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的形成及弹性概述

合集下载

市场价格的形成

市场价格的形成
2、成本是制定价格的基本依据和最低经济界限
社会平均成本=c(生产资料)+v(劳动者工资) → 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消耗和个别成本→以那个为定价 基础?
买 涨
价上升


价格下降

增加购买 (需求扩大)
减少购买 (需求缩小)
当消费者认为上涨商品在未来还会有上涨空间 时,则会立即购买;当消费者认为降价商品在未 来还会有下降的空间时,则暂时不会购买。
一、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
1、需求的定义
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 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愿意——购买欲望” (willing) (needs) (wants)(desires) “能够——支付能力” able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注意:必须是一定价格水平。
需求是购买欲望和支 付能力的统一
如果生产同样的一匹布,少数厂用手工生产,花费4 小时,绝大多数厂用机器生产,花费3小时,极少数 厂用电脑生产,花费2小时。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
(2)三种不同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结果怎样?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






手工生产
4
3
亏本,不利地位
机器生产
3
电脑生产
2
3
不赚不亏
3
盈利,有利地位
二、价格形成基础的经济内容
价格形成基础的经济内容主要是两个问题:一 是构成价格的生产成本是否正确的反应了商品 价值中的C+V;二是价格构成中的盈利如何恰 当反映商品价值中的M。
(一)使成本正确地反映商品价值中的C+V是 使价格形成合理化地首要问题

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和分类

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和分类

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和分类需求价格弹性(Demandpriceelasticity,简称DPE)是指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情况,它反映了价格变化对消费者需求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据计量经济学家罗伯特高尔顿(Robert Gordon)的定义,DPE是指当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时,需求量的变化与之在绝对值上的比值,它反映出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程度。

二、DPE的分类1. 衡量变量的分类:按衡量变量的不同,DPE可以分为价格对量的需求弹性(售量弹性或量价弹性)和价格对销售额的需求弹性(金额价弹性或价收入弹性)两大类。

价格对量的需求弹性:即价格变动时,消费者需求量相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衡量的是价格变动对购买数量的影响程度,是价格变动对销售数量的绝对值变化的比值,反映了消费者买购行为的弹性。

价格对收入的需求弹性:即价格变动时,消费者需求金额相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衡量的是价格变动对收入的影响程度,是价格变动对收入的绝对值变化的比值,反映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动后购买行为的反应弹性。

2.反应程度的分类:依据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价格变动的反应情况,DPE可以分为正弹性(Elasticity)、负弹性(inelasticity)以及无弹性(unelasticity)三种类型:正弹性:当价格每变化一单位时,销量的比值大于1,而收入的比值小于1;负弹性:当价格每变化一单位时,销量的比值小于1,而收入的比值大于1;无弹性:当价格每变化一单位时,销量和收入的比值都等于1。

三、DPE的应用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和分类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中,它是衡量价格变动对消费者价值观以及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被用来评估企业对市场价格变动的反应能力。

1.观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学中,DPE用于衡量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它可以反映出政策对消费者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有效性。

如果DPE为正,则说明政策的变动有利于消费者的利益;如果DPE为负,则说明政策的变动有损消费者的利益。

价格弹性和需求弹性的概念

价格弹性和需求弹性的概念

价格弹性和需求弹性的概念价格弹性和需求弹性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用来衡量价格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价格弹性指的是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相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性,而需求弹性则是指需求量相对于相关因素变动的敏感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价格弹性和需求弹性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一、价格弹性的概念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当价格发生变化时,需求量会相应变化,但变化幅度是有差异的。

如果需求量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那么价格弹性就大;反之,如果需求量对价格变动不敏感,价格弹性就小。

二、价格弹性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弹性的常用方法是利用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百分比变化来衡量。

具体而言,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价格弹性 = (需求量的百分比变化)/(价格的百分比变化)。

根据计算结果,价格弹性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部分弹性。

如果价格弹性大于1,那么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非常敏感,属于完全弹性;如果价格弹性等于1,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不敏感,属于完全不弹性;如果价格弹性介于0和1之间,那么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属于部分弹性。

三、需求弹性的概念需求弹性(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需求量对除价格外的其他因素变动的敏感程度。

除了价格之外,需求量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收入、替代品的存在以及个人偏好的变化等。

需求弹性的概念就是为了衡量需求量对这些因素变动的敏感性。

四、需求弹性的计算方法计算需求弹性的方法与计算价格弹性类似,都是利用需求量和其他因素之间的百分比变化来衡量。

需求弹性的计算公式为:需求弹性= (需求量的百分比变化)/(其他因素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弹性也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部分弹性。

如果需求弹性大于1,那么需求量对其他因素的变动非常敏感,属于完全弹性;如果需求弹性等于1,需求量对其他因素的变动不敏感,属于完全不弹性;如果需求弹性介于0和1之间,那么需求量对其他因素的变动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属于部分弹性。

第三讲 均衡价格及需求价格弹性

第三讲 均衡价格及需求价格弹性

三、价格对经济的调节
(1)市场经济的特点。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体制。一般而言,市场经济应该具备这样三个特点:决策 机制是分散决策(独立决策)、协调机制是价格、激励机 制是个人物质利益。
(2)价格机制的含义及其内容。
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 的方式与规律。价格机制包括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独立 经济实体、存在市场和市场竞争的完全性和公平性),价 格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以及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1)需求无弹性,即Ed=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如何 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 垂直的线。 (2)需求无限弹性,即Ed→∞。在这种情况下,当价格为 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 平行的线。 ( 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 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相等。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 正双曲线 (4)需求缺乏弹性,即1>Ed>0。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 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 比较陡峭的线。 (5)需求富有弹性,即Ed>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 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 平坦的线。
决定一种商品需求弹性的因素 (1)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3)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强度; 必需品与奢侈品的弹性区别 (4)时间的长短; 分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耐用与非耐用品)和真正的 时间的长短(同一种商品在不同时间范围内的变化) (5)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用途越广,需求弹性越大,反之越小。
第四节 需求价格弹性
弹性:因变量变动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用前者 的百分率与后者百分率之比.即弹性系数来表示.

国际贸易中的价格形成与竞争策略

国际贸易中的价格形成与竞争策略

国际贸易中的价格形成与竞争策略在国际贸易中,价格形成和竞争策略是两个重要的议题。

对于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和国家来说,正确制定价格策略和有效应对竞争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中价格形成的原因及竞争策略的应用。

一、价格形成的原因1.1 市场因素市场供需关系是价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市场上的产品需求和供应量决定了价格的高低。

当市场需求高于供应时,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反之,则价格相对较低。

因此,了解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是企业制定价格策略的重要依据。

1.2 成本因素成本是制定价格的重要考量因素。

企业为了维持正常运营和盈利,需要将生产、运输、人力和市场推广等各项成本计算在内,从而决定最终产品的价格。

1.3 竞争因素竞争对于价格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在市场上,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定价。

受到竞争压力的企业可能会调整价格以增加市场份额,或通过降价来扩大销售量。

二、竞争策略的应用2.1 价格竞争策略价格竞争策略是指通过制定较低价格来争夺更多市场份额。

这种策略常用于初创企业或市场占有率较低的企业,旨在通过低价来吸引顾客,增加销售量。

然而,价格竞争策略也可能引发恶性竞争,导致利润下降和市场混乱。

2.2 差异化竞争策略差异化竞争策略是指通过产品的特点和独特价值来区别于竞争对手。

企业通过创新、品质提升、品牌建设等手段,使产品的附加价值超过同类竞争产品,从而吸引消费者并获得更高的利润。

差异化竞争策略的成功依赖于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市场洞察力。

2.3 定价策略与资源配置定价策略与资源配置密切相关。

企业在制定定价策略时需考虑供应链、生产成本、销售渠道等各方面的资源投入。

只有合理配置资源,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2.4 价格弹性与政策选择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变化程度。

不同商品的价格弹性不同,因此在制定价格策略时要考虑商品的市场反应。

对于价格弹性较高的商品,企业可能选择降低价格以刺激需求;对于价格弹性较低的商品,企业可以通过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来保持利润不变。

需求的价格弹性概念

需求的价格弹性概念

需求的价格弹性概念价格弹性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差别两价格水平之间,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所受影响的程度。

它可以被用来评估政府政策的有效性,也可以用来预测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变化。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价格弹性的概念,以及它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价格弹性是由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决定的。

这个概念涉及到价格变化引发的消费者购买力及需求量的变化程度。

一般而言,消费者如果有一定的购买力,他们更有可能改变购买力,而改变价格的程度就取决于消费者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的程度特别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经济分析人员判断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应,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信息。

例如,如果一个政府想研究出口贸易下游产品的价格调整政策,他们应该去了解消费者如何对价格变化做出反应。

此外,工业分析人员也可以利用价格弹性来研究一个产业的关键行业。

价格弹性可以分为三种:正弹性,负弹性和无弹性。

正弹性是指,当价格提高时,需求量会减少。

换而言之,当价格降低时,需求量会增加。

这意味着,消费者受到价格变化的吸引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改变他们在某种产品或服务上的消费习惯。

负弹性则恰恰相反,当价格上涨时,需求量会增加;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减少。

最后,无弹性是指当价格变化时,需求量没有受到影响。

价格弹性的分析可以通过使用一些测量技术来完成,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单位面积图(Unit-area Graph)。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理解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以及在商品或服务面前的需求量。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价格弹性,考虑到商品或服务的供求状况,以及消费者的收入状况,价格弹性分析也可以通过采用类似利差比或离散变量分析来弥补。

价格弹性虽然可能看起来很复杂,但实际上它对于经济学家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能帮助政策制定者们研究某种政策的可行性,还能帮助经济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此外,价格弹性还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制定适应当前经济状况的政策。

名词解释 需求的价格弹性

名词解释 需求的价格弹性

名词解释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消费者随着价格的改变而改变消费量的能力。

该概念可以用来衡量市场上商品的数量,以及价格变化时,消费者的反应情况。

当消费者的需求所面临的价格弹性越大时,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的影响越大。

下面讨论需求的价格弹性概念和其因素。

价格弹性有正弹性和负弹性之分,正弹性指价格提高后,消费量减少;负弹性指价格降低后,消费量增加。

例如,当石油价格上涨时,汽油消费量会减少,当价格下调时,汽油消费量也会增加。

综上所述,石油的价格弹性为正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商品的价格、竞争条件等。

首先,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越高,他们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就越强烈,这里指的是正弹性,当价格提高时,消费者会更加注重经济性,从而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量;反之亦然。

其次,商品的价格也会影响价格弹性,当价格较低时,消费者的反应越强烈,相反的,当价格较高时,消费者的反应越弱。

最后,当竞争条件越趋于垄断时,价格弹性会变得更强,这是因为消费者在市场上可以选择的商品变少,同时价格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决定价格政策,以期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和市场稳定。

考虑到因素多样性,一个经济体中每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对于这一现象可以根据商品的特性,识别其价格弹性的强弱,从而制定更有效的价格调节政策。

总之,价格弹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消费者随价格变化而改变消费量的能力。

需求的价格弹性受到消费者收入水平、商品价格和竞争条件的影响,它们的变化会对市场稳定性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不同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识别和掌握是极为重要的。

价格理论需求、供给与弹性理论

价格理论需求、供给与弹性理论

价格理论需求、供给与弹性理论需求、供给与弹性理论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对于价格的形成和变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三个理论的含义和作用。

需求理论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量通常会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通常来说,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量增加。

这种关系被称为“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

需求的弹性是衡量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如果需求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我们称之为“高弹性需求”,如果需求对价格变动不敏感,我们称之为“低弹性需求”。

供给理论是指供应者对商品或服务的供应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供应量通常会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通常来说,价格上升会导致供应量增加,价格下降会导致供应量减少。

这种关系被称为“价格与供应量成正比”。

供给的弹性是衡量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如果供给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我们称之为“高弹性供给”,如果供给对价格变动不敏感,我们称之为“低弹性供给”。

最后是弹性理论,它是指需求和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是指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弹性理论的目的是揭示需求和供给如何随着价格和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价格理论利用需求、供给和弹性理论来解释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当需求量和供应量之间的平衡点发生变化时,价格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动。

如果需求增加,供给不变,价格就会上升;如果供给增加,需求不变,价格就会下降。

同时,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决定了价格的变动程度。

如果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很高,价格变动的幅度就会较大;如果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很低,价格变动的幅度就会较小。

总之,需求、供给和弹性理论是解释价格形成和变动的重要工具。

通过研究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和调整机制,为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需求、供给与弹性理论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对于价格的形成和变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供给弹性
(一)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供给量变动对价 格变动的敏感程度。计算公式为:
37
(二)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
第一 供给完全无弹性(Es=0):无论价格如何变化, 供给量都不变。 第二 供给缺乏弹性(0<Es<1):供给量变动幅度小 于价格变动幅度。
第三供给单位弹性(Es=1):供给量变动幅度 等于价格变动幅度。
表2-2 苹果的供给表
A B C D E F G
价格—数量组合
价格(元)
供给量(千克)
1.5
22
2.0
30
2.5
40
3.0
52
3.5
60
4.0
70
4.5
78
4.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 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 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如:Qs =f(P)=80+8p
5.供给曲线:某种商品价格和 供给量之间函数关系的图形 表现形式。图2.4是根据表22绘制的一条供给曲线。
3.需求表: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 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 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表2-1 苹果的需求表
价格—数量组合 价格(元) 需求量(千克) A 1.5 78 B 2.0 70 C 2.5 60 D 3.0 52 E 3.5 40 F 4.0 30 G 4.5 22
二、供给
(一)供给、供给曲线、供给定理
1.供给: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 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 的商品量。
2.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商品自身的 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投入品价格 ;生产技术;厂商对未来的预期;政 府政策
23
3.供给表: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函数关 系的表格,如表2-2就是苹果的供给表。
6.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某商品价格上涨,供给量就会 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就会减少 ,即商品价格与其供给量呈同方向 变动。
25
(二)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 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自身价 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 量的变动,图形表现为商品的 价格和供给数量组合沿着同一 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移动。如 图2.5所示。 2.供给的变动:在商品自身价 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 素的变动(如投入品价格变动 等)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 量的变动,图形表现为供给曲 线的平行移动。如图2.6所示。
同样,当价格上升时:表明 价格上调,总收益减少。
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当该 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 而使总收益增加。反之,当该商 品的价格上升时,总收益会减少。 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 “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
40
(二)需求缺乏弹性(0<Ed<1)的商品,价格变动与
(二)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1.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含义及分类: 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 动的反应程度。计算公式为:
36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正数还是负数取决于两 商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如果是替代品,需求 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值。如果是互补品,需求交叉 价格弹性为负值。既是: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应用:理解需求交叉价 格弹性,有助于企业决策和个人投资;理解需 求交叉价格弹性,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价格。
四、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价格是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指示器。
第二,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第三,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
29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 给函数为Qs=-10+5p。 (1) 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并作出几何图形。 (2) 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 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 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3) 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 供给函数变为Q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 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4) 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 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 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 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项目二 价格的形成及弹性
任务1 需求与供给
一、需求
(一)需求、需求曲线、需求定理 1.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可能的价 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商品本身价格;替代品 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消费者的嗜好或偏好;消费者的预期;人口多 少;气候等。
19
4.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 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 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Qd =f(P)=280-3p 5.需求曲线:表示商品的价格和 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
6.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 量与价格变化是反比的关系 ,即商品的价格高则需求量 小,价格低则需求量大。
1、收敛型蛛网
2、发散型蛛网 3、封闭型蛛网
收敛型蛛网(供给弹性<需求弹性)的形成
当市场由于受到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 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 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回复到原来的均衡点。
(三)需求收入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及分类: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 的敏感程度。计算公式为:
一般来说,消费者的收入与需求量是同方向变动的。对于正 常品,收入提高,需求量增加,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为正值。其中 像食物、衣服等生活必需品的收入弹性较小( EI<1 ),因为 即使消费者收入很低,他们也要购买这类商品。而像钻石和游艇 这类奢侈品往往收入弹性很大(EI>1),因为消费者觉得,如 果收入太低,他们完全可以不消费这类商品。二是劣等品,收入 提高,需求量减少( EI<0),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为负值,如低 档面料等。
32
二、需求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及计算:指价格变 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它反映了 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计算 公式为:
2.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Ed=0(需求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都不变。 0<Ed<1(需求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幅度。 Ed=1(需求单位弹性):需求量变动幅度等于价格变动幅度。
任务3 弹性及应用
一、弹性及种类
(一)弹性: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 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 (二)弹性种类:弹性主要包括需求弹性 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又主要包括需求 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 交叉价格弹性;同样供给弹性也主要包 括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收入弹性和 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
思考一下
这类厂商应该使用什么手段竞争?
第二种情况, 0<Ed <1时,降低价格,总 收益减少;反之,提高价格,总收益增加
第三种情况, Ed =1时,价格变化不会引起 总收益的任何变化
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不宜轻易提高价 格,因为提高价格会导致销售量以比价格提 高的幅度还要大的幅度下降,结果会降低销 售收入。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为了增加销 售收入,可以适当地提高价格,因为价格提 高虽然会使销售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下 降的幅度却没有价格提高的幅度大,销售者 仍会从提高价格中得到好处。对于单位弹性 商品,价格变化不会对厂商收入产生特别的 影响,应考虑采取非价格竞争策略。
1<Ed<∞(需求富有弹性):需求量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幅度。
Ed→∞(需求完全有弹性):当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无限。
3.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商品的可替代程度;消 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商品消费支出占消费者收入 的比重;使用时间;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在家庭支出 中所占的比重等。 33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总收益的关系
显然,当价格下降时: TR2 <TR1,表明价格下跌,总收益 减少。
同样,当价格上升时,总收益增加。
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当该 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的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 而使总收益减少。反之,当商品 价格上升时,总收益增加。
41
(三)需求单位弹性(Ed=1)的商品,价格变动与总收益
第四 供给富有弹性(1<Es<∞):供给量变动幅度大 于价格变动幅度。 第五 供给无限弹性(Es→∞):当价格为既定时, 供给量无限。
1、行业中调整生产的困难程度
2、产量增加引起的成本增加量
3、时间因素
四、弹性理论的应用
(一)需求富有弹性(Ed>1)的商品,价格变动与总收益的关系
显然,当价格下降时:TR2>TR1, 表明价格下跌,总收益增加。
22
(二)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 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 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 数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 为点在曲线上的移动。如图 2.2所示。 2.需求的变动:指在某商品 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 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 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图 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上的移 动。如图2.3所示。
的关系
对于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提高价格或降 低价格对厂商的总收益都没有影响。因为厂商 变动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率是相同的。 这样一来,由价格变动所造成的收益的增加量 或减少量刚好等于由需求量变动所带来的总收 益的减少量或增加量。所以,无论厂商是提价 或是降价,总收益都是固定不变的。
Hale Waihona Puke (四)蛛网理论26
任务2 价格决定
一、均衡价格的形成
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对一定量 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供给 价格则是指生产者为提供一定量商 品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在某种 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中必然有一 个双方都愿意接受的价格,这个价 格称为均衡价格,即一种商品需求 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 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 数量。见图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