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神龛上的文化
贵州蜂岩神龛文化变迁研究

文学之光ENXUNZHIGUANGWFeb. 2016 MAGAZINE 15我国西南地区民间神龛信仰文化较为普及,基本上成为了许多民族民间以户为单位的信仰标识。
而这样的文化,也是一直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选取贵州蜂岩镇为观测点,来展示和分析神龛文化的变迁及其原因。
在贵州省凤冈县蜂岩一带民间家家设有神龛,神龛又叫“香火”,也叫“天地君亲师牌位”。
传统的神龛系一张大红纸,上面写着“天地君亲师位”等内容,贴在堂屋后墙正中。
一个神龛代表一个家庭的主要神灵系统。
每逢年节、婚礼以及做寿等都需要祭祀,祭祀沿袭着古老的仪式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神龛在形式、内容、祭祀仪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本文在田野调查和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当地神龛文化的变迁做一个扼要的梳理。
文化变迁是指由于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
促使变迁的原因:一是内部的,由社会内部的变化而引起;二是外部的,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如迁徙、与其他民族的接触、政治制度的改变等而引起。
进化、发明、发现、传播或借用,是文化变迁的过程或途径。
蜂岩民间神龛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神龛材质形式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神龛的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最初的神龛形式仅仅是用红纸黑字写的,由一张大红纸中书“天地君亲师”贴于堂屋正中后墙之上,正对大门,为竖长方形。
紧靠“天地君亲师”左侧书“某某堂上历代高曾祖考妣位”或者“某某郡中历代曾远祖位”;右侧书“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或者“上奏善事下降吉祥灶王位”等内容。
神龛牌位两侧写有对联诸如“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啓万代文明;千年不断金烟火,万代长明玉烛灯”等。
横批“祖德流芳”。
而今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相关观念的变化,神龛的材质形式有了很多种变化:第一种变化是用红纸黑字写好内容,再用普通透明的玻璃框好,四周再镶嵌好彩灯。
这种神龛不仅看起来大方美观,而且价格也较实惠,在当地销路很好。
第二种是木质雕刻的,木料的种类也很多,并且价格高低不等,有杉木、香檀木以及金丝楠木等。
神龛

阅读神 龛内容, 谈谈自 己的理 解和发 现
神龛对联常见的是: 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岁灯 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 祀祖礼神祈福禄,维纲绍纪统经纶 天高地厚君恩重,祖德宗功师范长
神龛的 规格:
高: 2.28尺 宽: 4.08尺
格 式 及 书 写
书写秘诀
你任何看待土家人的神龛 文化?
❖ 在土家族地区的农村,有房就有 神龛、香火,有寨就有神坊、神堂, 就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们,也不忘留一 处供奉祖先、财神、观音的地方,体 现了人们正本清源、追念故祖、崇尚 儒家、从善重德、求财旺家的思想, 成为土家族地区一道独特的家居文化 风景。
天,天为至上人不顶; 地,地为根本不离土; 君,君为至尊一言九
鼎,不乱开口; 國,疆域永固不开口 親,亲人康寿不闭目; 師,师为君子不带刀; 位,太平稳定不离人。
布置神龛应由三人分工完成。 写龛一人,最好是德高望重而又有 学问的人;贴龛一人,最好是机智 灵巧、相貌端正的人;安龛一人, 由法师举行仪式祈祷神灵就位。三 人分别象征文曲星、财帛星、老寿 星,意味三星在户,吉祥。
香火
神 龛
家先
和平镇三完小“土家文化进校园”
执教:杨瑛
“神龛” 是放置神佛 塑像和祖宗 灵牌的小阁, 即供奉神的 处所。
阅读神 龛内容, 谈谈自 己的理 解和发 现
部分姓氏堂号:
田:紫荆堂 何:卢江堂 周:爱莲堂 文:正气堂 石:武威堂
······
Hale Waihona Puke 崔:三相堂 张:清河堂 曾:宗聖堂 杨:关西堂 罗:豫章堂
民间神龛上的文化

民间神龛上的文化大凡民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神龕。
只能说是富裕的人家做得豪华一点,平常百姓做得简单一点而已。
家里的神龕,是家神的牌位,也就是我们给先祖敬香火的地方。
这地方应该是整个住房最庄严的地方,来不得半点的马虎。
春节期间,回乡过春节,就有人找上门来了,说是要我去帮他家写春联,顺便把香坛也写上。
我说我不会,可人家不这样想,他说我是个出门在外的人,又读过几天的书,写个香火那还不简单?这下可把我难倒了。
我读过几天书,而且还是个写书的人,可确实没有读到“写香坛”这一课。
我急得团团转,几经周折,在村子里找了个“通用”的给免强应付过去。
说实话,不是我不会写,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不会写。
相反,过去只读过几天私塾的人则信手拈来。
新社会了,难道我们就没要写香火的人了吗?要!而且市场还大得很,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农村都还存在着,需求着。
就是我们这样一个小县城,已经有人将其发展成为一项产业了。
一个香坛有几百块钱的,也有上千志愿钱的,生意还兴隆得很。
前些日子,一个姓吴的的老农来到我这里,要我查查看吴氏的堂联是什么,好回去帮别人写香火。
我愣住了,难道香火上的对联也有讲究的吗?老汉坚定地回答:有!而且不能乱。
看来我得从新学习了。
通过走访一些村寨,见到一些好的香坛,我都用相机记录下来。
又回到我的陋室里查阅大量的资料,方知这写香火原来就是一门很深学问,有着严谨的科学性。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承传中,香火已形成了一种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
有的宗祠香火还列进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写此文,意在弘扬中国传统的民俗民间文化,让更多的人记住乡愁,知天地,报祖得,爱乡爱民爱祖国。
在我们民间,不论修的是草棚、瓦房或是高楼大厦,我们几乎列一例外的要将正房辟为堂屋,这是一个家庭人员公共活动的地方。
所谓正房,比如三间房子,中间那一间多设为堂屋,也就是“正房”。
城市里人叫它“客厅”。
香火神龛,多设在这里,也就是堂屋迎门的后檐樯上。
天地君亲师位

“天地君親師位”写法及其科学释义在中国农村大部分地方的堂屋正壁上都树有神龛,写有神榜,上面写有“天地君亲师位”,有的为“天地国亲师位”之牌位。
据民盟北京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徐梓教授研究,“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在西汉思想界和学术界颇为流行。
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在民间广为流行。
不信,你到新晃县城民间装璜工艺店一看,做神龛的生意还真的很兴旺。
这种传统文化还真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在人们的思想中还真的占有很深的位置。
快过年了,我们的新家刚搬入不久,在梅林春天小区内,我觉得要使装修不置于过时的得快,采用的是中式格调。
既然是传统中式风格的房屋,那就得有点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我决定做神龛安放在家里,当然它绝不是粗制滥造的那种,而应该做成一件艺术品。
我请了黄雷乡一位民间木匠师做雕花的神龛,还请县书协副主席黄家鸿老师题写神榜,并按正规装表,于年前廿六悬挂屋内餐厅壁上。
有人说:你这个文化局长怎么也信这一套。
我说,我已视它为一件艺术作品,其内容是民族文化的精粹,其内涵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赋予时代的内涵和新的诠释。
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绝不能全盘否定,应该是有选择地继承与发展,至于全盘否定造成的文化劫难和历史倒退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是不久前在网上查才知道的,神榜书写格式有如下说法,要求:“天不连二(人不顶天),地不离土,君不开口,亲不闭目,师不当撇(师不带刀),位不离人(位要端固)”。
黄老师是一位专家,所写六字均按规矩落墨。
为什么要有这么个要求呢?经了解:“天不连二(人不顶天)”,指“天”字里面的“人”不能顶着“天”字的第一横,意为中国古代以天为至上神,主宰一切,人再高也高不过天,甚至还到达不到天。
“地不离土”,指“地”字的“也”与“土”旁写成连笔,不能断开。
意为地由土构成,人类的一切生存所需都取之于地,把大地比作母亲,是再恰切不过的了。
“君不开口”,指“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须封严,不能留口,谓君子一言九鼎,不能乱开;“亲不闭目”,指“亲”(親)字的目字不能封严,谓亲人和朋友要真心对待,不能遮遮掩掩。
神龛上为什么供奉天地国亲师位

“親”,它要求:右边的“見”字上部的“目”,四周不能封闭无缝,要留缝缺。它的释义略带迷信色彩,目字直接含义指眼睛,目字四周无缝隙,说明眼睛睁不开,成了瞎子。要求“親不見目”,违反了,下代要出瞎子。卑人只是复述传说,并无宣扬迷信之意。
<P>对天地国亲师中的国字,我看到了另一种说法,也挺有意思,他说儒教崇拜的是“天地君亲师”,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没有君主敬奉了,神龛上的“君”也就变成了“国”。这个东西不大好证实。从我个人所了解的孔子思想来说,我觉得一开始就是“国”字比较合理,“民为贵,君为轻”嘛。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被一些儒学的不肖子弟改成君字的可能性也是有的。</P>
<P>在孔氏宗亲网上找到了一个答案,原来<b>我们在自己家堂上供奉著的天地國親師位,就是孔教的神靈系統。孔教的神明是指:
昊天上帝:在殷墟發現的商代甲骨卜辭中就有“帝”這一名詞,陝西鳳雛H11所出第112片周原甲骨卜辭有“上帝”一詞。“帝”及“上帝”指的就是統轄神﹑創造宇宙﹑主宰萬物的至上神。在孔子整理的《詩》﹑《書》裏保留了“上帝”這一名稱。《尚書﹒湯誓》:“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詩﹒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由上說明,中國人的上帝觀念﹐在西元前十六世紀(商湯時)以前就已存在﹐比基督教的上帝觀念早了一千六百多年﹒外教銓釋中文的“上帝”由此而來。
“天”,上横要短而轻,下边要书写粗实有力,突岀“大”字。让人一眼看去,“天”字象“大”字,它缊含着“天大”之意。“天”字排第一,一说是指天子皇权至上,另一说是指天理法度高于一切;说法不同,但都指向一个共同点,天代表至高无上,不可侵犯。
春节的神龛设置

春节的神龛设置春节,也被称为中国的传统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喜庆、祥和的时刻,人们往往会设置神龛,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好运。
本文将探讨春节神龛设置的相关内容。
一、神龛的意义神龛是指专门供奉神明或祖先的小型供坛,可以是家中的一隅、一桌或一个小柜。
它承载着人们对于神明祝福和感恩的情感,也是家庭团聚、敬拜祖先的场所。
设置神龛,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家国情怀、传统文化意识及家庭凝聚力。
二、神龛的摆放位置1. 风水方位根据风水学的理论,摆放神龛的位置应选择家中气场较旺或人气聚集的地方。
常见的选择有客厅、大门口、厨房等地,以保证神灵能感受到家庭的虔诚之心。
2. 客厅客厅是家庭的中心场所,也是亲朋好友聚会交流的地方。
在客厅摆放神龛,既可以凸显节日的庄重与喜庆,也能让来访的亲朋好友共同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3. 大门口大门口是家中的门户之地,也是家庭的面向外界的重要位置。
在大门口摆放神龛,可以向外界传递家庭的喜庆与祝福,同时也有辟邪、保护家人的寓意。
4. 厨房厨房是家庭的重要部分,摆放神龛于此,可以祈求食物丰收、家庭健康,并赋予厨房正能量,让厨房成为一个愉悦的工作空间。
三、神龛的布置与装饰1. 神龛的组成神龛的基本构成通常包括神像、香炉、烛台、供品等。
神像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是供奉神明或祖先的形象;香炉用于燃香,表示对神明的敬意;烛台则代表着光明与祝福;供品通常是水果、花卉、酒等,作为对神明的供奉。
2. 布置与装饰神龛的布置应简洁大气,不宜过于拥挤,以免给人压抑感。
可以使用红色的布帛或纸扎等材料进行装饰,红色寓意旺盛和祝福。
此外,还可以用鲜花、福字、春联等装饰品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四、神龛的日常管理1. 定期整理神龛的日常管理包括定期整理和清洁。
要定期更换神龛中的供品,保持神龛的干净整洁,以彰显对神明的敬意。
2. 燃香祈福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燃香祈福,向神明表达心愿。
选择适合的香火,按照传统的仪式进行祭拜,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祝福。
「极品典藏」家祠文化——牌位、神主、墓碑书写必知

「极品典藏」家祠⽂化——牌位、神主、墓碑书写必知⼀、牌位分类我国民间传统习俗,⼈逝世后其家⼈要为其制作牌位,作为逝者的安魂之所。
牌位分为两种:⼀种是⼈死后设⽴的临时性,专⽤于新亡超荐时⽤的灵牌,⼜叫“祭荐位”;另⼀种是⽤⽊头雕刻后置于宗庙祠堂内,受后嗣⼦孙们⾹⽕供奉的“神主位”。
祭荐牌位前⾯书有亡者名讳及设祭⼈名,背⾯写有亡者⽣卒时间。
神主牌⼀般只在前⾯书有先⼈名讳。
如果是双层还有内函的牌位,再在内函层书写亡者⽣卒时间和奉祀⼈名。
⼆、牌位缘起民间供奉神主以缅怀先⼈的做法,据说源于汉代“丁兰刻⽊事亲”的故事,为历代儒家所倡导。
规范神主制作,则从宋代程伊川开始,经朱熹《家礼》⼀书向全国推⼴后普及之。
但兴建宗庙以奉神主的⾏为还仅局限于上层阶级或民间墓祠。
直⾄到了明代,民间宗庙⼤兴,举国上下“家必有庙,庙必有主”。
佛教⾃宋代亦开始学习儒教做法,各寺建祖堂以代替民间宗祠,制神主以祭⼤德。
同时,佛教还向社会信众开放承揽佛事,信众设牌位书写亡者姓名,到寺院作荐亡之⽤。
《⼆⼗四孝/丁兰刻⽊事亲》这种早期雕刻⽗母遗像的做法后来被⽊主所代替三、牌位处置祭荐灵牌是死者正魂临时性寄居之处,待出殡或祭祀活动结束后随灵柩⼀起埋葬或焚化。
有的地⽅特别禁忌丧葬期间⽤的祭荐牌位与后期供奉在祠堂⾥的神主牌位放在⼀处或两相见⾯。
神主位俗称“⽊主”或“神位”,是安置于宗祠,⽤作长时间祭奠或祭祀的⼯具。
供奉祖先神位意在“报本反始,慎终追远,不忘其所由⽣也”。
四、宗祠肇兴中国⼈家族观念很强,⼏乎每⼀族姓都建有⾃⼰的家庙祭祀祖先。
“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在墓地附近,称作“墓祠”。
⼀开始祠堂和宗庙都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祠庙,到明代嘉靖年间才“许民间皆联宗⽴庙”。
后来,天⼦、诸侯称“宗庙”,其余称“宗祠”。
宗庙、宗祠是为供奉祖先神主⽽建⽴的,神主开始多以梓⽊为之,栗⽊、枣⽊亦可。
宋代程伊川建议专⽤栗⽊制作,深得朱⼦赞许。
栗者,“礼”也!五、⽊主制作现在祠堂⾥摆放的神主规格各地略有不同,现根据宋代朱熹《家礼》所载程伊川设计之神主制式简述如下。
民族宗教文化的现代化—以三个少数民族村庄神龛变迁为例

式 和信仰 制度 上 的转 变 的规 律 性 。毋 ” 本 文 将对 2 纪 以来 我 国三 个少数 民族村 庄 在 民居神龛 上发生 的变迁进 行分 析 , 0世 以探 讨 民族宗 教 文化现 代化 的问 题 。这 三个 民族 村庄 是 : 云南省楚 雄 州南 华县兔 街 乡摩哈 苴彝 族村 、
20 年 8 以 及 2∞ 年 2月 { 捞 车 村 抽 调查 时 间为 19 年 l 2月 ; 周 城 村 的 调 查 时 间 为 舢 (1 ] 月 0 在 97 一 在 期 整 一 年 , 于 20 井 0 1年 7月 和 2 2年 1 再 次 回访 。 . I D 月
46
维普资讯
宗教 没有 完全遭 到忽 视 的时候 , 它要 么被看 成 对所需 进步 的一种 僵 化而 陈 旧的障碍 , 么 被 看 要
成是一 个 被 围困 的守 卫者 , 守护 着 那些 由 于快 速 变 化 的侵 蚀 而 遭 到威 胁 的 阻往 的 文化 价值 。 人们很 少 关注宗 教 的 内部 发展 和 自主发展 , 少关 注 发生 在 广 泛社 会 革命 中的 在社 会 宗 教仪 很
湖南省 湘 西洲 龙山县 苗儿 滩镇 捞车土 家族 村和 云南 省太 理市喜 洲镇 周城 白族村 。 @ 这 三个 少数 民族村 庄 在地 理环境 上各具 自己 的特 点 : 哈苴 彝族 村 地 处边 远 的哀 牢 山地 摩 区 , 于 海拔 2 0 -2 0 位 2 f - 70米 的太 山深 处 , 偏远而 封 闭 ,o世 纪 6 代 以前 , 民去南 华 县城 需 2 0年 村 翻山越 蛉 步行五 天才 能到达 。周城是 中国 白族 名村 , 地处苍 山洱 海 之间 的平坝地 区 , 为著 名 的
出, 在现代 化的过 程中 . 民燕宗教文化不仅没有消先 , 而且 与时儡进 , 被纳入 到现代 文化 建设 中 .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神龛上的文化大凡民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神龕。
只能说是富裕的人家做得豪华一点,平常百姓做得简单一点而已。
家里的神龕,是家神的牌位,也就是我们给先祖敬香火的地方。
这地方应该是整个住房最庄严的地方,来不得半点的马虎。
春节期间,回乡过春节,就有人找上门来了,说是要我去帮他家写春联,顺便把香坛也写上。
我说我不会,可人家不这样想,他说我是个出门在外的人,又读过几天的书,写个香火那还不简单?这下可把我难倒了。
我读过几天书,而且还是个写书的人,可确实没有读到“写香坛”这一课。
我急得团团转,几经周折,在村子里找了个“通用”的给免强应付过去。
说实话,不是我不会写,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不会写。
相反,过去只读过几天私塾的人则信手拈来。
新社会了,难道我们就没要写香火的人了吗?要!而且市场还大得很,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农村都还存在着,需求着。
就是我们这样一个小县城,已经有人将其发展成为一项产业了。
一个香坛有几百块钱的,也有上千志愿钱的,生意还兴隆得很。
前些日子,一个姓吴的的老农来到我这里,要我查查看吴氏的堂联是什么,好回去帮别人写香火。
我愣住了,难道香火上的对联也有讲究的吗?老汉坚定地回答:有!而且不能乱。
看来我得从新学习了。
通过走访一些村寨,见到一些好的香坛,我都用相机记录下来。
又回到我的陋室里查阅大量的资料,方知这写香火原来就是一门很深学问,有着严谨的科学性。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承传中,香火已形成了一种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
有的宗祠香火还列进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写此文,意在弘扬中国传统的民俗民间文化,让更多的人记住乡愁,知天地,报祖得,爱乡爱民爱祖国。
在我们民间,不论修的是草棚、瓦房或是高楼大厦,我们几乎列一例外的要将正房辟为堂屋,这是一个家庭人员公共活动的地方。
所谓正房,比如三间房子,中间那一间多设为堂屋,也就是“正房”。
城市里人叫它“客厅”。
香火神龛,多设在这里,也就是堂屋迎门的后檐樯上。
香火神龛的牌位香火神龛一般由堂号、神位、堂联、神龛、报条等五个部分组成。
每进一家大门,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香火神龛,这是这个家庭的中心。
其神榜上中心位置是“天地君亲师位”或“天地国亲师位”六个大字。
这六个大字是有历史来头的。
根据东汉的文字学家、经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上说:“天,颠也。
至高无上,从一从大。
”解释:其“至”,就是“最”,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
中国文字学里,“二”为上古字,其“天”应看做是“人”字与上“二”字的会意字,人人头上都顶着天,而天就是天空、天体。
天由人来分,上高玄黑为天,下低黄土为地。
“天”在易学里叫“乾”,按学者樊晓文的解读,乾字蔵乙,乙即一之动;天其色为玄,玄字藏幺,幺即一,藏于幽。
玄即天,为万物之源。
“地”在易学里叫“坤”,《说文解字》也说:“地也,易之卦也。
从土、从申;土位在申。
”又说:“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
”这里的“地”,当是大地、田地,于是其神龕之下才有:“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等此内的联语。
这是人们在敬畏天地,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君亲”或“国亲”呢?中国人祭天地源于自然崇拜,中国古代以天为至上神,主宰一切,以地配天,化育万物,祭天地有顺服天意,感谢造化之意。
祭祀君王源于君权神授观念。
由于在封建社会君王是国家的象征,故祭祀君王也有祈求国泰民安之意。
也就是除了“君”之外,这里面也含有“亲”。
祭“亲”也就是祭拜先祖,这样由原始的祖先崇拜发展而来。
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了,“君”已不存在。
那么,可用“国师”。
但“师”也得要敬。
“国师”是什么人?这就因朝代不同,民族不同,其“师”也有变的。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阙里(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历代称为“国师”。
但也有区别,比如,汉高祖刘邦。
汉朝的创始人刘邦,却是一个楚国人(刘邦是楚国沛县人),其正宗民族是三苗后裔楚祖蛮人,也就是个苗族,所以他心中最崇拜的不是“华夏”那“白、青、黄、赤、黑”王帝之祠偶像,而是泰山顶上那“蚩尤老爷”(苗族祖先蚩尤是山东人),所以刘邦将原本在荒山野外的蚩尤庙迁到国都长安。
刘邦心目中的“国师”就是蚩尤。
在贵州黔东南地区,到处都是有“飞山庙”,这本来指的是杨氏先祖杨再思的庙,因此君建“十侗蛮”,并是“十侗蛮”之首,成为了此地好多民族的“先祖”。
但,当地人不是这样认为的,比如三穗巴冶、施秉的六合、偏桥等地苗族,只认其为“告尤”,也就是蚩尤。
最后是“位”,毋容置疑,也就是“牌位”。
香火神龛的“堂号”其实每户人家,它是有“堂号”的。
而且“堂号”因姓氏不同,其堂号也不同。
可我们的商家不这么想,只是你要,全是“万通”的。
现代“堂号”大多不知道,于是就出现“通用”之乱。
只要你到市场上走一下,就知道其乱到离谱的地步。
比如林氏,西河堂、九龙堂或十德堂等等。
其联应为“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之类,可它确写成“燕翼诒谋光分星岛,虎符秉节瑞集云山。
”这联其实是云氏的。
有点知识的人都是知道,这是不可以的用的。
“堂号”。
因渊源不同,姓氏也有异。
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家族已给自己的姓氏打上历史的印记,便命“堂号”。
堂号,它指的是某一姓氏中某一支某一房的称号。
在某姓某支成为望族后,由于不断地繁衍发展和迁徒,往往会分出许多的房支和派别,这些房支和派系为了彼此区别,就产生了各自的名号,这个名号就是报谓的“堂号”或曰“房号”。
所以才有吴氏为“延陵”,龙氏为“武陵”。
又如丁、卞、江、柯、卻、陶、庾、蔡为“濟陽堂”,卜、林、卓、宰、靳为“西河堂”,於、山、方、毛、元、平、向、利、邱、俞、陸、褚、廉、種氏为“河南堂”,孔氏为“東魯堂”,文、田、童、農为“隴西堂”,李氏“敦伦堂”、张氏“百忍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刘氏“百忍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刘氏“重德堂”、郑氏“务本堂”、周氏“忠信堂”、蔡氏“克慎堂”、许氏“居廉堂”等,都体现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在封建社会中,有一批文人学士,才气横溢,品格清高,深为世人所推重。
其后代族人也引以为荣。
如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品格高雅,酷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品格,以所居之处为“爱莲堂”。
其后人遂以此为堂号。
晋代陶渊明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辞官归里,赋“归去来辞”以明其志。
因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后人以“五柳堂”为堂号。
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李氏族人中遂有“青莲堂”堂号。
以祥瑞吉兆为堂号古代人对祥符瑞兆十分重视,常认为是上天预示吉祥的征兆,往往以之为本族堂号。
如宋代王礻右曾的手植三槐于庭院,言其子孙必有位居三公者(古代百官朝会,三公对槐树而立,故以三槐象征三公),其子王曰果然位列宰相,当政十余年,深为朝廷寄重。
其后人便以“三槐堂”为堂号,成为中国王姓中名人辈出的名门望族,与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并列为王氏三大支派。
以先世名人的厅堂别墅为堂号。
为表示对同姓先世名人的仰慕之情,各姓中以其厅堂,居处为堂号。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其后人便以“香山堂”为堂号。
再如唐代宰相裴度,以宦官当权,时事已不可为,乃自请罢相,在洛阳午格创建别墅,起浩凉亭暑馆,植花木万株,绿荫如盖,名为“绿野堂”。
裴氏一支遂有“绿野堂”之堂号。
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
在封建社会,一些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科第连绵,为世人称羡,遂以之为堂号。
如唐代泉州人林披,有子九人,俱官居刺史(俗称州牧),门庭显赫,世人敬仰,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为其堂号。
再如宋人临湘人徐伟事迹至孝,隐居教授于龙潭山中,有子八人,后皆知名,时称“徐氏八龙”,后人即以“八龙堂”为其堂号。
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
当然,有时也不一定非写为“堂”,有人也写“世第”,这大多是与文化或仕官有关,比如施秉龙塘村之邰姓,吴姓,紫荆关,他们都写作“平昌弟”、“延陵弟”和“彭城弟”等。
香火神龛的对联香坛上方大多写作“福禄祯祥”、“祖德流芳”等,这所有的香坛几乎一样。
而对联,则必须与堂号,也即家族文化密切相联,这就是“堂联”。
有些堂联内容多为反映对祖先的崇拜,承继祖风、光耀门庭等内容。
常见的有“世代源流远,孙支奕祀长”;“祖力永扶家道盛,宗光常照子孙贤”;“宝鼎呈祥香结彩,银台报喜烛生花”;“日照香炉生紫烟,夜点油灯结彩花”;“世德长绵垂花悬,家声永振绍琴堂”;“继世衣冠皆祖德,满庭兰桂是春光”;“祀祖礼神祈福禄,维纲绍纪统经纶”等。
各姓皆可通用。
但有的则不能通用。
比如赵氏:定天下致太平,除非汉祖唐宗,谁堪伯仲;说本来论当世,好似巨川大日,各自东西。
黄氏:江夏黄童,天下无双,公树勋庸垂汉史;琼南孙枝,海外生聚,世传孝友振家声。
许氏:萃子姓于一堂,缅先人祖有德宗有功,为烈为光,春露秋霜明祀典;衍云礽播诸代,愿吾辈孙也贤儿也肖,能文能武,鸳班鹭序集南洋。
我姓吴,我们吴氏则是:渤海延陵分两郡,系本同源,上溯三让传家,实二千余年来共称鼻祖;闽派琼支聚一堂,欢联异域,最喜四方观礼,在数万几里外大振家风。
如此等等,所以说,这对联也不是乱用的。
“天地君(國)親師位”的写法书写“天地國親師位”有讲究。
民间神龛中都置有“天地國親師位”牌子,她既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无形的精神信仰,也是有形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民间神龛上“天地君(国)親師位”写法有讲究。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认为,她的产生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发端于《国语》,西汉时已颇为流行。
东汉时,《太平经》中最早出现“天地君父師”的说法。
北宋初期,“天地君親師”的表达方式已经正式出现。
明朝后,她已在民间广为流行。
据记载,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親師”次序,并对其进行诠释。
从此,“天地君亲师”就风行为全国的祭祀对象。
民国时期“天地君亲师”又衍变出“天地國親師”和“天地圣親師”。
当今民间普遍采用“天地國親師”。
书写“天地國親師位”六个字是很有讲究的。
拼弃那些趋炎附势、牵强附会的说法;首先,只用繁体而不用简体,因为古时沒有简化字,习俗遗留下来只用繁体字。
其次,各个字有其特定的书法要求,即“天”大、“地”不分家、“國”无缺口、“親”不见目、“師”不带刀、“位”要正。
再次,不可草书,神龛位置厅堂上席,属庄重之处,书写定当正规,切不可了草书。
“天”,上横要短而轻,下边要书写粗实有力,突岀“大”字。
让人一眼看去,“天”字象“大”字,它缊含着“天大”之意。
“天”字排第一,一说是指天子皇权至上;另一说是指天理法度高于一切;说法不同,但都指向一个共同点,天代表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地”,它的书写要求是“土”“也”不分开,要连在一起,称之为“地不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