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
宋元时期的水墨山水画研究

收藏价值与市场行情
收藏价值
宋元时期的水墨山水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 值和历史价值,是收藏家们追求的珍品。 这些画作不仅代表了当时的艺术成就,也 反映了宋元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思想状态 。
VS
市场行情
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在艺术品市场上的行 情非常高,价格逐年攀升。这些画作往往 以拍卖的形式出现在艺术品市场上,吸引 着全球收藏家和投资者的关注。
宋元时期的水墨山水画研究
2023-11-03
目录
• 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 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 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影响与传承 • 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代表画家与作品 • 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 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保护与收藏
01
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起 源与发展
05
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美 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美学价值
意境之美
宋元时期的水墨山水画追求空灵、简约的意境,通过墨 色的深浅、线条的粗细表现大自然的韵味,具有极高的 审美价值。
形式语言
画家们运用抽象的形式语言,将自然景观的复杂多变转 化为富有节奏感的画面,使作品既有自然之趣,又有艺 术之美。
文化精神
宋元时期的水墨山水画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尤 其是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使作品不仅具有形式美, 还有深层的文化意蕴。
03
文化内涵
宋元时期的水墨山水画中,包含着丰 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如儒家思 想、道家思想等,这些文化元素为画 面增添了更深的内涵和价值。
03
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影 响与传承
对后世画派的影响
直接影响了明清时 期的山水画风格
提供了创作理念和 技巧的参考
为后来的文人画风 格奠定了基础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宋元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代,无论是在艺术成就还是影响力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宋代山水画强调以真实自然为基础,追求形式的精细和构图的和谐美。
元代山水画则强调意境与气韵,追求笔墨的淋漓尽致和画面的极致简约。
宋代山水画以南宋的“文人画派”和北宋的“院体画派”为代表,这两个派别各具特色,但又相互交融。
南宋的文人画派注重山水画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强调作品描绘的是艺术家的情感和精神内涵,以“气韵生动”为最高境界;北宋的院体画派则强调结构、构图和技术,力求塑造具有自然立体感和形象感召力的作品。
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有马远的《黄山图》和郭熙的《雪江山居图》。
马远的《黄山图》采用了金笔法,从马远的笔触中可以看到雄浑有力、构思精妙、举重若轻的艺术特点,展现了作品之美。
作品中奇峰陡峭,云雾缭绕,形似巨龙,山水新奇高妙,堪为中国山水画中的巅峰之作。
郭熙的《雪江山居图》则表现了一番意境,他通过独特的对景色的处理和形式、情感的表达,游刃有余地展现出北方景色的静谧隐秘韵味。
元代山水画《寒松独立图》和《清溪山居图》同样是代表作品之一。
马道令的《寒松独立图》以淡墨蘸水的笔墨,墨画精湛,极富抽象感,表达了对静寂的山水境况的生动表现,山松苍劲而又凝重。
郎世宁的《清溪山居图》则遵循了元代画家“格调派”的理论原则,他的作品主要体现了山水的意蕴和意境,将山水融为一体,情境十分明朗,风味独具。
总而言之,宋元山水画之美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注重自然真实,描绘自然形态,直观呈现山水韵味。
第二,强调意境抒发,追求笔墨的淋漓尽致和画面的极致简约,表达情感和思考。
第三,追求集纳天人之美,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
以上三点是宋代山水画和元代山水画共通的地方,它们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即“写意山水”,强调笔墨情趣,追求理趣合一。
因此,宋元山水画的美学价值非常高,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山水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宋元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山水画艺术的成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和成就。
宋元山水画在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上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艺术成就1.笔墨精湛。
宋元时期的山水画注重写意与意境的把握,具有细腻、规矩、工整、平润、绵和、洒脱等笔墨特点,带有自然流畅的气息,以及极富表现力的主题内容。
2.画面灵动。
宋元山水画注重画面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画面灵动自然,富有生命感和韵律感,有时简单明了,有时则繁富细腻,这种自然流畅的特点也是其一大艺术上的成就。
3.主题丰富。
宋元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曾经涵盖了中国的山水、湖泊、江河、关隘、大峡谷、峰岭、典型的风俗、史诗、神话等各种特征,极富野趣,是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二、审美特征1.追求自然真实。
宋元山水画十分追求自然真实,艺术家们在写生和创作中,常常选择真正的自然景观为蓝本,以求达到最大的真实感和艺术表现力。
其作品和中国传统风俗的卓越、神韵和稳定的审美特征,是中国艺术史上一大特色。
2.强调艺术感受。
宋元山水画着重强调艺术感受一种浪漫、抒情、格调的审美感受,旨在达到审美艺术的境界,让人在观赏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和谐。
3.注重个性表现。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家们注重个性表现,他们在不同的主题和题材上,都以独到的观察、认识和创作技巧,表现出了自己独具个性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综上所述,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都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文化特征,无论是在笔墨上仍是在创作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绝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宋元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艺术流派,它源于唐代的山水画,兴盛于宋元时期,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宋元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展现出了中国艺术的深厚底蕴和精湛技艺,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瑰宝。
本文将从具体的艺术特色出发,探讨宋元山水画之美。
宋元山水画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意境。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山水画在这一时期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
在这一时期,山水画成为了文人士大夫们表现自己情感和审美意趣的一种重要方式,因而宋元山水画在审美意境上更显文化底蕴。
画家们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使得山水画不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多地体现了画家内心世界和审美情感。
这种审美意境使得宋元山水画不仅仅是一幅画作,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因而在审美上更显珍贵和高贵。
宋元山水画在表现手法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
宋元山水画在表现山水的物象时多采用“薄墨淡彩”、“青绿法”等技法,使得画面色彩饱满而不失明快清丽。
而在表现空间时,画家们则多采用了“淡远重近”的表现手法,通过淡雅的墨色和恰到好处的远近处理,使得山水画在形象上显得通透流畅而不失深邃广阔。
在构图上,宋元山水画多以高大的山峰和绵延的江河为主体,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和层次分明的结构,使得画面呈现出壮丽恢宏的气势。
这些独特的表现手法使得宋元山水画在造型上更具生动和灵动之美,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
宋元山水画在意境表达和情感传达方面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宋人画家在创作山水画时,往往会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境界。
因而宋元山水画在意境上更显深远和丰富,画家们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景物,更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使得山水画在意境上更具广阔深邃之美。
宋元山水画也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现了画家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敬重之情,使得画作在情感上更具细腻和纯粹的艺术魅力。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宋元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特别辉煌的时期,在当时,绘画艺术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尤其在山水画这一方面,宋元画家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这些作品无论在构图、用色、墨法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在宋元时期,山水画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其中不乏很多著名的画家,如范宽、赵佶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着重谈论宋元山水画之美,探讨其中的艺术特点和魅力所在。
宋元山水画的美,首先体现在其精湛的技法和丰富的表现力上。
宋代山水画家在观察自然、描绘山水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
他们通过写生、临摹,积累了丰富的绘画素材和经验,使得他们在笔墨运用上更加娴熟和自如。
范宽的山水画就具有很强的写实性,他笔下的山水山川、江河湖海,树木杂草,动静相宜,布局得体,完美地再现了自然的景色。
赵佶的山水画则更多地注重情感的表达,他笔下的山水情怀非常浓烈,笔墨随心,气韵生动。
所以,从技法和表现力上来看,宋元山水画确实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平。
宋元山水画的美还体现在其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上。
宋代山水画家在绘画时,常常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理想,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对社会风俗、政治变迁、人生命运等方方面面的观念和感悟。
范宽的山水画作品中就常常融入他的理想境界和生活哲学,他笔下的山水意境十分深远,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赵佶的山水画则更多地流露出他的愤世嫉俗和对社会风尚的批判,他的山水画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豪放不羁、超脱世俗的艺术意境。
所以,从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上来看,宋元山水画确实具有一种非常深刻的内涵和意蕴。
宋元山水画的美还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题材和风格上。
宋代山水画家在绘画时常常选取各种不同的山水题材进行创作,有的表现北方的苍茫山水,有的表现江南的秀丽山水,有的表现西南的雄奇山水。
他们追求技法上的工致,力求在笔墨境界上求新求变。
所以,宋元山水画的风格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有的细密入微,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含蓄静谧,有的豪放奔放。
山水画艺术成就分析论文

山水画艺术成就分析论文“山水画艺术成就分析论文”山水画,常被称为中国画的重要门类之一,自隋唐时期起形成,盛行于宋元明清四朝,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代表性艺术形式之一。
山水画以山水为主题,融合中国传统的文人艺术精神,具有丰富的多元化表现形式,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分析其艺术特点以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艺术成就的特点中国山水画富有古典艺术的气息,表现了中国画派中最为独特的情感表达。
山水画往往表现出山水的大气和壮阔,注重画面的气韵和意境的营造,体现出中国文人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非常注重画面的意境和氛围的表现。
山水画家讲究的是画面的大气磅礴,将景物的大小,高低,空虚和盈满表达在画面中。
在表现方面,中国山水画更倾向于用笔墨结合意境,把自然大气和壮丽表现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在于它本身是一种最朴素的符记形式,运用极其瑰丽艳丽的色彩,形成了饱满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感染力是其独特之处,表现了中国绘画中的氛围和空间感,能够体现中国画的传统艺术创造力和哲学思想。
山水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文化特色,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高远的理念。
山水画是生动的艺术表达,它通过笔墨和色彩来表现生命和自然的美。
此外,山水画在中国文化中还有着重要的身份和地位。
它通常被看作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艺术,被认为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
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山水画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成就是众所周知的,其中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它表达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丰富内涵和独特文化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呈现自然之中自然美和哲学思想,提升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
总结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之一,其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山水画五分钟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山水画的五分钟演讲。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在这里,我将带领大家领略山水画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顾名思义,是以山水为主题的中国画。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的人们在岩壁上刻画山水图案,用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绘画门类。
隋唐时期,山水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如王维、李思训等。
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更加繁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山水画的审美特点1. 画面的构图山水画的构图讲究“以大观小”,即通过有限的画面,展现出广阔的自然景观。
画家们运用“留白”的手法,使画面显得空灵、深远。
同时,山水画的构图注重层次感,通过山水的起伏、远近、大小等变化,营造出一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画面效果。
2. 色彩的运用山水画在色彩上追求“淡雅”,以墨色为主,辅以淡彩。
画家们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焦墨、泼墨等技法,表现出山水的质感、光影和氛围。
淡彩的运用,使画面更加清新、素雅。
3. 笔法的运用山水画的笔法讲究“骨法用笔”,即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等变化,表现出山水的形态和质感。
画家们运用不同的笔法,如勾勒、皴擦、点染等,使画面生动、立体。
4. 精神的表达山水画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抒发。
画家们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三、山水画的历史价值1. 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它传承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生命、宇宙的敬畏之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2. 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画家和流派,如唐代的王维、李思训,宋代的范宽、郭熙等。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

传统人物画发展到元代,已转入低谷。南宋那样生活气息浓厚的人物画,在元 代文人士大夫看来带有强烈的市井气而遭到厌弃。人物画逐渐与肖像画分工, 而与山水画合流,多以文人归隐的生活内容为主,在笔墨上规唐仿宋,追求温 和清腴,单纯静美。肖像画则逐渐向行业化发展,并日益转向民间。
四、宋元花鸟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瑞芙柳古潇枇海果竹墨鹤蓉鸭木湘杷棠熟山石梅图锦怪竹山来桃图图鸡石鸟禽锦宋元元图鸡赵林卷宋柯王图宋佶椿九冕宋林元赵林思椿佶苏椿王轼渊
五、宋元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人物画不及山水、花鸟繁盛,但仍有新的发展,题材大大突破了宗教和贵 族生活的范围。在反映现实方面更加深入广泛,历史故事画和风俗画占很大比 重,表现方法进一步提高,笔墨技巧日益丰富。出现了白描大师李公麟、风俗 画家张择端、减笔水墨梁楷等大师。
宋代书法特征有二: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其 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元代书坛巨匠赵孟頫高举起“复古”的旗帜,主张学书法应该避开唐宋,要向 更远的晋朝书法大师学习,并身体力行地施行。最终,赵孟頫经过不懈的努力, 终于成为一代大师。赵孟頫也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三、宋元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的花鸟画创作,代表院体风格的黄派花鸟占统治地位,画风艳丽工致。使 得与黄筌齐名但风格迥异的徐熙的孙子徐崇嗣也不得不改变家风,转而效仿黄 体而创造了“重彩没骨”法。此外,与院体花鸟相异趣,院外的水墨花卉也逐 渐盛行。宋代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赵佶、苏轼、林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摘要:宋元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它突出展示了隋代展子虞、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山水画作品大青绿、金碧山水一派的独具特色,展示了吴道子、王维、王洽及张璪创立的风格不同的水墨山水画派。
五代画家深入自然,所画景物真实生动,北方画家的画风峰峦丛峙,雄浑壮美;南方画家的画风平淡天真、清丽秀美,南北方画家创立了全景式构图与不同风格的皴法,丰富了山水画的艺术表现语言,使宋元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有着很高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宋元山水画各流派特征审美特色
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作为描写对象的绘画形式,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孕育于秦汉,萌芽于魏晋,独立于隋代,成熟于唐代,于宋元达到高峰。
宋元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集中体现了古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
据《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继》《图绘宝鉴》所载统计,仅画家就有180余人。
题材、内容广泛,江南江北,名山大川,宫景台阁,村野渔樵,各尽风貌。
从形式上看,水墨、淡彩、青绿巧整点缀,皴法、构图、题款各具特色。
其分类主要有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和水墨山水三种,分别以工笔或写意的技法形式予以表现。
北宋之初以巨然、李成为代表,形成南北两家流派。
李成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画家依据自我的观察,以强调近景、中景,由近及远按比例逐渐放小的方式来描绘北方平原苍茫的地形面貌;同时还关注季节气候与环境的描写,创作出具有荒漠和严酷季节的“寒林”的形象,烘托出一种荒寒而悲怆的诗意。
从而形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豪锋脱颖,墨法精微”的作品面貌;李成的山水画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
现存代表作品有李成与王晓合作的《读碑窠石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茂林远岫图》(辽宁博物馆藏)、《晴峦萧寺图》(美国纳尔逊知陆藏)。
至后是以北方画派的范宽、郭熙为代表形成“雄健与秀美”的两种流派。
北宋初期的李成、范宽与中期的郭熙深受荆浩的影响,作品仍体现着雄浑壮美的五代之风;范宽常年深入终南山、太华山,对景凝想与构思,其山水画的风格与李成的风格迥然不同,偏重壮美气势的意境表达,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壮观山石,山顶设置密林群体结构,一泻千尺的瀑布装饰点缀,使北方山川的壮美有着身临其境之感。
范宽晚年笔墨更趋“枯老”“劲硬”之笔触,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狭地区“山狭浑厚、气势雄拔”的山体形象。
范宽的代表作有《鼷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郭熙是北宋中期山水画成就的代表。
他的《早春图》准确地描绘着季节风景之特征。
以其秀劲的格调透发出李成的影迹。
其绘画作品还有《鼷山秋霁图》《关山春雪图》等,郭熙以大师特有的谦虚与诚恳直言道:“今齐鲁之士,唯摹营丘;关陕之士唯摹范宽。
”并反对其时的因袭之风,“不局一家,必兼收并览,于自然中饱游饫看。
”充分体现了郭熙的绘画作品笔法严谨而挺健,斧劈斫法,苍劲中极富阳刚之美。
同时,也体现了郭熙极严肃的创作态度。
北宋后期杰出的青年山水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画卷,长为1183厘米,该卷兼具精工和神韵两大特色,大青绿着色,细致富丽,呈唐人之风;江南的“米氏山水”烟雨迷蒙,富有文人意趣,自成一家。
画卷表现了峰峦绵亘,幽岩深谷,江河旷远,天地苍茫,宏大雄壮的祖国山河景象。
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其次,在北宋,赵伯驹、赵伯骕以青绿山水见长,画风上承唐代李思训而又有新创,在设色山水画中,北宋中期提倡“小景山水画”,以坡坂汀渚、小山丛竹、江湖水鸟为题,赋色淡雅简练,有实有虚,充满文人情趣。
有图例所证:北宋山水画家赵令穰的绘画作品《橙黄桔绿图》(24.2厘米x24.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诜的青绿山水
画作品《烟江叠嶂图》(上海博物馆藏),充分体现了北宋文人画的勃兴与初步成就,同时代表文人画在山水画领域发展成就的还有米芾、米友仁父子的创作作品,与青绿山水所不同的是,他们推崇纯然为水墨的发挥,确立起“平淡天真”的文人画美学标准和审美情趣。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最为知名,四人并称“南宋四家”在继承北宋成就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
在“南宋四家”中,李唐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李唐的山水画作品《万壑松风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唐早期受荆浩的影响,作品气势峻厚,峭拔雄浑的北方山水刻画得细腻真实,使用的是典型的“小斧劈皴法”,刻画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其作品逐成笔墨精练、阔略豪放、元气淋漓的风格审美特征。
山巅的丛树,近处的松林,有隐有现的石径,加强了画面幽深的情调。
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线垂下,几折而后,转成一滩溪涧,涧水穿石而过,如闻声响,真是画到有声就是诗。
李唐在晚年将山水画的构图和表现语言运用得简练概括,开创了勾皴同时进行的技法,为马、夏画风的兴起做了铺垫。
马远的《踏歌图》《倚松图》与夏珪的《临流抚琴图》,画中有诗,突破了前人的全景式构图,多画边角之景。
“马一角,夏半边”。
笔墨简约,形象清奇,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是南宋山水画的主要特点。
特别是《踏歌图》这幅画在北宋全景构图法中有所创新,精心提炼选取自然中最美的一角,达到“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造型于方硬中挺拔,皴法上除了马虫鸟远常用的“大斧劈皴”外,还使用方头尖尾“钉头鼠尾皴”。
画面体现了马远利用“边角之景”独创意象所产生的魅力。
在此绘画作品上所表现的“踏歌”,就是踏着拍子歌唱,在当时南宋时期南方乡土中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一种娱乐活动,后来演变为人们表达欢乐情绪的一种抒发方式。
王安石在诗中描写:“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后元丰行》)。
此诗道出了淳朴勤劳的农民在劳动结束后,用一种抒发自我表现情感的方式来诉说着无比欢乐的自由情态。
尤其是《踏歌图》通过四个年龄、姿态各不相同的点景人物“踏歌”的形式,将丰年带给人们的欢乐,生动地表现出来,人物附于自然山水的描绘,使整个画面统一在典雅、秀美、轻快的审美情绪意境之中。
元代山水画创作分为前、后期,元代前期的山水画创作群体主要有江南地区的“遗民画家”、非汉族画家以及蒙元宫廷或贵族赞助的画家所组成。
其中以遗民身份出现的代表画家有钱选的《浮玉山居图》(上海博物馆藏)、赵孟頫的《幼舆丘壑图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风尚古俊”的《鹊华秋色图卷》(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等作品。
他们在画法上追求一种古拙质朴、温韵典雅的画风,倡导“书画同源”的笔墨架构,加强了笔墨的艺术趣味与艺术表现力。
元代后期的山水画创作者多是为躲避元末纷乱而避居的道士或隐士,“元四家”为其中的代表。
由于画家的不同遭遇及文人画的确立,更注重笔墨意趣和个人风格,强调写意和主观情感的抒发,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是元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
“元四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水墨浅降,苍郁浑厚;尤其是元代统治者重武轻文,导致更多的文人从事绘画。
他们在艺术上提倡“高雅”“平淡天真”“天真幽淡”;理论上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