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试卷B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B及答案

2011学年春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卷B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 分数:________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自由人2.异化3. 实践4. 市民社会5.价值6.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 和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
3. 是马克思一生科学研究中的第二个伟大发现。
4.随着生产的发展,婚姻、家庭关系经历了如下几种依次更替的主要形式,分别是、、和。
5.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和。
6.列宁认为,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的同一,是指唯物辩证法是、认识辩证法和的统一。
7.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各个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代表着,代表着。
8.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和开放性等特点。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42分)1.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什么是异化劳动?3.简述剩余价值理论伟大发现的意义。
4.简述交换的四种形式。
5.简述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6.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14分)1. 试论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及其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B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自由人自由人,是以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于1842年在柏林成立的一个小团体(1分)。
所谓自由人的典型特征是不加区别的抽象的批判一切(1分),鼓吹彻底的否定,在毫不相干的场合高喊共产主义和无神论的极端激进的词句(1分),提不出任何积极的纲领和办法,这实际上是一种空想主义和无政府主义(1分)。
2.异化主体活动的结果成了主体的异己的力量(2分),并反过来危害和支配主体(2分)。
3.实践主体改造世界的能动的感性活动(2分),体现了客观性与主体性(1分)、物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1分)。
2022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3、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5、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属于()A. 不可能性B. 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6、“人的依赖性关系”指()A.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A.相互矛盾的B.完全不同的两回事C.有着内在联系的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8、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国家政权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农民问题9、“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11、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12、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13、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14、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生产社会化D.经营管理社会化15、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二、多项选择题16、关于真理的标准,下列说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符合已被公认理论的就是真理B.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C.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D.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17、借贷资本的特点是()A.一种资本商品B.一种商品资本C.一种所有权资本D.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1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建设中C.改革开放事业中D..自发的群众运动中19、垄断利润是()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20、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 ?欧文D.托马斯 ?莫尔三、辨析题2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内容的。
2013上半年马原试卷b卷答案

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CD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2.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BC ) A.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B.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C.理念决定世界 D.存在就是被感知 3.下列各项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 ABCD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入国问禁,入乡随俗 4.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 8 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了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 身患癌症,负债 17 万元。有人这样评价他: “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丛飞的 行为表明( ) 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 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 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 5.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有哪些( ABCD ) A.生产方式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 D.社会基本矛盾 6.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ABC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7.列宁说: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说 明 ( BC )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 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8.就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BCD ) A.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价值 B.有价值就必须有使用价值 C.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 D.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9.小强花 100 元在某商店购买了一个篮球,商店将其中的 3 元用于交纳税收。在这一过程中, 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BD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10.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 BCD )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D.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B卷

河海大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B)一、单项选择题(30道,每道1分)1、在由猿到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点B、气候的变化C、语言的产生D、劳动2、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是:A、人类精神B、劳动 C生产工具 D、感官3、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A、地理环境B、人口条件C、生产方式 D科学技术4、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动资料与劳动者的统一D、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方式的统一5、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B、人类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C、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D、实践与认识的关系6、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A、保持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低速发展B、着重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迅速地索取自然资源 C、反朴归真,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D、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7、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C、人口增长是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D、人口增长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8、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同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关系是:A、社会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决定生产方式B、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C、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变化同生产方式的变化完全一致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同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无关9、“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
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
”这一思想是A、物史观B、唯心史观C、机械决定论D、非决定论10、全球化从根本上讲是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最主要是:A、政治全球化B、经济全球化C、文化全球化D、军事全球化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2、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或首要的生产力是:A、科学技术B、劳动者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13、劳动对象是指:A、各种生产工具B、各种生产产品C、进入生产过程的物质对象D、生产资料14、生产资料包括: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D、料科学技术和劳动产品15、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本形式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D、它的实体是自然界16、人和物的要素从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因为A、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实把诸要素结合起来B、劳动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C、科学技术物化再机器、工具等生产资料中D、正确调整分配关系以及由它决定的消费关系17、生产关系揭示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B、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D、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18、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19、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公有制还是所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的水平20、经济基础是: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C、所有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起源是:A、暴力的产物B、人们相互订立契约而形成的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D、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22、“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
2022年外交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外交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2、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 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 纯粹的否定D. 既克服又保留6、采用“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方法的是()A.空想社会主义者B.马克思主义C.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7、“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段话出现在()A.资本论中B.共产主义原理中C.哥达纲领批判中D.共产党宣言中8、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根本保证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取得国家政权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9、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国家政权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农民问题1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1、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12、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1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14、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15、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二、多项选择题16、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A.农民收割水稻B.法官审理案件C.演员演唱歌曲D.科学家做化学实验1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18、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社会革命的理论,是因为()A..没有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B.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C.没有看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D.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D.对于不能直接获利的基础理论研究只能由国家来承担20、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A.经济是基础B.政治是经济的反映与集中表现C.政治归根到底为经济服务D.经济革命导致政治革命三、辨析题2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022年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2、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A. 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C.不可分性D.时空性6、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7、“物的依赖性关系”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8、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9、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10、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1、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社会中的每个人不都是“合力”的一部分12、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13、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工业资本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D.金融资本1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A.“代理制”B.“个人联合”C.“企业联合D.参与制”二、多项选择题16、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有( )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B.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而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C.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D.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但它们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D.创造出剩余价值18、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A.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的基础上B.建立在每个人的发展之上C.旧式分工的消除D.生产力的极大发展19、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B.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2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三、辨析题21、“真理和谬误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意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试卷b

许昌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题名称:国外马克思主义试卷类型:B卷使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使用年级:2008级本科一、判断题:(判断以下论述的正误,正确的在试卷相应位置划“T”,错误的划“F”。
每小题1分,共20分)1. 卢卡奇所理解的总体性首先是人的存在的总体性。
()2. 卢卡奇的辩证法是多元决定的辩证法。
()3. 科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危机的根源在于哲学性的丧失。
()4. 科尔施最早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5. 葛兰西认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是先夺取政权后夺取文化领导权。
()6. 葛兰西提出,政党是完整的、全面的知识分子的新的培育人。
()7. 布洛赫认为,人不是乌托邦的主体。
()8.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的落脚点是,“具体的乌托邦”的生成,即世界的人道化。
()9. 人本主义和异化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出发点。
()10. 阿多诺认为,奥斯维辛集中营证实非同一性的哲学原理就是死亡。
()11. 否定的辩证法的本质精神是“非同一性”。
()12. 马尔库塞把非压抑性文明的要点概括为两个:工作转变为消遣;性欲升华为爱欲。
()13. 《爱欲与文明》、《单向度的人》是阿多诺的代表作。
()14. 弗洛姆认为现代技术与科学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15. 哈贝马斯认为,同交往相比,劳动活动具有优先性。
()16. 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将深刻改变传统社会历史理论,哈贝马斯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17. 萨特把匮乏和克服匮乏、异化和扬弃异化定义为历史的展开机制。
()18. 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过分普遍化导致了人类学的空场。
()19. 阿尔都塞提出“保卫马克思”的口号。
()20. 阿尔都塞通过“直接阅读法”解读《资本论》而把马克思的学说表述为一种科学的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所有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中的横线上,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
2022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3、“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4、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6、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7、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A.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B.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8、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9、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最终目的是()A.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实现共产主义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的机器10、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11、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1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13、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二、多项选择题16、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内扩展的主要动因是( )A.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B.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攫取高额利润C.争夺商品销售市场D.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1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18、下列选项中,否认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有()A.物是感觉的复合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D.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19、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0、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21、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社会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昌学院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国外马克思主义试卷类型:卷
使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使用年级:级本科
一、判断题:(判断以下论述的正误,正确的在试卷相应位置划“”,错误的划“”。
每小题分,共分)
. 卢卡奇所理解的总体性首先是人的存在的总体性。
()
. 科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危机的根源在于哲学性的丧失。
()
. 科尔施最早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
. 葛兰西认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是先夺取政权后夺取文化领导权。
()
. 葛兰西提出,政党是完整的、全面的知识分子的新的培育人。
()
. 布洛赫认为,人不是乌托邦的主体。
()
.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的落脚点是,“具体的乌托邦”的生成,即世界的人道化。
()
. 人本主义和异化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出发点。
()
. 阿多诺认为,奥斯维辛集中营证实非同一性的哲学原理就是死亡。
()
. 否定的辩证法的本质精神是“非同一性”。
()
. 马尔库塞把非压抑性文明的要点概括为两个:工作转变为消遣;性欲升华为爱欲。
()
. 《爱欲与文明》、《单向度的人》是阿多诺的代表作。
()
. 弗洛姆认为现代技术与科学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
. 哈贝马斯认为,同交往相比,劳动活动具有优先性。
()
. 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将深刻改变传统社会历史理论,哈贝马斯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
. 萨特把匮乏和克服匮乏、异化和扬弃异化定义为历史的展开机制。
()
. 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过分普遍化导致了人类学的空场。
()
. 阿尔都塞提出“保卫马克思”的口号。
()
. 阿尔都塞通过“直接阅读法”解读《资本论》而把马克思的学说表述为一种科学的理论。
()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所有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中的横线上,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分,共分)
. 年前,马克思主义时期 . —年,维也纳时期
.—年,斯大林主义时期 . —年,从事教学和理论研究时期
. 科尔施认为,到他那时为止,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时期。
. 第一阶段:总体性的理论 . 第二阶段:非批判的实证性理论
. 第三阶段:总体性理论的重建 . 第四阶段:实证性理论的重建
. 关于布洛赫,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希望原理》是他的成名作.他毕生最重要的著作是《乌托邦精神》
.犹太神秘主义文化对他产生了影响.终生没有加入共产党组织
. 阿多诺对统一性的批判主要表现为。
.反对体系.拒斥综合
.拒斥本体论.反对第一哲学
. 弗洛姆主要分析的三种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是。
.受虐狂和虐待狂共生的极权主义.攻击性和破坏性
.顺世和随俗.现实原则与操作原则
. 哈贝马斯区分了三种认识兴趣。
.科学的认识兴趣.实践的认识兴趣
.解放性的认识兴趣.理论的认识兴趣
. 哈贝马斯把世界划分为三个部分。
.客观世界.主观世界
.社会世界.自然世界
. 萨特将群体划分为三种不同的样态。
.集合体 .并和的群体
.有组织的群体 .机构
.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论特征是 。
.理论的反人道主义 .一般地反人道主义 .反历史主义 .结构主义
.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思想进程中存在一个“认识论断裂”。
关于这个“认识论断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年断裂前是“意识形态” 阶段 .年断裂后是“科学” 阶段
.“认识论断裂”是在一部著作中完成的 .“认识论断裂”带来“理论总问题”的转换
三、简答题:(回答要点,并根据需要简明扼要作解释。
每小题分,共分)
. 如何理解葛兰西的阵地战思想?
. 布洛赫是如何揭示希望这一生存结构的?
. 如何理解阿多诺的“绝对否定”思想?
.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与科学对立的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题:(根据所学知识对下列问题展开论述。
本题分)
. 试述马尔库塞是如何论证单向度人的生成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