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埃及金字塔》教案【三篇】
小学语文《埃及金字塔》教案

小学语文《埃及金字塔》教案小学语文《埃及金字塔》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埃及金字塔》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埃及金字塔》教案1埃及博物馆埃及博物馆是个世界级的重量博物馆,收藏多达十万件,其中的文物展品多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
博物馆一楼展示大件物品,按年代顺时针方向排列,重要作品有由吉萨运来的孟卡拉王三人组雕像,及亚历山大大帝时代的绘画雕塑。
二楼的重点展品是图坦卡门、海特菲莉斯陵墓出土文物的东北艺廊。
图坦卡蒙是最具传奇性的法老王,九岁即位、十八岁便驾崩,这里展示有他的黄金面具,还有四具镀金木质神龛,内层套着金质的棺木;楼上精品展示柜里有象牙、镀金或黑石制成的小型雕像。
尼罗河全长6700公里,长度为世界第一,水量为世界第二。
尼罗河谷和三角洲是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在埃及境内长度为1530公里,两岸形成3-16公里宽的河谷,到开罗后分成两条支流,流入地中海,这两条支流形成了尼罗河三角洲,面积24000平方公里,是埃及人口最稠密、最富饶的地区,人口占全国总数的99%,可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埃及水源几乎完全来自尼罗河。
尼罗河上有许多游船,其中仿法老时期船只修造的又名法老船,夜晚法老船泛舟河上,可观看两岸旖旎风光,船上有著名的东方舞表演。
吉萨金字塔区埃及境内共有八十多座金字塔,其中以吉萨地区最有名。
这里有三座大型金字塔、人面狮身像及许多小金字塔组成。
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卡夫金字塔比胡夫金字塔小,但因地基较高、顶端保持得较完整,所以乍看之下好像较大。
最小的一座是孟卡拉金字塔;胡夫、卡夫尔及孟卡拉三位法老王是祖孙三代,孟卡拉体恤百姓的辛苦,金字塔建得特别小,但建筑较华丽。
胡夫金字塔后有一座太阳船博物馆,太阳船可能是运送法老王木乃伊的交通工具,虽值一看但门票最贵。
《埃及的金字塔》小学语文教案

《埃及的金字塔》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埃及的金字塔》。
(2)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历史、结构和建筑特点。
(3)掌握金字塔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直观地了解埃及金字塔的景象。
(2)运用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金字塔的建筑原理和历史文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埃及的金字塔》。
2. 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历史、结构和建筑特点。
难点:1. 掌握金字塔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深入理解金字塔的建筑原理和历史文化。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埃及的金字塔》。
2. 课件:埃及金字塔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埃及金字塔的了解。
(3)引入课文《埃及的金字塔》。
2. 朗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表达。
(3)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疑问。
3. 探究学习(1)分组探究: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探究主题,如金字塔的历史、结构、建筑特点等。
(2)小组讨论:每组内部讨论,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3)成果展示:各组向全班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埃及金字塔的示意图,并简要描述其结构和建筑特点。
2. 选择一个关于埃及金字塔的资料,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3.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埃及的金字塔》,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埃及金字塔》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埃及金字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2.掌握“金字塔”在汉语中的特指意义;3.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课文的主旨内容和细节信息;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认识事物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课文:《埃及金字塔》;2.词语:金字塔、古代、奇妙、鬼斧神工、宝藏、沙漠、发掘、皇宫。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金字塔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理解课文的主旨内容和细节信息;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认识事物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金字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金字塔的外形和特征。
引入课文《埃及金字塔》。
2. 阅读理解(15分钟)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理解大意。
然后,逐段阅读,重点讲解生词和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阅读。
问题:1.金字塔是什么?2.金字塔为什么是古代鬼斧神工的杰作?3.金字塔的主人为什么要将宝藏埋在金字塔里?4.发掘金字塔需要注意什么?3. 拓展(20分钟)任务一:自主搜索、阅读相关文献或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选择和金字塔相关的书籍、电影、纪录片等资料进行阅读或观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任务二:探究金字塔的神秘引导学生思考金字塔的神秘,提出一些问题:1.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2.金字塔为什么能够保存这么久?3.金字塔里面有多少宝藏还没有被发掘出来?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答案,并汇报给全班。
4. 总结归纳(10分钟)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提醒学生回顾问题的答案,并询问他们对金字塔的认识是否有所改变。
最后,向学生宣布下节课的主题《神秘的印第安人》。
五、教学评估根据学生的表现,结合教学目标进行评估,评估方式包括:思维导图、小组讨论、口头答问等。
六、课后作业1.准备下节课的阅读材料《神秘的印第安人》;2.参考课堂讨论的内容,写一篇小文章,探究金字塔的神秘;3.科普:分享一个关于金字塔的小知识或者趣闻。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埃及金字塔》教案4篇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埃及金字塔》教案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埃及金字塔》教案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金字塔的认识和想法。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对金字塔的理解和概括。
2. 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句式进行书面表达。
教学准备:1. 《埃及金字塔》课文教材。
2. 大白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Step 1 自由阅读与导入(5分钟)让学生自由阅读一遍课文《埃及金字塔》,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疑惑。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和复述上节课学到的金字塔的基本知识。
Step 2 课文朗读(10分钟)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同时其他学生跟读。
教师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 课文复述(15分钟)让学生将课文内容简短地复述一遍,再与同桌分享自己的复述。
教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引导学生理解金字塔的用途和历史背景。
Step 4 语言点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
Step 5 书面表达(15分钟)教师让学生用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金字塔的认识和想法。
学生可以在大白纸上画出金字塔,并写上相关的简短文字。
教师可以逐一点评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Step 6 总结与巩固(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到的知识,并进行小结。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相互学习和帮助。
Step 7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思考和写作关于埃及金字塔的内容,并将作业带到下一堂课交流。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和书面表达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年级和语文水平,语言点的讲解需要简化和示范。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3篇 埃及金字塔课件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3篇埃及金字塔课件下面是分享的《埃及的金字塔》教案3篇埃及金字塔课件,以供参阅。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第三自然段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2教时14、埃及的金字塔第一教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学习第一段,图文结合,整体感受埃及金字塔的高大、宏伟。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词语,以及金字塔为什么成为七大奇迹之一?预习提纲:1、自学课文:自学课文(1)读文、质疑、批注;(2)抄词组词、解词;(3)读文、分段、概括段意。
2、收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材料。
教学流程:读题解题,了解学情——读文,检查字词掌握——读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段。
教学步骤:一、读题解题,了解学情。
1、读题,请学生介绍“埃及”、“金字塔”?(教师介绍东方的“四大文明古国”)2、第一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通过自学你又知道了些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3、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检查字词掌握。
1、同桌共同放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难读的句子。
2、指读课文,帮助正音。
出示生字,读,注意音形。
3.找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词的意思。
傲对碧空摩天大厦巍然屹立4、读习题3中词语,选择其中几个说词语说一段话。
三、读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同桌讨论给课文分段。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自然段)金字塔的地理位置。
第二段:(2—3自然段)金字塔的用途、名称的由来及构造。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埃及金字塔沪教版范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埃及金字塔沪教版范文第一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埃及金字塔沪教版范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一、谈话引入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被称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了解了兵马俑的宏伟壮观,感受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无不被其折服,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十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去探索未解之谜,你们有没有信心?2、学生介绍: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3、师:(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4、读好这些词。
解释: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过渡:埃及金字塔凭什么能“傲对碧空”呢?(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
齐读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建造)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
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介绍的?(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埃及金字塔》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埃及的⾦字塔》是⼀篇说明性的⽂章,课⽂着重介绍世界七⼤奇迹之⼀的埃及⾦字塔的外形及其建筑历史。
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字塔所⽤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民杰出的聪明和超⼈的才⼲。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埃及⾦字塔》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埃及⾦字塔》原⽂ 在埃及⾸都开罗西南⾯⾦黄⾊的沙漠中,可以看到⼀座座巨⼤的⾓锥形建筑物。
它们巍然屹⽴,傲对碧空。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字塔。
⾦字塔是古埃及法⽼的坟墓。
⼤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统治。
法⽼死后,他们的⼫体都埋葬在巨⼤的⽯头坟墓⾥。
这些坟墓底座是四⽅形,愈往上愈⼩,最后成为尖顶。
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像汉字的“⾦”字,所以称为⾦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的⾦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字塔。
这座⾦字塔⾼146⽶,相当于40层⾼的摩天⼤厦。
绕⾦字塔⼀周,差不多要⾛⼀公⾥的路程。
塔⾝由231万块巨⽯砌成,这些⽯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块重160吨。
这些⽯块磨得很平整,⽯块与⽯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千年过去了,这些⽯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都插不进去。
如此宏伟⽽⼜精巧的⾦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据说是先砌好地⾯的⼀层,然后堆起⼀个和这⼀层同样⾼的⼟坡,⼈们就顺着倾斜的⼟坡把⽯块拉上第⼆层。
这样⼀层层砌上去,⾦字塔有多⾼,⼟坡就有多⾼。
塔建成后,⼟坡变成了⼀座很⼤的⼭。
然后⼈们⼜把这座⼟⼭移⾛,让⾦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这些⾦字塔矗⽴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民智慧的结晶。
【篇⼆】⼩学三年级语⽂《埃及⾦字塔》教案 教学⽬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学会本课的⽣字,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理解课⽂,懂得作者是怎样写⼯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通过具体的语⾔材料和影象材料,感受古埃及⼈民的勤劳和智慧。
埃及金字塔教案(8篇)

埃及金字塔教案(8篇)埃及金字塔教案篇1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埃及金字塔式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究,然而至今仍是谜团从从,今日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讨论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2、同学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预备:金字塔建在那里?金字塔什么样子?怎样建筑的?有哪些神奇传奇?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二、学习课文1、同学自由读课文,给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2、老师以提问方式引读部分课文.金字塔建在哪里呢?〔第一节〕金字塔什么样?〔其次节〕金字塔怎么建筑的〔第四节〕3、媒体出示金字塔:〔1〕看图,品尝文字。
(引导同学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矗立,傲对碧空”展现了金字塔非凡的气概。
这就是举世著名的埃及金字塔。
)〔2〕师:课文第1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叫“傲对碧空”,是什么意思?〔傲对碧空,就是傲慢地面对着碧蓝的天空。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埃及金字塔为什么能傲慢地面对碧蓝的天空。
〔由于它形状雄伟,结构精致。
由于它巍然矗立,胡夫金字塔有146米多高,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真的像要与天空一比凹凸了。
由于它历史悠久,已经存在四五千年了。
由于它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才智的结晶。
〕(4)不错,全部这些都是金字塔傲慢的资本。
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建筑物可以形容为“傲对碧空”的?〔我国的万里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曲折回旋,如同一条长龙,备受世界人民的瞩目。
还有我国的故宫,它气概磅礴,精妙绝伦,据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屋呢。
悉尼歌剧院构思奇异,造型独特,气概非凡,傲对碧空。
〕〔5〕指导朗读第一节,你能读出金字塔这种气概吗?4、看图再读全文,说说金字塔给你什么感觉?〔雄伟而精致〕5、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表现雄伟的语句,用曲线划出表现精致的句子6、沟通(1)投影映示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A、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B、但146米到底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C、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雄伟和精致有了更深的了解)〔2〕还有句子也用了这种方法,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它的好处〔3〕媒体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埃及金字塔》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埃、尸、葬、廓、厦、砌、吨、宏、倾、矗。
理解并积累“宏伟、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摩天大厦”等词语。
2、借助提示介绍埃及金字塔的概况;了解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3、能感受其建造方法的巧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2、能感受其建造方法的巧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过程:一、媒体导入,揭示课题1、师:在遥远的非洲,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那就是埃及(板书:埃及)。
在这个古老的国家里,遍布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
其中,最的就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板书:金字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2、揭示课题:25 埃及金字塔。
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学习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读了课文,我觉得埃及金字塔。
交流。
指名分节读课文。
预设;1、我觉得金字塔很宏伟。
我觉得金字塔设计精巧……2、我觉得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不容易,神奇。
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来感受一下她所展现出的无穷魅力。
三、学习1——2小节,了解埃及金字塔概况1、默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圈划你了解了埃及金字塔哪些方面的内容?口头完成填空。
出示填空:埃及金字塔位于(),它们是一座座()。
因为轮廓有点像(),所以称为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是()的坟墓。
2、交流填空。
埃及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它们是一座座(角锥形建筑物)。
因为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3、师: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了金字塔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学习;(1)金字塔的所处位置(板书位置):(引读)埃及金字塔矗立在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
(出示埃及金字塔位置图)(2)金字塔的外形(板书外形):是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
理解:角锥形(媒体演示;联系课文语言理解)师:什么叫角锥形建筑?课文其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快速默读第2节,找出相关的句子。
角锥形建筑物:底是四方形的,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
(出示图片,理解)齐读。
(3)金字塔名字由来(板书):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师:为什么把这种角锥形建筑取名为金字塔呢?(出示句子)师:哦,原来金字塔名字的由来和它的外形有关,所以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
齐读(4)金字塔的作用(板书作用):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师:法老是什么意思?读一读课后的注释。
(法老:古代埃及国王的称呼。
)齐读。
(5)金字塔的气势(板书气势):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看到金字塔后的感受,写出了金字塔的气势。
看,金字塔如高山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站立着,它骄傲地面对这天空。
(出示图片,感受气势。
)(6)金字塔的知名度(板书知名度):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师:埃及金字塔举世闻名,还可以说:闻名世界。
齐读。
4、读第1、2节。
5、从地理位置、外形、作用、名字的由来、气势和知名度的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埃及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
师:我们知道了课文的第1、2节就是从金字塔的位置、外形、作用、气势、知名度和名字由来几方面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概况的,我请同学们借助提示介绍一下埃及金字塔。
四、学习第3节,感受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1、过渡:埃及金字塔为什么能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奇观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之中最的胡夫金字塔,去一探究竟。
2、默读课文第3节,用直线划出描写胡夫金字塔高大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路程。
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一块重160吨。
(1)指名读,其他人思考:这3句话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2)交流,板书:列数字(3)齐读这几句话,注意把数字读清楚读准确。
(4)在列数字的同时作者用我们熟悉的东西给我们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样的方法就叫作比较。
(板书:作比较)(5)分析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师:摩天大厦我们最熟悉了。
在这儿,作者不仅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还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说它相当于——师:(出示大厦图)看,这就是40层高的大厦。
男生读读这句话。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师:一公里有多长呢?绕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一公里就是要绕操场——谁能用上“相当于”这个词说一句话,将胡夫金字塔的“大”表现出来。
女生再读这句话,将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一块重160吨。
师:这句话写出了石块的——齐读这段话。
4、师:作者就是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胡夫金字塔的高大宏伟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板书:宏伟),让我们很生动地体会到了金字塔的——宏伟。
金字塔不但宏伟,而且它的结构也十分——精巧。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出示图)体会紧密的程度和它经得起时间考验。
师引读:这些巨石,被工匠们磨得——,石块与石块之间——,甚至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所以这座金字塔不仅——,而且——。
5、师:多么了不起的胡夫金字塔,带着你们的感受和老师合作来读读第3小节。
引读:……这座金字塔——6、过渡:在没有任何铁制工具的情况下,古埃及人民究竟是如何建造起如此宏伟和精巧的金字塔的呢?建造金字塔的传说有很多种,文中“据说”这个词语告诉我们其中的一种传说。
五、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埃及金字塔的位置、外形、气势、知名度、作用和她的名字的由来,关于金字塔还有许多不解之迷,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
老师希望你们也能成为这支探索队伍中的一员,进一步地去了解这伟大的历史奇观。
六、作业布置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篇二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影象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人类历,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
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字塔,一睹它的风采。
2.板书课题:埃及金字塔。
3.齐读课题。
二、媒体导入,学习第一小节1.课件感知:1)瞧,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
出示埃及金字塔背景图配埃及的古典音乐。
2)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一听(初步感知金字塔的宏伟)2.出示第一小节: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一小节,走进文字我们会有更多的了解。
3.指名读文,说说你了解了什么?随机学习词语: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傲对碧空。
重点理解“举”的意思,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
4.齐读第一小节。
5.此时,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金字塔干什么的?角锥形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说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为什么金字塔举世闻名?)三、存疑读文,初步了解金字塔1.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们的问题能否在书中找到答案?边读边想,边想边划。
2.交流。
(利用文字和图片,结合理解“角锥形”的结构,知道金字塔的作用、形态、规模、建造等)四、细读课文,体会金字塔的宏伟而精巧1.看来,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宏伟气势和建造工艺的精巧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我们就要和作者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细细地观赏、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独特魅力。
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2.生自由读书,写写划划。
3.交流:1)媒体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
A 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B 金字塔实在是太高了,需仰视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
那么你该怎样读出这种感受呢?C 请你再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这样真切的感受呢?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2)媒体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连刀片都插不进去。
(师生合作朗读)4.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又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关于这方面的传说有很多,据说它是这么建造的:1)媒体演示古埃及人民垒石头的情景。
2)读读第四小节,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3)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五、回顾课文,质疑交流1.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耗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创造了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
让我们再读第一节。
2.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金字塔能举世闻名了吗?3.对谜一样的金字塔,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大胆讲出来,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去探秘。
作业布置:1、按课文内容填空: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2、读课文片段填空:片段再现: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
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
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尖,最后成为尖顶。
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一试身手:这段话先写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片段再现: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一试身手:这句话采用了______和______两种说明的方法,这种说明的方法使得我们读了以后,能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练笔:我们学校约有1000人。
你想想看10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10万,估计一下30年要多少人?他们每天在烈日曝晒下、在奴隶主的皮鞭之下,度日如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板书设计:塔高宏伟塔的周长埃及金字塔建塔石块的数据精巧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篇三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引入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被称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了解了兵马俑的宏伟壮观,感受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无不被其折服,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十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去探索未解之谜,你们有没有信心?2、学生介绍: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3、师:(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4、读好这些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