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分类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

的文言文,完成题目(6分)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小题1】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 B【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案【小题1】A 【小题1】(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小题1】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原意为“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文案”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去是离任的意思,之是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主语“郑板桥”,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整个句子的流畅性、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
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分析出郑板桥是“有才”的人;“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文)”分析出郑板桥是“清廉、勤政”的人;“燮开仓赈济”分析出郑板桥是“爱民”的人。
开仓济民阅读答案汇总五篇

开仓济民阅读答案汇总五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开仓济民阅读答案汇总五篇开仓济民阅读答案 1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XX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桥曾任范县令,案无留牍,爱民如子。
迁①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②,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迁:指调动官职。
②谴:责问、责备。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我任之(承受、承担)(2)去任之日(离开)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郑板桥)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14.联系上下文,"或阻之"的'理由是没有申报上级,自己决定开仓放粮,会被追究责任(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5.文中的郑板桥是一个(3分。
仅写出其中一点得1分)爱民敬业(或关心百姓疾苦;或爱民如子)、敢于负责的人。
(3分)附译文:
郑板桥曾经在范县作县令,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
"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导语: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咯,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试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参考答案】1.B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注释】长:擅长。
室:家。
贿赂:别人送的东西。
案:桌子。
无留牍(dú ):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之:的辄:就。
至:至于。
迁:工作调动。
值:遇,遇到。
或:有人。
谴:谴责。
任:负责。
活:救活。
岂:怎么其:他,指代郑板桥去:离开余:空闲为:作为,当食:吃【译文】郑燮(xiè),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初三语文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题答案

初三语文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②去任之日________(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蒲留仙写书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①。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④。
故笔法超绝。
【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着《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③[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④[蒇(chǎn)]完成。
(1)下面加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相传先生居乡里/面山而居B.食贫自给/自非亭午夜分C.具淡巴菰一包/渔人具答之D.故笔法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3)简要说说蒲留仙先生怎样写成《聊斋志异》?3.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是讲述郑板桥的一则故事。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咯,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郑板桥开仓济民》试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1.B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郑板桥开仓济民》注释长:擅长。
室:家。
贿赂:别人送的.东西。
案:桌子。
无留牍(dú ):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之:的辄:就。
至:至于。
迁:工作调动。
值:遇,遇到。
或:有人。
谴:谴责。
任:负责。
活:救活。
岂:怎么其:他,指代郑板桥去:离开余:空闲为:作为,当食:吃《郑板桥开仓济民》译文郑燮(xiè),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②去任之日________(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披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篋曳履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滩,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级公御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人知从太守游而乐B.寓逆旅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日侍坐备顾问前人之述备矣(2)把“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练习题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1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官府的公文)D.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16.下列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画竹,兰为长。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不以千里称也。
17.翻译句子: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8.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5.B16.D17.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18.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①从“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体现了他有才华。
②从“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中可以体会到他勤政、爱民、清廉。
③从““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有责任感,敢于担当。
【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的意思是: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
其中“或”是“有人”,不是“或者”。
故答案为B。
【1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题目中的“以画竹,兰为长”中的“以”是“用,把”;A项中“以”是“因为”;B项中的“以”是“因为”;C项中的“以”是“按照”;D项中的“以”是“用,把”,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分类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咯,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试题】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参考答案】
1.B
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2009年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
【注释】
长:擅长。
室:家。
贿赂:别人送的东西。
案:桌子。
无留牍(dú ):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之:的辄:就。
至:至于。
迁:工作调动。
值:遇,遇到。
或:有人。
谴:谴责。
任:负责。
活:救活。
岂:怎么其:他,指代郑板桥去:离开
余:空闲为:作为,当食:吃
【译文】
郑燮(xiè),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
”郑板桥立即发米给老百姓,救活了上万人。
他离任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