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园林建筑的营造手法——以东莞可园为例
东莞可园景观设计分析

东莞可园景观设计分析(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东莞可园景观设计分析作者:陈国纯学号:0101学校:华南农业大学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08级建筑(1)班指导老师:舒畅完成时间:2011年6月摘要:东莞可园是岭南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是岭南四大名园之一。
可园充分体现了岭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思想和风格,对于研究岭南造园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步入园中,亭台楼阁,堂馆轩榭,桥廊堤栏,无不让人惊叹。
关键词:东莞可园,造园艺术,植物配置,水体造景一、背景概述我国古典园林主要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其中私家园林主要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的南方崛起了一个融国内各地私家园林风格而又自成特色的园林派别——岭南私家园林。
岭南私家园林的主人多是外地辞官回乡之士或南迁的文人志士。
由于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较高,同时随着各地文化的广泛交流,岭南私家园林的造园吸收了当时我国传统造园的一系列优点,充分利用岭南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
东莞可园作为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广东四大名园,被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
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全部完工,是当时已经罢官回乡的张敬修养老的居所。
张敬修混迹官场多年而沾染上的士人特质,对琴、棋、书、画、金石的无所不精,以及其幕僚居巢和居廉是岭南画派的祖师,都对可园的设计和建造发挥了极大的影响。
二、可园特点(一)麻雀虽小而五脏俱全可园初建成时占地面积不大,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似乎不具备相提并论的资格。
然而,麻雀虽小而五脏俱全,可园以其有限的空间融入了多种造园手法,精巧别致,呈现了岭南地区独具魅力的园林艺术,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左回右折,互相沟通,通过式样不同的大小门及游廊、走道连成一体,设计精巧,布置新奇。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引言岭南传统园林造园特色在于以建筑空间为主,而庭园功能以适应生活起居要求为主,同时和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相适应。
体现一种“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
岭南庭园适当地结合一些水、石、花、木,以增加庭园的自然气氛和观赏价值。
这种以建筑空间为主的庭园所置的山石、池水、花草、树木等景物只是从属于建筑,若没有周围的建筑环境,园景就会失去构图的依据,水、石、花、木也就不能成“景”了。
岭南地处亚热带,其气候特点主要是炎热、潮湿、多雨,特别是春季,室内湿度大,有时候达到饱和状态。
人们居住在室内,感到心闷气逼,加上体内不断排汗,皮肤表面又潮又黏,十分难受,在这种气候条件下,解决湿热气候的方法就是要使室内通风,同时也要尽量防止太阳射晒和热量进入室内,以达到综合降温的目的。
这里要指出的是,炎热地区降温的手段主要是通风和隔热,但是使用时的要求是不等同的,湿热地区应以通风为主,辅以隔热手段。
本文以东莞可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园林造园特色和与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相适应的特点及其体现的顺人理、审时道,从人情,重实效的规律。
1.可园介绍东莞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合称广东近代四大名园。
可园建筑以小见大,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书斋艺术揉合在一起,在三亩三(2204平方米)的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具全、整个布局高低起落,曲直回环,疏处不虚,密而不逼。
是岭南园林的精品。
2.建筑布局特点2.1建筑绕庭布局建筑绕庭即建筑物沿园的四周布置并以建筑物及廊、墙形成一个围合空间的布局方法。
它的特点是在极为有限的面积内布置较多的建筑,且不致造成局促、拥挤。
可园内部的庭院采用“连房广厦”的方式围成内庭园林空间,使庭园空间与日常生活空间紧密结合起来。
2.2庭园空间表现空间是庭园艺术的主要表现内容之一,它通过划分、组合、联系、转接和过渡等手法来取得艺术效果。
广东东莞的可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

广东东莞的可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
介绍
东莞可园是位于广东东莞的一座经典岭南园林,是一个拥有着近500多年历史的经典园林之一。
其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公认为中国岭南园林文化的宝库。
可园始建于明代末期,历来都是一位历史悠久的豪宅��也曾被用于公务之所,是清朝时期的东莞居民最经典的高端居所之一。
可园的建筑风格主要以古典风格为主,将南和北园以拱形门、石柱等古典结构间隔。
园内建筑极富古典气息,建筑富有古朴简约的特点,尤其是以吊棚为特色的园楼。
园内还有一条曲径通幽,四「就」明媚,林木森林青翠欲满,气势磅礴,宛如置身山水之中,四季常青、遍地芳草,鸟语花香、落英缤纷,营造出一种圆满平和的氛围。
可园更有许多让游客探究的景点:对门牌、孔墙、字台、书塔、荷塘旁的竹林等,因此而为这座古园添加了更多的神秘感和想象空间。
可园是一处极其特殊且有历史神韵的古老之地,这里有着百年园建之精妙,因此许多游客来到此处,希望能留下一段完美勾勒的回忆。
精巧玲珑的东莞“可园”

精巧玲珑的东莞“可园”作者:徐艳文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18年第02期可园是岭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博厦社区北面,占地面积2 200m2,始建于1850年。
园主张敬修原想起名“满意”之“意园”,但嫌其直白,偶从客人随口应喏“可以”得名“可园”。
可园分为庭院和可湖2个区,前者3个建筑群用曲廊穿插成1个不规则的庭院,这种用楼房群围合庭院的方式被称为连房博厦。
漫步园中,亭台楼阁,堂馆轩榭,桥廊堤栏,花草树木,令人叹为观止。
莲塘环碧廊庭院区入口前有一处植莲池塘,原为风水塘,现为内池,塘前有座依墙珊瑚石山,山上有半亭和石洞。
步入园中,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环碧廊。
环碧廊的开端设在“擘红小榭”之中。
“擘红”是剥荔枝的意思,擘红小榭是主人邀请好友品尝荔枝的地方。
双清室穿过环碧廊,便是双清室。
双清室的结构十分奇妙,建筑中的地面、天花、窗扇皆以“亚”字为图案。
双清室是主人用来吟风弄月的地方,根据堂前湛明桥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双清”。
问花小院与桥相通的“花之径”东北接“问花小院”。
“问花小院”名出“云解有情花解语”之句。
院前的临水船厅,名雏月池馆,为夜赏初升雏月之处,内有海底藤木雕,名百鸟归巢,有园主题联“大可浮家泛宅,岂肯随波逐流”。
可堂“可堂”是可园的主体建筑之一,楼高15 m,底层大厅称可轩。
可轩的地面砖铺成桂花形,又名桂花厅。
在桂花厅的地板中有一个小孔,是主人为客人送风送香的。
当年在隔壁小房里放一个鼓风机,仆人转动风机的时候加些桂花的香料,风就从地下的铜管慢慢冒出,凉风阵阵,以消解暑气。
绿绮楼绿绮楼与可楼的第二、三层相通。
第四层“邀山阁”,是全园的最高点,在此可远观山川之态,近听市井之声,故联云“大江前横,明月直入”。
曲池滋树台可堂前的曲池,四条红石柱立于堂前,显得气派不凡。
堂外左右两廊的长花基,秀丽中蕴藏庄严。
右前方设有一台名“滋树台”,意取自屈原诗“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为专门摆设盆景之用。
最新岭南园林_东莞可园_景观设计分析精品课件

雏月池馆船厅
主人(zhǔ rén)舞剑练武的地方
问花小院 (xiǎo yuàn)
描述花隐园湖区的景色:
沙堤花碍路 高柳一行疏 红窗均车响 真似钓人居
雏月池馆船厅二楼的书房景象
五、总结
可园面积虽小,但是可园采用的是“连房广厦”的庭院布局,游人可 以不出室外就游览了整个庭院。在游览过程中又可以在不同地点看到不同 的景物。把中国古典园林中以小见大,别有洞天的造景手法发挥到了极致。
“擘红”为剥 荔枝的意思
功能:休息, 观景。入口缓冲
从半月亭看向 内庭的景象
草草草堂
门口不起眼,门内别 有洞天
张敬修亲笔所 写
第三页,共7页。
偶尔饥 草草具膳 偶尔倦 草草成寝 晨而起 草草盥洗 洗毕 草草就道而行
“草草“”草堂的命名是张敬修
为纪念自己10年戎马生涯。
环碧廊
可轩(桂花厅)
长廊(chánɡ lánɡ) 引疏阑 一折一殊赏 茉莉收晚凉 响屐日来往
可楼
邀山阁
可堂
可楼共4层,高15.6m,为当时县城的最高点。功能(gōngnéng):登高,瞭望。统 领全园景物。
第三(dì sān)部分建筑群 起居
主人的起居室
可亭
园主人居住,读书,弹琴,绘画,吟诗的地方。
可堂 雏月池(yuè chí)馆船厅
第五页,共7页。
从起居室向湖区方向看到的可亭。
拜月亭
பைடு நூலகம்
庭院部分是可园的精华所
在,用连房广厦的布局手法。 庭院分为三组功能不同的建筑 群,每组建筑群之间用连廊连 接。建筑群和连廊围合出两个 内庭。
连房广厦
第二页,共7页。
四、游览 第一(部yó分u(lbǎùn)f可en)园门厅
古建园林类博物馆陈列思考——以东莞可园博物馆陈列特色为例

因 陈 列 的 南 越 国 宫 署 铺 地 砖 和 西 汉 注 意 以下 几 点 : ①要 尽 可 能 考 虑 利 用边 框 或 挂
熊 饰 砖 踏 跺 等 展 品 体 积 较 大 , 如 用 传 统 文 物 钩 等 辅 助 物 对 展 品 进 行 固 定 ,减少 对 文 物 的破
57 } 研 究 与 实 践
和 展 示 面 防 水 , 并 在 地 层 完 全 干 燥 后 将 展 品
_ 空 间利用及技巧
可 园古 建 筑 是 以 “ 巧 玲 珑 、设 计 精 巧 ” 小
放 入 ; ②作 好 地 层 内部 的 通 风 ,使 内部 保 持 一 个 相 对 稳 定 的温 湿 度 ,否 则一 旦地 层 内外 产 生
温 差 就 会 在 玻 璃 上 形 成 水珠 ,会 给 日后 处 理 带
著 称 ,在 2 0 平 方 米 的 土地 上 ,亭 台楼 阁 、山 来 很 多 困难 ;③必 须 考 虑展 品 的 采 光方 式 , 既 24 水 桥 榭 、厅 堂 轩 院一 并俱 全 ,整 体 布 局 高 低 错 要 达 到照 射 效 果 又 要 方 便 光 源 的 日常维 护 和 修 落 、 曲 折 回 环 、 疏 处 不 虚 、 密 而 不 逼 。在 新 理 ;④要 根 据 展 品 的质 地 、形 状 、大 小 、展 示
人靠的运用 ; “ 岭南 传 统 园林 与 建 筑 ” 展 览 中 趟 拢 门 、 民居 大 门和 楼 层 隔断 等 元 素 的 运 用 , 陶制 花 窗 、门罩 、满 洲 窗 等 的展 示 ,无 不 透 出 岭 南 园林 与 建筑 装饰特 色 。 柜 来 陈列 ,在 现 有 的 展 厅 内会 显得 庞 大 ,极 不 协 调 ,为 此 我 们 采 取 了地 层 的 方 式进 行 展 示 , 既节 省 了空 间又 丰 富 了 展 示 手 段 。但 采取 这 种 方 式 要 注 意 以下 几 点 :①一 定 要 作 好 地 层 凹面
近现代岭南庭园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以东莞可园和白云山庄旅舍为例

园林规划与设计陈梦君 孙丽君 向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CHEN Meng-jun,SUN Li-jun,XIANG Ke(School of Architectur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近现代岭南庭园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以东莞可园和白云山庄旅舍为例*Regional Expression of Modern Lingnan Garden: Taking Dongguan Keyuan Garden and Baiyun Villa Hotel as Examples摘要:近现代岭南庭园的发展极具地域性特色。
以东莞可园和白云山庄为例,从岭南人文精神、空间模式、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和建筑技术四个方面,解析近代岭南园林的发展变革和形成原因。
总结岭南近现代庭园建筑地域性表达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并对当代岭南建筑创作保持与传承地域性特色进行反思。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ingnan Garden is of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takes Dongguan Keyuan Garden and Baiyun Villa Hotel as examples, analyzes the evolution and forming causes of Lingnan Garden in modern times in terms of Lingnan humanities spirit, space pattern, design strategy for climate adaptability and building technology.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gional expression and development law of Lingnan Garden in modern times. We also argue the technical inheritance and creation of beauty of contemporary Lingnan architecture.Key words:Lingnan Garden; Regional Expression; Dongguan; Keyuan Garden; Baiyun Villa Hotel关键词:岭南庭园;地域性表达;东莞;可园;白云山庄旅舍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5-0046-04 收稿日期:2016-05-24修回日期:2016-07-15引言近现代岭南庭园因其独特的地域风格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莞可园“眼前有景”营造手法解析

东莞可园“眼前有景”营造手法解析
黄文英;吕慧
【期刊名称】《现代园艺》
【年(卷),期】2022(45)14
【摘要】东莞可园作为岭南庭园的杰出代表,不仅处处体现出岭南园林的地域特色,更深层的蕴含着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妙义,其内涵十分值得探讨和研究,特别是庭园景观的营造之法,精彩之处,值得细细体会和深度挖掘。
从“疏密布局”“曲折尽致”“对景框景”3个方面,探讨了可园在“眼前有景”的目标导向下庭园景致的营造手法。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黄文英;吕慧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眼前有景江南园林的视景营造
2.浅谈绿色酒店的营造途径——以东莞索菲特御景湾酒店为例
3.游园路径视角下东莞可园空间营造方法解读
4.浅谈中式景观营造手法
——框景5.传统造园手法在东莞可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园林建筑的营造手法——以东莞可园为例【摘要】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岭南园林在其自身的发展中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有其一套独特的营造手法。
可园是四大岭南园林之一,其在营造手法,建筑的布局和空间设计上充分地展现岭南传统园林的特色,其中的园林建筑更是岭南文化的结晶。
【关键词】岭南园林;营造手法;建筑布局;空间设计岭南文化早在先秦时期便形成了雏形。
居于五岭之南的早期岭南人,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开始接受中原文化,融合成型后称为“岭南文化”。
唐朝以后,岭南文化受到海洋文化的催化,开始走向成熟。
近代以后,岭南文化继续完善发扬。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传入,中西方文化在这里汇合、碰撞、交流, 岭南文化的学习、兼容性格使岭南文化逐渐具有了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胸襟和敢为人先、务实奉献、富于开拓的精神。
[1]在岭南文化熏陶下成长的岭南园林,无不处处体现出岭南文化的痕迹。
岭南园林的产生和其特点的形成,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所处的造园环境因素。
顺应地域和自然环境,是创造自己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
岭南园林喜用园林或庭院的布局方法,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岭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台风肆袭,用建筑围合而成的园林或庭院,可减弱强风暴对园林的侵袭,而园林所形成大面积的阴影区,对减少热辐射起到较好的降温效果。
随着岭南商贸经济的逐步上升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交流,从而逐渐形成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岭南园林,而小型园林,主要以园林的形式出现,园林是一种以建筑空间为主的造园艺术。
岭南园林与民居结合密切,为了解决和改善民居中采光、通风、降温等问题,以及满足一定的休闲和景观需求,将室外的天井院落逐渐扩大成园林。
在中岭南园林的营造手法尤为重要,特以建筑布局与空间表现两方面颇具考究,为此现以岭南四大名园之一东莞的可园为论述例子,加以阐述。
可园,一、岭南庭园建筑布局岭南庭院布局大致分为:1) 前庭后院; 2) 书斋侧庭; 3) 前宅后庭;4)建筑绕庭布局[2]1) 前庭后园布局前庭后院或前庭后宅是岭南另一种常见的庭园布局方式, 庭园中的住宅, 大都设在后院小区, 自成一体。
宅居和庭园相对独立, 各自成区, 但没有实墙相隔, 而是又分又连。
庭园区与住宅区的间隔, 或用洞门花墙, 或用廊亭小院, 或用花木池水。
庭园是主人生活的一部分, 布局较为疏朗开阔。
住宅采用合院形式, 布局密集, 但比较灵活和自由。
实例有顺德清晖园。
2) 书斋侧庭布局书斋是岭南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是为了读书而建一种具有居住功能的住房,简称为“斋”!它通常与住宅、庭院结合在一起。
小型书斋依附在住宅内,位于住宅的侧边,书斋前面布置有小庭院,用地紧凑。
大多数书斋设在住宅旁,住宅布置采用中轴对称的传统天并院落方式,小型宅居为单进院落式,较大型的为多进院落式。
书斋与宅院一墙之隔,用门洞相连接,这种书斋侧庭布局在粤东宅园出现较多。
书斋的平面布置也是从天井式民居平面发展而来,但布局比较灵活自由,不受规整对称的布局形式所限制。
书斋侧园布局的典型有潮州同仁里的黄宅猴洞园林、澄海樟林西塘等。
3) 前宅后庭布局前宅后庭或前宅旁庭的布局方式是岭南另一种常见的园林布局方式,园林中的住宅,大都设在后庭小区,自成一体。
宅居和园林相对独立,各自成区,但没有实墙间隔,而是又分又连。
园林区与住宅区的间隔,或用洞门花墙,或用廊亭小院,或用花木池水。
园林是主人生活的一部分,布局较为疏朗开阔,住宅采用合院形式,布局密集,但比较灵活和自由。
岭南园林住宅的布局特点之一就是考虑当地的气候要素。
在布局中非常注意建筑的朝向,通风条件和防晒、降温等措施。
建筑物大都面向夏季主导风向。
林设在南面,宅区设在北面。
成前疏后密,低后高的布局。
种布局方式非常有利于通风,面园林像一个开阔的大空间,使夏季的凉风不断吹向后院住宅。
院房屋虽然密集,通过巷道、天井、柱廊、敞厅等方式来组织自然通风,使夏日的海风,无论从平面布局、或纵断面的设计布置,都能吹到后院的每一角落。
而后庭的密集布置,将建筑墙体、门窗及天井等常常处于阴影之下,减少了阳光的辐射,这种布局方式很适宜南方的居住条件,取得一个舒爽的生活环境。
4)建筑绕庭布局建筑绕庭即建筑物沿园的四周布置, 并以建筑物及廊、墙形成一个围合空间的布局方法。
这种布局形式多见于粤中的私家园林,它的特点是在极为有限的面积内布置较多的建筑,且不致造成局促、拥挤的局面。
这种布局方式,在苏州的一些小型宅园也有使用,与岭南园林相比,苏州宅园的建筑围合性没有岭南园林强,多在园林的一面或两面布置建筑,围合的建筑在功能上多为一般的休闲观赏之用途。
岭南园林由于占地面积小,所以常将具有居住功能的建筑物沿园林外围边线成群成组地布置,围成内园林空间,使园林空间与日常生活空间紧密结合起来。
在岭南园林中,为取得良好的通风条件,常设置一个比较开阔的庭院,建筑环绕庭院建造可达到此目的,因此,以庭院为中心,绕庭院而建的布局方式也就成为岭南园林建筑布局的特色。
造园用地虽然不多,但通过园内石沼桥廊、古木花藤,增添了园内幽深别致之气氛,形成了“满院绿荫人迹少,半窗红日鸟声多”的独特造园风格#岭南园林建筑的布置经营,以实用为度,园内主要的建筑物通常在朝南的位置上。
建筑四周布置布局的典型东莞可园。
可园,主张建园“水流云自返,适意偶成筑”,园分两区,一事庭院区,二是可湖区,前者占地3.3亩,建筑五亭、六台、一楼、六阁、五池三桥、十九厅和十五房,分三个建筑群:第一组由入口门厅。
供客人小憩和接待客人;第二组为款宴和远目眺望和纳粮休憩场所,是园主的主要活动场所;第三组沿湖而立,环境优美,是游览、居住、读书、琴乐绘画、吟诗的地方,每组建筑用曲廊穿插成一个不规则的小庭院,这种楼房群体围合方式称为连房博厦。
三角形基地内的三个建筑群各有一轴,但建筑皆南北向,建筑群体组合铺张而不嫌繁杂。
[3]由此可见,可园为建筑绕庭布局,岭南庭院这种因意立构、由内而外的布局,与园主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生活建筑穿插其中,突出实用,建筑的组合有别于江南庭院在园林中的那种点景式的散放布局,所有建筑几乎均为有韵律地接踵而成。
外墙少了,太阳热辐射消减,也可抵抗台风的袭击,还可以减少雨季内部联系不便。
院墙附近形成岭南庭院特有的“高墙冷巷”。
“高墙冷巷”的形成在可园的布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抵挡岭南湿热的气候,“可园”在建筑上的布局还是很考究的,巷的营造在园林中随处可见,并且颇具特色,如建筑与廊道布局形成冷巷空间,建筑与外围墙的交接形成一个一个小庭院,既可以采光又利于湿热空气的排放,在布局上充分利用好小空间,营造出适宜的场所,在这点上是很值得学习的,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是很值得利用的。
二、岭南园林空间表现空间是园林艺术的主要表现内容之一,它通过划分、组合、联系、转接和过渡等手法来取得艺术效果。
对空间划分来说,要求是既隔又连、灵活通透、富于变化。
而空间的形状、大小、开合、高低、明暗以及景物的疏密,使之产生一种连续的节奏感和协调的空间体系。
[2]岭南园林是一种以建筑围合的园林空间,在岭南园林或庭院中,围合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四合院”形式的庭院,多出现在岭南一些较为正规的建筑组群里,如府衙官署、寺院道观、祠堂书院等,福建的许多宅居庭院也是采用四面围合的形式。
除了“四合院”的基本形式外,还有其它一些组合方式。
一种是用墙垣与建筑物结合围成庭院,就是三面建筑物一面围墙围合而成的小庭院,以这种方法形成的庭院一般较为封闭,院子形状比较规则,通常为方形或矩形,而院子的大小多取决于建筑物的长度。
另一种是用廊子连接建筑物而形成院落,或者以建筑物、廊子、墙垣三者相结合形成庭院或园林,这种形式在园林中运用较普遍。
这种方法形成的园林空间通常较开朗,形状、大小可以随着需要任意变化。
岭南大多数园林都是采用这种形式,以这种方法形成的园林或庭院,不仅其形状、大小可以自由变化,而且封闭与开朗的程度,亦可按一定的意图任意处理。
岭南园林为了使园林的重点更为突出,做到宾主分明,常用下面方法来达到其目的:1)突出主要园林空间#通过这个园林空间来带动其它的空间,主要园林空间与其它的园林空间相比,面积不仅最大,而且内容也最为丰富。
2)在中心园林中通过较为严整的布局以获取重点突出的效果!采用几何图案式中轴线#主体建筑对称的平面处理#形成水庭布局而成为全园的中心。
3)园内的主体建筑——厅堂,特别是岭南喜爱的船厅,设在园林的中心或主要位置,建筑物的设置既能满足全园的功能活动要求,还可以利用其建筑较大的体量来引人注目。
[4]可园在不大的范围和有限的空间内经营,因此造园力求通过空间的组合对比和渗透而获得层叠错落和曲折迂回,达到小中见大的感觉。
其中以建筑物,连廊和墙垣把园分隔为若千个园林空间的布局方式。
特别在较为大型的园林中,由于空间关系比较复杂,则往往划分出几个大的空间区域,造成园中有园的局面,各部分之间虽然相互连通,但又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如可园小院,被称为“壶中天”。
“壶中天“并无任何的建筑,他是倚着四周的楼房而形成一方独立的空间,其中设一小空间,空间与周围的相渗透,加之由双清室过来时要通过一迂回曲折的小道,目的是为了增强空间的有趣性和可玩性,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
不同形状的庭院空间对比,具有不同气氛,对称规则的布局气氛严整,而自由随意的布局则轻松活泼。
与苏州园林相比,可园的平面与空间形态较为规整一些,为了获得轻松活泼的气氛和效果,园林中多通过植物和山石造景来达到轻松清静和幽雅活泼。
自然形态生长的植物和几何形状的建筑园林空间又形成了一种新的对比。
在建筑物的疏密分布上,可园的壶中天有很显著的对比,由于建筑物多集中于园的某一个部分,因而在建筑物较少的地方就可以用来堆山叠石或设置较大的水池,从而造成浓郁的园林气氛。
可园为了使园林空间增大,还采用隐蔽边界、流源无尽等手法,这些手法使人感到园外还有空间,而水流、道路则隐蔽尽头,使其有延伸感,以造成来源去路、分支别脉的感觉。
总之,可园的空间组合相当灵活,它不受轴线或几何图型的限制,随着地形或环境的变化,灵活地创造出各种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色。
由此,可园作为岭南四大园林之一,其空间的处理上做得尤为的出色。
三、结束语通过对可园的建筑布局和空间的研究,可知岭南建筑的布局方式灵活多样,园林建筑体形明朗轻快。
空间表现形式手法多变,采用多种艺术手段来强调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其所创造出来的空间艺术在今天的庭院设计中还是很有用的,特别是起空间的营造上,建筑的布局都是十分的值得考究与沿用的,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是否应该利用好这一点,并应用在我们的设计上,是我们作为设计从业人员所要重视的。
参考文献:[ 1 ] 李公明.广东美术史[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3. [ 2 ] 冯历.关于岭南古典园林建筑布局与空间表现的研究. [ 3 ] 肖河璋. 岭南传统园林的营造手法与艺术特色.[ 4 ] 刘管平.岭南古典园林[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