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把握思想感情

合集下载

古诗鉴赏之情感、意象、意境篇

古诗鉴赏之情感、意象、意境篇

古诗鉴赏之情感篇01因为思想感情是理解古诗的关键,所以今天我们从理解思想感情讲起。

下面,我们先大概了解一下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一首古诗的情感。

(一)提问方式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局部考查)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整体考查)(二)分析思路要把握一首古诗的思想感情,我们需要从这五个点入手:(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大家一定记住,注释永远是最重要的,不重要的信息是不会进行注释的!借此我们一般可以了解到创作背景或者诗人的经历。

另外,作者也是我们判断诗歌类型的关键。

比如说陶渊明,他的诗一般为山水田园诗;又如杜甫,他的诗一般为咏史怀古诗。

(2)抓意象、意境;意象通常为诗营造或者渲染某种氛围,或凄凉,或温馨,或闲适。

(3)抓诗眼、关键词;“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

(4)懂典故;如果注释中没有给出典故的注解,就需要大家根据时代背景,以及诗歌内容来进行分析。

后期我也会给大家整理出一份常考典故。

(5)懂手法。

即修辞、表现手法等艺术表现手法。

02现在我们用标志词(意象)来讲一讲诗歌的分类以及每个类别表达的感情。

值得一说的是,“咏史怀古”诗与“边塞征战”诗在标志词上有重叠的意象,同学们在辨别时要注意判别,“咏史怀古”多体现的是对历史或对当下的批判、感慨等,而“边塞征战”则多为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和平。

1、咏史怀古诗标志词:投笔、长城、明月、楼兰、柳营、请缨、羌笛、古地、吴钩、骊山、马嵬、汴京、长安、金陵、赤壁等。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古诗鉴赏之把握情感类型

古诗鉴赏之把握情感类型

古诗鉴赏之把握情感类型新高考新教法2010-10-21 0954古诗鉴赏之把握情感类型把握情感类型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②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④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如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杜甫《春望》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⑥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⑦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矿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钧《商山早行》②思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生活杂感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恬淡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②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④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⑥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辛弃疾《西江月》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②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③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古诗鉴赏三讲 如何把握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三讲 如何把握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三讲如何把握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因题突破1.了解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一般特点(1)多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

内敛含蓄,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2)多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的。

(3)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

2.一定要仔细阅读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反复咀嚼要舍得在“读”上下工夫,花时间,不要看一眼就匆忙下笔。

在反复咀嚼中,要找出以下关键词:(1)层次。

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有“字”“词”“句”“联”“阕”“篇”等。

除“字”“词”外,其余的都能分析层次,如一联有两句,两句就是两个感情要点。

每阕包含几个句子,又可分为几个层次,几个层次就是几个感情要点。

一定要学会切分层次,因为层次对应答题要点的数量。

(2)诗眼。

这里的“诗眼”是就某一联某一句而言的,即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字,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

如“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中的“送”“埋”,抓住这两个诗眼,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其中寄寓的情感,又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蔽”“愁”均为诗眼。

抓住了诗眼,情感内涵就掌握了一大半。

(3)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载体。

找出意象并揣摩其特点、含意,尤其要关注“意象”前后的修饰语、动词等,都能捕捉到其中的情感。

如2011年江苏卷考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中的“树”与“云”两个意象,就是杜甫、李白二人相互思念的寄托。

3.注意把握情感表达的特点情感表达有三种: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对所给的语言片段,很容易看出抒情特点,尤其要留心“一联”(或“一阕”)中两者兼有的特点。

这里重点谈一下间接抒情的语言片段,主要看它属于哪种间接抒情方式:(1)写景句。

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分析景中情是高考的重点,一定要练好这方面的功夫。

(2)状物句。

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

(3)表达有特点的句子。

如何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何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辨题材看提示明意象品语句——如何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王林晓诗词鉴赏是中考试题的难点,其中体会情感是中考的必考点。

怎样读诗词、品诗体、悟感情呢?下面谈几种常见方法,供考生借鉴。

一、辨题材,明感情诗词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

因此,体会诗词感情可从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

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及情感有: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人的思念;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示时弊,同情人民;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

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诗,是一首田园诗,此诗通过结庐人境、采菊见山、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叙写,反映了诗人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和恬淡闲适的心情。

再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写景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二、看提示,析感情。

诗词的标题、作者、注释、背景、诗派等,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我们要细读、细品,把它们作为打开诗词感情之门的钥匙。

有些诗词题目本身就有提示性: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个“送”字,抓住这个关键词,就知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由题目知,这首诗将咏雪与送别巧妙结合,表达诗人应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游山西村》中一个“游”字,就能看到山西村风土人情景色幽美。

抓作者,具体来说就是要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经历、风格,能更好的把握其作品的思想感情,如《观沧海》一诗中,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和经历,我们自然可以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解析版)

14、诗词三首——群文阅读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诗缘情”,诗歌与人的感情密不可分。

思想感情,指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爱恨等各种情感。

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即要求根据诗词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的心理变化分析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这是古诗词鉴赏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对诗歌主旨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能力。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我们可以通过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会到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慷慨激昂的气概。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01.这首诗(词)表现了诗(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02.结合全诗(词) ,简要分析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03.某联(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技法点拨】1.依据题材,理解情感。

常见诗歌题材有山水田园、边塞军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羁旅思乡,赠友送别等。

同题材的诗歌,大致有相同的思想感情。

分清类别,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而把握情感。

2.关注题目、注释,理解情感。

如王维《田园乐》一诗,抓住“乐”字,便能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抓住意象,理解情感。

意象往往是诗词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物,有些意象意义基本固定,如“柳”寓意惜别,“长亭"寓意送别,“梧桐”“芭蕉”寓意孤独、寂寞,“月亮”寓意乡思等。

4.分析手法,理解情感。

分析借物抒情、运用典故、象征、烘托等写作手法,也能分析出作者的情感寄托。

5.扣住诗眼,理解情感。

古代诗词中的“诗眼”“词眼”往往是解读诗词主旨的钥匙,它直接抒发或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所以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抓住“爱”字,不难理解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6.理解作者,把握情感。

诗歌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总会融聚时代特色和作者个人经历、思想发展、个性气质等情况,了解这些,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之思想情感

古诗鉴赏之思想情感

常用诗歌意象解说: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来自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诗歌的尾联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四招:感悟诗歌意象
❖ 意象含义: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作者情感 的物象。它可以是人物、事物,也可以 是画面。
❖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意象举例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 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市、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 在望。
诗歌鉴赏常见的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写出了____________(意象)的 _______________特点,表现(突出)了 ____________思想、感情,起到了 _________________作用。
情感?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惊争误兴 起渡入尽 一,藕晚 滩争花回 鸥渡深舟 鹭处
结合上述诗歌和平时的积累,你认为诗 歌抒发的思想感情有哪常见的类型?
忧国伤时、建功立业、 长亭送别、思乡怀人、 怀才不遇、大好河山……
表达思想感情的常用术语: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忧愁、 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 欢喜、欢快、离愁别恨、憎恶、 激愤、怨愤……

高考语文复习第三章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学案准确定“调”,对“调”分析-把握思想感情题之要诀

高考语文复习第三章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学案准确定“调”,对“调”分析-把握思想感情题之要诀

学案6 准确定“调”,对“调”分析——把握思想感情题之要诀学案引语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诗歌的思想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其设问角度有二:概括式,要求直接答出思想感情;分析式,不仅要求答出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

无论哪种角度,准确把握其感情基调是其核心,“调”定准了,才能对“调”分析。

二轮复习就要牢牢抓住这两个环节,集中训练,练出实效。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离京口作苏轼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请概述词人的情感发展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酒醒之后的迷离——幽梦无人说的孤苦——对仕宦奔波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①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

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中原士庶大举迁居东南,史称“衣冠南渡”。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6·全国丙)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之把握思想感情【学习目标】1.通过分类分析诗文,掌握分析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2.通过方法总结,提高鉴赏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学习内容】一.了解考点(1)《2017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说明》对文言文和古诗文“鉴赏评价”的要求:①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②鉴赏作品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D(2)考点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在诗歌流露的思绪情感、理想抱负、及对当时社会的评判。

二.方法探究1.分析标题(1)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思念与牵挂(2)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

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得花瓣洒满庭园,家童还未打扫。

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表现诗人对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喜爱。

2、分析序、注,知人论世(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偶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作者对悠闲恬静的归隐生活的欣悦, 反映出作者厌倦官场腐败洁身自好的人生追求。

(2)分析下面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译文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

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交代写作目的以及作者的离乱之苦思亲之情(3)2014潍坊中考题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下阕结尾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译文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感情。

3.分析主要意象(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____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译文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

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

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1)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诗人借用项羽的典故鞭挞南宋统治者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借古讽今,正气凛然(3)2013潍坊中考即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译文:幽曲径道上长满了浓密柔软的青草,朗朗晴空下的山上花儿开得更显繁密。

不管到处都有那一川碧水,,站在高高的山上望到下面数个村落。

安静休息之时鸡报鸣时值正午,在广阔的地方听到狗吠也就到了黄昏。

回来后说给大家听,都猜想是不是武陵源。

运用了世外桃源(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向往)(4)2016潍坊中考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

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译文: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向世俗屈服的节操的礼赞。

三.小结——盘点收获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自己收获,记录下仍然存在的困惑。

1、仔细通读全诗。

细细品味。

2、可以从揣摩题目入手,把握诗歌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可以明确诗歌的情感。

3、遇到比较熟悉的作者,可以从作者的经历及所处的历史背景入手。

3、抓住核心意象,结合诗文对意向进行分析,把握作者的情感。

4、关注诗歌中的注释及典故,能够领悟情感倾向。

5、分析诗歌的议论抒情词、句,抓住关键词明确诗人“喜什么”“悲什么”“愁什么”“恨什么”等具体情感。

四.巩固提升(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2015四川泸州中考)秦淮夜泊贺铸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①,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旆②正摇摇。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八句,就有六句是写景。

开头两句,写诗人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泊舟秦淮,春风拂柳,暮潮生岸,富于诗情画意,中间四句,正面写泊舟秦淮的所见所闻,是全诗的重心所在,也是全诗的精彩之处。

新月楼台,双桥灯火,本为静景。

着以“见”字、“上”即字,则化静为动。

五六两句,“朱箔”、“紫箫”,备极华丽;“隔岸”、“临风”,更见飘渺之致;恍若蓬莱仙境。

诗的末二句以抒情作结:眼前的景物美丽动人,但毕竟是外乡,加上正是暮夜时分,人们都在家中,而诗人却还独泊孤舟,于是一股乡愁油然而生。

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不是强烈的乡愁,而是那么一种淡淡的怅惘之情。

这种情感是十分自然地产生的,同时又是比较微妙的,“摇摇”二字正十分生动贴切地传达出这种感受。

只有这样理解,结尾两句才和全诗的情调和谐一致。

注:①朱箔:红色窗帘。

②旆:旌旗。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独泊孤舟的孤寂,及淡淡的乡愁。

(2)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

(2016湖南株洲中考)梦至苍溪(宋)陆游骑驴夜到苍溪驿,正是猿啼月落时。

三十五年如电掣,败墙谁护旧题诗。

[注]①诗序:“自春来,数梦至阆中苍溪驿,五月十一日又梦。

苍溪在四川,杜甫曾在此题诗。

作此诗时作者八十多岁,与苍溪相隔万里。

”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

对苍溪的喜爱与怀恋之情。

对时光飞逝、不能再去苍溪的遗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