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衰老与相关基因的关系

合集下载

植物的衰老名词解释

植物的衰老名词解释

植物的衰老名词解释植物作为大自然的神奇创造,拥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和衰老机制。

在它们的生命旅程中,衰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其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因植物的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

本文旨在解释与植物衰老相关的一些名词,探究其含义及对植物生理和环境的影响。

1. 植物衰老植物衰老是指植物在其生命周期末期逐渐失去生长能力和生理功能的过程。

它是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态学上可观察到的变化的结果。

植物衰老可以通过多个因素来判断,如叶片的干燥、颜色的变化、果实的腐烂等。

2. 衰老素衰老素是一种由植物自身产生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体内激素的变化调控植物衰老过程。

衰老素在植物体内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进而导致植物的衰老。

衰老素还可以通过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水分)的变化而发生调控。

3. 衰老抑制剂衰老抑制剂是指一类可以延缓或减轻植物衰老过程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抑制衰老素的生成或改变植物体内的信号传递来发挥作用。

常见的衰老抑制剂包括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抗氧化物质、多肽等。

4. 细胞衰老细胞衰老是指植物细胞在其生命周期末期逐渐丧失活力和功能的过程。

细胞衰老与分裂次数和细胞内部因子的调控紧密相关。

细胞衰老的标志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退化、染色体损伤等。

5. 衰老相关基因衰老相关基因是参与植物衰老调节的基因。

这些基因编码了一系列调控因子,如转录因子、蛋白激酶等,可以通过影响细胞代谢、信号传递和调控生长素的合成来调控植物衰老。

衰老相关基因的研究对于理解和控制植物衰老具有重要意义。

6. 衰老生理学衰老生理学是研究植物衰老现象及其相关机制的学科。

它涉及到植物体内多个层面的生理和分子过程,如植物激素、细胞衰老、衰老抑制剂等。

通过衰老生理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衰老的原因和机制,并进一步开发控制植物衰老的方法。

7. 环境对衰老的影响环境因素对植物衰老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可以延缓植物的衰老过程,而逆境条件下的缺水、高温和营养不足则会加速植物衰老。

基因端粒长度和寿命的关系

基因端粒长度和寿命的关系

基因端粒长度和寿命的关系
基因端粒长度与寿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它们在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每次细胞分裂时,端粒都会缩短一小段,导致染色体逐渐变短。

当端粒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停止分裂并进入老化过程。

研究发现,个体的基因端粒长度可以影响其寿命。

较长的基因端粒通常与更好的健康状况和更长寿命相关联,而较短的端粒则与衰老和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这种关系可能涉及多个机制。

首先,长端粒可以提供更好的染色体保护,防止染色体末端的丧失和异常连接,从而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

其次,较长的端粒可以减少细胞分裂引起的端粒缩短速率,延缓细胞的老化过程。

此外,基因端粒还与细胞周期、DNA修复、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也与寿命有关。

基因端粒长度对寿命的影响是多因素的结果,不仅受遗传因素影响,还受到环境、生活方式和其他遗传变异的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较长的基因端粒长度通常与更好的健康状况和更长的寿命相关,而较短的端粒则与衰老和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衰老和细胞老化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衰老和细胞老化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衰老和细胞老化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生命特性等方面的科学领域。

细胞衰老和细胞老化是细胞生物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与生物体的衰老过程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细胞衰老的定义、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细胞老化的类型和生理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细胞衰老的定义和机制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内部生物化学过程逐渐失去正常功能和生命活力的过程,导致细胞机能下降和死亡。

细胞衰老是生物体衰老的基础和核心问题之一。

细胞衰老的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主要包括损伤积累理论、基因表达调控失衡理论以及端粒理论等。

损伤积累理论认为细胞衰老是因为细胞内部发生的多种损伤积累而导致的。

这些损伤可以来自DNA损伤、蛋白质异常积累、线粒体功能损害等。

当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细胞会进入衰老状态。

基因表达调控失衡理论认为细胞衰老是由于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调控失衡导致的。

在细胞衰老过程中,某些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而其他基因的表达过程则出现紊乱。

这一失衡会影响细胞内部的正常功能,导致衰老。

端粒理论认为细胞衰老与端粒长度的缩短有关。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结构,随着细胞的分裂,端粒长度会逐渐缩短。

当端粒长度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就会进入衰老状态。

端粒长度的缩短可以通过端粒酶的活性调控。

二、细胞衰老的影响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对细胞衰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会导致细胞衰老的加速。

2. 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生活中的不健康习惯(如烟草、酗酒等)、高强度的紫外线辐射、污染物和化学物质等都可加速细胞衰老的发生。

3. 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氧自由基和氧氮化物生成过多,导致氧化物质积累。

这会引起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加速细胞衰老。

4. 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异常:慢性炎症状态和免疫系统异常都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加速细胞衰老。

三、细胞老化的类型和生理意义细胞老化是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失去功能和生命活力的过程,有两种主要类型:增殖细胞的老化和非增殖细胞的老化。

自由基与衰老的关系

自由基与衰老的关系

自由基与衰老的关系【一文了解】自由基为什么会引起机体衰老?氢分子为什么具有抗衰作用?长期以来,各国科学家对人为什么会衰老进行了大量研究。

一些科学家认为自由基是引起衰老的主要原因,自由基导致的炎症和氧化损伤是组织细胞衰老的关键。

英国Harman教授于1956年率先提出自由基与机体衰老和获病有关,证明用自由基清除剂减少体内自由基可延长寿命。

由于自由基学说能比较清楚地解释机体衰老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症状如老年斑、皱纹、免疫力下降及老年痴呆等,因此倍受关注,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自由基为什么会引起机体衰老?其主要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1)自由基能促使体内脂褐素积蓄和生命大分子的文联聚合自由基作用于脂质产生过氧化反应,氧化产物引起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交联聚合而使生命分子遭到破坏。

脂质过氧化可促成脂褐素产生,细胞和组织中不断堆积的脂褐素对人体产生衰老作用。

例如,堆积在皮肤细胞的脂褐素成为老年斑;堆积在脑细胞中的脂褐素会引起记忆力减退或智力障碍,甚至出现老年痴呆症。

脂质的过氧化还可导致眼球晶状体出现视网膜病变,出现老年性视力障碍(如眼花、白内障等)。

自由基引发的胶原蛋白交联聚合,会使胶原蛋白溶解性下降、弹性降低及水合能力减退,导致老年皮肤失去张力而皱纹增多,以及老年骨质再生能力减弱等。

(2)自由基子致器官细胞的破坏与减少人体器官是由组织细胞组成的,细胞的破环与减少是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这个过程与自由基密切相关。

因为细胞膜和细胞器生物膜上的不饱和脂防酸极易受自由基的侵袭发生过氧化反应,自由基通过对脂质的侵袭加速了细胞的减少,加快衰老进程。

例如,大脑神经元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引起老年人感觉与记忆力下降、动作迟钝及智力障碍。

自由基也可作用于基因,改变遗传信息的传递,导致蛋自质与的合成错误以及海活性的降低。

这些因素的长期积累,造成了器官细胞破坏与减少,器官老化和功能减退。

(3)由基序低机体完成功能免疫系统容易受自由基的影响。

知识总结:细胞衰老

知识总结:细胞衰老

细胞衰老衰老(aging,senescence,senility)又称老化,通常指生物发育成熟后,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加,机能减退,内环境稳定性下降,结构中心组分退行性变化,趋向死亡的不可逆的现象。

衰老和死亡是生命的基本现象,衰老过程发生在生物界的整体水平、种群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等不同的层次。

生命要不断的更新,种族要不断的繁衍。

而这种过程就是在生与死的矛盾中进行的。

至少从细胞水平来看,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一、人体细胞的动态分类人体的自然寿命约120岁,而组成人体组织的细胞寿命有显著差异,根据细胞的增殖能力,分化程度,生存时间,可将人体的组织细胞分为4类:1更新组织:执行某种功能的特化细胞,经过一定时间后衰老死亡,由新细胞分化成熟补充,如上皮细胞、血细胞,构成更新组织的细胞可分为3类:①干细胞,能进行增殖又能进入分化过程。

②过渡细胞,来自干细胞,是能伴随细胞分裂趋向成熟的中间细胞,③成熟细胞,不再分裂,经过一段时间后衰老和死亡。

2稳定组织细胞,是分化程度较高的组织细胞,功能专一,正常情况下没有明显的衰老现象,细胞分裂少见,但在某些细胞受到破坏丧失时,其余细胞也能进行分裂,以补充失去的细胞,如肝、肾细胞。

3恒久组织细胞,属高度分化的细胞,个体一生中没有细胞更替,破坏或丧失后不能由这类细胞分裂来补充。

如神经细胞,骨骼细胞和心肌细胞。

4可耗尽组织细胞,如人类的卵巢实质细胞,在一生中逐渐消耗,而不能得到补充,最后消耗殆尽。

二、细胞衰老的特征(一)形态变化衰老细胞的形态变化主要表现在细胞皱缩,膜通透性、脆性增加,核膜内折,细胞器数量特别是线粒体数量减少,胞内出现脂褐素等异常物质沉积,最终出现细胞凋亡或坏死。

总体来说老化细胞的各种结构呈退行性变化(下表)。

衰老细胞的形态变化(二)分子水平的变化衰老细胞会出现脂类、蛋白质和DNA等细胞成分损伤,细胞代谢能力降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DNA:复制与转录受到抑制,但也有个别基因会异常激活,端粒DNA丢失,线粒体DNA特异性缺失,DNA氧化、断裂、缺失和交联,甲基化程度降低。

细胞衰老与凋亡12

细胞衰老与凋亡12

Bcl-2家族、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Bcl-2是一种原癌基因,是ced-9在哺乳类中的同源物,能抑制细胞凋亡;与线粒体及内质网膜相结合;Bcl-2蛋白的羧基末端有一穿膜的结构域;Bcl-2家族成员的基因中,常常含有三个保守的Bcl-2同源区,即BH1,BH2和BH3,这三个区域是调节凋亡所必需的结构。 ◆Bcl-2、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一、细胞衰老的特征
(一)形态变化
二、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
(一)差错学派
差错学派认为细胞衰老是各种细胞成分在受到内外环境的损伤作用后,因缺乏完善的修复,使“差错”积累,导致细胞衰老。
代谢废物积累学说:脂褐质的积累 大分子交联学说:DNA交联和胶原交联 自由基学说 体细胞突变学说:突变积累和功能基因的丧失 DNA损伤修复学说
遗传论学派
3、衰老基因学说 子女的寿命与双亲的寿命有关; 各种动物都有相当恒定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 成人早衰症:平均39岁时出现衰老,47岁生命结束; 婴幼儿早衰症:1岁时出现明显的衰老,12~18岁生命结束, 早衰症患者体内解旋酶发生突变 。 Caenrhabditis elegans的平均寿命仅3.5天,该虫age-1 单基因突变,可提高平均寿命65%,提高最大寿命110%。
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都参于对细胞凋亡的凋控。其中研究较多的有bcl-2 c-myc、p53、Ice、Fas/APO-1等。 1、myc c-myc对增殖和凋亡的调节是一样的。当生长因子存在,bcl-2基因表达时,促进细胞增殖,反之细胞凋亡。
(一)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2、bcl-2 细胞凋亡抑制基因,名称来源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 bcl-2 能够编码 bcl-2α(26KD)和 bcl-2β(22KD)两种蛋白质,是膜的整合蛋白,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外膜、核膜及部分内质网中。 bcl-2的功能相当于线虫中的ced9。

细胞衰老细胞核的变化

细胞衰老细胞核的变化

细胞衰老细胞核的变化摘要:细胞衰老是每个有机体都必须面对的一种自然过程,它伴随着细胞核发生明显的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细胞衰老与细胞核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研究相关的机制以及促进细胞衰老的因素。

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细胞衰老反应,首先对细胞衰老的形成进行了总结,然后指出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衰老过程的结果。

本文还着眼于临床上表现出某种形式的细胞衰老的疾病,例如老年痴呆症。

最后,本文考虑了可以阻止或延缓细胞衰老的策略,以及可能影响细胞衰老过程的基因。

细胞衰老是每个有机体都必须面对的一种自然过程,细胞衰老通常是指细胞功能逐渐丧失的现象。

细胞衰老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就是细胞核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在衰老的细胞中可以清晰的观察到。

细胞核的变化不仅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而且还包括细胞核颗粒物的改变。

本文旨在探讨细胞衰老与细胞核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研究相关的机制以及促进细胞衰老的因素。

细胞衰老可以分为两类:可逆性细胞衰老和不可逆性细胞衰老。

可逆性细胞衰老是指细胞活力减弱,但仍能够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重新恢复活力的状态。

而不可逆性细胞衰老指的是细胞进入终末分化的最后一步,细胞的活力被彻底消除,不可恢复。

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细胞衰老反应,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细胞核是细胞衰老过程中变化最为明显的部分。

而且,细胞核变化也是细胞衰老的过程中重要的反馈机制。

首先,本文总结了细胞衰老的形成过程。

通常,在细胞活动时,细胞核中的蛋白质会被不断的积累,而其他的细胞组分如染色质会被损坏,最终导致细胞衰老。

另外,细胞衰老过程也受到细胞内的活性氧和一氧化氮的影响,这些化学物质会破坏细胞核中的基因物质,同时也会损害细胞活性。

分子水平上,细胞衰老也与被称为细胞凋亡的过程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细胞核内的核小体会发生改变,细胞会彻底死亡。

接下来,本文指出,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衰老的结果。

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核会产生多种变化,其中包括染色体变短和聚集、染色质膨胀和凝固以及遗传物质复制出错等。

细胞衰老通路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细胞衰老通路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细胞衰老通路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功能逐渐降低或失去活性的过程,是生物体老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细胞衰老相关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了解细胞衰老通路及其调控机制对于理解老龄化过程,预防和治疗与老龄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衰老过程中,存在多个重要的通路参与调控。

其中,Telomere 缩短和细胞表冠状磷酸酶p53通路是两个主要的研究领域。

Telomere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它在每次细胞分裂过程中会缩短,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Telomere会逐渐变短。

当Telomere缩短至一定长度时,会触发细胞周期停滞,防止有损基因组的细胞继续分裂。

而p53通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胞衰老调控机制,它可以被DNA损伤等因素激活,促使受损细胞进入修复状态或诱导细胞凋亡。

细胞衰老通路的研究对于认识老化过程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细胞衰老通路,我们可以揭示老化与疾病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探索延缓衰老和改善老龄相关疾病的方法与途径。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会更加聚焦于相关通路的精细调控机制,寻找更多可能的干预手段。

通过发掘新的靶点和药物,我们可以寻找到更有效的干预策略,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细胞衰老通路研究将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新的突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介绍细胞衰老通路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提到细胞衰老在人体衰老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引出本文要探讨的两个主要通路。

2. 正文:首先给出对细胞衰老的明确定义,并解释其在细胞功能衰退和疾病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然后详细介绍两个主要的细胞衰老通路:细胞周期停滞(cellular senescence)和端粒损伤(telomere dysfunction)。

- 细胞周期停滞:说明什么是细胞周期停滞,它是如何影响细胞功能和寿命的。

可以提及特定的分子机制和调控因子,以及与疾病关联的细胞周期停滞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衰老与相关基因的关系
摘要】衰老是细胞的重要生命现象之一,主要受遗传与环境两个反面的影响,
对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研究,可了解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可揭示细胞衰老相关
基因间相互作用及在衰老过程中的调节、损伤、应激、修复等内在联系,为老年病,细胞癌变、器官移植等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关键词】细胞损伤促衰老因子自由基
近年来,国内外对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研究非常活跃。

研究多以线虫、酵母、果蝇、小鼠为模型。

目前已发现有数十种促衰老因子(DAF)与之有关,改变某
些基因的活性可使寿命延长或促进衰老发生,本文综述了衰老相关基因的分布、
定位、分子生物学表达调控及临床应用。

1969年Haffman报道了一种存在于人类红细胞基质提取物夜相中的物质,它
能控制抗体包被的绵羊红细胞的补体介导的溶血;Nichoson-weller[1]等通过丁醇提取,采用连续色谱法,从豚鼠和人类红细胞基质中纯化一种固有的膜糖蛋白,在
纯化过程中监测到它能加速C3转化酶的衰老,从而命名为DAF。

1、DAF的分布与定位
DAF广泛分布于外周血细胞[2],包括红细胞、粒细胞、T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骨髓单核细胞和红细胞系统的祖细胞上。

在动物模型证实可存在于心脏的脉
管系统,肾脏、肝脏的各种器官中,表达在正常人的结肠、直肠粘膜及膀胱、子宫、胸膜等上皮细胞的表面,但自然杀伤细胞(NK)上没有DAF,不同细胞中
DA F个数也不相同。

衰老基因可分布于多条染色体,如Newbold[3]将3号染色体
上的衰老基因定位于3p2111~21113,可抑制端粒酶活性,Uejima[4]等将2号染色
体上的衰老基因定位于2q37,不影响端粒酶活性,这也表明衰老存在多种调控途径。

2、细胞衰老的机理
细胞衰老的研究有多种学说,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学者Harman首先提出的自由基学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衰老学说之一。

目前影响力较大的是氧化-损伤学说[5],即代谢产生的氧化产物导致分子损伤,由于氧化产物不断积累,最终细胞衰老和死亡,自由基的种类繁多,其中以活性氧簇自由基(ROS)最为重要。

自由基
在机体内有很强的氧化能力,且易产生连锁反应,与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结合,形成脂质自由基,使生物膜类脂结构破坏,被DAF上调的基因编码使机体免
受损伤或修复受损的酶[6],DAF也调节与抗微生物反应有关的基因,蛋白消化酶基因、代谢基因和许多未知功能的基因,所以有许多生化机制也参与衰老过程。


由基还可直接或间接氧化蛋白质,可以使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量下降,而蛋白质合
成减少是老年性记忆力减退、智力障碍以及肌肉萎缩等表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年龄的增长,人体内自由基水平呈增长趋势,同时自由基清除机制却呈退
化趋势,结果造成体内自由基大量积聚。

尤其是自由基可与DNA、RNA反应,引
起主键断裂、碱基降解、氢键破坏、发生基因突变、细胞老化,引发了机体多种
生理功能的障碍,促进了多种老年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脑神
经细胞变性、糖尿病以及肿瘤等)的发生、发展,导致机体衰老疾病的发
生。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聚合酶(PARP)是DNA损失所致细胞早期应激反应分子,当细胞DNA受损,它可识别、结合损伤DNA[2],这是通过N端锌指进行,激活
C端聚ADP糖基化活性,蛋白质糖基化后感受与传递DNA受损的信息,在细胞修
复与凋亡中显示重要调控作用,细胞凋亡时调控自然衰老的细胞进入衰老[2]。


坦君等发现人类细胞衰老过程中,9号染色体短臂的p16基因与染色体端区的长
度是细胞衰老遗传控制程序中的重要环节,可影响细胞寿命和端粒长度,抑制
p16的表达,细胞寿命延长,端粒长度缩短减慢;增加p16表达,细胞寿命缩短,端粒长度缩短加快。

将P16cDNA重组载体导入人正常成纤维细胞,可引起生长减慢,非醇糖基化加剧,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显现,端粒缩短等衰老现象。

导入反义重组体,可使细胞延年益寿,延缓衰老。

现在有一种比较认可的看法是:P53通路介导的是端粒功能异常、DNA损伤
引起的衰老过程;P16/PRb通路并不影响端粒酶,介导的是致癌基因的表达、染
色质断裂、多种因素引起的衰老过程[7]。

任意一条通路的异常均可致细胞的癌变。

但值得注意是肿瘤细胞与长寿人群细胞中都具有较高的PAPR及端粒酶,从而逃
避细胞衰老调控机制,因此在抗衰老药物与抗肿瘤研究中,抗衰老的同时诱导细
胞衰老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途径。

3、细胞衰老与临床
衰老机理在低等动物的研究中取得丰硕的成果,与衰老相关的基因克隆和功
能研究已获得有力证据,如线虫的age基因家族、酵母DNA损伤修复系统和细胞
周期调控,过氧化酶系与物种衰老,寿命有密切关系[7]。

DAF在结肠癌、直肠癌患者粪便中含量显著高于肠道腺瘤和胃肠疾病。

一旦
结肠癌、直肠癌被切除后,患者粪便中DAF含量明显减少。

结肠癌、直肠癌患者
病灶<2cm、病人粪便潜血阴性时,患者DAF在粪便中的含量明显增加,因此,DAF定性、定量分析,对结肠癌、直肠癌有早期诊断价值,可以与其它腺癌鉴别。

在器官移植方面,有报道以转基因猪为研究对象,将人血中DAF从肺灌注入
转基因猪猪肺,由于DAF是补体活化调节蛋白之一,表达人补体调节蛋白[7],如CD55即补体衰败加速因子,可防止细胞裂解,延长移植植物存活时间,但器官移植受体更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CPK和LDH1是心肌损伤评价的主要指标,在动物实验中做了人血灌注入转基因猪猪肺模型,以心搏指数、冠脉流量的动静氧消耗量,辅以CPK和LDH1,取
心肌组织做了组织学超微结构的研究,在转基因猪模型中人类DAF成功抑制了补
体介导的内皮细胞活化,同时心肌受损最少,电镜下仅见单个坏死线粒体空泡形
成伴脊髓破裂,这样避免了来自类或其它动物(狒狒)补体的损伤[8]。

此外,研究资料表明:中药刺五加能增加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减轻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各种有害刺激因素(例寒冷、灼热、失重、过度运动创伤、强迫不动、离心等)对机体的伤害。

动物实验表明:刺五加提取物有较强的抗冻死作用,使大鼠因低温冷冻引起的死亡率明显降低,较大幅度提高大鼠对低压缺氧的应激
能力,并明显抑制大鼠血清蛋白性关节炎的形成,从而调节由于物理、化学、或
生物有害刺激因素所引起的红细胞、白细胞增加或减少,刺五加可使其恢复正常。

临床资料证明,刺五加提取物能降低人体由冷冻和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下降而
引起的发病率;能增加毛细胞血管在低氧、低气压下的防御能力;能增强机体的
抗放射能力(如长期照总剂量1600-1700γ时)可使血象改善,若与抗生素合用,被照射60d,总量3000r的大白鼠的寿命可较对照组延长三倍,可使被放射物质
侵害的红细胞膜受到保护,刺五加作为放射损害的预防药和治疗药是公认的
[9] 。

4、结束语
抗衰老的研究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过,当今已从分子水平揭示这一生命现象,
人体衰老过程是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各因素间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综合性结果,其诱因及作用机理也是多重性的。

到目前为止,有关衰
老的机理的理论提出了很多,有一定的实验基础,但仅从一个角度来衰老探究这
一生命现象,使其存在局限性,还没有哪个理论可以较为全面地解释衰老的全过程。

所以,衰老是多因素、多机理的结局。

要求我们整体看待和分析之,切忌企
图以某一个角度、某一实验结果来解释大范围的衰老现象,故抗衰老研究为人类
医学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 Simmons DL, Tan S, Tenen DG, Nichoson-Weller A, Seed B. Monocyte antigen CD14 is a phospholipid anchored membrane protein. Blood 1989;73:284-299.
[2] 罗瑛,杨杉,袁建刚,等.DNA损伤监测及修复相关酶与细胞衰老[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
学进展,2001,28(1):37-39.
[3] Newbold R F. Genetic control of telomerase and replicative senescence in human and rodent cells. Ciba Found Symp, 1997,211 : 177~197.
[4] Uejima H, Shinohara T, Nakayama Y, et al. Mapping a novel cellular senescence gene to human chromosome 2q37 by irradiation microcell-mediated chromosome transfer. Mol Carcinog , 1998 ,
22(1) : 34~45.
[5] 陈瑾歆.自由基与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19:208.
[6] 迈万好.核因子Y在细胞衰老中的作用[J].生命的化学,2001,21(1)66-67.
[7] 童坦君, 张宗玉. “衰老基因”和“长寿基因”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7 , 16 (1) :
58~60.
[8] 陈秋,钱凯光.异种器官移植,前景如何?[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2004,35
(1):56.
[9] 杨吉成.刺五加提取物几项药理作用研究[J].中医药信息,1996,11,34-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