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土地资源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谁能说出它的优势和劣势?(同学回答)略今天我们就这个内容继续学习。
[讲授新课]大家看课本图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看后请同学们回答几个问题:①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哪里?②草地主要分布在哪里?③难利用土地分布在哪里?打开三幅挂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干湿地区图。
引导学生列表比较,自行归纳总结出我国土地分布的规律,并说明各类土地分布与地形区、季风区及干湿地区的相互关系。
(学生回答问题)做活动1题(屏幕显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耕地—气候湿热,地形平坦。
林地—降水较多,山区地区。
草地—降水较少。
未利用土地—气候恶劣—干、寒。
(教师总结)我国季风区面积约占全国的一半,却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林地,是我国农、林、渔业的主要分布区,而且土地的利用程度高。
草地、难利用土地主要在西部内陆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未利用土地分布较广。
分布不均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又一特点。
大家想一想,这是优势还是劣势呢?(答)劣势(屏幕显示板书)大家知道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及半湿润地区,结合图,你能说出水田和旱地分别位于哪个地区吗?(生答)水田——湿润地区旱地——半湿润地区下面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①水田和旱地的分布大致以什么地方为界?秦岭淮河②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比较一致?400 mm③造成我国耕地南北差异的成因是什么?南方降水多,属湿润地区。
北方降水少,属半湿润地区。
即气候差异(降水差异)造成了农作物品种的差异。
看图我国北方和南方水资源的比较,做活动第2题的第②小题:比较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南北分布差异,并且评价这种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对农业生产是否合理?(屏幕显示)土地资源______多______少(北方、南方)水资源______不足______有余(北方、南方)这种匹配对农业生产来说______(合理或不合理)(承转)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合理利用,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会出现什么问题呢?让同学们分别看图,然后分别叫几名同学朗读其文字说明。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3)

土地资源[导入]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这说明的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说明土地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何。
[板书]第三节土地资源[解释]土地资源指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引导读图]结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百分比图”,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土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非农业用地及未利用的土地等等),教师可进一步指出林地与森林、草地与草场、草原的区别。
2.不同的地形分别以什么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会这样?3.我国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耕地和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占了多少?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出现?[学生讨论、回答]略[提供图表]1992年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提问]从这个表中,你还能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略[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这是受国土面积、地形、气候、土壤等多种条件影响的结果。
2.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世界上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我国的人均耕地居倒数第三位,总量第四,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3。
3.耕地和林地比重小,不易利用的土地面积大。
[转折]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来看看它们是如何分布的。
[活动]安排学生读图,思考:每种类型在干湿地区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如何分布?品种上有什么地区的差异?[学生讨论回答]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丘陵(秦淮以北为旱地,秦淮以南为水田)。
林地: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草地:西部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转折]土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板书]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活动]读书上所给的资料,请你来概括一下,我国的土地资源都面临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学生读资料,讨论]略[教师小结]1.当前土地利用中的问题(1)土地资源相对减少原因: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工矿、交通、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源总量减少(2)土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2.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七年级地理土地资源 第3课时教案 鲁教版

土地资源第3课时一、设计思想: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唤起学生节约和保护耕地的意识和行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知道我国有关土地方面的法规;培养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和社会调查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的资料和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体验节约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如何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四、教学难点: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意识的形成。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角色扮演法六、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土地利用问题的资料和家乡土地利用调查。
教师: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有关土地方面的法律内容。
七、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国土地资源的劣势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许多人为原因。
这一节课我们重点了解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播放录像】播放有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乱占耕地的录像并附加解说(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在情境中受到熏陶)【教师提问】播放的内容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抢答】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承转】课下同学们通过多种媒体收集了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的资料,对土地利用的问题有了初步的印象,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到讲台前展示所收集的资料,宣读家乡土地利用调查报告。
(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对本节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对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
)【学生活动】学生可能在投影仪上展示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土地污染等现象。
(展示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同时也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
)调查报告“家乡耕地减少的忧思”谈谈看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指导】阅读P74【教师引导】从同学们展示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带来了许多危害。
那么,这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回答】人为因素【教师引导】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去做呢?【出示板书】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教师引导】关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危害,已引起了有关人士的注意,并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反映、警示甚至批判。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1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类型及分布,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及人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抽象的自然资源,学生对其概念、类型和利用保护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类型及分布,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保护。
2.难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案例等素材,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土地资源的图片、案例和视频素材。
2.设计好针对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美丽景色和丰富多样性,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类型及分布,让学生对土地资源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针对土地资源的不同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等,让学生了解其利用与保护方法。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地理上册:3.2 土地资源 教案1

土地资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理解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评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2.建立节约资源的意识,构建人地和谐的地理思想。
【教学重难点】1.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2.能够从身边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解决措施、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
3.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4.能够从身边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解决措施、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播放环保之歌《我爱您,妈妈》。
教师:歌声中的“妈妈”指的是谁?学生回答。
承转:土地是山川之根,是万物之本,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讲授新课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引导:我们身边的土地利用都合理吗?你听到或看到哪些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学生交流。
教师展示土地资源破坏的景观图片,师生互动,读图感知林地、草地、耕地因为部分人的急功近利而遭到的破坏,通过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知。
阶段小结: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角色体验:小组讨论,任选一个角色(政府官员、专家、环保人士、乡村干部、农民),从角色的心理需求提出建议,你准备如何保护土地?说出理由。
学生交流。
承转:国家土地政策的推动,有识之士的努力,使中国土地资源前景光明。
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希望。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地理上册:3.2 土地资源 教案

土地资源【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主要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了解我国国土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工具】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问题略。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图。
并提供以下资料:(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
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
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
2.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1)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2)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3)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4)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5)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6)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7)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8)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赵疃学校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四学制)地理教案3.2土地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1)知道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绝对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土地类型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例低;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后备耕地资源不足,难利用的土地多。
(2)知道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3)知道耕地、草地、林地三种最主要的土地类型的分布,以及它们内部的地区差异和特点。
(4)记住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了解其特点。
2.智能的培养:初步学会用统计图表的形式,反映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面积在减少的情况下,说明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3.思想教育要求:使学生认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1.记住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2.记住耕地、林地、草地三种主要土地的分布。
教学难点:三种主要土地类型的内部差异和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
教具:投影仪教学设计:入境生趣:同学们,请根据你们的观察,来说一说,土地资源有哪些用途?教师释疑:根据土地利用的情况,土地资源主要可以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自学生疑:下面同学们读P90 6.8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找出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释疑解难: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呢?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呢?(先找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因而土地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式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
它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虽然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但各类土地类型的比例却不尽合理,下面看图。
回答:1.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23.1%)2.难以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19.1%)3.改造后可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17%)由读图大家总结一下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有什么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看右图。
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说课稿

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地理•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鲁教五四学制版•教材名称:地理上册1.2 课程内容本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一章《土地资源》。
•第一节:土地资源与人类生活•第二节: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三节:土地的分布与利用1.3 教学目标•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掌握土地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其在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探究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利用现状。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出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方法。
2.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利用现状。
•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3.1 教学内容1:土地资源与人类生活•学生通过教师讲授,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应用场景。
3.2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
•互动问答:提问学生土地资源与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3 教学内容2: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学生通过教师讲授,了解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对经济的贡献。
3.4 教学方法2:•教师讲授:通过事例和数据,向学生介绍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土地资源对经济的贡献。
3.5 教学内容3:土地的分布与利用•学生通过教师讲授,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利用现状。
•教师可以通过地图和数据,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3.6 教学方法3:•教师讲授:通过地图和数据,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读我国局部土地分布,回答: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
①---- 草地 ②---- 耕地 ③---- 林地
①
(2)图中①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是什么?
过度放牧,使土地荒漠化。
②③
内蒙古草原
已利用土地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难以利用土地
沙漠
戈壁
高寒山地
石山
数量:
我国
土地 类型:
资源 特点
分布:
对比资料表格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特点一:人多地少 资料: 中国土地资源在世界位次及人均占有量对比(2010)
总面积 总量世 人均占有量与世 人均世 (万千米2) 界位次 界人均值的对比 界位次
土 地 960
3
1/3
110
耕 地 95.1
4
2/5
126
林 地 195.4
6
1/4
107
草 地 313.3
2
1/2
76
1、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很__多__。
2、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很__少__。
特点二: 1、我国已利用的土地类型有
__耕_地___、__林_地___、__草__地__和
类型齐全, 读下图,完成填空: 工矿交通城市等建设用地,此 外,还有沙漠、石山等难以利 用的土地,可见我国土地资源 比重不同。 具有类型___齐_全_____的特点。
干湿地区划分图
耕地分布图
耕地分布图
中国地形图
华北平原----旱地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
土地 类型
主要地形类型有
分布的主要地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耕地 平原、盆地、低缓丘陵
季风区
干湿地区 湿润、半湿润地区
西南天然林
东北天然林
中国地形图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土地 类型
林地
2、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 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其中 __草__地___比重最大,耕地、林 地的比重相对___偏_小____。难 以利用的土地比重___较_大___, 导致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读图分析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地区:
中国耕地分布图
中国林地分布图
中国草地分布图
中国地形图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
分布:空间分布不平衡、 区域差异明显
资料:
城镇、交通、工业建设占用一部分耕地
不合理利用、乱占耕地
资料: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耕地的保有量不
得低于“18亿亩”
18亿亩=12000万公顷
乱砍滥伐
过度放牧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中国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国 家之一,据统计,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约 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8%。近 年来我国南方湿润地区,如鄱阳湖平原也 出现了土地沙化现象。并且我国的荒漠正 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如 果按这样的速度,每5年,就会有相当于一 个聊城市面积大小的区域变成荒漠。
乱占耕地
乱砍滥伐
过度放牧
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生产力水平;
禁止滥伐森林,多植树造林;
划区轮牧;
我国将每年的6月25日 定为“全国土地日”。
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 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类型齐全,分布均匀
B.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大
C.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平原、盆地和低缓丘陵
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运用资料能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 2.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力,提高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 理信息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价值观,使我们的土地资 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任务驱动、图像导学:
东南人工林
主要地形类型有
山地、丘陵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
季风区
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
中国地阿形拉图 善草原
季风锡区林与非郭季勒风区草原
干呼湿地伦区贝尔草原
土地 类型
草地
主要地形类型有
高原、山地
主要分布的地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
干湿地区
非季风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形
气候
特点三:分布_不__平_衡__、区域差异_明__显_
中国耕地分布图
中国林地分布图
中国草地分布图
土地 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平原、盆地、低缓丘陵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地区
山地、丘陵
季风区
湿润地区
高原、山地
非季风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我国 土地 资源 特点
数量: 总量多
人均占有量少
类型: 齐全
比重不同
草地比重较大 耕地林地比重偏小 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