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腰丛阻滞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课件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课件

04
定位腰丛神经:根据超声图像,确定腰丛神经的位置
05
穿刺针放置: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放置在腰丛神经附近
06
注射药物:在超声引导下,将药物注射到腰丛神经周围
07
观察效果: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调整穿刺针位置和注射药物量
08
结束操作:确认患者疼痛缓解后,拔出穿刺针,结束操作
穿刺针引导下穿刺
确定穿刺点:根据超声图像确定穿刺点
演讲人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课件
01.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概述
02.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操作步骤
03.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04.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
目录
1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概述
腰丛神经阻滞原理
A
腰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局部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的麻醉方法。
B
01
减少辐射暴露:无需使用X射线,减少对患者和医生的辐射暴露
02
提高安全性:实时引导穿刺,降低神经损伤风险
03
操作简便:无需依赖经验丰富的医生,降低操作难度
04
课件内容及目标
介绍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讲解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演示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实际操作过程
04
安全性高: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临床应用
01
术后镇痛:用于术后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02
慢性疼痛治疗: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如神经痛、癌痛等
03
麻醉:用于麻醉,减少全麻药物的使用
04
康复治疗:用于康复治疗,加速康复过程,提高生活质量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
01
改善血液循环: 增加局部血流 量,促进组织 修复
03
02
肌肉松弛: 缓解肌肉紧 张,改善肌 肉痉挛
04
辅助诊断:帮 助医生定位病 变部位,提高 诊断准确性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优点
实时可视化:超声引导 下,可以实时观察神经 的位置和走向,提高阻 滞的准确性。
01
提高成功率:超声引导 下,可以提高阻滞的成 功率,减少重复操作的 次数。
03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减少损伤:超声引导下, 可以避免对周围组织的 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 生率。
实时调整:超声引导下, 可以根据实时情况调整 阻滞方案,提高阻滞效 果。
手术镇痛
手术镇痛: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减 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
术后镇痛: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可以减轻术 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慢性疼痛: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可以用于治 疗慢性疼痛,如腰背痛、关节痛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饮食、睡眠等,以
促进伤口愈合
避免剧烈运动,以 免影响伤口愈合
术后镇痛:如关节 置换术、腹腔镜手
术等
慢性疼痛:如腰背 痛、关节痛等
癌性疼痛:如骨转 移癌、晚期癌症等
操作技巧
超声探头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确保图 像清晰
穿刺点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损伤神 经和血管
穿刺角度和深度:控制穿刺角度和深度,确保穿 刺准确
注射药物的剂量和速度:控制注射药物的剂量和 速度,避免药物过量或过快导致不良反应
演讲人
超声引导技术
超声成像原理:利用超声波反 01 射成像,实时显示组织结构
超声引导定位:通过超声图像 02 引导,精确定位目标神经

操作演示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和腰神经根阻滞

操作演示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和腰神经根阻滞

操作演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和腰神经根阻滞1.椎体定位方法传统的定位方法,摸到髂棘所对的间隙为L3-L4,而有很多文献已经证实这个方法并不准确。

有两种方法定位:1)探头置于髂骨上方,可以看见髂骨,骶骨头端所见第一个横突即为L5横突,依次向头端计数。

2)探头置于胸段中线旁见横突,继续向体侧移动,仍可见声影,表示为肋骨,所以仍处于胸段脊椎水平;探头向下移动至体侧没有接续的声影(肋骨),可判断为L1节段。

2.长轴三叉戟腰丛阻滞探v头平行于下肢长轴置于横突界面,可见横突间隙由浅到深依次为:横突间肌及横突间韧带、后方腰大肌、腰丛神经、腰大肌界线。

将局麻药注入腰大肌间隙中。

3.短轴切面腰丛阻滞探头横向置于L3横突,可见棘间韧带、横突及关节突,此时腰大肌间隙被横突阻挡,探头向远端移动,原横突的位置可见横突间肌及横突间韧带,此部位与腰大肌后缘间的位置即为腰丛神经。

4.关节突切面探头从横突切面向中线移动,可见椎体见间隙变窄,出现关节突切面。

在关节突之间的位置即为腰神经根从椎间孔发出的位置。

5.三叶草腰丛阻滞探头横向置于髂棘近端,腋中线,可见L3横突,靠近前面的位置可见椎体,椎体前缘为腰大肌,浅面可见腰方肌,靠近后方的位置为竖脊肌,腰丛即位于横突前方、腰大肌后缘的位置。

6.旁正中横突间隙腰丛阻滞探头由刚才三叶草的位置略向后方倾斜,同样先找到横突位置,仍可见椎体旁的腰大肌、浅面的腰方肌以及后方的竖脊肌,探头移动至横突间位置,原横突的位置前方,也就是腰大肌后缘与腰方肌之间,即为腰丛神经。

7.骶骨上入路骶骨上入路定位在L5横突与骶骨翼间,探头置于此处,可见一侧的髂骨影及L5横突,探头向中线移动,可见骶骨翼、L5横突以及两者间较窄的间隙,深面出现的高亮回声为腰骶韧带,深面为腰大肌界线,将局麻药注射于两者之间,可阻滞到腰大肌后间隙和腰大肌旁间隙。

8.长轴入路骶丛阻滞探头置于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的连线,可见外侧的髂骨,浅面的臀大肌,深面的臀中肌,可见臀上动脉走行其中,臀上神经与之伴行,可在此行臀上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及竖脊肌阻滞分别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及竖脊肌阻滞分别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及竖脊肌阻滞分别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及竖脊肌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方法择期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组:不做神经阻滞的常规静脉镇痛组为R组,QLB组侧卧位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ESPB组侧卧位下行双侧竖脊肌阻滞, QLB组和ESPB组双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3组产妇各30例。

记录术后4h、8h、12h、24h的静息和运动状态疼痛数字评分(NRS);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镇痛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与R 组相比较, QLB组和ESPB组术后24 h总舒芬太尼累积使用量和使用镇痛泵的有效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

与QLB组比较,ESPB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累积使用量增多(P<0.05)。

与R组相比,QLB组与ESPB组各时间点的静息NRS 评分减小(P<0.01),与QLB组相比,ESPB组在8h和12h时间点的静息NRS 评分增大(P<0.05)。

与R组相比,QLB组与ESPB组在4h、8h及24h时间点的运动痛NRS 评分减小(P<0.001) ,与R组相比,QLB组在T3时间点的运动痛NRS 评分较小(P<0.05)。

结论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和竖脊肌阻滞均可产生术后镇痛效果,而前者的镇痛效果较好。

关键词:腰方肌阻滞;竖脊肌阻滞;超声引导;手术后;剖宫产术剖宫产术后随着麻醉药完全代谢,疼痛感的加剧影响产妇的早期活动,从而使各项机能康复速度变慢,所以术后良好的镇痛非常必要,尽早下床防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 对于产妇的生理及心理康复以及乳汁分泌均有促进作用[1]。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课件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课件
• 禁忌症:不合作,局部或全身感染,有凝血倾向, 局麻药过敏
PPT学习交流
4
颈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 解剖:
• 8根,C1-C7神经从椎 体上方穿出,C8神经从 C7椎体下方穿出
• 神经从椎间孔穿出分前 后支,前支向前下走行, 在横突前后结节之间的 脊神经沟走行。C1-C4 颈丛,C5-T1臂丛。
PPT学习交流
5
颈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 平/侧卧位,头偏对侧
• 高频探头(6-13MHZ)
• 胸锁乳突肌旁
• 前后结节(双峰状)之 间的低回声区
PPT学习交流
6
颈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PPT学习交流
7
颈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颈4神经根
颈5神经根
PPT学习交流
8
颈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颈6神经根
颈7神经根
PPT学习交流
和腰大肌 p 硬膜 p 硬膜外血管 (可见波动,尤其在年
轻人) p 腹膜
L4
L5
S1
PPT学习交流
21
腰椎小关节及内侧支阻滞
• 解剖:
• 由相邻两个椎体的上下 关节面构成。
• 超声引导下的腰脊神经 的后内侧支的目标靶点 L1-L4为上关节突和横 突根部交界处。L5为上 关节突和骶骨翼交界。
PPT学习交流
胸椎旁神经阻滞
PPT学习交流
18
胸椎旁神经阻滞
PPT学习交流
19
胸椎旁神经阻滞
PPT学习交流
20
超声用于腰椎旁神经阻滞
p 椎旁扫描椎体,可精确 定位椎体水平,不是根 据髂嵴连线估测
p 超声扫描可看到的结构
p 骨性结构 – 脊突、椎板、关节突 、横突、椎体后缘

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

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
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腰椎解剖脊神经解剖Fra bibliotek脊 柱 解 剖
计数脊柱节段
➢ 可以清晰显示骶骨和椎板间隙。 ➢ 这是一种更精确的确定脊柱节段的方法,而不是依赖于髂嵴估计L3-4间隙所在水平。 ➢ 骶骨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连续的高回声线和下方的骨声影;
腰丛
腰丛由L1-L4前支和T12、L5前支的一部分 组成 ( 50%的人群腰丛包含T12前支的一部分和/ 或L5前支的一部分 )
腰丛
腹壁后外侧解剖
1.腰大肌 2.腰方肌 3.多裂肌 4.最长肌 5.髂肋肌 6.背阔肌 7.腹外斜肌 8.腹内斜肌 9.腹横肌
腹壁解剖
“三叶草”法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
“三叶草”法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
“三叶草”法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
侧 方 进 针
腰丛神经阻滞——横突间隙旁正中短轴扫描(PMTS-ITS) “驼峰航线”
上部三支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 经 及生殖股神经;
下部三支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 及 闭孔神经;
支配大腿前外内侧和外生殖 器。 通常腰丛位于腰大肌后1/3处, 腰椎横突的前

腰丛
髂腹下神经(T12-L1) 髂腹股沟神经(L1) 生殖股神经(L1,L2) 闭孔神经(L2-L4) 股神经(L2-L4) 股外侧皮神经(L2,L3)
TP
TP
PsMM
➢ 探头向外移动,相邻横突及其声影形成三叉戟样图像。 ➢ 腰大机在相邻横突间隙可见。
“三叉戟”法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
“三阶梯”法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
棘突横突横断面扫描
棘突间隙横断面扫描
“三叉戟”法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技术简介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新型的神经阻滞技术,其通过超声引导下将局部麻醉药物精确注入到腰丛、坐骨神经等位置,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镇痛效果。

相比传统的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具有定位精准、安全可靠、镇痛效果好等优点,尤其适合于高龄患者手术麻醉。

应用效果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定位精准。

研究发现,在进行神经阻滞前,超声引导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腰丛、坐骨神经的位置,使注射局部麻醉药物的精确度大大提高,降低了神经和血管的损伤风险。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安全可靠。

在这项研究中,没有出现严重的神经损伤或者局部麻醉药物过量的情况,说明这种神经阻滞技术在高龄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好。

研究发现,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提供手术镇痛效果,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到较少的疼痛,提高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它不仅具有定位精准、安全可靠、镇痛效果好的优点,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手术风险。

我们强烈推荐在高龄患者的髋部手术中广泛应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技术,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技术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其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

01
02
03
04
神经损伤
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注射针误 入神经或刺伤神经,可能导致
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
药物过敏
部分患者可能对局部麻醉药或 其它药物出现过敏反应,严重
时可能导致休克或死亡。
注射部位疼痛
注射过程中或注射后,可能会 出现注射部位疼痛、酸胀等不
适感。
感染
如果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 格,或注射部位已有感染灶存 在,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对于一些解剖结构异常或复杂病例,超声 引导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操作,提 高手术效果。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进一步优化技术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超声引导 椎旁神经阻滞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加强培训和教育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是一项新技术,需要加强医生和相 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果和安全性
效果评估
1 2 3
镇痛效果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能够准确地将药物注射到 目标神经周围,迅速发挥镇痛作用,减轻患者疼 痛。
操作简便
通过超声实时监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神经和周 围结构,使得操作简便、快速,减少操作时间和 难度。
安全性高
由于超声引导下操作可视化,可以避免盲目穿刺 可能带来的损伤和并发症,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规范,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准确位置
医生应熟练掌握超声技术和解剖 知识,确保椎旁神经阻滞的准确 位置,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监测生命体征
在椎旁神经阻滞过程中,应密切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呼 吸、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以便及
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04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的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成人的腰丛神经深在腰大肌内,虽然通常在超声下并不可见, 但是其位置多位处肌肉的后1/3处。
• 超声引导下的腰丛神经阻滞的目的在于,在影像下识别横 突和腰大肌以及两者至皮肤表面的距离,这样可以让操作者 在进针前判断腰丛神经的深度。
• 从中央(棘突)向侧方(横突)进行系统的解剖学观察。 • 在椎旁位置进行椎旁纵向扫描,以确定数个(2-3)腰椎横突。
超声扫描
ESM = 竖脊肌 PsMM = 腰大肌 TP = 横突
超声扫描
将探头转至横轴位以获取腰大肌的横向影像 将2-5 MHz凸阵探头放置在右侧脊柱旁区域,以获取腰大肌间隔的横向影像
超声扫描
L2-3间隙椎旁横向扫描
ESM = 竖脊肌 PsMM = 腰大肌 QLM = 腰方肌
VB = 椎体
神经定位
进针方法
阻滞前,在2个横突之间进行横向扫描显示棘突(SP)的骨性阴影, 椎板 (L) ,腰大肌和腹膜。
进针方法
▪ 取12-15 cm 22 G绝缘阻滞针,与探头同一平面内
垂直皮肤进针。
▪ 由于进针深度的关系,在实时超声下可观察到阻
滞针和组织的运动情况
▪ 目标为将针尖置入腰大肌后1/3处。通常需要神经
先进行解剖学观察,以评估进针点到腰大肌后1/3 的深度
识别腰大肌深部的腹膜下的肠管。注意皮肤到腹 膜的距离。这有助于确定避免误入腹膜的最大安 全进针深度
进针方法
在椎旁间隙进行阻滞前纵向扫描,以便判断皮肤到横突(TP)的距离 (间距 A ~4.5 cm),及腰大肌的宽度(间距B ~ 3 cm) 。 PSM = 脊旁肌
刺激仪引发股四头肌收缩来鉴别腰丛
平面内操作方法
进针方法
阻滞针(箭头)由外向内置入至腰大肌。可由神经刺激引发运动反应(股四头肌收缩)。
进针方法
在腰大肌间隔内观察局麻药的扩散(箭头)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
腰丛神经阻滞
腰丛是由L1,L2,L3神经的前股和大部分的 L4神经组成。而L1神经根常接受T12 的一 条分支。通常腰丛位于腰大肌后三分之一 处,腰椎横突的前方。
腰丛发出若干条分支,包 括:
1、髂腹下神经(IHN,L1) 2、髂腹股沟神经(IIN, L1) 3、生殖股神经(GFN, L1-2) 4、股神经(FN,L2-4) 5、股外侧皮神经(LFCN, L3-4) 6、闭孔神经(ON,L2-4)
注意横突的深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神经定位
• 识别横突浅部(后方)的椎旁肌肉 (PSM, 如 竖脊肌和腰方肌)。
• 同时识别深及横突的腰大肌。 • 向内侧移动探头以鉴别关节面。 • 然后向侧方移动探头以估计横突的长度。
在往外侧方向扫描横突时,骨性阴影会消 失
神经定位
连续的高回声线为关节面(F),下方为低 回声骨性阴影。 PSM = 椎旁肌
可见横突(TP)的骨性阴影和横突之间的 腰大肌(PsMM) ESM = 竖脊肌
神经定位
纵向扫描后,在待阻滞水平的横突之间,将探头转至横轴位。 此视图下,横突的骨性阴影并不可见。
L/F = 椎板/关节面
PsMM = 腰大肌
SP = 棘突
VB = 锥体
进针方法
在欲行腰大肌间沟阻滞的腰椎水平(L2-4),放置一 2-5 MHz的凸阵探头。其横轴位视图可显示腰大 肌,而横突不可见。
通常在超声下可见的 结构包括: 1. 棘突 2. 椎板 &关节面 3. 横突 4. 髂骨 5. 多裂肌&竖脊肌 6. 腰大肌
通常在超声下不可见 的结构包括: 7. 腰丛 (成人) 8. 髂腰韧带
腰椎解剖
超声扫描
• 患者取侧卧位,阻滞侧 在上。 • 在L2-3水平,向头侧及 髂嵴方向对椎旁区域进行 扫描。 • 皮肤和探头准备好后, 将频率范围适当(2-5 MHz)的凸阵探头沿长轴 方向放置在脊柱(中线) 旁,以获取横突的纵向影 像。 • 优化机器的成像能力; 选择合适的景深(通常 > 8 cm),焦距范围和增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