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诗歌发展历史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掌握一些重要诗人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诗歌的起源、形式、题材等。
2.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秦诗歌、汉代诗歌、魏晋南北朝诗歌、唐宋诗歌等。
3. 重要诗人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屈原、杜甫、白居易、王之涣、苏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发展历程和重要诗人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鉴赏诗歌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发展历程和重要诗人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代诗歌,引导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
3. 互动教学法: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发展历程和重要诗人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3. 分析:选取经典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4. 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和诗人,分享感受和心得。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交流等。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深入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环境。
2. 邀请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先秦诗歌1.1 诗歌的起源和发展1.2 《诗经》与楚辞的特点及影响1.3 先秦其他著名诗人及其作品第二章:汉代诗歌2.1 汉代诗歌的繁荣原因2.2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2.3 汉代著名诗人: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诗歌3.1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特点3.2 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3.3 南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陶渊明、庾信等第四章:唐代诗歌4.1 唐代诗歌的鼎盛时期4.2 初唐四杰与盛唐气象4.3 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第五章:宋代诗歌5.1 宋代诗歌的繁荣与创新5.2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5.3 宋代其他著名诗人:陆游、范仲淹、欧阳修等第六章:元明清诗歌6.1 元明清诗歌的特点与转型6.2 元代著名诗人:马致远、赵孟頫等6.3 明清诗歌发展与文学流派第七章:近现代诗歌7.1 近现代诗歌的变革与创新7.2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梁启超等7.3 现代诗歌发展与著名诗人: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等第八章:当代诗歌8.1 当代诗歌的多元发展8.2 代表性诗人与诗歌流派:北岛、顾城、舒婷等8.3 当代诗歌的创作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九章:中国古代诗歌的主题与形式9.1 爱情诗、山水诗、咏物诗等主题诗歌9.2 诗歌的形式与技巧: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等9.3 诗歌的评价与鉴赏方法第十章:综合练习与拓展阅读10.1 诗歌默写与解析练习10.2 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与分析10.3 拓展阅读推荐与研究性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先秦诗歌诗歌的起源和发展:理解诗歌从原始社会口头文学逐渐演变至书面文学的过程。
《诗经》与楚辞的特点及影响:掌握《诗经》的赋、比、兴手法和楚辞的骚体形式,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点二:汉代诗歌汉代诗歌的繁荣原因: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对汉代诗歌繁荣的贡献。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理解汉乐府民歌的特点及其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掌握《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敛和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讲课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讲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学史》第四章“古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详细内容包括先秦两汉诗歌的起源与奠基,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变革与拓展,隋唐诗歌的黄金时代,宋元诗歌的转型与深化,以及明清诗歌的传承与创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诗歌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弘扬民族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各个时期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发展脉络。
教学重点:掌握先秦至明清各个时期诗歌的代表作品及重要诗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助读物、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典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先秦两汉诗歌:介绍《诗经》、楚辞等,分析其艺术特色及影响。
(2)魏晋南北朝诗歌:讲解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诗人的创作特点。
(3)隋唐诗歌:分析初唐四杰、盛唐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领略黄金时代诗歌的魅力。
(4)宋元诗歌:解读苏轼、辛弃疾、陆游等诗人的创作风格,了解诗歌的转型与深化。
(5)明清诗歌:探讨诗歌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发展,介绍重要诗人及流派。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一首指定诗歌的艺术特色,并进行课堂讨论。
4.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分析李白诗歌的创作特点及艺术价值。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先秦两汉:《诗经》、楚辞魏晋南北朝: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隋唐:初唐四杰、李白、杜甫宋元:苏轼、辛弃疾、陆游明清:传承与创新2. 各个时期诗歌特点及代表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古代诗歌,阐述其艺术特色及创作背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诗歌演变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本科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掌握诗歌演变的基本脉络。
2. 分析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一、诗歌演变概述1. 先秦诗歌:从《诗经》到《楚辞》的演变。
2. 魏晋南北朝诗歌:从五言诗到七言诗的演变。
3. 唐代诗歌:从初唐到晚唐的演变。
4. 宋代诗歌:从宋词到宋诗的演变。
5. 元明清诗歌:从元曲到明清诗词的演变。
二、不同时期诗歌特点分析1. 先秦诗歌:现实主义、抒情性、古朴风格。
2. 魏晋南北朝诗歌:玄学化、山水田园、抒情性。
3. 唐代诗歌:豪放、婉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4. 宋代诗歌:宋词的婉约、豪放风格;宋诗的豪放、清新风格。
5. 元明清诗歌:元曲的幽默、讽刺;明清诗词的抒情、现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诗歌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诗歌演变的基本脉络,分析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
二、诗歌演变概述1. 先秦诗歌:介绍《诗经》和《楚辞》的背景、特点,分析其演变过程。
2. 魏晋南北朝诗歌:介绍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起源、特点,分析其演变过程。
3. 唐代诗歌:介绍初唐到晚唐的诗歌特点,分析其演变过程。
4. 宋代诗歌:介绍宋词和宋诗的起源、特点,分析其演变过程。
5. 元明清诗歌:介绍元曲和明清诗词的起源、特点,分析其演变过程。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分享各自的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总结归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演变脉络的掌握情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析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不同时期诗歌特点分析1. 先秦诗歌:现实主义、抒情性、古朴风格。
2. 魏晋南北朝诗歌:玄学化、山水田园、抒情性。
3. 唐代诗歌:豪放、婉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古代诗歌发展历程教案

古代诗歌发展历程教案一、引言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古代诗歌发展历程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和特点,并培养其欣赏和创作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技巧;3.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古代诗歌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2.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创作技巧。
四、教学内容一、古代诗歌的起源1. 诗歌的起源和定义;2. 中国古代诗歌与口头传统的关系;3. 《诗经》的意义和特点。
二、古代诗歌的初期发展1. 先秦时期的诗歌创作;2. 《楚辞》的诗歌风格和内容;3. 东汉时期的乐府诗。
三、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发展;2. 隋唐时期的诗歌创作和诗人风采;3.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的诗歌成就。
四、古代诗歌的衰落与复兴1. 宋代诗歌的发展特点;2. 元代和明代的诗歌创作;3. 古文诗的出现及对古代诗歌的影响。
五、课堂实践活动1. 经典诗词欣赏活动,让学生亲自朗读、欣赏名句;2. 分组创作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艺术展览,让学生通过画作、音乐等形式表达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评价;2. 学生创作古代诗歌的水平评价;3. 学生对古代诗歌发展历程的理解评价。
七、教学延伸1. 延伸学习其他中国诗词流派的发展历程;2. 鼓励学生多欣赏和研究古代诗歌;3. 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场馆、诗歌展览等。
八、教案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创作技巧,培养欣赏和创作古代诗歌的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希望本教案对学生的诗歌学习有所启发,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教案)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概况2、培养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以时间为纲,理清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线索脉络。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上古时期中国就有诗歌,到了先秦出现了两颗明珠一个是诗经,另一个是楚辞,等到了我国的唐代,中国的诗歌已经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日本和朝鲜的人都曾经以会写唐诗而自豪。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阅读提示:问题一,“中国古代诗歌”的逐步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时间段?明确:上古、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上古——歌谣先秦——诗骚两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文人诗唐代——唐诗宋代——宋词XXX——元曲、诗词问题二,细读每个工夫段,归结总结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发展过程,如代表作家、作品、主要风格流派、艺术特性等。
(一)上古的歌谣劳动人民创作,口头相传。
如一些劳动号子,他们是依照劳动节奏的声音和言语的联合体。
原始时代的诗歌和音乐、舞蹈有亲昵干系,“音”重于“义”。
节奏短促明显,诗句短小。
(二)先秦—诗骚1、产生时间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代表作是《诗经》,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可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可概括为“赋、比、兴”《诗经》反应了西周至年龄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国现代诗歌理想主义的光辉起点。
如《氓》《硕鼠》等等XXX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梦寐以求,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展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骚体诗(楚辞体)产生时间为战国时代,代表作是《楚辞》。
XXX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楚辞》开创了诗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
(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大诗人XXX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这一新形式的歌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朝代的诗歌特点,认识一批代表性的诗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兴趣,体会诗歌中的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2. 先秦诗歌:诗经、楚辞3. 汉代诗歌:乐府诗、古诗十九首4. 魏晋南北朝诗歌:建安七子、田园诗、山水诗5. 唐代诗歌:初唐四杰、盛唐诗人、晚唐诗人6. 宋词:婉约派、豪放派7. 元曲: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郑光祖8. 明清诗歌:性灵派、咏物派、拟古派9. 近现代诗歌:白话诗、新诗10. 当代诗歌:朦胧诗、现代诗、后现代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认识一批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
2. 教学难点:分析不同朝代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相关诗歌作品,了解诗歌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诗歌作品,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 课堂讲解:教师对重点诗歌作品进行讲解,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4. 鉴赏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诗歌鉴赏实践: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活动中的表现,检验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中国古代诗歌的试题,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图,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先秦诗歌的特点,并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特点,认识一批代表性的古代诗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及各个时期的诗歌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 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古代诗歌作品,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古代诗歌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代诗歌作品,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期的诗歌特点。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代诗歌作品,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第1课时:先秦诗歌1. 了解先秦诗歌的起源和特点2. 学习《诗经》和《楚辞》中的代表作品3. 分析先秦诗歌中的民谣和宫廷诗歌的差异第2课时:汉代诗歌1. 掌握汉代诗歌的发展脉络2. 学习西汉和东汉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3. 分析汉代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七、教学内容与安排第3课时:魏晋南北朝诗歌1. 了解魏晋南北朝诗歌的背景和特点2. 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3. 分析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兴起第4课时:唐代诗歌1. 掌握唐代诗歌的发展脉络2. 学习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3. 分析唐代诗歌的繁荣原因及其艺术特色八、教学内容与安排第5课时:宋代诗歌1. 了解宋代诗歌的背景和特点2. 学习北宋和南宋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3. 分析宋代诗歌中的词和诗的交融现象第6课时:元代诗歌1. 掌握元代诗歌的发展脉络2. 学习元代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3. 分析元代诗歌受到戏曲和民间文学影响的特色九、教学内容与安排第7课时:明代诗歌1. 了解明代诗歌的背景和特点2. 学习明代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3. 分析明代诗歌中复古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潮的对抗第8课时:清代诗歌1. 掌握清代诗歌的发展脉络2. 学习清代前期的遗民诗和清中期以后的诗词流派3. 分析清代诗歌中的文学社团和诗词选本的影响十、教学评价与反思第9课时:课堂讨论与提问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第10课时:课后作业布置2.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总结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文化之诗歌艺术之根
——诵唱经典语文综合活动
教学设计
丹东市中医药学校:封辉玲
【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诗歌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文学常识,提高诵读水平,培养学生朗诵和表演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初步讲解诗歌的文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朗诵和演唱的形式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华诗歌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朗诵艺术表演综合能力。
(2)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活动重点】
了解中华诗歌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文学常识,培养学生朗诵和表演的能力。
【活动难点】
让学生通过朗诵和演唱的形式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更好地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影音设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朗诵演唱表演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流程】
一、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上网查找中国诗歌的发展过程。
按过程分类,每组学生准备一个时期的诗歌文学常识,做好知识积累。
让学生准备中国不同时期诗歌一首进行排练表演,由学生自主设计准备活动流程,以节目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活动形式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查阅先秦诗歌、秦汉魏晋六朝诗歌、唐宋诗词、元代明清诗歌内容,教师提问,学生课堂展示。
表演形式:每组准备不同时期的诗歌课下练习,或朗诵或演唱,课堂展示。
教师穿插讲解诗歌的发展历史。
三、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在水一方》歌曲,由一名学生演唱,把全体学生带入一个诗的意境。
教师在音乐声中展开讲解:“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块瑰宝,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它绵延两千多年仍熠熠生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的国度,去做一次寻根之旅。
”
(二)老师讲解:
1、简介诗歌的历史:我国的诗歌大体可分为先秦诗歌、汉魏六朝诗歌、唐宋诗词、元曲明清诗歌几个发展阶段。
先来看一下诗歌的起源-先秦诗歌。
老师:同学们都知道中华文明的诞生的两大河流是哪里?(学生答)北方黄河流域诞生了《诗经》,南方长江流域催生了《楚辞》。
《诗经》和《楚辞》开启了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北方现实主义和南方浪漫主义的源头。
《诗经》产生于黄河流域,这里民风淳朴、情感真挚,它以写实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
内容上广博通俗,风格上温柔敦厚,简约克制。
而《楚辞》呢,它关注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关注自我和自由,风格上幽深唯美奔放纵情。
老师提问学过的《诗经》《楚辞》内容,学生回答。
2、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诗歌的发展期-汉魏六朝诗歌。
老师简介汉魏六朝诗歌历史。
汉魏六朝诗歌主要指汉赋、汉乐府、魏晋诗歌。
汉赋代表人物西汉贾谊、枚乘等。
东汉司马相如、杨雄等。
如同一座高堂华屋,极其壮美,但却少了真情实感,极易沦为辞藻的堆砌,而汉乐府却继承了《诗经》的写实手法。
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比如《长歌行》当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至今还朗朗上口,著名的篇章还有《十五从军征》《陌上桑》《古诗十九首》等,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它和《木兰诗》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教师讲解和提问结合,检查课前小组积累的内容)。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阮籍等)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被后世称作“建安风骨”。
下面请学生朗诵曹操的《短歌行》。
3、老师简介诗歌高峰期-唐宋诗词。
唐代是我国诗史上的黄金时代,各体诗歌全面成熟。
三百年间,诗才辈出,百花争艳。
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阶段。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出现“边塞诗派”与“山水田园诗派”等。
边塞诗派代表岑参、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等。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王维和孟浩然最为著名。
成熟阶段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
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中晚唐时期,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领导了“新乐府运动”。
(教师讲解和提问结合,检查课前小组积累的内容)。
下面由同学来演唱和朗诵《赠汪伦》。
4、词起源于唐代。
宋词是我国诗史上又一高峰。
北宋著名的词家有欧阳修、苏轼、柳永、秦观等。
苏轼是豪放派代表。
南宋著名词人是李清照、陆游、辛弃疾
等。
(教师讲解和提问结合,检查课前小组积累的内容)
下面由同学来演唱《但愿人长久》。
5、老师简介诗歌衰落期-元代明清诗歌历史。
老师简介诗歌衰落期-元代明清诗歌历史。
元代是散曲和杂剧兴盛的时代。
元代散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代表诗人有马致远和元好问。
明清两朝是戏曲和小说兴盛的时代,诗歌略显逊色,较有成就的诗人如:于谦、纳兰性德等人。
下面由学生表演《葬花吟》。
(教师可穿插讲解《红楼梦》中诗词内容)
老师: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歌》是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
根据外国的曲调谱写而成,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
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长短句,有古典诗词的文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
下面有请下一组为我们带来《送别》。
(三)教师总结: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也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能够从诗词中感受力量,寻找方向,民族的自信,源于文化自信,让诗词经典走进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校园诗韵飘香,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同学们,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本次诵唱经典语文综合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