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的发生狭窄、阻塞等导致脑血流减少,从而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血压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全球死亡和残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占总致死率的6.2%和总疾病负担的44%以上。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3.1 研究内容本研究选取三种不同病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病例的就诊信息和临床资料。

按照患者入院时的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变化情况。

对血压参考值的选择是,按照欧洲高血压指南2013年版定义,将血压大于或等于140/90 mmHg定义为高血压。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分别分析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化规律,并结合患者的预后状况,探讨不同血压变化规律对预后的影响。

3.2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医院病案系统和门诊病历资料检索,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资料收集。

病例纳入的标准:年龄在30~80岁之间,符合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断标准,都是首次发作,体格检查完好,具有详细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除此之外,还需要符合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等三种不同病因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疾病,如肝肾功能障碍、重度心力衰竭、恶性肿瘤,曾接受脑血管介入或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等干预。

研究数据根据不同血压变化规律进行分类分析,并进行统计分析。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提高医生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同时,还将为临床指导及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脑卒中各期的血压处理原则

脑卒中各期的血压处理原则
血脂异常与脑血管病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王拥军报告,相对于心血管病来说,有关血脂异常及降脂治疗对脑血管病影响的研究较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于血脂异常与脑血管病及卒中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50%的人认为血脂升高可引起脑血管病,但另有50%的人认为无关。在小于45岁人群中胆固醇与卒中呈正相关关系,而在大于45岁者则不明显相关。
对于脑卒中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控制在什么程度合适是个复杂的问题。应根据年龄、病程、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程度、存在的合并症、药物反应、对心脑肾的影响等等,来选择一种降压药或联合应用,在保障脑供血的前提下,逐步稳定地尽可能将血压向目标值靠近,以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死亡率。
脑卒中病人除高血压外,常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在选用降压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脂代谢、糖代谢的影响以及对心脑肾靶器官的作用。常用药物有: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断剂。
除药物治疗外,还应重视合理膳食、戒烟、保持心理平衡等其他非药物治疗措施。 2002年05月23日《健康报
问:脑梗塞病人血压为130/80 mmHg时,神经科是否升压治疗? 脑梗塞与血压有什么关系?如何降压?
答:要根据平时血压决定是否降压。若稍高于平时血压,有利于脑功能的保护。降压要因人而异,以满足心脑血管的血供为标准,血压调整要适当。
脑梗塞同时出现心梗较少见,一般均有先后。脑梗塞后,血压反射性升高,若出现心梗时,还应顾及心脏。对脑心综合征,则治疗不同。但一般脑梗塞后不用升压药。脑梗塞后血压低,一般预后不好,也有可能是降压药的问题。
答:过去曾有人提出胆固醇降低后,出血性卒中增加。但国际上有许多大型试验都证实了降脂治疗对预防卒中有益。如HPS试验,用辛伐他汀每日40 mg,使LDL-C降低,不仅对缺血性卒中有益,而且可减少缺血性卒中或出血性卒中的发生。

急性脑卒中后降压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急性脑卒中后降压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急性脑卒中后降压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作者:罗海龙俞万香李水彬张海萍凌维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21期[摘要] 脑卒中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最重要的,也是可以纠正的危险因素之一。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长期的治疗,有效的控制血压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

脑卒中急性期大多有程度不同的血压增高,近年来临床上对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还不统一[14],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降压治疗与预后关系还存在诸多争议[5]。

笔者观察了78例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增高者尽快药物干预治疗后对预后的影响。

并与同期未经干预的72例患者进行比较。

以探讨急性脑卒中后降压治疗与脑卒中预后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血压调控1 资料1.1 研究对象 150倒均为2006年2月至2008年5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

1)入选条件①年龄30~80岁;②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6],并经头部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③在发病36内入院;④专人定时监测血压,收缩压入院时血压为>170 mm Hg;⑤未经过外科治疗;2)排除条件①有心功能衰竭,急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脑病;②入院时即有脑疝形成或中度以上昏迷者;③1年内有过脑卒中或既往有脑卒中并遗留有神经功能缺损者;④有严重的糖尿病。

治疗组(干预组)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30~79岁,平均63.2岁;脑出血38例,脑梗死40例。

对照组(未干预组)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32~80岁,平均64.5岁;脑出血32例,脑梗死40例。

两组性别、平均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1.2 方法①治疗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基础治疗方法相同。

包括:防治脑水肿、脑保护、防治各种并发症、康复、对症、支持等治疗。

基于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水平及降压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基于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水平及降压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基于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水平及降压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水平及降压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一共有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对患者采取降压治疗,使其24小时以内收缩压下降在15%-20%,入院7天的时候血压稳定在140/90mmHg以下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7天当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给予对比。

结果:进入7天以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其中实验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残疾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一定要采取合理降压治疗,对其早期神经功能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其致残、致死率显著降低。

【关键词】脑梗死;血压水平;降压治疗;预后脑梗死一般指的是因为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进而导致脑组织缺少血液以及氧气坏死。

本文笔者就对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水平以及降低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一共有84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一共有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

当中,实验组男26例,女16例。

年龄在38-75岁,平均为53.4±4.7岁;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

年龄在40-76岁,平均为54.2±5.1岁。

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方法两组患者进入医院以后采取仰卧体位,5分钟以后对其动脉血压进行测量,每次测量充气间隔时间为30秒以上,连续测量三次,对三次的血压平均值进行测量,详细记录进入医院时候的血压。

进入医院以后24小时给予每隔2小时测量一次血压,48小时以后每隔4小时给予一次血压测量,72小时以后一直到一周以后,24小时保证测量三次血压。

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控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控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行对 比分析。结果 小量、 中等量及较大量脑 出血近期预后 各组的急性期平均血压有显著性 差异 , 大量脑 出血近期预后各组 的急性期平均血压无显 著性 差异 。结论 脑 出血急性期过度控制血压会使 患者致残率和致 死率升 高。
关键 词 : 出血 ; 脑 急性 期 ; 压 血
中图分类号 : 54 R 4
121 血压记 录 患者住 院急性期 ( .. 发病 1 ~7天 ) 均采 用迈瑞
公 司 M C 10 E 一 0 0无创性动态血压记 录仪进行 偏瘫上臂 2 4小 时
动态血压记 录 , 1~ 0分钟记 录一次 , 录仪 自动统计 2 每 56 记 4小 时平均血压( 包括收缩压及舒 张压 ) 用数学方法得 出每天 的平 。 均收缩压及舒张压, 再得 出各 自平 均值。
() 2 中等量脑出血 4 例 , 9 平均脑 出血量(3  ̄ . m。 2. 7 ) l 其中 1 8
生 活 自理 组 l , 2例 平均 血 压 (6 . ̄ 1 ) 127 3 ) mH ; 158 1. , 0 . ̄ . m g 4( 8

1 — 29
生活依赖组 3 , 7例 平均血压(5 . 9 ) 9 . ̄ .) mH , 162 . / 5 72 m g2组 +9 ( 6 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 < .1 。死亡 0 。 P 0O ) 例 () 3 较大量脑出血 3 例 , 5 平均脑 出血量( 7  ̄ .) l其 中 3 . 72 m 。 5 生活 自理组 6例 , 平均血 压 (6 .士 .)(0 .+ .) mH ; 1 9 29/158 3 m g 生 8 6 活依赖组 1 , 9例 平均血 压 (6 . ̄ .)(9  ̄ .) m ; 亡 108 67/9 . 37 m Hg死 6 组1 , 0例 平均血压( 5 . ̄ .)(9  ̄ .) H 。生活 自理组 198 59/9 . 34mm g 7 与生 活依赖组 收缩压 、 舒张压 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 .1 , P 0 )生 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范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范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篇一一、引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S)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脑部供血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坏死。

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常伴随高血压等并发症。

在S的治疗过程中,降压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压治疗。

这些研究表明,合理的降压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降压治疗可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部微循环,从而为脑组织提供更好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

此外,降压治疗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心脏负荷,减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降压治疗的实施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过度的降压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加重脑组织损伤。

因此,医生需要在保证患者血压稳定的前提下,合理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治疗方法及实施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降压治疗,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

在实施降压治疗时,医生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确保患者血压稳定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度降压;其次,要关注患者的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防止出现并发症;最后,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四、预后及影响因素合理的降压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通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部微循环等作用,为脑组织提供更好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从而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此外,降压治疗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心脏负荷,减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

除了降压治疗外,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等因素也会对预后产生影响。

老年出血性脑卒中血压、血糖变化与预后关系

老年出血性脑卒中血压、血糖变化与预后关系

老年出血性脑卒中血压、血糖变化与预后关系摘要】老年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处理的正确与否等有关。

近年来研究发现,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常有明显的血压和血糖的变化,本文对1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老年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急剧升高,老年人糖耐量下降出现血糖升高的关系。

血压、血糖升高可作为老年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可视为预后不良的指征。

【关键词】老年出血性脑卒中血压和血糖预后关系老年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处理的正确与否等。

近年来研究发现,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常有明显的血压和血糖的变化,并与临床表现和预后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对192例老年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中的这种关系。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老年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病人192例,其中男120例,女72例,年龄62-87岁,全部经头颅CT或头颅MRI确诊,接诊后即观察血压的变化,12h内测定空腹血糖,并除外糖尿病,使用激素等可能引起血压、血糖升高的因素。

192例中,原有高血压病史150例(78.14%),无高血压病史6例(13.5%),高血压病史不明16例(8.3%)。

发病后血压高于160/95mmHg为血压升高组(原有高血压病人以血压上升高于其卒中前的15%为升高组),血糖标准以3.7-6.3mmol/L为正常值,高于6.8 mmol/L为血糖升高组。

1.2 临床表现分三组观察,第一组有意识障碍和神经局灶性体征者72例;第二组无意识障碍有神经局灶性体征者94例;第三组无意识障碍及神经局灶性体征者26例。

近期5周内疗效观察标准:痊愈:瘫痪肢体肌力恢复接近IV级,言语通畅,生活自理;好转:肌力恢复接近III级,言语欠清;未愈:肌力小于II级,生活不能自理或死亡。

2 结果192例中,血压升高134例,占70%,其中96例(71.65%)是在发病6h内开始升高,28例(20.91%)是在发病后6-12h内开始升高,10例(7.35%)是在发病12h后开始升高,110例(57.32%)血压升高者在1周内血压下降至原水平。

血压水平测量对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的评定

血压水平测量对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的评定

以发病的前 3 d 最 为显著。 2 . 2 入院时 、 入院 2周 和半 年时的 B I 评分
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见表 1 。
3组 患者入 院时
的B I 评分均显著低于入 院 2周后 和半年 后 的评分 , 差异 均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l 3组患者在入院时 、 入 院 2周和半年 时 B I 评分 ( 面 ±s , 分)
患者在发病 2周 内的血压不 断
压 情况分为 3组 , 即 <1 3 0 m m H g组 , 1 3 0—1 6 0 m m H g组和 >1 6 0 m m Hg 组, 分别 在入院时和随访 2周 、 半年时进行改 良 的 MR S 评 分和 B a t h a l 指数 ( B I ) 评分分析 血压变化在脑 卒 中患者 预后 的影响 。结果 降低 , 在发病 的前 3 d最为显著 。患者人 院时的 B I 评 分显著低于人 院 2周后 和半 年后 的评 分 ( P< 0 . 0 5 ) , 患者 入院 时 改 良 MR S 评 分显著高于 2周后及半年后 的改 良 MR S评分 ( P< 0 . 0 5 ) 。结论 控制血压 是保证脑卒 中患者改 善预后
的重 要 指 标 。
【 关键词 l 脑卒 中; 血压 ; 预后 ; M R S 评分 ; B a t h a l 指数 【 中图分类号】 R 5 8 2 .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3 2 9 6 ( 2 0 1 4 ) 1 1 A一 0 1 0 3 — 0 2
注: 与人 院时比较 , P<0 . 0 5
2 . 3 入 院时 、 入 院 2周和半 年时改 良的 MR S评 分
3组 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eurology, W est China Hosp ital, Sichuan University were analyzed using p rospective array method from M arch 2002 to M arch 20041 The mean BP was consecutively recorded from day 1 to day 10 of hosp italization1 Death, disability (B I≤60 ) and recurrence were followed up at 1 and 6 months after the ictus of stroke1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P and p rognosis1 Results 592 patients were included1 A U 2shaped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BP and p rognosis1 Those who had a B P of 120 /90 mm Hg on adm ission, 140 /90 mm Hg on day 1—7 would have a better p rognosis1 The independent BP2related p redictor of death at 12month and death / disability at 62month was the decrease of BP during the first 24 hours and the average BP on day 3—7 respectively1 Conclusion s BP in acute
二 、血压特征 592例脑卒中患者中 ,已知有高血压病史 314 例 (5310% ) ,缺血性卒中组 175 例 ( 5010% ) ,脑出 血组 139 例 ( 5714% ) 。其中 5013%的患者从未降 压治疗 ,仅 1815%长期规律服药 。入院时血压范围 72~280 /42~180 mm Hg (1 mm Hg = 01133 kPa) , 平均 ( 151 ±29 ) / ( 90 ±18 ) mm Hg。 7011%的脑卒 中患 者 入 院 时 SB P ≥ 140 mm Hg 和 (或 ) DBP ≥ 90 mm Hg, 114%的患者 SBP≥220 mm Hg, 516%的 患者 DBP ≥ 120 mm Hg。 1118% 的 患 者 入 院 时 SB P < 120 mm Hg。 310 例 ( 5213% )患者出院后需 要时使用或坚持使用降压药 。 三 、随访情况 592例患者中 , 577 例 ( 9715% )完成 1 个月随 访 , 558例 (9413% )完成 6 个月随访 (表 1 ) , 6 个月 共复发 18 例 ( 310% ) ,由于复发病例数太少 ,在后 面的预后评价中未作分析 。 四 、血压与预后的关系 (一 )脑卒中急性期不同时间的血压与预后 11入院时血压与预后 : 如图 1 所示 ,入院时血 压与 1个月死亡和 6个月死亡 /残疾呈 U 型关系 ,血 压过高或过低者预后均差 ,入院时收缩压在 100 ~ 139 mm Hg之间和舒张压在 80~99 mm Hg之间预 后较好 ,取平均水平 120 /90 mm Hg作为 U 型关系 的分 界 值 , 提 示 本 组 患 者 入 院 时 血 压 在 120 / 90 mm Hg左右 ,死亡率或死亡 /残疾率相对最低 。 21入院后第 1~7 天每天的平均血压均与 1个 月死亡和 6 个月死亡 /残疾呈 U 型关系 ,其分界值 均在 140 /90 mm Hg左右 ,即 1 ~7 d每天的平均血 压低于或高于 140 /90 mm Hg时 ,预后较差 。以第 3 天平均血压为代表 ,数据见图 2。
Chengdu 610041, Ch ina
Correspond ing au thor: L IU M ing
【Abstract】 O bjective To exp 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p ressure (BP) and p rognosis in patients w ith acute stroke1 M ethods Consecutive acute stroke patients in the ward of Department of
昏迷者 45 例 ,均显著多于缺血性卒中组 ( 179 例 , P = 01015; 27例 , P = 01000) ,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 程度 更 重 (平 均 SSS 评 分 = 29181, 37177, P = 01000) ;心脏病 14例 ,糖尿病 106例 ,则显著少于缺 血性卒中组 (17例 , P = 01000; 52例 , P = 01004) 。
【Key words】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B lood p ressure; Prognosis
在脑卒中的众多危险因素中 ,高血压是最持久 、 最强力但也是可以纠正的因素 。降压治疗在一级和 二级预防中的积极作用已有充分的随机对照试验证 据予以支持 [ 1 ] 。但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对 预后的影响 ;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采取何种措施 (降血压 、升血压或不干预 ) ;急性期什么时候开始 降压 ,在什么水平下应该降压 ,降到什么水平最佳 , 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至今无统一认识 [ 2 ]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年 1月第 39卷第 1期 Chin J Neurol, January 2006, Vol 39, No11
·11·
究方法 ,观察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 。 21研究对象 :前瞻性登记 2002 年 3 月至 2004
年 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的脑卒 中患者 。参照 1989年 WHO 的脑卒中诊断标准 [ 4 ] , 结合 CT扫描 ,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 ,诊断为缺血 性脑卒中或脑出血 。纳入标准为发病 24 h内 ,符合 上述诊断标准 ,若既往有脑卒中史 ,需在本次病前生 活能自理者 。
作者单位 : 610041 成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 (谭燕现 在广州市脑科医院内科 )
通信作者 :刘鸣
资料和方法 1 1研究设计 :采用脑卒中登记和前瞻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分组
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表 1 592例脑卒中患者随访情况一览表
死亡
1个月结局 (577例 ) 生存
110 ( 1911% )
467
52 ( 1510% )
293
58 ( 2510% )
174
失访率 215 % 114 % 411 %
死亡 /残疾 208 ( 3713% ) 116 ( 3416% ) 92 ( 4113% )
31研究方法 :由经专门培训后的神经内科医生 纳入合格病例 ,填写脑卒中登记表 ,用标准水银柱台 式血压计 ,测量患者仰卧位时右上肢肱动脉血压 ,记 录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 ,入院后 48 h内每 4 h测 1次 ,第 3~10 天每天至少 2次 ,计算每天的平均血 压值 。入院时血压指入院后第 1次测量的血压 。用 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 ( SSS) [ 5 ]判定患者入院时 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 。预后指标为死亡 、死亡 /残疾 和复发 。残疾定义为 B arthel Index (B I) ≤60 (也称 依赖 ) [ 6 ] 。盲法随访患者发病后 1个月死亡 、6个月 死亡 、残疾和复发情况 。采用电话 、信件 、家访或门 诊复诊方式进行随访 。
41统计学分析 :使用 SPSS for W indow s 1010软 件包对资料进行 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 。
51质量控制 : 研究前进行统一培训和预研究 ; 前瞻性连续登记病例 ;采用易测量的客观预后指标 ; 进行盲法长期随访 ;使用多因素分析方法等 。
结果
一 、一般资料 从 2002年 3月至 2004年 3月 ,共前瞻性登记 连续入院的脑卒中患者 1322 例 ,纳入符合标准的 592例 。年龄 14~98岁 ,平均 ( 6517 ±1314)岁 。男 性 328例 ( 5514% ) ,女性 264例 ( 4416% ) 。缺血性 卒中 组 ( 350 例 , 5911% ) 与 脑 出 血 组 ( 242 例 , 4019% )相比较 ,两组在年龄 、高血压病史 、高脂血 症 、卒中史 、吸烟 、饮酒 、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手术治疗 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脑出血组男性 149 例 ,
【关键词 】 脑血管意外 ; 血压 ; 预后
Blood pressure and prognosis in pa tien ts w ith acute stroke TAN Yan, L IU M ing, WAN G Q ing2fang, YAN G Q ing2w ei, TAN S ong, WU B o1 D epa rtm en t of N eu rology, W est Ch ina Hospita l, S ichuan U n iversity,
关于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是否有关 、有何 种关系的观察性研究结果尚不一致 。已发表的干预
急性脑卒中血压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还太少 [ 3 ] ,因 此目前有关血压处理的指南都缺乏充分的随机对照 试验证据基础 ,只能根据共识提出推荐 。各指南都 没有明确指出临床医生该在卒中后多长时间开始按 照正常的血压调控方法来管理血压 [ 2 ] 。国内对血 压与预后的研究虽不少 ,但存在如下问题 :多为回顾 性研究 、样本量小 、随访时间短或未进行多因素分析 等 。我们以建立成都市华西医院卒中登记库为基 础 ,前瞻性观察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 ,旨 在为脑卒中后血压的正确处理以及有关急性期血压 处理的临床试验设计提供依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