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之岭南园林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古典园林之岭南园林调研报告

古典园林之岭南园林调研报告

小桥,突兀假山,映带屋宇。细察剔透的湖石,像虎,像狮,像鬼怪, 姿态各样。再望山上苔藓斑驳,藤萝掩映,好像幽壑中微露出一条羊 肠小径,穿过去又别有洞天,使人越发感到这座小屋的情趣。 我国地域广大,东西南北的气候地理条件及物产各不相同,因而 园林也常常表现出较明显的地方特性。而作为我国三大园林之一的岭 南园林有什么样的特色呢?在园林以及建筑方面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岭南,即五岭以南,始称于唐贞观年间的岭南道,古时候也称岭 表、岭外、扬越、百越、南粤,岭南有两大水系,一是珠江水系,二 是韩江水系。在近2000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占全国总面积不到5% 的岭南地区,创造了中国园林三大流派之一的岭南园林文化,成为世 界园林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中国古代虽无造园理论专著,但绘画理论 著作则十分浩瀚。特别是山水画自魏晋南北朝 时便形成了独立的画种,至盛唐,则已经确立 了自己的基本理论。画论所讲的虽然是绘画的 心得体会,但由于触类旁通,也可视为造园活 动的指导原则。山水画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莫过于“外师造化,内发心源”③倾心于自然 美的追求。他们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 构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都是美的天使,如花木、 虫鱼等是不能加以改变的,否则就破坏了天然、 纯朴和野趣。但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观察自然因子或自然风景往往 融人个人情怀,借物喻心,把状写自然美的园林变成挥洒个人感情的园地。 所以,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炼 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1 岭南气候特点 1.1温度 岭南全域地处南亚热带和热带,年平 均气温在22.0~ 24.5℃ ,最高温度为 38.7℃(广州,8月),最低温度为一 4.3℃(韶关,1月)。冬短夏长是岭南园林气 候的第一特征。大部分地区夏天所占有的时间 很长,这就是岭南园林建筑把通风纳凉作为主 要功能目的的原因。 1.2 降水 降水岭南多雨,更胜于江南,年均 降水量达1 500 mm。雨多而植物生长茂盛, 成为四季繁花的基础;雨多则冲刷厉害,于是 就有“有石必有泉”之说。因泉而生瀑,因瀑 而生潭,岭南园林几乎所有的园林都在塑造崖 瀑局,崖潭局、潭瀑局就是岭南多雨造成的地 形特征的直接表现。

岭南建筑研究报告

岭南建筑研究报告

岭南建筑研究报告
岭南建筑是指中国广东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该风格源于古代岭南地区的建筑文化,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岭南建筑主要体现在住宅建筑、庙宇建筑和园林建筑等方面。

岭南住宅建筑以“天井式”为主要特点,即以庭院为中心,围绕庭院布置房屋。

这种布局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还可以形成私密而开放的生活空间。

房屋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庭院内常种有花草树木,形成独特的建筑景观。

岭南庙宇建筑主要体现在寺庙和宗祠等建筑中。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悬山式的布局,即以主殿为中心,前后左右依次排列其他建筑,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景观。

庙宇建筑通常采用大理石和彩绘瓦等材料,外观装饰非常精美,内部宏伟庄重。

岭南园林建筑是岭南建筑中的瑰宝,以广州的荔枝湾和梅花园为代表。

这些园林建筑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山水、假山、亭台、曲廊等元素为主要特点。

园林建筑内常种有花草树木,形成美丽的景色。

这些园林建筑具有独特的观赏和居住价值,被誉为“人间天堂”。

总的来说,岭南建筑以其特有的布局和装饰风格,展现了中国南方地区丰富的建筑文化和人文特色。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现代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岭南建筑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保护困境,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以保留和传承这一宝贵的建筑遗产。

[建筑]历史建筑园林调研报告可园

[建筑]历史建筑园林调研报告可园

[建筑]历史建筑园林调研报告可园历史建筑园林调研报告之岭南名园可园概述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的可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并称为广东近代四大名园。

可园座落在东莞市莞城区博厦村西部,作为晚清的一个私人园林,它的精巧之处在于,在三亩三(2,诗人张维屏、郑献普、简士良等都受邀在此做客吟诗,这使得可园成为近代广东文化的策源地之一。

在晚清这样一个飘飘荡荡的国度里,从太平天国战争里退下来的张敬修,身负战伤,修建可园,希望一尽为人子女的责任,但心里却从未忘记再战沙场的雄心,从息窠这个房间的命名可以看出来(息窠指雄鹰不得展翅而休息)。

可园得名传说张敬修修建好可园前,心里取名为意园,即满意合心意的意思。

修饰好后,张敬修广邀文人逸士,大排筵席,庆贺一番,让人品评鉴赏。

张引这班骚人墨客游览一番后,在大门征集大家意见。

不只是被酒熏醉了头脑还是这个园确实太好吧,客人一时找不到合适词语来赞美,又不好意思先表态就都应答说:“可以,可以!”“可以”两字,虽是泛泛应对、推脱之辞,但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张敬修见大家一致认为“可以”,“以”与“意”音近,“可”在“意”前,“可”就比“意”优先。

便改名为“可园”,可园就是可以的园子的意思是园主自谦。

而许多房子就以“可”命名,如可堂,可轩,可楼,可舟等等。

可堂而后随着时间退移,“可”字有“可以”“可人”“无可无不可”三个意思。

整体布局从整体布局聚居形式上说,体现了典型的岭南式风格。

园开两半,一半建筑为主紧凑密集,所有建筑均沿外围边线成群成组布置,“连房广厦”围成一个外封闭内开放的大庭园空间,草草草堂,可轩,双清室,可堂,问花小圆等在一个小空间里高低错落,通过环碧廊连贯畅通,形成宜人的建筑院落空间。

一边慷慨的以可湖水景为主,视野开阔。

采用这种大疏大密的结构绝非仅为了入画,而是出于宜居、实用的主旨。

专家认为,岭南园林都设置了比较开淘的庭院,将具有居住功能的建筑物沿园林外围边线成群成组地布置,围成内园林空间,使园林空间与日常生活空间紧密结合,这种布局十分适宜岭南的暖湿气候,不仅使整个空间获取了良好的通风条件,还利用了园林所形成大面积的阴影减少热辐射,降低温度。

浅谈岭南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岭南园林)

浅谈岭南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岭南园林)

浅谈岭南园林的形成与发展考试论文班级:10室内3班姓名:谭春梅学号:322011。

04.23岭南园林萌芽于秦汉,经过长期缓慢的发展逐渐繁荣,下迄明清,终于走向中国园林之林,使我国出现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三足鼎立的崭新局面。

岭南园林即是以珠江三角洲的园林为主,逐渐影响到潮汕、福建、海南、广西、台湾等地。

岭南园林以宅院为主,一般都作成庭院的形式.叠山多用姿态嶙峋、皴折繁密的包镶,很有水云流畅的形象,沿海也有用珊瑚石堆叠假山的。

建筑物通透开敞,以装饰的细木雕工和套色玻璃画见长。

由于气候温暖,观赏植物的品种繁多,园林之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荫葱郁.作为历史文物,岭南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很值得我们进行研究,虽然它的发展历史晚于北方和江南园林,但对它们在造园风格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广州地处祖国南大门,兼以华侨众多,造园手法很早就受到外国的影响,解放后新建庭院亦常借鉴于日本和西欧的现代造园技艺经验,并在原来岭南传统庭院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在我国当代园林的创作实践中率风气之先.因此,研讨岭南园林的形成和发展有很高的历史借鉴价值.一. 岭南园林形成的自然、人文条件(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

特殊的气候及地理条件岭南,即五岭以南,始称于唐贞观年间,亦称岭表、岭外、杨越、百越、南粤,五岭指分布于湘赣之南,粤桂之北,东西达1000公里的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和大庾五岭。

它们如道道帏帐把塞北之风阻于五岭以北,再加上紧邻南海,故气候炎热,属南亚热带和热带,年均温23℃,最高38.7℃(广州),最低的—4。

3℃(韶关)。

可以看出,岭南园林属于热带海洋的气候特征,为避暑气,园林建筑做成“连房博厦"(如可园)和“高墙冷巷”(如梁园)形式,前者通过大片房屋降温,后者通过多进院落不断通风降温,而四季繁花又是热带气候的另一个表现;为表现以海洋为主题的特色,不仅海滨公园和海景风景区应运而生,如三亚海滨绿带、亚农湾、海口西海岸、北海金沙滩、香港海洋公园,而且景点喜用鱼和船主题,如海口公园的千年塔(似剑鱼)、流花湖公园的渔民捕鱼景点和北海海滨公园的啤酒屋(似船)等,闽南的海鼓石和海南的海礁石格局亦以海为模型【1】.岭南域内两大水系为珠江水系和韩江水系。

关于岭南园林绿化特点的调查报告

关于岭南园林绿化特点的调查报告

关于岭南园林绿化特点的调查报告班级: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4班园林专业姓名:包川形式:公司实习时间:2013年8月19日——2013年9月12日实践单位:广州中茂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目的:园林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懂得园林知识的运用,希望通过这次实习初步了解岭南园林的特点,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园林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引言这是迈入大学的第三个假期,这个假期选择了实习,希望可以使我的假期变得更有意义,经过努力,很荣幸获得了一份在广州中茂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工程设计部做助理设计师的机会。

广州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了解了广州园林,就初步了解了岭南园林绿化的特点。

现将本次的实践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实践方法:1.观察广州市一些公园、街道、小区的绿化情况,了解广州园林绿化特点,进而归纳岭南园林绿化特点。

2.在公司,通过参与具体的绿化工程,向公司的师兄师姐了解广州园林绿化特点,概括岭南园林绿化特点。

3.查阅相关的文献,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岭南园林绿化特点。

实践过程第一阶段:首先,自己通过参观广州市的公园,如天河公园,观察公园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

再者,在平时的坐车过程中,注意观察了道路绿化和一些基础设施绿化,初步了解广州市绿化配置风格。

最后,前往了广州著名景点白云山风景区,进一步了解广州的乡土树种和植物的自然配置情况。

第二阶段:在公司,首先观看了公司以前做的一些绿化项目,了解公司习惯的绿化风格,并向师兄师姐了解了广州园林绿化的一些常用树种。

再者,在实习期间,也参与了公司的一些绿化项目,虽然自己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工作,但自己也在其中学到了一些广州园林绿化的特点,进而有利于自己归纳岭南园林绿化特点。

第三阶段:归纳总结,分析广州园林绿化特点,进一步推论出岭南园林绿化特点。

现将自己总结的岭南园林几个特点公布如下:1.气候的热带性岭南地处我国最南端,属热带及南亚热带,濒临海洋,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则体现出对热带性气候高温、多雨及台风等特征的适应。

历史建筑园林调研报告(可园)

历史建筑园林调研报告(可园)

历史建筑园林调研报告之岭南名园可园概述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的可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并称为广东近代四大名园。

可园座落在东莞市莞城区博厦村西部,作为晚清的一个私人园林,它的精巧之处在于,在三亩三(2204.5)的小面积土地上,等通过匠心独运的路线视线及布局设计把住宅、客厅、园林花草、书房、观景点艺术的结合到一起。

它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

作为广东园林的杰出代表,其建筑空间组织方式,室外园林塑造手法乃至材料、装饰等都体现了浓郁的岭南味道。

可园虽历尽解放战争及文化大革命的风风雨雨,文物已有所遗失及破坏,但经过解放后的补救、翻新及社会各界慷慨捐献,其在研究岭南历史建筑乃至岭南文化内涵方面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本调研报告是经过实地考察及本地文献参考后完成的,而下文分别主要从建筑园林实体及文化内涵两方面进行阐述,而建筑实体部分则尝试从总体布局到建筑装饰这样由大到小进行全面说明,希望通过本文一窥广东名园及岭南建筑的风采,以期抛砖引玉。

分述及评析可园园主本人由于在封建社会中国并不明显地存在设计师这个职业,因而可园更多体现的是园主的审美与风骨。

可园创建人张敬修虽是个武将,官至江西按察使布政使,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多起多落但他投笔从戎,金石书画,琴棋书赋,样样精通,又在国内广邀文人逸士,吟诗颂赋,作画刻印。

著名画家居巢、居廉曾居可园多年,诗人张维屏、郑献普、简士良等都受邀在此做客吟诗,这使得可园成为近代广东文化的策源地之一。

在晚清这样一个飘飘荡荡的国度里,从太平天国战争里退下来的张敬修,身负战伤,修建可园,希望一尽为人子女的责任,但心里却从未忘记再战沙场的雄心,从息窠这个房间的命名可以看出来(息窠指雄鹰不得展翅而休息)。

可园得名传说张敬修修建好可园前,心里取名为意园,即满意合心意的意思。

修饰好后,张敬修广邀文人逸士,大排筵席,庆贺一番,让人品评鉴赏。

张引这班骚人墨客游览一番后,在大门征集大家意见。

古典园林调研报告

古典园林调研报告

古典园林调研报告古典园林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历史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古典园林的发展现状和保护措施,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几个著名的古典园林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网上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进行了深入了解。

三、调研结果1. 发展现状目前,古典园林在中国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许多古典园林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修复,成为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另外,也有一部分古典园林面临着被破坏和商业化改造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

2. 特点和价值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其追求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注重室内外景观的统一和氛围的营造。

古典园林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还为当前社会提供了研究传统建筑艺术和园林规划的重要文化资源。

3.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古典园林的独特价值,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古典园林的立法和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其次,要继续加大对古典园林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提高人们对古典园林的认识和尊重。

此外,还要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古典园林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四、结论和建议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典园林的独特价值,我们建议政府加强立法和监管,提高人们对古典园林的认识和尊重。

此外,还要加大古典园林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古典园林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五、参考文献1. 《中国古典园林保护与发展研究》2. 《传统景观的保护与利用》3. 《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以上是我们对古典园林进行的调研报告,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岭南园林实习报告

岭南园林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巩固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岭南园林独具一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本次实习,我有幸来到岭南园林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通过实地观察、学习和实践,对岭南园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1. 岭南园林概述岭南园林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南朝,成熟于明清时期。

它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园林为代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岭南园林以山水为基础,强调“借景”,善于运用植被、水景、建筑等元素,营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

2. 实地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广州的陈家祠、番禺的莲花山、佛山的梁园等具有代表性的岭南园林。

通过实地考察,我对岭南园林的布局、建筑、植被等有了直观的认识。

3. 园林技艺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岭南园林的造景技艺。

包括植被的配置、水景的设计、建筑的风格等方面。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岭南园林在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流程和规范。

4. 实践操作实习期间,我们参与了岭南园林的实际操作,如植被修剪、景观布置等。

通过亲自动手,我对园林技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同时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实习收获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对岭南园林的历史、艺术特点、造景技艺等方面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使我在园林专业知识方面得到了提升。

同时,实践操作使我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考察、学习和实践,大家共同探讨、分工合作,使我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际操作中,我与园林工人、设计师等进行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

3. 园林审美观念的塑造岭南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

实习过程中,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园林审美观念,学会了如何欣赏和评价园林景观。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岭南园林实习,我对园林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团队合作、沟通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山池建半亭、水阁和小桥,皆低凌水面,居高临下,可见流水潺潺; 立足桥上,会引起寻觅流水源头的意思,望去有广远不尽之意,尺幅 天地也就不感局促了。 中国园林还讲究借景,如无锡的寄畅园为山麓园林,身临其境,满法 人代表法人代表目是山,正是纳野外自然山景于园内,起到园外有景、 景内有景的效果。借景常见以水为镜,水中现景,称为借镜。还有远 借、邻借、仰借和俯借等构景手法。通过建筑的门洞、花墙和窗口都 可达到借景,以丰富园景。苏州沧浪亭,大门外沿河用黄石假山叠为 驳岸,在园内复廊上开数十个花窗,观景仿佛分不出园内园外。这是 为实现借景而采取的一种造景方法。而小中见大、实中求虚的造园手 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另一特点了。扬州园林小盘谷,面积不大, 充其量不过一湾池水,一座假山和一幢楼舍。然而造园通过叠石堆山, 给人造成一种园景深远的错觉。园中用玲珑湖石临水造景,架起
最后是动物

远古时代,人类祖先渔猎为生,通过狩猎熟悉兽类的生活。进入 农牧时代,人们驯养野兽,把一部分驯化为家畜,一部分圈养于山林 中,供四季田猎和观赏,这便是最初的园林——囿,古巴比伦、埃及 叫猎苑。秦汉以降,中国园林进入自然山水阶段,聆听虎啸猿啼,观 赏鸟语花香,寄情于自然山水,是皇室贵族适情取乐的生活需要,也 是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自然无为的仙境。
中国传统园林之岭南园林
2011.12.27
姓名: 班级: 学号:
论中国古典园林之岭南园林
摘要:文章主要从中国古代园林在精神内涵上和中国古代园林在实体 内容上以及在布局上的特点这三方面对中国园林进行简单而概括的阐 述。并通过对岭南园林的气候、文化、造园手法进行分析,介绍了中 国岭南园林文化的园林设计建设特色,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古典园林;诗情画意;岭南园林;文化;意境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 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 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即在一定的地形(地段)之上, 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的,由山(自然山、人造山)、水(自然水、理 水)、物(植物、动物、建筑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尝、祭、祀、 息、戏、书、绘、畅、饮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体。这一观点 是目前所见有关园林的比较完整、系统的定义,它试图从园林的选址、 兴造方法、构成要素、主要功能等方面全面诠释园林,似乎可以作为 “园林”一词的经典式定义了。
组成园景的重要题材,而且往往园林中的“景”有不少都以植物命名。 我国历代文人、画家,常把植物人格化,并从植物的形象、姿态、 明暗、色彩、音响、色香等进行直接联想、回味、探求、思索的广阔 余地中,产生某种情绪和境界,趣味无穷。在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 中,有些园林植物早期被当作神灵加以顶礼膜拜,后期往往要整形修 剪,排行成队,植坛整理成各种几何图案或动物形状,妙趣横生,令 人赏心悦目。 园林中的建筑与山石,是形态固定不变的实体,水体 则是整体不动,局部流动的景观。植物则是随季节而变,随年龄而异 的有生命物。植物的四季变化与生长发育,不仅使园林建筑空间形象 在春、夏、秋、冬四季产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还可产生空间比例上的 时问差异,使固定不变的静观建筑环境具有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季 候感。此外,植物还可以起到协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作用。
中国古代虽无造园理论专著,但绘画理论 著作则十分浩瀚。特别是山水画自魏晋南北朝 时便形成了独立的画种,至盛唐,则已经确立 了自己的基本理论。画论所讲的虽然是绘画的 心得体会,但由于触类旁通,也可视为造园活 动的指导原则。山水画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莫过于“外师造化,内发心源”③倾心于自然 美的追求。他们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 构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都是美的天使,如花木、 虫鱼等是不能加以改变的,否则就破坏了天然、 纯朴和野趣。但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观察自然因子或自然风景往往 融人个人情怀,借物喻心,把状写自然美的园林变成挥洒个人感情的园地。 所以,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炼 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三、别具一格的建筑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因为采用“咫尺山林,多方胜景” 手法造园。园林不在大小,都强调小中见大、大中有小。大观园属大 园林,然而在观览中,又不断出现幽趣小景。像颐和园万寿山上出现 谐趣园一样,那就是寓动观中以静观所在,游人在此可以得到调剂休 息,不能老是走着看景,也要驻足领略静观的妙趣。 园林离不开叠山理水,苏州网师园是一个小型园林,园内仅有半亩方 塘,但环水池叠石成山,崎岖有致,形成若干洞穴,使人不感单调。
关于园林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在西晋以后经场出现在诗文中。 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运用更加广泛,常用于各种休憩境域。在漫长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园林”这个历史悠久风格 独特的园林体系。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中国园林艺术已经取 得了辉煌的成就,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启迪。中国园林有“凝固的 诗,立体的画”之称,它既收入了自然山水美的千姿百态,又凝集了 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精华,融合我国叠山理水、建筑艺术、花草栽培以 及文学绘画艺术为一体。在波光岚影中掩映着亭台楼阁,是自然美和 艺术美的统一。那么,中国古典园林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一、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 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许多园林就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 参与下经营的。这就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诗情画意般的浓厚的感情 色彩。这之中,犹以绘画对于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从某种意 义上讲,产生园林的先导是绘画。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 展起来的。
其次是水体 园林无水则枯,得水则活。理水与建筑气机相承,使得水无尽意, 山容水色,意境幽深,形断意连,使人有绵延不尽之感。中国山水园 林,都离不开山,更不可无水。我国山水园中的理水手法和意境,无 不来源于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在园景的组织方面,多以湖池为中心,辅以溪涧、水谷、瀑
小桥,突兀假山,映带屋宇。细察剔透的湖石,像虎,像狮,像鬼怪, 姿态各样。再望山上苔藓斑驳,藤萝掩映,好像幽壑中微露出一条羊 肠小径,穿过去又别有洞天,使人越发感到这座小屋的情趣。 我国地域广大,东西南北的气候地理条件及物产各不相同,因而 园林也常常表现出较明显的地方特性。而作为我国三大园林之一的岭 南园林有什么样的特色呢?在园林以及建筑方面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岭南,即五岭以南,始称于唐贞观年间的岭南道,古时候也称岭 表、岭外、扬越、百越、南粤,岭南有两大水系,一是珠江水系,二 是韩江水系。在近2000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占全国总面积不到5% 的岭南地区,创造了中国园林三大流派之一的岭南园林文化,成为世 界园林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此外,中国古代园林既由文人画家所代庖,自然就免不了要反映 这些人的趣味气质和情操。这些人,作为士大夫阶层,无疑会受到当 时社会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此外,它在崇尚自然,追 求虚静、逃避现实和向往一种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活方面,似带有更浓 厚的浪漫色彩。凡此种种,汇合在一起便塑造出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 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质无华的气质和情操。或许这些 就是造就中国园林独特风格的原因之一吧。 中国园林和其他建筑是区别对待的。园林建筑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力图把人工美和自然美相结合。它所抒发的 情趣可以用“诗情画意”来概括,但这些原则、特征却并不见于其他 建筑。基于这个特征,中国园林于是就少不了这些要素。
布,再配以山石、花木和亭、阁、轩、榭等园林建筑,形成明净的水 面、峭拔的山石,精巧的亭、台、廊以清澈、幽静、开朗的感觉,又以 庭院与小景区构成疏密、开敞和封闭的对比,形成园林空间中一幅幅 优美的画面。园林中偶有半亩水面,天光云影,碧波游鱼,荷花睡莲, 无疑为园林艺术增添无限生机。欧洲园林中的人工水景丰富多样,而 以各种水喷为胜。 再次是植物 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盛誉,观赏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诗经》曾记载了梅、兰草、海棠等众多花卉树木。数千年来,人们 通过引种、嫁接等栽培技术培育了无数芬芳绚烂,争奇斗妍的名花芳 草秀木,把一座座园林,打扮得万紫千红,格外娇美。 园林中的树 木花草,既是构成园林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园景的重要部分。树木 花草不仅是
亭、廊、桥、舫、景门、花窗

岭南庭园的园内空间虽然也是围合封闭的,但在景观的组织上, 视线的组织上,又将园内外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借助园外景色, 达到丰富空间层次的效果,产生空间的扩散感。因此选址大多在自然 景色优美的地方,利用环境景观最好的面向采取开敞的方式进行布局。 较多借用水面,利用水面平坦开阔,视野宽广的特点增添园林魅力, 如东莞可园。而且,园林的边界常建有假山,楼阁,较好地把园外空 间和景色引入园内,使园内外空间紧密结合,扩大视域范围。 岭南宅园空间和建筑结构都很注重自然通风降温,如东莞可园: 可见坐北朝南的长廊引疏栏,前水后山,凉庭冷巷。建筑多见有支柱 层、吊脚楼等岭南建筑特有的技术措施。岭南园林建筑的功能与其形 式密切相关的:以荫棚骑楼防晒防雨;以住宅的锅耳山墙来防火防台 风:建筑基础以石础来防湿防虫;用夯土墙来防蚀防漏。 岭南庭园喜用几何形式或图案方式组织空间,这点完全不同于江 南园林的迂回含蓄。但这种几何形式又并非简单的圆或方,而是通过
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 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其表现。 岭南文化更有着一定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在园林方面表 现于古典园林中大量用现代化的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天 壤之别。 3 造园手法

传统的岭南园林常用的布局手法是在建筑庭院中凿池臵石、周边 间以四时花木点缀、配植高大乔木留荫。亭、廊、桥、舫、景门、花 窗等园林建筑则穿插布局,结构精巧、色彩艳丽,空间通透开敞。为 了达到既在功能上经济,又在景观上“小中见大”的效果,园景构图 上常以缩小尺度的山、池、亭、桥、路等来扩大空间感觉;理水方式 以聚为主,池岸较为规整;巧用景门、景窗、假山、石洞翟幌景、框 景来增加景深层次;辅之迂回小径延长游览路线。园林空间组合灵活 多变、过渡自然,建筑小品意境含蓄多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