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大生产歌曲教案课程
《军民大生产》教案 通过本课的演唱和欣赏,使学生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

《军民大生产》教案教学目标:1.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军民大生产》,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精神。
2.通过本课的演唱和欣赏,使学生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
3.通过创编劳动号子,理解掌握劳动号子的特点、作用。
教学重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钢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提示“劳动号子”1.设置问题:(1)老师想要移动钢琴,请几位男同学帮忙。
(学生尝试)(2)我们应该怎样抬,才能把钢琴平稳地抬来起?(学生讨论)(3)引导学生喊口令“1.2.3”,喊口令的作用是什么?(板书:统一发力)(4)要移动步伐,可以喊中“1.2,1.2,”(板书作用:统一步伐)2.小结:提示这就是“劳动号子”,一个简单的“劳动号子”。
(板书:劳动号子) 3.引入情境,体会号子的情绪作用。
师:有这样一个场面,果园里,大家都忙着采摘瓯柑,正当大家都有些筋疲力尽的时候,前面有一只小老鼠跑过,后面紧跟着一只猫穷追不舍。
老师把它编成一个“劳动号子”。
前面有只老鼠,嘿哟嘿哟!后面有只猫啊,嘿哟嘿哟!同志们啊,嘿哟嘿哟!加油采瓯柑啊,嘿哟嘿哟!(1)师示范,生尝试。
(2)师:在辛苦的劳动中,加入丰富的语言和简单的节奏,与单纯地喊“1,2,3”这样的口令相比,这样的口令下劳动的心情怎么样?(板书:调动情绪) 二、学唱《军民大生产》,感受“劳动号子”师:在相同的节奏中加入丰富的语言,甚至旋律,劳动号子就成为了歌曲。
请欣赏歌曲,歌中所唱的是哪一种劳动场面?1.欣赏视频《军民大生产》,学生交流。
2.简介歌曲:这是一首根据甘肃的著名打夯号子《推炒面》改编而来表现了当年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
这首歌曲原名为《边区十唱》,有十段歌词,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5段词,改名为《军民大生产》。
3.复听,思考歌词内容表现了哪些劳动场景?(开梢林,开荒……)4.衬词句,“西里里里,察拉拉拉,嗦啰啰啰太”讨论作用。
七年级军民大生产教案

七年级军民大生产教案【篇一:七(上)第五单元《劳动的歌——军民大生产》教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劳动的歌(第一课时)古劳中学伍尚芬【计划内容】(1)学唱《军民大生产》(2)欣赏《杵歌》(3)学习民族五声调式(4)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一题【教学目标】(1)方法与过程:学唱《军民大生产》,感受一领众和的配合与默契,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2)知识与技能:学习中国五声调式音阶,认识记住五种五声调式音阶的名称,并结合作品学习识别(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对我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劳动歌曲产生初步的兴趣,并可以在演唱、聆听中加强对劳动的热爱及对劳动者的尊重【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富有弹性的声音、热烈的情绪演唱《军民大生产》(2)通过学唱《军民大生产》以及聆听《杵歌》,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一题【教学难点】准确地把握《军民大生产》的力度、节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设疑、看视频提问:视频中介绍了中国民歌中哪一种体裁类型?一般采用怎样的演唱方式?2、提问学生、解疑(略)——解决知识点:劳动号子3、教师小结:音乐源于生活,劳动号子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过程中,人民群众又是在歌声中创造世界。
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首“劳动的歌”——《军民大生产》二、新课学习:学唱《军民大生产》1、回味经典(1)设疑、欣赏视频提问:视频中反映的是什么场景?歌曲中有哪些旋律或歌词会跟你留下印象?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2)提问学生、解疑(略)——解决知识点:情绪:热烈地速度:中速力度:有力的或f(强)【备学生】情况一:学生能对歌曲有初步印象——提醒学生在后面学唱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情绪、速度、力度演唱情况二:学生如提到歌曲中第6、7小节——提醒学生提醒学生在后面学唱旋律过程中认真学唱情况三:学生对歌曲还未能产生初步印象——引导学生先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以及作者以后,教师再进行范唱,提醒学生在老师范唱过程中再仔细留意2、歌曲简介(1)展示图片,介绍创作背景(教师口述)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封锁。
351-《军民大生产》教案

351-《军民大生产》教案
教学内容:
歌曲《军民大生产》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2、了解速度在这首歌曲中的作用。
3、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的效果。
4、了解劳动号子。
教学重点:
速度和演唱形式不同,演唱效果的不同。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和切分节奏。
教学方法:
视唱法学习曲谱和歌词,歌曲中的难点节奏,采用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方法解决,在能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体验感受不同速度,不同演唱形式的不同效果。
教学用具:
录音机大歌篇
教学过程:
一、学习曲谱
1聆听:歌曲《军民大生产》
2学习曲谱
(1)学生自己初步视唱曲谱
(2)解决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十六分音符节奏和切分音
解决方法:a 自己划拍解决
b由会唱的同学教唱
(3)完整演唱曲谱
二、学习歌词
1、视唱第一段歌词。
如有唱不准确的乐句,同学之间相互解决
2、提示?(重音记号)
提问:?叫什么记号?怎么演唱?有什么作用呢?
3、自学第二三四五段歌词。
4、齐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提问:这首歌是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演唱的?
5、你都知道哪些演唱形式?你觉得这首歌可以用哪些演唱形式?
6、我们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唱一唱,感受一下。
独唱齐唱对唱领唱齐唱
7 、那种演唱形式更适合表现这首歌曲?
三、介绍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劳动中产生;直接为劳动服务;节奏规整,强弱鲜明的一种汉族民歌体裁。
具有协调节奏、鼓舞干劲、调节精神的作用。
军民大生产音乐教案

军民大生产音乐教案【篇一:《军民大生产》教案】《军民大生产》教案教学目标:一、通过学习本课,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
二、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军民大生产》,并能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和欢乐的情绪。
三、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一、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的特点及乐观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一)导入1、课件播放打夯号子视频师提问:这是在什么场景下演唱的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观看视频,聆听感受打夯号子。
学生反馈后教师讲解打夯及劳动号子,并模仿一下的动作。
)2、再次欣赏《打夯号子》师提问:说一说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学生再次聆听后反馈,教师总结劳动号子的特点——一领众和。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打夯号子》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打夯,并通过欣赏了解民歌的三大种类之一——劳动号子,及演唱形式的特点。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从而自然的导入新课。
为学习新歌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歌1、教师播放《军民大生产》范唱。
生1:这是在劳动中演唱的歌曲。
生2:我认为这是一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
(学生反馈后,教师介绍歌曲背景)2、再次聆听歌曲范唱说一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出现了哪些音乐知识?(学生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
观察发现音乐中出现的音乐记号。
)【设计意图】:在学唱歌曲之前将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一一向学生交代清楚,知道每一个音乐记号在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音乐知识。
3、放范唱,学生小声跟唱歌曲师提问:歌曲中的那些有意思的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加上这些词?有什么意义?生1:歌曲中的衬词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生2:我认为加上这些衬词丰富了歌曲的内容,好像是模拟了歌曲的中劳动工具发出的声音。
4、师:这首歌曲是在什么场景中演唱的?生:在劳动的场景中演唱的歌曲。
《军民大生产》说课稿[共五篇]
![《军民大生产》说课稿[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cd14a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d.png)
《军民大生产》说课稿[共五篇]第一篇:《军民大生产》说课稿七年级上册音乐《军民大生产》说课稿和什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红梅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军民大生产》。
本次的说课,我将从七个大的方面进行。
首先进行第一个内容:一、说教材:《军民大生产》选自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劳动的歌中的一首歌曲,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
它是作曲家张寒晖在1945年根据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是一首积极乐观的劳动号子,生动的歌词,激昂有力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积极劳动的美好画面。
同时具有“一领众和”的劳动号子特点,表达了边区军民的乐观精神。
二、说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唱歌上已经初步具备模唱和识谱能力,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节奏和节拍。
由于他们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比较害羞,不爱表现,不愿参与音乐活动,针对这些情况要选择一些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教学方法,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说教学目标: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确立的目标有3点: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掌握本课中的乐理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让学生较好的学习歌曲及完成学习任务,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劳动号子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通过学习教育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及对劳动者的尊重。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唱歌曲,掌握曲中乐理知识,体验用乐观的情绪表现歌曲。
难点:切分节奏、四个十六分音符节奏的练习。
五、说教法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了解和学习歌曲,我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示范法、多媒体展示法以及小组探究法。
(设计意图:因为形式多样的教法,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说学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通过听唱法、模唱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去感知歌曲、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接触歌曲从而完成能力目标。
《军民大生产》音乐教案

《军民大生产》音乐教案一、课例描述(内容分析)歌曲《军民大生产》在教学中学生不仅仅单纯的学唱好歌谱和歌词,而且还要通过创作简单歌词、简单动作、感受音乐等过程,认识了解劳动歌曲的特点;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歌曲《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
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
歌曲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到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歌曲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学唱好歌曲《军民大生产》的歌谱;初步认识劳动歌曲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学习歌曲及完成学习任务,并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劳动歌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学唱好歌曲《军民大生产》的歌谱;初步认识劳动歌曲的特点。
难点: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演唱歌谱。
教学过程:一、视频《划龙船》导入欣赏划龙船视频,揭示劳动号子的产生、特点、作用二、初听、情绪设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用什么情绪演唱的?三、演唱方式歌曲什么形式演唱:领唱,齐唱四、节奏、速度、听歌曲回答问题: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速度怎么样?五、读歌词(按节奏)、特殊衬词示范有节奏的指导学生朗读歌词师:“歌曲中为什么出现这么多衬词?这次衬词在歌曲中有什么作用?”(通过引导使学生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从而更好的演绎出歌曲的情绪。
)六、歌曲学唱练声用啦哼唱、范唱、哼唱、琴唱分组演唱,唱谱子,特殊音乐符号七、聆听歌词唱了哪些劳动场面?八、时代背景分组表演场面九、表演观看《东方红》拓展欣赏不同形式的演唱十、编创歌词结合实际生活创编歌词。
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1.劳动号子的介绍过于笼统,别的形式的劳动号子介绍流于形式。
2.“一领众合”的演唱方法没有重点提及,只是一概而过。
3.重难点介绍不全。
重 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感情的唱出歌曲。
难 点
X X X 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重点掌握。
学 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 法
启发式、教授法
课前准备
1.学生填写课前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2.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导入视频《抬木头》,导出本节课的音乐体裁——劳动号子。新颖的音乐形式让同学们非常好奇,对于里面的对话也是哈哈大笑,一下子吸引到了学生们的注意。
在学唱之前,先让学生跟随我练声、开嗓,使学生唱出来的声音都圆润、流畅、状态饱满。之后领着学生把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熟读唱熟,贴别是歌曲中的后十六分节奏,全十六分节奏和切分节奏在长此之前都解决掉,在唱谱的时候就会顺利些,学生跟随老师唱起旋律的时候也轻松些,而以上问题解决以后,唱词就显得很轻松了。因为歌曲郎朗上口,热血沸腾,学生很快掌握了歌词并唱了出来。歌曲练唱熟练以后,我根据歌词内容把学生分为:“生产组”、“开荒组”、“纺织组”、“自力更生组”,学生们都非常的激动。我又带领学生演唱了几遍,学生们都已经掌握了本首歌曲。看着学生已经进入了“疲乏期”,我让学生看了1964年演出的《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更直观的展现军民大生产的场景。
梦 努
梦想的作用 坚 持
想 力
梦想的特点 方 法
教学反思
军民大生产教学反思
《军民大生产》选自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第十一册第六单元劳动的歌。这首歌是张寒晖借用陕北民歌的曲调,填词而成的一首表现解放区军民自力史生、丰衣足食的大生产的劳动热情和场景,而歌曲的形式正是典型的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形式。课前导人,我通过视频让学生欣赏《搬木头》的一段视频,带学生欣赏劳动号子运用在怎样的的生产场景中,然后又用图画的形式带领学生认识其余三种劳动号子的形式,以此来引出《劳动号子》这种流传数千年之久的民歌体裁。之后又进行了课程背景的学习和词曲作者的介绍,更进一步的加深学生们的印象。第一次听赏歌曲的时候,我让他们带着三个问题去听,分别为:这首歌曲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的衬词有什么作用?以上三个问题,能更好的帮助他们在歌曲中找到重难点。
《军民大生产》音乐教案

《军民大生产》音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以歌曲《军民大生产》为教学材料,歌曲讴歌了在国家战争胜利的背景下,军民联合,动员全民努力,积极参加生产建设,推动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历史事实。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激情与活力,适合小学生的口味,易于乐器伴奏,可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也是深入生动地传递历史历程的音乐教材。
二、教学目标1.了解《军民大生产》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内容,学习新社会历史背景。
2. 学习歌曲旋律、节奏、歌詞,掌握歌曲的节拍、音高和节奏,了解歌曲为何富有表情和感染力。
3. 学习使用简单的乐器伴奏,如手鼓、木琴等,提高学生合奏和合唱的协调能力和表现力。
4.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勤奋上进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 欣赏歌曲:播放歌曲《军民大生产》,让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留意歌曲所描写的背景和情境。
2. 学习歌曲:安排学生分成左、中、右三组,根据歌曲分配各自的部分,集体学习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意境和表达方法。
3. 乐器伴奏: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教导学生如何使用简单的乐器如手鼓、木琴等,辅助合唱和合奏。
组织学生尝试合奏和合唱,加强协作学习。
4. 表演练习: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安排一些唱、唱、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组织孩子们进行彩排,互相评价和提高。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歌曲的演唱和表演技巧,掌握简单乐器伴奏,加强团队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并加深学生对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的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民大生产歌曲教案课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军民大生产》歌曲教案
课型:唱歌课
年级:七年级
课时:1课时
教案分析:
《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去十唱》、《解放区十唱》,是在1945年作曲家张寒辉采用陇东民歌《推炒面》为基调改变创作而成的,《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在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口号,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
这首歌曲后来在1964年的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中被采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了解劳动号子的产生及作用
(3)能够准确把握切分节奏和重音记号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频直观欣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劳动号子
(2)通过听、看、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并积极的参与歌词的创编
(3)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对我国的劳动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感受劳动的快乐,热爱劳动,敬仰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
1、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准确把握切分节奏和重音记号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歌曲的创编
教学方法:
讨论法、直观体验法、欣赏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1、用《如果感到幸福您就拍拍手》,师生律动,调动音乐气氛,带领学生走进音乐
殿堂
2、快乐的音乐课堂就要开始了,老师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确
定A、B、C、D队
3、险情同学们一起看视频,并且在看的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视频中的工人正在做什么
A、搬运木头
B、锤石头
②他们为什么边干活还边唱歌
为了指挥并协调众人的动作,鼓舞劳动的热情
③他们唱的是什么歌
劳动号子
师:以上三个问题各队分别进行讨论,有队长或推荐一个代表进行回答。
(答对一题加10分,错答不加分,师总结)
师:(总结并引出“劳动号子”)这些在劳动中为了统一劳动节奏,鼓舞劳动热情,以一领众和的形式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叫劳动号子,它是我国民歌的三大体裁之一。
劳动号子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创作的歌曲,曲调比较简单,节奏强而有力。
4、为了加深劳动号子的印象,老师要再做一件事情
(1)老师想要移动钢琴,请几位男同学帮忙。
(学生尝试)
(2)我们应该怎样抬,才能把钢琴平稳的抬起来(学生讨论)
(3)引导学生喊口令“1,2,3”,喊口令的作用是什么(板书:统一发力)
(4)要移动步伐,可以喊“1,2,1,2”(板书作用:统一步伐)
5、这就是“劳动号子”,一个简单的劳动号子(板书:劳动号子)
6、体会号子的情绪作用。
师:有这样一个场面,果园里,大家都忙着摘苹果,正当大家都有些筋疲力尽的时候,前面有一只小老鼠跑过,后面紧跟着一只猫穷追不舍。
老师把它编成一个“劳动号子”。
师:前面老鼠跑呀!生:嘿哟嘿哟!
师:后面老猫追呀!生:嘿哟嘿哟!
师:加油采苹果呀!生:嘿哟嘿哟!
师:苹果大丰收呀!生:嘿哟嘿哟!
(1)师示范,生尝试
(2)师:在辛苦的劳动中,加入丰富的语言和简单的节奏,与单纯的喊“1,2,3”
这样的口令相比,这样的口令下劳动的心情怎么样(板书:调动情绪)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了什么是劳动号子那有吗、女鞋劳动号子呢请同学们看图片,并抢答。
(答对一个加10分)
师:根据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大体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师:播放课件(伏尔加船夫曲、李双江《船工号子》、付笛生《众人划桨开大船》)。
(让学生体会其情绪)
7、新授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劳动号子体裁的歌曲,它教《军民大生产》,歌曲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呢(出示视频)。
各队讨论找代表来回答。
(小组加分)
师:大家回答的都很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这首歌曲描绘的是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
毛祖喜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边区军民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
作曲家张寒晖当时正在甘肃省东部地区采风,被当地军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而感染,并以当地民歌《推炒面》为基调创作的《边区十唱》,后更名为《军民大生产》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听音乐,在感受当时的那种热闹场面(播放音乐)
欣赏歌曲《军民大生产》完成下面问题
①本歌曲的体裁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劳动号子节奏感强
⑵演唱形式是什么
一领众和
③情绪怎样
热烈地
④哪几句歌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些句子在歌曲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讨论衬词及其在乐曲中的作用)
师:歌曲中出现的“西里里,察拉拉拉,索罗罗罗呔,嗬咳”这些都叫“衬词”。
衬词在歌曲中有没有实际意义各队分别讨论,选一名代表回答。
没有实际意义。
⑤歌曲中出现了“》”是什么符号呢(讲解重音记号,表强奏,弹奏给学生听)
⑥歌曲中还出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节奏,它是什么(讲解并练习:切分节奏)
师:我们一起来有节奏的读歌词,先来练习第一。
二段歌词
(1)第一段师领生齐引导学生理解号子的吆喝特点
(2)第二段生领师齐注意切分节奏
(3)学生自学三、四。
五段歌词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唱这首曲子
(1、师领生齐 2、生领师齐 3、女领男齐 4、男领女齐 5、齐)注:“一二三四”口号喊响亮、整齐
8、拓展延生(巩固与创新)
师:同学们配合的非常棒!最后一个任务,老师要请同学们根据《军民大生产》的音乐即兴填词。
现在请同学们也当一回编创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劳动场景可以进行编创,比如:拔河、大扫除、值日、运动会等,我们比比哪个小组创编的又好听又有特色!老师就为该组加分!在创编之前我为大家创编一段作为参考(出示课件)
(学生讨论、自由活动)
师:小组我们把同学们创编的歌合起来听一听(师点评)
9、总结:
①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②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会了《军民大生产》的乐曲,从而知道了什么是劳动号子。
③最后,我们要用充满力量的声音来演唱这首劳动之歌《军民大生产》,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热爱音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