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现手法看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的艺术比较

合集下载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主要风格表现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主要风格表现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主要风格表现江南园林:1、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

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

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作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坂,或作为空间之屏障,或峰石散置、特置,或倚墙而筑为壁山等等,手法多样,技艺高超。

2、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

园林植物以落叶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并能够充分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

花木也往往是某些景点的观赏主题,园林建筑常以周围花木命名。

讲究树木孤植和丛植的画意经营及其色、香、形的象征寓意,尤其注重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

3、园林建筑则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作为创作源泉,从中汲取精华。

苏州的园林建筑为苏南地区民间建筑的提炼;扬州则利用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兼收并蓄当地、皖南乃至北方而加以融糅,因而建筑的形式极其多样丰富。

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

4、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一般髹饰为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出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

5、木装修、家具、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均表现极精致的工艺水平。

6、园内有各式各样的园林空间:山水空间,山石与建筑围合德空间,庭园空间,天井。

甚至院角、廊侧、墙边亦作成极小的空间,散置花木,配以峰石,构成楚楚动人的小景。

由于园林空间多样而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镜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总的来说,江南园林的深厚的文化积淀、高雅的艺术格调和精湛的造园技巧,均居于三大地方风格之首席,足以代表这个时期民间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北方园林:1、北方园林,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园林风格影响因素之比较

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园林风格影响因素之比较

长江下游的苏杭及南京、扬州一带即江南园林;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带即岭南园林。

江南园林轻盈淡雅,岭南园林畅朗通透,共同体现了民间造园艺术的主要成就。

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同处于南方潮热多雨气候条件下,其风格既有相同一面,又有相异一面。

本文试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初探这两种园林风格差异的根本原因。

地理环境的影响江南泛指今长江下游的南京、扬州、苏州、吴兴、杭州一带,经济富庶繁华,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江南园林秀气淡雅的特征。

岭南泛指我国南方五岭以南的地区,古称南越,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纬度较低,又滨临南海,受来自热带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海洋气候影响的时间很长,造成了岭南炎热多雨、高温高湿的环境特点。

(一)地理环境对植被品种的影响江南温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使得该地区植物繁茂,花草树木品种丰富,乔木如香樟、银杏、梅花、翠柏等,观花灌木如海棠、紫薇、芙蓉、杜鹃等,其他观赏草本如竹、兰、菊、荷等在江南私家园林中频繁出现。

而岭南地区的植物可用“四季繁花,热带风光”八字概括,特征树有棕榈类的大王椰、假槟榔、大王棕、酒瓶椰,有藤本的炮仗花、夜来香、紫藤、筋杜鹃、绿萝,有耐阴的兰花、蕉类、芋类、蕨类、葵类,另有榕树、荔枝等。

(二)地理环境对建筑布局的影响岭南私家园林的造园与江南私家园林造园有所不同。

私家园林的布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园林包围着建筑,这类园林的特点是造园面积较大,追求人格化的自然山水,建筑在园林中只是起陪衬、点缀作用。

此种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

江南私家园林常常是民居与园林分开设置,在宅居建筑群旁设园,像苏州的网师园、吴江县同里镇的退思园等。

或者干脆另寻地方辟园,园林和住宅各自独立设置,宅居作为园林主人归隐逸世的去处。

另一种类型是生活区和园林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在这种造园类型中,一般建筑包围着园林,园林空间往往是由建筑围合的室外空间,一般比较狭小。

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的美学对比——以苏州留园和广州余荫山房为例

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的美学对比——以苏州留园和广州余荫山房为例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192作者简介:张琪(1996.2-),女,汉族,江苏连云港,广西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风景园林专业。

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的美学对比——以苏州留园和广州余荫山房为例张琪(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摘要:中国园林起源于对纯自然的模仿,即把大自然中的真山水作为了园林的原型,并沿着自然风景式的方向发展了几千年 ,逐渐形成了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三大园林。

其中,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同处气候潮湿的南方地区,因地理环境、文化内涵、空间布局、造园要素等因素的影响, 发展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园林景观。

本文将以苏州留园和广州余荫山房为例,从地理环境、文化内涵、空间布局、造园要素这四个方面对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进行美学对比。

关键词: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美学对比;留园;余荫山房一、地理环境比较(一) 留园的地理环境苏州是我国江南古典园林的发源地之一,具有非常精美的造园技艺和悠久的文化历史。

当地温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使得留园内植物品种繁多,乔灌木季相明显,四季景色各异。

江南园林布局自由,受此影响,留园内厅堂精美宏丽,书斋安静闲适、庭院丰富多样、风亭月榭迤逦相属,咫尺中营造出另一番天地。

(二)余荫山房的地理环境余荫山房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

在园林建筑设计上,既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余荫山房在布局上学习江南园林的组合方法,巧妙地构建了一步一景、曲折幽深的建筑空间,建筑外部的建筑装饰受西方文化影响,颜色绚丽引人注目,园内花石大多受岭南文化影响,具有深意,这些都使园林整体设计富于岭南特色。

余荫山房局部装饰细致,雕花等细部具有西方古典风格,在吸收西方园林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岭南的当地特色,形成了具有岭南特征的园林风貌。

二、文化内涵比较(一)留园的文化内涵留园受“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影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留园是围水造园,用自然形态的石头堆砌水岸,使之呈现自然的姿态。

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美学特征的比较

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美学特征的比较

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美学特征的比较摘要: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不同地方风格的重要代表,其在造园要素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造园文化思想的差异,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园林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本文从环境、功用、性格、艺术、文化五个方面,对岭南园林和江南园林美学特征进行了比较,提炼出二者不同的个性特点,提出了园林是文化的载体。

关键词:岭南园林江南园林美学特征比较1.前言岭南园林和江南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二枝奇葩,二者都在中国园林史中占据重要的篇章。

在园林逐渐大众化,平民化的今天,研究二者美学特征的差异,对提炼和延续不同的地域文化,强化现代园林的地域风格、传承当地的文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园林的艺术能够古为今用,为现代园林的繁荣提供宝贵的理论和经验。

2.环境特征比较:融入自然与城市山林2.1岭南园林形成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开放兼容的人文地理环境岭南泛指我国南方五岭以南的地区,古称南越,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纬度较低,又滨临南海受来自热带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海洋气候影响的时间很长,造成了岭南炎热多雨、高温高湿的环境特征。

岭南园林受此气候特征的影响,考虑到降温通风、遮阴避晒的实际需要,在设计及建造中多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组合形式多样,整体上建筑的比重较大。

园林建筑多为”连房博厦”和”高墙冷巷”的形式,前者通过连片房屋把内庭与建筑融为一体达到降温纳凉及避雨遮阴的效果;后者通过多进院落加大进深,利于通风。

园林建筑间主要通过敞厅、连廊、内庭、天井、巷道等方式连接达到通透开敞、联系内外空间及有效合理的组织自然通风等效果。

岭南位于南部沿海地带,处于海洋腹地与大陆腹地相接触的区域,是大陆和大洋的过渡区。

由于天然的地理屏障和空间的距离感,历史上岭南一直远离国家的政治中心,所受的中原传统文化影响较弱。

岭南园林作为岭南文化的载体,从原发期开始其所受正统的儒教礼仪和老庄哲学的影响就远不及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01] ;造园的格调也有别于江南私家园林的高雅脱俗、北方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而是注重观赏性与实效性的有效统一,反映出岭南文化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

从造园手法对比北方、江南、岭南(广西)私家园林的艺术特征

从造园手法对比北方、江南、岭南(广西)私家园林的艺术特征

从造园手法对比北方、江南、岭南(广西)私家园林的艺术特征作者:杨旭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0期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东方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的共同影响下,北方、江南、岭南私家园林分别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征,其中尤以江南园林为胜,它在立意命题、园林布局、掇山理水、建筑营构、花木配置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曾对皇家园林产生重要影响,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

造园技术也得到规范化和理论化,文人、富贾大量参与造园活动,并将造园理论整理发行,这标志着民间造园艺术达到鼎盛。

岭南私家园林本文就广西的私家园林进行研究,三者艺术特征不尽相同,既有相互借鉴的发展,又有艺术旨趣的相对独立。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私家园林艺术特征对比不同的造园环境形成不同的园林艺术,园林艺术所处背景的差异是使得园林本质有差异园林本质原因。

中国明清时期北方、岭南、江南私家园林之所以能够形成差异,正是受到不同造园环境影响所致。

其中自然因素(区位、地形、气候、水文)是影响园林艺术的基础性因素,人文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是园林艺术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在这两种影响因素中,自然因素是不可抗拒和改变的,而人文因素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

而在两种因素共同影响下所形成的两国园林造园艺术的具体差異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园林是“替精神创造的一种环境,一种第二自然”,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不同的园林样式,形成不同的园林特点。

虽然北方、江南、岭南私家园林同属于中国园林体系,但是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这三类私家园林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造园风格和特色。

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随着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发展,审美倾向和园林需求目的的改变,中国的私家园林也在造园手法和造园要素的运用上得到了体现。

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间的辨析

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间的辨析

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间的辨析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的区别中国古典园林按性质分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

江南园林主要分布在苏、扬、沪、宁、杭、嘉一带地区,以苏州园林为典范,又称为私家园林。

岭南园林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区,以广东的可园,徐荫山房为代表,是比江南园林更显得开放公共的私家园林。

北方园林的特点:1.皇家园林为历代朝代的皇帝所建,富丽堂皇,严谨庄重,空间布局上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

2.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

3.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显得纷繁华贵,壮观和瑰丽.建筑和装饰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显得皇权的尊贵。

4.园林规模宏大。

5.园林厚重有余,委婉不足。

代表元素:轴线对称.在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三交六窗花等。

植物上用松、柏、槐等。

堆石上用青石、房山石等。

江南园林的特点:1.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比较小,布局却精巧,轻灵空透。

2.景观和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式,,灵活多样。

3.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

4.建筑色彩素雅,以黑白为主色调。

代表元素:植物以常绿的阔叶树如樟,竹,桂等为主,还有落野树种种如柳,桃,海棠等.景观中多采用粉墙黛瓦,栗色梁柱,亭榭廊槛,以桥坊石运用较多.与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构成一致,融合为一体.岭南园林的特点:1.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显得轻盈、自在、开敞。

2.建筑素购取法,重在选址。

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显得阴凉清淡.3.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升华.4.具有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有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使岭南园林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代表的元素:植物以地域性植物为主,木棉,棕榈,终年常青,高大挺拔,五彩缤纷。

兰花在布景和字花中应用广泛。

建筑物结合水形处理,有碉楼、船厅、廊桥等地方建筑类型.装修中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艺术.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构成了我国古典园林的多姿多彩,使园林艺术显得更加辉煌。

岭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浅析——以明清江南私家园林为比较

岭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浅析——以明清江南私家园林为比较

比、 延长观赏路线等形式来解决空间的约束与限定 , 以达到小中见大 , 丰富空间层次的效果 。 岭南庭 园的园 内空 间虽 然也 是 围合 封闭 的 , 在景 观 的组 织上 , 线 的组 织 上 , 但 视 又将 园 内外 空 间有 机地 结合在 一起 , 借助 园外 景色 , 到丰 富空 间层 次 的效果 , 达 产生 空 间的扩 散感 。因此 选址 大 多在 自 然景色优美 的地方 , 利用环境景观最好 的面 向采取开敞的方式进行布局。较多借用水面 , 利用 水面平 坦开 阔 , 野宽 广 的特 点增 添 园林 魅 力 , 东 莞 可 园 。而 且 , 视 如 园林 的边 界 常 建有 假 山 ,
艺术特色。
关键词 : 岭南私家 园林 ; 江南私 家园林 ; 园艺术 造
中图 分 类号 : 9 87 K 2 .3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2— 22 20 )3— 18 0 17 0 0 (0 7 0 0 1 — 4
中国园林有着悠久 的造园历史 和精湛的造园艺术 , 其造园历史可以上溯到上古时期 , 诗经》 《 中就有对周 文王所 营灵 台、 囿和灵 沼 的描述 , 后 中 国 园林 大 致 经历 了汉代 规 模 宏 大 的 皇家 苑 灵 之 囿, 魏晋南 北朝 时期 富有 自然 情趣 的 山水 园林 , 宋 时期 的 皇家 园林 、 唐 私家 园林 , 直 到 明清 时 期 一 的北方皇家园林 、 江南私家 园林达到 中国古典 园林 的高峰… 。纵观不 同时期 中国园林 的造园艺 术, 都像博大精深的水墨山水画 , 讲究“ 境界” 二字, 以至于游 园的人们往往只重视这一境界 , 而忽 视 了造 园背后 的 自然 、 地理 、 文化 、 术等 深层 次 的 内容 。中 国园林 以江南 私家 园林 的艺 术成 就 最 艺 高 , 雅淡朴 而小 巧 玲珑 J重 在 创 造 意 境 , 苏 州 的拙 政 园 、 典 , 如 网师 园 、 浪 亭 等 都 是 名 扬 天 下 。 沧 “ 南” 江 似乎 已成 了 中国园林 的代 名词 。而 岭 南 园林 则 以庭 院与 庭 园组 合见 长 。其 中私家 园林 多

岭南与江南私家园林色彩设计与应用的差异性对比

岭南与江南私家园林色彩设计与应用的差异性对比

岭南与江南私家园林色彩设计与应用的差异性对比作者:韦孔超王丽媛陈晨来源:《设计》2019年第13期摘要: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江南与岭南私家园林,解析园林造园色彩装饰设计与在经典造园案例应用。

以江南与岭南的私家园林作为研究对象,列举出江南与岭南的私家园林色彩装饰特色与造成色彩差异的因素,分析经典案例以探究造园整体色彩及造园要素色彩。

得出岭南与江南私家园林色彩设计的装饰特征及其应用的差异性。

有助于今后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相互吸收和借鉴其园林艺术精华,为现代园林色彩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色彩色彩特征色彩对比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7-0068-02一、园林造景的色彩设计特征我国园林造园活动历史源远流长,按照类型来划分,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

北方园林建筑以红墙、琉璃瓦、彩绘来表现富丽堂皇、恢弘大气的风格;江南园林建筑中灰黑色顶部与白色墙体对比分明,抛却了繁复华丽,偏向于清丽温婉之美;岭南建筑集大家之所成,既有北方园林的大气旷达,又融入了江南建筑中的朴素生动,具有通透精致之美。

三大园林的联系密不可分,同时又在造园色彩方面风格迥异,在本章节中将对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造园整体色彩设计特征进行对比,对二者园林色彩设计特征进一步提炼与归纳。

(一)江南私家园林色彩设计特征概述:江南园林是位于杭州江苏无锡等江南一带官员、贵族以及士大夫所居住的园林。

园林虽占地不广,然千岩万壑,清流碧潭,皆宛然如画,犹如点点绿洲,故被誉为“城市山林”,建筑色彩风格淡雅朴素,布局相对自由,亭台楼阁结构布置不拘泥于宫殿庙堂固定的形式,较为洒脱清新。

优越的气候与浓厚的人文气息,使得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更多了一些山水画卷的意境。

江南私家园林色彩设计里最大的突破是造园整体的视觉和色彩的表现上,相比北方皇家园林的红墙黄瓦的华丽辉煌,江南园林通过不同色彩的穿插搭配,在色彩运用的冲击力上更加温和平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表现手法看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的艺术比较
发表时间:2019-07-09T16:17:55.487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1期作者:胡睿
[导读] 历史上江南与岭南远离国家政治中心,成为士大夫和文人墨客退隐与抒情的寄托,本文以岭南园林和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入手,从园林建造的几个要素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其在思想境界上的共鸣。

胡睿
身份证:3703041987****0061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历史上江南与岭南远离国家政治中心,成为士大夫和文人墨客退隐与抒情的寄托,本文以岭南园林和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入手,从园林建造的几个要素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其在思想境界上的共鸣。

关键词:岭南园林;江南园林;造园特点;差异
一、思想上的同与异
岭南园林著名的余荫山房、可园、梁园和清晖园四大园林的主人们,大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也就是说,这些名园的建造者们,通过自身功名的努力,赢得了进入主流社会的通道,并在那里浸淫多年,受影响甚大。

[1]而江南四大名园:瞻园、留园、拙政园、寄畅园的主人们也都为历朝历代的达官显贵,如瞻园为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王府;留园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拙政园为明正德年间的御史王献臣;寄畅园在明末清初先后作为南京兵部尚书秦金,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的安居之所。

由此可见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都受到主流士大夫文化的深远影响。

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岭南园林在造园风格上受到多重文化的影响,江南园林的主人们与中央集权的政治中心更为密切。

二、从中国古典园林史中看两者的发迹
岭南园林的营造史实始见于西汉南越国武帝赵佗在广州营造的宫署花园。

这座宫苑远离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基本不具备皇家园林特征,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古代的岭南园林主要是由建筑庭园及风景名胜构成。

明清以后,岭南地区对外贸易带动社会经济发展,造园活动逐渐兴盛,出现了一批传世之作。

[2] 1962年在广东园林学会成立大会上,林西同志在发言中首次提出了“岭南园林”一词 [3],后被业界广泛采用。

江南园林的初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时的文人士大夫为了避世,开始将自己的生活居住地营造出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这就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开端。

这个时期初步形成的造园艺术美学,为明清两代江南园林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明清两代是中国私家园林的顶峰时期,江浙一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私园兴筑盛极一时。

这些园林都是在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注重山水之美,又加以石刻牌匾增强文学趣味,一时期成为江南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江南四大名园也见于这个时期。

三、布局
(一)岭南园林布局
岭南庭院的布局大概可分为四种(1)建筑绕庭;(2)前庭后院;(3)书斋侧庭;(4)前宅后庭,而在岭南私家园林最典型的是前面两种类型。

[4]这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岭南泛指我国南方五岭以南的地区,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受来自热带海洋气候影响,形成炎热多雨、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

受此影响,岭南园林在设计及建造中考虑到降温通风、遮阴避晒的实际需要,园林建筑间主要通过敞厅、连廊、内庭、天井、巷道等方式连接达到通透开敞、联系内外空间及有效合理的组织自然通风等效果[5],。

依照布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建筑绕庭布局。

岭南私家园林中庭院通常较为开阔,便于通风,园内的主要建筑物大多坐北朝南,通过长廊连接起来,同时又将庭园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景观空间,避免了烈日、暴雨、大风等不利气候。

二、前庭后院格局。

岭南庭园的住宅在布局受当地的气候要素影响,建筑物大都面向夏季风方向,庭园设在南面,住宅设在北面,形成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布局。

这种布局方式非常有利于通风,庭院前置使夏季风可以到达后院住宅。

(二)江南园林布局”
江南气候温润,降水量充沛,河湖密布,四季温差不大,植物种类丰富,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无论是叠石造山还是得泉引水,都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江南文化底蕴深厚,文人雅士众多,是文脉所在。

江南园林在造园手法上多受此淡雅文风的影响,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多用人工手法开池浚壑,理石挑山,以求园林的雅致自然。

四、建筑
(一)岭南园林建筑
岭南园林建筑的屋顶平直挑翘,这与其炎热多雨的气候特征有关,屋坡平直可以更好地遮荫挡雨,垂下的屋面使檐下的墙体和门窗处于阴影中,减少了辐射热量,从而达到了遮阴降温的目的,坡屋的平直也有利于抵挡台风的吹袭。

(二)江南园林建筑
江南园林的建筑建筑布局轻便灵活,构图精美。

建筑形象雅致自然,多以灰砖青瓦配以粉墙,点缀精美的自然山水石林,主要满足当时的文人读书、会客、进行艺术创作等活动。

岭南园林代表作余荫山房和江南园林代表作清晖园的建筑形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岭南园林的建筑受到闽台一带风格影响,飞檐翘角,横梁立柱主为砖石结构,江南园林则承袭了皇家园林的建筑式样,多为木质结构。

五、掇山
岭南园林在造园手法上不以堆山为主,主要以叠石、崖壁为主,且多与山峰下的潭结合,形成崖瀑潭景观。

这种园林在广东和广西为多,而在福建园林中则以岛山、礁石为母本,用花岗岩鼓浪石与龙潭构成。

[6]
江南园林叠山的石材多采用太湖石,手法多样有特置、对置、散置,以仿自然山脉络气势为主。

与出入口、水景、植物相搭配。

六、理水
岭南庭园多为前水后山,受面积影响以规则型的水面见多,尺度可大可小。

池岸材料一般选用石岸,用驳石的方法处理。

主要因为庭院空间小,直立池壁可以最大限度节约用地,且在水面不大的情况下显得水域宽阔;又因岭南多雨,气候潮湿采用整体的驳石池岸,既能
护土,又利于庭园理水疏流,避免雨后泥泞。

江南园林的水体大多贯穿庭院,形态自然,水系聚散流由源头依据地形玩转环绕。

自然的山石驳岸环绕水体,水系贯穿其中。

对比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在水景上的区别曲,江南园林水景追求自然式形态,水道百折千回,收放有度。

岭南园林理水方式以聚为主,池岸较为规整,池边少有叠石布置,乃是以雕刻精美的石栏杆作为边档。

七、植物
岭南园林植物配置上以热带风貌为主。

岭南气候炎热,从遮荫角度考虑,庭园内多栽植高大的浓荫植物。

为了划分空间、掩蔽墙体,常用翠竹和夹竹桃等低矮灌木形成篱笆。

在庭园栽种果树,是岭南园林的特色。

江南地区植被季相性明显,长以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相搭配,构成四季不同之景,做到春华、夏茂、秋实、冬绿。

此外,江南地区的文人常以植物及山石等入画、点题,把植物拟人化,如以竹比君子、樟树比贤人、松竹梅自比高洁等,结合诗词的意境进行植物造景。

江南园林以诗书画意为“神”,岭南园林以异域风情为“态”,两者交相呼应、由南自北,成为我国园林史上不同地域的社会风貌、文化精神演变中的“见证人”。

参考文献:
[1]李涛.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的渊源[M]. 南方建筑,2009.3.
[2]童匀曦,李敏,张希晨.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岭南园林学术发展史实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
[3]林西.把爱国主义的诗篇,用劳动和智慧的彩笔,写在祖国的土地上[Z]. 广东园林学术资料(二),1962.
[4]傅嘉维.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之比较 [M]. 园林文化,2015.2.
[5]范建红,陈烈,张勇,祁新华.岭南园林发展变迁的地理透视[M]. 热带地理,2006.
[6]石茗馨.基于文化特征的岭南园林地域类型及其构成要素[M]. 广东林业科技,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