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为各阶段适龄人口提供均等的教育空间,确保其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规划以乡镇为单元,进行中小学校平衡配置,满足不同阶段学龄人口对学校服务半径的要求,即把小学的服务半径控制在1000米左右,初级中学的服务半径控制在3000米左右。

2.规范性原则。

尊重农村教育发展和学校建设的基本规律,适应城镇化、信息化快速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的新形势,结合我县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本着稳妥、慎重、科学的原则,合理布局,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教育。

咸阳市完成中小学布局规划编制 2020年将有2478所

咸阳市完成中小学布局规划编制  2020年将有2478所

咸阳市完成中小学布局规划编制 2020年将有2478所作者: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15年第01期日前,2014至2020年《咸阳市中小学发展和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全面完成。

计划到2020年,全市将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77所,改扩建1400所,届时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总数将达到2478所,进一步满足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据了解,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2380所,但依旧存在学校数量增长缓慢、学校建设不达标、布局不尽合理、大班额现象普遍、教育资源配置相对滞后等现实问题。

为进一步均衡发展市域内各级各类教育,有效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咸阳决定全面编制全市中小学布局规划。

在已完成的《规划》中,可明确看到,咸阳计划从现在到2020年利用6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将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77所,改扩建1400所,届时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总数将达到2478所。

这其中包括,普通高中52所,中等职业学校36所,十二年制学校8所,初级中学(含九年制)272所,小学1045所,特殊教育学校8所,幼儿园1057所。

据了解,《规划》范围涵盖全市十三个县市区。

其中,城区范围涵盖了秦、渭两区大部和泾阳、兴平部分面积,城区范围北至西咸北环线(空港新城),南至钓台办(沣西新城、沣东新城),东至包茂高速(秦汉新城),西至新兴纺织工业园。

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不少市民反映城区西片、北片和渭河以南区域公办学校相对较少,学生上学不便,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城区中心企办学校密度大,的确对学生造成一定影响,上下学期间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隐患。

在此次整体规划中,按照一般居住区1500户以上,规划建设1所幼儿园;3000户以上的,规划建设1所小学;居住区3万人口的区域,规划设置1所初中;居住区10万人口以上区域,规划设置1所高中的标准,科学布点城区中小学校,确保城区教育发展需求。

2020年中小学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2020年中小学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2020-2030年中小学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根据省教育厅等4部门《印发<关于编制2020-2030年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计字〔2020〕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根据学龄段少年儿童数量变化和区域分布,整体谋划、精准施策,科学编制未来十年县域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规划。

创新破解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义务教育“乡村弱、城镇挤”等问题,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加速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1.坚持育人为本。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结构等因素,做到合理布局、提高效益、适时调整、就近入园入学。

2.坚持问题导向。

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测算和分析本市常住人口和学龄儿童的变化状况,摸清底数、找准差距,针对幼儿教育资源不足、义务教育城乡差异、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在布局规划编制过程中予以重点考虑。

3.坚持统筹兼顾。

处理好当前与未来、局部与全面、重点发展与全面提升的关系,统筹区域基础教育资源,聚焦当前的薄弱环节,保障重点与兼顾全面有机衔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统筹各学段教育发展,优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结构。

4.坚持动态平衡。

针对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计生政策调整,认真分析研究人口数量与分布变化对基础教育的动态影响趋势,建立相应的布局规划动态调整及修编机制,确保规划实施落到实处。

三、规划目标1.科学规划布局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服务半径合理、规模合理的规范化学校。

2.适应城乡规模的发展和城镇化要求,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本着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中学布局专项规划
(2013—2020年)
为贯彻落实《关于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的通知》(*市教发[2012]280号)精神,决定对各县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调度。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第一章基本情况
1.1目前现状:
**初级中学所辖14个村居,人口16301万人。

现有小学12处(*****),在校生1716人,其中初中生768人,七年级253、八年级259、九年级256,初中最大班额55人,在职教职工59人。

全乡小学招生规模都相对较小,学校受办学条件较好的县城初中的影响,招生区域内学生流失严重。

1.2规划意义:
科学规划是科学发展的前提。

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制和实施2013—2020年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是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本保证,是教育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基本前
提。

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加速的关键时期,人口结构和布局发生深刻变化,统一规划学校布局,有利于促进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加快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学校建设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第二章总体要求
2.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规划,优化学校布局,以适应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实现教育与社会、学校建设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2.2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的通知》(**市教发[2012]280号)等有关精神。

2.3规划原则:
一是战略性原则。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确立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

二是均衡性原则。

立足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以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服务。

三是规范性原则。

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教育工作和规划工作的规范、标准。

四是可行性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期实施、逐步完善学校的布局规划。

五是合理性原则。

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条件标准化和教育优质化,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

2.4规划范围:
**乡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初级中学。

第三章规划任务
拆除平房580平方米,新建餐厅800平方米(框架结构),教师周转房900平方米,新建安全保卫室50平方米,共计2330平方米。

建设成为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

第四章保障措施
成立由**初级中学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规划建设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课时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