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教学例2
1.投票选举。
(1)老师让每位同学把自己心目中的人选写在纸条上,然后让收集好纸条,并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用他们各自的方法记录下王明明和陈小菲的得票数。(明确投票规则及要求.)
(2)投影展示班上同学记录的结果,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3)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说说理由。(讨论后交流:喜欢画“正”字的统计方法,画“正”字的方法更方便快捷,一个“正”字代表5票。)
时间
主备
个备
共备
导学准备
导学
步骤
导学环节
导学流程和内容
个性化设计





1.结合具体的情况,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2.将平均分活动与除法算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体会。











1、巩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读、写法完成第1题。
8÷4=2 15÷5=3
18÷3=6 16÷8=2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12页第5、6、7、8、9题。
四、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探究过程,说说自己的收获。





二年级班学科:数学
学习内容
除法1(例4)
时间
主备
个备
共备
导学准备
导学
步骤
导学环节
导学流程和内容
个性化设计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完整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完整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有余数的除法(一)年级: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有余数除法的练习年级: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初步认识角年级: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年级: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导学案年级: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年级: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认识游览路线年级: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测定方向年级: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分米和毫米年级: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认识整百数导学案主备人: 副备人:检查人: 授课人:学习目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过程一.探索新知:1、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直观认识整百数和一千。

⑴、电脑分别出示“3板”小方块和“8板”小方块。

⑵、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板“小方块是100,那3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8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⑶、电脑出示“10板”小方块①引言:小朋友们看,天使姐姐这里还有许多小方块,请你们一百一百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②提问:九百加一百是多少呢?指出:10个一百是一千③电脑立即将“10板”小方块合在一起,师指着大屏幕上的“大立方体”问:这个大立方体是多少个小方块组成的?⑷设问:你能不看屏幕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千吗?⑸引言:小朋友们,天使姐姐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非常高兴,她不停地伸出大拇指夸奖你们呢!不过,天使姐姐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敢应战吗?①屏幕上出示“几板”小方块②屏幕上天使姐姐说几个百③给说对的小朋友奖励智慧2、教学写、读整百数和一千⑴电脑出示计数器,提问;看着计数器谁能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各是什么位?⑵再问:那你们想知道从右边起第四位是什么位吗?出示茄子老师的话: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分析与解答:搭1个长方形需要5根小棒,搭2个长方形需要()根小棒,搭3个长方形需要()根小棒,搭4个长方形需要()根小棒……有21根小棒,可以搭()个长方形,还剩()根。

列式计算:答:可以搭()个长方形,还剩()根。

3.一个数的因数是指能够整除这个数的数,例如6的因数有1、2、3、6,求30的因数。

分析与解答:30÷()=(),30÷()=(),30÷()=(),30÷()=(),所以30的因数为()、()、()、()。

4.填一填。

1)一袋米有5kg,XXX买了3袋,一共买了()kg。

2)8÷()=2……2,所以()×()=8.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cm,宽是4cm,周长是()cm,面积是()cm²。

温馨知识准备: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因数的概念和计算。

提示学具准备:若干根小棒。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参考答案:1.12102.xxxxxxxx13.1、2、3、5、6、10、15、304.(1)15(2)4、25.周长20cm,面积24cm²内容2.一艘船最多载10人,现有52人要分成几批乘船,最后一批有几人?分析与解答:求52人分成几批乘船,每批人数相同,最后一批人数不足以填满一艘船,用除法计算,列式为()。

试商:5×10=50,比52小;6×10=60,比52大,所以商应该是(),余数为()。

正确解答为()。

答:分成()批乘船,最后一批有()人。

3.有余数的除法,商一定是一个()数。

4.用竖式计算。

56÷7=48÷6=90÷8=5.某个城市有1200辆公交车,每辆车可乘坐50人,每天上下班高峰期间,每辆车平均载多少人?温馨知识准备:没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

提示学具准备:纸和笔。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精品文档用心整理参考答案:1.5......24......11 (1)2.5(批),2(人)3.整4.8……6……11……5.每辆车平均载40人。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全册导学案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约3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1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1)课型 :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3)喜欢()小组的人数最少。
(4)选择羽毛球组的有()人。
(5)选择篮球组的有()人。
(6)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
3.学校组织过的几次体检?请你根据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的情况来回答问题。
4.2及以下
4.3~4.6
4.7~4.9
5.0及以上
一年级(1 )班
2
5
11
29
四年级(2 )班
(2)()最少,()最多。
(3)货车和面包车相差()辆。
(4)客车和货车的总辆数和()同样多。
(5)这四种车一共有()辆。
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将结果填到下表中.
种类
航模组
书法组
羽毛球组
舞蹈组
绘画组
篮球组
围棋组
人数
15人
8人
12人
9人
13人
20人
7人
(1)我最喜欢()小组。
(2)喜欢()小组的人数最多。
1、填空题。
1、9和7相乘的积是( ),再减60得( )。
2、35加19的和是( ),再减去40得( )。
3、100减去70的差是( ),再加上30得( )。
2、下面是学生参加校兴趣小组各个项目的人数,请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项目

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导学案(№ 1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一)乐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导学案(№ 2)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二)乐学目标: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课前准备:导学案(№ 3)课题:练习一乐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课前准备:导学案(№ 4)课题:平均分的认识(一)乐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并能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课前准备:小棒导学案(№5)课题:平均分的认识(二)乐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叫平均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 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环节学案探究新知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物,完成表格并填空。

(1)喜欢( )的人数最多。

(2)喜欢( )的人数最少。

(3)喜欢熊猫的比喜欢小狗的多(或少)( )人。

自主2.下面是二年级同学参加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的情况。

学习(1)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

(2)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3)一共有( )人参加课外小组。

(4)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知识点:认识并分析简单的统计表下面是某市2015 年7 月天气情况统计表。

质疑探究(1)该市2015 年7 月的和一共有( )天。

(2)该市2015 年7 月的比多( )天。

(3)2015 年7 月一共有( )天。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一、随堂练习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完成下面的表格并填空。

(1)早餐最喜欢吃( )的最多,最喜欢吃( )的最少。

(2)最喜欢吃面包的人比最喜欢吃包子的人多(或少)( )人。

(3)一共调查了( )个人。

(4)全校学生早餐最喜欢吃( )的人可能最多。

二、拓展练习实践下表是二(2)班学生最喜欢的水果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

应用(1)根据上面的表格信息,完成表格所缺的内容。

(2)男生最喜欢吃的水果是( ),女生最喜欢吃的水果是( )。

(3)最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有( )人。

(4)二(2)班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一共有( )人。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自我总结我的问题是:第2 课时数据收集整理(2)环节学案一、复习旧知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课外书情况的统计表。

(1)最喜欢(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 )的人数最少。

(2)最喜欢漫画书的有( )人。

(3)算一算,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自主二、探究新知学习下面是小红在超市调查小朋友最喜欢的食品的统计表。

(1)最喜欢吃冰淇淋的人数比最喜欢吃面包的人数多( )人。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1分苹果项目内容1.口算。

3×6=5×9=7×4=8×3=4×2=8×8=9×7=6×8=2.每盘放6个苹果,18个苹果可以放几盘?分析与解答:求可放几盘,用除法计算,列式为( )。

(1)用减法计算:18-6-6-6=0,一共减了3次,所以18÷6=( )。

(2)用乘法口诀:( )六十八。

(3)用除法竖式计算:首先要把18写在除号里面,把6写在除号左面,即6,再想口诀:( )六十八。

计算过程如下:3.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叫作( )。

4.先写除号“”,然后在除号里面写( ),( )写在除号左面,( )写在除号上面。

5.圈一圈,填一填。

24支蜡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支。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对平均分的理解,乘法口诀算除法。

参考答案:1.18 45 28 24 8 64 63 482.18÷6(1)3 (2)三(3)三3.除法4.被除数除数商5.圈一圈略 6 24÷4=6(支)2 搭 一 搭 (一)项目内 容1.用竖式计算。

2.见教材第4页例题。

分析与解答:搭1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搭2个正方形需要( )根小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 )根小棒,搭4个正方形需要( )根小棒……有13根小棒,可以搭( )个正方形,还剩( )根。

列式计算:答:可以搭( )个正方形,还剩()根。

3.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或每几个分成一份后,还有剩余,并且剩余的数不够继续分,这个剩余的数叫作( )。

4.填一填。

(1)16根,每5根摆成一个,可以摆成( )个,还剩( )根。

(2)13根胡萝卜分给3只小兔,平均每只小兔分( )根,还剩( )根。

5.有38个苹果,每4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还剩几个? ÷ = ( )…… (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没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乘法口诀算除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一数据收集整理 数据收集整理内 容1、说说你的书包里有几种不同的物品,各有几件2、读表并回答问题。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 96 15 8⑴全班共有( )人。

⑵最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

3、读图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王明明陈小菲 票数⑴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项目温故如新 新课先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2 4 (2)31 8能会怎样?4、统计数据的时候,可以用举手、画(( ) ”字、画(( )心中有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和画圆圈等方法。

5、下面是小明记录的某个月的天气情况。

O正正正d正正 丁奇 而天气 ■ 天数(1)把记录的结果填在表中。

(2)这个月共有( )天,①比响!多( )天。

温馨 知识准备:分类和整理的相关知识。

提学具准备:空白的统计表。

示参考答案1、略2、(1)38 (2)蓝 (3)蓝3、15 22 (1)陈小菲 (2)即使.预习检验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这两人都选王明明,结果还是陈小菲票数多4、正5、(1)1512 4 (2)31 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二表内除法(一)1 平均分内 容2、把6块糖分成3份,你怎样分?♦ 一 R 3 勒_____________ ____ J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 \>第()幅图是平均分。

每份分得(),叫平均分3、把18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几个?分析与解答:分苹果的时候,我们可以1个1个地分,还可以2 个2个地分,但是无论怎样分,最后分得的结果是每份(),都是( )个。

4、8个苹果,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析与解答:可以先把苹果每 2个一份去分,最后发现分成了( )份,也就是说8里面有( )个2。

5、分物体的时候,我们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2个2个地分,还可以( )地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主备人:李玲玲审定人:肖咸清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练习一第1题)导学目标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导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导学难点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解决问题问题:现在看戏的有几人方法一:方法二22+13=35(人)22-6=16(人)35-6=29(人)16+13=29(人)22+13-6=29(人)22-6+13=29(人)教学反思:;《解决问题一》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合作探究一:学习例1,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一种填上并汇报)1、原来有()人,走了()人,就先减去()人,算式是;后来又来了()人,就再加上()人,算式是;!2、原来有()人,来了()人,就先加上()人,算式是;后来又走了()人,就再减去()人,算式是;合作探究二:将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我观察到22+13=35(人)35-6=29(人)这两个分步算式与22+13-6=29(人)相同的数有:;不同的数有:;所以列出的综合算式是:当堂检测:1.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50+20=70 70—15=55 86—26=60 60+13=73|综合算式是:综合算式是:3、变式练习(1)男生有22人,女生有27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2)公共汽车上原来有52人,到站后下车18人,又上来14人,车上现有多少人?4、扩展提高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请你口头编一道加减混合的解决问题,并解答出来。

总结反思:自我评价:(第2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第5页例2,练习一的第2题)导学目标1、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在列综合算式中会运用小括号。

2、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思考问题,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导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难点小括号的正确使用"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二)问题:还剩下多少个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54-8=46(个) 46—22=24(个)8+22=30(个)54—30=24(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解决问题二》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1:合作探究一:解决问题的方法1、面包房共有54个面包,先买走()个,再买走了()个,所以,算式是;2、因为先买走()个,后又买走()个,一共就买走了;面包房的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那么就剩下;》当堂检测:1.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口述解题思路。

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45+20=65 65—29=36 综合算式是:95—14=81 81—50=31 综合算式是:67—30=37 37—18=19 综合算式是: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第3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例3)导学目标:1、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导学重点: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难点: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三)问题: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4×3=12(人)12+7=19(人)2×6=12 (人)12+7=19(人)综合算式:2×6+7=19(人)综合算式:4×3+7=19(人)《解决问题二》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1:合作探究一:解决问题的方法1、有3个组,每组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算式:2、因为先买走()个,后又买走()个,一共就买走了多少个算式是;面包房的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那么就剩下个。

当堂检测:1.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口述解题思路。

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45+20=65 65—29=36 综合算式是:;95—14=81 81—50=31 综合算式是:67—30=37 37—18=19 综合算式是:总结反思:自我评价:;第4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练习一第3——5题,练习二第2——5题。

导学目标1、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出发,学会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在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导学方法质疑、比较、合作、探究导学准备相关情景图。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练习课)练习一练习二第7页4题第11页3题中国:7+5+7=19(分)8×2+5=21(元)阿联酋:4+3+4=11(分)20元小于21元。

乌兹别克斯坦:9-8+9=10(分)不够。

卡塔尔:6-3+6=9(分)阿曼:2+2=2=6(分)(第7页5题第11页5题50-35+8=23(岁)9×3-2=25(个)作业设计:单元教学反思}: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学内容: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课本P13~P36单元教村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第1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2题)导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重难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圆片等板书设计:平均分把15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3个3个地分。

《平均分》导学案学习目标:1、动手分一分,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2、能将一些物品平均分合作探究一: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1、动手分一分,思考:怎样分才能公平2、说一说分一分的方法。

3、我给这种分得一样多的分法取名为()。

(合作探究二: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动手分一分。

2、我们组是把15个橘子()个( )地分,最后分成了()份,每份是()个。

当堂检测:1、基础达标(1)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2)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3)实践活动:插花2、变式练习:《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3、扩展提高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总结反思:自我评价:[第2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主备人: 审定人: 执教者: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15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题 ) 导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

2、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培养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重点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导学难点培养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导学准备 主题图]板书设计: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4里有几个4《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导学案学习目标: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合作探究一:!例3: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1、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想法2、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其它方法算一算3、汇报:(根据你们组的思考选择一种填上)A、因为1条船可以坐()人,2条船可以坐()人、、、、()条船就可以坐24人,所以24人要()条船B、24人要坐船,4人坐一条船,就想:24里有()个(),合作探究二:12根筷子,每只动物一双,够吗1、想一想:一双是()根筷子一只动物要()双2、在小组内用12根小棒分一分3、填空:12根筷子,一只小动物要()根,12里面有()个()根,所以12个筷子可以分给()只小动物《当堂检测:1、完成练习三第1——3题,做在数学书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